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从底片印刷到板状元件上的印刷模块及包括该印刷模块的转换机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说明】用于从底片印刷到板状元件上的印刷模块及包括该印刷模块的转换机器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从印刷板在通过输送系统运送的板状元件上进行印刷的印刷单元。此外,本发明涉及包括这种印刷单元的转换机器。
[0002]本发明可应用于加工诸如硬纸板片材的板状元件来形成包装盒的领域。本发明可尤其适用于转换机器,该转换机器尤其为结合了印刷、切割以及折皱/胶黏的机器。
[0003]术语板状元件指的是由诸如纸、硬纸板或聚合物的至少一种材料制成的总体扁平的产品,其适于接收印刷层且适于形成包装容器。因而,术语板状元件指的是硬纸板片材、波纹硬纸板、层压波纹硬纸板、硬纸板板件、挠性塑料,其中挠性塑料诸如为聚乙烯(PE)、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以及双向拉伸聚丙烯(BOPP)。
[0004]文献EP O’ 686’ 503揭示了一种用于从印刷板在通过输送系统运送的硬纸片上进行印刷的柔版印刷单元。该印刷单元包括印版滚筒,该印版滚筒经安装以使得其可绕滚筒轴线旋转。该印版滚筒适于最初承载较早的印刷板及随后承载较晚的印刷板。在运行中,该印版滚筒涂有将要沈积于硬纸板片材上的墨水。输送系统将硬纸板片材运送至印刷单元中且每一硬纸板片材压在涂有墨水的印版滚筒上。
现有技术
[0005]术语较早及较晚为相对术语,该等相对术语指的是生产阶段期间的时间次序。因而,在印刷单元运行时,印版滚筒最初承载较早的印刷板以用于进行印刷,且随后,印版滚筒承载较晚的印刷板以用于进行后续印刷。此较晚的印刷板随后在其由印版滚筒承载时变成较早的印刷板,因为随后将使用另一较晚的印刷板。
[0006]为改变硬纸板片材上的印刷图案,有必要用较晚的印刷板替换较早的印刷板,该较早的印刷板包覆在印版滚筒上且界定较早的印刷图案,该较晚的印刷板界定较晚的不同的印刷图案。为此,操作员必须相继地:爬至印刷单元上,移除较早的印刷板,从印刷单元下来,将较早的印刷板置放于转换机器旁边,拾起较晚的印刷板,爬回至印刷单元上,并且定位较晚的印刷板。有时安排第二操作员来协助第一操作员。
[0007]较早的印刷板及较晚的印刷板是大型的且通常呈侧边常常大于Im或甚至2m的矩形形式。这些印刷板是由相当重的挠性材料制成。因此,操作员难以搬动这些印刷板。
[0008]因而,在印刷单元中替换较早的印刷板花费相对较长的时间。此替换时间占转换机器的停机时间的很大一部分。较长的停机时间现降低了机器的生产量及获利能力,尤其对于印刷板频繁替换的产生大量短运转周期(small run)的转换机器而言。相反地,当频繁进行这些替换时,安排两名操作员来替换印刷板更多地增加了生产成本。
[0009]发曰月概沐
[0010]本发明尤其旨在完全地或部分地克服以上所提及的问题。
[0011]为此,本发明的主题为一种用于从印刷板在通过输送系统运送的板状元件上进行印刷的印刷单元。该印刷单元包括至少一个印版滚筒,其经可旋转地安装且适于最初承载至少一个较早的印刷板及随后承载至少一个较晚的印刷板。该印刷单元包括:
[0012]-主支撑件,其适于在使用所述较早的印刷板进行印刷期间以及在退绕所述较早的印刷板期间将所述较晚的印刷板支撑在待命构型中,并且在将所述较晚的印刷板卷绕至所述印版滚筒上期间将所述较晚的印刷板支撑在啮合构型中,所述较晚的印刷板的一部分附接至所述印版滚筒;以及
[0013]-次支撑件,其适于支撑从所述印版滚筒退绕的所述较早的印刷板。
[0014]该印刷单元的特征在于,该主支撑件进一步包括至少:
[0015]-主紧固元件,其用于将所述较晚的印刷板紧固在所述待命构型中,以及
[0016]-主紧固机构,其用于将所述较晚的印刷板紧固在所述啮合构型中。
[0017]这种印刷单元因而允许操作员独自定位大型板件。替换较早的印刷板所需的操作员的数目得以最小化,以便减少替换较早的印刷板所花费的时间。此对于印刷板频繁替换的产生大量短运转周期的转换机器而言特别有利。
