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节本增效的茶园苗圃整地方法

xiaoxiao2020-10-23  9

一种节本增效的茶园苗圃整地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茶树栽培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节本增效的茶园苗圃整地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茶园苗圃地是进行茶苗扦插育苗的场所。其苗圃地整理的质量高低,不但直接影 响扦插短穗的数量、短穗的发根率、成活率、出圃苗木质量,而且直接影响到苗圃地的管理 工效、生产成本和经济效益。传统苗圃地整理方法费时费力,不仅成本昂贵,而且耗时过长、 效率低下,茶苗出圃数量少,不利于茶苗繁育速度与质量。

【发明内容】

[0003]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节本增效的茶园苗 圃整地方法,用工成本仅为传统方法的20. 34%~23. 18%,不仅提升了劳动效率,并且使 用本发明的方法整理出的苗圃地,可进行高密度扦插,结合特有扦插育苗和管理技术,合格 茶苗出圃数量为20~30万株/667m2,而传统技术出圃数量仅为12~15万株/667m2。
[0004]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0005] 一种节本增效的茶园苗圃整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6] 步骤一、苗圃地的消毒、翻耕与施肥;
[0007] 用于建苗圃的土地,需进行两次翻耕与施肥:
[0008] (1)第一次翻耕与施肥,于当年10月起茶苗后开始,如选用的土地有根结线虫类 的危害或种植过前作物,需先进行土壤消毒,施用稀释倍数1000-2000的40%锌硫磷,喷施 到土表,再翻耕土地;苗圃地全面深耕,采用作业机械翻耕;具体方法:使用旋耕机或微耕 机对土壤进行翻耕,往返耕作2次,耕深20cm ;深耕后使用自走式沼渣液抽排运输机来抽、 运输沼气液,均匀喷施农家肥或沼气液8-10t/亩。喷施沼气液,肥液可均匀浸入或渗透到 土层中,同时也给土壤补充了水分,使土壤充分吸收肥液,施肥更匀,肥效更好;完成第一次 整地和施肥后,让苗圃地经受日晒和雨淋,使土壤更熟化,土层中肥液更均匀且下渗。
[0009] ⑵第2次翻耕与施肥
[0010] 于翌年7月进行第二次翻耕与施肥;使用旋耕机或微耕机对第一次整理的苗圃地 再进行翻耕,往返2次,再用自走式沼渣液抽排运输机施沼液,每亩施沼液4~5t,施肥后, 让肥液充分渗透到土壤中、日晒和雨淋一个多月后,再做苗床。
[0011] 步骤二、做畦和苗床
[0012] 先开沟做畦;苗畦的宽、高度,随地势和土质而定,畦宽150cm,畦沟宽度15-25cm, 畦高10-15cm ;积水较多的水田,间隔2个苗畦开一大沟,沟宽35~40cm,沟深45-50cm ;
[0013] 开好沟后,采用耙长2. 4m、宽45cm、铁齿深7cm的钉耙将土壤欠细、耙平,推平土 壤,平土后,之后采用长2. lm、宽2. 0m,直径11cm,重50kg的地滚筒压平土壤,在苗床上来回 的滚动1次,对苗床进行紧压和整平,苗床的紧实度以手指按住苗床有浅印为宜。
[0014] 步骤三:搭棚遮阴
[0015] 苗畦完成后立即搭建遮荫棚,棚高45~55cm,采用遮阳网覆盖,遮光率为75%,以 避免阳光的强烈照射,降低地面风速,减少水分蒸发。
[0016] 步骤四、扦插短穗
[0017] 每亩扦插短穗数40万~50万株。
[0018] 进一步的,所述苗圃地选择交通方便、地势平坦、水源条件好、排水便利的农地,靠 近母本园或待建茶园,土质要求疏松、微酸性的砂土或壤土。
