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手机智能保护壳的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xiaoxiao2020-10-23  16

一种基于手机智能保护壳的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手机外设控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手机上的智能保护壳及其控制系统和方法。
【背景技术】
[0002]手机智能保护壳是用于保护手机免受物理伤害,延缓手机磨损的外设配件。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使用手机的频率越来越高,时间也越来越长,手机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长时间的使用必然使手机耗电严重,缩短续航能力。而传统的手机壳并不具备电子功能,不能分担手机的部分处理任务,因此无法改善手机的耗电情况。虽然市面上出现一些外设配件,用低功耗的液晶显示模块来显示部分信息,实现来电、短信提醒等功能,但在实际使用时的节电效果都不理想。另外,这种手机壳对手机基本功能的扩展比较单一,也是造成节电效果不理想的原因之一。
[0003]因此现有的手机壳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手机智能保护壳的控制系统,旨在解决现有手机耗电严重、续航时间短,现有手机壳功能单一、不能很好地分担手机部分处理任务的技术问题。
[0005]本发明所设计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基于手机智能保护壳的控制系统,其中,所述控制系统包括手机以及与手机互联的智能保护壳;所述智能保护壳包括本体、用于感应输入的感应组件、用于消息或来电提醒的第一发光部件和电路板;所述本体在侧边和底面对应手机的按键、接口、摄像头和闪光灯的位置设有开口 ;所述第一发光部件和感应组件设置在本体的背面;所述电路板设置在本体的内部,包括供电单元、主控单元和通讯单元;所述主控单元与通讯单元通讯连接,并通过通讯单元以无线连接的方式与手机通讯连接;所述供电单元为所述智能保护壳提供电力;所述主控单元与第一发光部件和感应组件电连接;所述手机上设有用于控制手机壳和设置使用场景参数的情景模式模块;所述情景模式模块包括用于控制第一发光部件运行参数的第一设置模块和用于控制感应组件输入参数的第三设置模块。
[0007]所述的基于手机智能保护壳的控制系统,其中,所述智能保护壳还包括用于装饰并营造气氛的第二发光部件,所述第二发光部件设置在本体的背部,并与主控单元电连接;所述情景模式模块还包括用于控制第二发光部件的发光状态的第二设置模块。
[0008]所述的基于手机智能保护壳的控制系统,其中,所述电路板还包括用于收集外部信息的感应接收单元,所述感应接收单元与主控单元电连接;所述情景模式模块还包括用于设置感应接收单元参数的感应设置模块;所述感应接收单元设置为声感接收模块和/或动感接收模块和/或温度接收模块。
[0009]所述的基于手机智能保护壳的控制系统,其中,所述供电单元设置为锂电池和/或通过有线连接的方式与手机连接取电。
[0010]所述的基于手机智能保护壳的控制系统,其中,所述感应组件设置为触摸按键;所述第三设置模块设置为快捷键模块。
[0011]所述的基于手机智能保护壳的控制系统,其中,所述第一设置模块设置为通知灯模块,所述第二设置模块设置为装饰灯模块。
[0012]所述的基于手机智能保护壳的控制系统,其中,所述通讯单元通过有线的方式与手机通讯连接,所述通讯单元设置为USB通讯模块;
[0013]所述的基于手机智能保护壳的控制系统,其中,所述通讯单元通过无线的方式与手机通讯连接,所述通讯单元设置为蓝牙模块和/或NFC模块和/或红外通信模块。
[0014]一种基于手机智能保护壳的控制系统的方法,其中,包括如下步骤:
[0015]步骤S1:打开情景模式模块与智能保护壳通讯,并设置智能保护壳的使用场景参数;
[0016]步骤S2:设置快捷键模块参数;
[0017]步骤S3:设置通知灯模块参数;
[0018]步骤S4:设置装饰灯模块参数;
[0019]步骤S5:设置感应设置模块参数;
[0020]步骤S6:智能保护壳执行步骤SI至S5所设定的参数。
[0021]综上所述,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基于手机智能保护壳的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包括手机和智能保护壳,所述智能保护壳包括本体、第一发光部件、感应组件和电路板。所述智能保护壳通过USB接口与手机连接,既能为智能保护壳供电,也能与手机通讯;设置在手机上的情景模式模块通过控制第一发光部件、感应组件,使手机壳可以分担手机部分的处理任务,不用频繁打开屏幕操作,有利于提高电池的续航能力,另外,通过拓展的感应接收单元,使智能手机壳能接收更多外部信息,拓展更多有用功能,很好地解决现有手机耗电严重、续航时间短,现有手机壳功能单一、不能很好地分担手机部分处理任务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本发明所提供的智能保护壳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2是本发明所提供的智能保护壳的主视图。
[0024]图3是本发明所提供的智能保护壳的示意图。
[0025]图4是本发明所提供的情景模式模块的示意图。