[0018]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该主紧固元件适于借助于互补的形状与接合至该较晚的印刷板的至少一个钩子配合。这种主紧固元件因而允许该操作员将该较晚的印刷板很快地紧固至该主支撑件。
[0019]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该主紧固元件是由大体上平行于该滚筒轴线延伸的突出部形成,该突出部具有L形横截面,该横截面在该印刷单元运行时指向上方。这种突出部因而使得有可能以较轻重量及较低成本来制作该主紧固元件。作为此实施例的一替代方案,该主紧固元件可由夹紧元件、磁铁、电磁铁、吸力或静电力等形成。
[0020]根据一替代实施例,该次支撑件包括次紧固元件,该次紧固元件适于借助于互补的形状与接合至该较早的印刷板的至少一个钩子配合。这种次紧固元件因而允许操作员将该较早的印刷板很快地紧固至该次支撑件。在此替代实施例中,该次紧固元件是有利地由具有L形横截面的突出部形成,该横截面在该印刷单元运行时指向上方。这种突出部因而使得有可能以较轻重量及较低成本来制作该主紧固元件。
[0021 ]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该主紧固机构可于该较晚的印刷板的啮合构型与该较晚的印刷板的松开构型之间移动。该主紧固机构包括:铰链,以使得该紧固机构可绕大体上平行于该印版滚筒的一枢转方向枢转;以及弹性偏压元件,其经布置以便在该较晚的印刷板已卷绕于该印版滚筒上之后将该主紧固机构从该松开构型偏压至该啮合构型。
[0022]换言之,该印版滚筒的旋转拉拽该较晚的印刷板且因此使其从该主紧固机构自动松开,因为由该印版滚筒施加的牵引力大于该弹性偏压元件的力。在已将该较晚的印刷板卷绕于该印版滚筒上之后,该弹性偏压元件使该主紧固机构恢复至待命构型,在该待命构型中,操作员可紧固新的较晚的印刷板。
[0023]根据此实施例的一替代方案,该弹性偏压元件是由螺旋扭转弹簧形成。这种螺旋扭转弹簧因而使得有可能以较轻重量及较低成本来制作该弹性偏压元件。
[0024]根据一实施例,该主支撑件包括主板件,该主板件适于大体上在主平面内支撑该较晚的印刷板,该主平面相对于垂直方向以一主角度倾斜,该主角度介于5度与30度之间。因而,这种主支撑件在板状元件的输送方向上是紧凑的,从而减小该印刷单元的体积。
[0025]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该主支撑件经设计以使得在该待命构型中,该较晚的印刷板的下部是位于与该印版滚筒相距小于50mm、较佳小于30mm的距离处。这种主支撑件因而使得有可能将该较晚的印刷板置放于很靠近该印版滚筒处,从而使在该待命构型与该啮合构型之间变换所需的时间最小化。
[0026]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该次支撑件包括一次板件,该次板件适于支撑该较早的印刷板,该次板件大体上平行于该主板件延伸,垂直于该主板件所量测的介于该次板件与该主板件之间的距离小于100mm,较佳小于50mm,该次板件经设计成在该印刷单元运行时突出于该主板件上方。由该主支撑件及该次支撑件形成的组件因而在该等板状元件的输送方向上特别紧凑。此外,因为该次板件突出,所以操作员可容易地
将该较早的印刷板固定至该次板件。
[0027]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导引装置还包括导引件,该等导引件经设计为允许该较晚的印刷板朝向该印版滚筒滑动,该较晚的印刷板在啮合构型中附接至该印版滚筒的部分是该较晚的印刷板的下部。这些导引装置因而使得有可能精确地定位该较晚的印刷板,从而将其卷绕于该印版滚筒上。
[0028]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该导引件包括主片材,该主片材经布置成大体上平行于该主板件,以便与该主板件一起界定一间隙,该间隙适于该较晚的印刷板通过。这种主片材因而可形成具有较低成本及较小体积的导引装置。