[0019]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二中,平地和缓坡地畦宽150cm,畦沟宽度15~20cm,畦高 10~15cm 土地利用率提高到90% ;水田或土质黏重地块,畦宽150cm,畦沟宽20~25cm, 沟深30~35cm,同时间隔3~4个苗畦挖一个大排水沟,沟宽35~40cm,沟深45-50cm。
[0020]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二中,开沟后,第一次用放干后的水田作苗圃,要铺厚度 12_15cm打细的黄壤心土。
[0021]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0022] 本发明方法用工成本仅为传统方法的20. 34%~23. 18%,不仅提升了劳动效率, 并且使用本发明的方法整理出的苗圃地,可进行高密度扦插,再采用特有扦插育苗和管理 技术,合格茶苗出圃数量为20~30万株/667m2,而传统技术出圃数量仅为12~15万株 /667m2。
【具体实施方式】
[0023]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0024] 一种节本增效的茶园苗圃整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25] 1、苗圃地的消毒、翻耕与施肥;
[0026] 用于建苗圃的土地,需进行两次翻耕与施肥:
[0027] (1)第一次翻耕与施肥,于当年10月起茶苗后开始,如选用的土地有根结线虫类 的危害或种植过前作物,需先进行土壤消毒,施用适量的40%锌硫磷,结合翻耕翻入土中, 40%辛磷乳油是一种高效、低毒、低残留、广谱性杀虫剂,具有较强的触杀和胃毒作用。主要 用于防治蛴螬、蝼蛄等地下害虫和多种鳞翅目害虫的幼虫。同时对虫卵也有一定的杀伤作 用,喷施到土表,稀释倍数1000-2000,再翻耕土地;苗圃地全面深耕,采用作业机械翻耕; 具体方法:使用旋耕机(1GKN-125型)或微耕机(1WG4. 0-105FC-Z型或1GKN-200型)对土 壤进行翻耕,往返耕作2次,耕深20cm ;对地势平坦且地块大的土地,用大型旋耕机,而对地 势不规则,且面积小的地块,用微耕机;介于两者中间的用中型旋耕机;从功效来看,其中 微耕机1WG4. 0-105FC-Z翻耕一亩土地约2小时,需0. 25个工;用旋耕机1GKN-125翻耕一 亩土地约需1小时,需0. 125个工,旋耕机1GKN-200型翻耕一亩土地约需半小时,0. 0625个 工。平均计算,一般作业手用工费及旋耕机使用费,约需60元/亩。而用人工翻耕土地,需 6个工,约需化费600元。一个工= 100-120元。
[0028] 注:微耕机,型号 1WG4. 0-105FC-Z,耕深 120-300mm,耕宽 800-1000mm。
[0029] 旋耕机1 (中型),型号1GKN-125型,旋耕深度12-16cm,工作幅度125cm。
[0030] 旋耕机2 (大型),1GKN-200型,旋耕深度80-180_,工作幅度2000mm。
[0031] 传统整地技术,是人工运送并施用农家肥,共需要约30人工,需工量大,且施肥不 匀,肥效不高。深耕后使用自走式沼渣液抽排运输机(型号3. Owz-1)来抽、运输沼气液,均 匀喷施农家肥或沼气液8~10t/亩,喷施沼气液,肥液可均匀浸入或渗透到土层中,同时也 给土壤补充了水分,使土壤充分吸收肥液,施肥更匀,肥效更好;此外,使用自走式沼渣液抽 排运输机,施1亩苗圃地需工约3. 5-4个,用工费约440元。而用人工运输与施肥,约需30 工,工价约3000~3600元。完成第一次整地和施肥后,让苗圃地经受日晒和雨淋,使土壤 更熟化,土层中肥液更均匀且下渗。
[0032] (2)第2次翻耕与施肥
[0033] 于翌年7月进行第二次翻耕与施肥;使用旋耕机(1GKN-125型)或微耕机 (1WG4. 0-105FC-Z)对第一次整理的苗圃地再进行翻耕,往返2次,再用自走式沼渣液抽排 运输机施沼液4~5t/亩,整地和施肥人工费加约沼液肥料费,共计250-300元/亩,施肥 后,让土壤肥液渗透、日晒和雨淋一个多月后,再做苗床。
