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箱的制作方法

xiaoxiao2020-10-23  6

电连接箱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安装在汽车等车辆上的电连接箱,尤其是涉及与箱主体分体的外设构件在多个部位的嵌合部组装于箱主体的电连接箱。
【背景技术】
[0002]一直以来,在汽车等中,为了将电气配线高效率地配线或者将熔丝、继电器等的电气元件高效率地配置等,而使用电连接箱。这样的电连接箱中,如日本特开2010-268601号公报(专利文献I)记载那样,存在托架等与箱主体分体形成的外设构件组装于箱主体的情况。
[0003]然而,如专利文献I记载的托架那样,外设构件是遍及箱主体的大致全长的大型的结构的情况下,需要在多个部位固定于箱主体。因此,在专利文献I记载的箱主体中,在箱主体的位于对角的两个部位(I部位是安装于箱主体的托架)形成有嵌合部,通过这2个嵌合部将托架固定。
[0004]然而,在专利文献I记载的电连接箱中,相对于箱主体的两个部位的嵌合部,需要将设于托架的对应的2个嵌合部同时嵌合。因而,必须将两个部位的嵌合部同时进行位置对合,存在组装作业变得困难的问题。尤其是近年来,研宄了将连接器支架等的外设构件在分体地安装于箱主体的托架等车辆固定构件上进一步固定的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箱主体与车辆固定构件的公差累积,可能更难以将多个嵌合部同时定位。
[0005]在先技术文献
[0006]专利文献
[0007]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268601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8]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0009]本发明以上述的情况为背景而作出,其解决课题是在将与箱主体分体形成的外设构件相对于箱主体在多个部位的嵌合部进行安装的电连接箱中,提供一种能够更容易进行外设构件向箱主体的组装的新结构的电连接箱。
[0010]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0011]本发明的第一方案涉及一种电连接箱,相对于箱主体将与该箱主体分体形成的外设构件在多个部位的嵌合部进行组装,其特征在于,作为所述多个部位的嵌合部中的一个嵌合部,在所述箱主体及所述外设构件上分别形成相互扣合的锁定部,另一方面,作为所述多个部位的嵌合部中的一个嵌合部,在所述箱主体及所述外设构件的一方形成扣合引导肋,另一方面,在所述箱主体及所述外设构件的另一方形成有与该扣合引导肋扣合的扣合引导槽,所述扣合引导肋从该箱主体或该外设构件的壁面突出而沿着所述外设构件向所述箱主体嵌合的嵌合方向延伸,并且所述扣合引导肋形成有向与延伸方向正交的两方向突出的卡定部,在所述扣合引导肋与所述扣合引导槽扣合之后,将所述锁定部扣合。
[0012]在本发明的结构的电连接箱中,在箱主体与外设构件的锁定部扣合之前,扣合引导肋与扣合引导槽扣合。由此,通过扣合引导肋和扣合引导槽能够将外设构件相对于箱主体沿组装方向引导,并且在锁定部扣合之前,能够将外设构件相对于箱主体进行定位,能够使箱主体与外设构件的锁定部相互位置对合。其结果是,能够容易地进行锁定部的扣合,能够使组装作业更容易。
[0013]尤其是,在扣合引导肋上形成向与延伸方向正交的两方向突出的卡定部。由此,能够使卡定部与扣合引导槽的内表面扣合,能够维持扣合引导肋与扣合引导槽的扣合状态而防止外设构件从箱主体的脱离。而且,能够将外设构件更稳定地定位于箱主体,能够使外设构件与箱主体的锁定部更高精度地位置对合。
[0014]需要说明的是,作为扣合引导肋的形状,可以采用例如T字状截面或十字形状截面、沿着从箱主体或外设构件的壁面突出的突出方向扩宽的倒三角形截面等各种形状。而且,外设构件只要是与箱主体分体形成而组装于箱主体的结构即可,不受任何限定,例如也可以是保持连接器的连接器支架、装配继电器的继电器块体等电连接箱、或者用于将箱主体安装于车身的托架等。此外,关于锁定部的具体结构,也可以采用各种形状。