[0029]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该印版滚筒还包括锁定装置,该锁定装置适于将处于该啮合构型的该较晚的印刷板锁定于该印版滚筒上,该锁定装置较佳地适于对该较晚的印刷板施加气动作用,该印刷单元还包括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配置为以便使操作员能够相继地:使该锁定装置失效以便退绕该较早的印刷板,且随后激活该锁定装置以便将该较晚的印刷板固定于该印版滚筒上。
[0030]换言之,在解锁之后,该印版滚筒空转,且操作员可通过将该较早的印刷板从该印版滚筒上拉拽下来来完成该较早的印刷板的退绕。这种锁定装置及这种控制装置因而使得操作员更容易替换较早的印刷板,从而减少替换较早的印刷板所花费的时间。在实践中,该控制装置可包括开关按钮,操作员推压该按钮来使该锁定装置失效且因此将该较早的印刷板解锁。这种锁定装置因而使得有可能将该较早的印刷板或该较晚的印刷板快速地附接至该印版滚筒或从该印版滚筒拆下来。
[0031]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该印刷单元还包括安全罩,该安全罩经设计以使得其可于该安全罩覆盖该印版滚筒的安全位置与该安全罩至少部分曝露该印版滚筒的啮合位置之间移动。这种安全罩因而在生产期间保证操作员的安全,换言之,在该印版滚筒旋转时保证操作员的安全。随后将该安全罩缩回去,来允许操作员接近该印版滚筒且因此替换该较早的印刷板。
[0032]根据本发明的一替代实施例,一旦已将该印刷单元从该输送系统移开,则该安全罩的移动自动发生。在实践中,可借助于例如由凸轮及齿轮式马达组成的机构将该印刷单元及该印版滚筒抬高至该输送系统上方。
[0033]此外,本发明的主题为一种用于加工板状元件的转换机器,诸如印刷机,该转换机器包括输送系统,该转换机器的特征在于其包括根据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印刷单元。因而,尽管印刷板是大型的,但是单个操作员可控制这种转换机器。本发明因而使得有可能使替换较早的印刷板所需的操作员的数目最小化,并减少替换较早的印刷板所花费的时间。此对于印刷板频繁替换的产生大量短运转周期的转换机器而言特别有利。
[0034]可单独采用或以任何技术上可接受的组合形式来采用以上所提及的实施例及替代实施例。
附图简介
[0035]在阅读以非限制性示例的方式给出的以下描述且参考附图后,本发明将会更明白地理解,且其优点将会变得显而易见,其中:
[0036]-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转换机器的一部分的透视图,包含两个根据本发明的印刷单元;
[0037]-图2是图1中的细节II的η倍放大图;
[0038]-图3是图1中的机器的一部分的透视图;
[0039]-图4是通过IV图3中的平面IV的横截面;
[0040]-图5是图4中的细节V的η倍放大图,图示了图1中的印刷单元中的一个;
[0041]-图6至8是图2中的细节VI到VIII的放大图;
[0042]-图9是通过IV图8中的平面IX的横截面图8,图示了图5中的印刷单元的一部分,其中较晚的印刷板处于啮合构型;
[0043]-图10是与图9类似的视图,图示了图5中的属于到啮合构型的随后位置的印刷单元的一部分;
[0044]-图11是属于图5中的印刷单元的印版滚筒的透视图;以及
[0045]-图12至17是图5中的印刷单元的透视图,示出了在较早的印刷板处抽出并退绕和在较晚的印刷板处啮合并卷绕的不同阶段。
[0046]较佳实施例的详述
[0047]图1至图11例示出意欲用来加工板状元件的转换机器I的一部分,该转换机器为用于印刷、折皱以及胶黏的类型。在此状况下,板状元件可为硬纸板片材。
[0048]转换机器I包括可于图1、图3以及图4中看见的输送系统2及两个印刷单元3及4。印刷单元3及4为柔版印刷单元。印刷单元3及4意欲用于从挠性印刷板在硬纸板片材(未示出)上进行印刷。
[0049]这些硬纸板片材是通过输送系统2在所谓的推进方向或纵向方向X上运送。为此,输送系统2具有输送带及用于驱动该输送带的元件。
[0050]由于印刷单元3及4是类似的,因此以下仅描述印刷单元4。印刷单元4具有印版滚筒6,该印版滚筒经安装以使得其可绕滚筒轴线Υ6旋转。在印版滚筒6运行时,滚筒轴线Υ6平行于横向方向Y,该横向方向Y垂直于纵向方向X。
[0051]如按图12至图17中所例示的次序所示,印版滚筒6适于最初承载至少一个所谓的较早的印刷板11及随后承载至少一个所谓的较晚的印刷板12,尤其通过图13与图16的比较所示。
