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方法、摄像装置及电子设备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主要设及摄像和拍照应用领域,更具体地说是设及一种控制方法、摄像装 置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0002] 如今,随着手机上摄像技术的日益成熟,越来越多的用户选择使用手机进行拍照 或录像,操作简单且便于携带。
[0003] 然而,在使用手机拍照的实际应用中,申请人发现,现有的手机无法自主或通过机 械方式调节拍摄图像各部分的清晰度,因而,当用户使用手机拍摄一定距离外的拍摄对象, 且该拍摄对象的面积很大时,将无法得到拍摄对象各部分都清晰的图像;当用户需要突显 拍摄对象的某特定位置时也,将无法得到该特定位置清晰而其他位置模块的图像,大大降 低了用户体验。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控制方法、摄像装置及电子设备,有助于调节并改善拍摄图像 一些部分的清晰度,提高用户体验的技术问题。
[0005]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了W下技术方案:
[0006] 一种控制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的摄像装置,所述方法包括:
[0007] 获取第一控制指令;
[000引基于所述第一控制指令,控制所述摄像装置的镜头执行预设操作,直至所述摄像 装置采集到的预览图像满足第一预设要求,所述预设操作至少包括;控制所述镜头与其初 始位置成第一倾斜角;
[0009] 控制所述摄像装置采集目标图像。
[0010] 当所述第一控制指令为全景深拍摄指令时,所述基于所述第一控制指令,控制所 述摄像装置的镜头执行预设操作,直至所述摄像装置采集到的预览图
[0011] 像满足第一预设要求具体可W为:
[0012] 基于所述全景深拍摄指令,控制所述摄像装置的镜头与其初始位置成第一倾斜 角,直至得到的摄体平面与所述摄像装置的像平面和镜平面相交于一条直线。
[0013] 基于上述内容,所述方法还包括:
[0014] 当所述摄像装置采集到的预览图像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时,获取所述摄像装置的像 平面相对于摄体平面的第一角度;
[0015] 基于所述第一角度,确定所述像平面与所述摄体平面的第一相交线;
[0016] 则所述全景深拍摄指令,控制所述摄像装置的镜头与其初始位置成第一倾斜角, 直至所述摄体平面与所述摄像装置的像平面和镜平面相交于一条直线具体为:
[0017] 基于所述全景深拍摄指令,控制所述摄像装置的镜头与其初始位置成第一倾斜 角,直至获取的镜平面与所述第一相交线重叠。
[0018] 当所述第一控制指令为虚化控制指令,且所述虚化控制指令包括所述电子设备的 显示装置采集到的第一对焦位置时,所述基于所述第一控制指令,控制所述摄像装置的镜 头执行预设操作,直至所述摄像装置采集到的预览图像满足第一预设要求具体可W为:
[0019] 基于所述虚化控制指令,控制所述摄像装置的镜头与其初始位置成第二倾斜角, 直至所述第一对焦位置位于所述镜头的主光轴上;
[0020] 判断所述镜头的当前焦点是否位于所述摄像装置的感光部件上;
[0021] 若是,执行所述控制所述摄像装置采集目标图像步骤;
[0022] 若否,基于获取的当前焦距W及所述第二倾斜角,控制所述镜头沿所述主光轴移 动,直至所述镜头的当前焦点落在所述摄像装置的感光部件上。
[0023] 其中,所述基于获取的当前焦距W及所述第二倾斜角,控制所述镜头沿所述主光 轴移动可W包括:
[0024] 将获取的当前焦距W及所述第二倾斜角代入第一预设公式,计算目标物距;
[0025] 根据所述目标物距,控制所述镜头沿所述主光轴移动。
[0026] 一种摄像装置,应用于电子设备,所述装置包括:
[0027] 感光部件;
[002引镜头;
[0029] 图像采集模块,用于对拍摄对象进行图像采集,获得预览图像;
[0030] 控制模块,用于获取第一控制指令,并基于所述第一控制指令,控制所述镜头执行 预设操作,直至所述预览图像满足第一预设要求,控制所述图像采集模块采集目标图像;
[0031] 其中,所述预设操作至少包括;控制所述镜头与其初始位置成第一倾斜角。
[0032] 在上述内容中,所述控制模块可W包括;动力部件,用于控制所述镜头执行预设操 作。
[0033] 其中,当所述动力部件为轴移马达,所述第一控制指令为全景深拍摄指令时,所述 控制模块的控制过程具体可W包括:
[0034] 基于获取的全景深拍摄指令,启动所述轴移马达控制所述镜头与其初始位置成第 一倾斜角,直至得到的摄体平面与所述摄像装置的像平面和镜平面相交于一条直线,控制 所述图像采集模块采集目标图像。