[0015]本发明的第二方案以所述第一方案记载的结构为基础,其中,所述箱主体中的所述嵌合部设置在与所述箱主体分体形成而组装于该箱主体的车辆固定构件上。
[0016]在本方案中,外设构件向组装于箱主体的车辆固定构件组装,经由车辆固定构件而组装于箱主体。这样的情况下,箱主体和车辆固定构件的公差累积,外设构件与箱主体的锁定部的位置对合可能更加困难,但是根据本发明,通过将扣合引导肋与扣合引导槽扣合,能够使锁定部位置对合,能够良好地确保组装作业性。
[0017]本发明的第三方案以所述第一或第二方案记载的结构为基础,其中,所述箱主体具有纵向形状,并且在该箱主体的纵向方向的一方设置所述扣合引导肋或所述扣合引导槽,另一方面,在该箱主体的纵向方向的另一方设置所述锁定部。
[0018]在本方案中,通过在箱主体的纵向方向的两侧设置的嵌合部将外设构件安装于箱主体,因此能够将外设构件稳定地组装于箱主体。另一方面,由于嵌合部间的分离距离大,因此箱主体的锁定部与外设构件的锁定部的位置对合可能变得困难,但是在将锁定部扣合之前,将扣合引导肋与扣合引导槽扣合,由此能够将锁定部进行位置对合,因此即使在多个嵌合部的分离距离大的情况下,也能够容易地进行组装。
[0019]需要说明的是,本方案也可以与所述第二方案组合使用。即,也可以在箱主体的纵向方向的两侧安装车辆固定构件,在上述一方的车辆固定构件上设置扣合引导肋或扣合引导槽,并在另一方的车辆固定构件上设置锁定部等。
[0020]本发明的第四方案以所述第一?第三方案中任一方案记载的结构为基础,其中,所述扣合引导槽嵌合了所述扣合引导肋的长度尺寸的1/3以上之后,将所述锁定部扣合。
[0021]根据本方案,将扣合引导肋与扣合引导槽扣合规定量,在箱主体的锁定部与外设构件的锁定部的定位稳定之后开始锁定部的扣合,因此能够更顺畅地进行锁定部的扣合。
[0022]本发明的第五方案以所述第一?第四方案中任一方案记载的结构为基础,其中,所述锁定部由在所述箱主体和所述外设构件中的一方设置的插入突部、及在所述箱主体和所述外设构件中的另一方设置且供所述插入突部插入扣合的插入凹部构成,在该插入凹部设置有由所述插入突部按压且在与该插入突部的插入方向正交的方向上能够弹性变形的公差吸收单元,并且,在所述扣合引导肋与所述扣合引导槽扣合之后,所述插入突部向所述插入凹部插入。
[0023]在本方案中,将在箱主体和外设构件中的一方设置的插入突部向在另一方设置的插入凹部插入并相互扣合,由此将外设构件安装于箱主体。并且,在将插入突部向插入凹部插入时,使公差吸收单元弹性变形,由此吸收插入突部相对于插入凹部的位置的变动,并利用公差吸收单元的弹性复原力能够将插入突部稳定地支承在插入凹部内。由此,能够吸收箱主体和外设构件的公差,能够将外设构件相对于箱主体无松动而稳定地安装。尤其是与所述第二方案组合使用,在将插入凹部或插入突部设置在安装于箱主体的车辆固定构件上的情况下,能够利用公差吸收单元有效地吸收箱主体、车辆固定构件、及外设构件的公差的累积,能够将外设构件稳定地安装于箱主体。其结果是,能够有效地防止以外设构件的松动为起因的噪音的产生。
[0024]并且,在插入突部向插入凹部插入之前,将扣合引导肋与扣合引导槽扣合,将外设构件定位于箱主体,由此能够将插入突部位置对合地向插入凹部插入。其结果是,能够更容易地进行由插入突部和插入凹部构成的锁定部的扣合,能够得到优异的组装作业性。
[0025]需要说明的是,公差吸收单元例如可以在插入凹部内收容橡胶弹性体或金属弹簧等的分体的弹性构件来构成,也可以将插入凹部的壁部形成为板簧形状等而一体形成于插入凹部等。
[0026]发明效果
[0027]在本发明中,在向箱主体安装外设构件的多个嵌合部中的一个嵌合部上设置锁定部,并且在多个嵌合部中的一个嵌合部上设置相互扣合的扣合引导肋和扣合引导槽,在扣合引导肋与扣合引导槽扣合之后,将锁定部扣合。由此,在将锁定部扣合之前,扣合引导肋与扣合引导槽扣合, 能够将外设构件定位于箱主体。其结果是,能够使箱主体与外设构件的锁定部相互位置对合地扣合,更容易进行外设构件向箱主体的安装,能够提高组装作业性。
