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玻璃的制造方法及制造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强化玻璃的制造方法及制造装置,特别涉及通过将加热至所需温度后的平板状的玻璃板用下模环和上模模具夹持而弯曲成形为所需形状,之后进行强化的最佳的强化玻璃的制造方法及制造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已知将在加热炉中加热至软化点的平板状的玻璃板弯曲成形为所需形状,之后进行强化的强化玻璃的制造方法及制造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该强化玻璃的制造装置具备:作为下模的成形环,该成形环载置加热至软化点的玻璃板且形成为凹状;和作为上模的成形模具,该成形模具与上述成形环成对,且形成为向下凸出。成形环上所载置的玻璃板通过用成形环和成形模具夹持(加压),弯曲成形为沿着成形模具的下表面和成形环的上表面的所需形状。
[0003]此外,上述的强化玻璃的制造装置具备将成形环在成形模具的正下方和冷却装置之间移送的穿梭件。在成形环上载置的弯曲成形后的玻璃板通过穿梭件的移送被运送至冷却装置,在该冷却装置中,在利用上下的喷射空气的压力差而自成形环浮起的状态下进行急冷强化。上述的强化玻璃的制造装置中,在与成形模具之间夹持玻璃板的成形环兼用作为了冷却弯曲成形后的玻璃板而载置的淬火环,成形环和淬火环是通用的相同的环(即、PQ (加压-淬火)环)。
[0004]现有技术文献
[0005]专利文献
[0006]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平7-89739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7]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8]但是,弯曲成形后的玻璃板在使用冷却装置上浮冷却时,需要确保该玻璃板上浮的空间,所以不易将上下的空气喷射口的间隙设成很窄,难以实现有效的冷却。此外,弯曲成形后的玻璃板有时在冷却装置中以载置在淬火环上的状态被冷却。该冷却方法中,为了有效地冷却玻璃板的周缘部,考虑将淬火环形成为梳齿状。但是,PQ环形成为梳齿状的结构中,玻璃板被载置在梳齿状的环上,所以能够将弯曲成形后的玻璃板用冷却装置有效地冷却,另一方面,在将玻璃板夹持在该PQ环和成形模具之间时,如果施加较大的按压力,则有时会在玻璃板的表面留下梳齿型的痕迹,此外,如果不施加较大的按压力,则难以将玻璃板大幅度深弯曲成形。
[0009]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发明,其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在确保弯曲成形后的玻璃板的有效冷却的同时,将玻璃板适当地大幅度深弯曲成形的强化玻璃的制造方法及制造装置。
[0010]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0011]上述目的可通过强化玻璃的制造方法来实现,该强化玻璃的制造方法为通过将加热至规定温度后的玻璃板用下模环和上模模具夹持而弯曲成形为所需形状的强化玻璃的制造方法,其包括:在使缓冲构件介于所述下模环和所述上模模具之间的状态下,一边使所述玻璃板与该缓冲构件接触一边进行加压成形的加压成形工序;使在所述加压成形工序中进行加压成形后的所述玻璃板在不与所述缓冲构件接触的情况下,在所述下模环上进行冷却的冷却工序。
[0012]此外,上述目的可通过强化玻璃的制造装置来实现,该强化玻璃的制造装置为通过将加热至规定温度后的玻璃板用下模环和上模模具夹持而弯曲成形为所需形状的强化玻璃的制造装置,其具备缓冲构件,在所述玻璃板利用所述下模环和所述上模模具进行加压成形时,该缓冲构件通过介于该下模环和该上模模具之间而与该玻璃板接触,并且,在所述玻璃板弯曲成形后在所述下模环上冷却时,该缓冲构件从所述下模环和所述上模模具之间退避,不与该玻璃板接触。
[0013]这些形态的发明中,玻璃板在缓冲构件介于下模环和上模模具之间的状态下,一边与该缓冲构件接触一边进行加压成形。接着,该加压成形后的玻璃板在不与缓冲构件接触的情况下在下模环上冷却。如果缓冲构件介于下模环和上模模具之间,则能够将玻璃板大幅度深弯曲成形。此外,如果缓冲构件不介于下模环和上模模具之间,则能够将玻璃板在将其载置于下模环上的状态下进行冷却。从而,根据本发明,能够在确保弯曲成形后的玻璃板的有效冷却的同时,将玻璃板适当地大幅度深弯曲成形。
[0014]发明的效果
[0015]根据本发明,能够在确保弯曲成形后的玻璃板的有效冷却的同时,将玻璃板适当地大幅度深弯曲成形。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强化玻璃的制造装置的结构图。
[0017]图2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强化玻璃的制造装置所具备的可动机构的一例的结构和动作的图。
[0018]图3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强化玻璃的制造装置所具备的可动机构的另一例的结构和动作的图。
[0019]图4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强化玻璃的制造装置所具备的可动机构的另一例的结构和动作的图。
