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xiaoxiao2020-10-23  13

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电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导电端子的阻抗低,可保证高频信号传输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电子产业的迅速发展,电连接器作为一种传输数字信号、音频信号及图像信号等的连接装置已得到广泛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连接器的信号传输速度、安全性以及体积大小等要求逐渐增高,由此使得愈来愈多的电连接器需要容纳较多的可传输高频信号的端子。然而,现有信号端子阻抗高,造成return loss及insert1n loss都比较差,难以达到较高的信号传输。
[0003]有鉴于此,有必要对现有的电连接器予以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端子阻抗低,可保证高频信号传输的电连接器。
[0005]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绝缘本体及导电端子,所述绝缘本体具有基部、自基部向前延伸的对接部,所述对接部具有纵长延伸的对接槽和相对设置于对接槽上下两侧的第一壁和第二壁,所述第二壁具有与对接槽相连通的凹槽以及被凹槽间隔形成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壁具有沿厚度方向与凹槽相对设置的第一扩展部和与第一部分沿绝缘本体的厚度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二扩展部;基部设有端子固定槽;所述导电端子,包括分别固定于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一扩展部和第二扩展部上的第一组端子、第二组端子、第三组端子和第四组端子,每一端子具有固定于基部的固定部,自固定部一端延伸至对接部的接触部和自固定部另一端延伸至基部后侧的焊脚;所述导电端子中的部分导电端子还设有连接所述固定部与所述焊脚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部分位置在绝缘本体的宽度方向的宽度大于所述焊脚在绝缘本体的厚度方向的高度。
[0006]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部的部分位置在绝缘本体的宽度方向的宽度大于所述焊脚在绝缘本体的厚度方向的高度的2.1倍。
[0007]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部、所述连接部、所述焊脚呈阶梯状分布。
[0008]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部包括自所述固定部后端先向后再向下弯折的第一连接部、自第一连接部末端水平向后延伸的第二连接部、自第二连接部末端向下弯折的第三连接部;所述焊脚自第三连接部末端水平向后延伸。
[0009]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连接部在所述绝缘本体的宽度方向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在绝缘本体的宽度方向的宽度。
[0010]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在绝缘本体的宽度方向的宽度大于所述焊脚在绝缘本体的宽度方向的宽度。
[0011]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部包括自所述固定部后端先向后再向下弯折延伸的第一连接部,所述焊脚自第一连接部末端水平向后延伸。
[0012]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连接部沿所述绝缘本体的宽度方向的宽度大于焊脚沿所述绝缘本体的宽度方向的宽度,所述第一连接部沿所述绝缘本体的宽度方向的宽度大于焊脚沿所述绝缘本体的厚度方向的高度。
[0013]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电端子中的部分导电端子的焊脚位于同一焊接平面,另外部分导电端子的焊脚垂直于所述焊接平面延伸。
[0014]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全部所述导电端子的焊脚水平向后延伸。
[0015]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电连接器的部分导电端子包括固定部、接触部、焊脚、连接所述固定部与所述焊脚的连接部,通过所述连接部的部分位置在绝缘本体的宽度方向的宽度大于所述焊脚在绝缘本体的厚度方向的高度,使得导电端子的阻抗较小,提高高频信号传输。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发明电连接器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0017]图2是图1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0018]图3是图2所示电连接器的分解图。