【附图说明】
[0028]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连接箱的分解立体图。
[0029]图2是图1所示的箱主体和连接器块体的主视图。
[0030]图3是上侧固定构件的主要部分的放大立体图。
[0031]图4是下侧固定构件的主要部分的放大立体图。
[0032]图5是连接器支架的侧视图。
[0033]图6是连接器支架的侧面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0034]图7是连接器支架的与图6不同的主要部分的放大立体图。
[0035]图8(a)是表示连接器支架的向箱主体的组装中途状态,(b)是表示连接器支架的向箱主体的组装完成状态的立体图。
[0036]图9(a)是表示插入突部和插入凹部的定位状态,(b)是表示插入突部和插入凹部的锁定状态的立体图。
[0037]图10是图9(b)的X-X截面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0038]图11是作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电连接箱的组装中途状态的立体图。
[0039]图12是图11所示的电连接箱的与图1不同的方向的组装中途状态的立体图。
[0040]图13是图11所示的电连接箱的组装状态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1]以下,关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参照附图进行说明。
[0042]首先,图1及图2示出作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连接箱10。电连接箱10构成包括箱主体12、安装于箱主体12的作为车辆固定构件的上侧固定构件14及下侧固定构件16、安装于上侧固定构件14及下侧固定构件16的作为外设构件的连接器支架18。需要说明的是,图2示出在箱主体12安装有上侧固定构件14和下侧固定构件16的状态。而且,在以下的说明中,上下方向是指电连接箱10的向车辆的安装状态下成为铅垂上下方向的图2中的上下方向。
[0043]箱主体12成为在合成树脂制的壳体20的内部设有未图示的印制基板或汇流条等的结构。壳体20设为大致纵向矩形的箱体形状,在电连接箱10的向车辆的安装状态下,将壳体20的纵向方向朝向铅垂上下方向地配置。壳体20的前表面21在大致整面上设为平坦面。
[0044]在壳体20的上壁22形成有接受侧锁定件24a。在接受侧锁定件24a形成有一对引导筒部26、26。引导筒部26、26沿着上壁22设为沿箱主体12的厚度方向延伸的大致矩形筒形状,隔开间隔而相互平行地形成。引导筒部26、26设为一方的端部开放的大致有底筒形状,狭缝28、28从开放侧的端部延伸形成。并且,在引导筒部26、26之间且在引导筒部26、26的延伸方向的中间部分形成有在将引导筒部26、26连结的方向上延伸的锁定壁部
30 ο
[0045]接受侧锁定件24a在上壁22中,设置在箱主体12的短边方向(图2中的左右方向)的一方(图2中的右方)的端部。进而,在壳体20的侧壁32形成有接受侧锁定件24b(参照图2)。接受侧锁定件24b设为与接受侧锁定件24a同样的结构,因此省略说明。接受侧锁定件24b在侧壁32上,在箱主体12的长边方向(图2中的上下方向)上,设置在与上壁22相反一侧的下方的端部。
[0046]上侧固定构件14作为由与箱主体12分体形成的合成树脂构成的一体成形品。上侧固定构件14整体具有大致板形状,贯通设有螺栓孔的螺栓固定部34突出而一体形成。
[0047]在上侧固定构件14形成有插入侧锁定件36a。插入侧锁定件36a是与后述的下侧固定构件16的插入侧锁定件36b同样的结构,因此对图1的插入侧锁定件36b标注同一标号,通过参照插入侧锁定件36b而省略插入侧锁定件36a的详细的图示。