[0020]图5是本实施例的强化玻璃的制造装置所具备的下模环和该下模环周边的俯视图。
[0021]图6是以炉外成形为例,表示本实施例的强化玻璃的制造装置中的玻璃弯曲成形的工序步骤的图。
[0022]图7是以炉内成形为例,表示本实施例的强化玻璃的制造装置中的玻璃弯曲成形的工序步骤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强化玻璃的制造方法和制造装置的具体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24]图1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强化玻璃的制造装置10的结构图。本实施例的强化玻璃的制造装置10是下述装置:对于例如汽车、铁路等交通工具的挡风玻璃及后窗玻璃或者建筑用玻璃等所使用的玻璃板,按照所要求的所需弯曲形状进行弯曲加压成形,在该加压成形后,进行冷却、强化。
[0025]强化玻璃的制造装置10中,作为成形/冷却的对象的玻璃板14在被切割成规定的平面形状后,一边由辊式输送机16搬运,一边在加热炉(图1中未图示)内被加热至能够弯曲成形的温度(软化点;例如600°C?700°C左右)。
[0026]强化玻璃的制造装置10具备加压装置18和冷却装置26。加压装置18由上模模具20和下模环22构成。g卩,上模模具20和下模环22是用于实现将玻璃板14弯曲加压成形为所需弯曲形状的一对成形加压装置。上模模具20的形状和下模环22的形状分别具有彼此匹配的成形面,且以与根据玻璃板14的板厚和所需弯曲形状所要求的玻璃板相符合的方式形成。
[0027]上模模具20配置在由辊式输送机16搬运的玻璃板14的搬运面的上方。上模模具20是从上方对载置于下模环22上的玻璃板14进行加压的上模加压模具。上模模具20形成为向下凸出的形状,具有与玻璃板14的整面相对应且与玻璃板14的所需弯曲形状相符合的下表面形状。此外,上模模具20的下表面形状可以是与在搬运方向和/或与该搬运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弯曲成形的玻璃板14的制品的最终弯曲形状相对应的形状。
[0028]另一方面,下模环22与上模环20相反,配置在由辊式输送机16搬运的玻璃板14的搬运面的下方。下模环22是自下方支承玻璃板14的下模加压环。下模环22形成为凹状,具有与玻璃板14的周缘部相对应且与玻璃板14的所需弯曲形状的轮廓形状相符合的框形状。
[0029]此外,下模环22支承的玻璃板14的周缘部可以包括玻璃板14的周缘端,此外,也可以是不包括其周缘端的周缘端附近。此外,下模环22的形状可以是支承玻璃板14的整周的形状,此外,也可以是仅支承其整周的一部分的形状,例如,支承玻璃板14的位于辊式输送机16外侧的边的形状,支承大致矩形的玻璃板14的侧边、大致梯形形状的玻璃板14的相当于其腰部的边这至少两边的形状。下模环22的形状是与在玻璃板14的搬运方向和/或与该搬运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弯曲成形的玻璃板14的所需弯曲形状相对应的形状。
[0030]强化玻璃的制造装置10具备升力喷射器(日文:y 7卜P 二、;/卜)(未图示),对于搬运至辊式输送机16的搬运方向下游端部的玻璃板14,该升力喷射器抵抗其重力并将其举起,使其自该辊式输送机16的搬运面离开,并吸附保持在上模模具20的下表面。该升力喷射器例如是相对于上模模具20夹着辊式输送机16即搬运面而配置在下方的朝上方喷射空气的升力喷射器,或者是通过在上模模具20的下表面密集地形成的空气吸引孔吸入空气的升力喷射器。被搬运至辊式输送机16的搬运方向下游端部的玻璃板14基于升力喷射器的动作而自辊式输送机16的搬运面向上方离开,吸附保持在上模模具20的下表面。
[003
1]另一方面,下模环22由穿梭件24支承,该穿梭件24能在加压装置18的上模模具20和冷却装置26之间移动。穿梭件24至少能够在加压装置18的上模模具20的正下方和与该上模模具20的下游侧邻接配置的冷却装置26之间移动。此外,穿梭件24为了实现例如冷却结束后的玻璃板14的取出等,还可以能够向冷却装置26的搬运方向下游侧移动。下模环22基于穿梭件24的移动而至少在上模模具20的正下方和冷却装置26之间进行移送。在玻璃板14被弯曲加压成形时,穿梭件24朝加压装置18的上模模具20的正下方移动,下模环22配置在上模模具20的正下方。
[0032]上述的穿梭件24还能够通过升降装置(未图示)相对于玻璃板14的搬运面上下移动。该升降装置能够使该穿梭件24向上方移动,直至上模模具20的下表面所吸附的玻璃板14被夹持在该上模模具20和穿梭件24所支承的下模环22之间。通过利用升降装置使穿梭件24上升,上模模具20的下表面所吸附的玻璃板14被夹持在上模模具20和下模环22之间,从而被弯曲加压成形为所需的弯曲形状。
[0033]冷却装置26以与加压装置18的上模模具20的下游侧邻接的方式配置。冷却装置26是将通过上模模具20和下模环22的夹持而被弯曲加压成形为所需弯曲形状的玻璃板14冷却的装置。冷却装置26由上方喷嘴28和下方喷嘴30构成。上方喷嘴28和下方喷嘴30以使载置有玻璃板14的穿梭件24能够介于两者之间的方式上下隔开规定距离。此夕卜,上方喷嘴28和下方喷嘴30也可以能够上下相对移动的方式构成。
