一种铜及铜合金控温-调压熔化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冶金铸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铜及铜合金控温-调压熔化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王碧文,中国有色金属行业协会铜加工分会,《铜合金冷凝管市场调研报告》, 2007年6月",文中指出在铜合金熔炼过程中,金属损耗是熔铸成本的主要构成项。与国际 先进水平相比,我国铜加工金属损耗仍存在一定差距。目前,我国平均每生产一吨铜加工材 的金属损耗水平在50kg左右,而国际先进水平的金属损耗在20kg左右,高出国际先进水平 150% 〇
[0003] 传统的铜及铜合金熔炼普遍采用大气气氛-常压工艺条件熔炼,在合金熔炼过 程中,低熔点、易挥发元素磷、铅、锡、镉、镁、锌等金属通过氧化、挥发、喷火燃烧造成大量的 金属损失。锡、铝、铍、硅、锰、锆、铬、镉、镁、磷、铅、镍、铁等易氧化元素,通过氧化和造渣等 环节造成大量的金属损失,是我国铜加工金属损耗水平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
[0004] "江社明,第八届中国有色金属铜、铅锌产业链发展论坛,中国钢研科技集团先 进金属材料图镀国家工程实验室,《我国涂镀层钢板钢板的现状、发展及对锌的需求》,2012 年4月",文中指出在所有的铜合金品种中,黄铜是最重要、应用最广泛、用量最大的铜合金。 金属锌是黄铜合金最主要的合金元素,以H59、H62黄铜合金为例,其名义锌含量分别在41% 和38%左右。锌是锌白铜最主要的合金元素,在多数青铜合金中,也含有大量的合金元素 锌。我国2012年锌产量在390万吨,其中,有17%的金属锌(大约66. 3万吨)用于铜合金的合 金元素。按照我国铜加工企业通行的配料工艺,配料过程考虑金属锌的氧化烧损为8%-12% (取平均值10%)计算,每年用于铜合金生产的金属锌为66. 3万吨,因氧化、挥发、烧损、造渣 造成的金属锌损耗为6. 63万吨,是我国铜加工金属损耗水平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
[0005] 传统的黄铜合金熔炼,普遍采用大气环境下、常压工况、低温加锌熔化工艺。锌的 化学性质活泼,在常温下的空气中,表面生成一层薄而致密的碱式碳酸锌膜,可阻止进一步 氧化。当温度达到225°C后,即发生激烈的氧化反应。锌的熔点仅为419.5?,沸点907°C, 而铜的熔点为1083. 5°C,沸点2595°C。两种金属的熔点相差664°C,沸点相差1488°C。所 谓低温加锌工艺,操作温度一般在1150°C左右,加锌过程中必然存在锌的剧烈氧化、迅速汽 化、产生大量的氧化和挥发损失。"钟卫佳、马可定、吴维治,铜加工技术实用手册,冶金工业 出版社,2007年2月,北京,P316"中介绍,在熔炼铅黄铜时,在采用煤气覆盖保护的条件下, 金属挥发损失为〇. 48%,考虑铅黄铜生产的综合成材率为75%,仅熔铸工序的金属挥发损耗 即达到6. 4公斤。
[0006] 专利号ZL201210076603. 0,《一种黄铜合金的熔炼方法》的中国发明专利,该发明 提出:采用低温加锌、常压免喷火熔炼、高温扒渣工艺生产黄铜合金,该发明未考虑纯铜、高 铜、青铜、白铜及中低锌黄铜熔炼过程中造成的金属损失,仅对高锌黄铜的喷火熔炼工艺进 行了改进,也未考虑氧化烧损、挥发烧损、造渣损失对熔炼金属损失的影响,只能通过低温 实现高锌黄铜的无喷火熔炼,生产效率很低。
[0007] 锌、镉、磷等易挥发元素的物理化学性质: 1、 锌、镉、磷等易挥发元素的蒸汽压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蒸汽压和温度之间服从指数 031 关系,可以近似表示为:feF = ---+076,式中:P为锌的蒸汽压,mmHg;T为合金液绝对 Γ 温度,k。以黄铜为例,在铜合金熔化工艺条件下,锌的蒸汽压与温度之间的对应关系见表1 (引自徐采栋等著,锌冶金物理化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5年7月1日,上海,P34-39): 表1 :锌的蒸汽压与温度之间的对应关系