[0048]在插入侧锁定件36a上,以T字形状截面形成相互平行地延伸的滑动肋38、38。滑动肋38、38的分离距离与接受侧锁定件24a的狭缝28、28的分离距离大致相等。并且,在滑动肋38、38之间,在滑动肋38、38的延伸方向的中间部分形成有锁定爪40。需要说明的是,在锁定爪40的两侧贯通设有沿着滑动肋38、38的延伸方向延伸的狭缝状的冲孔42、42,由此,锁定爪40的形成部位容易挠曲变形,在组装时,锁定爪40容易越过接受侧锁定件24a的锁定壁部30。
[0049]如图3放大所示,在上侧固定构件14中,在向箱主体12的固定状态下位于前表面21侧的端缘部44形成有作为扣合引导部的扣合引导肋46。扣合引导肋46从上侧固定构件14的外表面48向上方突出,并且以在突出前端部形成有沿着与从外表面48突出的突出方向及扣合引导肋46的延伸方向正交的两方向伸出的卡定部50的、大致T字形状截面延伸。需要说明的是,在卡定部50,在与后述的扣合引导槽80扣合的扣合开始侧的端缘部形成有锥形部52。
[0050]而且,在上侧固定构件14的外表面48突出设有辅助引导壁54。辅助引导壁54形成在外表面48中的比扣合引导肋46靠内侧且比扣合引导肋46靠连接器支架18侧(图2中右侧)的位置。辅助引导壁54中的位于连接器支架18侧的端缘部作为随着向扣合引导肋46侧行进,而从外表面48突出的突出尺寸逐渐增大的锥形形状。
[0051]另一方面,如图1及图2所示,下侧固定构件16作为由与箱主体12分体形成的合成树脂构成的一体成形品。下侧固定构件16成为将具有贯通设置了螺栓孔的螺栓固定部56的一对腿部58a、58b利用连结部60连结的大致拱形形状。连结部60向上方突出形成,在向上方突出的突出部分的内表面形成有插入侧锁定件36b。
[0052]进而,在向箱主体12的组装状态下,在位于箱主体12的前表面21侧的腿部58a形成有插入突部62。插入突部62的从腿部58a突出形成的板状部64通过由狭缝68分割而形成。如图4放大所示,插入突部62成为形成有减重孔70的中空的矩形板形状。在插入突部62的前端部,在下侧固定构件16的外侧面贯通设有矩形的扣合孔72。需要说明的是,狭缝68的开口端部形成锥形部74而扩开,使后述的插入凹部86的插入容易。
[0053]另一方面,如图5所示,连接器支架18作为由与箱主体12分体形成的合成树脂构成的一体成形品。连接器支架18设为具有遍及箱主体12的纵向方向尺寸的大致全长的长度尺寸的长条的构件。连接器支架18的主体部75的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3个)连接器收容部76设为沿纵向方向(图5中的上下方向)排列形成的块体形状。
[0054]在连接器支架18的上端部形成有突出筒部78,该突出筒部78在与连接器支架18的纵向方向(图2中的上下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向箱主体12侧突出延伸,如图6所示,在该突出筒部78的内部形成有构成一个嵌合部的扣合引导槽80。扣合引导槽80以与形成于上侧固定构件14的扣合引导肋46对应的大致T字形状截面延伸。需要说明的是,在扣合引导槽80中,在沿T字的上下方向延伸的部分形成有向箱主体12侧开放的侧方开口部
82ο
[0055]而且,在连接器支架18形成有重叠板部84。重叠板部84设为向与突出筒部78相同的方向突出的板形状,从主体部75的箱主体12侧的侧壁突出形成。
[0056]此外,在连接器支架18的下端部形成有构成一个嵌合部的作为锁定部的插入凹部86。如图7所示,插入凹部86整体形成为大致矩形的筒形状。插入凹部86通过在重叠板部84中的向下方延伸的下方延伸部88和从主体部75向下方延伸的板状的连结板部90而与主体部75连结,在主体部75的下方,位于比主体部75及突出筒部78靠箱主体12侧的位置。
[0057]插入凹部86的筒形状的延伸方向与扣合引导槽80的延伸方向相等。在插入凹部86的侧壁92形成有锁定片94。锁定片94向插入筒部86的后端缘96侧延伸,后端缘96侧的端部设为成为自 由端的能够弹性变形的板簧形状。在锁定片94的后端缘96侧的端部形成有向插入凹部86的内侧突出的锁定爪98。
