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动支承件的制作方法

xiaoxiao2020-10-23  8

气动支承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气动支承件领域,诸如在各种机器中实施的气动支承件,更具体是在车辆用发动机的中实施的气动支承件。
【背景技术】
[0002]首先,应指出的是,这种气动支承件可能根据制造商而以不同术语相称,例如但不限于:气动阻尼装置(pneumatic damping device)、振动阻尼支承件(vibrat1n-dampingsupports)、空气弹費(air springs)、吸震器(vibrat1n absorbers)、减震器(shockabsorbers)等。必须将本文中使用的术语“气动支承件”视为与所提到的其他表述所指相同,即,被插设在第一部分(诸如载体结构)与第二部分(诸如驱动系统)之间并与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成为一体的装置,旨在限制倾向于在两部分之间传递的振动,其中,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中至少在移动或能够被移动,具体为能够振动。因此,术语“气动支承件”本身并不是限制性的。
[0003]众所周知,这种气动支承件被广泛使用。这种气动支承件还是很多成果的主题,诸如在以下文件中公开的气动支承件:EP2141381、KR2011106072、KR2011053648、U.S.2011/10042873、U.S.6902156、U.S.4407494、U.S.4700931、U.S.2010/0001447、JP57160716、DE19952638、DE10200400840U W02008/015247, U.S.2009/0266333、U.S.2009/0309279、U.S.2010/0140857、U.S.2001/01012 和 U.S.2010/002590。
[0004]更具体地,文件U.S.2010/0025902或其他相似文件描述的气动阻尼安装件包括第一载体装置、第二载体装置、第一弹簧装置以及第二弹簧装置,其中,第一载体装置适于确保将气动支承件连接至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中的一个的刚性连接,第二载体装置适于确保将气动安装件连接至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中的另一个部分的刚性连接。
[0005]第一载体装置包括刚性壁,该刚性壁具有设置有大开口的侧部以及设置有一个或多个小开口的、相对的横向部,并限定了腔室,该腔室在一侧具有大开口,在另一侧具有一个或多个小开口。
[0006]第一弹簧装置包括弹性材料,被插设在第一载体装置的壁的侧部与第二支承装置之间,其中,第一弹簧装置朝向其侧边缘与朝着大开口的第一载体装置的壁的侧部成为刚性整体,并且第一弹簧装置朝向其外围横向边缘与第二支承装置成为刚性整体。第一弹簧装置具有中间横向表面,中间横向表面朝向第一载体装置的壁的横向部分定向并与第一载体装置的壁的横向部分分离。
[0007]第二弹簧装置也包括弹性材料,被制成与第一载体装置的壁的侧部成为刚性整体,其中,第二弹簧装置朝着其侧边缘,第一载体装置的壁的侧部朝着其横向部分。第二弹簧装置具有中间横向表面以及被设置为与第一载体装置的壁的横向部分相对的相对表面。根据文件U.S.2010/0025902,这种相对表面具有波动,该波动具有凹陷部和凸起部,其中,凸起部与第一载体装置的壁的横向部分接触。
[0008]第一弹簧装置的中间横向表面和第二弹簧装置的中间横向表面被设置成彼此相对,并提供第一可变形工作腔室,该第一可变形工作腔室适于接收气体,具体为大气空气,而文件U.S.2010/0025902中所称的第二“工作腔室”被设置在相对接触表面之间,即,第二弹簧装置的相对表面与第一载体装置的壁的横向部分的内表面之间,其中,第二弹簧装置的相对表面不是平坦的,而是明显具有下凹和突出的波动。
