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缘电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设及绝缘电线。
【背景技术】
[0002] 对于汽车、机器人中使用的电线及电动机中使用的线圈用的绕组,要求优异的绝 缘性。另外,近年来,高电压/大电流化的趋势正在加速,为了防止部分放电所导致的绝缘 层的劣化,需要具有相对介电常数低的绝缘层的电线和线圈。此外,对于汽车所装载的电动 机线圈用的绕组,要求高耐热性及优异的耐磨损性。
[0003] 在该样的背景下,为了提高电线的特性而进行了各种研究,例如,如下所述提出了 使用两种W上树脂来形成绝缘层而成的电线。
[0004]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一种绝缘电线,该绝缘电线设置有覆膜厚度为0. 2mm W下的薄壁绝缘被覆层,该薄壁绝缘被覆层是利用聚離離酬树脂90~50重量%和聚離酷 亚胺树脂10~50重量%的树脂混和物而得到的。
[0005] 在专利文献2中提出了一种树脂被覆电线/电缆,该树脂被覆电线/电缆是在导 体上挤出被覆聚離離酬树脂而成的电线/线缆,其中,在导体与聚離離酬树脂被覆层之间 形成了氣树脂层。
[0006] 在专利文献3中提出了一种具有绝缘层的绝缘电线,该绝缘层是对选自聚酷胺酷 亚胺树脂、聚酷亚胺树脂、聚醋酷亚胺树脂及H级聚醋树脂中的一种W上的树脂、和选自氣 树脂及聚讽树脂中的一种W上的树脂的混合树脂进行涂布、烧制而形成的。
[0007] 在专利文献4中提出了一种绝缘电线,该绝缘电线具有第1被覆层和第2被覆层, 该第1被覆层是在紧邻导体上形成树脂组合物而成的,该树脂组合物是在己締-四氣己締 共聚物上接枝聚合接枝性化合物而成的;该第2被覆层是在紧邻第1被覆层上形成作为聚 合物合金的树脂组合物而成的,该聚合物合金包含聚苯硫離树脂和聚酷胺树脂。
[000引在专利文献5中提出了一种具有绝缘层的绝缘电线,该绝缘层包含混配了聚離讽 树脂和选自聚苯硫離树脂及聚離離酬树脂中的至少一种结晶性树脂的聚合物合金,聚離讽 树脂与结晶性树脂的重量比在50:50~90:10的范围内。
[0009] 在专利文献6中提出了一种具有树脂层的绝缘电线,该树脂层是对将聚酷胺酷亚 胺或聚醋酷亚胺与聚苯離W 60:40~95:5的比例(质量比)混合而成的树脂进行涂布、烧 制而形成的。
[0010] 现有技术文献
[0011] 专利文献
[0012] 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平5-225832号公报
[0013] 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平8-17258号公报
[0014] 专利文献3 ;日本特开2010-67521号公报
[0015] 专利文献4 ;日本特开2011-165485号公报
[0016] 专利文献5 ;日本特开2010-123389号公报
[0017] 专利文献6 ;日本特开2011-159578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1引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0019] 但是,应汽车、机器人中使用的设备W及电动机的小型化和高输出功率化的要求, 在此所使用的电线和线圈中流动的电流的密度也趋于变大,并且绕组的密度也趋于升高, 因而正在寻求一种具有W往的电线无法实现的高性能的电线。
[0020]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备绝缘层、且耐热性及耐磨损性优异的绝缘电线, 上述绝缘层具有低相对介电常数。