[0026]图5是本发明所提供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0028]如图1至图4所示,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手机智能保护壳的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既能用于保护手机免受物理磨损和伤害,又能拓展手机的基本功能。其中,所述控制系统包括手机以及与手机互联的智能保护壳A00。所述智能保护壳AOO包括本体、用于感应输入的感应组件A10、用于消息或来电提醒的第一发光部件A20和电路板。所述本体在侧边和底面对应手机的按键、接口、摄像头和闪光灯的位置设有开口。所述第一发光部件A20和感应组件AlO设置在本体的背面。所述电路板设置在本体的内部,包括供电单元A31、主控单元A32和通讯单元A33。所述主控单元A32与通讯单元A33通讯连接,并通过通讯单元A33以无线或有线连接的方式与手机通讯连接。所述供电单元A31为所述智能保护壳AOO提供电力。所述主控单元A32与第一发光部件A20和感应组件AlO电连接,并控制第一发光部件A20和感应组件AlO的运行状态。如图4所示,所述手机上设有用于控制手机壳和设置使用场景参数的情景模式模块B10。所述情景模式模块BlO包括用于控制第一发光部件A20运行参数的第一设置模块Bll和用于控制感应组件AlO输入参数的第三设置模块B13。
[0029]优选的,为了简化智能保护壳AOO的电路设计,所述供电单元A31设置为锂电池和/或通过有线连接的方式与手机连接取电。当供电单元A31设置为锂电池时,所述主控单元A32与锂电池电连接,所述智能保护壳AOO的电力由锂电池提供。当供电单元A31设置为通过有线连接的方式(如USB连接线)与手机电连接时,所述手机为智能保护壳AOO提供电力。当供电单元A31同时设置为锂电池和连接手机取电时,智能保护壳AOO优先选择锂电池供电,其次才是手机供电。
[0030]优选的,为了拓展智能保护壳AOO的基本功能,分担手机的处理任务,减少使用手机屏幕的频率,提高手机的续航能力,所述感应组件AlO设置为触摸按键。所述感应组件AlO可以用于快速接听来电、快速挂断来电、快速拨号、控制第一发光部件A20和第二发光部件A40的开和关、调节发光亮度和颜色等等;对应的,所述第三设置模块B13设置为快捷键丰吴块。
[0031]进一步,所述智能保护壳AOO还包括用于装饰并营造气氛的第二发光部件A40,所述第二发光部件A40设置在本体的背部,并与主控单元A32电连接。所述情景模式模块BlO还包括用于控制第二发光部件A40的发光状态的第二设置模块B12。
[0032]优选的,为了拓展智 能保护壳AOO的应用功能,所述第一发光部件A20设置为可用于来电提醒、短信提醒、消息提醒的通知灯。所述第二发光部件A40设置为通过控制发光颜色、频率和强弱达到营造气氛的灯。所述第一发光部件A20和第二发光部件A40设置为LED灯。对应的,所述第一设置模块Bll设置为通知灯模块,所述第二设置模块B12设置为装饰灯模块。
[0033]优选的,为了适应不同手机的硬件规格,适配更多种类的手机,所述通讯单元A33可以通过有线、无线或两者都有的方式与手机通讯连接,当通讯单元A33与手机有线连接时,所述通讯单元A33可以设置成USB通讯模块,通过USB线与手机连接;此时,所述智能保护壳AOO既能从手机端取电,又能通过USB线与手机通讯连接。当通讯单元A33与手机无线通讯时,所述通讯单元A33可以设置为蓝牙模块、NFC模块或红外通信模块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使主控单元A32可以通过上述不同通讯协议与手机进行通讯。与无线通讯连接相比,通讯单元A33通过有线的方式与手机连接既降低了功耗,又减少通讯时的外部干扰,获得更好的通讯质量,因此本实施例优选将通讯单元A33通过USB接口与手机通讯连接的方式设置为最优实施方式。
[0034]进一步,为了拓展智能保护壳AOO收集外部信息的途径,提高智能保护壳AOO的使用性,所述电路板还包括用于收集外部信息的感应接收单元A34。所述感应接收单元A34与主控单元A32电连接;可以设置为声感接收模块、动感接收模块或温度接收模块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对应的,所述情景模式模块BlO还包括用于设置感应接收单元A34参数的感应设置模块B14 ;
[0035]综上所述,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所述智能保护壳AOO的本体卡设在手机上,使手机免受物理伤害,设置在智能保护壳AOO内的电路板通过供电单元A31与手机上的USB接口连接,由手机向电路板供电;智能保护壳AOO通过通讯单元A33与手机进行通讯,用户可以通过情景模式模块BlO设定使用场景的参数,并控制第一发光部件A20、第二发光部件A40、感应组件AlO和感应接收单元A34的运行状态。
[0036]如图5所示,一种基于手机智能保护壳的控制系统的方法,其中,包括如下步骤:
[0037]步骤S1:打开情景模式模块BlO与智能保护壳AOO通讯,并设置智能保护壳AOO的使用场景参数;
[0038]步骤S2:设置快捷键模块参数;
[0039]步骤S3:设置通知灯模块参数;
[0040]步骤S4:设置装饰灯模块参数;
[0041]步骤S5:设置感应设置模块B14参数;
[0042]步骤S6:智能保护壳AOO执行步骤SI至S5所设定的参数。
[0043]综上所述,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基于手机智能保护壳的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包括手机和智能保护壳A00,所述智能保护壳AOO包括本体、第一发光部件A20、感应组件AlO和电路板。所述智能保护壳AOO通过USB接口与手机连接,既能为智能保护壳AOO供电,也能与手机通讯;设置在手机上的情景模式模块BlO通过控制第一发光部件A20、感应组件A10,使手机壳可以分担手机部分的处理任务,不用频繁打开屏幕操作,有利于提高电池的续航能力,另外,通过拓展的感应接收单元A34,使智能手机壳AOO能接收更多外部信息,拓展更多有用功能,很好地解决现有手机耗电严重、续航时间短,现有手机壳功能单一、不能很好地分担手机部分处理任务的技术问题。
