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缸与活塞环的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内燃机的汽缸和在汽缸的内周面滑动的活塞环的组件。
【背景技术】
[0002] 近年来,以汽车发动机为中心的内燃机,强烈要求燃油效率的提高。因此,以小型 化、轻量化、减少摩擦损失等为目标的研宄开发广泛进行。例如,尝试汽缸采用铝合金(以 下称为"铝合金"。),在活塞环上被覆低摩擦系数的硬质碳被膜(也称为"类金刚石碳膜 (DiamondLikeCarbon:DLC)"。)〇
[0003] 在铝合金汽缸中,有对于与活塞环直接滑动的部分镶铸铸铁制衬垫或实施镀覆的 情况,但追求汽缸的冷却性能和成本这两方面的结果是,汽缸本身就使用耐磨耗性优异的 铝合金,例如有比较硬的初晶Si的结晶析出的过共晶Al-Si合金。
[0004] 另一方面,从对于铝合金的化学上的稳定性和低摩擦系数的角度出发,活塞环尝 试的是硬质碳被膜的应用。但是,硬质碳被膜,因成膜而致使内部存在很大的残留应力、以 及碳键在化学性质上稳定这两个本质上的性质,由此与基材的密接性低,这成为实用化的 巨大障碍。
[0005] 美国专利申请公报US2012/0205875A1中公开有一种活塞环,其是被覆有DLC被 膜的活塞环,其中,为了缓和残留应力,被膜其结构为:从内侧朝向外侧,由密接层、含金属 DLC层、无金属DLC层构成,无金属DLC层的厚度相对于含金属DLC层的厚度,具有0. 7~ 1. 5的比,被膜厚度为5~40ym。即,利用同程度的厚度的含金属DLC层来抵消无金属 DLC层的非常高的内部应力,从而改善密接性。在此,无金属DLC层的硬度,认为优选为 1700HV0. 02~2900HV0. 02,在以经过珩磨的灰铸铁制汽缸套为对方材的实验中,显示出优 异的摩擦?耐磨耗性能。
[0006] 但是实际情况是,以过共晶的Al-Si合金作为对手材,特别是在发动机的运转初 期,在处于边界润滑的情况下,Si粒子脱落,作为磨料(研磨材)起作用,容易发生因局部 应力增大造成的局部性的被膜剥离,无法供长期性的使用。
【发明内容】
[0007] 本发明其课题在于,提供一种汽缸与活塞环的组件,在对由过共晶的Al-Si合金 构成的汽缸组装有在外周面设有硬质碳被膜的活塞环时,均显示出优异的耐磨耗性。
[0008] 本发明者们以专利文献1的被覆于活塞环的被膜结构为基础,进行了锐意研宄, 其结果想到,通过进一步降低最表面的无金属DLC层的残留应力,即将无金属DLC层的硬度 与弹性率抑制得很低,直至与过共晶Al-Si合金的Si粒子同等水平,但是也抑制塑性变形 能的增加,并且提高无金属DLC层的厚度相对于含金属DLC层的厚度的比,由此能够达成 即使对于由过共晶Al-Si合金构成的汽缸,仍显示出优异的耐磨耗性的汽缸与活塞环的组 件。
[0009] 即,本发明的汽缸与活塞环的组件,其特征在于,汽缸由以质量%计含有12~ 38%的Si的铝合金构成,活塞环至少在外周滑动面具有从基材侧开始按顺序由金属层、含 金属硬质碳层、及无金属硬质碳层构成的层叠被膜,所述层叠被膜的马氏硬度(压痕硬度) HMs为5~13GPa,压痕弹性率E为70~200GPa,由塑性变形能Wp与弹性变形能We之比 (Wp/We)表示的变形率Rpe在0. 45以下,所述无金属硬质碳层的厚度Tmf相对于所述含金 属硬质碳层的厚度Tm之比(Tmf/Tm)为2~8。
[0010] 所述无金属硬质碳层优选以原子%计,含有20~35%的氢。或者,优选以原子% 计,含有15~30%的氢、3~12%的氮。
[0011] 所述金属层优选为从Si、Ti、Cr、Mn、Zr、Nb、W的群中选择的1或2种以上的元素 所构成的金属层,所述含金属硬质碳层优选为含有从Si、Ti、Cr、Mn、Zr、Nb、W的群中选择 的1或2种以上的元素的硬质碳层。另外,优选所述金属层是Cr层、所述含金属硬质碳层 是含W硬质碳层。