[0021]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0022] 本发明人对于具备具有低相对介电常数的绝缘层、并且耐热性及耐磨损性优异的 具备绝缘层的绝缘电线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通过合用特定的树脂和氣树脂,可W制 成具备具有低相对介电常数的绝缘层、并且耐热性及耐磨损性优异的绝缘电线,从而完成 了本发明。
[0023] 目P,本发明是一种绝缘电线,其具有导体(A)和在该导体(A)的外周形成的绝缘层 炬),其特征在于,绝缘层炬)由包含氣树脂(II)和相对介电常数为3. 0~4. 0的树脂(I) 的树脂组合物形成。
[0024] 氣树脂(II)优选为四氣己締及下述通式(1):
[0025] CF2=CF-Rf' (1)
[0026] (式中,Rf嗦示-CF3或-ORf2。Rf2表示碳原子数为1~5的全氣烷基。)所表示 的全氣締键式不饱和化合物的共聚物。氣树脂(II)更优选为四氣己締、与选自由全氣(烧 基己締基離)及六氣丙締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全氣单体的共聚物。
[0027] 树脂(I)优选为选自由聚酷亚胺、聚酷胺酷亚胺、聚離酷亚胺、聚亚芳基硫離、聚 芳醋、聚讽、聚離讽及液晶聚合物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更优选为聚亚芳基硫離。
[002引绝缘层做优选树脂(I)与氣树脂(n)的质量比(I): (n)为98:2~10:90。
[0029] 发明效果
[0030] 本发明的绝缘电线具有上述构成,因而具备具有低相对介电常数的绝缘层、并且 耐热性及耐磨损性优异。
【具体实施方式】
[0031] 本发明的绝缘电线具有导体(A)和在该导体(A)的外周形成的绝缘层炬),绝缘层 炬)由包含氣树脂(II)和相对介电常数为3. 0~4. 0的树脂(I)的树脂组合物形成。
[0032] 本发明的绝缘电线具有上述构成,由此具有优异的耐热性及耐磨损性,并且绝缘 层炬)显示出低相对介电常数。本发明的绝缘电线由于绝缘层炬)具有低相对介电常数, 因而能够提高局部放电电压。
[003引在导体(A)的外周形成的绝缘层做可W与导体(A)接触,也可W在与导体(A) 之间隔着其它层、例如其它树脂层而形成。
[0034]绝缘层做优选与导体(A)接触,该种情况下,可W得到导体(A)与绝缘层做的 粘接牢固的绝缘电线。
[003引树脂(I)的相对介电常数为3. 0~4. 0。通过使用相对介电常数为3. 0~4. 0的树脂,可W形成具有低相对介电常数的绝缘层炬)。此外,绝缘电线的耐热性及耐磨损性也 优异。树脂(I)的相对介电常数优选为3.8W下、更优选为3.6W下。
[0036] 树脂(I)的相对介电常数是在23°C、测定频率为IMHz下测定得到的值。上述相对 介电常数可W使用网络分析仪、通过谐振腔微扰法进行测定。
[0037] 树脂(I)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优选为70°CW上。更优选为80°CW上、进一步优选为 90°CW上。通过为上述范围的玻璃化转变温度,能够提高所得到的绝缘层炬)的耐热性。另 夕F,树脂(I)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优选为300°CW下、更优选为250°cw下。上述玻璃化转变 温度利用差示扫描热量测定值SC)装置进行测定。
[003引树脂(I)不论是结晶性树脂还是非晶性树脂都可W没有问题地使用,在为结晶性 树脂的情况下,烙点优选为180°CW上。更优选为190°CW上。通过为上述范围的烙点,可 W提高所得到的绝缘层炬)的耐热性。另外,树脂(I)的烙点优选为38(TCW下、更优选为 350°CW下。上述烙点利用差示扫描热量测定(DSC)装置进行测定。