2、 在黄铜合金熔化工艺条件下(约Iatm (个大气压)、1150°C),存在着锌蒸发汽化和气 态锌的液化的动态平衡: -^ Zn (液态)一Zn (气态)个------(1) 3、 在大气环境下熔化黄铜合金,存在氧和二氧化碳等氧化介质,存在气态锌的氧化反 应: 2Ζη(气态)+02 - 2ΖηΟ (固态)------(2) Zn(气态)+C02 - ZnO (固态)+CO,----(3) 由表1可知,在黄铜合金熔化工艺条件下,由于熔化温度远高于锌的沸点,液态原子的 运动非常强烈,对于锌含量达到20%的高锌黄铜而言,Cu、Zn原子之间的结合力减弱,存在 极强的锌的挥发损失。由式(1)知,升高温度,锌的汽化加强,锌的挥发损失增加;升高系统 压力,气态锌的液化加强,锌的挥发损失减少。氧化反应使锌蒸汽的浓度减低,使锌的挥发 损失加剧。传统的黄铜合金熔炼是在大气环境下熔化黄铜合金,存在氧和二氧化碳等氧化 介质与气态锌的氧化反应,由于氧化反应消耗了气态锌,使式(1)、式(2)、式(3)的平衡向 右移动,加速了锌的气化、挥发、氧化、烧损。
【发明内容】
[0008] 本发明是针对上述已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铜及铜合金控温-调压熔化方法,该 方法能够强化熔炼过程、缩短化料周期、提高生产效率、减少铜及铜合金熔化期的氧化、挥 发、喷火燃烧损失。
[0009]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铜及铜合金控温-调压熔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步骤包括:根据目标合金 所含组元,向熔炼炉中加入除易熔、易氧化的金属原料外的原料,调整温度至较铜的熔点高 出0-200°C ;待原料熔化后,通入氮气或者氩气,将熔炼炉压力升高到0. 5-50atm,再向熔炼 炉中加入易熔、易氧化的金属原料。
[0010] 根据上述的熔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当使用纯铜作为原料时,向熔炼炉中加入纯 铜,调整温度至较铜的熔点高出0-200°C;当纯铜熔化后,向熔炼炉内加入难熔合金组元;向 熔炼炉内通入氮气或者氩气,将熔炼炉压力升高到0. 5-50atm,再向熔炼炉中加入易熔、易 氧化合金组元。
[0011] 根据上述的熔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当使用主要含易熔、易氧化金属组分的铜合金 旧料作为熔炼原料,且铜合金旧料中铜含量低于目标合金中铜含量时:向熔炼炉中加入纯 铜,升温至较铜熔点高〇°C - 200°C ;当纯铜熔化后,向熔炼炉中加入难熔合金组元;向熔炼 炉中通入氮气或者氩气,将熔炼炉压力升高到0. 5-50atm,再向金属液中加入铜合金旧料, 或向金属液中加入铜合金旧料和易熔、易氧化合金组元。
[0012] 根据上述的熔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当使用主要含易熔、易氧化金属组分的铜合金 旧料作为熔炼原料,且铜合金旧料中铜含量高于目标合金中铜含量时:升温至较铜熔点高 (TC一200°C ;向熔炼炉中加入难熔合金组元;向熔炼炉中通入氮气或者氩气,将熔炼炉压力 升高到0. 5-50atm,再向金属液中加入铜合金旧料,或向金属液中加入铜合金旧料和易熔、 易氧化合金组元。
[0013] 根据上述的熔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当使用主要含难熔金属组分的铜合金旧料作 为熔炼原料,且铜合金旧料中铜含量高于目标合金中铜含量时:向熔炼炉中加入铜合金旧 料,升温至较铜熔点高(TC 一 200°C;向熔炼炉中加入难熔合金组元;向熔炉中通入氮气或者 氩气,将熔炉压力升高到〇. 5-50atm,再向金属液中加入易熔、易氧化合金组元。
