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旱高产小麦杂交选育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小麦育种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抗旱高产小麦杂交选育方法。
【背景技术】
[0002]小麦是世界上广为种植的一种主要粮食作物,但小麦约有70%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区,干旱对小麦的影响广泛而严重,它可同时影响小麦的光合作用、呼吸代谢、水分状况和各种酶的变化等生理代谢过程。因此,小麦抗旱性研宄和抗旱小麦育种已成为当今世界上的重要课题之一。面对日益增长的人口压力和水资源日益匮乏的现状,进行旱地小麦育种,培育抗旱节水、高产优质的小麦品种将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小麦生产持续稳定发展的有效途径。关于旱地小麦育种及其与抗旱性的关系,多数研宄结果表明,具有典型抗旱性特征的品种一般多为低产和中产的农家品种,因此,旱地小麦育种研宄的主攻方向为抗旱、高产、广适。同时,研宄表明,小麦抗旱性状为复杂的数量性状,在抗旱性育种实践中,直接对抗旱相关指标进行选择不仅效率低,而且对于一些重要的抗旱相关性状如根系性状等难于直接进行选择。这就造成抗旱育种的效率低下,难以适应目前对抗旱品种的需求。
[0003]建国初期,我国小麦品种改良是从评选地方品种起步的,各地都评选出一批优良地方品种作为过渡在生产上推广应用;同时积极引入国外品种试验试种,并择优与本地品种杂交,进行品种改良。
[0004]随着小麦生产水平的提高,近十年来我国与其他小麦生产围都出现了单产增长逐渐变缓的情况,同时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小麦产量的波动加大,小麦育种进入了爬坡阶段。
【发明内容】
[0005]为了解决受自然环境变化影响小麦产量波动大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抗旱高产小麦杂交选育方法。
[0006]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抗旱高产小麦杂交选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防雨棚内种植,由烟农21号与晋麦90进行杂交得到子代A,由济麦22与晋麦90进行杂交得到子代B,由子代A与子代B进行杂交得到Fl,Fl自交得到抗旱高产小麦。
[0007]试验田按有机肥60000kg/hm2、纯氮 180kg/hm2、P205120kg/hm2、K20150kg/hm2的比例,在整地时一次性施入。
[0008]抗旱高产小麦株高70-72厘米,株型紧凑,叶片较窄短、上挺,抗倒性较好,熟相较好;亩最大分蘖95-98万,亩有效穗36-38万穗,分蘖成穗率40_42%,分蘖成穗率较高;穗粒数34-36粒,千粒重36-37克,容重780-790克/升;穗型长方,长芒、白壳、白粒,硬质,籽粒饱满。
[0009]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播种期晚,成熟早,春季分蘖成穗,成穗率高,矮杆、穗多、粒多、千粒重高,抗旱抗倒伏性强。
【具体实施方式】
[0010]实施例1
防雨棚面积300m2,为砖砌水泥池,下不封底,面积2*2m2,深1.5m,每池中间有管道,以供测定水分,土壤田间最大持水量25%,容量1.34g/cm,0~20cm 土层有机质1.22%、全氮
0.085%、水解氮55.36mg/kg、速效磷39.67mg/kg、速效钾87.34mg/kg。10月上旬适期播种,足墒播种,每池种8行,平均行距25cm,自返青期开始至收获土壤水分含量保持在田间持水量的 50%。小麦在播种按有机肥 60000kg/hm2、纯氮 180kg/hm2、P205120kg/hm2、K20150kg/hm2的比例,在整地时一次性施入。
[0011]—种抗旱高产小麦杂交选育方法,在防雨棚内种植,由烟农21号与晋麦90进行杂交得到子代A,由济麦22与晋麦90进行杂交得到子代B,由子代A与子代B进行杂交得到FLFl自交得到抗旱高产小麦。
[0012]子代A株高70-72厘米,株型紧凑,叶片较窄短、上挺,抗倒性较好,熟相较好;亩最大分蘖92-96万,亩有效穗32-35万穗,分蘖成穗率38_40%,分蘖成穗率较高;穗粒数34-36粒,千粒重37-39克,容重780-790克/升;穗型长方,长芒、白壳、白粒,硬质,籽粒饱满。
[0013]子代B株高70-73厘米,株型紧凑,叶片较窄短、上挺,抗倒性较好,熟相较好;亩最大分蘖95-100万,亩有效穗36-38万穗,分蘖成穗率41_42%,分蘖成穗率较高;穗粒数30-33粒,千粒重36-37克,容重780-790克/升;穗型长方,长芒、白壳、白粒,硬质,籽粒饱满。
[0014]Fl株高70-72厘米,株型紧凑,叶片较窄短、上挺,抗倒性较好,熟相较好;亩最大分蘖95-98万,亩有效穗36-38万穗,分蘖成穗率40_42%,分蘖成穗率较高;穗粒数34-36粒,千粒重36-37克,容重780-790克/升;穗型长方,长芒、白壳、白粒,硬质,籽粒饱满。
