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浙江楠幼龄林的培育方法

xiaoxiao2020-10-23  7

一种浙江楠幼龄林的培育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植物培育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浙江楠幼龄林的培育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浙江楠(Phoebechekiangensis)系樟科楠属高大常绿乔木,是我国南方著名的珍 稀濒危保护树种。浙江楠为著名的珍贵用材树种,其树干通直,树冠整齐,材坚硬致密,不 翘不裂,不易腐朽,削面光滑美观,芳香而有光泽,为上等建筑、造船、家具、雕刻和精密模具 的良材,在国际市场上为木中珍品。栽植浙江楠可以出口创汇,增加经济收入。因此,广大 丘陵山区可作为珍贵用材树种育苗造林。由于浙江楠耐荫性强,可与其他阳性树种混交配 置,也可营造纯林,以满足国民经济对大量珍贵木材的需求。此外,浙江楠树体高大端庄、 雄伟,枝叶繁茂,四季常青,在我国南方城市园林绿化中可作为行道树、庭荫树、风景树,在 山区也可作为理想的造林树种。
[0003] 浙江楠是20世纪70年代新发现的楠木种类,也是楠属中材质最优的种类之一。但 是,由于其自然分布狭隘,仅限于浙江、福建、江西和安徽南部,使得其优良的品质特征很少 有人了解。此外,浙江楠对光照、土壤、水分和养分条件要求高,且浙江楠的母树林稀缺,种 源稀少,生长缓慢,这严重制约了该树种的开发利用。据大量资料检索后发现,目前对浙江 楠林培育的研宄主要集中在育苗、移栽、适生环境研宄等方面,而有关浙江楠的繁育和人工 林培育技术方法报道较少,对其进行的培育也只是基于传统林业上的抚育,收效甚微。幼林 建群后,林分高度郁闭,逐渐进入杆材(胸径<l〇cm)质量形成阶段,优势木数量的多寡和 杆材质量的优劣,不仅是以后目标树经营的实物基础,也是培育高价值、大径材人工林的关 键。因此,研发一种浙江楠幼龄林的培育方法,加快幼林杆材生长速度,提升杆材质量,提高 生长量,加大珍贵用材树种的培育,对加快珍贵用材树种培育的推广应用,维护生态恢复和 生态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浙江楠幼龄林的培育方法,使得幼林生长健康、长势 旺盛、杆材形成快速、优势木数量多、操作简便、经济实用,以增大浙江楠幼龄材积年增长 量,加快成为中龄林,从而提高浙江楠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0005] 一种浙江楠幼龄林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0006] 步骤一,造林地选择:选取南或东南坡向,坡度平坦或缓坡的潮湿沟谷山地,且土 壤深厚肥沃,排水良好,作为造林地;
[0007] 步骤二,造林:在所述造林地中进行浙江楠幼苗初植造林;
[0008] 步骤三,幼林抚育:造林后,对幼林进行抚育管理;
[0009] 步骤四,林分建群阶段管理:林分郁闭后,对林分进行割草、清藤抚育以及一次透 光伐管理;
[0010] 步骤五,林分杆材阶段管理:包括优势木预备目标树选择、林分密度调控、土地管 理、养分管理和幼苗更新等管理。
[0011] 所述步骤一中造林地为海拔高度彡200m的潮湿沟谷地带山地,土壤厚度彡0. 9m, 红壤或红黄壤,pH值4. 5~5. 0, 土壤有机质含量彡5%,全氮彡0. 15,全磷彡0. 5。
[0012] 幼苗初植造林对象为2年生浙江楠实生壮苗,造林初植密度为4000株/hnT2。
[0013] 所述步骤二中浙江楠幼苗初植造林苗高度多50cm,地径多1. 2cm,造林地整地穴 垦规格为长X宽X深为0. 5mX0. 5mX0. 4m,表土填底,心土向上,清除穴内石块;
[0014] 所述步骤三中幼林进行抚育管理为:在造林后连续3年、每年5月中旬和9月上旬 对新造幼林各进行一次松土抚育,松土深度约5cm;同时对部分地块上的五节芒、箬竹、葛 藤等植物进行连根挖取。
[0015] 所述步骤四中林分郁闭后,抚育割草、除藤时对幼树多顶芽的单株,进行存留一个 饱满顶枝的修剪,严控侧枝超高生长,忌双枝和多枝,以免影响顶端优势生长。
[0016] 所述步骤四中林分郁闭后5年进行第一次透光伐,砍伐的对象为枯立、风倒以及 长势弱的植株,砍伐强度< 10%。
[0017] 所述步骤五中林分预备目标树选择为在浙江楠高度达到5m以上后,选择健康,生 长旺盛,树干通直、圆满,宽冠型,薄皮和无病虫害的单株浙江楠作为优势木。
[0018] 所述步骤五中林分密度调控中,间伐干扰木、长势弱的林木和枯立以及风倒木,林 分郁闭度控制在〇. 80~0. 85 ;清除林下灌竹丛和藤本植物;进行松土、削草抚育,松土深度 为6~8cm。
[0019] 所述步骤五中土地管理包括土壤管理、土壤养分管理和林分更新管理。
[0020] 所述土地管理中的清除林地内的石块主要为整治林地地表的石块,将石块集中筑 成一条不规则的水平带石砌,防止水土流失和扩大地表面积,为更新幼苗提供更多生长空 间。
[0021] 所述土地管理中的土壤改良为每年9月对每株浙江楠进行沿树冠开沟并施加生 物质竹炭500g,施后立即复土。
