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长度的线性速度控制用冷阴极管式放电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发光长度的线性速度控制用冷阴极管式放电灯,尤其详细涉及一种在50°C时,玻璃管的表面上形成石墨导电薄膜,并以任意的速度控制发光长度的发光长度的线性速度控制用冷阴极管式放电灯。
【背景技术】
[0002]现有的放电灯在玻璃管内封入惰性气体,将一侧的电极设置于玻璃管的内部,并将另一侧的电极作为形成于玻璃管的外周面的透明导电性薄膜,同时,在所述两电极之间施加了放电用电压时,在玻璃管的内周面上涂覆发光的且随着发光色变化的荧光膜的发光放电灯进行使用。
[0003]但通过形成透明导电性薄膜的方法,以将高温下,根据热分解法形成的铟或以液化喷射方式形成含氟锡氧化物溶液,导电薄膜的形成存在如下问题:在超过450°C的高温化学反应中产生反应副产物,由此对环境污染的危害性大,放电灯制造的工艺较难,并且,使用高温耐热玻璃管-派热克斯耐热玻璃管,由此,通过高温使玻璃管发生弯曲,因而生产效率低下。
[0004]尤其存在如下难题:在真空状态下,使用昂贵的溅射装置形成铟锡氧化膜或锌氧化膜等石墨导电薄膜时,要求较高的投资费用,且形成薄膜之后,也需在包含氢的还原性气体中进行退火处理,从而,难以获得导电薄膜的低电阻化。
[0005]现有技术文献1:韩国公开专利10-2008-0050027号
[0006]现有技术文献2:韩国公开专利10-2006-0056884号
【发明内容】
[0007]技术课题
[0008]本发明的目的为提供一种利用将薄膜作为阴极的石墨导电薄膜的冷阴极管式放电灯,其代替根据现有的热分解法的工艺难度大且需大量投资费用的溅射方式等导电薄膜形成方法,其利用超微细纳米石墨粉,在50°C时,以喷射、刷、浸渗等方法,进行石墨导电薄膜的涂敷及在低于150°C的空气中进行硬化处理,从而,形成导电薄膜。
[0009]并且,本发明的目的为提供一种利用将薄膜作为阴极的石墨导电薄膜的冷阴极管式放电灯,通过利用超微细纳米石墨粉涂敷于玻璃管的外周面整体的表面或部分的涂敷方法,形成导电薄膜。
[0010]技术方案
[0011]本发明的冷阴极管式放电灯,其特征在于,包括:放电灯管,由苏打石灰玻璃管、硼硅酸盐玻璃管、派热克斯耐热玻璃管或石英管的玻璃管形态构成,并注入有放电气体,在放电灯管的内周面插入设置电极,在外周表面上,将利用常温下形成的超微细纳米石墨粉而形成的石墨导电薄膜作为阴极,并且,其线与线之间的电阻值在3至I兆欧范围内。
[0012]所述石墨导电薄膜的特征在于:形成于管径整体,并进行导电薄膜的研磨处理,或只形成于管径的上下部中的某一侧。
[0013]并且,本发明构成放电灯控制电路,在设置于玻璃管内部的阳极电极和石墨导电薄膜阴极上施加3Hz?50kHz的可变电压,并且,将其可变电压控制在100V?5000V范围内。
[0014]并且,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形成于所述放电灯管的一侧的电极的对侧形成相应电极和相同形态的电极,将石墨导电薄膜作为阴极使用或形成为浮式结构,从而,构成使得调节施加电压的电极,而可双向清除。
[0015]并且,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将所述阳极设置于放电管的中心或内部部位。
[0016]并且,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构成得使两侧的电极中的某一侧的电极与所述放电灯管表面的石墨导电性阴极电极发生短路。
[0017]并且,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将所述阳极和具有相同结构的第3电极添加插入焊接于所述放电灯的中心部位,并将中心电极周围的石墨导电性阴极蚀刻为2部分,使得电气节点形成于分割为平刮结构的两片的阴极。
[0018]并且,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将透明的树脂薄膜或玻璃薄膜的电气绝缘薄膜包覆于所述放电灯管的外周表面。
[0019]并且,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为了玻璃管表面的导电薄膜的低电阻化,利用金属浆料将金属导电薄膜形成于石墨导电薄膜下部,从而,构成使得包覆两层不透明导电薄膜,在此导电薄膜的上部,将利用透明或着色漆、环氧树脂、聚氨酯溶液等形成的背面发光防止薄膜包覆于管径整体或一部分。
[0020]有益效果