[0034] 2、做畦和苗床
[0035] 先开沟做畦;常 规育苗技术一般苗畦宽度一般为100~120cm,畦高10~20cm, 畦沟宽30~40cm左右,土地利用率为70%左右。为充分提高土地利用率,该技术适当增 加苗畦宽度,缩小畦沟宽度。苗畦的宽、高度,随地势和土质而定,平地和缓坡地畦宽可增加 到150cm,畦沟宽度缩减至15~20cm,畦高10~15cm 土地利用率提高到约90%,比常规 扦插提高约20%。水田或土质黏重地块,畦宽也为150cm,畦沟宽约20~25cm,沟深30~ 35cm,同时间隔3~4个苗畦挖一个大排水沟,沟宽约35~40cm,沟深45-50cm,土地利用 率约80. 0%,比常规扦插提高约10%。积水较多的水田,间隔2个苗畦开一大沟。
[0036] 开好沟后,如第一次用放干后的水田作苗圃,要铺红打细的黄壤心土,厚度约 12-15cm,取心土、打细加运输、铺放黄壤心土约需10个人工。水田再次扦插或用熟地扦插 可不铺黄壤心土,再做畦平土。常规平土,先用普通锄头欠细、耙平、推平土壤,而该技术使 用自制钉耙(耙长2. 4m、宽45cm、铁齿深7cm)将土壤欠细、耙平、推平土壤。该工具耙宽 45cm,比普通锄头宽约3倍,又有7cm深的铁齿,可更好的欠细、耙平、推平土壤,且工效至少 提高1倍以上。平土后,还需压平土壤,常规扦插整地技术,一般用木板压平土壤,而该技术 为提高工效,并更好压平土壤,发明了一种自制简易平地滚筒(长2. lm、宽2. 0m,直径1 lcm, 重50kg)在苗床上来回的滚动1次,对苗床进行紧压和整平,苗床的紧实度以手指按住苗床 有浅印为宜。使用钉耙和滚筒平整土地需用工2个;而使用人工需8个工。
[0037] 3、搭棚遮阴
[0038] 苗畦完成后立即搭建遮荫棚,搭棚遮阴方法与常规扦插基本相同,棚高45~ 55cm,采用遮阳网覆盖,遮光率为75%左右,以避免阳光的强烈照射,降低地面风速,减少水 分蒸发。搭建遮阳棚打木粧或水泥粧需用工1个,木粧一亩约需50个,每个成本约1元,竹 片需300个,每个竹片0. 5元,需遮阳网2筒,约花费500元。
[0039] 4、扦插短穗
[0040] 采用上述方式整理的苗圃地,由于土地利用率提高10-20%,加上苗畦土壤整匀、 整细、整平、整实,且土壤通透性增加,肥料施匀施足施好,总之,苗圃地整地质量高。在四川 川西茶区降雨量充沛,且云雾较多,日照少的情况下,可高密度扦插,每亩扦插短穗数由常 规扦插15万~25万株增加至40万~50万株,再采用配套的管理技术,短穗成活率一般达 到70% -80%,合格苗出圃率可达75% -80%左右,因此,合格苗数量21-32万株/亩,比常 规育苗合格苗数(12-15万株/亩)至少增加9-17万株/亩。
[0041] 进一步的,所述苗圃地选择交通方便、地势平坦、水源条件好、排水便利的农地,靠 近母本园或待建茶园,土质要求疏松、微酸性的砂土或壤土。
[0042] 表1、用工计算
[0043]
[0044] 表2、成本计算
[0045]
[0047] 从上述表1、2可以看出本发明在增加苗圃合格苗出圃数量的同时,有效节省了成 本。
[0048]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 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 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主权项】
