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插座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电连接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高速传输资料的插座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0002]随着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信号传输的速度也越来越快,对连接器高频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新一代的USB 3.1标准对传输速度要求高达20 Gbps,甚至是40 Gbps,为了满足高速传输要求,连接器的结构必须有新的突破才能保证信号传输的可靠与稳定性。在高频连接器行业,例如USB连接器、HDMI连接器、Display Port连接器等高速连接器行业,随着对传输速度的更高的要求,谐振点的问题更加突出。为了解决高速传输下的谐振点问题,连接器各大厂家纷纷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
[0003]例如:中国专利CN 204243365 U公开的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端子座及设置在端子座的上、下两排导电端子,每一所述导电端子均包括与对接连接器进行对接的接触部,所述导电端子中包括若干接地端子,每一所述接地端子前端均为接触部的自由端,后端为焊接脚,所述接地端子的所述焊接脚用于插设固定于所述电路板上并与设置在所述电路板上的接地端形成电连接,上、下排对应的所述接地端子的所述接触部的自由端相互电连接而使得位于上排的所述接地端子与下排对应列的所述接地端子形成电性并联。
[0004]上述方案是通过上、下排对应的接地端子的接触部的自由端相互电连接,能一定的解决谐振点问题,但在方案实施过程中,需要通过焊接、机械连接等方式来实现连接,而且上述方案的连接是永久式连接,工艺复杂、实施成本较高,连接不牢靠,量产差。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工艺简单、成本低、可大规模量产且可以改善在传输高速信号时产生的谐振点的插座电连接器。
[0006]为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插座电连接器,用于与插头电连接器对接,其包括壳体、上插入组件、中插入组件和下插入组件,所述上插入组件包括上绝缘本体及与上绝缘本体成型为一体的上排导电端子,所述中插入组件包括中绝缘本体及与中绝缘本体成型为一体的金属屏蔽片,所述下插入组件包括下绝缘本体及与下绝缘本体成型为一体的下排导电端子,所述上排导电端子和/或下排导电端子缺少至少一根接地端子;
所述金属屏蔽片对应插头电连接器的接地端子的位置设有用于与插头电连接器的接地端子电性连接的至少一接地部,该接地部是自金属屏蔽片向上或向下凸起形成的板状结构,所述接地部与所述金属屏蔽片处于不同平面。
[0007]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上排导电端子、下排导电端子均缺少接地端子,所述金属屏蔽片对应插头电连接器的上接地端子的位置设有用于与插头电连接器的上接地端子电性连接的第一接地部,所述金属屏蔽片对应插头电连接器的下接地端子的位置设有用于与插头电连接器的下接地端子电性连接的第二接地部。
[0008]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上排导电端子缺少接地端子,所述金属屏蔽片对应插头电连接器的上接地端子的位置设有用于与插头电连接器的上接地端子电性连接的第一接地部。
[0009]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下排导电端子缺少接地端子,所述金属屏蔽片对应插头电连接器的下接地端子的位置设有用于与插头电连接器的下接地端子电性连接的第二接地部。
[0010]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每一导电端子包括水平向前延伸超出绝缘本体的对接部、水平向后延伸超出绝缘本体的焊接部、及位于对接部和焊接部之间的主体部;所述金属屏蔽片对应对接部的位置设有所述接地部。
[0011]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接地部与对接部处于同一高度的水平面上。
[0012]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金属屏蔽片包括水平延伸的主体部以及自主体部弯折向下延伸的焊接脚,所述焊接脚位于下绝缘本体的后侧,所述接地部设于所述金属屏蔽片的主体部的前端。
[0013]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金属屏蔽片向前延伸超出中绝缘本体,且所述金属屏蔽片的两侧设有用于和对接插头连接器配合时起到卡钩作用的缺口。
[0014]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壳体包括内壳和外壳,所述外壳上设有至少两个焊脚,所述两个焊脚设置为有高度差。