[0058]此外,在插入凹部86形成有作为公差吸收单元的一对弹性挠性壁100、100。弹性挠性壁100、100将插入凹部86的上壁和下壁的后端缘96侧向插入凹部86的内侧切起而一体形成于插入凹部86。由此,弹性挠性壁100、100设为随着向后端缘96侧行进而进入插入凹部86的内侧并相互接近,并且成为后端缘96侧的端部为自由端的板簧形状。
[0059]并且,如图2所示,对于箱主体12安装上侧固定构件14和下侧固定构件16。通过插入侧锁定件36a的滑动肋38、38(参照图1的插入侧锁定件36b)向箱主体12的接受侧锁定件24a的引导筒部26、26的狭缝28、28插入而进行滑动位移,并且锁定爪40越过锁定壁部30地扣合,从而上侧固定构件14安装于箱主体12。而且,下侧固定构件16的插入侧锁定件36b与箱主体12的接受侧锁定件24b同样扣合,由此下侧固定构件16安装于箱主体12。这样,上侧固定构件14和下侧固定构件16位于箱主体12的对角,安装于在纵向方向(图2中的上下方向)上夹持箱主体12的两侧。
[0060]上侧固定构件14与箱主体12的上壁22重合地安装,由此利用上侧固定构件14的外表面48构成箱主体12的上侧壁面的一部分。并且,在箱主体12的壁面上设有扣合引导肋46,由此利用扣合引导肋46构成箱主体12的一个嵌合部。而且,下侧固定构件16安装于箱主体12,由此插入突部62设于箱主体12,利用插入突部62构成作为箱主体12的一个嵌合部的锁定部。并且,扣合引导肋46配置在箱主体12的纵向方向的上方,并且插入突部62配置在箱主体12的纵向方向的下方。
[0061]扣合引导肋46及插入突部62在连接器支架18的向箱主体12嵌合的嵌合方向的、箱主体12的短边方向(图2中的左右方向)上延伸。扣合引导肋46和插入突部62在箱主体12的短边方向上错开位置地配置,扣合引导肋46位于比插入突部62靠连接器支架
18侧(图2中的右侧)的位置。在连接器支架18的向箱主体12的嵌合方向上的、扣合引导肋46的连接器支架18侧的端缘部与插入突部62的连接器支架18侧的端缘部之间的距离:Lb大于连接器支架18的向箱主体12的嵌合方向上的、连接器支架18的扣合引导槽80的箱主体12侧的端缘部与插入凹部86的箱主体12侧的端缘部之间的距离:Lh。扣合引导肋46的端缘部和插入突部62的端缘部的距离:Lb与扣合引导槽80的端缘部和插入凹部86的端缘部的距离:Lh之差优选设定为扣合引导肋46的长度尺寸:L的1/3以上。由此,在扣合引导槽80嵌合了扣合引导肋46的长度尺寸:L的1/3以上的阶段,插入突部62的向插入凹部86的插入开始。更优选的是,距离:Lb与距离:Lh之差设定为L的1/2以上,在本实施方式中,设定为L的1/2以上。由此,在扣合引导槽80嵌合了扣合引导肋46的长度尺寸:L的1/2以上的阶段,插入突部62的向插入凹部86的插入开始。
[0062]并且,如图8所示,在安装有上侧固定构件14及下侧固定构件16的箱主体12上安装连接器支架18。连接器支架18使重叠板部84与箱主体12的前表面21重合,并且在箱主体12的短边方向(图2中的左右方向)上朝向箱主体12滑动位移。并且,在插入突部62插入到插入凹部86之前,扣合引导肋46向扣合引导槽80插入。需要说明的是,在连接器支架18的嵌合方向上,在比扣合引导肋46靠跟前侧形成辅助引导壁54 (参照图3等),因此突出筒部78由辅助引导壁54引导,并且在扣合引导肋46的前端形成锥形部52,由此能顺畅地进行向扣合引导槽80的插入。
[0063]扣合引导肋46向扣合引导槽80插入,扣合引导肋46与扣合引导槽80相互扣合,由此连接器支架18相对于箱主体12被定位,如图9 (a)所示,插入突部62与插入凹部86相互被定位。并且,通过扣合引导肋46和扣合引导槽80,连接器支架18在插入突部62的突出方向(图2中的左右方向)上被引导且更接近箱主体12,由此如图9(b)所示,插入突部62向插入凹部86插入。如图10所示,插入突部62将弹性挠性壁100、100压开并向插入凹部86插入,将锁定爪98扣合于扣合孔72。由此,插入突部62与插入凹部86相互扣合。其结果是,如图8 (b)所示,连接器支架18通过扣合引导肋46与扣合引导槽80的扣合而固定在箱主体12的上方,并通过插入突部62与插入凹部86的扣合而固定在箱主体12的下方,跨越上侧固定构件14及下侧固定构件16地安装,并经由上侧固定构件14及下侧固定构件16而安装于箱主体12。
