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拔出销的器械的制作方法

xiaoxiao2020-10-23  17

用于拔出销的器械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拔出销的器械。
【背景技术】
[0002]从基底移除紧固销需要牢固地握持销,以使得移除力可靠地传输到销。握持具有扩大头部的销可通过接合销的头部可靠地实现。然而,当销不具有扩大头部时,或当必须握持除在其中销具有扩大头部的端部处以外的销时,握持销需要与销的侧壁的牢固接合。
[0003]此问题在整形外科手术中遇到,例如当使用销来标记骨上的位置,或将诸如切割导向件等器械(例如限定用于使用锯的切割步骤的表面,或限定用于钻孔或扩孔步骤的膛孔)紧固到骨时。销必须在涉及销和已使用销紧固到骨的器械的步骤已完成之后从骨移除。
[0004]EP-B- 2043538公开了一种用于从基底拔出销的器械。所述器械在其末端处具有孔,所述销在拔出之前接收到所述孔中。
[0005]为容易将所述销插入穿过所述孔,所述器械需要由外科医生放置处于恰当的位置和角度。然而,当这样做时,所述器械阻碍外科医生对所述销和所述孔的观察。由此,外科医生“盲目地”执行此操作。这可使外科医生很难使得所述器械处于正确的位置和角度以确保所述销恰当地接收穿过所述孔并且可能需要多次尝试。

【发明内容】

[0006]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从基底拔出销的器械,所述器械包括:第一杠杆臂,所述第一杠杆臂具有带有通道的主体部件,销的自由端可被接收在改通道中;第二杠杆臂,所述第二杠杆臂可相对于所述第一杠杆臂枢转;握持构件,所述握持构件位于所述主体部件内,所述销可通过所述握持构件来握持以将所述销保持在所述通道中;和端接构件,所述端接构件安装在所述主体部件上,所述端接构件具有端面和沿着所述主体部件的相对侧延伸的两个侧壁,其中所述端接构件具有狭槽,所述狭槽设置在所述端面的一部分中并且沿着所述两个侧壁中的至少一个的一部分延伸,所述狭槽被配置成在接收到所述通道中之前将所述销的所述自由端引导到所述器械中。
[0007]在侧面以及正面上提供狭槽使得使用者(诸如外科医生)能够通过所述拔出器械的正面或在侧面将待拔出的销操纵到所述通道中。此增强器械的灵活性且意味着使用者不太容易使所述销在所述拔出器械内错位。
[0008]提供沿着所述器械的侧面的至少一部分而行的狭槽还向使用者提供触觉反馈以增强使用所述器械来移除销的简易性。所述销头部在所述狭槽中的接合在使用者对所述装置的处理期间提供一些触觉反馈。使用者可感觉到,有时看到,且在一些情况下可以能够听到所述销进入所述狭槽中。借助于所述狭槽的布置和使用者的本能的力施加以使所述销保持在所述狭槽中,使用者能够一次一度地减少所述销相对于所述器械的运动自由度。这与其中使用者必须使所述销在所述器械的正面到处浮动,并且在其可将所述销引入到所述器械中之前同时对齐所有所述自由度的上述器械形成对比。
[0009]所述狭槽可顺着所述侧壁的一部分或所述侧壁的大部分或沿着所述侧壁的整个长度设置。所述狭槽可延伸至少10mm、20mm、30mm、40mm或50_。
[0010]所述狭槽可呈没有底部的开放形式,以使得所述销可通过所述器械的侧面进入。
[0011]所述狭槽可呈沟渠的形式并且具有封闭的底部。所述狭槽可包括引导表面以在侧面进入期间引导所述销。
[0012]所述狭槽还可包括止动表面以限制所述销沿着所述端接构件的正面的侧向运动并且有利于在前向进入期间所述销到所述器械中的进入。
[0013]所述握持构件可连接到所述第一杠杆和所述第二杠杆,使得所述第一杠杆和所述第二杠杆的相对运动导致所述握持构件握持所述销。
[0014]所述器械可由生物相容性材料制成。
[0015]所述第一杠杆臂可相对于所述主体部件倾斜。