[0021]本发明的导电薄膜具有如下效果:尤其使用超微细纳米石墨粉,其表面电阻值在两断面涂敷银浆料而形成的电极节点间即玻璃管整体线与线之间的电阻值为3欧姆(Ω)至I兆欧(ΜΩ),将3Hz至50kHz,100V?5000V的可变交流电压施加于插入设置于玻璃管内周的电极和石墨导电薄膜之间,从而,获得从插入于玻璃管内周的电极部向相对方向以任意速度控制平刮发光区域的长度的放电灯。
[0022]尤其,并非为根据高温的热分解化学气相沉积法形成的透明导电薄膜,而是通过将利用所述列举的常温硬化处理型石墨粉末的导电薄膜在摄氏150以下的低温中形成,由此,可使用低温的苏打石灰玻璃管等。从而,制造一种工艺简单、生产效率高的且经济性的以任意的速度控制发光区域的长度的放电灯,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在本发明的玻璃管的表面上形成有低温石墨导电薄膜的单电极式冷阴极管式放电灯的平面分析图;
[0024]图2为在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的两侧断面分别具有电极的平面分析图;
[0025]图3作为图1的其它变形实施例,使放电发光区域朝向两方向或多轴方向的放电灯的结构状态图;
[0026]图4为作为图2的变形实施例,将电极的一边与由石墨导电性薄膜构成的阴极发生短路的结构平面分析图;
[0027]图5为具有3个电极的放电灯的结构状态图;
[0028]图6为作为本发明的其它变形实施例,具有金属导电薄膜和石墨导电薄膜两层结构的不透明导电薄膜结构的剖视图。
[0029]附图符号说明
[0030]1:放电灯管2:电极导线
[0031]3:石墨导电薄膜 4:电极杯
[0032]5:阴极接地线6:绝缘薄膜
[0033]7:金属导电薄膜 10:放电灯控制电路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0035]图1为在本发明的玻璃管的表面上形成有低温石墨导电薄膜的单电极式冷阴极管式放电灯的平面分析图。
[0036]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结构:
[0037]放电灯管(I),由苏打石灰玻璃管、硼硅酸盐玻璃管、派热克斯耐热玻璃管或石英管的玻璃管形态形成;
[0038]电极,其突出形成至被插入设置于所述放电灯管⑴的一端部内侧的电极杯(4)的内侧,并延伸至电极杯⑷的后面,使得电极导线⑵被引出至放电灯管⑴的外侧;
[0039]石墨导电薄膜(3),将超微细纳米石墨粉通过喷射涂敷或刷涂敷方法涂敷于所述放电灯管(I)的外周表面,之后,在摄氏150°C以下(例如,50°C?150°C )进行热处理;
[0040]放电灯控制电路(10),将所述石墨导电薄膜(3)接地连接至石墨导电薄膜阴极接地线(5),并使电压及频率可变而供给至所述电极,从而,控制发光长度线性速度。
[0041]如上所述的本发明的冷阴极管放电灯,其特征在于:所述阴极由石墨导电薄膜
(3)形成,其中,形成石墨导电薄膜(3)的方法,将混合有机溶剂而制造的常用的超微细纳米石墨粉涂敷于用于形成石墨电极的金属粉末上,并对其以50°C?150°C的温度进行热处理而形成石墨导电薄膜(3)。
[0042]此时,石墨导电薄膜(3)为涂敷于放电灯管⑴的管径整体,并进行研磨处理,平刮导电薄膜,使得光透过,或只涂敷于管径整体的一部分,例如使用只在管径上下部中某一侧部分形成的方法。
[0043]因此,与现有的方法相比,可在低温状态下,形成石墨导电薄膜,因使用喷射或刷涂敷方法,无需使用昂贵的溅射设备,可实现经济性的制造。并且,将石墨导电薄膜形成于管径整体或一部分并作为阴极使用,由此,无需形成另外的背面反射膜。
[0044]本发明的发光长度的线性速度控制用冷阴极管式放电灯,其放电灯管(I)的线与线之间的电阻值可在3欧姆(Ω)至I兆欧(ΜΩ)范围内普遍使用,由此,制造并运用为长度5?150cm,直径2.0Φ?20Φ的大小。
[0045]并且,本发明的放电灯控制电路(10),为了控制发光长度的线性速度,以改变频率的方法、改变电压的方法及同时改变电压和频率的方法进行控制,使得控制发光长度的线性速度。即,放电灯控制电路(10)在由设置于放电灯管(I)的一端部的电极和形成于表面的石墨导电薄膜(3)构成的阴极上,在频率的范围为3Hz至50kHz,电压的范围为100V至5000V的范围,控制可变电压,从而,使得控制发光长度的线性速度。由此,可获得供给可变电压并由放电灯管(I)的插入的电极向相反方向,以任意的速度控制平刮发光区域的长度的放电灯管。
[0046]利用所述超微细纳米石墨粉涂敷的石墨导电薄膜(3)涂敷银浆料而形成电极节点,并在电极节点上焊接附着接地线(5)而连接。
[0047]图2为在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的两侧断面分别具有电极的平面分析图。