[0014] 根据上述的熔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当使用主要含难熔金属组分的铜合金旧料作 为熔炼原料,且铜合金旧料中铜含量低于目标合金中铜含量时:向熔炼炉中加入纯铜和铜 合金旧料,升温至较铜熔点高〇°C-200°C;向熔炼炉中加入难熔合金组元;向熔炼炉中通入 氮气或者氩气,将恪炉压力升高到〇. 5-50atm,再向金属液中加入易恪、易氧化合金组元。
[0015] 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铜及铜合
金控温-调压熔化方法,使 用本发明的铜及铜合金熔化方法,可以强化铜及铜合金的熔化过程,缩短化料周期,提高熔 化生产效率;可以降低合金熔化期氧化损失、挥发损失、消除喷火燃烧损失;可以取消木炭 覆盖,减少木炭消耗20-25kg/t铜。采用该技术可以减少环境污染,改善劳动环境,取消环 保设备投资和场地占用,降低固定资产投资和收尘设备运行费用。
【具体实施方式】
[0016] 一种铜及铜合金控温-调压熔化方法,步骤包括:首先将熔炼炉炉体置放在一个 炉压可调的密闭空间内(炉压调节范围为0-50atm标准大气压),或者在普通熔炼炉的口部 加装密封炉罩,在金属熔池上部形成炉压可调的空间;根据目标合金所含组元,向熔炼炉内 加入除易熔、易氧化的金属原料之外的原料,调整温度至较铜的熔点高出0_200°C ;待原料 熔化后,通入氮气或者氩气,将熔炼炉压力升高到0. 5-50atm,再向熔炼炉中加入易熔、易氧 化的金属原料。
[0017] 其中,"易熔、易氧化的金属原料"是指熔点比铜低或易氧化的纯金属原料(如Zn、 Mn、Zr、Sn等金属),以及主要含易熔、易氧化金属组分的铜合金旧料。这些纯金属和合金在 高温下易氧化、易挥发。"除易熔、易氧化的金属原料外的原料"是指熔点大于等于铜且不容 易氧化的纯金属原料(如Cu、Fe、Ni等金属),以及主要含难熔金属组分的铜合金旧料。本发 明采用控温-调压工艺熔化铜及铜合金,实现强化铜及铜合金的熔化过程,缩短合金的熔 化周期,提高铜及铜合金的熔化效率;减少铜及铜合金熔化过程的氧化损失、挥发损失、喷 火燃烧损失。采用常压、高温熔化技术熔化纯铜、高熔点纯金属原料及主要含难熔金属组分 的铜合金旧料,在熔化过程中,无需木炭等介质保护,缩短合金基体和难熔元素的熔化期; 当除易熔、易氧化的金属原料外的原料完全熔化后,向熔炉中通入氮气或氩气,将熔炉压力 升高到0. 5-50atm,再根据目标合金所含组元,向金属液中加入熔点比铜低或者易氧化的纯 金属原料,以及主要含易熔易氧化金属组分的铜合金旧料,进行主要含易熔易氧化金属组 分的铜合金旧料原料的熔化,以及低熔点、易熔、易氧化、易挥发合金组元(如锡、锌、磷、镉、 锰、铝、铅等)的快速合金化。在高温加压条件下进行主要含易熔易氧化金属组分的铜合金 旧料原料的熔化和低熔点易氧化的纯金属原料的合金化,能够减少易熔、易挥发组元的挥 发损失,防止易挥发组元(如金属锌、锡等)沸腾、喷火、燃烧,缩短低熔点、易氧化、易挥发合 金组元的熔化期,减少易氧化元素的氧化损失,减少易挥发元素的挥发损失,采用惰性介质 环境消除喷火燃烧损失。
[0018] 根据熔炼使用的铜料和目标合金的化学成分,此步骤有若干种不同情况: 当使用纯铜作为原料时:向熔炼炉中加入纯铜,调整温度至较铜的熔点高出0_200°c ; 待纯铜熔化后,向熔炼炉内加入难熔合金组元;通入氮气或者氩气,将熔炼炉压力升高到 0. 5-50atm,再向恪炼炉中加入易恪、易氧化合金组元。难恪合金组元是指在目标合金中恪 点大于等于铜且不容易氧化的金属组分(如Fe、Ni等金属组分),易熔易氧化合金组元是指 在目标合金中恪点比铜低或易氧化的金属组分(如Zn、Mn、Zr、Sn等金属组分)。
[0019] 当使用主要含易熔、易氧化金属组分的铜合金旧料作为熔炼原料,且铜合金旧料 中铜含量低于目标合金中铜含量时:向熔炼炉中加入纯铜,升温至较铜熔点高〇°C - 200°C; 当纯铜熔化后,向熔炼炉中加入难熔合金组元;向熔炼炉中通入氮气或者氩气,将熔炼炉压 力升高到〇. 5-50atm,再向金属液中加入铜合金旧料,或向金属液中加入铜合金旧料和易 熔、易氧化合金组元。