[0012] 本发明的汽缸与活塞环的组件,使被覆于活塞环的层叠被膜最表面的无金属硬质 碳层的硬度和弹性率,与过共晶Al-Si合金的Si粒子为同等水平,并且也抑制塑性变形能 的增加,因此,即使从过共晶Al-Si合金制汽缸脱落的Si粒子以磨料形式存在于滑动面,无 金属硬质碳层也不会产生裂纹,而仅仅局部性地磨耗,有助于抑制裂纹的生成及传播造成 的被膜剥离。另外,据此对于含金属硬质碳层的厚度可以设定得厚一些,结果是,可以提供 低摩擦损失并显示出长寿命的汽缸与活塞环的组件。
【附图说明】
[0013] 图1是模式化地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汽缸的滑动面的组织的图。
[0014] 图2是模式化地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活塞环的局部截面的图。
[0015] 图3(a)是表示往复式滑动试验的方法的图。
[0016] 图3(b)是表示往复式滑动试验中的活塞环的滑动部分的图。
[0017] 图4是作为磨耗试验的结果,表示Tmf/Tm与磨耗量的关系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图1表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汽缸的滑动面,初晶Si粒子1以高面积率分 散在共晶基体2 (共晶Si粒子+铝基体)中的情况。Si含量以质量%计为12~38%。若 Si含量低于12%,则软质的初晶A1结晶出来,磨耗进展,因此不为优选,另外若Si含量高 于38%,则铸造自不必说,就连热挤出也变得困难,因此不为优选。通过包含压铸在内的铸 造进行制造时,优选Si含量为18~22%,使急冷凝固粉末烧结固化后,通过热挤出法制造 的优选Si含量为20~30%。另外,初晶Si粒子的尺寸优选为3ym以上,此外也优选含 有A1203和/或SiO2。一般来说,热挤出法制造的A1合金被制造成管材,实施规定的加工, 被镶铸在其他铸造性良好的A1合金所制造的汽缸体上。
[0019]另一方面,如图2所示,活塞环在基材3上按顺序形成有金属层4、含金属硬质碳层 5、及无金属硬质碳层6所构成的层叠被膜7。关于层叠被膜7,若考虑耐磨耗性(寿命),则 优选为2~10ym的膜厚。通过使最表面的无金属硬质碳层6的硬度和弹性率、与汽缸的滑 动面主要承担载荷的初晶Si的硬度和杨氏模量(马氏硬度HMs9GPa,杨氏模量E130GPa左 右)同等,能够避免Si粒子作为磨料起作用而产生的硬质碳层6的局部性的被膜剥离。本 发明的被膜特性,因为被膜厚度薄,所以很难仅说成是最表面的无金属硬质碳层6的特性, 因此为层叠被膜7整体的,或者也包含基材3的影响在内的特性,显微硬度试验中的马氏硬 度HMs为5~13GPa,压痕弹性率E为70~200GPa,塑性变形能Wp与弹性变形能We之的比 (Wp/We)所代表的变形率Rpe为0. 45以下。若马氏硬度HMs低于5GPa,压痕弹性率E低于 70GPa,或变形率Rpe高于0. 45,则Si磨料导致层叠被膜7的磨耗增加,另一方面,若马氏硬 度HMs高于13GPa,或压痕弹性率E高于200GPa,则Si磨料导致的层叠被膜7的局部性的 被膜剥离发生,无法供长期使用。另外,层叠被膜7的磨耗,其磨耗粉末也促进A1合金制汽 缸滑动面的磨耗。层叠被膜7的马氏硬度HMs优选为6~12GPa,更优选为7. 5~llGPa。 另外,层叠被膜的压痕弹性率E优选为90~180GPa,更优选为100~170GPa。此外层叠被 膜的变形率Rpe优选为0. 1~0.4,更优选为0. 1~0.3。
[0020] 最表面的无金属硬质碳层6的厚度Tmf相对于含金属硬质碳层5的厚度Tm之比 (Tmf/Tm)为2~8。若(Tmf/Tm)低于2,则最表面的无金属硬质碳层6的内部应力过度下 降,硬度也变低,Si磨料造成的层叠被膜7的磨耗增加。另一方面,若(Tmf/Tm)高于8,则 最表面的无金属硬质碳层6的内部应力无法充分下降,发生因Si粒子的磨料导致的局部性 的被膜剥离,摩擦系数增加,因此不为优选。(Tmf/Tm)优选为2. 5~6,更优选为3~5。