[0022] 所述土地管理中的土壤养分管理是指在第12年的2月下旬和9月上旬分别对每 株浙江楠开浅沟分别施俄罗斯产复合肥75g和50g,施后复土,除去植株周围杂草。
[0023] 本发明具有有益效果。本发明采用密度调控和土壤改良,使得:
[0024] 1.通过密度调控,培育出较多健康,生长旺盛,树干通直、圆满,宽冠型的浙江楠优 势木,这些林木的树冠和根系可占有先前干扰木所占据的生长空间,增大其自身的叶面积, 拥有更多的光照和地下资源,显著提高浙江楠幼龄林的光合作用和生活力,促进浙江楠生 长潜力。
[0025] 2.通过土壤改良,林地内的土壤养分和水分更易保存,不易流失,促进土壤微生物 的活动,明显提高浙江楠幼龄林吸收养分和水分的效率,加快光合作用,促进自身杆材的快 速生长。
[0026] 3.与常规经营方法相比,本发明浙江楠幼龄林的平均胸径增大了 29. 4%,蓄积年 生长量提高了 1. 2倍,优势木数量增加了 1倍,生长潜力巨大,显著提升杆材质量,效益显 著,可在生产上推广应用。同时,本发明方法实用性较广,可用于其他乡土珍贵用材树种的 中幼林促生培育。
【具体实施方式】
[0027]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8] 实施地点位于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天童林场天童林区16和32小班;实验时间为 2002年1月至2014年12月。
[0029] 天童林区面积370hm2,海拔80~653. 3m,境内分布着较大面积典型发育成熟的常 绿阔叶林,在沟谷地带天然林中浙江楠常伴生于南酸赛、楓香、华东楠群落的亚林层,但分 布数量较少,生长慢。因此,我们将浙江楠确定为该地沟谷地区生态恢复的珍贵用材造林树 种;
[0030] 在天童林区选取坡向南至东南、平坦或缓坡、潮湿的沟谷地块,排水良好的采伐迹 地作为新造林地。该林地之前为低质柑桔园,在2001年10月进行砍伐改造与清理;土壤为 红壤,土层厚度90~110c m,pH值4. 6~4. 9;该地块的上部为常绿阔叶林,下部为毛竹林。 将该林地划分为2块,一块为本发明方法技术经营,另一块为常规培育经营。试验地面积分 别为 0. 2hnT2;
[0031] 在2002年3月在采伐迹地清理后,进行垦穴,垦穴规格长X宽X深为 0. 5mX0. 5mX0. 4m,表土填底,心土向上,清除穴内石块,初植密度每公顷4000株。种植的 浙江楠幼苗系2a生小泥球I或II级苗,种植前按常规造林法剪取部分枝、叶;
[0032] 2002年至2004年的每年5月中旬和9月上旬,连续对幼林进行除草松土抚育,深 度5cm,对部分地块上的五节芒、箬竹、葛藤、广东蛇葡萄等植物进行连根挖取;
[0033] 在2008年2月对已郁闭的幼林进行一次割草除灌和清理藤本植物,对幼树进行修 剪,每树保留树顶上一个健康、饱满的顶芽,切忌存留双枝或多枝,保持顶端优势的树形生 长;
[0034] 在2008年11月对浙江楠进行1次透光伐,采伐枯立、风倒和长势弱的林木,强度 ^ 10% ;
[0035] 在2011年11月对浙江楠林中选择生长旺盛,树干通直、圆满,宽冠型,薄皮,健康 无病虫害的植株为优势木,采伐其它干扰木和风倒、枯立木,改善林内环境;
[0036] 林地管理:在浙江楠上山部林缘开设一条宽50cm,深45cm的排水沟,保持沟道排 水通畅;全面整治林地裸露的石块,将石块集总筑成不规则水平带的石砌,防止水土流失;
[0037] 养分管理:2013年2月下旬和9月上旬,分别采用俄罗斯产的复合肥对每株林木 进行开沟施肥,施肥用量75g和50g。开沟方式为在上山坡按树冠开沟,施肥后盖土,并结合 全面松土除草1次;
[0038] 在2014年8月对浙江楠林木沿树冠开设上山坡的浅沟,并每株施生物质竹炭 500g,施后复土;
[0039] 表1和表2分别为不同经营方法对浙江楠幼龄林生长的比较和不同经营方法浙 江楠幼龄林优势木生长与数量的比较。从表中可知,常规经营方法的浙江楠幼龄林密度为 3800株士!!!'比本发明少了 50株/hnT2,其原因为在常规经营方法中由于只进行常规抚育, 不能及时发现葛藤、广东蛇葡萄等藤本绞绕浙江楠,使得浙江楠幼木死亡;与常规经营方法 相比,本发明浙江楠幼龄林的平均胸径增大了 29. 4%,树高增高2.lm,冠幅扩大了 1.lm2,蓄 积量提高了 1.2倍。其中,胸径多9cm的优势木数量本发明比常规经营提高了 1.05倍。优 势木数量已占总株数的1/4,充足的优势木数量的培育高价值、大径材目标树种经营奠定了 基础。
[0040] 表1不同经营方法对浙江楠幼龄林生长的比较
[0041]
[0042] 表2不同经营方法浙江楠幼龄林优势木生长与数量的比较
[0043]
【主权项】