[0048]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形成于所述放电灯管(I)的一侧的电极的相对侧形成有相同形态的电极,并形成包裹石墨导电薄膜(3)的绝缘保护膜(6),通过两端电极,可由两方向进行平刮。即,两端形成电极,并且,石墨导电薄膜(3)作为阴电极使用,或作为浮式结构变更施加电压的电极,可使得由两方向进行平刮。
[0049]图3作为图1的其它变形实施例,使放电发光区域朝向两方向或多轴方向的放电灯的结构状态图。
[0050]放电灯管⑴的形态构成如下结构,中间部位形成有突出部的"T"型管,将电极插入设置于中间突出部内,并将石墨导电薄膜(3)形成于表面,并连接至接地线。
[0051]使用如上所述的“T”型管形态的放电灯管时,因中间部位插入设置有电极,由此,可提供一种从中间向两侧改变发光区域的发光长度线性速度控制用冷阴极管放电灯。
[0052]即,图3的变形实施例中,将放电灯管⑴变更为T型管的形态,为在其中间插入设置电极,不形成突出部而在中间内部插入设置电极。
[0053]图4为作为图2的变形实施例,将电极的一边与由石墨导电性薄膜构成的阴极发生短路的结构平面分析图。
[0054]如图2所示,其特征在于:在放电灯管⑴的两端插入设置电极,且在表面形成有石墨导电薄膜(3)的结构上,将所述透明导电薄膜(3)和某一侧的电极共同连接于接地线。即,使表面的石墨导电薄膜(3)和插入于某一侧端部的电极发生短路并接地使用。将其一侧端部的电极作为电极使用,另一侧端部的电极及表面的石墨导电薄膜(3)为阴极,由此,发光长度的线性速度变化,与图1、图2及图3的结构不同。
[0055]图5为具有3个电极的放电灯的结构状态图。
[0056]其特征在于:将放电灯管(I)的形态形成为中间部位形成突出部的"T"型管,在两端部及中间突出部内分别插入设置电极,并且,表面形成石墨导电薄膜(3),以所述中间突出部为中心,分开形成为两个,并分别连接至阴极接地线。
[0057]将所述两端的电极和具有相同结构的第3电极添加插入焊接于此放电灯管⑴的中心部位,将形成至中心电极周围的石墨导电薄膜(3)的阴极蚀刻为2部分,并在分割为平刮的结构的两片的阴极上形成接地电气节点。
[0058]因此,具有如下效果:利用3个电极可施加可变电压,由此,由3个电极向各个电极方向平刮发光长度的线性速度的变化。
[0059]图6为作为本发明的其它变形实施例,具有金属导电薄膜和石墨导电薄膜两层结构的不透明导电薄膜结构的剖视图。
[0060]本发明的构成为:为了形成于放电灯管(I)表面的导电薄膜的低电阻化,在石墨导电薄膜(3)的下部利用金属浆料形成金属导电薄膜(7),从而,形成两层不透明导电薄膜。此金属导电薄膜(7)形成于石墨导电薄膜之下,由此,可防止石墨导电薄膜(3)的低电阻化。
[0061]并且,本发明形成放电灯管⑴表面的石墨导电薄膜(3),并将在导电薄膜(3)的上部且由透明或着色的漆,环氧树脂,聚氨酯溶液形成的绝缘薄膜(6)包覆管径整体或一部分。
[0062]当前的普通工艺霓虹灯产品的玻璃管使用在背面浸渗涂敷黑色的漆薄膜的阻止发光的方式,在本发明中说明的以浸渗超微细纳米石墨粉的方式形成石墨导电薄膜,同时具有阻止发光效果及形成导电薄膜,从而,实现了可平刮发光的放电灯。
[0063]并且,在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时,只在图2中例示,形成包覆石墨导电薄膜(3)的绝缘薄膜(6),但图1至图5的所有实施形态中也可形成包覆石墨导电薄膜(3)的绝缘薄膜(6)。将透明的树脂薄膜或玻璃薄膜的电气绝缘薄膜包覆于绝缘薄膜。并且,放电灯控制电路(10)在图1中进行了标记,但其它实施例中,也具备放电灯控制电路(10),使得通过频率及可变电压控制发光长度线性速度。
【主权项】
1.一种发光长度的线性速度控制用冷阴极管式放电灯,其特征在于, 包括: 放电灯管(1),由苏打石灰玻璃管、硼硅酸盐玻璃管、派热克斯耐热玻璃管或石英管中的某一种玻璃管形态形成; 电极,其突出形成于被插入设置于所述放电灯管(I)的一端部内侧的电极杯(4)的内侧,并延伸至电极杯⑷的后面,使得电极导线⑵被引出至放电灯管⑴的外侧; 石墨导电薄膜(3),将超微细纳米石墨粉涂敷于所述放电灯管(I)的外周表面后进行热处理而形成; 放电灯控制电路(10),将所述石墨导电薄膜(3)连接至阴极接地线(5),并使电压及频率可变而供给至所述电极,由此,控制发光长度的线性速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长度的线性速度控制用冷阴极管式放电灯,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极分别插入设置于所述放电灯管(I)的两端,具有两个电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光长度的线性速度控制用冷阴极管式放电灯,其特征在于: 使得插入设置于放电灯管(I)的某一侧端部的一个电极与所述石墨导电薄膜(3)发生短路,连接至阴极接地线。