[0052]印版滚筒6适于承载大约1.5m宽的较早的印刷板11及较晚的印刷板12。印版滚筒6具有沿滚筒轴线Y6量测的大约2.2m的宽度L6。在生产期间,印版滚筒6旋转,以便将墨水转印至将要印刷的每一硬纸板片材上。在图1至图17中的示例中,印版滚筒6包括单个滚筒。
[0053]印刷单元4也具有走道P,该走道经设计为允许操作员O搬动较早的印刷板11及较晚的印刷板12并控制印刷单元4。
[0054]印刷单元4也具有主支撑件22,该主支撑件适于在将较晚的印刷板12卷绕于印版滚筒6上之前支撑较晚的印刷板12 (图12至图15)。此外,印刷单元4具有次支撑件41,该次支撑件适于在将较早的印刷板11从印版滚筒6退绕之后支撑较早的印刷板11 (图15至图17)。
[0055]主支撑件22适于在从较早的印刷板11进行印刷的全部或部分时间期间、以及在退绕较早的印刷板11时支撑处于所谓的待命构型(图12、图13及图14)的较晚的印刷板12。主支撑件22适于在将较晚的印刷板12卷绕于印版滚筒6上时支撑处于所谓的啮合构型(图15)的较晚的印刷板12,且其中较晚的印刷板12的一部分附接至印版滚筒6。
[0056]如图2及图7中所示,主支撑件22包括主紧固元件24,该主紧固元件用于紧固处于待命构型的较晚的印刷板12。主紧固元件24适于借助于互补的形状与接合至较晚的印刷板12的钩子12.1交互作用。可于图9及图10中看见的钩子12.1布置于较晚的印刷板12的上部边缘上。
[0057]主紧固元件24的目的在于紧固较晚的印刷板12,以使得该印刷板悬置于待命构型中。主紧固元件24因而使操作员O能够将较晚的印刷板12很快地紧固至主支撑件22。
[0058]主紧固元件24在此处是由大体上平行于滚筒轴线Y6延伸的突出部形成。此突出部具有L形横截面,该横截面在印刷单元4运行时指向上方(图12至图17)。
[0059]类似地,次支撑件41包括次紧固元件44,该次紧固元件适于
借助于互补的形状与接合至较早的印刷板11的至少一个钩子交互作用。次紧固元件44使操作员O能够将较早的印刷板11很快地紧固至次支撑件41。
[0060]如图2及图6中所示,次紧固元件44在此处是由具有L形横截面的突出部形成,该横截面在印刷单元4运行时指向上方。
[0061]在图1至图17中的示例中,主支撑件22也包括主紧固机构31,该主紧固机构用于紧固处于啮合状态的较晚的印刷板12。主紧固机构31可于较晚的印刷板12的啮合构型与较晚的印刷板12的松开构型之间移动。
[0062]主紧固机构获31经铰接,且包括铰链以使得该机构可绕大体上平行于印版滚筒6的枢转方向Y31、即大体上平行于横向方向Y枢转。如图8中所示,主紧固机构31在此处是由配备有钩子的突出部形成,该钩子在印刷单元4运行时指向上方。
[0063]此外,铰接的主紧固机构31在此处包括弹性偏压元件32,该弹性偏压元件经设计成在较晚的印刷板12已卷绕于印版滚筒6上之后使此相同的主紧固机构31从松开构型返回至啮合构型(图15)。弹性偏压元件32在此处是由螺旋扭转弹簧形成。
[0064]铰链Y31使主紧固机构31在对应于啮合构型的位置(图9)与较晚的印刷板12释放且主紧固机构31的钩状突出部不再固持较晚的印刷板12的位置(图10)之间枢转。在已释放较晚的印刷板12之后,弹性偏压元件32使主紧固机构31恢复至啮合构型中。
[0065]主支撑件22还包括主板件28,该主板件适于大体上在主平面P28中支撑较晚的印刷板12。如图5中所示,主平面P28相对于垂直方向Z以主角度A28倾斜,该主角度介于5度与30度之间,较佳为大约10度。较晚的印刷板12因而在已从主紧固元件24松开之后可在主板件28上滑动。
[0066]如图14中所示,主支撑件22经设计以使得在待命构型中,较晚的印刷板12的下部12.2是位于与印版滚筒6相距Omm的距离处。换言之,下部12.2与印版滚筒6对准。主支撑件22因而使得有可能将较晚的印刷板12置放于很靠近印版滚筒6处,从而使在待命构型(图14)与啮合构型(图15)之间移动较晚的印刷板12所需的时间最小化。为使安装较晚的印刷板12所需的时间最小化,将印版滚筒6保持在与较晚的印刷板12的下部12.2的位置大体上重合的角位置中。在此角位置中,印版滚筒6已准备好直接接收较晚的印刷板12。
