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以马尾松组培苗为砧木的嫁接方法

xiaoxiao2020-10-23  8

一种以马尾松组培苗为砧木的嫁接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无性快繁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以马尾松组培苗为砧木的嫁接方法。
【背景技术】
[0002]马尾松是我国南方主要的乡土造林树种,分布范围广,栽培面积位居前列,对气候和环境的适应性较强,在建材、造纸、化工和医药领域用途比较广泛,不仅是优良的建筑材料,同时也是优良的造纸原料和人造纤维板原料,此外还可以用于生产松香、松节油等化工产品。因此,马尾松不但是优良的用材树种,同时也是重要的经济树种,在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0003]从“六五”开始系统研宄马尾松以来,国内开展了大量马尾松优良种质资源的选择、收集和保存工作,建设了大面积的基因库和种子园,为马尾松后期良种选育研宄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在马尾松无性系种子园建设和基因资源收集保存过程中,嫁接是一种常用而重要的技术手段,但在早期由于马尾松自身树种特性的影响,嫁接不易成活,无性繁殖比较困难,直到上世纪80?90年代通过全国马尾松良种选育科研协作组专题攻关才实现了嫁接技术的突破,成功解决了马尾松无性繁殖困难的问题。通过多年的不断探索,现在马尾松嫁接已形成了一套比较规范的技术体系,常规的嫁接方法一般使用湿地松或马尾松实生幼苗作为砧木,采用嫩枝接穗髓心形成层对接,成活率约为80%左右。但是,由于马尾松实生苗早期生长较慢,使用马尾松实生苗培育砧木,达到嫁接要求一般需要2年以上,若采用湿地松培育砧木,达到嫁接要求也需要至少I年以上,而且由于砧木与接穗间亲和力的关系,异砧嫁接一定程度上会对嫁接成活率及嫁接苗后期生长产生一定的影响。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以马尾松组培苗为砧木的嫁接方法,该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廉,成活率高,能有效缩短常规嫁接方法中砧木的培育时间,加速基因库、种子园营建进程,提升育种效率,避免常规嫁接方法中穗条迅速开花老化的现象和异砧嫁接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为马尾松良种基地建设、种子园营建和良种高效选育的方法选择。
[0005]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以马尾松组培苗为砧木的嫁接方法,包括砧木培育、接穗准备、苗木嫁接、嫁接后管护的工序,将培育了 4?6个月的马尾松组培苗作为砧木,采集采穗母株上萌发的芽条作为接穗,在12-1月或3-4月份采用劈接法进行嫁接,在适宜光照和湿度条件下培育嫁接苗,并按常规方法进行水肥管理及病虫害防治,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I)砧木培育:
选择生长健壮、长势良好、无病虫害,培育了 4?6个月的马尾松组培苗,移植到规格为40 cmX 45 cm且装有基质,并拌有肥料的育苗杯内,然后按常规苗木培育方法进行管理,一个月后待苗木恢复生长抽出新稍时,作为砧木备用; (2)接穗准备:
截去马尾松采穗母株的顶端优势,在2?3个月后,当截顶后的采穗母株萌发的芽条生长到4?5cm长时,采集芽条作为接穗,将接穗编号后用湿毛巾包好放入保温箱,然后运回室内放入40C冰箱中待用;
(3)苗木嫁接:
选在12-1月或3-4月份进行嫁接,嫁接采用劈接法,根据砧木的木质化程度,选择半质化位置,在离地苗高的1/3处切去砧木顶端,然后视马尾松接穗大小用单面刀片在砧木切口处沿横切面中间位置纵向切一条1-3 cm长的嫁接口;离接穗基部1-3 cm处将接穗按楔形进行双面切削,切削口光滑并削至形成层;将切削处理好的接穗迅速插入砧木嫁接口,以至少一边的形成层对准的原则,将接穗与砧木贴紧,然后使用锡箔对嫁接口进行密封与固定;
(4)嫁接后管护:
在适宜光照和湿度条件下培育马尾松嫁接苗;嫁接1-2个月后,待接穗上的马尾松针叶伸长至1-3 cm以上长度时,剥除嫁接苗上的锡箔,并按常规方法进行水肥管理及病虫害防治。
[0006]2、以上步骤(2)所述的马尾松采穗母株为按常规嫁接方法培育得到一年生以下的马尾松嫁接苗。