[0035] 当所述动力部件包括轴移马达和平移马达,所述第一控制指令为虚化控制指令, 且所述虚化控制指令包括所述电子设备的显示单元采集到的第一对焦位置时,所述控制模 块的控制过程可W包括:
[0036] 基于获取的虚化控制指令,启动所述轴移马达控制所述镜头与其初始位置成第二 倾斜角,直至所述第一对焦位置位于所述镜头的主光轴上;判断所述镜头的当前焦点是否 落在所述感光部件上;若是,控制所述图像采集模块采集目标图像;若否,基于获取的当前 焦距W及所述第二倾斜角,启动所述平移马达控制所述镜头沿所述主光轴移动,直至当前 焦点落在感光部件上。
[0037] 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003引如上所述的摄像装置;
[0039] 显示装置,用于显示所述摄像装置的图像采集模块采集的预览图像。
[0040] 由此可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控制方法、摄像装置及电子设备, 在获得第一控制指令后,基于该第一控制指令,控制该摄像装置的镜头执行预设操作,直至 该摄像装置采集到的预览图像满足第一预设要求,由于该预设操作至少包括控制镜头与其 初始位置成第一倾斜角,从而实现了对镜平面与像平面之间角度的调整,即实现了对摄像 装置采集的图像各部分的清晰度的调整,进而保证了该摄像装置所采集的目标图像能够满 足用户要求,提高了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0041]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 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 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W根据 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42]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控制方法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0043]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另一种控制方法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0044]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另一种控制方法中摄像装置结构示意图;
[0045]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又一种控制方法实施例的部分流程示意图;
[0046] 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又一种控制方法实施例获得的图片示意图;
[0047] 图6(a)为摄像装置内的光路示意图;
[0048] 图6化)为本发明提供的控制方法实现的镜头变化示意图;
[0049] 图7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摄像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50] 图8为本发明提供的另一种摄像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化1]图9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52]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 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 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 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53]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控制方法、摄像装置及电子设备,在获得第一控制指令后,基于 该第一控制指令,启动摄像装置的动力部件,从而控制该摄像装置的镜头执行预设操作,直 至该摄像装置采集到的预览图像满足第一预设要求,由于该预设操作至少包括控制镜头与 其初始位置成第一倾斜角,从而实现了对镜平面与像平面之间角度的调整,即实现了对摄 像装置采集的图像各部分的清晰度的调整,进而保证了该摄像装置所采集的目标图像能够 满足用户要求,提高了用户体验。
