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排水处理装置的运转方法及有机排水处理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有机排水处理装置的运转方法及有机排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0002]专利文献I公开了采用膜分离活性污泥法的排水处理装置。该排水处理装置具有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以确保设置在硝化槽内的浸没式平板膜装置用于洗净膜面所需的曝气量,并且将该曝气量控制为使硝化槽内的溶氧量维持在规定的范围,从而有效地进行硝化槽内的硝化反应,进而抑制引入脱氮槽的氧气量来维持脱氮槽的无氧状态,从而有效地进行脱氮反应为目的,测量硝化槽内的溶氧量,并调整来自曝气装置的曝气风量以使该值落入规定的范围内。
[0003]专利文献2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浸没式膜过滤装置,该浸没式膜过滤装置在其整体的回收率没有发生实质性改变的情况下,向过滤膜分散负荷来确保稳定的运转,其中,在构成为依次连通的两个以上的分割槽的处理槽中分别浸渍过滤膜单元,将各过滤膜单元的过滤通量或回收率设定成,从被处理水的流入侧分割槽向下游侧分割槽依次减小。其前提是:越是下游侧分割槽越浓缩而膜过滤的负荷变高。
[0004]专利文献3公开了一种水处理方法,该方法将导入到曝气槽的原水与活性污泥一同曝气,并利用在该曝气槽内隔开所需间隔浸渍配置的多个膜过滤单元,使以生物学的方式处理的原水与活性污泥分离。
[0005]所述处理方法按照从原水流入侧到污泥排出侧的顺序逐渐增加从上述各膜过滤单元的膜组件吸出的过滤水量,并且按照从原水流入侧到污泥排出侧的顺序逐渐增加从各膜过滤单元的散气产生装置产生的气泡的产生量。
[0006]在配置有多个膜过滤单元的情况下,前提是:下游侧的膜过滤单元周边的污泥中的溶氧量明显不足,并且由于在上游侧区域污泥处理量少,还有污泥的固态成分也少,因此膜过滤单元的吸引负荷小,而在下游侧区域污泥处理量增多,附着在膜组件的固态成分也较多,因此膜过滤单元的吸引负荷变大。
[0007]现有技术文献
[0008]专利文献
[0009]专利文献1:JP特开2000 - 312898号公报
[0010]专利文献2:JP特开2002 - 126460号公报
[0011]专利文献3:W02008/139618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12]本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0013]图4的(a),(b)公开了为了对生活排水之类的一般的城市污水或者产业废水等(以下称为污水)进行净化处理而采用标准活性污泥法的污水处理装置。
[0014]所述污水处理装置依次设有沉沙池90、初始沉淀池91、生物处理槽92、最终沉淀池93、消毒设备94。初始沉淀池91 (91a?91d)、生物处理槽92 (92a?92d)、最终沉淀池93 (93a?93d)所组成的多个列并排地设置。
[0015]流入污水处理装置的污水在沉沙池90中被除去沙子或粗大物后输送到初始沉淀池91 (91a?91d),污水中的悬浮固态物被沉降分离处理。然后进一步输送至生物处理槽92 (92a?92d),在微生物的作用下有机成分被分解除去,之后输送至最终沉淀池93 (93a?93d),在最终沉淀池93中被活性污泥沉降分离的上层清水在消毒设备94中消毒之后流入河川等。
[0016]有时,通过在采用这种标准活性污泥法的污水处理装置中,采用可实施从被处理水中有效地除去磷、氮等的高度处理的膜分离活性污泥法,重建如图1所示的有机排水处理装置I。
[0017]膜分离活性污泥法的优点在于,由于在活性污泥浓度高的状态下进行固液分离,因此能够使槽的容积缩小,或者能够使在槽内的反应时间缩短,此外,由于在膜过滤的过滤水中不混入SS,因此不需要最终沉淀池,从而能够减少处理设施整体的占地面积,等等。
[0018]需要说明的是,作为采用膜分离活性污泥法的有机排水处理装置1,也有除上述的结构之外还具有包括将被处理水厌氧处理的厌氧槽、从厌氧处理的污水除去氮的无氧槽、对有机物及氨型氮进行喜氧处理的喜氧槽、从喜氧处理的污水过滤得到处理水的膜过滤装置的膜分离槽等的实施方式,本发明能够适用于任何实施方式的有机排水处理装置。