[0016]提供倾斜第一杠杆臂为使用者提供增强的可视性,因为所述杠杆臂不处于视线范围内:从而有助于将所述销操纵到所述器械中。此外,提供所述倾斜杠杆臂提供较佳的人机工程学设计,因为在抽吸所述杠杆时所采用的手腕角度对于外科医生更为有利且不太可能导致损伤。此外,所述倾斜杠杆臂具有当所述销退出所述狭槽或孔的背面时很容易看到并抓住所述销的附加优点。相比之下,在其中所述杠杆臂与所述主体大体对齐的实施例中,所述销可在所述两个柄部之间弹出到外科医生的手心中。
[0017]所述第一杠杆臂可与所述主体部件对向为钝角且所述第二杠杆臂可与所述主体部件对向为锐角。
[0018]所述第一杠杆臂和所述第二杠杆臂可被偏置处于打开位置。所述偏置构件可为弹簧或其可为一对片簧部件。
[0019]所述主体部件可包括一对凹槽,所述凹槽用于将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接收于其中。
[0020]所述器械可整个地包括多个互锁部件。所述互锁部件可组装到所述器械中而不需要任何辅助零件来组装所述器械。因此,不需要使用辅助固定件、固定或附接装置(诸如螺钉、螺栓、粘合剂、焊接等)来将所述器械组装成其可用形式。
[0021]所述第一杠杆臂可包括朝向柄部部件的前端和/或后端的隆起。除此之外或另选地,所述第二杠杆臂可包括朝向柄部部件的前端和/或后端的隆起。
[0022]所述第一杠杆臂和/或所述第二杠杆臂各自包括隆起,该隆起朝向每个杠杆臂的柄部部件的前端和/或后端。
【附图说明】
[0023]现在将以举例的方式结合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其中:
图1为在用于植入膝假体的外科手术期间的股骨的远侧端部的侧视图,其中切割导块使用两个固定销定位在股骨的端部上;
图2为根据本发明的用于拔出固定销的器械的透视图;
图3为图2的器械的侧视图;
图4为沿图6中的箭头IV的方向的图3的器械的平面图;
图5为沿着图4的线V-V的侧面剖视图; 图6为沿着图5的线V1-VI的正面剖视图;
图7为图2的器械的分解图;
图8为图2的器械的端部的示意性剖视图,示出钳口部件的操作;
图9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器械的透视图;
图10为图9的器械的分解图;并且图11为图9的器械的侧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参见附图,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制备用于植入膝关节假体的股骨部件的股骨2的远侧部分。已对切除平面4上的股骨2执行初始远侧切割。切割块6就位抵靠在切除的股骨2上。切割块6具有狭槽8,10,12,14以分别限定前切、后切、前斜切和后斜切的平面。切割块6使用穿过切割块6中的相应膛孔的两个固定销16,18保持就位。切割块6在切除的股骨2上的适当位置可例如结合髓内对齐杆使用现有技术来定位。
[0025]在使用切割块6执行切割步骤之后,切割块6可从股骨2移除以允许在手术中的后续阶段进入切除的股骨2。当固定销16,18为平行的,且在其自由端处不具有扩大头部时,切割块6可通过使其在销上方滑动而从切除的股骨移除。固定销16,18因此需要移除。
[0026]本发明论及固定销16,18的移除。
[0027]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用于拔出固定销的器械10。器械10包括第一杠杆臂20和第二杠杆臂22。第二杠杆臂22使用链接件(下文更详细描述)间接连接到第一杠杆臂20,以使得第二杠杆臂22可相对于第一杠杆臂20枢转。
[0028]第一杠杆臂20包括主体部件24,所述主体部件具有形成于其中的圆形腔体26和纵向腔体38。