[0034]上方喷嘴28和下方喷嘴30通过分别向载置于穿梭件24的下模环22上的玻璃板14喷射空气,将该玻璃板14冷却。在用冷却装置26对弯曲加压成形后的玻璃板14进行冷却时,穿梭件24自上模模具20的正下方朝冷却装置26移动,使下模环22配置在冷却装置26内。利用上模模具20和下模环22进行弯曲加压成形后的玻璃板14被穿梭件24搬运至冷却装置26,进行风冷强化。
[0035]图2?图4分别表示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强化玻璃的制造装置10所具备的可动机构的结构和动作的一例的图。此外,图2(A)、图3(A)及图4(A)分别表不不出玻璃板14被弯曲加压成形之前的状态的剖视图;图2(B)、图3(B)及图4(B)分别表示示出玻璃板14被弯曲加压成形时的状态的剖视图;图2(C)表示示出玻璃板14被弯曲加压成形时的状态的俯视图;图2(D)、图3(C)及图4(C)分别表示示出玻璃板14退避的状态的剖视图;此外,图2(D)、图3(C)及图4(D)分别表示示出玻璃板14被冷却时的状态的剖视图。此外,图5 (A)表示使用图2或图3示出的可动机构的强化玻璃的制造装置10所具备的下模环22及该下模环22周边的俯视图。图5(B)表示使用图4示出的可动机构的强化玻璃的制造装置10所具备的下模环22及该下模环22周边的俯视图。
[0036]本实施例中,下模环22具有作为框架的框部32、和梳齿部34。框部32以在中央部空出玻璃板14的大小程度的孔的方式形成为环状,具有规定的宽度。梳齿部34以遍布框部32的内周侧的整周的方式进行设置,具有多个自该框部32的内端侧向中央突起的齿部36。彼此邻接的齿部36之间隔以规定距离进行配置。
[0037]全部齿部36的根部连接而形成的形状的尺寸比弯曲加压成形后的玻璃板14的尺寸稍大。另一方面,全部齿部36的顶端连接而形成的形状的尺寸比弯曲加压成形后的玻璃板14的尺寸稍小。因此,弯曲加压成形后的玻璃板14在被载置于下模环22上时,能与梳齿部34接触且被其支承。梳齿部34是在弯曲加压成形后的玻璃板14被冷却装置26冷却时,用于一边将该玻璃板14适当地支承在下模环22上,一边有效地冷却该玻璃板14 (特别是其周缘部)的构件。
[0038]强化玻璃的制造装置10还具备缓冲构件40。缓冲构件40与下模环22作为一个整体而被穿梭件24支承。缓冲构件40是在利用加压装置18的上模模具20和下模环22进行玻璃板14的弯曲加压成形时,在该玻璃板14和下模环22的梳齿部34之间支承该玻璃板14的周缘部整周的板状构件。此外,缓冲构件40可以是通过喷镀对金属构件的表面进行了涂覆处理的板状构件,也可以是毡制的板状构件,此外,也可以是金属制的网状构件。
[0039]缓冲构件40沿着框部32配置成环状,并且由按照框部32的形状或玻璃板14的形状在圆周方向上分割的多个缓冲片40a、40b、40c……构成。缓冲片40a……沿着玻璃板14的周围排列配设。玻璃板14的形状为四边形时,缓冲片40a……沿着该玻璃板14的四边分割成4部分,此外,玻璃板14的形状为三角形时,缓冲片40a……沿着该玻璃板14的三边分割成3部分。各缓冲片40a、40b、40c……分别能够至少填充在梳齿部34的齿部36间,填充在该齿部36间时,以比齿部36的表面稍微朝上方侧凸出的方式固定。在玻璃板14通过上模模具20和下模环22进行弯曲加压成形时,缓冲构件40介于该上模模具20和下模环22之间,具体而言,介于吸附保持于上模模具20的玻璃板14和下模环22之间。
[0040]强化玻璃的制造装置10还具备可动机构42。可动机构42与下模环22作为一个整体而被穿梭件24支承。可动机构42是用于使上述的缓冲构件40在与加压成形的玻璃板14接触的位置(以下称为接触位置)和不与加压成形后被冷却的玻璃板14接触的位置(以下称为非接触位置)之间进行移动的机构。
[0041]例如,可如图2所示,可动机构42具有纯钛等的金属构件44,且以自由转动的方式保持该金属构件44。即,金属构件44是以设置在玻璃板14的面外(例如,下模环22的框部32的下表面等)的沿水平方向延伸的轴作为支点中心进行转动的转动构件。金属构件44以与缓冲构件40的各缓冲片40a、40b、40c......相对应的方式设置多个,且具有能填充在梳齿部34的齿部36之间的形状。此外,该情况下,可动机构42可以由安装于金属构件44的与支点侧相反的前端侧的活塞等构成,此外,可以针对缓冲构件40的每个缓冲片40a、40b、40c......进行设置。
[0042]上述的缓冲构件40与金属构件44安装成一体。缓冲构件40如图5 (A)所示,是一个一个地设置在梳齿部34的每个齿部36间,通过喷镀对金属构件44的表面进行了涂覆处理的板状构件。在玻璃板14的弯曲加压成形时,缓冲构件40以填充在梳齿部34的齿部36间且比齿部36的表面稍微朝上模模具20侧凸出的方式转动至上述的接触位置并固定,此外,在玻璃板14的冷却时,缓冲构件40转动至上述的非接触位置并固定。
[0043]图2示出的可动机构42在玻璃板14弯曲加压成形时使金属构件44以及缓冲构件40转动至接触位置,以使缓冲构件40介于上模模具20和下模环22之间(具体而言,在弯曲加压成形时吸附保持于上模模具20的玻璃板14和下模环22的梳齿部34之间)且与该玻璃板14接触,另一方面,在玻璃板14在下模环22上冷却时使金属构件44以及缓冲构件40转动至非接触位置,以使缓冲构件40从上模模具20和下模环22之间退避且不与该玻璃板14接触。
[0044]此外,也可如图3所示,可动机构42具有纯钛等的金属构件50,且以自由进退的方式保持该金属构件50。即,金属构件50是利用可动机构42而进退的构件。金属构件50以与缓冲构件40的各缓冲片40a、40b、40c……相对应的方式设置多个,且具有能填充在梳齿部34的齿部36之间的形状。此外,该情况下,可动机构42可以由安装于金属构件50的伺服电机等构成,此外,可以针对缓冲构件40的每个缓冲片40a、40b、40c......进行设置。