[0054]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 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55]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控制方法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可应用于电子设 备的摄像装置,该电子设
备具体可W是手机,并不局限于此,则本实施例提供的控制方法可 W包括W下步骤:
[0056] 步骤S110;获取第一控制指令。
[0057] 在本实施实际应用中,W电子设备是手机为例进行说明,用户使用手机进行拍照 时,通常会根据拍摄要求W及拍摄环境等因素选定一种拍摄模式,如全景模式,夜景模式, 微距模式、自动模式等等,W保证手机显示屏上显示图像能够满足用户需求。
[005引其中,在利用手机进行拍照过程中,用户对手机进行操作时,如上述选定拍摄模 式,手机将基于该操作获得相应的控制指令,W控制手机完成相应操作,满足用户需求。
[0059] 由此可见,上述第一控制指令可W是全景深拍摄指令、虚化控制指令、夜景拍摄指 令或自动拍摄指令等等,本发明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0060] 步骤S120 ;基于所述第一控制指令,控制所述摄像装置的镜头执行预设操作,直 至所述摄像装置采集到的预览图像满足第一预设要求。
[0061] 其中,所述预设操作至少包括;控制所述镜头与其初始位置成第一倾斜角,也就是 说,本实施例可基于第一控制指令,控制摄像装置的镜头旋转,使其与镜头初始位置成第一 倾斜角。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摄像装置的镜头的初始位置通常都是与感光部件平 行的位置,但并不局限于此。
[0062]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预设要求可W根据用户的拍摄要求确定,不同的控制 指令,对应的第一预设要求的内容并不相同。例如,当该控制指令为全景深拍摄指令时,第 一预设条件可W是使电子设备显示图像各部分均清晰的条件;而当该控制指令为虚化控制 指令时,该第一预设条件可W是电子设备显示图像的各部分清晰度满足用户要求,即用户 要求那些拍摄体清晰,该显示图像中该拍摄体图像清晰,要求哪些拍摄体虚化,该显示图像 中该拍摄体图像虚化,也就会说,电子设备所得图像能够达到用户想要的部分虚化的效果。 [006引步骤S130 ;控制所述摄像装置采集目标图像。
[0064]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在获得第一控制指令后,可基于该第一控制指令控制该摄像 装置的镜头执行预设操作,直至该摄像装置采集到的预览图像满足第一预设要求,其中,该 预设操作至少包括控制镜头与其初始位置成第一倾斜角,从而实现了对镜平面与像平面之 间角度的调整,即实现了对摄像装置采集的图像各部分的清晰度的调整,进而保证了该摄 像装置所采集的目标图像能够满足用户要求,提高了用户体验。
[0065] 在本申请实际应用中,用户在旅游或者外出散步时,通常都会使用电子设备拍摄 一些用户想要记录的对象,结合上述分析可知,当拍摄对象不同时,为了使拍摄效果更好, 通常会调整电子设备的拍摄模式。例如,当拍摄一些小巧精致的物件时,用户往往需要将其 每一部分都拍的清楚,此时微距模式采用的浅景深拍摄方式将无法达到该种拍摄效果;还 有当拍摄如城市建筑等冲击力较强的景物、人多的大场面时,距离对焦点较远的拍摄部分 往往会出现模糊不清的问题,从而影响拍摄效果。
[0066] 所W,为了满足用户对全景深拍照的需求,通常需要用户拍摄对象进行不同景深 的拍摄,从而得到多个不同景深的图像,之后,再采用图片处理软件(如化OtoshopCS5软 件)对该些图像进行叠加处理,从而得到一幅新的全景深图像,该不仅要求用户准确拍摄 各景深的图像,而且还会使用图片处理软件对该些图像进行大量处理,而大部分用户是无 法达到该要求的,该就意味着在上述拍摄情况下,大部分用户都将无法得到全景深图像;即 便用户能够得到不同景深图像,但由于图片处理软件的精准度较低,经处理后得到的图像 往往无法到用户对全景深拍照的要求,大大影响了用户拍摄体验。
[0067] 为了有所改善,本发明提供的另一种控制方法实施例,如图2所示的流程示意图, 该方法可w应用于电子设备的摄像装置,例如手机的摄像头,则该方法可w包括w下步 骤:
[0068] 步骤S210 ;获取全景深拍摄指令。
[0069] 其中,景深是指在手机摄像头能够取得清晰图像的成像所测定的被摄物体前后距 离范围,通常在聚焦完成后,在焦点前后的范围内都能够形成清晰的图像,该一前(往镜头 方向为前)一后的距离范围,便可叫做景深。由此可见,景深可分为前景深和后景深,则全 景深就是画面全部实焦,即前后都清晰。