[0029]第一杠杆臂20在与主体部件24相对的端部处具有柄部部分30。第二杠杆臂22包括弯曲柄部部分3 2,所述第二杠杆臂可通过所述柄部部分来握持,且所述柄部部分在组装器械10时与第一杠杆臂的柄部部分30相对定位,以使得这两个柄部部分30,32可由操作者握持在其手掌心中并且握持在拇指与食指之间以将其挤压在一起。柄部部分的尺寸和其形状(这两个柄部部分相对于彼此成角度且第二柄部部分32具有弯曲形式的事实)已被选择成使可由各种各样的使用者的手尺寸进入且令其感到舒服的抓握距离跨其赋予较佳的有力抓握所需的距离最佳化。此外,隆起或凸缘设置在每个柄部部分的前端和后端以在使用者的手套打滑时帮助推拉。
[0030]主体部件24在横截面上基本上为矩形的并且在远离柄部部分30的端部处包括末端部分34。
[0031]纵向腔体38设置在主体部件24的主要节段36中。主要节段36具有形成于一个端部处的末端部分34和其另一个端部处的柄部部分30。主体部件24的主要节段36在主要节段36的相对的面上具有两个基本上平行、面朝外的凹槽40,42,所述凹槽基本上沿着主要节段36的长度运行并且被布置成接收端接构件28的相应的第一侧壁44和第二侧壁46。
[0032]末端部分34具有圆柱形腔体26和在其前向面48中的第一圆形孔92。圆形孔92延伸到圆形腔体26中。第二圆形孔52从圆形腔体26延伸到纵向腔体38中。
[0033]端接构件28端接主体部件24并且用于经由上文所提及的链接件连接第一杠杆臂20和第二杠杆臂22并且有利于固定销16的移除。端接构件28包括具有第一侧壁44和第二侧壁46的端面80。
[0034]端接构件28被布置用于相对于主体部件24可滑动运动,其中第一侧壁44和第二侧壁46可接收于相应凹槽40,42中以有利于端接构件28与主体部件24之间的相对运动。
[0035]端接构件28的第一侧壁44和第二侧壁46大体平行于彼此延伸,并且在一个端部处使用端面80互连。
[0036]端面80和侧壁44,46之一的一部分具有设置在其中的单个狭槽60。如图7所示,狭槽60从端面80的中心部分朝向第二壁46延伸,然后沿着第二壁46的前向部分在基本上正交的方向上延续。狭槽60可顺着端接构件28的侧壁44,46中的任一者延伸。
[0037]在与狭槽60接续的第二壁46的前向部分处,形成从端接构件28向内成斜坡的倾斜的凹进引导表面45。引导表面45端接在主要节段36的末端部分34的前向面48附近。
[0038]面朝外的插口 62设置在第一侧壁44和第二侧壁46中的每一个的自由端处。第一侧壁44和第二侧壁46的尺寸被设定成使得其可在主体部件24的主要节段36的凹槽40,42中滑动。
[0039]呈钳口部件50的形式的握持构件位于圆形腔体26中,且可在圆形腔体26内旋转以导致当第二杠杆臂22相对于第一杠杆臂20运动时握持固定销16(该固定销的端部被插入到圆形腔体26中)。此例示在图8中。
[0040]钳口部件50具有狗腿形控制臂54,所述控制臂具有设置在其自由端的孔56。
[0041]端接构件28可沿朝向销16将从中拔出的基底的方向相对于第一杠杆臂20的主体部件24滑动,如由图3中的箭头A所示。在上述应用的上下文中,基底可为股骨2。
[0042]第一杠杆臂20和第二杠杆臂22之间的相对运动初始导致钳口部件50从解锁位置致动到锁定位置,以使得插入销16由钳口部件50握持。第二杠杆臂22相对于第一杠杆臂20的持续运动导致端接构件28朝向基底并且远离主体部件24滑动,以使得由钳口部件50握持的插入销16相对于基底位移。
[0043]圆形钳口部件50紧密配合于圆形腔体26中,并且其尺寸被设定成使得圆形钳口部件50可在圆形腔体26内旋转而无过量接触间隙。