[0067]次支撑件41包括次板件48,该次板件适于支撑较早的印刷板11。次板件48大体上平行于主板件28延伸。垂直于主板件28所量测的介于次板件48与主板件28之间的距离48.28在此处为大约30mm。此外,如图5中所示,次板件48经设计成在印刷单元4运行时突出于主板件28上方。
[0068]由主支撑件22及次支撑件41形成的组件因而在硬纸板片材的输送方向X上特别紧凑。此外,因为次板件48突出,使用操作员O可容易地将较早的印刷板11固定至该次板件。
[0069]在图1至图17中的示例中,主板件28及次板件48是由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制成。主板件及次板件因而可为牢固且透明的,从而使操作员O更容易观察且因此而定位较晚的印刷板12。
[0070]主支撑件22还包括具有导引件的导引装置,该等导引件经设计为允许较晚的印刷板12朝向印版滚筒6滑动。在啮合构型(图15)中,较晚的印刷板12是通过其下部12.2来附接至印版滚筒。因为下部12.2与印版滚筒6重合,所以可很精确地定位该较晚的印刷板12,从而将其卷绕(图16)于印版滚筒6上。
[0071]如图5中所示,这些导引件在此处包括主板29,该主板经布置成大体上平行于主板件28,以便与主板件28 —起界定间隙28.29,该间隙适于较晚的印刷板12通过。当较晚的印刷板12朝向印版滚筒6滑动时,较晚的印刷板12穿过间隙28.29。
[0072]在图1至图17中的示例中,较晚的印刷板12在待命构型(图14)与啮合构型(图15)之间的移动相对较长。或者,导引装置可经设计为导引较晚的印刷板12进行很短的移动;在此替代实施例中,待命构型及啮合构型彼此靠近且甚至可重合。
[0073]有利地,在此替代实施例中,导引装置适于导引较晚的印刷板12进行仅仅从待命构型(图14)朝向啮合构型(图15)的移动。导引装置因而相对简单,因为并不提供该等导引装置来用于从啮合构型至待命构型的返回移动。
[0074]印版滚筒6还包括锁定装置60,该锁定装置适于将处于啮合构型(图15)的较晚的印刷板12锁定于印版滚筒6上。在文献EPO’686’503中详细描述锁定装置60。在此状况下,锁定装置60对较晚的印刷板12施加气动作用。
[0075]如图2及图5中所示,印刷单元4还包括控制装置70,该控制装置配置为以便使操作员O能够相继地:使锁定装置60失效以便退绕较早的印刷板11,及随后激活锁定装置60以便将较晚的印刷板12固定于印版滚筒6上。
[0076]因而,解锁之后,印版滚筒6空转,且操作员O可通过将较早的印刷板11从印版滚筒6上拉拽下来来完成较早的印刷板11的退绕。控制装置70在此处包括开关按钮,操作员O推压该开关按钮来使锁定装置60失效且因此将较早的印刷板11解锁。
[0077]印刷单元4还包括安全罩80,该安全罩经设计以使得其可在安全罩80覆盖印版滚筒6的安全位置(图12或图17)与安全罩80曝露印版滚筒6的啮合位置(图13至图16)之间移动。
[0078]安全罩80在生产期间保证操作员的安全,换言之,在印版滚筒6旋转时保证操作员的安全。
[0079]将安全罩80缩回去,来允许操作员O接近印版滚筒6以便替换较早的印刷板11。
[0080]一旦印刷单元4已从输送系统2移开,则安全罩80的移动可自动发生。在实践中,可借助于由凸轮及齿轮式马达组成的机构将印刷单元4及印版滚筒6抬高至输送系统2上方。
[0081]在运行中,转换机器I最初处于生产阶段,在该生产阶段中输送系统2使印刷单元4中的硬纸板片材与涂有墨水的印版滚筒6接触。在此生产阶段中,印刷单元4处于较低位置,其中印版滚筒6与输送系统2齐平。
[0082]为改变印刷图案,操作员O必须按照以下步骤用较晚的印刷板12来替换较早的印刷板11,遵循这些步骤:
[0083]-在生产阶段期间,作为后台任务,操作员O带着较晚的印刷板12爬至走道P上。安全罩80是闭合的。
[0084]-操作员O通过将较晚的印刷板12紧固至主紧固元件24来将较晚的印刷板12安装于待命构型中(图12)。
[0085]-操作员O中断生产并控制印刷单元4朝向相对于输送系统2升高的位置的上升。安全罩80的打开是自动控制的,例如由印刷单元4的上升来伺服控制(图13)。
[0086]-操作员O使用控制装置70来使锁定装置60失效以便将较早的印刷板11从印版滚筒6拆下来。
[0087]-操作员O退绕较早的印刷板11,随后将其搁置在次板件48上且将其紧固至次紧固元件44 (图14) ο