[0019]在将上述已有的污水处理装置重建成采用膜分离活性污泥法的有机排水处理装置I的情况下,由于受到已有的槽形状的限制,膜分离槽的形状变得细长,从而被处理水的流路出现上游侧和下游侧。
[0020]如上所述,在专利文献2公开了一种运转方法,其中,由于污泥浓度从膜分离槽的上游侧向下游侧变高,因此从上游侧朝向下游侧设置的各膜过滤单元的透过水量逐渐变少,而专利文献3公开的运转方法由于同样地污泥浓度从膜分离槽的上游侧向下游侧变高,因此以使从上游侧朝向下游侧设置的各膜过滤单元的透过水量逐渐增多的方式,逐渐增加从散气产生装置产生的气泡产生量。
[0021]但是,实际上,在膜分离装置中产生污染的容易程度不仅与污泥浓度有关,还与残存在其他被处理水中的有机物等有关,因此在膜分离槽具有上游侧和下游侧的塞流式的情况下,与污泥浓度高的下游侧相比,污泥浓度低但有机物含量多的上游侧反而容易产生污染。此外,在被处理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的上游侧,由于微生物为了分解所述有机物而活动活跃,因此容易引起进行生物处理所需的氧量不足,在该状况下,微生物勉强地活动而排出形成污染的代谢物,或者微生物自身引起消化而溶解出污染的起因物质。
[0022]图5示出了在从上游侧到下游侧浸渍配置有多个膜分离装置的处理槽中将各膜分离装置的散气量维持为恒定的状态下,通过计算求出溶氧浓度DO及氧利用速度Rr与被处理水的流动距离之间的关系的特性图。
[0023]根据该特性图可以看出,整体上溶氧浓度从上游侧向下游侧增加,氧利用速度Rr反而趋于减少的现象,并且能够推测出在被处理水中的有机物浓度高的上游侧生物处理活跃地进行,而在被处理水中的有机物浓度低的下游侧生物处理平稳。此外,还可以推测出在生物处理活跃地进行的上游侧,污染的起因物质即微生物的代谢物的浓度等也上升。
[0024]但是,溶氧浓度从处理槽的上游侧开始不是以恒定的梯度向下游侧增加,溶氧浓度的变动的范围也多种多样,而且根据被处理水的状态、温度等而有可能较大幅地变动。
[0025]因此,在处理槽中从上游侧到下游侧使膜过滤单元的透过水量、散气量逐渐变化的无变化的控制中,存在难以有效防止污染产生的问题。
[0026]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有机排水处理装置的运转方法及有机排水处理装置,其根据处理槽内部中的当时的被处理水的实际状态,来调整散气量、透过液流量,从而能够有效地防止浸渍配置在处理槽中的膜分离装置整体污染。
[0027]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方案
[0028]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有机排水处理装置的运转方法,在该有机排水处理装置的处理槽中浸渍配置有多个膜分离装置,该运转方法的第一特征在于,将所述处理槽分割为多个区域,基于配置在各区域的污泥性状测量机构的测量值,设定浸渍配置在对应区域的膜分离装置的散气量和/或透过液流量。
[0029]污泥性状测量机构测量分割为多个区域的处理槽中的每个区域的污泥性状,并且基于该测量值来调整每个对应区域的膜分离装置的合适的散气量和/或透过液流量,因此,即使在各区域的污泥性状各异,也能够避免膜分离装置整体污染,从而确保合适的透过液流量。
[0030]在上述第一特征的基础上,所述运转方法的第二特征在于,所述污泥性状测量机构由溶氧量测量机构构成,越是由所述溶氧量测量机构测量到的溶氧量低的区域,将浸渍配置在对应区域的膜分离装置的散气量设定为越多和/或将透过液流量设定为越少。
[0031]推测为在溶氧量低的区域因生物处理活跃地进行而耗氧,因此,通过将该区域的膜分离装置的散气量设定为较多而洗净膜面,并且向活性污泥供氧,或者通过将透过液流量设定为较少而降低发生阻塞的现象,从而能够有效地防止污染。
[0032]在上述第一或第二特征的基础上,所述运转方法的第三特征在于,在将所述有机排水处理装置整体的散气量和/或透过液流量的总量保持为恒定的状态下,通过改变各区域的分配来设定浸渍配置在对应区域的膜分离装置的散气量和/或透过液流量。
[0033]通过将有机排水处理装置整体的散气量和/或透过液流量的总量保持为恒定,不仅能够抑制整体的能源成本的变动及透过水流量的变动,并且增加特定区域的膜分离装置的散气量,或者通过减少透过液流量,能够防止整体污染。