[0039] 从耐磨损性及与导体(A)的粘接性优异出发,作为树脂(I)优选为非氣化树脂,其 中,从绝缘电线的耐热性优异出发,更优选为工程塑料。作为树脂(I),可W使用通常被称为 工程塑料的物质。
[0040] 另外,从绝缘电线的耐热性更加优异出发,树脂(I)优选为选自由聚酷亚胺、聚酷 胺酷亚胺、聚離酷亚胺、聚亚芳基硫離、聚芳醋、聚讽、聚離讽及液晶聚合物组成的组中的至 少一种。另外,从连续使用温度高而耐热性优异出发,更优选为选自由聚亚芳基硫離、聚酷 亚胺及聚酷胺酷亚胺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从成型加工性更优异出发,进一步优选为聚 亚芳基硫離。
[0041] 作为聚酷亚胺,例如可W通过对W聚酷亚胺前体作为主要成分的清漆进行热处理 (烧制)而得到,所述聚酷亚胺前体是使芳香族二胺与芳香族四駿酸和/或其酸酢进行缩聚 反应而得到的。另外,由于成型加工性优异,也可W使用热塑性聚酷亚胺。
[0042] 作为聚酷胺酷亚胺,可W举出例如通过芳香族二駿酸与芳香族二异氯酸醋的缩聚 反应而得到的聚酷胺酷亚胺、通过芳香族二酸酢与芳香族二异氯酸醋的缩聚反应而得到的 聚酷胺酷亚胺。作为芳香族二駿酸,可W使用间苯二甲酸、对苯二甲酸等,作为芳香族二酸 酢,可W使用偏苯S酸酢等,作为芳香族二异氯酸醋,可W使用4, 4' -二苯基甲烧二异氯酸 醋、2, 4-甲苯二异氯酸醋、2, 6-甲苯二异氯酸醋、邻甲苯二异氯酸醋、间二甲苯二异氯酸醋 等。
[0043] 作为聚離酷亚胺,例如可W使用在分子
内具有酷亚胺键和離键的聚離酷亚胺。
[0044] 作为聚亚芳基硫離,可W举出例如具有下述式:
[0045] -(Ar-S)-
[0046](式中,Ar表示亚芳基、S表示硫)所表示的重复单元的聚亚芳基硫離,树脂中的 上述重复单元的含有比例优选为70摩尔%W上。
[0047] 作为亚芳基,可W举出对亚苯基、间亚苯基、邻亚苯基、烷基取代的亚苯基、苯基取 代的亚苯基、面素取代的亚苯基、氨基取代的亚苯基、酷胺取代的亚苯基、P,P'-二亚苯基 讽、P,P'-亚联苯基、P,P'-亚联苯基離等。
[0048] 需要说明的是,聚亚芳基硫離可W大致分为具有交联及支链结构的树脂(交联 型)、实质上不具有交联及支链结构的树脂(线型),在本发明中,交联型、线型任一种都可W没有问题地使用。
[0049] 作为聚芳醋,例如可W通过双酪A等二元酪W及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等芳香 族二駿酸的缩聚反应而得到。
[0化0] 作为聚讽,例如可W通过双酪A与4, 4' -二氯二苯讽的缩聚反应而得到。
[0化1] 作为聚離讽,例如可W使用芳香族基通过讽基或離基结合而成的聚離讽。
[005引作为液晶聚合物(LiquidCrystalPolymer),可W举出对哲基苯甲酸(POB)/聚对 苯二甲酸己二醋(阳T)共聚物、哲基蒙甲酸化NA)/P0B共聚物、双酪/苯甲酸/P0B共聚物 等液晶聚醋。
[0化3]上述氣树脂(II)例如是具有基于至少一种含氣締键式单体的聚合单元的聚合 物。通过使用氣树脂(II),可W得到具备具有更低相对介电常数的绝缘层炬)、并且耐热性 及耐磨损性优异的绝缘电线。
[0化4] 作为氣树脂炬),优选为烙融加工性的氣树脂。通过使用烙融加工性的氣树脂,本 发明的绝缘电线变得具有更优异的耐磨损性。
[0化5] 作为烙融加工性的氣树脂,可W举出例如四氣己締(TFE)/六氣丙締化F巧共聚 物、T阳/HFP/全氣(烷基己締基離)(PAVE)共聚物、T阳/PAVE共聚物(PFA及MFA)、己締 巧t)/T阳共聚物、化/T阳/HFP共聚物、聚S氣氯己締(PCT阳)、S氣氯己締(CT阳)/T阳共 聚物、Et/CTFE共聚物、TFE/偏二氣己締(VdF)共聚物、VdF/HFP/TFE共聚物、VdF/HFP共聚 物等。另外,为烙融加工性时,也能够使用低分子量的聚四氣己締(PTFE)。