[0044]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例如,对本发明中的各部分的连接方式的替换等,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基于手机智能保护壳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系统包括手机以及与手机互联的智能保护壳;所述智能保护壳包括本体、用于感应输入的感应组件、用于消息或来电提醒的第一发光部件和电路板;所述本体在侧边和底面对应手机的按键、接口、摄像头和闪光灯的位置设有开口 ;所述第一发光部件和感应组件设置在本体的背面;所述电路板设置在本体的内部,包括供电单元、主控单元和通讯单元;所述主控单元与通讯单元通讯连接,并通过通讯单元与手机通讯连接;所述供电单元为所述智能保护壳提供电力;所述主控单元与第一发光部件和感应组件电连接;所述手机上设有用于控制手机壳和设置使用场景参数的情景模式模块;所述情景模式模块包括用于控制第一发光部件运行参数的第一设置模块和用于控制感应组件输入参数的第三设置模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手机智能保护壳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保护壳还包括用于装饰并营造气氛的第二发光部件,所述第二发光部件设置在本体的背部,并与主控单元电连接;所述情景模式模块还包括用于控制第二发光部件的发光状态的第二设置模块。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手机智能保护壳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还包括用于收集外部信息的感应接收单元,所述感应接收单元与主控单元电连接;所述情景模式模块还包括用于设置感应接收单元参数的感应设置模块;所述感应接收单元设置为声感接收模块、动感接收模块或温度接收模块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手机智能保护壳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单元设置为锂电池和/或通过有线连接的方式与手机连接取电。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手机智能保护壳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组件设置为触摸按键;所述第三设置模块设置为快捷键模块。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手机智能保护壳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置模块设置为通知灯模块,所述第二设置模块设置为装饰灯模块。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手机智能保护壳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讯单元通过有线和/或无线的方式与手机通讯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手机智能保护壳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讯单元通过有线的方式与手机通讯连接,所述通讯单元设置为USB通讯模块。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手机智能保护壳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讯单元通过无线的方式与手机通讯连接,所述通讯单元设置为蓝牙模块、NFC模块或红外通信模块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10.一种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基于手机智能保护壳的控制系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打开情景模式模块与智能保护壳通讯,并设置智能保护壳的使用场景参数; 步骤S2:设置快捷键模块参数; 步骤S3:设置通知灯模块参数; 步骤S4:设置装饰灯模块参数; 步骤S5:设置感应设置模块参数; 步骤S6:智能保护壳执行步骤SI至S5所设定的参数。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手机智能保护壳的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其中包括手机和智能保护壳;智能保护壳包括本体、感应组件、第一发光部件和电路板;电路板包括供电单元、主控单元和通讯单元;手机上设有情景模式模块;情景模式模块包括第一设置模块和第三设置模块。智能保护壳通过USB接口与手机连接,既能为智能保护壳供电,也能与手机通讯;情景模式模块通过控制智能保护壳,使手机壳可以分担手机部分的处理任务,有利于提高电池的续航能力;另外,通过拓展的感应接收单元,使智能手机壳能接收更多外部信息,拓展更多有用功能,很好地解决现有手机耗电严重、续航时间短,现有手机壳功能单一、不能很好地分担手机部分处理任务的技术问题。
【IPC分类】H04M1/725, H04M1/02
【公开号】CN104902048
【申请号】CN201510377520
【发明人】李德豪, 陈伟康, 武梦洁, 邓俊安, 区灿彬, 刘开杰, 李家昆, 欧阳剑恒
【申请人】佛山市云端容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9月9日
【申请日】2015年6月30日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