[0070] 在实际应用中,当需要进行全景深拍摄时,可先将手机摄像装置调整到全景深拍 摄模式,具体可W通过用户在电子设备摄像界面上选择拍摄模式,可W通过点击选择方式、 语音选择方式等方式实现,本发明对此不作具体限定,所W,本实施例可基于用户的操作, 获得全景深拍摄指令。
[0071] 步骤S220;基于所述全景深拍摄指令,控制所述摄像装置的镜头与其初始位置成 第一倾斜角,直至得到的摄体平面与所述摄像装置的像平面和镜平面相交于一条直线。
[0072] 在本领域,由于电子设备的摄像装置的光圈、镜头焦距W及拍摄对象的距离即摄 距都是影响景深的重要因素,即光圈越小,景深越大;焦距越短,景深越大,摄距越远,景深 越大。因而,在实际拍摄过程中,可W通过对光圈、焦距和摄距的调整来调整拍摄图像的景 深。
[0073] 在本实施例实际应用中,用户通常会先调整电子设备的摄像装置的拍摄角度,使 手机显示界面内显示图像包含用户所要拍摄的对象后,才会调整焦距、像距等参数,W使该 显示界面内显示图像各部分清晰度都能够满足用户要求。
[0074] 经研究发现,如图3所示,当镜头所在镜平面302、感光部件所在像平面303W及拍 摄对象所在摄体平面301相交于一条直线,拍摄对象正好在对焦平面上,此时,只要对拍摄 对象一点实现完好对焦,摄体平面上其他点也都在该焦平面上,从而使得拍摄出来最为清 晰的图像,即实现全景深拍摄。
[0075] 其中,对拍摄对象某一点进行对焦的过程属于现有技术,其具体对焦方法可参照 现有的对焦方法,本申请在此不再详述。
[0076] 可选的,在实际应用中,用户都会先调整电子设备的拍摄角度,之后再调焦,基于 此,为了实现上述步骤S220,本发明提供的控制方法还可W包括:
[0077] 当摄像装置采集到的预览图像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时,获取所述摄像装置的像平面 相对于摄体平面的第一角度,并基于所述第一角度,确定所述像平面与所述摄体平面的第 一相交线。
[007引其中,第二预设条件可W指电子设备显示界面的当前显示图像所包含的拍摄对象 及其清晰度能够满足用户的拍摄要求,但并不局限于此。
[0079] 在实际应用中,由于感光部件与摄像装置构架是相对固定的,因而,可通过调整摄 像装置拍摄角度,来调整像平面与摄体平面之间的距离和角度,直至所得预览图像满足第 二预设条件。需要说明的是,关于像平面与摄体平面之间的距离和角度的计算方法属于本 领域现有技术,本实施在此不再详述。
[0080] 基于上述分析可知,上述步骤S220具体可W为;基于所述全景深拍摄指令,控制 所述摄像装置的镜头与其初始位置成第一倾斜角,直至获取的镜平面与所述第一相交线重 畳。
[0081] 具体的,本实施例可W基于第一倾斜角、像距、焦距和/或物距等参数,判定当前 镜平面是否与第一相交线重叠,即像平面、镜平面和摄体平面是否相交于一条直线,具体计 算方法属于本领域现有技术,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详述。需要说明的是,关于像平面、镜平面 和摄体平面是否相交于一条直线的判定方法并不局限于上述实现方法,只要不是本领域技 术人员付出创造性劳动确定的,均属于本发明保护范围。
[00間步骤S230 ;控制摄像装置采集目标图像。
[0083] 基于上述分析,当确定电子设备显示界面当前显示图像的各部分均清晰,即该当 前显示图像是全景深图像,即判定像平面、镜平面和摄体平面是否相交于一条直线时,即可 按下快口拍摄下该当前显示图像为目标图像。
[0084] 可选的,在实际应用中,当确定像平面、镜平面和摄体平面是否相交于一条直线 时,还可W输出第一提示信息,W提示用户电子设备当前显示图像为全景深图像,可W拍 照。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对第一提示信息的提示方式不作限定,可W是指示灯闪烁提示、 蜂鸣声或者语音提示等等。
[0085]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通过调整电子设备摄像装置的镜头,使该镜头与其初始位置 成一定倾斜角,从而使摄像装置的镜头与感光部件不再处于平行状态,之后,通过控制该倾 斜角的大小,使得摄像装置的像平面和镜平面与摄体平面相交于一条直线,从而得到全景 深的图片,简单方便,只要用户关注电子设备显示界面显示的图像即可,无需用户再拍摄多 张不同景深的图像,也无需得知如何使用图片处理软件对多张不同景深图像进行处理得到 一张新的全景深图像,简化了全
景深图像获取步骤,提高了用户体验。
[0086] 除此之外,用户在拍摄过程中,除了需要获取全景深图像外,往往为了突出拍摄对 象的某部分特征,在整个拍摄图像中仅需要该部分清晰,而其他部分模糊,从而使得拍摄到 的图像更加漂亮。