[0化6] 上述氣树脂(II)的相对介电常数优选小于3.0。通过为由含有相对介电常数小 于3.0的氣树脂的组合物形成,可W得到具备具有更低相对介电常数的绝缘层炬)的绝缘 电线。相对介电常数更优选为2.8W下。下限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为2.0。
[0057] 氣树脂(n)的相对介电常数是在23°C、测定频率为IMHz下测定得到的值。上述 相对介电常数可W使用网络分析仪、通过谐振腔微扰法进行测定。
[0化引上述氣树脂(II)优选为四氣己締(TF巧及下述通式(1):
[0059] CF2=CF-Rf' (1)
[0060](式中,Rfi表示-CF3或-ORf2。Rf2表示碳原子数为1~5的全氣烷基。)所表示 的全氣締键式不饱和化合物的共聚物。通过使用上述氣树脂(II),氣树脂(II)高效地分散 在树脂(I)中,本发明的绝缘电线中的绝缘层炬)显示出更优异的力学物性,并且绝缘性优 异,显示出低相对介电常数。此外,绝缘层炬)与导体(A)的粘接变得更加牢固。例如,在 使用非烙融加工性的PTFE的情况下,不会显示出充分的力学物性,与导体(A)的粘接强度 也低。
[0061] 氣树脂(II)可W使用一种,也可化合用两种W上。
[0062] 上述Rfi为-ORf2的情况下,上述Rf2更优选碳原子数为1~3的全氣烷基。
[0063] 作为通式(1)所表示的全氣締键式不饱和化合物,优选为选自由全氣(烷基己締 基離)及六氣丙締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更优选为选自由六氣丙締、全氣(甲基己締基 離)、全氣(己基己締基離)及全氣(丙基己締基離)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进一步优选 为选自由六氣丙締及全氣(丙基己締基離)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
[0064] 上述氣树脂(II)优选由80~99摩尔%的T阳及1~20摩尔%的上述通式(1) 所表示的全氣締键式不饱和化合物构成。构成上述氣树脂(II)的TFE的含量的下限更优 选为85摩尔%、进一步优选为87摩尔%、特别优选为90摩尔%、进一步特别优选为93摩 尔%。构成上述氣树脂(II)的TFE的含量的上限更优选为97摩尔%、进一步优选为95摩 尔%。
[00化]另外,构成上述氣树脂(II)的上述通式(1)所表示的全氣締键式不饱和化合物的 含量的下限更优选为3摩尔%、进一步优选为5摩尔%。构成上述氣树脂(II)的上述通式 (1)所表示的全氣締键式不饱和化合物的含量的上限更优选为15摩尔%、进一步优选为13 摩尔%、特别优选为10摩尔%、进一步特别优选为7摩尔%。
[0066] 上述氣树脂(II)在372°C、5000g载荷的条件下测定的烙体流动速率(MFR)优选 为0. 1~lOOg/10分钟、更优选为10~40g/10分钟。MFR为上述范围内,由此本发明的绝 缘层炬)的加工特性提高。另外,绝缘层炬)与导体(A)更牢固地粘接。MFR的进一步优选 的下限为12g/10分钟、特别优选的下限为15g/10分钟。从使绝缘层炬)与导体(A)的粘接 变得强固的观点出发,MFR的进一步优选的上限为38g/10分钟、特别优选的上限为35g/10 分钟。
[0067] 上述氣树脂(II)的MFR根据ASTMD3307-01、使用烙体指数测量仪进行测定。
[0068] 上述氣树脂(II)的烙点没有特别限定,在成型中优选在进行成型时所使用的树 脂(I)发生烙融的温度下氣树脂(II)已经烙融,因此上述氣树脂(II)的烙点优选为上述 树脂(I)的烙点W下的温度。例如,氣树脂(n)的烙点优选为230~350°C。氣树脂(n) 的烙点如下求出;使用差示扫描热量测定值sc)装置,W10°C/分钟的速度进行升温时,将 与烙解热曲线中的极大值相对应的温度作为上述烙点。