[0007]以上步骤(I)所述的基质是按松林表土:发酵松树皮:浮石=35:35:30体积比混匀而得所述的肥料为8N-30P-20K-7Mg缓控释肥,肥料的用量为每m3基质使用0.8 kg的8N-30P-20K-7M 缓控释肥。
[0008]以上所述的常规嫁接方法为以湿地松实生苗为砧木的异砧嫁接或以马尾松实生苗为砧木的本砧嫁接。
[0009]以上步骤(4)所述的适宜的光照和湿度为嫁接后1-2周,控制光照强度450-800lx,湿度兰95% ;嫁接后3-4周,控制光照强度1000-2000 lx,湿度兰90%。
[0010]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选用的嫁接砧木是马尾松组培苗,根系发达、枝叶繁茂、茎杆粗壮、营养生长旺盛,能在较短的育苗时间内达到嫁接时砧木所需的高度及粗度要求,且木质化程度适中、活性强、代谢旺盛,利于嫁接伤口愈合,大幅提高嫁接成活率,而在嫁接成活后,由于砧木根系质量好,嫁接苗恢复快,生长迅速,有效缩短了成苗时间,降低了投入成本,经济效益显著。
[0011]2、发明采用的本砧嫁接,既提高了马尾松嫁接的工作成效,又避免了生产上广泛使用湿地松为砧木进行异砧嫁接所带来的潜在负面作用,保证了马尾松优良品种特性,在科研和生产方面均有较大意义。
[0012]3、本发明利用一年生以下的常规嫁接苗作为采集接穗的母株,由于该母株便于保存、运输和管理,在苗圃就可实现母株的管护及接穗采集,极大地减少了运输时间及成本,同时也降低了接穗的水分损失,保证了接穗的活力,从而简化嫁接工序,提高工作效率与成效。
[0013]4、本发明建立和完善配套嫁接技术体系,不但能缩短砧木育苗周期,提高嫁接成活率,还可有效避免目前生产上马尾松嫁接中广泛以湿地松作为砧木进行异砧嫁接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并大大地提升了马尾松组培砧木培育的工作成效,应用前景广阔,为加速马尾松良种选育进程及其林业产业快速发展提供有力技术支撑,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0015]实施例1:
选择生长健壮、长势良好、无病虫害,培育了 4个月的马尾松组培苗,移植到规格为40cmX 45 cm且装有基质,并拌有肥料的育苗杯内,然后按常规苗木培育方法进行管理,一个月后待苗木恢复生长抽出新稍时,作为砧木备用。育苗杯内所用的基质是采用松林表土、发酵松树皮和浮石为原料,并按松林表土、发酵松树皮和浮石的体积比为35:35:30混匀而得;基质内所拌有的肥料为8N-30P-20K-7Mg缓控释肥,肥料的用量为每m3基质使用0.8 kg的8N-30P-20K-7Mg缓控释肥。
[0016]选择以湿地松实生苗为砧木的异砧嫁接的常规嫁接方法培育得到一年生以下的马尾松嫁接苗作为采穗母株。截去采穗母株的顶端优势,在2个月后,当截顶后的采穗母株萌发的芽条生长到4 cm长时,采集芽条作为接穗,将接穗编号后用湿毛巾包好放入保温箱,然后运回室内放入4°C冰箱中待用。
[0017]选在12月份进行嫁接,嫁接采用劈接法,根据砧木的木质化程度,选择半质化位置,在离地苗高的1/3处切去砧木顶端,然后视马尾松接穗大小用单面刀片在砧木切口处沿横切面中间位置纵向切一条1-2 cm长的嫁接口;离接穗基部1-2 cm处将接穗按楔形进行双面切削,切削口光滑并削至形成层;将切削处理好的接穗迅速插入砧木嫁接口,以至少一边的形成层对准的原则,将接穗与砧木贴紧,然后使用锡箔对嫁接口进行密封与固定。
[0018]嫁接后I个月内严格控制光照及湿度条件,嫁接后1-2周,控制光照强度450 Ix,湿度兰95% ;嫁接后3-4周,控制光照强度1000 lx,湿度兰90%。嫁接后I个月,按常规方法进行水肥管理;嫁接后2个月,待接穗上的马尾松针叶伸长至I cm以上长度时,剥除嫁接苗上的锡箔,并按常规方法进行水肥管理及病虫害防治。嫁接苗恢复快,成活率为92%。
[0019]实施例2:
选择生长健壮、长势良好、无病虫害,培育了 4个月的马尾松组培苗,移植到规格为40cmX 45 cm且装有基质,并拌有肥料的育苗杯内,然后按常规苗木培育方法进行管理,一个月后待苗木恢复生长抽出新稍时,作为砧木备用。育苗杯内所用的基质是采用松林表土、发酵松树皮和浮石为原料,并按松林表土、发酵松树皮和浮石的体积比为35:35:30混匀而得;基质内所拌有的肥料为8N-30P-20K-7Mg缓控释肥,肥料的用量为每m3基质使用0.8 kg的8N-30P-20K-7Mg缓控释肥。
[0020]选择以湿地松实生苗为 砧木的异砧嫁接的常规嫁接方法培育得到一年生以下的马尾松嫁接苗作为采穗母株。截去采穗母株的顶端优势,在2个月后,当截顶后的采穗母株萌发的芽条生长到4 cm以上时,采集芽条作为接穗,将接穗编号后用湿毛巾包好放入保温箱,然后运回室内放入4°C冰箱中待用。