[0044]钳口部件50具有延伸穿过其的膛孔64。钳口部件50中的镗孔64具有相同于末端部分34的正面48中的第一圆形孔92和从圆形腔体26延伸到纵向腔体38中的第二圆形孔52的横截面尺寸和外形。当钳口部件50就位于圆形腔体26中时,镗孔64能够旋转以与第一圆形孔92和第二圆形孔52对齐,以便也与其共线并且限定通道94,所述通道从第一杠杆臂20的正面48延伸穿过钳口部件50,并且进入到纵向腔体38中,且销16的自由端接收到所述通道中。此例示在图5中。
[0045]狭槽60形成于端接构件28中以与镗孔64和第一圆形孔92和第二圆形孔52 (即,与通道94)对齐,以使得第一圆形孔92和第二圆形孔52、镗孔64和狭槽60因此可对齐以接收固定销16的端部。
[0046]片簧部件88提供用于紧固到第一杠杆臂20和第二杠杆臂22。所述片簧部件使用固定螺钉90连接到第一杠杆臂20和第二杠杆臂22。片簧部件88将第一杠杆臂20和第二杠杆臂22偏置处于打开位置。
[0047]在此位置中,钳口部件50的旋转取向使得镗孔64可如上所述与第一圆形孔92和第二圆形孔52对齐。
[0048]第二杠杆臂22与一对基本上平行的连接板66,68端接,所述连接板用于通过链接形式将第二杠杆臂22连接到第一杠杆臂20。每个连接板66,68分别包括用于将第二杠杆臂22联接到端接构件28和控制臂54的第一延伸部74和第二延伸部76。
[0049]连接板66,68中的每一个具有位于第一延伸部74上的第一对对齐通孔72之一。通孔72可接收端接构件28上的面朝外的插口 62,以使得第二杠杆臂22连接到端接构件28但可相对于其枢转。
[0050]第二杠杆臂22具有第二对对齐通孔70:其中一个通孔位于第二延伸部76中的每一个上。
[0051]器械10包括L形链接臂78以在其自由端将控制臂54与第二杠杆臂22互连。链接臂78在其相对的两端具有通孔82,84,所述通孔用于接收焊接就位于外侧上的相应轮轴 58, 86。
[0052]器械10操作如下。
[0053]利用沿着第一壁44或第二壁46的前向部分延伸的狭槽60的区段通过端接构件28的端面80中的狭槽60向前或初始从器械10的侧面将固定销16插入到器械10中。狭槽60的端部61提供止动表面,所述止动表面限制固定销16在端面80上的狭槽60中的侧向行进以帮助将固定销16引导到第一圆形孔92中。
[0054]当从侧面插入固定销16时,固定销16将接合引导表面45并且由引导表面45朝向末端部分34的前向面48引导,以使得所述固定销与第一圆形孔92对齐。
[0055]固定销16因此可从器械10的正面或侧面插入穿过狭槽60,然后接收到由第一圆形孔92和第二圆形孔52、镗孔64和纵向腔体38形成的通道94中。
[0056]因此,操作器械10的外科医生能够通过直接前向运动或通过侧向和然后前向运动将固定销16操纵到镗孔64中。图6中的箭头B示出了向侧面地插入的方向。
[0057]将第一杠杆臂20和第二杠杆臂22从打开位置挤压在一起初始导致第二杠杆臂22围绕第二杠杆臂22通过其连接到端接构件28的通孔72和插口 62枢转。链接臂78的动作使得杠杆臂54向回拉动离开固定销16将从中拔出的基底。这又导致钳口部件50在圆形腔体26内旋转。当钳口部件50在圆形腔体26内旋转时,作为对销施加局部弯曲力的结果,钳口部件50中的镗孔64的端部处的内表面部分赋予固定销16剪切动作。这导致固定销16握持在器械10内,从而抵制固定销16滑入和滑出器械100。此示意性地例示在图8中。
[0058]第一杠杆臂20和第二杠杆臂22持续挤压在一起导致第二杠杆臂22围绕通孔70枢转,第二杠杆臂22在通孔70处连接到链接臂78和控制臂54。控制臂54在 这个阶段趋于很少运动,只经受作为钳口部件50在圆形腔体26内的进一步旋转的结果的固定销16的变形。因此,将第一杠杆臂20和第二杠杆臂22挤压在一起导致端接构件28在具有插口 62的第二杠杆臂22中的通孔72处借助于第二杠杆臂22与端接构件28之间的连接部相对于主体部件24向前推进。应当理解,端接构件28的运动将导致链接臂74围绕其与控制臂54的连接部的一些枢转运动,以使得链接臂78在此连接到第二杠杆臂22的通孔70将趋于相对于第一杠杆臂20轻微运动。