[0009]在第二弹簧装置上设置孔,从而提供在一侧的第一工作腔室与另一侧的一个或多个小孔之间的连通,从而提供与大气空气的连通。
[0010]文件U.S.2010/0025902,具体为其力/位移图,示出了第一工作腔室是重要元件。当第一工作腔室的体积为正时是有效的,并在第一工作腔室的体积减少时仍保持有效,当第一弹簧成形构件和第二弹簧成形构件的两个中间横向表面彼此接触并挤压时,第一工作腔室的体积有可能减小到零。如上所述,如果然后施加额外的压力,那么第二弹簧装置被压缩。然后,得到进一步的变形。实际上,当向第二工作腔室施加压力时,其使得第二弹簧装置的弹性可能提尚。
[0011]在申请人看来,第二弹簧装置首先具有所谓的“相对表面”(即,被设置成与第一载体装置的壁的横向部分相对的表面),由于相对表面具有带有凹陷部和凸起部的限制波动,所以相对表面不沿着大致横向方向延伸,其中,凸起部与第一载体装置的壁的横向部分接触,第二,第二弹簧装置具有在大范围变化的厚度(即,根据文件U.S.2010/0025902中的附图,从I到3变化的厚度),影响了气动支承件的性能,具体关于减振,因为当由于第一弹簧成形构件和第二弹簧成形构件的两个中间横向表面彼此接触并挤压而导致第一腔室的体积为零时,第二弹簧装置的运动导致力的大变化。
[0012]文件FR1492121针对位于两个元件(诸如框架或零件)之间的冲击和震动吸收装置,该冲击和震动吸收装置包括壳体,该壳体与元件中的一个成一体,在壳体的底部上设有所谓载体隔膜的弹力隔膜,并且在壳体的内部设有与第二元件成一体的第二拮抗隔膜(antagonistic membrane),具体具有以下特征:为了改善阻尼特性,载体隔膜设置有至少一个孔,并且壳体的侧壁在其位于两个隔膜之间的一部分中设置有至少一个孔,其中,这种孔的直径小。
[0013]文件U.S.7,341,244涉及液压防振支承件,其包括连接第一刚性强度构件和第二刚性强度构件的弹性弹簧体。第一刚性强度构件包括活塞,该活塞包括由端部构件终止的杆,第二刚性强度构件具有开口,所述活塞穿过该开口。液体填充的模块安装在壳体内,该壳体被固定到第二刚性强度构件,并包括部分由基本为拱形的弹性体壁限定的工作腔室,其中,弹性体壁具有在没有任何机械固定的情况下与活塞的端部构件接触的中心区域。
[0014]因此,需要一种上面提到的、不具有这些缺点的气动支承件。该问题也是本发明的基础。实际上,问题包括不在饱和状态下限制体积,从而具有在给定范围内的变形的区域内受限的体积以及第二腔室,第二腔室接管以仍具有优势。

【发明内容】

[0015]下面对如权利要求所描述的本发明进行描述。
[0016]本发明的目的是气动支承件,特别用于机器,被插设在第一部分(诸如支承结构)与第二部分(诸如驱动装置)之间并与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成为一体,从而:
[0017]-第一刚性载体装置能够确保气动支承件与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中的一个部分的刚性连接,并且包括侧壁的一部分和横向壁的一部分,第二刚性载体装置能够确保气动支承件与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中的另一部分的刚性连接,
[0018]-包括弹性材料的第一弹簧装置被插设在侧壁的一部分与第二载体装置之间,朝着其侧边缘与侧壁的一部分成为刚性整体,朝着其中间边缘与第二载体装置成为刚性整体,并具有朝向横向壁的一部分的中间横向表面,
[0019]-包括弹性材料的第二弹簧装置被制成朝向其侧边缘与侧壁的一部分刚性地成整体,并具有中间横向表面和相对横向表面,
[0020]-第一弹簧装置和第二弹簧装置的两个中间横向表面彼此相对,并且提供第一可变形工作腔室,而相对横向表面与横向壁的一部分彼此相对,并且提供第二腔室,
[0021]-第一孔提供第一工作腔室与外界大气之间的连通,在横向壁的一部分中形成的第二孔提供第二腔室与外界大气之间的连通,
[0022]这种气动支承件更具体的特征在于:
[0023]-第二弹簧装置的刚度低,并且在其整体平坦的中间横向表面和相对横向表面之间具有以最大为I比2的比率变化的总厚度,在静止时,所述中间横向表面与第一弹簧装置的中间横向表面分离,而相对横向表面与横向壁的一部分的内表面分离,