[0015]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外壳上设有前焊脚和后焊脚,所述后焊脚的高度高于所述前焊脚的高度。
[0016]实施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开创性地将上排导电端子和/或下排导电端子的接地端子去掉,在金属屏蔽片设置接地部,该接地部是自金属屏蔽片向上或向下凸起形成的板状结构,接地部与金属屏蔽片处于不同平面。本发明将接地部取代上排导电端子和/或下排导电端子原本的接地端子,金属屏蔽片与接地部是一体结构,大大改善了金属屏蔽片与接地部的接触,且由于金属屏蔽片是接地的,自然就改善了接地部的接地问题,从而有效改善了电连接器在高速传输过程中产生的谐振点问题。而且,本发明在金属屏蔽片上通过冲压的剪切工艺即可形成接地部,冲压剪切工艺技术成熟,操作简单,冲压剪切形成的接地部为一大致的板状结构,该结构简单,可实施性高,可大规模量产,降低生产成本。
[0017]其次,所述接地部与导电端子的对接部处于同一高度的水平面上,可以保证插座电连接器的接地部与插头电连接器的接地端子之间接触良好。所述金属屏蔽片对应对接部的位置设有接地部,本发明通过限制接地部设置在金属屏蔽片的位置,可以在保证改善谐振点的前提下,进一步降低成本,简化制作工艺。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发明插座电连接器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
图2是图1所示插座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图1所示中插入组件的立体组合图;
图4是图3所示中插入组件另一视角的立体组合图;
图5是图1所不金属屏蔽片的不意图; 图6是图5所不金属屏蔽片另一视角的不意图;
图7是图1所示金属屏蔽片与上排导电端子、下排导电端子组合在一起时的结构图;图8是图7所示金属屏蔽片与上排导电端子、下排导电端子组合在一起时另一视角的结构图;
图9是图7所示金属屏蔽片与上排导电端子、下排导电端子组合在一起时的侧视图; 图10是图1所示上排导电端子、下排导电端子的结构图;
图11是本发明插座电连接器第二实施例的金属屏蔽片的示意图;
图12是图11所不金属屏蔽片另一视角的不意图;
图13是图11所示金属屏蔽片与上排导电端子、下排导电端子组合在一起时的结构图;
图14是本发明插座电连接器第三实施例的金属屏蔽片的示意图;
图15是图14所不金属屏蔽片另一视角的不意图;
图16是图14所示金属屏蔽片与上排导电端子、下排导电端子组合在一起时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0020]结合图1-16,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插座电连接器100的多种实施方式,所述插座电连接器100用于与插头电连接器对接,包括壳体1、上插入组件2、中插入组件3和下插入组件4,所述上插入组件2包括上绝缘本体20及与上绝缘本体成型为一体的上排导电端子21,所述中插入组件3包括中绝缘本体30及与中绝缘本体成型为一体的金属屏蔽片31,所述下插入组件4包括下绝缘本体40及与下绝缘本体成型为一体的下排导电端子41。
[0021]所述上排导电端子21和/或下排导电端子41缺少至少一根接地端子。普通USB3.1插座电连接器的导电端子一般包括12根,其中左右两侧的两根为接地端子,中间的为其他功能的端子。普通USB3.1插头电连接器的导电端子一般也包括12根,其中左右两侧的两根为接地端子,中间的为其他功能的端子。
[0022]也就是说,本发明的上排导电端子21、下排导电端子41与其他正常的导电端子相比,其上排导电端子21和/或下排导电端子41不设有至少一接地端子,而其他端子则与普通的导电端子相同,采用现有技术设计即可。
[0023]所述金属屏蔽片31对应插头电连接器的接地端子的位置设有用于与插头电连接器的接地端子电性连接的至少一接地部32,该接地部32是自金属屏蔽片31向上或向下凸起形成的板状结构,接地部32与金属屏蔽片31是一体成型的,成型于同一料带,所述接地部32与所述金属屏蔽片31处于不同平面,接地部32处于的平面与金属屏蔽片31处于的平面是具有高度差的。
[0024]本发明开创性地将上排导电端子21和/或下排导电端子41的接地端子去掉,在金属屏蔽片设置接地部32,用接地部32取代上排导电端子21和/或下排导电端子41原本的接地端子。该接地部32是自金属屏蔽片31向上或向下凸起形成的板状结构,即金属屏蔽片31与接地部32是一体结构,大大改善了金属屏蔽片31与接地部32的接触。而且,由于金属屏蔽片31是接地的,自然就改善了接地部32的接地问题。
[0025]现有技术是通过接地端子之间的连接来解决接地问题,而本发明是通过金属屏蔽片31与接地部32 (相当于接地端子)之间的连接来实现接地的,本发明通过改变接地的通路,有效改善了电连接器在高速传输过程中产生的谐振点问题。
[0026]关于接地部32的制作成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金属屏蔽片上31通过冲压的剪切工艺即可形成接地部32,冲压剪切工艺技术成熟,操作简单,可量产。并且,冲压剪切形成的接地部32为一大致的板状结构,该结构简单,可实施性高,适合大规模量产,降低生产成本。
[0027]在图3-10所示的第一实施例中,上排导电端子21在左侧缺少一根接地端子,下排导电端子41