[0021]选在I月份进行嫁接,嫁接采用劈接法,根据砧木的木质化程度,选择半质化位置,在离地苗高的1/3处切去砧木顶端,然后视马尾松接穗大小用单面刀片在砧木切口处沿横切面中间位置纵向切一条2-3 cm长的嫁接口;离接穗基部2-3 cm处将接穗按楔形进行双面切削,切削口光滑并削至形成层;将切削处理好的接穗迅速插入砧木嫁接口,以至少一边的形成层对准的原则,将接穗与砧木贴紧,然后使用锡箔对嫁接口进行密封与固定。
[0022]嫁接后I个月内严格控制光照及湿度条件,嫁接后1-2周,控制光照强度600 Ix,湿度兰95% ;嫁接后3-4周,控制光照强度1500 lx,湿度兰90%。嫁接后I个月,按常规方法进行水肥管理;嫁接后2个月,待接穗上的马尾松针叶伸长至2 cm以上长度时,剥除嫁接苗上的锡箔,并按常规方法进行水肥管理及病虫害防治。嫁接苗恢复快,成活率为94%。
[0023]实施例3:
选择生长健壮、长势良好、无病虫害,培育了 4个月的马尾松组培苗,移植到规格为40cmX 45 cm且装有基质,并拌有肥料的育苗杯内,然后按常规苗木培育方法进行管理,一个月后待苗木恢复生长抽出新稍时,作为砧木备用。育苗杯内所用的基质是采用松林表土、发酵松树皮和浮石为原料,并按松林表土、发酵松树皮和浮石的体积比为35:35:30混匀而得;基质内所拌有的肥料为8N-30P-20K-7Mg缓控释肥,肥料的用量为每m3基质使用0.8 kg的8N-30P-20K-7Mg缓控释肥。
[0024]选择以马尾松实生苗为砧木的本砧嫁接的常规嫁接方法培育得到一年生以下的马尾松嫁接苗作为采穗母株。截去采穗母株的顶端优势,在3个月后,当截顶后的采穗母株萌发的芽条生长到5 cm以上时,采集芽条作为接穗,将接穗编号后用湿毛巾包好放入保温箱,然后运回室内放入4°C冰箱中待用。
[0025]选在3月份进行嫁接,嫁接采用劈接法,根据砧木的木质化程度,选择半质化位置,在离地苗高的1/3处切去砧木顶端,然后视马尾松接穗大小用单面刀片在砧木切口处沿横切面中间位置纵向切一条2-3 cm长的嫁接口;离接穗基部2-3 cm处将接穗按楔形进行双面切削,切削口光滑并削至形成层;将切削处理好的接穗迅速插入砧木嫁接口,以至少一边的形成层对准的原则,将接穗与砧木贴紧,然后使用锡箔对嫁接口进行密封与固定。
[0026]嫁接后I个月内严格控制光照及湿度条件,嫁接后1-2周,控制光照强度700 Ix,湿度兰95% ;嫁接后3-4周,控制光照强度1500 lx,湿度兰90%。嫁接后I个月,按常规方法进行水肥管理;嫁接后2个月,待接穗上的马尾松针叶伸长至2 cm以上长度时,剥除嫁接苗上的锡箔,并按常规方法进行水肥管理及病虫害防治。嫁接苗恢复快,成活率为97%。
[0027]实施例4:
选择生长健壮、长势良好、无病虫害,培育了 4个月的马尾松组培苗,移植到规格为40cmX 45 cm且装有基质,并拌有肥料的育苗杯内,然后按常规苗木培育方法进行管理,一个月后待苗木恢复生长抽出新稍时,作为砧木备用。育苗杯内所用的基质是采用松林表土、发酵松树皮和浮石为原料,并按松林表土、发酵松树皮和浮石的体积比为35:35:30混匀而得;基质内所拌有的肥料为8N-30P-20K-7Mg缓控释肥,肥料的用量为每m3基质使用0.8 kg的8N-30P-20K-7Mg缓控释肥。
[0028]选择以马尾松实生苗为砧木的本砧嫁接的常规嫁接方法培育得到一年生以下的马尾松嫁接苗作为采穗母株。截去采穗母株的顶端优势,在3个月后,当截顶后的采穗母株萌发的芽条生长到5 cm以上时,采集芽条作为接穗,将接穗编号后用湿毛巾包好放入保温箱,然后运回室内放入4°C冰箱中待用。
[0029]选在4月份进行嫁接,嫁接采用劈接法,根据砧木的木质化程度,选择半质化位置,在离地苗高的1/3处切去砧木顶端,然后视马尾松接穗大小用单面刀片在砧木切口处沿横切面中间位置纵向切一条2-3 cm长的嫁接口;离接穗基部2-3 cm处将接穗按楔形进行双面切削,切削口光滑并削至形成层;将切削处理好的接穗迅速插入砧木嫁接口,以至少一边的形成层对准的原则,将接穗与砧木贴紧,然后使用锡箔对嫁接口进行密封与固定。
[0030]嫁接后I个月内严格控制光照及湿度条件,嫁接后1-2周,控制光照强度800 lx,湿度兰95% ;嫁接后3-4周,控制光照强度2000 lx,湿度兰90%。嫁接后I个月,按常规方法进行水肥管理;嫁接后2个月,待接穗上的马尾松针叶伸长至3 cm以上长度时,剥除嫁接苗上的锡箔,并按常规方法进行水肥管理及病虫害防治。嫁接苗恢复快,成活率为96%。
【主权项】