[0069] 上述氣树脂(II)可W是通过公知的方法进行氣气处理后的氣树脂,也可W是进 行氨处理后的氣树脂。
[0070] 绝缘层做优选树脂(I)与氣树脂(n)的质量比(I):(n)为98:2~10:90。通 过设定为上述范围,绝缘层炬)具有优异的绝缘性和耐热性,显示出低相对介电常数。另 夕F,绝缘层做与导体(A)牢固地粘接。
[0071] 氣树脂(n)的含量W与树脂(I)的质量比计超过90时,绝缘层做与导体(A) 的粘接强度及耐磨损性趋于变差,小于2时,相对介电常数有可能上升。更优选的范围为 90:10 ~15:85。
[0072] 另外,氣树脂(II)的含量与树脂(I)的质量比相对较少的情况下,构成绝缘层炬) 的树脂组合物的基质趋于变为树脂(I),氣树脂(II)的含量与树脂(I)的质量比相对较多 的情况下,构成绝缘层炬)的树脂组合物的基质趋于变为氣树脂(II)。
[007引树脂(I)与氣树脂(n)的分散形态可W是氣树脂(n)分散在树脂(I)的基质中 的形态,也可W是树脂(I)分散在氣树脂(II)的基质中的形态,树脂(I)的分散颗粒的平 均分散粒径优选为30 ym W下、更优选为10 ym W下。
[0074] 绝缘层炬)包含树脂(I)和氣树脂(II),但也可W根据需要包含其它成分。作为 上述其它成分没有特别限定,可W举出例如二氧化铁、二氧化娃、氧化侣、硫酸领、碳酸巧、 氨氧化侣、铁酸钟、氧化儀、氧化巧、粘±或滑石等。绝缘层炬)还可W包含填料、密合赋予 剂、抗氧化剂、润滑剂、加工助剂、着色剂等。
[007引绝缘层做的膜厚没有限定,例如能够设定为1~100 ym。绝缘层做的膜厚也 能够设定为60ymW下,还能够设定为40ymW下。另外,还能够薄至30ymW下。从散热 性能优异的方面考虑,使绝缘层炬)的膜厚变薄是有利的。
[0076] 上述绝缘层炬)能够通过在导体(A)的外周形成包含树脂(I)和特定的氣树脂 (II)的树脂组合物而得到。
[0077] 本发明的绝缘电线例如能够通过下述制造方法进行制造,该制造方法包括;制备 包含树脂(I)和氣树脂(II)的树脂组合物的工序;和对上述树脂组合物进行成型而在导体 (A)的外周形成绝缘层炬)的工序。
[007引作为制备上述树脂组合物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可W利用为了混合成型用组合物 等树脂组合物而通常
使用的混配磨机、班伯里混炼机、加压捏合机、挤出机等混合机在通常 的条件下进行。
[0079] 上述树脂组合物可W包含与树脂(I)及氣树脂(II)不同的其它成分。上述其它 成分可W预先添加混合在树脂(I)及氣树脂(II)中,也可W在混配树脂(I)及氣树脂(II) 时添加。
[0080] 通过使用上述树脂组合物,可W使由该树脂组合物得到的绝缘层炬)与导体(A) 的粘接强度为lON/cmW上。通过为上述范围的粘接强度,特别适合于汽车用电线、电动机 线圈的绕组的用途中。粘接强度更优选为15N/cmW上、进一步优选为20N/cmW上。
[0081] 形成上述绝缘层炬)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定,作为其各种条件,均能够如W往公知 那样进行。另外,可W在导体(A)上直接形成绝缘层炬),或者也可W隔着其它层、例如其它 树脂层而形成。
[0082] 绝缘层炬)能够通过W下方法形成;将上述树脂组合物烙融挤出至导体(A)的表 面、或者烙融挤出至预先形成了其它树脂层的导体(A)的该树脂层的表面而形成的方法; 预先将树脂组合物烙融挤出而制造膜,将该膜切成规定的尺寸后,在导体(A)的表面或者 预先形成了其它树脂层的导体(A)的该树脂层的表面卷绕该膜的方法等。