[0087] 为了达到该种效果,目前通常是使用图片处理软件,对采集到的图像部分模糊处 理,与上述全景深图片处理要求类似,该也要求用户会熟练使用该图片处理软件,才有可能 处理得到用户所需的图像,非常费时且处理过程繁琐;而且,受图片处理软件本身功能的限 审IJ,经其处理后的图像也很难分清楚物体的边缘,该使得美化后的图像不够真实,无法达到 用户对虚化效果的要求,降低了用户体验。
[008引为了有所改善,本发明提出了又一种控制方法实施例,也就是说,上述步骤S110获得的控制指令为虚化控制指令时,且该虚化控制指令包括电子设备的显示装置采集到的 第一对焦位置时,如图4所示,该控制方法可W包括W下步骤:
[0089] 步骤S410基于虚化控制指令,控制摄像装置的镜头与其初始位置成第二倾斜角, 直至第一对焦位置位于该镜头的主光轴上。
[0090] 在本实施例中,当用户打开手机拍摄界面,并调整手机摄像装置的拍摄角度,使得 手机显示屏的当前显示界面显示图像包含用户要求拍摄的对象后,通常会根据该显示图像 本身的特点W及用户自身审美或预设拍摄要求,在该显示图像上选择哪部分需要清晰呈 现,哪部分需要模糊处理,对于具有触摸显示屏的手机来说,此时用户可直接在该显示屏上 点击某一位置(即第一对焦位置)为清晰呈现部分,那么电子设备将基于用户的操作,获得 虚化控制指令。如图5所示,图中A处可为第一对焦位置,但并不局限于此。
[0091] 另外,在实际拍摄过程中,由于摄像装置的镜头对焦在某一个点上,就会把该个点 聚焦成清晰的影像,因而,本实施例在电子设备的摄像装置获得该虚化控制指令后,将控制 其镜头开始旋转(按照与镜头初始位置成一定倾斜角的方向旋转),W调整摄像装置的焦 点位置,将用户选择的第一对焦位置(即需要清晰成像部分在整个预览图像中的位置)与 镜头实际焦点位置重合,从而达到用户需要的虚化效果。
[0092]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关于如何确定用户选定的第一对焦位置是否在镜头的主光 轴上属于本领域现有技术,本发明在此不再详述。
[0093] 步骤S420;判断所述镜头的当前焦点是否位于摄像装置的感光部件上,若是,执 行步骤S440 ;若否,进入步骤S430。
[0094] 在本实施例实际应用中,对摄像装置的镜头进行旋转后,镜头与感光部件之间的 相对位置发生变化,该将使得当前焦点很可能落在感光部件之外,从而导致无法成像,所 W,本实施例在确定用户选择的第一对焦位置位于镜头的主光轴上后,还需要进一步确定 镜头的当前焦点是否落在感光部件上。
[0095] 如图6(a)所示的,初始位置镜头601与感光部件602平行,此时,焦点B落在感光 部件602中间位置,而当镜头旋转第二倾斜角a之后,如图6(b)所示,当前焦点B并未落 在感光部件上,此时摄像装置将无法成像,需要进一步调整当前焦点的位置,具体调整过程 如下。
[0096] 步骤S430 ;基于获取的当前焦距W及第二倾斜角,控制镜头沿主光轴移动,直至 镜头的当前焦点落在摄像装置的感光部件上。
[0097] 可选的,参照图6(b)所示的光路示意图,对于调整镜头焦点的过程,可W通过将 获取的当前焦距W及第二倾斜角代入第一预设公式,计算目标物距,之后,根据所述目标物 距,控制所述镜头沿所述主光轴移动。
[009引其中,所述第一预设公式可W为:cos(的=^;cos为余弦函数;a为所述第二倾 斜角;P为所述第一物距;f为第一焦距。
[0099] 需要说明的是,关于上述调整焦点的方法并不局限于此,也可W采用现有的调焦 方式,其具体过程属于本领域公知常识,本实施在此不再详述。
[0100] 步骤S440 ;控制所述摄像装置采集目标图像。
[0101] 基于上述分析可知,本实施例通过旋转镜头使用户选择的第一对焦位置位于主光 轴上,并控制镜头移动使其当前焦点落在感光部件上后,才控制该摄像装置拍照,获得目标 图像,从而保证该目标图像能够满足用户的虚化需求,无需后期再使用图片处理软件对获 取的目标图像进行处理,大大简化了获取具有选定虚化效果的图像的步骤,增大了适用对 象的范围,且提高了用户体验。
[0102] 综上所述,本申请通过控制摄像装置的镜头与其初始位置成一定倾角,调整镜平 面、像平面和摄体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使得镜平面与像平面之间不再始终保持平行关系, 从而使用户直接使用该电子设备就能够拍摄到全景深图像和自主选择清晰和虚化位置的 图像,无需再学习使用图片处理软件对拍摄到的图像进行后期处理,简单且方便,大大提高 了用户体验。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提供的控制方法并不局限于实现上述全景深拍摄和具 有特定虚化效果的拍摄,还可W是其他拍摄效果,只要是基于本发明控制镜头旋转该一思 想下得到的不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付出创造性劳动确定的,均属于本发明保护范围。