[0059]第一杠杆臂20和第二杠杆臂22持续挤压在一起和随之发生的端接构件28推压骨的运动的结果将导致固定销16至少部分地从骨或其它基底拔出。使用本发明的器械的部分拔出通常将足以松开固定销16,以使得其然后可完全滑出基底。如果固定销16尚未充分松开以使得其能够完全拔出,则除了通过施加显著拉力,第一杠杆臂和第二杠杆臂可打开,并且,在端面80与骨保持接触的同时,器械的其余部分则可沿着固定销16滑动。第一杠杆臂20和第二杠杆臂22然后可被挤压在一起以重复上文已描述的序列。
[0060]结合图9到图11描述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
[0061]拔出器械110包括第一杠杆臂120和第二杠杆臂122。第二杠杆臂122使用链接件间接连接到第一杠杆臂120,以使得第二杠杆臂22可相对于第一杠杆臂20枢转。
[0062]第一杠杆臂120包括细长主体部件124和柄部部分130。细长主体部件124具有圆形腔体126,所述腔体远离柄部部分130朝向细长主体部件124的远侧端部174横向延伸跨越细长主体部件124。细长主体部件124还包括形成于其中的细长腔体138,所述细长腔体从细长主体部件124的远侧端部174延伸穿过其长度的大部分。圆形腔体126与纵向腔体138接续并且通向纵向腔体138。
[0063]第二杠杆臂122包括弯曲柄部部分132,可通过所述柄部部分来握持所述杠杆臂,且所述柄部部分在组装器械110时与第一杠杆臂120的柄部部分130相对定位,以使得这两个柄部部分130,132可由操作者握持在其手掌心中并且握持在拇指与食指之间以将其挤压在一起。
[0064]柄部部分的尺寸和其形状(这两个柄部部分相对于彼此成角度且两者具有弯曲形式的事实)已被选择成使可由各种各样的使用者的手尺寸进入且令其感到舒服的抓握距离跨其赋予较佳的有力抓握所需的距离最佳化。此外,隆起或凸缘设置在每个柄部部分的前端和后端以在使用者的手套打滑时帮助推拉。
[0065]第一杠杆臂120和第二杠杆臂122使用压缩弹簧162连接,所述压缩弹簧将第一杠杆臂120和第二杠杆臂122偏置到打开位置。
[0066]第一杠杆臂120相对于细长主体部件124倾斜。在本文所述的实施例中,第一杠杆臂与细长主体部件124对向为钝角。第二杠杆臂122另外与细长主体部件124对向为锐角。对于此布置,主体部件124的观察不受器械110的操作者遮蔽。
[0067]第二杠杆臂122包括用于如以下将更详细描述经由端接构件128和钳口部件150将第二杠杆臂122连接到主体部件124的链接和连接布置。
[0068]端接构件128包括基本上大体平行于彼此延伸且在一个端部处使用端面180互连的第一侧壁144和第二侧壁146。所述一对第一侧壁144和第二侧壁146限定细长主体部件124接收到其中的凹槽156。
[0069]突出148设置在端接构件128的上侧上,所述突出在第一侧壁144和第二侧壁146之间并且顺着端接构件128大约一半延伸。位于突出148的相对的面朝外的面上的一对共线插口 152提供用于连接到设置第二杠杆臂122的链接和连接布置中的相应的对齐孔154。
[0070]端接构件128的端面180和第一侧壁44和第二侧壁46之一具有设置在其中的狭槽160。如在图11中可见,且在本文所述的实施例中,此狭槽160从端面180的中心区域朝向第二臂146延伸,然后沿着第二壁146的基本上整个长度在正交方向上延续,从而限定从端面180并且顺着端接构件128的一侧延伸的狭槽160。在替代方案中,狭槽160可顺着端接构件128的另一侧延伸。
[0071]第二杠杆臂122的链接和连接布置设置在柄部132的一个端部处并且包括延伸板134,所述延伸板具有与其基本上垂直延伸的臂158和限定被布置成将突出148接收在其中的U形凹槽196的返回凸缘182。所述一对对齐孔154设置在所述U形凹槽中。