[0020] 当使用主要含易熔、易氧化金属组分的铜合金旧料作为熔炼原料,且铜合金旧料 中铜含量高于目标合金中铜含量时:升温至较铜熔点高〇°C - 200°C ;向熔炼炉中加入难熔 合金组元;向熔炼炉中通入氮气或者氩气,将熔炼炉压力升高到0. 5-50atm,再向金属液中 加入铜合金旧料,或向金属液中加入铜合金旧料和易熔、易氧化合金组元。
[0021] 当使用主要含难熔金属组分的铜合金旧料作为熔炼原料,且铜合金旧料中铜含量 高于目标合金中铜含量时:向熔炼炉中加入铜合金旧料,升温至较铜熔点高〇°C-200°C;向 熔炼炉中加入难熔合金组元;向熔炉中通入氮气或者氩气,将熔炉压力升高到0. 5-50atm, 再向金属液中加入易熔、易氧化合金组元。
[0022] 当使用主要含难熔金属组分的铜合金旧料作为熔炼原料,且铜合金旧料中铜含量 低于目标合金中铜含量时:向熔炼炉中加入纯铜和铜合金旧料,升温至较铜熔点高〇°C - 200°C ;向熔炉中加入难熔合金组元;向熔炼炉中通入氮气或者氩气,将熔炉压力升高到 0. 5-50atm,再向金属液中加入易熔、易氧化合金组元。
[0023] 其他情况不一一赘述,只要遵循易熔、易氧化的金属原料在升压之后加、其它金属 原料在升压之前加的原则即可。其中,根据铜原料和目标铜合金的化学成分,当不需要向熔 炉中加入难熔合金组元时(比如目标合金中不含难熔合金组元等),只需要把向熔炉中加入 难熔合金组元的步骤省略。
[0024] 当纯铜和/或含难恪合金组元的铜合金旧料和难恪合金组元为反应所必需时,需 要先将纯铜和/或含难熔合金组元的铜合金旧料升温熔化,然后再向熔炉中加入难熔合金 组元。其原因是当纯铜和/或含难熔合金组元的铜合金旧料和难熔合金组元同时加入熔炉 中,再升温熔化,会导致难熔合金组元被氧化。
[0025] 实施例1 HNi65_5 黄铜 在炉压可调的工频感应熔炼炉内,在常压、大气环境下,将质量百分比为65%的Cu放入 工频炉中熔化,熔化温度较现有技术的常规熔化温度(1130-1180°C)高出100-190°C。待 铜料熔化,向铜液中加入质量百分比为5. 5%的镍,在高温、大气气氛条件下快速熔化金属 镍。待金属镍恪化结束,将炉压调整到5atm,在高温、带压条件下向恪化的铜-镍合金液中 加入质量百分比为32 %的Zn,熔化温度较现有技术的常规熔化温度(1080-1130°C)高出 3-90°C,快速熔化易熔、易氧化的金属锌。通过高温、常压快速熔化铜料和难熔金属镍,通过 密闭环境、保护气氛、高温、高压(控温一调压)快速熔化易熔、易氧化的金属锌。
[0026] 待合金完全熔化、合金化后,将铜液调温至铸造温度1070-1100°C,取样分析。按照 此方法所制备的铜合金成分为(质量百分比):65. 3%的Cu,5. 9%的镍,余量为锌。
[0027] 实施例2 HFe59-1-l 黄铜 在炉压可调的工频感应熔炼炉内,在常压、大气环境下,将质量百分比为59%的Cu放入 工频炉中熔化,熔化温度较现有技术的常规熔化温度(1130-1180°C)高出50-150°C。待铜 料熔化,向铜液中加入质量百分比为1. 2%的铁和0. 5%的镍,在高温、大气气氛条件下快速 熔化金属铜、铁、镍合金。待金属铜-铁-镍熔化结束,将炉压调整到l〇atm,在高温、带压条 件下向熔化的铜-铁-镍合金液中加入质量百分比为〇. 8%的A1、0. 9%的Μη、0. 9%的Sn、37 %的Zn,熔化温度较现有技术的常规熔化温度(1020-1060°C )高出5-90°C,快速熔化易熔、 易氧化的金属铝、锰、锡、锌。
[0028] 按照此方法所制备的铜合金成分为(质量百分比):59. 6%的Cu,1. 1%的Fe,0. 35% 的Al,0. 69%的Mn,0. 63%的Sn,0. 45%的镍,余量为锌。
[0029] 实施例3 H59黄铜 在炉压可调的工频感应熔炼炉内,在大气、常压环境下,将质量百分比为59%的Cu放入 工频炉中熔化,熔化温度较现有技术的常规熔化温度(1140-1180°C)高出60-120°C。待金 属铜熔化结束,将炉压调整到15atm,在高温、带压条件下向熔化的铜
液中加入质量百分比 为43%的Zn,熔化温度较现有技术的常规熔化温度(1020-1050°C)高出I-KKTC。快速熔 化易熔、易氧化的金属锌。
[0030] 按照此方法所制备的铜合金成分为(质量百分比):59. 1%的Cu,余量为锌。