[0034]根据本发明的有机排水处理装置的第一特征在于
,包括:处理槽,其被供给被处理水;多个膜分离装置,其浸渍配置在所述处理槽的被处理水中,该膜分离装置包括用于洗净膜面的散气机构和用于取出透过膜面的透过液的透过液取出机构;多个污泥性状测量机构,其分散配置在所述处理槽中,用于测量污泥性状;控制机构,其基于所述污泥性状测量机构的测量值,设定来自配置在所述污泥性状测量机构的附近的膜分离装置所具有的散气机构的散气量和/或来自透过液取出机构的透过液流量。
[0035]由于利用控制机构与由污泥性状测量机构测量到的实际的污泥性状对应地控制在其附近的膜分离装置所具有的散气机构的散气量和/或透过液取出机构的透过液流量,因此,即使污泥性状各异,也能够避免膜分离装置整体污染,从而能够实现确保合适的透过液流量的有机排水处理装置。
[0036]在上述有机排水处理装置的第一特征的基础上,所述有机排水处理装置的第二特征在于,所述污泥性状测量机构由溶氧量测量机构构成,由所述溶氧量测量机构测量到的溶氧量小于设定值时,所述控制装置将来自配置在所述溶氧量测量机构的附近的膜分离装置所具有的散气机构的散气量设定为多和/或将透过液流量设定为少。
[0037]推测为在溶氧量低的情况下因生物处理活跃地进行而耗氧,因此,通过将该区域的膜分离装置的散气量设定为较多而洗净膜面,并且向活性污泥供给氧,或者通过将透过液流量设定为较少而降低阻塞的现象,从而能够有效地防止污染。
[0038]在本发明的有机排水处理装置的上述第一或者第二特征的基础上,本发明的有机排水处理装置的第三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机构通过调整流量调整用阀的开度,或者控制流量调整用电动机的逆变器,来设定各膜分离装置的散气量和/或透过液流量。
[0039]作为调整膜分离装置的散气量和/或透过液流量的具体机构,优选流量调整用阀或电动机的逆变器,通过调整阀的开度,能够容易调整散气量或透过液流量,通过调整逆变器的输出频率,能够调整鼓风机的送风量或泵的透过液的吸引压力。
[0040]发明效果
[0041]如上说明,本发明能够提供有机排水处理装置的运转方法及有机排水处理装置,根据处理槽内部中的当时的被处理水的实际状调整散气量或透过液流量,从而能够有效地防止浸渍配置在处理槽中的膜分离装置整体污染。
【附图说明】
[0042]图1是污水处理装置的说明图。
[0043]图2是膜分离装置的说明图。
[0044]图3是膜元件的说明图。
[0045]图4的(a)是从上方观察到的普通的污水处理装置的图,图4的(b)是从侧面观察到的普通的所述污水处理装置的图。
[0046]图5是表示在流动距离长的处理槽中将散气量维持在恒定的状态下的溶氧浓度DO及氧利用速度Rr与被处理水的流动距离之间的关系的特性图。
[0047]图6是本发明的膜分离装置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8]以下,说明本发明的有机排水处理装置的运转方法及有机排水处理装置。
[0049]图1示出了装配有膜分离装置6的有机排水处理装置I的一例。有机排水处理装置I包括:预处理设备2 ;流量调整槽3 ;活性污泥处理槽4,其由填充有活性污泥的厌氧槽4a和膜分离槽4b构成;膜分离装置6,其浸渍在膜分离槽4b,从槽内的被处理水获取透过水;处理水槽5,其接收被膜分离装置6过滤的处理水;作为控制机构的控制装置20。
[0050]在预处理设备2中设置有用于除去混入原水中的杂物的格栅(bar screen)2a等,被格栅2a等除去了杂物的被处理水暂时存储在流量调整槽3。即使原水的流入量发生了变化,也可以利用泵或阀等流量调整机构3a,能够从流量调整槽3向活性污泥处理槽4供给恒定流量的被处理水。
[0051]在填充有活性污泥的膜分离槽4b中,原水中的有机物经过活性污泥的生物处理被分解,并且经由膜分离装置6过滤的透过水被引导至处理水槽5并被暂时储存,之后再被放出等。膜分离槽4b的一部分被处理水利用返送泵抽出,并经由返送通路4c向厌氧槽4a返送。在膜分离槽4b增殖的剩余污泥向槽外排出而废弃,从而保持恒定的污泥浓度。
[0052]如图2所示,膜分离装置6构成为,在上下开口的膜壳7的内部,以各膜面呈纵向姿态且以6mm到1mm左右(本实施例为8mm)的恒定间隔隔开地排列有100片的板状膜元件8。在膜壳7的下方设置有散气装置12。