[0072]所述链接和连接布置还包括沿与延伸板134相反的方向延伸的弓形沟槽部分164。弓形沟槽部分164被形成为将链接臂166保持在其中,链接臂166具有圆形端部170,所述圆形端部用于例如通过按扣配合保持与弓形沟槽部分164合作并且保持在所述弓形沟槽部分中。这样,链接臂166可相对于沟槽部分164枢转。
[0073]链接臂166在其另一个端部处具有第二弓形沟槽168,所述第二弓形沟槽被形成为例如使用按扣配合来保持呈钳口部件150的形式的握持构件的控制臂142的自由端,以实现随其的相对可枢转运动。
[0074]如同上述第一实施例一样,钳口部件150位于圆形腔体126中,且可在圆形腔体126内旋转以使得当第二杠杆臂122相对于第一杠杆臂120运动时握持其端部接收到圆形腔体126中的销,诸如固定销16之一。
[0075]端接构件128通过突出148与第二杠杆臂122的连接和链接布置的延伸板134的连接保持就位,以实现相对于细长主体部件124的相对可滑动运动。相似地,钳口部件150使用端接构件128、和钳口部件150经由链接臂166与第二杠杆臂122的链接式连接保持就位。
[0076]端接构件128可沿朝向销16将从中拔出的基底的方向相对于第一杠杆臂120的主体部件124滑动。在上述应用的上下文中,所述基底可为股骨2。
[0077]钳口部件150具有延伸穿过其的钳口部件通道172。钳口部件通道172具有类似于细长腔体138的横截面尺寸和形状且被形成为使得当钳口部件150就位于圆形腔体126中时,钳口部件通道172可与细长腔体138对齐以限定通道194,该固定销16的自由端可被接收在通道中。
[0078]狭槽160形成于端接构件128中以便与通道194对齐。这样,狭槽160与由细长腔体138和钳口部件通道172形成的通道194对齐,以使得固定销16可通过端接构件128的端面180中的狭槽160的部分直接向前或经由设置在肢状物146中的狭槽160的部分向侧面地插入到器械110中。与第一实施例不同,外科医生不需要一定使用任何前向运动来确保固定销16定位到钳口部件150中:可使用至细长主体部件124中的向侧面地简单进入。
[0079]第二实施例的构造和组件与第一实施例有所不同以便避免使用焊接部件和额外部件(诸如轮轴58,86)。第二实施例的部分已设计有多个互锁部件(类似于七巧板),从而使得系杆/链接片166能够只有当这两个杠杆处于超出在正常使用中可进入的位置的极限位置时才组装到这两个杠杆中。链接部分然后借助于其狗腿部分170之一包含于运动杠杆122上的大的狭槽164内的事实而被捕集。因此,所述器械可由在松散链中互链在一起的部分组装而成,直至最后插口 152配合到对齐孔154中从而完成所述器械的组装。
[0080]器械110的操作类似于第一实施例。
[0081]通过端接构件128的端面80中的狭槽160的部分或以利用设置在肢状物146中的端接构件128的侧面的狭槽160的部分的向侧面的运动将固定销16插入到器械110中。 [0082]如同第一实施例一样,第一杠杆臂120和第二杠杆臂122之间的相对运动初始导致细长主体部件124内的钳口部件150从解锁位置致动到锁定位置,以使得插入销26由所述钳口部件握持。
[0083]第二杠杆臂122相对于第一杠杆臂120的持续运动导致端接构件128朝向基底并且远离细长主体部件124滑动,以使得由钳口部件150握持的插入销16相对于基底位移。
[0084]如同第一实施例一样,圆形钳口部件150紧密配合于圆形腔体126中,并且其尺寸被设定成使得其可在圆形腔体126内旋转而无过量接触间隙。
[0085]将第一杠杆臂120和第二杠杆臂122挤压在一起导致控制臂142向回拉动离开销16将从中拔出的基底。这又导致钳口部件150在细长主体部件124中的圆形孔126内旋转。当钳口部件150在圆柱形腔体26内旋转时,作为对所述销施加局部弯曲力的结果,通道172的端部处的内表面部分赋予固定销16剪切动作。这导致固定销16握持在器械110内,从而抵制固定销16滑入和滑出器械110。