[0103] 参照图7所示的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摄像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该装置可W应 用于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具体可W是手机,则该摄像装置可W是手机的摄像头,但并不局 限于此,本实施例提供的摄像装置可W包括;感光部件710、镜头720、图像采集模块730和 控制模块740,其中:
[0104] 感光部件710具体是摄像装置内的图像传感器,是该摄像装置的核屯、,在实 际应用中,该感光部件710具体可W是CCD烟largeCoupledDevice,电荷禪合)或 CMOS(ComplementaryMetal-OxideSemiconductor,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等等,但并不 局限于此。
[0105] 需要说明的是,关于感光部件710的成像原理属于本领域公知常识,本申请在此 不再详述。
[0106] 镜头720也是该摄像装置中的一种光学部件,可W由多个透镜组成,具体结构可 参照现有的摄像装置内的镜头结构,如手机摄像头内镜头结构,其属于本领域公知常识,本 实施例在此不再详述。
[0107] 图像采集模块730,用于对拍摄对象进行图像采集,获得预览图像,其具体组成结 构可参照现有的摄像头内的图像采集模块,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详述。
[0108] 控制模块740,用于获取第一控制指令,并基于所述第一控制指令,控制所述镜头 执行预设操作,直至所述预览图像满足第一预设要求,控制所述图像采集模块采集目标图 像,其中,所述预设操作至少包括;控制所述镜头与其初始位置成第一倾斜角。
[0109] 由此可见,该控制模块740具有上述方法实施例记载的控制功能,因而,关于该控 制模块740如何实现对镜头的旋转和移动控制,W获得全景深图像和用户选定虚化效果的 图像的具体过程可参照上述方法实施例对应部分的描述,本实施例在此不再寶述。
[0110] 其中,基于上述分析可知,镜头720可相对于摄像装置旋转,因而,在本实施例中, 用于固定透镜的支架可相对于摄像装置旋转和移动,本发明对其具体结构不作限定。
[0111] 基于上述分析,本实施例通过控制镜头执行预设操作,如旋转、平移等,从而使摄 像装置的像平面和镜平面之间不再始终处于平行状态,使得所拍摄的图像能够满足用户要 求,如实现全景深拍摄、自主选择虚化效果的拍摄等等,无需再对拍摄的图像进行后续处理 才能得到用户所需的图像,简单且实用,大大提高了用户体验。
[0112] 可选的,如图8所示,本发明提供的摄像装置的控制模块740可W包括;动力部件 741和控制器742,当控制器742获取第一控制指令后,可基于所述第一控制指令,控制动力 部件741使镜头执行预设操作,即控制镜头与其初始位置成一定倾斜角,并在需要时控制 镜头沿其主光轴移动,直至所述预览图像满足第一预设要求,控制图像采集模块采集目标 图像。
[0113] 在实际应用中,该动力部件741可W包括轴移马达,用于控制镜头旋转、移动,当 然,还可W另外设置平移马达来控制镜头移动,本发明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0114] 其中,当该动力部件741具体为轴移马达时,为了实现全景深拍摄,本发明上述控 制模块740在获得全景深拍摄指令后,可启动该轴移马达控制镜头与其初始位置成第一倾 斜角,直至得到的摄体平面与所述摄像装置的像平面和镜平面相交于一条直线,控制所述 图像采集模块采集目标图像,从而实现了全景深拍摄。可见,使用本发明提供的摄像装置进 行拍摄,能够直接得到全景深图片,无需用户再拍摄多张不同景深的图像后,再使用图片处
理软件对多张不同景深图像进行处理才能得到一张新的全景深图片,简单且方便,提高了 用户体验。
[0115] 另外,当用户需要凸显拍摄对象的某部分特征,而将其他部分虚化时,该动力部件 可W包括轴移马达和平移马达,由该轴移马达控制镜头旋转,平移马达控制镜头沿其主光 轴移动,则当用户在电子设备的显示屏显示的预览图像中选定第一对焦位置后,上述控制 模块740将获得相应的虚化控制指令后,该虚化控制指令可W包括电子设备的显示单元采 集到的第一对焦位置,之后,将基于该虚化控制指令启动轴移马达控制镜头与其初始位置 成第二倾斜角,直至第一对焦位置位于镜头的主光轴上,从而使该第一对焦位置成为当前 焦点,其中,该过程很可能使得当前焦点落在感光部件之外,导致无法成像,为了避免该一 情况发生,本实施例还可W进一步判断所述镜头的当前焦点是否落在所述感光部件上;若 是,控制所述图像采集模块采集目标图像;若否,基于获取的当前焦距W及所述第二倾斜 角,启动所述平移马达控制所述镜头沿所述主光轴移动,直至当前焦点落在感光部件上。