[0015]得到抗旱高产小麦株高70-72厘米,株型紧凑,叶片较窄短、上挺,抗倒性较好,熟相较好;亩最大分蘖95-98万,亩有效穗36-38万穗,分蘖成穗率40_42%,分蘖成穗率较高;穗粒数34-36粒,千粒重36-37克,容重780-790克/升;穗型长方,长芒、白壳、白粒,硬质,籽粒饱满。
[0016]2014年旱地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60公斤,比对照烟农21号增产5.3%,比对照晋麦90号增产10.4%,比对照济麦22增产4.7%,6个试点,6个增产。
[0017]烟农21号,审定编号:国审麦2004016 ;原名:烟96266。选育单位:山东省烟台市农业科学研宄院。品种来源:烟1933/陕82-29。省级审定情况:2002年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特征特性:冬性,中晚熟多穗型品种。幼苗匍匐,长势强壮,分蘖力强。株高71厘米,株型紧凑,旗叶上举,穗层整齐。穗纺锤型,长芒,白壳,白粒,籽粒角质。抗倒性能力强,抗倒春寒能力较强,成熟较晚,不抗青干。抗旱性鉴定:抗旱性中等。接种抗病性鉴定:杆锈病免疫,中抗条锈病,中感黄矮病,高感叶锈病。
[0018]晋麦90号,申请单位: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宄所。选育单位: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宄所、临汾继农种业有限公司。特征特性:半冬性品种。幼苗半匍匐,芽鞘白色。株型紧凑,株高65厘米?72厘米,叶片灰绿色、有蜡质,成熟期茎杆黄色。穗型纺锤形,穗长8?9厘米,长芒、白壳。护颖长圆形,斜肩,颖嘴直,小穗密度中等。粒长圆形,白色,硬质,饱满。一般亩穗数27?30万,穗粒数28?35个,千粒重48?51克。抗冻性强,抗倒性强,抗旱性强,抗青干,成熟落黄好,熟期比对照晋麦47号晚I天。
[0019]济麦22,原代号:984121 ;审定编号:鲁农审2006050号;选育单位:山东省农科院作物研宄所。特征特性:弱冬性,幼苗半直立,抗冻性一般。两年区域试验结果平均:生育期239天,比鲁麦14号晚熟2天;株高71.6厘米,株型紧凑,抽穗后茎叶蜡质明显,较抗倒伏,熟相较好;亩最大分蘖100.7万,亩有效穗41.6万穗,分蘖成穗率41.3%,分蘖力强,成穗率高;穗粒数36.3粒,千粒重43.6克,容重785.2克/升;穗型长方,长芒、白壳、白粒,硬质,籽粒较饱满。2006年委托中国农科院植保所抗病性鉴定:中抗至中感条锈病,中抗白粉病,感叶锈病、赤霉病和纹枯病,中感至感杆锈病。
[0020]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播种期晚,成熟早,春季分蘖成穗,成穗率高,矮杆、穗多、粒多、千粒重高,抗旱抗倒伏性强。
【主权项】
1.一种抗旱高产小麦杂交选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防雨棚内种植,由烟农21号与晋麦90进行杂交得到子代A,由济麦22与晋麦90进行杂交得到子代B,由子代A与子代B进行杂交得到Fl,Fl自交得到抗旱高产小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旱高产小麦杂交选育方法,其特征在于:试验田按有机肥60000kg/hm2、纯氮 180kg/hm2、P205120kg/hm2、K20150kg/hm2的比例,在整地时一次性施入。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旱高产小麦杂交选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抗旱高产小麦株高70-72厘米,株型紧凑,叶片较窄短、上挺,抗倒性较好,熟相较好;亩最大分蘖95-98万,亩有效穗36-38万穗,分蘖成穗率40-42%,分蘖成穗率较高;穗粒数34-36粒,千粒重36-37克,容重780-790克/升;穗型长方,长芒、白壳、白粒,硬质,籽粒饱满。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旱高产小麦杂交选育方法,属于小麦育种领域,为解决受自然环境变化影响小麦产量波动大的问题。本发明一种抗旱高产小麦杂交选育方法,在防雨棚内种植,由烟农21号与晋麦90进行杂交得到子代A,由济麦22与晋麦90进行杂交得到子代B,由子代A与子代B进行杂交得到F1,F1自交得到抗旱高产小麦。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播种期晚,成熟早,春季分蘖成穗,成穗率高,矮秆、穗多、粒多、千粒重高,抗旱抗倒伏性强。
【IPC分类】A01H1/04, A01H1/02
【公开号】CN104904590
【申请号】CN201510339741
【发明人】韩东方
【申请人】乐陵市东方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
【公开日】2015年9月16日
【申请日】2015年6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