在右侧缺少一根接地端子;所述金属屏蔽片31对应插头电连接器的上接地端子的位置设有用于与插头电连接器的上接地端子电性连接的第一接地部32A,第一接地部32A设于上排导电端子21左侧缺少的接地端子的位置,该第一接地部32A是自金属屏蔽片31向上凸起形成的板状结构,第一接地部32A与金属屏蔽片31处于不同平面;所述金属屏蔽片31对应插头电连接器的下接地端子的位置设有用于与插头电连接器的下接地端子电性连接的第二接地部32B,第二接地部32B设于下排导电端子41右侧缺少的接地端子的位置,该第二接地部32B是自金属屏蔽片31向下凸起形成的板状结构,第二接地部32B与金属屏蔽片31处于不同平面。
[0028]为了更好的展示接地部32A、32B的设置位置和高度,本发明将每一导电端子划分为水平向前延伸超出绝缘本体的对接部,水平向后延伸超出绝缘本体的焊接部、及位于对接部和焊接部之间的主体部。具体如图10所示,上导电端子21包括水平向前延伸超出上绝缘本体20的上对接部210,水平向后延伸超出上绝缘本体20的上焊接部212、及位于上对接部和上焊接部之间的上主体部211。下导电端子41包括水平向前延伸超出下绝缘本体40的下对接部410,水平向后延伸超出下绝缘本体40的下焊接部412、及位于下对接部和下焊接部之间的下主体部411。
[0029]优选的,所述金属屏蔽片31在对应对接部210、410的位置设有接地部32A、32B,接地部32A、32B设于金属屏蔽片31的前端,可以在保证改善谐振点的前提下,降低成本,简化制作工艺。
[0030]更佳的,所述接地部32A、32B与对接部210、410处于同一高度的水平面上,可以保证插座电连接器的接地部与插头电连接器的接地端子之间接触良好。
[0031]进一步优选的,如图5、6所示,所述金属屏蔽片31包括水平延伸的主体部310以及自主体部弯折向下延伸的焊接脚311,所述焊接脚311位于下绝缘本体40的后侧,所述接地部32A、32B设于所述金属屏蔽片31的主体部310的前端。
[0032]所述金属屏蔽片31向前延伸超出中绝缘本体30,且所述金属屏蔽片31的两侧设有用于和对接插头连接器配合时起到卡钩作用的缺口 312,可以使插座连接器和插头连接器对接时更加牢靠。
[0033]进一步优选的,如图1、2所不,所述壳体I包括内壳11和外壳12,所述内壳11的前端具有椭圆形的对接框口 110,用于对接插头连接器的正反插入配合,具有正反插均适用的使用便捷性优势。所述外壳12上设有至少两个焊脚,分别为前焊脚120和后焊脚121,所述焊脚120、121设置为有高度差。优选的,所述外壳12上设有四个焊脚,所述后焊脚121的高度高于所述前焊脚120的高度,可以保证产品在PCB板焊接时,产品的重心向后,使焊接端子能很好的贴合在PCB板的焊膏上,加强焊接品质。
[0034]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还有其他的实现方式,例如:上排导电端子21在右侧缺少一根接地端子,下排导电端子41在左侧缺少一根接地端子,第一接地部32A设于上排导电端子21右侧缺少的接地端子的位置,第二接地部32B设于下排导电端子41左侧缺少的接地端子的位置。
[0035]图11-13显示了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与图3-10所示的第一实施例相比,其不同在于:下排导电端子41设有接地端子但上排导电端子21不设有接地端子,金属屏蔽片31对应插头电连接器的上接地端子的位置设有用于与插头电连接器的上接地端子电性连接的第一接地部32C,第一接地部32C设于上排导电端子21缺少的接地端子的位置。该第一接地部32C是自金属屏蔽片31向上凸起形成的板状结构,第一接地部32C与金属屏蔽片31处于不同平面。
[0036]在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下排导电端子41设有接地端子但上排导电端子21不设有接地端子包括若干实施方式:(I )、下排导电端子41设有接地端子,上排导电端子21的左端不设有接地端子,第一接地部设于上排导电端子左端缺少的接地端子的位置;(2)、下排导电端子41设有接地端子,上排导电端子21的右端不设有接地端子,第一接地部设于上排导电端子右端缺少的接地端子的位置;(3)、下排导电端子41设有接地端子,上排导电端子21的左端和右端均不设有接地端子,第一接地部设于上排导电端子左、右端缺少的接地端子的位置。需要说明的是,图11-13显示的是第(I)种情况。
[0037]图14-16显示了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与图3-10所示的第一实施例相比,其不同在于:上排导电端子21设有接地端子但下排导电端子41不设有接地端子,所述金属屏蔽片对应插头电连接器的下接地端子的位置设有用于与插头电连接器的下接地端子电性连接的第二接地部32D,第二接地部32D设于下排导电端子41缺少的接地端子的位置。该第二接地部32D是自金属屏蔽片31向下凸起形成的板状结构,第二接地部32D与金属屏蔽片31处于不同平面。
[0038]在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中,上排导电端子21设有接地端子但下排导电端子41不设有接地端子包括若干实施方式:(I )、上排导电端子21设有接地端子,下排导电端子41的左端不设有接地端子,第二接地部设于下排导电端子41左端缺少的接地端子的位置;(2)、上排导电端子21设有接地端子,下排导电端子41的右端不设有接地端子,第二接地部设于下排导电端子41右端缺少的接地端子的位置;(3)、上排导电端子21设有接地端子,下排导电端子41的左、右端均不设有接地端子,第二接地部设于下排导电端子41左、右端缺少的接地端子的位置。需要说明的是,图14-16显示的是第(2)种情况。