1. 一种浙江楠幼龄林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造林地选择:选取南或东南坡向,坡度平坦或缓坡的潮湿沟谷山地,且土壤深 厚肥沃,排水良好,作为造林地; 步骤二,造林:在所述造林地中进行浙江楠幼苗初植造林; 步骤三,幼林抚育:造林后,对幼林进行抚育管理; 步骤四,林分建群阶段管理:林分郁闭后,对林分进行割草、清藤抚育以及一次透光伐 管理; 步骤五,林分杆材阶段管理:包括优势木预备目标树选择、林分密度调控、土地管理、养 分管理和幼苗更新等管理。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浙江楠幼龄林的培育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一中 造林地为海拔高度彡200m的潮湿沟谷地带山地,土壤厚度彡0. 9m,红壤或红黄壤,pH值 4. 5~5. 0,土壤有机质含量彡5%,全氮彡0. 15,全磷彡0. 5。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浙江楠幼龄林的培育方法,其特征是:所述幼苗初植造 林的对象为2年生浙江楠实生壮苗,造林初植密度为4000株/hm_2。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浙江楠幼龄林的培育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二中浙 江楠幼苗初植造林苗高度多50cm,地径多I. 2cm,造林地整地穴垦规格为长X宽X深为 0. 5mX0. 5mX0. 4m,表土填底,心土向上,清除穴内石块。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浙江楠幼龄林的培育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三中幼 林进行抚育管理为:在造林后连续3年、每年5月中旬和9月上旬对新造幼林各进行一次松 土抚育,松土深度约5cm;同时对部分地块上的五节芒、箬竹、葛藤等植物进行连根挖取。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浙江楠幼龄林的培育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四中林 分郁闭后,抚育割草、除藤时对幼树多顶芽的单株,进行存留一个饱满顶枝的修剪,严控侧 枝超高生长,忌双枝和多枝,以免影响顶端优势生长。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浙江楠幼龄林的培育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四中林 分郁闭后5年进行第一次透光伐,砍伐的对象为枯立、风倒以及长势弱的植株,砍伐强度 ^ 10% 〇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浙江楠幼龄林的培育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五中林 分预备目标树选择为在浙江楠高度达到5m以上后,选择健康,生长旺盛,树干通直、圆满, 宽冠型,薄皮和无病虫害的单株浙江楠作为优势木。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浙江楠幼龄林的培育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五 中林分密度调控中,间伐干扰木、长势弱的林木和枯立以及风倒木,林分郁闭度控制在 0. 80~0. 85 ;清除林下灌竹丛和藤本植物;进行松土、削草抚育,松土深度为6~8cm。1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浙江楠幼龄林的培育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五中土 地管理包括土壤管理、土壤养分管理和林分更新管理; 所述土地管理中的清除林地内的石块主要为整治林地地表的石块,将石块集中筑成一 条不规则的水平带石砌,防止水土流失和扩大地表面积,为更新幼苗提供更多生长空间; 所述土地管理中的土壤改良为每年9月对每株浙江楠进行沿树冠开沟并施加生物质 竹炭500g,施后立即复土; 所述土地管理中的土壤养分管理是指在第12年的2月下旬和9月上旬分别对每株浙 江楠开浅沟分别施俄罗斯产复合肥75g和50g,施后复土,除去植株周围杂草。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浙江楠幼龄林的培育方法,利用建群林分的密度效应、自疏效应和优势木数量与蓄积量关系,为浙江楠林生产较多健康、茁壮的优势单木。通过造林地选择、造林、抚育、优势木选择、间伐干扰木和林木的杆材质量培育以及合理的光、水、肥、土壤管理等调控技术,使林木树干通直、园满、顶端优势明显,杆材质量成效明显提高。本发明技术优点在于优势木个体多、生长茁壮、健康、杆材质量好、林分蓄积量高,具有较强的生产潜力,效果显著,可在生产上推广应用,也可应用于其他珍贵用材树种幼林杆材质量促成培育。
【IPC分类】A01G23/00
【公开号】CN104904560
【申请号】CN201510283272
【发明人】王良衍, 李修鹏, 赵绮, 严春凤, 阎恩荣, 周贵尧, 季德成, 蒋利玲
【申请人】宁波市鄞州区林业技术管理服务站
【公开日】2015年9月16日
【申请日】2015年5月28日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