[0086]第一杠杆臂120和第二杠杆臂122持续挤压在一起导致延伸板134且因此与其联接的突出148向前运动,从而使端接构件128相对于细长主体部件124向前运动。因此,第一杠杆臂120和第二杠杆臂122挤压在一起导致端接构件128相对于第一杠杆臂120的主体部件124向前推进。
[0087]第一杠杆臂120和第二杠杆臂122持续挤压在一起和随之发生的端接构件128的运动的结果将导致固定销16至少部分地从骨或其它基底拔出。使用本发明的器械的部分拔出通常将足以松开固定销16,以使得其然后可完全滑出基底。如果固定销16尚未充分松开以使得其能够完全拔出,则除了通过施加显著拉力,第一杠杆臂和第二杠杆臂可打开,并且,在器械的端部与骨保持接触的同时,器械的其余部分可沿着固定销16滑动。第一杠杆臂120和第二杠杆臂122然后可被挤压在一起以重复上文已描述的序列。
[0088]本发明的器械可用于拔出各种类型的非螺纹固定件。例如,本发明可用于拔出各种类型的销,诸如类似于钉的“斯坦曼销”。所述器械还可用于拔出看起来很像钻头但可敲进骨的“钻销”。然而,本发明并非旨在用于拔出看起来像螺钉(且出现有头或无头品种)的“螺纹销”。然而,在很软的骨中或通过真正强的抓握,或许也可拔出螺纹销但存在随着销拉出大块骨的风险。
[0089]每个实施例将接受的销的直径范围某种程度上受限于狭槽和孔的尺寸(且对于所示出的实施例而言为大约3_的销直径)。然而,应当理解,更大和更小直径的销可通过相应地改变器械部分的尺寸来适应。所述器械还可用于拔出长的和很长的销,诸如克氏针。具体地讲,当被用于拔出长的或很长的销或针时,第二实施例具有特定的优势。
[0090]可在本发明范围内进行修改。
[0091]主体部件和钳口部件中的通道中的任一个或每一个可具有各种形状和外形,例如以槽或沟槽形式部分打开,或以镗孔形式闭合。尺寸优选地应被选择成使得固定销为紧密滑动配合。
[0092]所述器械通常将由一种或多种生物相容性材料制成。对合适材料的选择将参照所述器械的预期应用来进行。当所述器械旨在用于外科,例如整形外科时,所述器械由诸如通常用于制造外科器械的不锈钢制成通常为优选的。
[0093]可使用其它偏置结构而不是片簧或卷簧。杠杆臂的形状可能够适合所述器械的特定使用。
【主权项】
1.一种用于从基底拔出销的器械,所述器械包括: 第一杠杆臂,所述第一杠杆臂具有带有通道的主体部件,销的自由端能够被接收在所述通道中, 第二杠杆臂,所述第二杠杆臂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杠杆臂枢转, 握持构件,所述握持构件位于所述主体部件内,所述销能够通过所述握持构件来握持以将所述销保持在所述通道中,和 端接构件,所述端接构件安装在所述主体部件上,所述端接构件具有端面和沿着所述主体部件的相对侧延伸的两个侧壁,其中所述端接构件具有狭槽,所述狭槽设置在所述端面的一部分中并且沿着所述两个侧壁中的至少一个的一部分延伸,所述狭槽被配置成在接收到所述通道中之前将所述销的所述自由端引导到所述器械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器械,其中主体部件包括主要节段和末端部分,所述末端部分具有前向面,所述前向面具有设置在所述前向面中的孔,以用于将所述销引导到所述通道中,并且所述端接构件包括倾斜的凹进引导表面,以用于将所述销的所述自由端引导成与所述孔对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器械,其中主体部件包括其中具有所述通道的主要节段并且所述狭槽沿着所述至少一个侧壁的长度设置且与所述腔体对齐,使得所述销能够通过所述狭槽向侧面地接收到所述通道中。