[0045]上述的缓冲构件40与金属构件50安装成一体。缓冲构件40如图5 (A)所示,是一个一个地设置在梳齿部34的每个齿部36间,通过喷镀对金属构件50的表面进行了涂覆处理的板状构件。在玻璃板14的弯曲加压成形时,缓冲构件40以填充在梳齿部34的齿部36间且比齿部36的表面稍微朝上模模具20侧凸出的方式移动至上述的接触位置并固定,此外,在玻璃板14的冷却时,缓冲构件40移动至上述的非接触位置并固定。
[0046]图3示出的可动机构42在玻璃板14弯曲加压成形时使金属构件50以及缓冲构件40移动至接触位置,以使缓冲构件40介于上模模具20和下模环22之间(具体而言,在弯曲加压成形时吸附保持于上模模具20的玻璃板14和下模环
22的梳齿部34之间)且与该玻璃板14接触,另一方面,在玻璃板14在下模环22上冷却时使金属构件50以及缓冲构件40移动至框部32的下侧且在玻璃板14的面外的非接触位置,以使缓冲构件40从上模模具20和下模环22之间退避且不与该玻璃板14接触。
[0047]此外,也可如图4所示,可动机构42具有纯钛等的金属构件60,且以自由滑动的方式保持该金属构件60。金属构件60是例如形成为截面呈L字状,且以沿着下模环22的上表面平行扩展的方式构成的金属板。金属构件60以与缓冲构件40的各缓冲片40a、40b、40c……相对应的方式设置多个,且具有至少能填充在梳齿部34的齿部36之间的形状(例如,覆盖梳齿部34整体的形状)。
[0048]此外,该情况下,可动机构42可以由滑动机构构成,该滑动机构具有:安装固定于穿梭件24的圆筒62、和能相对于圆筒62滑动的活塞64。活塞64自下模环22的框部32侧向中央延伸。上述的金属构件60与可动机构42的活塞64的一端连接。此外,可动机构42的圆筒62及活塞64可以针对缓冲构件40的每个缓冲片40a、40b、40c......进行设置。
[0049]上述的缓冲构件40与金属构件60安装成一体。缓冲构件40如图5 (B)所示,与玻璃板14的各边对应地设置,且沿着其各边延伸。缓冲构件40是通过喷镀对金属构件60的表面进行了涂覆处理的板状构件。在玻璃板14的弯曲加压成形时,缓冲构件40以至少填充在梳齿部34的齿部36之间且覆盖齿部36的表面的方式滑动至上述的接触位置并固定,此外,在玻璃板14的冷却时,缓冲构件40滑动至上述的框部32的上侧且在玻璃板14的面外的非接触位置并固定。
[0050]S卩,通过可动机构42,在玻璃板14的弯曲加压成形时使缓冲构件40以介于上模模具20和下模环22之间且与该玻璃板14接触的方式滑动,另一方面,在玻璃板14的冷却时使缓冲构件40从上模模具20和下模环22之间退避且以不与该玻璃板14接触的方式退避。此外,缓冲构件40可设置如下:在玻璃板14的弯曲加压成形时,缓冲片40a、40b......彼此连接且沿着框部32形成环状,另一方面,在玻璃板14的冷却时,缓冲片40a、40b……彼此的连接解除,沿着框部32分割开。
[0051]图4所示的可动机构42通过使活塞64相对于圆筒62滑动且使金属构件60沿着下模环22的上表面移动,使缓冲构件40相对于该下模环22在玻璃板14的接触位置和非接触位置之间滑动。具体而言,在玻璃板14弯曲加压成形时使金属构件60以及缓冲构件40朝中心侧滑动,以使缓冲构件40介于上模模具20和下模环22之间(具体而言,在弯曲加压成形时吸附保持于上模模具20的玻璃板14和下模环22的梳齿部34之间)且与该玻璃板14接触,另一方面,在玻璃板14在下模环22上冷却时使金属构件60以及缓冲构件40朝径向外侧滑动,以使缓冲构件40从上模模具20和下模环22之间退避且不与该玻璃板14接触。
[0052]如图2?图4所示,可动机构42在玻璃板14弯曲加压成形时使金属构件44、50、60以及缓冲构件40移动至与玻璃板14接触的接触位置,以使缓冲构件40介于上模模具20和下模环22之间(具体而言,在弯曲加压成形时吸附保持于上模模具20的玻璃板14和下模环22的梳齿部34之间)且与该玻璃板14接触,另一方面,在玻璃板14在下模环22上冷却时使金属构件44、50、60以及缓冲构件40移动至不与玻璃板14接触的非接触位置,以使缓冲构件40从上模模具20和下模环22之间退避且不与该玻璃板14接触。
[0053]接着,参照上述图2?图4及图6,对基于本发明的强化玻璃的制造装置10的玻璃板14的制造方法的一例进行说明。图6是以炉外成形为例,表示本实施例的强化玻璃的制造装置10中的玻璃弯曲成形的工序步骤的图。
[0054]本实施例中,切割为规定的平面形状的玻璃板14 一块一块地水平载置在辊式输送机16上,被运入加热炉12。运入加热炉12的玻璃板14利用加热炉12内的加热器被加热至能弯曲成形的温度而软化。然后,玻璃板14在与加热炉12邻接地设置的加压装置18内到达辊式输送机16的搬运方向下游端部时(图6(A)),被升力喷射器气浮支承而向上方举起,玻璃板14被吸附保持于上模模具20的下表面(图6 (B))。如果实现该吸附保持,则加热软化的玻璃板14按照上模模具20的下表面的形状进行弯曲。
[0055]加热软化后的玻璃板14被吸附保持在上模模具20的下表面后,穿梭件24从冷却装置26侧向加压装置18内移动,从而下模环22水平移动至能与该玻璃板14接触的上模模具20的正下方。接着,在下模环22水平移动至上模模具20的正下方后,穿梭件24通过升降装置而上升,从而下模环22上升移动,直至在下模环22与上模模具20之间夹持玻璃板14。