[0064]在本实施方式的结构的电连接箱10中,插入突部62向插入凹部86插入,由此设于插入凹部86内的弹性挠性壁100、100被插入突部62按压,在与插入突部62的插入方向(图10中的左右方向)正交的方向(图10中的上下方向)上弹性变形。由此,插入突部62的相对于插入凹部86的位置的变动能够由弹性挠性壁100、100吸收,能够在插入凹部86内稳定地支承插入突部62。其结果是,能够将连接器支架18无松动地组装于箱主体12,能够防止以松动为起因的噪音的产生。
[0065]尤其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安装于箱主体12的纵向方向的两侧的上侧固定构件14和下侧固定构件16上安装连接器支架18。因而,箱主体12、上侧固定构件14、下侧固定构件16、连接器支架18的各自的公差累积,插入突部62与插入凹部86的位置的变动可能变大。然而,通过在插入凹部86上设置弹性挠性壁100、100,能够有效地吸收公差的累积,能够将连接器支架18稳定地安装于箱主体12。
[0066]而且,弹性挠性壁100、100形成在上下夹着插入突部62的两侧。例如,在I个弹性挠性壁100仅形成在插入凹部86的下方而插入突部62向插入凹部86的下方偏倚的情况下,弹性挠性壁100的变形量增大,向插入凹部86的插入力可能变大,但是根据本实施方式,弹性挠性壁100、100形成在插入凹部86的上下两侧,因此即使插入突部62向上下任一方向偏倚,也能抑制插入力的增大,能够使插入容易。但是,也可以将弹性挠性壁100仅形成于插入凹部86的上下任一方。此外,由于使用插入凹部86的壁部一体形成弹性挠性壁100、100,因此能够与插入突部62进行面接触而稳定地支承插入突部62,并且能够廉价地得到公差吸收单元。
[0067]并且,通过使箱主体12的扣合引导肋46与连接器支架18的扣合引导槽80扣合,能够在插入突部62的向插入凹部86的插入方向上引导连接器支架18,能够更容易地进行组装。尤其是在将插入突部62向插入凹部86插入之前,扣合引导肋46与扣合引导槽80扣合。由此,能够将插入突部62以位置对合了的状态插入到插入凹部86,能够更容易地进行连接器支架18的组装作业。
[0068]此外,如图6所示,成为在扣合引导肋46形成有与组装方向正交而向两方向突出的卡定部50、50的T字形状。因此,扣合引导槽80由卡定部50、50卡定,由此能够防止连接器支架18向上方(图6中的上方)脱离,能够将连接器支架18在上下方向上定位。而且,扣合引导槽80在扣合引导肋46中的沿上下方向延伸的部分被卡定,由此也能够将连接器支架18在相对于组装方向的左右方向(图6中的左右方向)上定位。这样,能够将连接器支架18在相对于组装方向的上下(图6中的上下)及左右(图6中的左右)这两方向上定位,能够将连接器支架18向组装方向更稳定地引导,并且能够使插入突部62与插入凹部86更稳走地位置对合。
[0069]而且,扣合引导肋46与扣合引导槽80扣合了扣合引导肋46的长度尺寸的1/2以上之后,插入突部62向插入凹部86插入。由此,扣合引导肋46与扣合引导槽80扣合规定量,在连接器支架18的定位稳定的阶段,将插入突部62向插入凹部86插入,从而能够更容易且顺畅地进行插入突部6 2向插入凹部86的插入。
[0070]接下来,图11?图13示出作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电连接箱110。本实施方式的电连接箱110在所述第一实施方式所示的箱主体12上组装与所述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形状的作为车辆固定构件的上侧固定构件112及下侧固定构件114、作为外设构件的电路单元116。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于与所述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结构的部位标注与图中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标号,省略其说明。