[0088]-操作员O将较晚的印刷板12从其待命构型移动至其啮合构型(图15)中。为此,操作员O使
较晚的印刷板12从主紧固元件24松开,且随后将较晚的印刷板12紧固至主紧固机构31。
[0089]-操作员O将较晚的印刷板12的下部12.2置放于印版滚筒6上。较晚的印刷板12的重量是由主板件28支撑。
[0090]-操作员O使用控制装置70激活锁定装置60,以便将较晚的印刷板12固定至印版滚筒6,从而允许将较晚的印刷板12卷绕于印版滚筒6上。在将较晚的印刷板12卷绕于印版滚筒6上时,较晚的印刷板12的上部沿主板件28滑动。
[0091]-操作员O使用控制装置70来控制印版滚筒6的旋转,该旋转完成将较晚的印刷板12卷绕于印版滚筒6上。印版滚筒6的旋转对较晚的印刷板12施加牵引力T6(图9及图10),从而使较晚的印刷板12从主紧固机构31自动松开,因为牵引力Τ6大于弹性偏压元件32所施加的力矩。
[0092]-操作员O使用控制装置70来激活锁定装置60,以便将较晚的印刷板12的上部固定至印版滚筒6 (图16)。在已将较晚的印刷板12卷绕于印版滚筒6上之后,弹性偏压元件32使主紧固机构31恢复至待命构型(图8)中,在该待命构型中操作员O可紧固新的较晚的印刷板12。
[0093]-操作员O控制印刷单元4的下降进入生产位置,在该生产位置中印版滚筒6与输送系统2齐平。安全罩80的闭合是自动控制的,例如由印刷单元4的下降来伺服控制(图
17)。
[0094]转换机器I可再次生产产品,以便将较晚的印刷板12的设计印刷于下一硬纸板片材上。
[0095]印刷单元4因而可允许操作员O独自抽出大型的较早的印刷板11且定位大型的较晚的印刷板12。
【主权项】
1.用于从印刷板(11、12)在通过输送系统(2)运送的板状元件上进行印刷的印刷单元(3、4),其具有至少一个印版滚筒(6),所述印版滚筒可旋转地安装,并且适于最初承载至少一个较早的印刷板(11),随后承载至少一个较晚的印刷板(12),所述印刷单元包括: -主支撑件(22),其适于在使用所述较早的印刷板(11)进行印刷期间以及在退绕所述较早的印刷板(11)期间将所述较晚的印刷板(12)支撑在待命构型中,并且在将所述较晚的印刷板(12)卷绕至所述印版滚筒(6)上期间将所述较晚的印刷板(12)支撑在啮合构型中,所述较晚的印刷板(12)的一部分附接至所述印版滚筒(6);以及 -次支撑件(41),其适于支撑从所述印版滚筒(6)退绕的所述较早的印刷板(11), 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支撑件(22)进一步包括至少: -主紧固元件(24),其用于将所述较晚的印刷板(12)紧固在所述待命构型中,以及 -主紧固机构(31),其用于将所述较晚的印刷板(12)紧固在所述啮合构型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紧固元件(24)适于借助于互补的形状来与接合至所述较晚的印刷板(12)的至少一个钩子(12.1)交互作用。3.根据权利要求第2所述的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紧固元件(24)是由大体上平行于滚筒轴线(Y6)延伸的突出部形成,所述突出部具有L形横截面,所述横截面在所述印刷单元(3、4)运行时指向上方。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一项所述的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紧固机构(31)能够在所述较晚的印刷板(12)的啮合构型与所述较晚的印刷板(12)的松开构型之间移动。5.根据权利要求第4所述的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紧固机构(31)包括 -铰链,以使得所述主紧固机构可绕大体上平行于所述印版滚筒¢)的枢转方向枢转;以及-弹性偏压元件(32),其经设计为在所述较晚的印刷板(12)已卷绕于所述印版滚筒(6)上之后使所述主紧固机构(31)从所述松开构型返回至所述啮合构型。