1.一种以马尾松组培苗为砧木的嫁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砧木培育、接穗准备、苗木嫁接、嫁接后管护的工序,将培育了 4?6个月的马尾松组培苗作为砧木,采集采穗母株上萌发的芽条作为接穗,在12-1月或3-4月份采用劈接法进行嫁接,在适宜光照和湿度条件下培育嫁接苗,并按常规方法进行水肥管理及病虫害防治,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砧木培育: 选择生长健壮、长势良好、无病虫害,培育了 4?6个月的马尾松组培苗,移植到规格为40 cmX 45 cm且装有基质,并拌有肥料的育苗杯内,然后按常规苗木培育方法进行管理,一个月后待苗木恢复生长抽出新稍时,作为砧木备用; (2)接穗准备: 截去马尾松采穗母株的顶端优势,在2?3个月后,当截顶后的采穗母株萌发的芽条生长到4?5 cm以上时,采集芽条作为接穗,将接穗编号后用湿毛巾包好放入保温箱,然后运回室内放入4°C冰箱中待用; (3)苗木嫁接: 选在12-1月或3-4月份进行嫁接,嫁接采用劈接法,根据砧木的木质化程度,选择半质化位置,在离地苗高的1/3处切去砧木顶端,然后视马尾松接穗大小用单面刀片在砧木切口处沿横切面中间位置纵向切一条1-3 cm长的嫁接口;离接穗基部1-3 cm处将接穗按楔形进行双面切削,切削口光滑并削至形成层;将切削处理好的接穗迅速插入砧木嫁接口,以至少一边的形成层对准的原则,将接穗与砧木贴紧,然后使用锡箔对嫁接口进行密封与固定; (4)嫁接后管护: 在适宜光照和湿度条件下培育马尾松嫁接苗;嫁接1-2个月后,待接穗上的马尾松针叶伸长至1-3 cm以上长度时,剥除嫁接苗上的锡箔,并按常规方法进行水肥管理及病虫害防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以马尾松组培苗为砧木的嫁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的马尾松采穗母株为按常规嫁接方法培育得到一年生以下的马尾松嫁接苗。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以马尾松组培苗为砧木的嫁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I)所述的基质是按松林表土:发酵松树皮:浮石=35:35:30体积比混匀而得所述的肥料为8N-30P-20K-7Mg缓控释肥,肥料的用量为每m3基质使用0.8 kg的8N-30P-20K-7M缓控释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以马尾松组培苗为砧木的嫁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常规嫁接方法为以湿地松实生苗为砧木的异砧嫁接或以马尾松实生苗为砧木的本砧嫁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以马尾松组培苗为砧木的嫁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所述的适宜的光照和湿度为嫁接后1-2周,控制光照强度450-800 lx,湿度3 95% ;嫁接后3-4周,控制光照强度1000-2000 lx,湿度兰90%。
【专利摘要】一种以马尾松组培苗为砧木的嫁接方法,包括砧木培育、接穗准备、苗木嫁接、嫁接后管护的工序,将培育了4~6个月的马尾松组培苗作为砧木,采集采穗母株上萌发的芽条作为接穗,在12-1月或3-4月份采用劈接法进行嫁接,在适宜光照和湿度条件下培育嫁接苗,并按常规方法进行水肥管理及病虫害防治。本发明通过组培技术手段培育根系发达、代谢旺盛、生长迅速的马尾松组培苗作为嫁接砧木,不但能缩短砧木育苗周期,提高嫁接成活率,还保证了优良品种遗传增益,有效避免目前生产上马尾松嫁接中广泛以湿地松作为砧木进行异砧嫁接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并大大地提升了马尾松组培砧木培育的工作成效,应用前景广阔,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IPC分类】A01G1/06, A01H4/00
【公开号】CN104904500
【申请号】CN201510289043
【发明人】姚瑞玲, 王胤
【申请人】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
【公开日】2015年9月16日
【申请日】2015年6月1日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