[0019]图4是本发明绝缘本体的立体示意图。
[0020]图5是图4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0021]图6是第四组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7是第一组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8是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0024]图9是图8所示电连接器的分解图。
[0025]图10是图9所示电连接器的第四组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11是第三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0027]图12是图11所示电连接器的分解图。
[0028]图13是图11中第一组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14是图11中第三组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15是第四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0031]图16是图15所示电连接器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0033]请参图1至图7所示为本发明电连接器100的第一较佳实施例,于本实施例中,所述电连接器100具体为线端的SATA连接器,并且包括绝缘本体1、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I内的若干导电端子2。
[0034]请参图1至图5所示,所述绝缘本体I整体呈纵长型,并具有基部11、自基部11向前延伸的对接部12、自基部11前侧两端分别向前延伸的两个导柱13。所述导柱13分别设置于所述对接部12沿纵长方向的两侧,以导引对接连接器(未图示)的插接。本发明中,纵长方向指绝缘本体的宽度方向。
[0035]所述对接部12具有纵长延伸的对接槽121和相对设置于对接槽121上下两侧的第一壁122和第二壁123。所述对接槽121向前开放设置,并用以收容对接连接器。所述第二壁123具有与对接槽121相连通的凹槽1231以及被凹槽1231间隔形成的第一部分1232和第二部分1233。所述凹槽1231内没有设置导电端子且沿对接方向贯穿绝缘本体I的前端面。
[0036]所述第一壁122具有沿绝缘本体I的厚度方向与凹槽1231相对设置的第一扩展部1221和与第一部分1232沿所述绝缘本体I的厚度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二扩展部1222。所述第一扩展部1221和第二扩展部1222于绝缘本体I厚度方向和宽度方向上均具有一定的高度,使得该部分的厚度较第一壁122的其他部分厚。
[0037]所述绝缘本体I具有若干沿前后方向贯穿设置的端子固定槽14,所述端子固定槽14内设有用于在导电端子2插入所述端子固定槽14时定位导电端子2的定位结构(未图标)。其中,所述第一部分1232和第一扩展部1221上分别设置有七个所述端子固定槽14,所述第二部分1233上设置有十五个所述端子固定槽14,所述第二扩展部1222上设置有三个所述端子固定槽14。
[0038]于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部分1232和第二部分1233的端子固定槽14沿纵长方向排列设置为一排,且靠近第一壁122 ;所述第一扩展部1221和第二扩展部1222的端子固定槽14沿纵长方向排列设置为一排,且靠近所述第二壁123。
[0039]所述基部11的后侧中间形成有一收容部110、位于所述收容部110沿纵长方向的左右两侧设置的侧翼111、从后侧与所述基部11扣合的后盖(未图示)。导电端子2的部分结构自所述端子固定槽14向后伸入所述收容部110内,所述后盖对导电端子2起到限位保护作用。
[0 040]请参图1至图3所示,所述导电端子2包括有若干对差分信号端子、若干接地端子以及若干电源端子。于本实施例中,所述导电端子2总体分为四组设置,其包括分别固定于第一部分1232、第二部分1233、第一扩展部1221和第二扩展部1222上的第一组端子20、第二组端子21、第三组端子22和第四组端子23。