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器械,其中所述狭槽具有止动表面,以用于限制沿着所述端接构件的所述端面的侧向运动。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器械,其中所述第一杠杆臂相对于所述主体部件倾斜。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器械,其中所述端接构件被配置成响应于所述第一杠杆臂和所述第二杠杆臂的相对运动而沿朝向所述基底的方向相对于所述主体部件滑动,以使得所述销当由所述握持构件握持时相对于所述基底位移。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器械,还包括链接构件,所述链接构件连接到所述第二杠杆臂和所述握持构件,使得所述第一杠杆臂和所述第二杠杆臂的相对运动导致所述握持构件握持所述销。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器械,其中所述第一杠杆臂相对于所述主体部件倾斜。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器械,包括偏置构件,所述偏置构件连接到所述第一杠杆臂和所述第二杠杆臂以将所述第一杠杆臂和所述第二杠杆臂偏置到打开位置。1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器械,其中所述器械整个地包括多个互锁部件,所述互锁部件能够在不使用任何辅助部件的情况下组装到所述器械中。1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器械,其中所述第一杠杆臂和所述第二杠杆臂各自包括隆起,所述隆起朝向每个杠杆臂的柄部部件的前端和后端。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从诸如骨质的基底拔出销的器械(10),该器械包括:第一杠杆臂(20),所述第一杠杆臂具有带有通道的主体部件(24),销的自由端能够被接收在该通道中;第二杠杆臂(22),所述第二杠杆臂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杠杆臂枢转;握持构件,所述握持构件位于所述主体部件内,所述销能够通过所述握持构件来握持以将所述销保持在所述通道中;和端接构件(28),所述端接构件安装在所述主体部件上,所述端接构件具有端面(80)和沿着所述主体部件的相对侧延伸的两个侧壁(44,46)。所述端接构件具有狭槽(60),所述狭槽设置在所述端面的一部分中并且沿着所述两个侧壁中的至少一个的一部分延伸,所述狭槽被配置成在接收到所述通道中之前将所述销的所述自由端引导到所述器械中。在侧面以及正面上提供狭槽使得诸如外科医生等使用者能够通过所述拔出器械的正面或在侧面处将待拔出的销操纵至所述通道中。此增强所述器械的灵活性并且意味着使用者不太容易使所述销在所述拔出器械内错位。提供沿着所述器械的侧面的至少一部分而行的狭槽还向使用者提供触觉反馈以增强使用所述器械来移除销的简易性。
【IPC分类】A61B17/92
【公开号】CN104902834
【申请号】CN201380068354
【发明人】J.李, C.特苏卡亚马, D.杨
【申请人】德普伊(爱尔兰)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9月9日
【申请日】2013年12月23日
【公告号】EP2938280A1, US20150305793, WO2014102541A1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