[0021] 最表面的无金属硬质碳层6的硬度和弹性率,一般来说,与被膜的残留压缩应力 密切相关,残留压缩应力越高,硬度和弹性率也变高。关于残留压缩应力,能够假定为会引 起硬质碳层发生体积膨胀,其中,例如,若氢被摄取,则引起碳的键合部位的断裂,使键终结 而发生残留应力的缓和,可以降低硬度和弹性率。无金属硬质碳层6,除去不可避免的杂质, 只由碳和氢构成,这种情况下,优选氢含量为20~35原子%。另外,也可以由碳与氢及氮 构成,优选这时的氢含量为15~30原子%,氮含量为3~12原子%。
[0022] 优选含金属硬质碳层5也含有氢,除了金属以外,通过含有氢,残留应力得到进一 步缓和。含金属硬质碳层5优选为从含有碳化物生成自由能低,且容易与碳反应而生成碳 化物的金属Si、Ti、Cr、Mn、Zr、Nb、W的群中选择的1或2种以上的元素的硬质碳层。特别 优选含W硬质碳层。另外,含有的金属优选以原子%计为5~30%,更优选为7~25%。
[0023] 此外,含金属硬质碳层5,也能够为在金属层4侧富含金属,在不含金属的硬质碳 层6侧富含碳的倾斜构造。
[0024] 关于金属层4,与含金属硬质碳层5同样,优选是从由碳化物生成自由能低,且容 易与碳反应而生成碳化物的金属的Si、Ti、Cr、Mn、Zr、Nb、W的群中选择的1或2以上的元 素所构成的金属层。特别优选Cr的金属层。
[0025] 关于基材3,优选由通常用于活塞环的碳钢、硅铬钢、马氏体系不锈钢等构成。上述 层叠被膜7,无论在基材3上直接形成,或是形成于基材3上作为衬底层而形成的氮化层、镀 Cr被膜、CrN被膜等之上都可以。
[0026] 另外,构成活塞环的滑动面的最表面的无金属硬质碳层6
的表面粗糙度,优选以 Rzjis(十点平均粗糙度,JISB0601(2001))计为0. 15ym以下,更优选为0. 12ym以下。 被膜形成后,优选根据需要对于活塞环滑动面进行研磨,使其表面的Rzjis达到0. 15ym以 下而进行调制。
[0027] 在本发明的汽缸与活塞环的组件中,被覆于活塞环的层叠被膜,通过溅射和电弧 离子镀等的PVD(物理蒸镀)法,等离子体CVD(化学蒸镀)法等形成。特别是在形成层叠 被膜上,能够便利地利用多靶的溅射装置。例如,使用在真空容器中装备有Cr靶和W靶的 溅射装置,首先,通过对Cr靶的溅射形成Cr层,然后,停止对Cr靶的溅射,一边溅射W靶, 一边导入甲烷、乙炔等的烃系气体和Ar气而形成含W硬质碳层,接着,停止W靶的溅射而能 够形成最表面的无金属硬质碳层。硬质碳层的形成,是利用从电源向基材外加负偏压而使 等离子体放电,分解烃系气体,使之在基材中析出的所谓的等离子体CVD法。当然,替代烃 系气体而溅射石墨靶,通过PVD法,也可以形成硬质碳层。
[0028] 【实施例】
[0029] 实施例1
[0030] 将经过脱脂清洗的矩形截面且外周面为桶面形状的活塞环(相当于经氮化处理 的SUS420J2),公称直径(d) 90mm,厚度(hi) 1. 2mm,宽(al) 3. 2mm) 50个堆叠而放置在成膜夹 具上,将其设置在作为第一靶材装备Cr、作为第二靶材料装备W的成膜装置的自公转转台 上。还有,作为组成分析用试料,其设置是将外径25mm、厚度5mm的经淬火处理,并经镜面 研磨的SKH51材,放置在与活塞环的外周面同样的运转的夹具上。将装置内排气直到达到 既定的真空度后,导入Ar气并向成膜夹具外加负偏压,通过辉光放电进行清洁处理,接着, 通过Cr的溅射,以规定的时间,在活塞环外周面形成Cr层。停止Cr的溅射后,开始W的溅 射,与此同时除了Ar气还导入C2H2气,以规定的时间,形成含W硬质碳层。接着,停止W的 溅射,以规定的时间,形成无W(金属)硬质碳层。在此,对成膜夹具外加负偏压。还有,关 于含W硬质碳层的组成分析用试料,是通过进行到含W硬质碳层的形成,然后停止而另行制 作。
[0031] 实施例2~5和比较例1~3