[0024]-在第二弹簧装置的动态变形具有小于下限值的振幅的情况下,所述中间横向表面处于与第一弹簧装置的中间横向表面分离的自由状态,而相对表面处于与横向壁的一部分的内表面分离的自由状态,
[0025]-在动态变形处于下限值与上限值之间的情况下,所述中间横向表面处于与第一弹簧装置的中间横向表面贴靠接触的固定状态,而相对横向表面处于自由状态,
[0026]-在动态变形超过上限值的情况下,所述中间横向表面处于固定状态,并且相对横向表面处于与横向壁的一部分的内表面贴靠接触的固定状态。
[0027]根据一个特征,第二腔室是至少由横向壁的一部分的内表面以及第二弹簧装置的相对横向表面限定的连续空间。
[0028]根据一个特征,处于自由状态的第二弹簧装置能够不受限制地变形和移动,因为处于自由状态的第二弹簧装置不与所述横向壁的一部分的内表面接触。
[0029]根据一个实施方式,在自由状态下,第二弹簧装置具有整体略弯曲的中间横向表面以及整体平坦的相对表面,其中,中间横向表面的凹度朝向相对表面。
[0030]根据一个实施方式,横向壁的一部分的内表面是平坦的,并整体略弯曲,并且具有朝向第二弹簧装置的凹度。
[0031]根据一个实施方式,第一弹簧装置的中间横向表面是平坦的,并且整体略弯曲,并且具有朝向第二弹簧装置的 凹度。
[0032]根据一个实施方式,下限值等于或接近3mm,上限值等于或接近5mm。
[0033]根据两个实施方式,第一孔在第二弹簧装置上形成,或第一孔至少在第一弹簧装置上形成。
[0034]下面对本发明相对于本领域现有技术的优点进行描述。问题包括利用不具有大变形限制的可变形元件来限制空气的体积(空气的压缩性),从而使得能够利用第二腔室来为很大的变形减振,并最终通过可变形构件获得持续的饱和。
【附图说明】
[0035]下面对附图进行简要说明。
[0036]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气动支承件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剖视图,其中,第一孔在第二弹簧装置上形成,气动支承件处于静态,其中,第二弹簧装置的中间横向表面与第一弹簧装置的中间横向表面分离,并且第二弹簧装置的相对表面与第一支承构件的横向壁的一部分的内表面分离。
[0037]图2是与图1相似的视图,示出了第二弹簧装置的动态变形的振幅低于下限值的情况,其中,所述中间横向表面处于与第一弹簧装置的中间横向表面分离的自由状态,而相对表面处于与横向壁的一部分的内表面分离的自由状态。
[0038]图3是与图1和图2相似的视图,示出了处于上限值与下限值之间的动态变形的情况,所述中间横向表面处于与第一弹簧装置的中间横向表面贴靠接触的固定状态,而相对表面处于自由状态。
[0039]图4是与图1至图3相似的视图,示出了动态变形超过上限值的情况,其中,所述中间横向表面处于固定状态,并且相对表面处于与横向壁的一部分的内表面贴靠接触的固定状态。
[0040]图5是与图1相似的、根据本发明的气动支承件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视图,其中,第一孔在第一弹簧装置上形成,气动支承件静止。
[0041 ] 图6是力F (纵坐标)相对位移D (横坐标)的横坐标/纵坐标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2]下面通过示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几个实施方式进行详细叙述。
[0043]本发明的目的是气动支承件1,如上所述,气动支承件I用于机器,在机器中,气动支承件I被插设在第一部分(诸如支承结构)与第二部分(诸如驱动装置)之间,并且与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成一体。该机器可例如为车用发动机。这种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并非本发明的目的,也不是用于使气动支承件与这两部分成一体的装置。因此,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均未在附图中示出。