[0056]进行该穿梭件24的上升时,可动机构42预先使金属构件44、50、60及缓冲构件40相对于下模环22移动至玻璃板14的接触位置,预先将缓冲构件40固定在下模环22的梳齿部34的上表面(图2(A)、图3(A)及图4(A))。穿梭件24在缓冲构件40被固定于下模环22的梳齿部34的上表面的状态下上升时,在缓冲构件40介于该玻璃板14和下模环22的梳齿部34之间的状态下利用上模模具20和下模环22夹持玻璃板14 (图2 (B)、图3 (B)、图 4(B)及图 6(C))。
[0057]在该方面,本实施例中,玻璃板14通过上模模具20和下模环22的夹持进行弯曲加压成形时,其周缘部的下表面不与下模环22的梳齿部34直接接触并受其支承,而是与缓冲构件40接触并受其支承,该缓冲构件40与该下模环22 —体地配置在被穿梭件24支承的该梳齿部34的上表面侧。根据该玻璃板14的支承结构,在利用上模模具20和下模环22夹持玻璃板14而进行的弯曲加压成形中,即使赋予大的按压力,也不会在玻璃板14的表面留下由下模环22的梳齿部34产生的梳齿状的痕迹。因此,根据本实施例,对于玻璃板14,能够在不对其表面造成由下模环22的梳齿部34产生的梳齿状的痕迹或损伤的情况下进行适当的大幅度深弯曲成形。
[0058]此外,本实施例中,在如上所述利用上模模具20和下模环22夹持玻璃板14而进行的弯曲加压成形结束后,接着,在上模模具20将该弯曲加压成形结束后的玻璃板14吸附保持在该上模模具20的下表面的状态下,穿梭件24通过升降装置稍微下降,从而解除对该玻璃板14的夹持。该情况下,可解除玻璃板14和穿梭件24的下模环22的接触。
[0059]在弯曲加压成形结束后的玻璃板14被吸附保持在上模模具20的下表面的状态下解除利用上模模具20和下模环22对该玻璃板14的夹持后,可动机构42使金属构件44、50,60及缓冲构件40相对于下模环22从玻璃板14的接触位置移动至非接触位置,使缓冲构件40从下模环22的梳齿部34的上表面侧退避(图2 (D)、图3 (C)及图4 (C))。接着,解除玻璃板14在上模模具20的下表面的吸附保持。该吸附保持的解除完成后,该玻璃板14下坠到下模环22上。该情况下,玻璃板14通过在其周缘部不与缓冲构件40接触的情况下与下模环22的梳齿部34接触,被下模环22支承(图2 (D)、图3 (C)及图4 (D))。
[0060]如上所述玻璃板14在其周缘部与下模环22的梳齿部34接触并被支承时,接着,包含该下模环22的穿梭件24从加压装置18内向冷却装置26移动,从而载置和支承玻璃板14的下模环22水平移动至冷却装置26。接着,通过从冷却装置26的上方喷嘴28和下方喷嘴30向该下模环22上的玻璃板14喷射空气,从而将下模环22上的玻璃板14冷却(图
60?) ο
[0061]在该方面,本实施例中,玻璃板14以被直接支承在下模环22上的状态被冷却,所以不需要用于使玻璃板14上浮的空间,能够减小冷却装置26的上下喷嘴的间隔。因此,能够实现玻璃板14的高效的冷却,并且能够适合强化目前难以急冷强化的玻璃板14、例如板厚为2.8mm以下的车辆用安全玻璃等。
[0062]如上所述玻璃板14的冷却结束后,该玻璃板14通过升力喷射器(未图示)等被暂时支承在设置于上方喷嘴28的下表面的支架杆70,之后,移至移载环72,接着,在冷却装置26的下游侧,在移载位置处移至辊式输送机74。
[0063]此外,参照上述图2?图4及图7,对基于本发明的强
化玻璃的制造装置10的玻璃板14的制造方法的一例进行说明。图7是以炉内成形为例,表示本实施例的强化玻璃的制造装置10中的玻璃弯曲成形的工序步骤的图。
[0064]本实施例中,切割为规定的平面形状的玻璃板14 一块一块地水平载置在辊式输送机16上,被运入加热炉12。运入加热炉12的玻璃板14利用加热炉12内的加热器被加热至能弯曲成形的温度而软化。然后,玻璃板14在到达辊式输送机16的搬运方向下游端部时(图7(A)),被升力喷射器气浮支承而向上方举起,玻璃板14被吸附保持于上模模具20的下表面(图7(B))。如果实现该吸附保持,则加热软化的玻璃板14按照上模模具20的下表面的形状进行弯曲。
[0065]加热软化后的玻璃板14被吸附保持在上模模具20的下表面后,穿梭件24从加热炉12的外部向内部移动,从而下模环22水平移动至能与该玻璃板14接触的上模模具20的正下方。接着,在下模环22水平移动至上模模具20的正下方后,穿梭件24通过升降装置而上升,从而下模环22上升移动,直至在下模环22与上模模具20之间夹持玻璃板14。
[0066]进行该穿梭件24的上升时,可动机构42预先使金属构件44、50、60及缓冲构件40相对于下模环22移动至玻璃板14的接触位置,预先将缓冲构件40固定在下模环22的梳齿部34的上表面(图2(A)、图3(A)及图4(A))。穿梭件24在缓冲构件40被固定于下模环22的梳齿部34的上表面的状态下上升时,在缓冲构件40介于该玻璃板14和下模环22的梳齿部34之间的状态下利用上模模具20和下模环22夹持玻璃板14 (图2 (B)、图3 (B)、图 4(B)及图 7(C))。
[0067]在该方面,本实施例中,玻璃板14通过上模模具20和下模环22的夹持进行弯曲加压成形时,其周缘部的下表面不与下模环22的梳齿部34直接接触并受其支承,而是与缓冲构件40接触并受其支承,该缓冲构件40与该下模环22 —体地配置在被穿梭件24支承的该梳齿部34的上表面侧。根据该玻璃板14的支承结构,在利用上模模具20和下模环22夹持玻璃板14而进行的弯曲加压成形中,即使赋予大的按压力,也不会在玻璃板14的表面留下由下模环22的梳齿部34产生的梳齿状的痕迹。因此,根据本实施例,对于玻璃板14,能够在不对其表面造成由下模环22的梳齿部34产生的梳齿状的痕迹或损伤的情况下进行适当的大幅度深弯曲成形。