[0083] 在利用烙融挤出形成绝缘层炬)的情况下,形成的温度通常优选为所使用的上述 树脂(I)的烙点W上的温度。另外,成型温度优选为小于上述氣树脂(II)的分解温度和上 述树脂(I)的分解温度中较低一者温度的温度。作为该样的成型温度,例如可W为250~ 400°C。作为成型温度,优选为280~400°C。
[0084] 本发明的绝缘电线可W在形成绝缘层炬)后进行加热。上述加热可W在氣树脂的 烙点附近的温度下加热。
[0085] 本发明的绝缘电线在导体(A)的外周形成有绝缘层炬)。在导体(A)与绝缘层炬) 之间可W具有其它层、例如其它树脂层。
[0086] 作为导体(A)的形成材料,只要是导电性良好的材料就没有特别限制,可W举出 例如铜、铜合金、铜包侣、侣、银、金、锻锋铁等。
[0087] 对上述导体(A)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定,可W为圆形也可W为扁平形。在为圆形导 体的情况下,导体(A)的直径可W为0. 3~2. 5mm。
[008引本发明的绝缘电线能够适合用于卷绕电线、汽车用电线、机器人用电线等。另外, 还能够适合用作线圈的绕组(磁导线),使用本发明的电线时,在绕组加工中不易产生损 伤。上述绕组适合于电动机、旋转电机、圧缩机、变圧器(Transformer)等,并且具有下述特 性:还能够充分耐受在要求高电压、高电流及高导热系数且需要高密度的绕组加工的小型 化/高输出功率化电动机中使用。另外,还适合作为配电、送电或通信用的电线。
[0089] 实施例
[0090] 接下来,举出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说明,但本发明并不仅限于所述实施例。
[0091] <相对介电常数的测定>
[0092] 将使用下述实施例的树脂组合物或聚苯硫離单一树脂或单独使用氣树脂而得到 的膜(厚度25ym)切成宽2mm/长100mm的长条状,利用谐振腔微扰法(株式会社关东电子 应用开发制造的介电常数测定装置、AgilentTechnologies株式会社制造的网络分析仪) 测定IMHz下的相对介电常数。
[0093] <体积本征电阻率的测定>
[0094] 利用由下述实施例的树脂组合物或聚苯硫離单一树脂或单独使用氣树脂而得到 的膜(厚度25ym),通过四探针法(使用S菱化学株式会社制造的LorestaHPMCP-T410 装置)测定体积本征电阻率。
[0095] <耐热性评价>
[0096] 将使用下述实施例的树脂组合物或聚苯硫離单一树脂或单独使用氣树脂而得到 的膜(厚度25ym)放入180°C的烘箱中,进行1500小时熟化处理。然后,从熟化后的膜切 出哑铃状切片,测定拉伸强度,根据未处理的拉伸强度求出降低率。
[0097] <耐磨损性评价>
[009引使用在下述实施例或比较例中得到的绝缘电线,使用电线被覆磨损试验器(东洋 精机工业公司制造的Scrapetester),依照JIS-C3003在载荷300g的条件下测定至达到磨 损的次数。
[0099] 在实施例及比较例中,使用下述材料。
[0100] 树脂(I);聚苯硫離(商品名;Polyplastics株式会社制造的"F'ol'tron0220A", 相对介电常数为3. 6)
[0101] 树脂(I);聚酷胺酷亚胺(商品名;东丽株式会社制造的"TO化ONTI-5013",相对 介电常数为3. 8)
[010引氣树脂(n);四氣己締/六氣丙締共聚物(组成重量比;四氣己締/六氣丙締/全氣(丙基己締基離)=87. 5/11. 5/1.0,相对介电常数为2.1)
[0103] <实施例1~7>
[0104] 将树脂(I)及氣树脂(n)按照表1所示的比例(质量份)进行预混合,使用双螺 杆挤出机(【p3〇mm、L/D= 35)在料筒温度为330°C、螺杆转速为20化pm的条件下进行烙 融混炼,制造出树脂组合物的颗粒。