[0044]气动支承件I旨在限制可能在两个部分之间传递的振动,其中,两个部分中的至少一个在运动或可被移动,具体为振动。应理解的是,这是所执行的基本功能。
[0045]气动支承件I是单位组件的形式,具有第一轴线la、第二轴线Ib和由第一轴线Ia和第二轴线Ib限定的平面,其中,第一轴线Ia垂直于图1至图5的平面,第二轴线Ib在图1至图5的平面中,并且所述第二轴线Ib是对称轴线,由第一轴线Ia和第二轴线Ib限定的平面在附图的平面上的轮廓(outline)是第二轴线lb。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气动支承件I被整体设置成绕第二轴线Ib旋转。在另一实施方式中,气动支承件I在轴线Ia的方向上延伸,并相对由轴线Ia和Ib限定的平面对称。
[0046]气动支承件I包括第一刚性载体装置2和第二载体装置3,其中,第一刚性载体装置2能够确保气动支承件I与机器的两个部分中的一个的刚性连接,第二载体装置3也是刚性的,并且能够确保气动支承件与机器的另一部分的刚性连接。为此,第一载体装置2和第二载体装置3设置有合适的刚性连接组件,诸如法兰、阳型连接组件和阴型连接组件。第一载体装置2总体朝向第二轴线Ib的第一侧A (在这里是在附图的底部处)进行定位,并且第二载体装置3总体朝向第二轴线Ib的第二侧B进行定位(在这里是在附图的顶部处)。
[0047]术语“第一”和“第二”使得能够区分本质上或功能上或多或少有些相似的两个装置、构件、部分以及轴线。应理解的是,即便如此,这种两个装置、构件、部分是不同的,每个都具有其自身的特性。术语“第一”或“第二”根据其是否在本发明的详述公开中被第一次引用而被分配给装置、构件、部分以及轴线或已经提及了第一装置、构件、部分以及轴线时被引用。因而,没有理由以任何方式将此类第一装置、构件、部分以及轴线与此类其他第一装置、构件、部分以及轴线匹配,或将此类第二装置、构件、部分以及轴线与此类其他第二装置、构件、部分以及轴线匹配,或将此类所有第一装置、构件、部分彼此匹配,或将所有第二装置、构件、部分彼此匹配,并不排除第一装置、构件、部分以及第二装置、构件、部分可具有一些相同的结构特征和/或功能特征。
[0048]气动支承件I还包括第一弹簧装置4和第二弹簧装置5,二者均包括弹性材料,以使得第一弹簧装置4的弹性材料尽可能减幅,以便对振动进行衰减,同时具有阻尼加强让步(damping-stiffening compromise),以便不会影响声学,还具有阻尼婦变让步(damping-creep compromise),以避免加载时过度的静态变化。第二弹簧装置5的弹性材料尽可能减幅,以变使得能够在其被串联放置在两个载体装置之间时增加相位(以增强阻尼)。
[0049]气动支承件I还包括第一可变形工作腔室6和第二可变形工作腔室7。这种腔室旨在在相同压力(在下文中通常被称为“外界大气”)下接收相同气体。例如,该气体可为大气空气。
[0050]气动支承件I还包括第一孔8和第二孔9,其中,第一孔8提供第一工作腔室6与外界大气之间的连通的第一孔8,第二孔9提供第二腔室与外界大气之间的连通。
[0051]第一载体装置2可包括侧壁10的一部分以及横向壁11的一部分,从形成腔室12,腔室12在一侧具有大开口 13,在另一侧上具有在横向壁11的一部分中形成的第二孔9。
[0052]术语“侧”通常指大体位于相对于第二轴线Ib的一侧。对于整体旋转气动支承件I的情况,术语侧更确切地是指环形部。
[0053]术语“横向”通常指与第二轴线Ib相交,具体地,指整体与第二轴线Ib正交。
[0054]第一载体装置2同样可为不同替代实施方式的主题,例如,第一载体装置2可以是一个件或包括装配并连接在一起的几个部分。
[0055]在图中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载体装置2在其侧壁10的一部分上包括座14,座14用于夹紧并保持第二弹簧装置5的侧边缘15。
[0056]还可以考虑第一载体装置2的其他实施方式。
[0057]第二载体装置3也是这样。