4.一种发光长度的线性速度控制用冷阴极管式放电灯,其特征在于, 包括: 放电灯管(1),由苏打石灰玻璃管、硼硅酸盐玻璃管、派热克斯耐热玻璃管或石英管中的某一种玻璃管形态形成; 电极,电极杯⑷被插入于所述放电灯管(I)的中间部内侧,电极突出形成于电极杯(4)内侧,电极导线延伸至电极杯⑷的后面,而被引出至放电灯管⑴的外侧; 石墨导电薄膜(3),将超微细纳米石墨粉通过喷射涂敷或刷涂敷方法涂敷于所述放电灯管(I)的外周表面,之后,以50°C?150°C温度进行热处理; 放电灯控制电路(10),将所述石墨导电薄膜(3)连接至阴极接地线(5),并使电压及频率可变而供给至所述电极,由此,控制发光长度的线性速度。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光长度的线性速度控制用冷阴极管式放电灯,其特征在于: 所述放电灯管(I)形成为中间部被突出的“T”型管形态,并且,中间突出部内插入设置有电极。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光长度的线性速度控制用冷阴极管式放电灯,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极,“T”型管形态的放电灯管(I)的两端部及中间突出部内分别插入设置有电极,具有三个电极。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光长度的线性速度控制用冷阴极管式放电灯,其特征在于: 所述石墨导电薄膜(3),以所述中间突出部为中心向两侧分离形成,并分别连接于阴极接地线。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的某一项所述的发光长度的线性速度控制用冷阴极管式放电灯,其特征在于: 所述石墨导电薄膜(5),将超微细纳米石墨粉以喷射涂敷或刷涂敷方法涂敷于管径整体,之后,为了使得光透过,进行部分研磨处理,或只涂敷于管径上下部中的某一部分,并以50°C?150°C温度进行热处理而形成。9.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的某一项所述的发光长度的线性速度控制用冷阴极管式放电灯,其特征在于: 放电灯管(I)为长度5?150cm,直径2.0Φ?20Φ大小,其线与线之间的电阻值为3欧姆(Ω)至I兆欧(ΜΩ)的范围。10.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的某一项所述的发光长度的线性速度控制用冷阴极管式放电灯,其特征在于: 所述放电灯控制电路(10),在频率为3Hz至50kHz,且电压为100V至5000V的范围,控制频率及/或可变电压,由此,使得控制发光长度的线性速度。11.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的某一项所述的发光长度的线性速度控制用冷阴极管式放电灯,其特征在于: 利用金属浆料在石墨导电薄膜(3)的下部形成金属导电薄膜(7),由此,形成两层不透明导电薄膜。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发光长度的线性速度控制用冷阴极管式放电灯,其特征在于: 还在石墨导电薄膜(3)的上部借助着色漆、环氧树脂或聚氨酯溶液中的某一种,形成用于电气绝缘的绝缘薄膜出),并包覆管径整体或一部分而形成。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发光长度的线性速度控制用冷阴极管式放电灯及放电灯的石墨导电薄膜形成方法,当前,采取需高温热处理的热分解方式或需昂贵设备溅射方式,在玻璃管表面形成石墨导电薄膜,但本发明通过以喷射涂敷、刷涂敷方法将超微细纳米石墨粉涂敷于放电灯管的外周表面,之后,进行50℃~150℃的温度热处理,形成石墨导电薄膜,由此,提供一种可进行低温热处理,并在插入放电灯管的电极和表面的石墨导电薄膜之间控制改变频率及电压,从而,可使控制改变发光长度的线性速度的放电灯,两端分别设有电极,或可变形为两端及中间分别设有电极的结构,石墨导电薄膜下部还形成金属导电薄膜,金属导电薄膜上部整体或部分涂敷有防止背面发光薄膜。
【IPC分类】H01J61/35
【公开号】CN104900477
【申请号】CN201410083354
【发明人】朴允泽
【申请人】朴允泽
【公开日】2015年9月9日
【申请日】2014年3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