[0068]此外,本实施例中,在如上所述利用上模模具20和下模环22夹持玻璃板14而进行的弯曲加压成形结束后,接着,在上模模具20将该弯曲加压成形结束后的玻璃板14吸附保持在该上模模具20的下表面的状态下,穿梭件24通过升降装置稍微下降,从而解除对该玻璃板14的夹持。该情况下,可解除玻璃板14和穿梭件24的下模环22的接触。
[0069]在弯曲加压成形结束后的玻璃板14被吸附保持在上模模具20的下表面的状态下解除利用上模模具20和下模环22对该玻璃板14的夹持后,可动机构42使金属构件44、50,60及缓冲构件40相对于下模环22从玻璃板14的接触位置移动至非接触位置,使缓冲构件40从下模环22的梳齿部34的上表面侧退避(图2 (D)、图3 (C)及图4 (C))。接着,解除玻璃板14在上模模具20的下表面的吸附保持。该吸附保持的解除完成后,该玻璃板14下坠到下模环22上。该情况下,玻璃板14通过在其周缘部不与缓冲构件40接触的情况下与下模环22的梳齿部34接触,被下模环22支承(图2 (D)、图3 (C)及图4 (D))。
[0070]如上所述玻璃板14在其周缘部与下模环22的梳齿部34接触并被支承时,接着,包含该下模环22的穿梭件24从加压炉12的内部向外部移动,从而载置和支承玻璃板14的下模环22水平移动至冷却装置26。接着,通过从冷却装置26的上方喷嘴28和下方喷嘴30向该下模环22上的玻璃板14喷射空气,从而将下模环22上的玻璃板14冷却(图7(D))。
[0071]在该方面,本实施例中,玻璃板14在加热炉12内完成通过上模模具20和下模环22的夹持而进行的弯曲加压成形后,不是在其周缘部与配置于下模环22的梳齿部34的上表面侧的缓冲构件40接触并被其支承支持的状态下,而是在与该下模环22的梳齿部34直接接触并被支承的状态下被冷却装置26冷却。根据该构成,能够一边适当地将玻璃板14支承在下模环22上,一边有效地冷却该玻璃板14 (特别是其周缘部)。
[0072]由此,根据本实施例的强化玻璃的制造装置10,可以在利用上模模具20和下模环22夹持玻璃板14而进行弯曲加压成形时,使与下模环22 —起被支承在穿梭件24上的缓冲构件40移动至能与玻璃板14接触的接触位置,将该缓冲构件40配置在该下模环22的梳齿部34的上表面侧,使玻璃板14的周缘部的一部分或整体与该缓冲构件40接触并受其支承,另一方面,在玻璃板14的弯曲成形后的冷却时,使上述的缓冲构件40退避至不与玻璃板14接触的非接触位置,使玻璃板14的周缘部直接接触下模环22的梳齿部34并受其支承。从而,根据本实施例,能够在将玻璃板14适当地大幅度深弯曲成形的同时,确保该弯曲成形后的玻璃板14的有效冷却。
[0073]此外,本实施例的强化玻璃的制造装置10中,能够使用与上模模具20构成一对的成形加压装置的下模环22进行玻璃板14的弯曲加压成形,并将该弯曲加压成形结束后的玻璃板14在载置于该相同的下模环22上的状态下移送至冷却装置26进行冷却。S卩,能够在同一个下模环22上实现玻璃板14的弯曲加压成形,和之后的朝冷却装置26的移送及在该冷却装置26上的冷却这两者。
[0074]在该方面,根据本实施例的强化玻璃的制造装置10,不需要进行弯曲加压成形时支承玻璃板14的下模的成形环、和移送至冷却装置26时及在冷却装置26上冷却时支承玻璃板14的下模的淬火环的更换,也不需要在弯曲加压成形时和移送至冷却装置26时及在冷却装置26上冷却时利用下模环进行玻璃板14的换拿。因此,根据本实施例,能够缩短从平板状的玻璃板14到将该玻璃板14弯曲加压成形、冷却为止的循环时间,提高生产性。
[0075]此外,本实施例中,在图7所示的炉内成形的情况下,将对玻璃板14进行弯曲成形的强化玻璃的制造装置10的上模模具20和下模环22设置在加热炉12内。在该方面,玻璃板14的弯曲成形在高温气氛下进行,所以能够以低成本实现形状更为复杂的玻璃板的高品质的弯曲成形。
[0076]此外,上述的实施例中,通过在使缓冲构件40介于上模模具20和下模环22之间的状态下一边使玻璃板14接触缓冲构件40,一边通过上模模具20和下模环22的夹持进行加压成形,从而实现本申请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加压成形工序”,通过在使弯曲加压成形结束后的玻璃板14不与缓冲构件40接触的情况下,在下模环22上利用冷却装置26进行冷却,从而实现本申请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冷却工序”。
[0077]此外,上述的实施例中,强化玻璃的制造装置10具备不能向下方和上方移动的上模模具20、和由穿梭件24支承且可相对于玻璃板14的搬运面进行上下移动的下模环22,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上模模具20和下模环22只要能够相对地在上下接近的方向上移动即可。即,可以使下模环22不能向下方和上方移动,但使上模模具20能利用升降装置相对于玻璃板14的搬运面进行上下移动。此外,也可以使上模模具20和下模环22 —起在上下接近的方向上移动。
[0078]此外,上述的实施例中,在玻璃板14的弯曲加压成形后,一边使玻璃板14吸附保持于上模模具20的下表面,一边通过穿梭件24的下降来解除利用上模模具20和下模环22对玻璃板的夹持,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如上述的变形例在上模模具20能通过升降装置相对于玻璃板14的搬运面进行上下移动的情况下,可以一边使玻璃板14吸附保持于该上模模具20的下表面,一边在维持下模环22的上下位置的状态下使该上模模具20上升,从而解除由上模模具20和下模环22对玻璃板的夹持。