[0058]在图中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第二载体装置3是具有巨大形状的方块(block),其被插入到第一弹簧装置4的第一保持部4a内,对于旋转气动支承件I的情况,第一保持部4a可大致为环形。因而,第一弹簧装置4由第二载体装置3保持。另一方面,第一弹簧装置4包括用于第一载体装置2的第二保持部4b,其靠近第二弹簧装置5的侧边缘15,朝向限定大开口 13的侧壁10的一部分的端部,与横向壁11的一部分相对。
[0059]如上所述,第一弹簧装置4被插设在第一载体装置2和第二载体装置3之间,并与第一载体装置2和第二载体装置3成一体,一方面,第一弹簧装置4朝向其侧边缘并通过第二保持部4至侧壁10的一部分,从而与第一载体装置2成一体,另一方面,第一弹簧装置4朝向其中间边缘利用第一保持部4a与第二载体装置3成一体。
[0060]第一弹簧装置4具有中间横向表面16,其朝向第一侧A、第二弹簧装置5以及横向壁11的一部分。根据一个实施方式,这种中间横向表面16是平坦的,整体略弯曲,并且具有朝向第二弹簧装置5和横向壁11的一部分定向的凹度。
[0061]在其朝向第二侧B进行定向的相对横向表面17上,第一弹簧装置4与第二载体装置3的横向表面18相关联。
[0062]术语“中间”是指整体位于第二轴线Ib的第一侧与第二轴线Ib的第二侧之间,其中,第一载体装置2主要朝向第二轴线Ib的第一侧进行定位,并且第二载体装置3主要朝向第二轴线Ib的第二侧进行定位。
[0063]第一弹簧装置4具有相当可观的质量,并且其厚度也相当可观。第一弹簧装置4既在第二轴线Ib的方向上延伸,也横向延伸。
[0064]第二弹簧装置5具有中间横向表面19和相对横向表面20。
[0065]用于横向表面20的术语“相对”表不相对于中间横向表面19,该表面位于第二弹簧装置5的另一侧。
[0066]中间横向表面19指向第一侧部A和第一支承构件2。
[0067]相对横向表面20指向第二侧部B和横向壁11。
[0068]第一弹簧装置4和第二弹簧装置5的两个中间表面16和19彼此相对,并设置成限定第一工作腔室6。
[0069]第二弹簧装置5的相对横向表面20和横向壁11的一部分彼此相对,并设置成限定第二腔室7。
[0070]第一孔8和第二孔9至少部分地轴向平行于第二轴线Ib延伸。
[0071]这种孔8和孔9在两侧是通孔。每个都是单一基本孔,或相反,包括数个基本孔。
[0072]根据图1至图4所示的实施方式,第一孔8在第二弹簧装置5上形成,在第二弹簧装置5的中间横向表面19与第二弹簧装置5的相对横向表面20之间延伸,并在中间横向表面19和相对横向表面20上开放。
[0073]根据图5所示的实施方式,第一孔8在第一弹簧装置4上形成,在中间横向 表面16内开口。第一孔8还在第二部分3上形成,并通向外界大气开口。
[0074]第二弹簧装置5的刚度低。
[0075]第二弹簧装置5的中间横向表面19和相对横向表面20大体平坦。通过这个应理解的是,中间横向表面19和相对横向表面20不具有诸如带有凹陷部和凸起部的波动的显著浮凸。
[0076]根据一个实施方式,诸如附图中所示的一个实施方式,横向壁11的部份的内表面是平坦的,并以朝向第二弹簧装置5的凹度大体略微弯曲。
[0077]第二弹簧装置5在中间横向表面19与相对横向表面20之间的整体厚度以例如最大比率1:2略微变化,但该整体厚度还可以以类似比率(诸如I比约1.5)变化。
[0078]当第二弹簧装置5静止时,其中间横向表面19与第一弹簧装置4的中间横向表面16分离,其中,第一工作腔室6具有一定体积。在该状态下,第二弹簧装置5的相对横向表面20与横向壁11的一部分的内表面分离,其中,第二工作腔室7具有一定体积。因而,第二工作腔室7是至少由横向壁11的一部分的内表面和第二弹簧装置5的相对横向表面20限定的连续空间。
[0079]气动支承件I的特征还在于其对第二弹簧装置5的动态变形所进一步采取的配置,更具体地,根据该变形的幅度。在这方面,就弹性变形的幅度而言,限定了下限值Bi和上限值Bs,当然,上限值Bs大于下限值Bi。
[0080]例如,在用于车用发动机的气动支承件I的情况下,下限值Bi可等于或接近3mm,上限值Bs可以等于或接近5mm。
[0081]当第二弹簧装置5的动态变形的幅度低于下限值Bi时,中间横向表面19和其相对横向表面20分别处于一种通常被称为“自由状态”的状态。这种配置在图2中示出。