[0032] 除了变更层叠被膜的各层的形成时间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在活塞环和组成分 析用试料上形成Cr层/含W硬质碳层/无金属硬质碳层(以下,也称为"Cr/DLC(W)/DLC"。) 层叠被膜。
[0033] 将实施例1~5和比较例1~3所得到的被覆有Cr/DLC(W) /DLC层叠被膜的活塞 环和组成分析用试料供以下的各种测量。
[0034] [1]膜厚测量
[0035] 膜厚测量,通过球面研磨法的所谓CAL0TEST,从层叠被膜的基材面测量各层的厚 度。
[0036] [2]显微硬度试验(马氏硬度,压痕弹性率,变形率的测量)
[0037] 马氏硬度HMs、压痕弹性率E、变形率Rpe,依据ISO14577-1(仪表化压痕硬度试 验),使用超显微硬度计(岛津制作所,DUH-211),以Berkovich压头、试验模式:负荷-去 负荷试验、试验力:19. 6mN、负荷去负荷速度:0. 4877mN/sec、负荷一去负荷保持时间:5秒、 有Cf-Ap校正的条件进行。测量位置是,使用涂布有平均粒径0. 25ym的金刚石研磨膏的 直径30mm的钢球,对于被膜表面邻域进行球面研磨,针对研磨部分进行。马氏硬度HMs、压 痕弹性率E和变形率Rpe,根据载荷-压痕深度曲线计算。作为测量结果,进行10点测量, 采用平均值。
[0038] [3]硬质碳层的组成分析
[0039] 硬质碳层中的组成分析,使用组成分析用试料,金属含量通过电子探针显微分析 仪(EPMA)求得,氢含量通过卢瑟福背散射能谱法(RBS)/氢正向散射光谱法(HFS)求得。
[0040] [4]表面粗糙度测量
[0041] 表面粗糙度的测量,使用触针式粗糙度测量仪,一边改变测量位置和触针的移动 方向一边进行5点测量,采用平均值。测量条件依据JISB0638(2001)。
[0042] [5]密接性试验
[0043] 关于层叠被膜的密接性,通过德意志工程师协会的规格(VDI3198Coatingof coldforgingtools)的剥离判定试验进行。通过使用洛氏硬度计的方法,HF1~HF4判定 为合格(〇),HF5和HF6判定为不合格(X)。
[0044] [6]磨耗试验
[0045] 磨耗试验,是通过图3 (a)所示这样的,在相当于汽缸的铝合金制板8之上,使(安 装在未图示的固定夹具上的)活塞环沿宽度(轴)方向进行往复滑动的试验来进行。在此, 板8使用的是将A1-20质量%Si合金板通过研磨加工调制为表面粗糙度(Rzjis) 1. 1ym 的板,活塞环使用长度切割为大约30mm的活塞环片9。试验条件为,垂直载荷(F)100N,往 复宽度50mm,往复频率10Hz,板温度120°C,润滑下(将市场销售发动机油(5W-30SM) 10滴 加lcm3),试验时间为20分钟。活塞环的磨耗量,是将图3(b)所示的试验后的活塞环片9 上产生的椭圆形的滑动部11的长轴长度L作为磨耗量。另一方面,板8的磨耗量,是使用 触针式粗糙度计,使未滑动部进入测量长度的两端而沿滑动方向进行测量。将这时的未滑 动部与滑动部的差的最大值作为磨耗量。另外,目视观察板8的滑动面,根据有无缺陷进行 评价。还有,确认到长度l〇mm以上的大的损伤的情况表述为"损伤"。
[0046] 实施例1~5和比较例1~3的各种测量结果,显不在以下的表1和表2中。层 叠被膜与板的磨耗量,以将比较例1作为1的相对值表示。
[0047] [表1]
[0048]
[0049][表 2]
[0050]
[0051] 无论是活塞环的层叠被膜的磨耗量还是A1合金板的磨耗量,根据图4,均显示与 Tmf/Tm有密切的关系,Tmf/Tm在2~8之间显示出优异的结果。若Tmf/Tm高于8,则密接 性降低,脱落的Si粒子造成的局部性的被膜剥离发生,也观察到带有大的损伤。
[0052] 实施例6~8