[0053]散气装置12包括形成有多个散气孔的散气管13,所述散气装置12经由与散气管13连接的散气集管14与设置在槽外的鼓风机B或压缩机等供气源15连接。
[0054]膜元件8经由集水管17与设置在槽外的作为抽吸机构的泵18连接,使得槽内的被处理水透过膜元件8的膜面而抽吸过滤。
[0055]如图3所示,膜元件8构成为,在高100mmX宽490mm的树脂制的膜支撑体9的表里两面上隔着隔垫10配置有分离膜11,分离膜11的周缘边部Ila通过超声波或热熔接或者使用粘着剂等,与膜支撑体9接合。分离膜11是平均孔径约为0.2 μ m的微多孔膜,是在无纺布上涂布或浸渍具有多孔的树脂而成的有机过滤膜。需要说明的是,膜元件8不限于上述结构,也可以是使分离膜11以缠绕膜支撑体9的表里两面的方式配置,并粘接处理或者熔接处理分离膜11的端部而构成的结构。
[0056]在膜支撑体9的表面沿长度方向形成有多条深度为2_、宽度为2_左右的沟槽部%,在其上端部形成有用于连通各沟槽部9b的水平沟槽部9c。形成在表里两面的水平沟槽部9c通过连通孔9d被连通并与形成在膜支撑体9的上边部的喷嘴9a连通。
[0057]如图2所示,各喷嘴9a通过导管16与集水管17连接,集水管17与作为抽吸机构的泵18连接,被泵18抽吸的透过水输送到处理水槽5。
[0058]通过驱动这样的膜分离装置6的散气装置12及抽吸机构18,进行得到被处理水透过分离膜11的透过水的过滤工序。
[0059]返回到图1,在膜分离槽4b中沿被处理水的流动方向浸渍配置有多个膜分离装置6,并且沿被处理水的流动方向隔开规定间隔设置有污泥性状测量机构的一例即溶氧量测量机构S,由各溶氧量测量机构S测量到的溶氧量向控制装置20输入。
[0060]控制装置20包括:用于调整与作为抽吸机构的泵18连接的规定的集水管17所具有的阀的开度的阀驱动电路,以及用于调整从供气源15即鼓风机B到规定的散气装置12的供气管14所具有的阀的开度的阀驱动电路。
[0061 ]即,散气装置12作为洗净膜面的散气机构发挥作用,抽吸机构18作为用于取出透过膜面的透过液的透过液取出机构发挥作用,溶氧量测量机构S作为分散配置在膜分离槽4b中用于测量污泥性状的多个污泥性状测量机构发挥作用。
[0062]这样,对包括浸渍设置有多个膜分离装置6的大容量膜分离槽4b的有机排水处理装置I而言,有效地防止浸渍配置在处理槽中的膜分离装置6整体的污染,并且确保恒定的透过流量的运转显得非常重要。
[0063]于是,将作为处理槽的膜分离槽4b沿膜分离装置6的排列方向分割为多个区域,并且上述控制装置20构成为,基于配置在各区域的污泥性状测量机构的测量值,设定浸渍配置在对应区域的膜分离装置6的散气量及透过液流量。
[0064]在图6中示出了将膜分离槽4b从上游到下游分割为四个区域Rl?R4,在各区域Rl?R4设置有污泥性状测量机构即溶氧量测量机构SI?S4,并且设置在各区域Rl?R4的多个膜分离装置6被分组的例子。在被分组的膜分离装置6的各个集水管的连接部设置有透过流量调整用阀Vll?V14,在各个散气装置12所具有的供气管14的连接部设置有散气量调整用阀V21?V24。
[0065]控制装置20控制为:在分割为多个区域的处理槽的每个区域Rl?R4,分别利用溶氧量测量机构SI?S4测量作为污泥性状的一例的溶氧量,基于该测量值,调整对应的每个区域的膜分离装置6的合适的散气量和透过液流量,由此,即使各区域Rl?R4的污泥性状各异,也能够避免膜分离装置整体污染,从而确保合适的透过液流量。
[0066]具体地说,针对预先推定的原水的BOD/SS负荷,设定膜分离槽4b所需的合适的散气总量,并且控制装置20将各阀V21?V24的开度设定成,使将所述散气总量按照各区域均匀地分配的散气量成为从设置在各区域的膜分离装置6供给的散气量。
[0067]同样地,控制装置20将透过流量调整用的各阀Vll?V14的开度设定成,从设置在各区域的膜分离装置6得到将预先设定的总透过液流量按照各区域均匀地分配的透过液流量。
[0068]之后,控制装置20每隔规定时间(例如3小时)输入溶氧量测量机构SI?S4的测量值,并且基于该值,将各阀V21?V24,V11?V14的开度调整成,越是溶氧量低的区域,将浸渍配置在对应区域的膜分离装置6的散气量设定为越多,并且将透过液流量设定为越少。
[0069]例如,将各阀V21?V24的开度调整成,各区域溶氧量测量值的比率与各区域的散气量的比率大致成反比,并且将各阀Vll?V14的开度调整成,各区域溶氧量测量值的比率与各区域的透过液流量的比率成正比。