[0116] 由此可见,本实施例允许用户随意设定虚化效果,并基于该设定直接获得满足该 虚化效果的图像,无需后期再使用图片处理软件对拍摄的图像进行处理,简单且方便,增大 了适用对象的范围,且提高了用户体验。
[0117] 参照图9所示的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该电子设备可 W包括摄像装置910和显示装置920,其中:
[0118] 摄像装置910的组成结构及其功能与上述实施例记载的摄像装置相同,本具体可 参照上述装置实施例对应部分的描述,本实施例在此不再寶述。
[0119] 显示装置920可用于显示该摄像装置910的图像采集模块采集的预览图像。
[0120] 其中,该电子设备可W是手机,则摄像装置为手机摄像头,显示装置可为手机显示 屏,当并不局限于此。结合上述实施例的分析可知,本实施例通过控制摄像装置的镜头与其 初始位置成一定倾角,调整镜平面、像平面和摄体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使得镜平面与像平 面之间不再始终保持平行关系,从而使用户直接使用该电子设备就能够拍摄到全景深图像 和自主选择清晰和虚化位置的图像,无需再学习使用图片处理软件对拍摄到的图像进行后 期处理,简单且方便,大大提高了用户体验。
[0121]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 一个操作与另一个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该些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该种实际 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 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或者系统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 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该种过程、方法或者系统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 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或 者系统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0122]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 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 和电子设备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W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 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0123]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 对该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 一般原理可W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 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该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 致的最宽的范围。
【主权项】
1. 一种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电子设备的摄像装置,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第一控制指令; 基于所述第一控制指令,控制所述摄像装置的镜头执行预设操作,直至所述摄像装置 采集到的预览图像满足第一预设要求,所述预设操作至少包括:控制所述镜头与其初始位 置成第一倾斜角; 控制所述摄像装置采集目标图像。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控制指令为全景深拍摄指令 时,所述基于所述第一控制指令,控制所述摄像装置的镜头执行预设操作,直至所述摄像装 置采集到的预览图像满足第一预设要求具体为: 基于所述全景深拍摄指令,控制所述摄像装置的镜头与其初始位置成第一倾斜角,直 至得到的摄体平面与所述摄像装置的像平面和镜平面相交于一条直线。