[0053] 实施例6其第一和第二靶材均为相同的金属,装备了Cr,除此以外均与实施例1同 样,在活塞环和组成分析用试料上形成Cr/DLC(Cr) /DLC层叠被膜,实施例7是装备Ti代替 实施例6的Cr,实施例8是装备W代替实施例6的Cr,分别形成Ti/DLC(Ti) /DLC层叠被膜 和W/DLC(W)/DLC层叠被膜。另外,在实施例7和8中,在Ti和W的溅射的停止的同时,除 了Ar气和C2H2气以外,还导入\气。还有,与实施例1比较,靶其金属离子的发生量也增 加为2倍,因此降低溅射功率,调整各层的形成时间,将Tmf/Tm纳入规定的数值范围而进行 调整。各种测量结果显示在表3和表4中。均显示出优异的耐磨耗性。
[0054][表 3]
[0055]
[0056] [表 4]
[0057]
【主权项】
1. 一种内燃机的汽缸与活塞环的组件,其特征在于,汽缸由以质量%计含有12~38% 的Si的铝合金构成,活塞环至少在外周滑动面,具有从基材侧起按顺序由金属层、含金属 硬质碳层和无金属硬质碳层构成的层叠被膜,所述层叠被膜的马氏硬度HMs为5~13GPa, 压痕弹性率E为70~200GPa,由塑性变形能Wp与弹性变形能We之比即Wp/We表示的变 形率Rpe在〇. 45以下,所述无金属硬质碳层的厚度Tmf相对于所述含金属硬质碳层的厚度 Tm之比即Tmf/Tm为2~8。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缸与活塞环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无金属硬质碳层的 氢含量为20~35原子%。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缸与活塞环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无金属硬质碳层的 氢含量为15~30原子%,氮含量为3~12原子%。4. 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汽缸与活塞环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层 是由从Si、Ti、Cr、Mn、Zr、Nb、W的群中选择的1种或2种以上的元素构成的金属层。5. 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汽缸与活塞环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含金属 硬质碳层是含有从Si、Ti、Cr、Mn、Zr、Nb、W的群中选择的1种或2种以上的元素的硬质碳 层。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缸与活塞环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层是Cr层,所述 含金属硬质碳层是含W硬质碳层。
【专利摘要】为了提供一种在由过共晶的Al-Si合金构成的汽缸上装配硬质碳被膜被覆活塞环时,均显示出优异的耐磨耗性的汽缸与活塞环的组件,在活塞环的至少外周滑动面上被覆层叠被膜,其从基材侧起按顺序,由金属层、含金属硬质碳层和无金属硬质碳层构成,马氏硬度(压痕硬度)HMs为5~13GPa,压痕弹性率E为70~200GPa,由塑性变形能Wp与弹性变形能We之比(Wp/We)表示的变形率Rpe在0.45以下,所述无金属硬质碳层的厚度Tmf相对于所述含金属硬质碳层的厚度Tm之比(Tmf/Tm)为2~8。
【IPC分类】F02F5/00, C23C14/06, F16J9/26, F02F1/00, F16J10/00, C23C16/26
【公开号】CN104903630
【申请号】CN201380067823
【发明人】国元晃, 诸贯正树
【申请人】株式会社理研
【公开日】2015年9月9日
【申请日】2013年12月20日
【公告号】EP2940350A1, US20150300493, WO2014103940A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