1. 一种节本增效的茶园苗圃整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苗圃地的消毒、翻耕与施肥; 用于建苗圃的土地,需用旋耕机和沼渣液抽排运输机进行两次翻耕与施肥: (1) 第一次翻耕与施肥,于当年10月起茶苗后开始,如选用的土地有根结线虫类的危 害或种植过前作物,需先进行土壤消毒,施用适量的40%锌硫磷,稀释倍数1000-2000,喷 施到土表,再翻耕土地;苗圃地全面深耕,采用作业机械翻耕;具体方法:使用旋耕机或微 耕机对土壤进行翻耕,往返耕作2次,耕深20cm;深耕后使用自走式沼渣液抽排运输机来 抽、运输沼气液,均匀喷施农家肥或沼气液8-10t/667m2;喷施沼气液,肥液可均匀浸入或渗 透到土层中,同时也给土壤补充了水分,使土壤充分吸收肥液,施肥更匀,肥效更好;完成第 一次整地和施肥后,让苗圃地经受日晒和雨淋,以加速土壤熟化,同时使土层中肥液更均匀 且下渗。以上作业仅需人工约4. 25个.而传统整地方法,翻地和施肥均采用人工,需人工 约36个; (2) 第2次翻耕与施肥 于翌年7月进行第二次翻耕与施肥;使用旋耕机或微耕机对第一次整理的苗圃地再进 行翻耕,往返2次,再用自走式沼渣液抽排运输机施沼液肥,施沼气液4-5t/667m2;第二次 翻耕与施肥仅需人工2. 25个,但传统技术则需人工约21个工;完成第二次翻耕与施肥后, 让土壤肥液渗透、日晒和雨淋一个多月后,再做苗床。 步骤二、做畦和苗床 先开沟做畦;苗畦的宽、高度,随地势和土质而定,畦宽150cm,畦沟宽度15-25cm,畦高 10-15cm;积水较多的水田,间隔2个苗畦开一大沟,沟宽35~40cm,沟深45-50cm; 开好畦沟后,采用长2. 4m、宽45cm、铁齿深7cm的自制钉耙将苗床土壤欠细、耙平;推平 土壤后,再采用长2.lm、宽2. 0m,直径11cm,重50kg的自制水泥滚筒压平土壤,在苗床上来 回的滚动1次,对苗床进行紧压和整平,苗床的紧实度以手指按住苗床有浅印为宜。 步骤三:搭棚遮阴 苗畦完成后立即搭建遮荫棚,棚高45~55cm,采用遮阳网覆盖,遮光率为75%,以避免 阳光的强烈照射,降低地面风速,减少水分蒸发。 步骤四、扦插短穗 每亩扦插短穗数40万~50万株。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苗圃地选择交通方便、地势平坦、水 源条件好、排水便利的农地,靠近母本园或待建茶园,土质要求疏松、微酸性的砂土或壤土。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平地和缓坡地畦宽150cm, 畦沟宽度15~20cm,畦高10~15cm土地利用率提高到90% ;水田或土质黏重地块,畦宽 150cm,畦沟宽20~25cm,沟深30~35cm,同时间隔3~4个苗畦挖一个大排水沟,沟宽 35 ~40cm,沟深 45_50cm〇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开沟后,第一次用放干后 的水田作苗圃,要铺厚度12-15cm打细的黄壤心土。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节本增效的茶园苗圃整地方法,包括:苗圃地翻耕与施肥:用旋耕机翻耕土壤,用沼渣液抽排运输机喷施沼气液,代替人工耕地和施肥;做畦和苗床:开好畦沟后,采用自制的钉耙(长2.4m、宽45cm、铁齿深7cm)将苗床土壤欠细、耙平,再采用自制的长2.1m、宽2.0m,直径11cm,重50kg的水泥滚筒来回滚动,紧压苗床土壤;搭棚遮阴;扦插短穗:扦插密度40~50万株/667m2。本发明方法用工成本仅为传统方法的20.34%~23.18%,不仅提升了劳动效率,并且使用本发明的方法整理出的苗圃地,可进行高密度扦插,再采用特有苗圃管理技术,合格茶苗出圃数量达到20~30万株/667m2,而传统技术出圃数量仅为12~15万株/667m2,具省工、高效的特点。
【IPC分类】A01G1/00, A01B79/02
【公开号】CN104904363
【申请号】CN201510270781
【发明人】唐茜, 李万林, 李品武, 杨安, 丁华, 黄福涛, 李慧, 聂枞宁, 谢文钢, 许燕, 郭湘, 黄亮
【申请人】四川农业大学
【公开日】2015年9月16日
【申请日】2015年5月25日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