[0105] 将所得到的树脂组合物颗粒供给至螺杆外径为30mmq)的电线成型机,制造出W 夕帷为1Ommcp的铜绞线作为巧线的被覆厚度为0. 1mm的被覆电线。对所得到的被覆电线 进行耐热性评价、耐磨损性评价、相对介电常数的测定、体积本征电阻率的测定。将结果示 于表1中。
[0106] <比较例1~3>
[0107] 将树脂(I)或氣树脂(II)的颗粒供给至螺杆外径为3〇mm【p的电线成型机,制造 出W外径为]Ommq)的铜绞线作为巧线的被覆厚度为0. imm的被覆电线。对所得到的被覆 电线进行耐热性评价、耐磨损性评价、相对介电常数的测定、体积本征电阻率的测定。将结 果不于表1中。
[0108][表U
[0109]
[0110] 工业实用性
[0111] 本发明的绝缘电线具备具有低相对介电常数的绝缘层、并且耐热性及耐磨损性优 异,因此能够适合用于卷绕电线、汽车用电线、机器人用电线等。另外,在绕组加工中不易产 生损伤,因此还能够适合用作线圈的绕组(磁导线)。特别是适合于电动机、旋转电机、圧缩 机、变圧器(Transformer)等。
【主权项】
1. 一种绝缘电线,其具有导体(A)和在所述导体(A)的外周形成的绝缘层(B),其特征 在于, 绝缘层(B)由包含氟树脂(II)和相对介电常数为3.O~4.O的树脂(I)的树脂组合 物形成。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绝缘电线,其中, 氟树脂(II)为四氟乙烯及下述通式(1)所表示的全氟烯键式不饱和化合物的共聚物, CF2=CF-Rf1 (1) 式中,Rf1表示-CF3或-ORf2;Rf2表示碳原子数为1~5的全氟烷基。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绝缘电线,其中,氟树脂(II)为四氟乙烯与选自由全氟(烷 基乙烯基醚)及六氟丙烯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全氟单体的共聚物。4. 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绝缘电线,其中,树脂(I)为选自由聚酰亚胺、聚酰胺酰 亚胺、聚醚酰亚胺、聚亚芳基硫醚、聚芳酯、聚砜、聚醚砜及液晶聚合物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 种。5. 如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绝缘电线,其中,树脂(I)为聚亚芳基硫醚。6. 如权利要求1、2、3、4或5所述的绝缘电线,其中,绝缘层(B)中,树脂(I)与氟树脂 (II)的质量比(I) : (II)为 98:2 ~10:90。
【专利摘要】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备绝缘层、且耐热性及耐磨损性优异的绝缘电线,上述绝缘层具有低相对介电常数。本发明是一种绝缘电线,其具有导体(A)和在所述导体(A)的外周形成的绝缘层(B),其特征在于,绝缘层(B)由包含氟树脂(II)和相对介电常数为3.0~4.0的树脂(I)的树脂组合物形成。
【IPC分类】H01B3/44, H01B3/30, H01B3/42, H01B7/02
【公开号】CN104903977
【申请号】CN201480004344
【发明人】增田晴久, 上田有希, 西海雅巳
【申请人】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公开日】2015年9月9日
【申请日】2014年1月7日
【公告号】EP2937870A1, US20150357084, WO2014112405A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