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摄像装置采集到的预览图像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时,获取所述摄像装置的像平面 相对于摄体平面的第一角度; 基于所述第一角度,确定所述像平面与所述摄体平面的第一相交线; 则所述全景深拍摄指令,控制所述摄像装置的镜头与其初始位置成第一倾斜角,直至 所述摄体平面与所述摄像装置的像平面和镜平面相交于一条直线具体为: 基于所述全景深拍摄指令,控制所述摄像装置的镜头与其初始位置成第一倾斜角,直 至获取的镜平面与所述第一相交线重叠。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指令为虚化控制指令,且所 述虚化控制指令包括所述电子设备的显示装置采集到的第一对焦位置时,所述基于所述第 一控制指令,控制所述摄像装置的镜头执行预设操作,直至所述摄像装置采集到的预览图 像满足第一预设要求具体为: 基于所述虚化控制指令,控制所述摄像装置的镜头与其初始位置成第二倾斜角,直至 所述第一对焦位置位于所述镜头的主光轴上; 判断所述镜头的当前焦点是否位于所述摄像装置的感光部件上; 若是,执行所述控制所述摄像装置采集目标图像步骤; 若否,基于获取的当前焦距以及所述第二倾斜角,控制所述镜头沿所述主光轴移动,直 至所述镜头的当前焦点落在所述摄像装置的感光部件上。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获取的当前焦距以及所述第二 倾斜角,控制所述镜头沿所述主光轴移动包括: 将获取的当前焦距以及所述第二倾斜角代入第一预设公式,计算目标物距; 根据所述目标物距,控制所述镜头沿所述主光轴移动。6. -种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电子设备,所述装置包括: 感光部件; 镜头; 图像采集模块,用于对拍摄对象进行图像采集,获得预览图像; 控制模块,用于获取第一控制指令,并基于所述第一控制指令,控制所述镜头执行预设 操作,直至所述预览图像满足第一预设要求,控制所述图像采集模块采集目标图像; 其中,所述预设操作至少包括:控制所述镜头与其初始位置成第一倾斜角。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包括:动力部件,用于控制 所述镜头执行预设操作。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动力部件为轴移马达,所述第一控 制指令为全景深拍摄指令时,所述控制模块的控制过程具体包括: 基于获取的全景深拍摄指令,启动所述轴移马达控制所述镜头与其初始位置成第一倾 斜角,直至得到的摄体平面与所述摄像装置的像平面和镜平面相交于一条直线,控制所述 图像采集模块采集目标图像。9.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动力部件包括轴移马达和平移马 达,所述第一控制指令为虚化控制指令,且所述虚化控制指令包括所述电子设备的显示单 元采集到的第一对焦位置时,所述控制模块的控制过程包括: 基于获取的虚化控制指令,启动所述轴移马达控制所述镜头与其初始位置成第二倾斜 角,直至所述第一对焦位置位于所述镜头的主光轴上;判断所述镜头的当前焦点是否落在 所述感光部件上;若是,控制所述图像采集模块采集目标图像;若否,基于获取的当前焦距 以及所述第二倾斜角,启动所述平移马达控制所述镜头沿所述主光轴移动,直至所述镜头 的当前焦点落在所述感光部件上。10. -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如权利要求6-9任意一项所述的摄像装置; 显示装置,用于显示所述摄像装置的图像采集模块采集的预览图像。
【专利摘要】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控制方法、摄像装置及电子设备,在获得第一控制指令后,基于该第一控制指令,控制该摄像装置的镜头执行预设操作,直至该摄像装置采集到的预览图像满足第一预设要求,由于该预设操作至少包括控制镜头与其初始位置成第一倾斜角,从而实现了对镜平面与像平面之间角度的调整,即实现了对摄像装置采集的图像各部分的清晰度的调整,进而保证了该摄像装置所采集的目标图像能够满足用户要求,提高了用户体验。
【IPC分类】H04N5/232
【公开号】CN104902190
【申请号】CN201510355784
【发明人】陈杰峰
【申请人】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9月9日
【申请日】2015年6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