[0070]例如,将各阀V21?V24的开度调整成,在相对各区域溶氧量测量值的平均值的偏差上乘以规定的散气量修正系数而得到的值成为各区域的散气量,并且将各阀Vll?V14的开度调整成,在相对平均值的偏差上乘以规定的透过液流量修正系数而得到的值成为各区域的透过液流量。
[0071]这里,散气量修正系数为负值,偏差为负时散气量增加,而偏差为正时散气量减少。并且,透过液流量修正系数为正值,偏差为负时透过液流量减少,而偏差为正时透过液流量增加。
[0072]例如,能够根据与相对各区域的溶氧量测量值的平均值的偏差对应地预先设定的修正表的值,调整各阀V21?V24,Vll?V14的开度。
[0073]在任何情况下,上述控制在预先设定的散气总量及总透过液流量确保为恒定的状态下进行是不言而喻的。需要说明的是,对输入溶氧量测量机构SI?S4的测量值的时间间隔不做特别限定,该时间间隔是适当设定的值。
[0074]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在有机排水处理装置整体的散气量和/或透过液流量的总量确保为恒定的状态下改变对各区域的分配,来设定浸渍配置在对应区域的膜分离装置的散气量和/或透过液流量,但是作为其他方式,可以基于溶氧量测量机构SI?S4的测量值的平均值,可变地设定总散气总量及总透过液流量,以得到合适的散气总量及透过液流量,与所述可变地设定的总散气总量及总透过液流量对应地调整各区域的散气量及透过液流量的分配。在这种情况下也能够通过与上述相同的方式调整分配。
[0075]由于流入的原水性状时时刻刻发生变化,并且伴随与此,污泥的性状也发生变化,因此只要将总散气总量及总透过液流量可变地设定,就能够合适地应对这些变化。
[0076]S卩,本发明推定为,在溶氧量低的区域,由于生物处理活跃地进行,因此氧被消耗,由此成为污染的起因的微生物的代谢物等污染起因物质也产生较多,因此以防止该区域的膜分离装置产生污染为目的,增加该区域的膜分离装置的散气量来洗净膜面,并且减少该区域的膜分离装置的透过液流量来抑制污染物吸附在膜面上,从而有效地防止槽内的所有膜分离装置的污染,使得能够长时间稳定地工作。
[0077]为了使由控制装置20控制的各区域的散气量及透过液流量收敛于作为目标的污泥性状,这里是指溶氧量,因此不采用反馈控制,以防止污染为目的采用开环控制。只是在基于溶氧量测量机构SI?S4的测量值的平均值,以成为合适的散气总量及透过液流量的方式可变地设定总散气总量及总透过液流量的情况下,优选对所述总散气总量及总透过液流量进行反馈控制。例如,能够合适地利用PID控制。
[0078]在上述实施例中,以控制装置20基于各区域的溶氧量测量值对散气量和透过液流量的双方进行控制的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仅对其中一方进行控制。
[0079]S卩,在由溶氧量测量机构测量到的溶氧量小于设定值时,控制装置20可以将来自配置在溶氧量测量机构附近的膜分离装置所具有的散气机构的散气量设定为较多,或者将透过液流量设定为较少。
[0080]在这种方式的情况下,不成为控制对象的另一方只要维持初始设定的状态即可。另外,不成为控制对象的另一方可基于其他指标与上述方式独立地进行控制。
[0081 ] 作为污泥性状的指标,除了溶氧量以外,还可以采用氧利用速度、ORP、COD等。这些指标不限于通过传感器自动测量,也可以由监视员手动测量,并将该值输入到控制装置20的输入部。另外,控制装置20不限于自动控制各阀,也可以由监视员手动操作控制装置20的操作部。对控制装置20的具体结构不做特别限定,也可以采用利用计算机的电子控制或者利用定序器的遥控控制等。
[0082]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利用设置在各区域的流量调整用阀来调整膜分离装置的散气量及透过液流量的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如图6所示,在每个区域都设置鼓风机B及泵P,控制装置20通过逆变器电路来调整内置在各鼓风机风扇B及泵P的电动机的转速,来可以调整散气量及透过液流量。