[0041]所述差分信号端子分布于第一组端子20和第三组端子22中。其中,所述第一组端子20和第三组端子22中分别包括有七根导电端子2,并且分别对应固定于绝缘本体I的第一部分1232和第一扩展部1221上的端子固定槽14内。第一组端子20中的七根导电端子2符合SATA连接器规格书中信号端子S1-S7的定义,其包括有三根接地端子和间隔设置于相邻接地端子之间的两对差分信号端子;所述第三组端子22中的七根导电端子2符合SATA连接器规格书中信号端子S8-S14的定义,其也包括有三根接地端子和间隔设置于相邻接地端子之间的两对差分信号端子。所述第二组端子21包括有十五根导电端子2,分别对应固定于绝缘本体I的第二部分1233上的端子固定槽14内,并且该第二组端子21中的导电端子2符合SATA连接器规格书中端子P1-P15的定义,其中包括有P7、P8、P9和P13、P14、P15六根电源端子。所述第四组端子23包括有分别对应固定于第二扩展部1222上的端子固定槽14内的三根导电端子2,该三根导电端子2符合SATA连接器规格书中端子E7-E9的定义,其包括一对信号端子和一根侦测端子。
[0042]另,所述导电端子2在绝缘本体I中的排布方式与SATA连接器规格书中的排布方向相同,即第一组端子20和第二组端子21中的导电端子2成一排设置于对接槽121上侧,第三组端子22和第四组端子23中的导电端子2成一排设置于对接槽121下侧。
[0043]每一导电端子2具有固定于基部11的端子固定槽14内的固定部24,自固定部24一端延伸至对接部12的接触部25和自固定部24另一端延伸至基部11后侧的焊脚26。所述固定部24设有与所述定位结构相配合的卡位结构241。所述接触部25突伸入所述对接槽121内,以与对接连接器电性连接。所述焊脚26位于基部11后侧的收容部110内;具体地,所述焊脚26自固定部24后端向下或向后弯曲延伸,以与电路板焊接。
[0044]所述导电端子2中的部分导电端子2以金属片为原料采用下料成型工艺制备,该导电端子2的固定部24、接触部25及焊脚26在绝缘本体I的宽度方向的宽度相同。焊脚26无需后制程折弯,工艺简单,且焊脚26强度较佳。
[0045]本实施例中,请参图6所示,第四组端子23采用下料成型工艺制备,呈片状,工艺简单。下料成型的第四组端子23具有第四固定部234、第四接触部235、第四焊脚236 ;所述第四焊脚236无需后制程弯折,强度较佳。
[0046]区别于冲模折弯成型的端子,所述第四组端子23的第四固定部234、第四接触部235、第四焊脚236沿纵长方向的宽度相同;且第四固定部234具有沿绝缘本体I的厚度方向分设于所述第四固定部234顶端、底端的一对卡位结构241,第二扩展部1222的端子固定槽14相对应的定位结构也分设于端子固定槽14的顶端、底端。
[0047]另,所述第四固定部234在绝缘本体I的厚度方向的高度大于在绝缘本体I的宽度方向的宽度,且第四固定部234在绝缘本体I的厚度方向的高度大于所述第四接触部235、第四焊脚236在绝缘本体I的厚度方向的高度;相应地,第二扩展部1222上的端子固定槽14在绝缘本体I的厚度方向的长度大于在绝缘本体I的宽度方向的宽度。故,第四固定部234与基部11的接触面积较大,能够更好地固定于基部11中。
[0048]所述第四组端子23还包括自所述第四固定部234后端向下弯曲延伸的连接部237,所述第四焊脚236自连接部237末端水平向后延伸形成,以表面焊接方式与电路板连接。
[0049]另外,所述导电端子2中的部分导电端子2还包括连接所述固定部24与所述焊脚26的连接部27,所述连接部27的部分位置在绝缘本体I的宽度方向的宽度大于所述焊脚26在绝缘本体I的厚度方向的高度,使得该导电端子2的阻抗较小,高频信号的传输较高。优选的,所述连接部27的部分位置在绝缘本体I的宽度方向的宽度大于所述焊脚26在绝缘本体I的厚度方向的高度的2.1倍。
[0050]本实施例中,请参图7所示,先下料切割再折弯成型的第一组端子20具有第一固定部204、第一接触部205、第一焊脚206、连接所述第一固定部204与第一焊脚206的连接部207。所述第一固定部204、连接部207和第一焊脚206呈阶梯状分布,具体地,所述连接部207包括自所述第一固定部204后端先向后再向下弯折延伸的第一连接部2071、自第一连接部2071末端水平向后延伸的第二连接部2072、自第二连接部2072末端向下弯折的第三连接部2073 ;所述第一焊脚206自第三连接部2073末端水平向后延伸。
[0051]在所述绝缘本体I的宽度方向,所述第一连接部2071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连接部2072和第三连接部2073的宽度;而所述第二连接部2072和第三连接部2073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焊脚206的宽度。
[0052]所述连接部207的部分位置在绝缘本体的宽度方向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焊脚206在绝缘本体的厚度方向的高度;优选的,所述连接部207的部分位置在绝缘本体的宽度方向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焊脚206在绝缘本体的厚度方向的高度的2.1倍。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部2072和第三连接部2073在绝缘本体的宽度方向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焊脚206在绝缘本体的厚度方向的高度的2.1倍,以降低第一组端子20的阻抗,提高高频信号的传输。