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一项所述的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支撑件(22)包括主板件(28),所述主板件适于大体上在主平面(P28)内支撑所述较晚的印刷板(12),所述主平面相对于垂直方向(Z)以主角度(A28)倾斜,所述主角度介于5°与30°之间。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次支撑件(41)包括次板件(48),所述次板件适于支撑所述较早的印刷板(11),所述次板件大体上平行于所述主板件(28)延伸且设计成突出于所述主板件(28)上方。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一项所述的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支撑件(22)包括具有导引件的导引装置,所述导引件设计为允许所述较晚的印刷板(12)朝向所述印版滚筒(6)滑动,所述较晚的印刷板(12)在所述啮合构型中附接至所述印版滚筒(6)的部分是所述较晚的印刷板(12)的下部(12.2) ο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引件包括主板(29),所述主板布置成大体上平行于所述主板件(28),以便与所述主板件(28) —起界定间隙(28.29),所述间隙适于供所述较晚的印刷板(12)通过。1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一项所述的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印版滚筒(6)还包括锁定装置(60),所述锁定装置适于将处于所述啮合构型的所述较晚的印刷板(12)锁定在所述印版滚筒(6)上,所述印刷单元(3、4)还包括控制装置(70),所述控制装置配置为以便使操作员(O)能够相继地使所述锁定装置¢0)失效以退绕所述较早的印刷板(11),且随后激活所述锁定装置(60)以将所述较晚的印刷板(12)固定在所述印版滚筒(6)上。1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一项所述的单元,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安全罩(80),所述安全罩设计成使得其可在所述安全罩(80)覆盖所述印版滚筒(6)的安全位置与所述安全罩(80)至少部分曝露所述印版滚筒¢)的啮合位置之间移动。12.一种用于加工板状元件的机器,所述机器包括至少一个输送系统(2),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器包括根据前述权利要求项中一项所述的至少一个印刷单元(3、4)。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从底片(11、12)在通过输送系统(2)移动的板状元件上进行印刷的印刷模块(3、4),所述印刷模块包括至少一个可旋转地安装的底片保持滚筒(6),所述滚筒首先支撑至少一个前底片(11)及随后至少一个后底片(12),所述印刷模块包括主支撑件(22),其适于在从所述前底片(11)进行印刷及在退绕该前底片(11)期间,将后底片(12)支撑在待命构型中,并在将后底片(12)卷绕至底片保持滚筒(6)上的期间,将后底片(12)支撑在插入构型中,该后底片(12)的一部分附接至底片保持滚筒(6);以及次支撑件(41),其适于支撑从所述底片保持滚筒(6)退绕的前底片(11)。主支撑件(22)还包括至少一个主钩固元件(24)和至少一个主钩固机构(31),所述主钩固元件(24)用于钩固处于待命构型的后底片(12),所述主钩固机构(31)用于钩固处于所述插入构型的后底片(12)。
【IPC分类】B41F27/12
【公开号】CN104903109
【申请号】CN201380068421
【发明人】S·加维格利亚, R·佩伦内特
【申请人】鲍勃斯脱里昂公司
【公开日】2015年9月9日
【申请日】2013年12月19日
【公告号】EP2941350A1, US20150352833, WO2014101992A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