[0079]此外,上述的实施例中,在将弯曲加压成形结束后的玻璃板14吸附保持于上模模具20的下表面的状态下,在将玻璃板14载置在下模环22上之前,使缓冲构件40从梳齿部34的上表面侧退避,但只要是在不对弯曲加压成形结束后的玻璃板14的表面造成因缓冲构件40的退避引起的损伤等的范围内,也可以在将该玻璃板14载置在下模环22上的状态下,使缓冲构件40从梳齿部34
的上表面侧退避。
[0080]此外,上述的缓冲构件40在下模环22上从梳齿部34的上表面侧的退避可以在玻璃板14的弯曲加压成形结束后、冷却装置26内的冷却开始前进行;此外,可以设为在该冷却装置26内的冷却开始时刻进行,具体而言,在该冷却开始后(例如0.5秒)立即进行。
[0081]此外,本国际申请要求基于2013年(平成25年)1月11日提出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13-003953号的优先权,将该日本专利申请2013-003953号的全部内容引用至本国际申请中。
[0082]符号说明
[0083]10强化玻璃的制造装置
[0084]12加热炉
[0085]14玻璃板
[0086]16辊式输送机
[0087]18加压装置
[0088]20上模模具
[0089]22下模环
[0090]24穿梭件
[0091]26冷却装置
[0092]28上方喷嘴
[0093]30下方喷嘴
[0094]32框部
[0095]34梳齿部
[0096]40缓冲构件
[0097]42可动机构
[0098]44,50, 60金属构件(可动部)
[0099]62圆筒
[0100]64活塞
[0101]70支架杆
[0102]72移载环
【主权项】
1.强化玻璃的制造方法,其为通过将加热至规定温度后的玻璃板用下模环和上模模具夹持而弯曲成形为所需形状的强化玻璃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使缓冲构件介于所述下模环和所述上模模具之间的状态下,一边使所述玻璃板与该缓冲构件接触一边进行加压成形的加压成形工序; 使在所述加压成形工序中进行加压成形后的所述玻璃板在不与所述缓冲构件接触的情况下,在所述下模环上进行冷却的冷却工序。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强化玻璃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退避工序,该退避工序使所述缓冲构件退避至不与加压成形后的所述玻璃板接触的非接触位置。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强化玻璃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加压成形工序和所述冷却工序之间设置所述退避工序。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强化玻璃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模环具有在冷却加压成形后的所述玻璃板时与该玻璃板接触的梳齿部; 所述缓冲构件安装成在加压成形工序中与所述玻璃板接触的接触位置和冷却工序中不与所述玻璃板接触的所述非接触位置之间自由滑动; 所述加压成形工序中,使所述缓冲构件以覆盖所述梳齿部的方式滑动至所述接触位置; 所述退避工序中,使所述缓冲构件以从所述梳齿部退避的方式滑动至所述非接触位置。5.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强化玻璃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模环具有在冷却加压成形后的所述玻璃板时与该玻璃板接触的梳齿部; 所述缓冲构件安装成在加压成形工序中与所述玻璃板接触的接触位置和冷却工序中不与所述玻璃板接触的所述非接触位置之间自由转动; 所述加压成形工序中,使所述缓冲构件以填充在所述梳齿部的齿部间的方式转动至所述接触位置; 所述退避工序中,使所述缓冲构件以从所述梳齿部的齿部间退避的方式转动至所述非接触位置。6.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强化玻璃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模环具有在冷却加压成形后的所述玻璃板时与该玻璃板接触的梳齿部; 所述缓冲构件安装成在加压成形工序中与所述玻璃板接触的接触位置和冷却工序中不与所述玻璃板接触的所述非接触位置之间自由进退; 所述加压成形工序中,使所述缓冲构件以填充在所述梳齿部的齿部间的方式移动至所述接触位置; 所述退避工序中,使所述缓冲构件以从所述梳齿部的齿部间退避的方式移动至所述非接触位置。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强化玻璃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要弯曲成形的所述玻璃板的厚度为2.8mm以下。8.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强化玻璃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加热炉内进行所述加压成形工序。9.