[0053]请参图8至图10所示为本发明电连接器100的第二较佳实施例,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区别仅在于第四组端子23的结构不同,及用于固定所述第四组端子23的端子固定槽14的结构做相应地变化;其他于此不再赘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四焊脚236自所述第四固定部234后端向下弯曲延伸形成,以插入焊接方式与电路板焊接。
[0054]请参图11至图14所示为本发明电连接器100的第三较佳实施例,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区别仅在于第一组端子20与第三组端子22的结构不同,及用于固定所述第一组端子20与第三组端子22的端子固定槽14的结构做相应地变化;其他于此不再赘述。
[0055]请参图13所示,先下料切割再折弯成型的第一组端子20具有第一固定部204、第一接触部205、第一焊脚206、连接所述第一固定部204与第一焊脚206的连接部207。所述连接部207包括自所述第一固定部204后端先向后再向下弯折延伸的第一连接部2071,所述第一焊脚206自第一连接部2071末端水平向后延伸。
[0056]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2071沿所述绝缘本体I的宽度方向的宽度大于第一焊脚206沿所述绝缘本体I的宽度方向的宽度;且第一连接部2071沿所述绝缘本体I的宽度方向的宽度大于第一焊脚206沿所述绝缘本体I的厚度方向的高度。优选方案中,第一连接部2071沿所述绝缘本体I的宽度方向的宽度大于第一焊脚206沿所述绝缘本体I的厚度方向的高度的2.1倍。
[0057]请参图14所示,先下料切割再折弯成型的第三组端子22具有第三固定部224、第三接触部225、第三焊脚226、连接所述第三固定部224与第三焊脚226的连接部227 。所述连接部227包括自所述第三固定部224后端先向后再向下弯折延伸的第一连接部2271,所述第一焊脚226自第一连接部2271末端水平向后延伸。
[0058]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2271沿所述绝缘本体I的宽度方向的宽度大于第三焊脚226沿所述绝缘本体I的宽度方向的宽度;且第一连接部2271沿所述绝缘本体I的宽度方向的宽度大于第三焊脚226沿所述绝缘本体I的厚度方向的高度。优选方案中,第一连接部2271沿所述绝缘本体I的宽度方向的宽度大于第三焊脚226沿所述绝缘本体I的厚度方向的高度的2.1倍。
[0059]上述实施例,所述导电端子2中的部分导电端子2的焊脚26位于同一焊接平面,以表面焊接方式焊接于电路板上,另外部分导电端子2的焊脚26垂直于所述焊接平面延伸,以插入焊接方式焊接于电路板上;故电路板平行于第一壁122。
[0060]请参图15至图16所示为本发明电连接器100的第四较佳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相比,所述电连接器100还包括接地组件3、电性连接若干导电端子2和接地组件3的电路板4以及扣持于绝缘本体I后侧的后盖(未图示)。
[0061]所述绝缘本体I还具有用于收容并固定所述接地组件3的收容槽15、朝向电路板4突伸的固定件16。另外,固定槽14的结构根据导电端子2的结构变化而作适应性变化。
[0062]本实施例中,第一组端子20和第二组端子21的结构相同,连接部27自固定部24后端向下弯折延伸,焊脚26自连接部27末端水平向后延伸。其中,连接部27在绝缘本体I的宽度方向的宽度大于焊脚26在绝缘本体I的宽度方向的宽度;连接部27在绝缘本体I的宽度方向的宽度大于焊脚26在绝缘本体I厚度方向的高度,降低了阻抗,提高了高频信号的传输。
[0063]而第三组端子22和第四组端子23的结构相同,焊脚26自固定部24后端直接向后延伸形成。
[0064]将导电端子2固定于绝缘本体I内后,第一组端子20和第二组端子21的焊脚26靠近第二壁123呈一排设置;而第三组端子22和第四组端子23的焊脚26靠近第一壁122
呈一排设置。
[0065]所述接地组件3具有收容于收容槽15的主体部31和自主体部31延伸的导出脚32。由前述可知,于本实施例中,所述差分信号端子于第一端子组20和第三端子组22中分别成排设置。所述接地组件3的主体部31呈沿绝缘本体I纵长方向延伸的片状设计,并且所述主体部31沿绝缘本体I纵长方向的延伸长度不小于所述差分信号端子的排列总长度,由此使得所述接地组件3能够通过主体部31及时地将差分信号端子周围的干扰信号排除,保证高频信号的稳定传输。所述导出脚32沿绝缘本体I纵长方向设置于所述第一端子组20的焊脚26和第二端子组21的焊脚26之间。
[0066]该实施例中,全部所述导电端子2的焊脚26与所述导出脚32水平向后延伸,以插入焊接方式焊接于电路板4上;所述电路板4与第一壁122垂直。
[0067]所述电路板4上述设有用于固定焊脚26与导出脚32的焊接孔41、与固定件16相配合的固定孔42。其中用于焊接接地端子2的焊接孔41与用于焊接导出脚32的焊接孔电性连接。
[0068]综上所述,本发明电连接器100部分导电端子2包括固定部24、接触部25、焊脚26、连接所述固定部24与所述焊脚26的连接部27,通过所述连接部27的部分位置在绝缘本体I的宽度方向的宽度大于所述焊脚26在绝缘本体I的厚度方向的高度,使得导电端子2的阻抗较小,提高高频信号传输。