[0083]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在将已有的污水处理装置的生物处理槽改造成膜分离槽的情况下,将细长的处理槽朝向流动方向分割为多个区域的方式,但是,本发明不限于将这样的细长的处理槽为对象,也可适用于宽度宽的处理槽。在这种情况下,只要将处理槽分割为俯视时呈纵横多个区域,并且基于配置在各区域的污泥性状测量机构的测量值,设定浸渍配置在对应区域的膜分离装置的散气量和/或透过液流量即可。
[0084]上述实施方式只是本发明的一个方式,该记载不限定本发明,各部的具体结构或控制方式在发挥本发明的作用效果的范围内可适当地进行变更。
[0085]附图标记说明
[0086]1:膜分离装置
[0087]4a:厌氧槽
[0088]4b:膜分离槽
[0089]6:膜分离装置
[0090]12:散气装置
[0091]15:供气源(鼓风机)
[0092]18:抽吸机构(泵)
[0093]20:控制装置
【主权项】
1.一种有机排水处理装置的运转方法,在该有机排水处理装置的处理槽中浸渍配置有多个膜分离装置,该运转方法的特征在于, 将所述处理槽分割为多个区域,基于配置在各区域的污泥性状测量机构的测量值,设定浸渍配置在对应区域的膜分离装置的散气量和/或透过液流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排水处理装置的运转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污泥性状测量机构由溶氧量测量机构构成, 越是由所述溶氧量测量机构测量到的溶氧量低的区域,将浸渍配置在对应区域的膜分离装置的散气量设定为越多和/或将透过液流量设定为越少。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有机排水处理装置的运转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将所述有机排水处理装置整体的散气量和/或透过液流量的总量保持为恒定的状态下,通过改变各区域的分配来设定浸渍配置在对应区域的膜分离装置的散气量和/或透过液流量。4.一种有机排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槽,被供给被处理水; 多个膜分离装置,浸渍配置在所述处理槽的被处理水中,该膜分离装置包括用于洗净膜面的散气机构和用于取出透过膜面的透过液的透过液取出机构; 多个污泥性状测量机构,分散配置在所述处理槽中,用于测量污泥性状; 控制机构,基于所述污泥性状测量机构的测量值,设定来自配置在所述污泥性状测量机构的附近的膜分离装置所具有的散气机构的散气量和/或来自透过液取出机构的透过液流量。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有机排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污泥性状测量机构由溶氧量测量机构构成, 由所述溶氧量测量机构测量到的溶氧量小于设定值时,所述控制装置使来自配置在所述溶氧量测量机构的附近的膜分离装置所具有的散气机构的散气量变多和/或使透过液流量变少。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有机排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机构通过调整流量调整用阀的开度,或者通过控制流量调整用电动机的逆变器,来设定各膜分离装置的散气量和/或透过液流量。
【专利摘要】提供一种有机排水处理装置的运转方法及有机排水处理装置,其根据处理槽内部中的当时的被处理水的实际状态,来调整散气量或透过液流量,从而能够有效地防止浸渍配置在处理槽中的膜分离装置整体污染。在处理槽(4b)中浸渍配置有多个膜分离装置(6)的有机排水处理装置的运转方法中,将所述处理槽(4b)分割为多个区域(R1~R4),基于配置在各区域的污泥性状测量机构(S1~S4)的测量值,来设定浸渍配置在对应区域(R1~R4)的膜分离装置(6)的散气量和/或透过液流量。
【IPC分类】C02F3/12, C02F1/44, B01D65/02
【公开号】CN104903255
【申请号】CN201480004084
【发明人】冈岛康信, 森田优香子, 大塚裕司
【申请人】株式会社久保田
【公开日】2015年9月9日
【申请日】2014年3月27日
【公告号】WO2014157488A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