[0071]上侧固定构件112及下侧固定构件114与所述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分别组装于箱主体12的接受侧锁定件24a、24b(参照图1),位于箱主体12的对角,配置在沿纵向方向夹持箱主体12的两侧。在上侧固定构件112上并列形成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2个扣合引导肋46、46。另一方面,在下侧固定构件114上形成有朝向上方延伸的插入突部62。这些扣合引导肋46、46及插入突部62除了延伸方向设定为上下方向的点之外,成为与所述第一实施方式大致同样的形状。
[0072]电路单元116作为在壳体118的内部设有未图示的电气电路的电连接箱。电路单元116作为与箱主体12的前表面21的大致整体重合的大型的构件。并且,如图12所示,在电路单元116的壳体118中,在与扣合引导肋46、46重叠的位置一体形成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狭缝状的扣合引导槽80、80。而且,如图11所示,在壳体118中,在与插入突部62对应的位置一体形成有向下方开口而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插入凹部86。需要说明的是,虽然从附图未必明确,但是本实施方式的插入凹部86设为与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的插入凹部86大致同样的结构,在插入凹部86的内部一体形成有作为公差吸收单元的一对弹性挠性壁100、100。因此,本实施方式的弹性挠性壁100、100在与铅垂上下方向(图11中的z方向)正交的箱主体12的厚度方向(图11中的y方向)上相对。
[0073]本实施方式的电路单元116相对于箱主体12沿着成为箱主体12的纵向方向的铅垂上下方向滑动并组装。电路单元116将壳体118与箱主体12的前表面21重合,使扣合引导槽80、80与箱主体12的扣合引导肋46、46扣合。需要说明的是,在扣合引导肋46、46与扣合引导槽80、80的扣合开始的时刻,插入突部62未向插入凹部86插入。并且,通过使扣合引导肋46、46与扣合引导槽80、80扣合,将插入突部62与插入凹部86进行位置对合,并利用扣合引导肋46、46和扣合引导槽80、80的引导作用,将电路单元116向铅垂下方引导,由此将插入突部62向插入凹部86插入。由此,插入凹部86的锁定爪98扣合于插入突部62的扣合孔72,插入突部62与插入凹部86相互扣合。这样,电路单元116安装于上侧固定构件112及下侧固定构件114,并经由上侧固定构件112及下侧固定构件114而安装于箱主体12。
[0074]在本实施方式中,也与所述第一实施方式同样,通过将插入突部62向插入凹部86插入,而弹性挠性壁100、100由插入突部62压开,从而吸收箱主体12、上侧固定构件112、下侧固定构件114的公差。并且,从本实施方式可知,外设构件(本实施方式中为电路单元116)的向箱主体12的组装方向不受限定,扣合引导肋46、46和扣合引导槽80、80的延伸方向及插入突部62和插入凹部86的延伸方向根据外设构件的组装方向能适当变更。而且,外设构件也可以是电路单元116那样的电连接箱等。
[0075]以上,详细叙述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不受该具体记载的限定。例如,作为公差吸收单元,可以仅形成所述实施方式中的一对弹性挠性壁100、100的任一方,也可以使用橡胶弹性体或金属弹簧等分体的弹性构件构成。
[0076]而且,扣合引导肋和扣合引导槽的截面形状没有限定为所述实施方式那样的T字形状,可以采用例如十字形状截面、沿着从箱主体或外设构件突出的突出方向扩宽的倒三角形形状截面等各种截面形状。