[0031] 实施例4 以60%的旧料熔炼HNi65-5黄铜 在炉压可调的工频感应熔炼炉内,在常压、大气环境下,按照配料成分,将新料中铜 含量的70%的放入工频炉中熔化,熔化温度较现有的常规熔化温度(1130-1180°C)高出 190°C。待铜料熔化,按18:1的比例向铜液中加入镍,在高温、大气气氛条件下快速熔化金 属镍。待金属镍熔化结束,将炉压调整到5atm,在高温、带压条件下向熔化的铜-镍合金液 中加入回炉料旧料,熔化温度较常规熔化温度(1080-1130°C)高出3-90°C,在高温、带压条 件下熔化黄铜合金旧料。待旧料完全熔化,向合金液中,加入新料配料成分质量百分比为32 %的Zn,熔化温度较现有技术的常规熔化温度(1080-1130°C )高出3-90°C,快速熔化易熔、 易氧化的金属锌。
[0032] 待合金完全熔化、合金化后,将铜液调温至铸造温度1070-1100°C,取样分析。按照 此方法所制备的铜合金成分为(质量百分比):65. 9%的Cu,5. 4%的镍,余量为锌。
[0033] 实施例5 BZn 15-20 白铜 在炉压可调的工频感应熔炼炉内,在常压、大气环境下,将质量百分比为63. 5%的Cu放 入工频炉中熔化,熔化温度较现有技术熔化温度(1130-1180°C)高出50-150°C。待铜料熔 化,向铜液中加入质量百分比为15. 5%的镍,在高温、大气气氛条件下快速熔化金属铜、镍 合金。待金属铜-镍恪化结束,将炉压调整到lOatm,在高温、带压条件下向恪化的铜-镍 合金液中加入质量百分比为23 %的Zn,熔化温度较现有技术熔化温度(1180-12KTC)高出 5-90°C,快速熔化易熔、易氧化的金属锌。
[0034] 按照此方法所制备的铜合金成分为(质量百分比):63%的Cu,15. 3%的镍,余量为 锌。
[0035] 实施例6 BFelO-I-I 白铜 在炉压可调的工频感应熔炼炉内,在常压、大气环境下,将质量百分比为88%的Cu放入 工频炉中熔化,熔化温度较现有技术的常规熔化温度(1130-1180°C)高出50-150°C。待铜 料熔化,向铜液中加入质量百分比为1. 2%的铁和10. 5%的镍,在高温、大气气氛条件下快速 恪化金属铜、铁、镍合金。待金属铜-铁-镍恪化结束,将炉压调整到〇. 5atm、向炉内通入氮 气保护气氛,在高温、带压、保护气氛条件下向熔化的铜-铁-镍合金液中加入质量百分比 为0. 9%的Mn,熔化温度较现有技术的常规熔化温度(1280-1330°C )高出5-90°C,快速熔化 易氧化的金属锰。
[0036] 按照此方法所制备的铜合金成分为(质量百分比):1. 2%的Fe,0. 79%的Mn,10. 3% 的镍,余量为铜。
[0037] 实施例7 : QCdl青铜 在炉压可调的工频感应熔炼炉内,在常压、大气环境下,将质量百分比为99%的Cu放入 工频炉中熔化,熔化温度较现有技术的常规熔化温度(1130-1180°C)高出150°C。待铜料熔 化,将炉压调整到12atm,在高温、带压条件下向熔化的铜液中加入质量百分比为1. 2 %的 Cd,熔化温度较现有技术的常规熔化温度(1230-1260°C )高出5-90°C,快速熔化易熔、易氧 化的金属镉。
[0038] 按照此方法所制备的铜合金成分为(质量百分比):1. 1%的镉,余量为铜。
[0039] 实施例8 : QZrO. 2青铜 在炉压可调的工频感应熔炼炉内,在常压、大气环境下,将质量百分比为99. 8%的Cu放 入工频炉中熔化,熔化温度较现有技术的常规熔化温度(1130-1180°C )高出10-50°C。待铜 料熔化,将炉压调整到latm、向炉内通入氩气,形成氩气保护气氛,在高温、带压、保护气氛 条件下向熔化的铜液中加入质量百分比为〇. 28%的Zr,熔化温度较现有技术的常规熔化温 度(1180-1220°C)高出5-90°C,快速熔化易氧化的金属锆。
[0040] 按照此方法所制备的铜合金成分为(质量百分比):〇. 24%的锆,余量为铜。
【主权项】