强化玻璃的制造装置,其为通过将加热至规定温度后的玻璃板用下模环和上模模具夹持而弯曲成形为所需形状的强化玻璃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缓冲构件,在所述玻璃板利用所述下模环和所述上模模具进行加压成形时,该缓冲构件通过介于该下模环和该上模模具之间而与该玻璃板接触,并且,在所述玻璃板弯曲成形后在所述下模环上冷却时,该缓冲构件从所述下模环和所述上模模具之间退避,不与该玻璃板接触。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强化玻璃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环具有在冷却加压成形后的所述玻璃板时与该玻璃板接触的梳齿部。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强化玻璃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模环具有: 可动部,该可动部以自由滑动的方式设置,且能够覆盖所述梳齿部; 所述缓冲构件,该缓冲构件安装于该可动部的在所述可动部覆盖所述梳齿部时与所述上模模具相向的表面; 滑动机构,在所述玻璃板加压成形时,该滑动机构使所述可动部覆盖所述梳齿部、滑动至所述缓冲构件与该玻璃板接触的接触位置,并且,在冷却加压成形后的所述玻璃板时,该滑动机构使所述可动部从所述梳齿部退避、滑动至所述缓冲构件不与该玻璃板接触的非接触位置。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强化玻璃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模环具有: 可动部,该可动部以自由转动的方式设置,且能够填充在所述梳齿部的齿部间; 所述缓冲构件,该缓冲构件安装于该可动部的在所述可动部填充在所述梳齿部的齿部间时与所述上模模具相向的表面;和 转动机构,在所述玻璃板加压成形时,该转动机构使所述可动部填充在所述梳齿部的齿部间、转动至所述缓冲构件与该玻璃板接触的接触位置,并且,在冷却加压成形后的所述玻璃板时,该转动机构使所述可动部从所述梳齿部的齿部间退避、转动至所述缓冲构件不与该玻璃板接触的非接触位置。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强化玻璃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模环具有: 可动部,该可动部以自由进退的方式设置,且能够填充在所述梳齿部的齿部间; 所述缓冲构件,该缓冲构件安装于该可动部的在所述可动部填充在所述梳齿部的齿部间时与所述上模模具相向的表面;和 进退机构,在所述玻璃板加压成形时,该进退机构使所述可动部填充在所述梳齿部的齿部间、移动至所述缓冲构件与该玻璃板接触的接触位置,并且,在冷却加压成形后的所述玻璃板时,该进退机构使所述可动部从所述梳齿部的齿部间退避、移动至所述缓冲构件不与该玻璃板接触的非接触位置。14.如权利要求11?13中任一项所述的强化玻璃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动部和所述缓冲构件在所述玻璃板的加压成形完成后、该玻璃板的冷却开始前,从所述接触位置移动至所述非接触位置。15.如权利要求11?14中任一项所述的强化玻璃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动部和所述缓冲构件在加压成形后的所述玻璃板开始冷却的时刻,从所述接触位置移动至所述非接触位置。16.如权利要求11?15中任一项所述的强化玻璃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动部和所述下模环作为一个整体而被支承。17.如权利要求9?16中任一项所述的强化玻璃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构件以与大致矩形的所述玻璃板的至少两边相对应的方式进行设置。18.如权利要求9?16中任一项所述的强化玻璃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构件以与所述玻璃板的周缘部的整周相对应的方式进行设置。19.如权利要求9?18中任一项所述的强化玻璃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构件是经喷镀处理的金属制或毡制构件。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通过将加热至规定温度后的玻璃板用下模环和上模模具夹持而弯曲成形为所需形状的强化玻璃的制造方法,为了能够一边确保弯曲成形后的玻璃板的有效冷却,一边将玻璃板适当地大幅度深弯曲成形,所述强化玻璃的制造方法包括:在使缓冲构件介于下模环和上模模具之间的状态下,一边使玻璃板与该缓冲构件接触一边进行加压成形的加压成形工序;和使加压成形工序中加压成形后的玻璃板在不与缓冲构件接触的情况下,在下模环上进行冷却的冷却工序。
【IPC分类】C03B23/03, C03B27/044
【公开号】CN104903260
【申请号】CN201380069726
【发明人】太田进哉
【申请人】旭硝子株式会社
【公开日】2015年9月9日
【申请日】2013年12月25日
【公告号】EP2944617A1, US20150315058, WO2014109237A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