[0082]在其自由状态下,第二弹簧装置5的中间横向表面19与第一弹簧装置4的中间横向表面16分离。
[0083]在其自由状态下,第二弹簧装置5的相对横向表面20与第一支承构件2的横向壁11的一部分的内表面分离。
[0084]在第二弹簧装置5的动态变形的幅度在下限值Bi与上限值Bs之间时,中间横向表面19处于一种通常被称为“固定”状态,并且相对横向表面20处于如上所述的相同的自由状态。这种配置在图3中示出。
[0085]在固定状态下,中间横向表面19与第一弹簧装置4的中间横向表面16贴靠接触。
[0086]在第二弹簧装置5的动态变形的幅度超过上限值Bs的情况下,中间横向表面19和相对横向表面20分别处于固定状态。这种配置在图4中不出。
[0087]在固定状态下,相对横向表面20与第一支承构件2的横向壁11的一部分的内表面贴靠接触。
[0088]因而,当处于自由状态时,由于第二弹簧装置5不与第一支承装置2的横向壁11的一部分的内表面接触,所以可以不受限制地变形和移动。
[0089]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二弹簧装置5在其自由状态下具有整体略弯曲的中间横向表面19,中间横向表面19具有朝向相对横向表面20定向的凹度,即,具有朝向第一弹簧装置4的中间横向表面16定向的凹度。
[0090]另外,根据一个实施方式,第二弹簧装置5在其自由状态下具有整体平坦的相对横向表面20。
[0091]第二弹簧装置5能够变形,并且刚度低,该低刚度使得可能获得第一弹簧装置4的大变形而不影响第一弹簧装置4的刚度曲线,同时尽可能大地限制第一工作腔室6中的空气的体积。
[0092]对于小幅度的动态变形(例如,〈3_),第二校准孔9可以使第二工作腔室7中的压力增大,导致第二弹簧装置5在第一工作腔室6的压力下的变形减小,从而增大了通过第一校准孔8来自第一工作腔室6的空气的通过而产生的相。
[0093]对于幅度较高的动态变形(例如,>3_并〈5_),第一弹簧装置4与第二弹簧装置5接触。通过第二校准孔9的通路,第二工作腔室7使相改变成为可能。
[0094]对于大变形(例如,>5_),第二弹簧装置5与第一载体装置2接触,使得可以获得持续的饱和(极限)。
【主权项】
1.一种气动支承件(I),具体用于机器,被插设在诸如支承结构的第一部分与诸如驱动装置的第二部分之间,并与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成为一体,使得: -第一刚性载体装置(2)能够确保所述气动支承件与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中的一个的刚性连接包括侧壁的一部分和横向壁(11)的一部分,第二刚性载体装置(3)能够确保所述气动支承件与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中的另一个的刚性连接, -包括弹性材料的第一弹簧装置(4)插设在所述侧壁的一部分与所述第二刚性载体装置(3)之间,其中,所述第一弹簧装置(4)朝着其侧边缘与所述侧壁的一部分成为刚性整体,并且朝着其中间边缘与所述第二刚性载体装置(3)成为刚性整体,并具有朝向所述横向壁(11)的一部分的中间横向表面, -包括弹性材料的第二弹簧装置(5)被制成朝向其侧边缘与所述侧壁的一部分刚性地成整体,并具有中间横向表面(19)和相对横向表面(20), -所述第一弹簧装置⑷和所述第二弹簧装置(5)的两个中间横向表面(16、19)彼此相对,并提供第一可变形工作腔室出),而所述相对横向表面(20)与所述横向壁(11)的一部分彼此相对,并提供第二腔室(7), -第一孔⑶提供所述第一工作腔室(6)与外界大气之间的连通,在所述横向壁的一部分中形成的第二孔(9)提供所述第二腔室(7)与外界大气之间的连通,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弹簧装置(5)的刚度低,并且在其整体平坦的所述中间横向表面(19)与所述相对横向表面(20)之间具有以最大为I比2的比率变化的总厚度,在静止时,所述中间横向表面(19)与所述第一弹簧装置(4)的所述中间横向表面(16)分离,而所述相对横向表面(20)与所述横向