1. 一种铜及铜合金控温-调压熔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步骤包括:根据目标合 金所含组元,向熔炼炉中加入除易熔、易氧化的金属原料外的原料,调整温度至较铜的熔点 高出0-200°C;待原料熔化后,通入氮气或者氩气,将熔炼炉压力升高到0. 5-50atm,再向熔 炼炉中加入易熔、易氧化的金属原料。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熔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当使用纯铜作为原料时,向熔炼炉中 加入纯铜,调整温度至较铜的熔点高出0_200°C;当纯铜熔化后,向熔炼炉内加入难熔合金 组元;向熔炼炉内通入氮气或者氩气,将熔炼炉压力升高到0. 5-50atm,再向熔炼炉中加入 易熔、易氧化合金组元。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熔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当使用主要含易熔、易氧化金属组分 的铜合金旧料作为熔炼原料,且铜合金旧料中铜含量低于目标合金中铜含量时:向熔炼炉 中加入纯铜,升温至较铜熔点高〇°C- 200°C;当纯铜熔化后,向熔炼炉中加入难熔合金组 元;向熔炼炉中通入氮气或者氩气,将熔炼炉压力升高到〇. 5-50atm,再向金属液中加入铜 合金旧料,或向金属液中加入铜合金旧料和易熔、易氧化合金组元。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熔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当使用主要含易熔、易氧化金属组分 的铜合金旧料作为熔炼原料,且铜合金旧料中铜含量高于目标合金中铜含量时:升温至较 铜熔点高〇°C-200°C;向熔炼炉中加入难熔合金组元;向熔炼炉中通入氮气或者氩气,将熔 炼炉压力升高到0. 5-50atm,再向金属液中加入铜合金旧料,或向金属液中加入铜合金旧料 和易熔、易氧化合金组元。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熔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当使用主要含难熔金属组分的铜合 金旧料作为熔炼原料,且铜合金旧料中铜含量高于目标合金中铜含量时:向熔炼炉中加入 铜合金旧料,升温至较铜熔点高〇°C-200°C;向熔炼炉中加入难熔合金组元;向熔炉中通入 氮气或者氩气,将恪炉压力升高到〇. 5-50atm,再向金属液中加入易恪、易氧化合金组元。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熔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当使用主要含难熔金属组分的铜合 金旧料作为熔炼原料,且铜合金旧料中铜含量低于目标合金中铜含量时:向熔炼炉中加入 纯铜和铜合金旧料,升温至较铜熔点高〇°C-200°C;向熔炼炉中加入难熔合金组元;向熔炼 炉中通入氮气或者氩气,将熔炉压力升高到0. 5-50atm,再向金属液中加入易熔、易氧化合 金组元。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铜及铜合金控温-调压熔化方法,步骤包括:根据目标合金所含组元,向熔炼炉中加入除易熔、易氧化的金属原料外的原料,调整温度至较铜的熔点高出0-200℃;待原料熔化后,通入氮气或者氩气,将熔炼炉压力升高到0.5-50atm,再向熔炼炉中加入易熔、易氧化的金属原料。使用本发明,强化铜及铜合金的熔化过程,缩短化料周期,提高熔化生产效率;降低合金熔化期氧化损失、挥发损失、消除喷火燃烧损失;取消木炭覆盖,减少木炭消耗20-25kg/t铜;可以减少环境污染,改善劳动环境,取消环保设备投资和场地占用,降低固定资产投资和收尘设备运行费用。
【IPC分类】C22C9/00, C22C1/02
【公开号】CN104894413
【申请号】CN201510178755
【发明人】贺永东, 孙郅程
【申请人】新疆大学, 陕西理工学院
【公开日】2015年9月9日
【申请日】2015年4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