[0039]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插座电连接器的工艺简单、成本低、可大规模量产且可以改善在传输高速信号时产生的谐振点。
[0040]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插座电连接器,用于与插头电连接器对接,其包括壳体、上插入组件、中插入组件和下插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插入组件包括上绝缘本体及与上绝缘本体成型为一体的上排导电端子,所述中插入组件包括中绝缘本体及与中绝缘本体成型为一体的金属屏蔽片,所述下插入组件包括下绝缘本体及与下绝缘本体成型为一体的下排导电端子,所述上排导电端子和/或下排导电端子缺少至少一根接地端子; 所述金属屏蔽片对应插头电连接器的接地端子的位置设有用于与插头电连接器的接地端子电性连接的至少一接地部,该接地部是自金属屏蔽片向上或向下凸起形成的板状结构,所述接地部与所述金属屏蔽片处于不同平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排导电端子、下排导电端子均缺少接地端子,所述金属屏蔽片对应插头电连接器的上接地端子的位置设有用于与插头电连接器的上接地端子电性连接的第一接地部,所述金属屏蔽片对应插头电连接器的下接地端子的位置设有用于与插头电连接器的下接地端子电性连接的第二接地部。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排导电端子缺少接地端子,所述金属屏蔽片对应插头电连接器的上接地端子的位置设有用于与插头电连接器的上接地端子电性连接的第一接地部。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排导电端子缺少接地端子,所述金属屏蔽片对应插头电连接器的下接地端子的位置设有用于与插头电连接器的下接地端子电性连接的第二接地部。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插座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每一导电端子包括水平向前延伸超出绝缘本体的对接部、水平向后延伸超出绝缘本体的焊接部、及位于对接部和焊接部之间的主体部; 所述金属屏蔽片对应对接部的位置设有所述接地部。6.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插座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部与对接部处于同一高度的水平面上。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屏蔽片包括水平延伸的主体部以及自主体部弯折向下延伸的焊接脚,所述焊接脚位于下绝缘本体的后侧,所述接地部设于所述金属屏蔽片的主体部的前端。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插座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屏蔽片向前延伸超出中绝缘本体,且所述金属屏蔽片的两侧设有用于和对接插头连接器配合时起到卡钩作用的缺□ O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内壳和外壳,所述外壳上设有至少两个焊脚,所述两个焊脚设置为有高度差。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插座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上设有前焊脚和后焊脚,所述后焊脚的高度高于所述前焊脚的高度。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插座电连接器,包括壳体、上插入组件、中插入组件和下插入组件,上插入组件包括上绝缘本体及与上绝缘本体成型为一体的上排导电端子,中插入组件包括中绝缘本体及与中绝缘本体成型为一体的金属屏蔽片,下插入组件包括下绝缘本体及与下绝缘本体成型为一体的下排导电端子,上排导电端子和/或下排导电端子缺少至少一根接地端子;金属屏蔽片对应插头电连接器的接地端子的位置设有用于与插头电连接器的接地端子电性连接的至少一接地部,该接地部是自金属屏蔽片向上或向下凸起形成的板状结构。采用本发明,所述插座电连接器的工艺简单、成本低、可大规模量产且可以改善在传输高速信号时产生的谐振点。
【IPC分类】H01R13/6581, H01R13/652
【公开号】CN104901085
【申请号】CN201510206669
【发明人】彭易平, 翟重阳, 张安定, 程正云
【申请人】昆山全方位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9月9日
【申请日】2015年4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