壁(11)的一部分的内表面分离, -在所述第二弹簧装置(5)的动态变形具有小于下限值的振幅的情况下,所述中间横向表面(19)处于与所述第一弹簧装置⑷的所述中间横向表面(16)分离的自由状态,而所述相对横向表面(20)处于与所述横向壁(11)的一部分的内表面分离的自由状态, -在所述动态变形处于所述下限值与上限值之间的情况下,所述中间横向表面(19)处于与所述第一弹簧装置(4)的所述中间横向表面(16)贴靠接触的固定状态,而所述相对横向表面(20)处于自由状态, -在所述动态变形超过所述上限值的情况下,所述中间横向表面(19)处于固定状态,并且所述相对横向表面(20)处于与所述横向壁(11)的一部分的内表面贴靠接触的固定状??τ O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动支承件(I),其中,所述第二腔室(7)是至少由所述横向壁(11)的一部分的内表面以及所述第二弹簧装置(5)的所述相对横向表面(20)限定的连续空间。3.根据权利要求1和2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气动支承件(I),其中,处于所述自由状态的所述第二弹簧装置(5)能够不受限制地变形和移动,因为处于所述自由状态的所述第二弹簧装置(5)不与所述横向壁(11)的一部分的内表面接触。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气动支承件(I),其中,所述第二弹簧装置(5)在所述自由状态下具有整体略弯曲的所述中间横向表面(19)以及整体平坦的所述相对横向表面(20),其中,所述中间横向表面(19)的凹度朝向所述相对横向表面(20)。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气动支承件(1),其中,所述横向壁(11)的一部分的内表面是平坦的,并整体略弯曲,并且具有朝向所述第二弹簧装置(5)的凹度。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气动支承件(I),其中,所述第一弹簧装置(4)的所述中间横向表面(16)是平坦的,并整体略弯曲,并且具有朝向所述第二弹簧装置(5)的凹度。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气动支承件(I),其中,所述下限值等于或接近3mm,所述上限值等于或接近5mm。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气动支承件(I),其中,所述第一孔(8)在所述第二弹簧装置(5)中形成。9.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气动支承件(I),其中,所述第一孔(8)至少在所述第一弹簧装置(4)中形成。
【专利摘要】气动支承件(1)具有第一载体装置(2)、第二载体装置(3)、第一弹簧装置(4)以及第二弹簧装置(5),其中,第一弹簧装置(4)和第二弹簧装置(5)的两个中间横向表面(16、19)彼此相对并形成第一工作腔室(6),相对横向表面(20)和横向壁(11)的一部分彼此相对并形成第二腔室(7),第一孔(8)提供第一工作腔室(6)与外界大气的连通,横向壁(11)的一部分上的第二孔(9)提供第二腔室(7)与外界大气的连通,第二弹簧装置(5)的刚度低,并具有变化最大不超过1比2的比率的总厚度,在静止时,中间横向表面(19)与第一弹簧装置(4)的中间横向表面(16)分离,而相对横向表面(20)与横向壁(11)的一部分的内表面分离。
【IPC分类】F16F13/20
【公开号】CN104903613
【申请号】CN201380055838
【发明人】谢尔盖·韦尔热
【申请人】安维斯Sd法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9月9日
【申请日】2013年10月23日
【公告号】EP2912334A1, US20150276009, WO2014064384A1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