[0069]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主权项】
1.一种电连接器,包括: 绝缘本体,所述绝缘本体具有基部、自基部向前延伸的对接部,所述对接部具有纵长延伸的对接槽和相对设置于对接槽上下两侧的第一壁和第二壁,所述第二壁具有与对接槽相连通的凹槽以及被凹槽间隔形成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壁具有沿厚度方向与凹槽相对设置的第一扩展部和与第一部分沿绝缘本体的厚度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二扩展部;基部设有端子固定槽; 导电端子,包括分别固定于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一扩展部和第二扩展部上的第一组端子、第二组端子、第三组端子和第四组端子,每一端子具有固定于基部的固定部,自固定部一端延伸至对接部的接触部和自固定部另一端延伸至基部后侧的焊脚; 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中的部分导电端子还设有连接所述固定部与所述焊脚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部分位置在绝缘本体的宽度方向的宽度大于所述焊脚在绝缘本体的厚度方向的高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的部分位置在绝缘本体的宽度方向的宽度大于所述焊脚在绝缘本体的厚度方向的高度的2.1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所述连接部、所述焊脚呈阶梯状分布。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包括自所述固定部后端先向后再向下弯折的第一连接部、自第一连接部末端水平向后延伸的第二连接部、自第二连接部末端向下弯折的第三连接部;所述焊脚自第三连接部末端水平向后延伸。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在所述绝缘本体的宽度方向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在绝缘本体的宽度方向的宽度。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在绝缘本体的宽度方向的宽度大于所述焊脚在绝缘本体的宽度方向的宽度。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包括自所述固定部后端先向后再向下弯折延伸的第一连接部,所述焊脚自第一连接部末端水平向后延伸。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沿所述绝缘本体的宽度方向的宽度大于焊脚沿所述绝缘本体的宽度方向的宽度;第一连接部沿所述绝缘本体的宽度方向的宽度大于焊脚沿所述绝缘本体的厚度方向的高度。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中的部分导电端子的焊脚位于同一焊接平面,另外部分导电端子的焊脚垂直于所述焊接平面延伸。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全部所述导电端子的焊脚水平向后延伸。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及导电端子,绝缘本体具有基部、对接部,对接部具有纵长延伸的对接槽和相对设置于对接槽上下两侧的第一壁和第二壁,所述第二壁具有与对接槽相连通的凹槽以及被凹槽间隔形成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壁具有沿厚度方向与凹槽相对设置的第一扩展部和与第一部分沿绝缘本体的厚度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二扩展部;基部设有端子固定槽;所述导电端子,包括分别固定于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一扩展部和第二扩展部上的第一组端子、第二组端子、第三组端子和第四组端子;部分导电端子还包括固定部、接触部、连接部、焊脚,前述连接部的部分位置在绝缘本体的宽度方向的宽度大于前述焊脚在绝缘本体的厚度方向的高度。
【IPC分类】H01R13/02, H01R13/6474
【公开号】CN104901047
【申请号】CN201510269734
【发明人】郑峰, 张勇刚, 陈亿昌, 梁丽丽
【申请人】凡甲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凡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9月9日
【申请日】2015年5月25日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