[0077]而且,在所述实施方式中,扣合引导肋46及插入突部62设于与箱主体12分体形成的上侧固定构件14及下侧固定构件16,但是扣合引导肋46及插入突部62也可以一体形成于箱主体12的壳体20。
[0078]此外,组装于箱主体的外设构件没有限定为所述实施方式所示的连接器支架或电路单元,例如可以是继电器块体等,也可以是各种电连接箱。而且,外设构件可以是具备向车辆固定的固定部的车辆固定构件,例如也可以在所述第一实施方式所示的作为车辆固定构件的上侧固定构件14及下侧固定构件16上还组装车辆固定构件作为外设构件等。
[0079]标号说明
[0080]10:电连接箱,12:箱主体,14:上侧固定构件(车辆固定构件),16:下侧固定构件(车辆固定构件),18:连接器支架(外设构件),46:扣合引导肋,50:卡定部,54:辅助引导壁,62:插入突部(锁定部),72:扣合孔,80:扣合引导槽,86:插入凹部(锁定部),100:弹性挠性壁(公差吸收单元)。
【主权项】
1.一种电连接箱,相对于箱主体将与该箱主体分体形成的外设构件在多个部位的嵌合部进行组装,所述电连接箱的特征在于, 作为所述多个部位的嵌合部中的一个嵌合部,在所述箱主体及所述外设构件上分别形成相互扣合的锁定部,另一方面, 作为所述多个部位的嵌合部中的一个嵌合部,在所述箱主体及所述外设构件的一方形成扣合引导肋,另一方面,在所述箱主体及所述外设构件的另一方形成有与该扣合引导肋扣合的扣合引导槽,所述扣合引导肋从该箱主体或该外设构件的壁面突出而沿着所述外设构件向所述箱主体嵌合的嵌合方向延伸,并且所述扣合引导肋形成有向与延伸方向正交的两方向突出的卡定部, 在所述扣合引导肋与所述扣合引导槽扣合之后,将所述锁定部扣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箱,其中, 所述箱主体中的所述嵌合部设置在与所述箱主体分体形成而组装于该箱主体的车辆固定构件上。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连接箱,其中, 所述箱主体具有纵向形状,并且在该箱主体的纵向方向的一方设置所述扣合引导肋或所述扣合引导槽,另一方面,在该箱主体的纵向方向的另一方设置所述锁定部。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箱,其中, 所述扣合引导槽嵌合了所述扣合引导肋的长度尺寸的1/3以上之后,将所述锁定部扣入口 ο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箱,其中, 所述锁定部由在所述箱主体和所述外设构件中的一方设置的插入突部、及在所述箱主体和所述外设构件中的另一方设置且供所述插入突部插入扣合的插入凹部构成, 在该插入凹部设置有由所述插入突部按压且在与该插入突部的插入方向正交的方向上能够弹性变形的公差吸收单元,并且, 在所述扣合引导肋与所述扣合引导槽扣合之后,所述插入突部向所述插入凹部插入。
【专利摘要】在将与箱主体分体形成的外设构件相对于箱主体在多个部位的嵌合部进行安装的电连接箱中,提供一种能够更容易进行外设构件的向箱主体的组装的新结构的电连接箱。作为向箱主体(12)组装外设构件(18)的多个嵌合部中的一个,在该箱主体(12)及该外设构件(18)上分别形成相互扣合的锁定部(62、86),作为所述嵌合部中的一个,在该箱主体(12)和该外设构件(18)上形成相互扣合而将该外设构件(18)沿着向该箱主体(12)嵌合的嵌合方向引导的扣合引导肋(46)和扣合引导槽(80),在该扣合引导肋(46)和该扣合引导槽(80)扣合之后,将该锁定部(62、86)扣合。
【IPC分类】H02G3/16, B60R16/02, H02G3/08
【公开号】CN104904085
【申请号】CN201380069867
【发明人】白木贵士
【申请人】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公开日】2015年9月9日
【申请日】2013年12月6日
【公告号】US20150318676, WO2014109155A1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