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牡蛎单体的养成装置的制造方法

xiaoxiao2020-10-23  9

一种牡蛎单体的养成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海水养殖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牡蛎单体的养成装置。
【背景技术】
[0002]长牡蝴Crassostrea gigas又称太平洋牡蝴Pacif ic Oyster,具有环境适应强、生长快、风味鲜美、营养丰富等优点,自然分布于西太平洋海域。上世界六七十年代,长牡蛎被引种至欧美等国,目前已在世界各大洋均有分布,并已成为世界上养殖范围最广、产量最高的经济贝类。
[0003]牡蛎具有群聚的生活习性,常多个牡蛎固着在一起,甚至形成“牡蛎山”。由于生长空间的限制,壳形极不规则,大大影响了牡蛎个体的美观。牡蛎的群聚习性也造成在食物上的竞争,影响其生长速度。而传统的牡蛎养殖方法需要大量的笨重的固着基,固着基的搬运、清洗和投放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牡蛎为终生固着型,在收获牡蛎时需要将牡蛎在固着基上脱离下来,并将固着在一起的牡蛎分开,使得收获过程极为麻烦。而且,在分离牡蛎的过程中,会造成大量牡蛎个体损坏,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单体牡蛎养殖就避免了传统养殖过程中的各种问题。
[0004]随着牡蛎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传统养殖方式的弊端逐渐突显,而单体牡蛎由于不受生长空间的限制,具有生长快、壳形规则、商品价值高的特点,逐渐受到牡蛎养殖者的重视。单体牡蛎食用方便,可以直接带壳出售,颇受消费者的喜爱,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发展前景广阔。
[0005]而制约牡蛎单体养殖发展的主要因素是缺乏一种牡蛎单体养成的装置。
[0006]公开号CN2800752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单体牡蛎的多层笼养装置,设有柱筒形网体,网体内固定有多层圆形塑料板,塑料板与柱筒形网体的轴线方向垂直,塑料板上均匀分布圆孔,网体的侧面上设有缝隙,网体的上端固定有绳索。该实用新型在牡蛎苗放置、成品牡蛎取出时都去要将网体缝合和拆开,操作不方便,劳动强度大,效率低。
[0007]公开号CN 103782943 A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浅海滩涂进行单体牡蛎养殖装置及方法,其单体牡蛎养殖装置与前述实用新型专利的多层笼养装置类似,同样需要缝合和拆开网包口。
[0008]公开号CN 103960183 A的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浅海牡蛎单体养殖方法,其在说明书中记载了一种养殖筐,养殖筐为规格40X30X 12cm的塑料筐,塑料筐四周和底部有孔,以利于流水通畅。每筐装入壳长4-5cm蛎苗25-30个,用绳子将6个筐叠成一串,上面筐加盖,以免海浪将牡蛎冲出筐外。将每串养殖筐挂于海上养殖,养殖采用延绳式养殖方式。该发明采用绳子捆扎的方式将筐叠成一串,同样同在操作不便、劳动强度大、效率低的问题。
[0009]公开号CN104115777A的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单体牡蛎养成用的网箱,包括:聚乙烯塑料制成的箱体,所述箱体上部设置有聚乙烯塑料制成的箱盖,所述箱盖上设置有用于将其固定在箱体上的锁扣,所述箱体上设置有聚乙烯制成的吊绳。该发明没有给出网箱可以组合使用的技术启示,且每个箱体均带有箱盖若组合使用,不仅操作不便,且造价较高。

【发明内容】

[0010]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牡蛎单体的养成装置,这种牡蛎单体的养成装置包括若干个塑料栅格箱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长度大于等于若干个叠摞在一起的塑料栅格箱总高度的塑料管2及绳索3,所述塑料栅格箱I的底壁中心设置通孔11,塑料管2依次插入每个塑料栅格箱的通孔11内,绳索3穿入塑料管2内并在底端打结,绳索3的顶端绑在悬浮在靠近海面的主绳索4上或直接绑在浮漂5上。采用该技术方案,无需缝合和拆开,也无需捆扎,组装方便、节省劳动力,投苗方便,收获也容易,并且易于清洗、可循环使用。
[0011]进一步地,还包括一个塑料垫片6,塑料垫片6的中心带有与绳索3直径相应的穿绳孔61,塑料垫片6位于最下层塑料栅格箱I的下面、绳索3底端打结处的上面。采用该技术方案,不仅增加塑料栅格箱底壁的承载力,并且可减少绳索打结的大小和次数,也能降低绳索的粗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0012]进一步地,所述的塑料栅格箱I的底壁包括以通孔11为基础向四周延伸形成的实体圆盘12,与实体圆盘12同心的实体底壁环13,实体圆盘12与实体底壁环13之间为栅格底壁;栅格箱I的侧壁包括与实体底壁环13连为一体并与底壁平面呈90° -110°夹角的实体侧壁环14,与实体底壁环13同心并平行的箱沿15,实体侧壁环14与箱沿15之间为栅格侧壁。采用该技术方案,增强塑料栅格箱底壁和侧壁的强度,并且侧壁存在一定的拔模斜度,利于加工;同时多个塑料栅格箱也容易叠摞,也容易分开。
[0013]进一步地,所述的塑料栅格箱I内、与通孔11的中心轴同轴设置并与底壁连为一体的中心支撑管16,沿实体底壁环13均匀分布3个以上与底壁和侧壁连为一体的外围支撑管17,中心支撑管16和外围支撑管17的高度小于塑料栅格箱I侧壁的高度0.5-lcm?采用该技术方案,通过多点支撑,将上层塑料栅格箱底壁施加于下层塑料栅格箱侧壁的扩张力化解为上层与下层的垂直压力,提高整个塑料栅格箱的抗压强度,同时上层塑料栅格箱底壁同时充当下层塑料栅格箱的箱盖,由于中心支撑管16和外围支撑管17的高度小于塑料栅格箱I侧壁的高度0.5-lcm,在塑料栅格箱略有变形的情况下,仍能有效地进行封闭。
[0014]进一步地,中心支撑管16与每个外围支撑管17之间分别通过截面为T形的界板18连接。采用该技术方案,不仅增强塑料栅格箱底壁的抗压、抗拉强度,并且还对置于其中的牡蛎苗或牡蛎个体起到限位作用,不使其聚集,有利于各个单体相互隔离和快速生长。
[0015]进一步地,界板18与中心支撑管16或外围支撑管17通过加强筋19连接。采用该技术方案,进一步增强塑料栅格箱底壁的抗压、抗拉强度。
[0016]进一步地,栅格箱I的底壁外侧、实体圆盘12的中心向上延伸形成凹坑12。采用该技术方案,有利于上层与下层塑料栅格箱的准确定位,并且塑料垫片6也可以放入其中,起到限位作用。
[0017]进一步地,还包括一个不锈钢提手7,不锈钢提手7为呈开口环状,其两个自由端卡入中心支撑管16管壁上设置的两个小孔中。采用该技术方案,方便叠摞在一起的塑料栅格箱相互分离,一只手就可操作,提高效率。
[0018]进一步地,实体侧壁环14与底壁平面的夹角为105°。采用该技术方案,在实现加工方便、叠摞和分开容易的同时,更大限度地提高箱体的有效利用体积,且叠摞在一起的整个箱体外形更加平整,无显著的突兀存在。
[0019] 进一步地,实体底壁环13、实体侧壁环14和箱沿15的形状为圆环。采用该技术方案,无论塑料栅格箱如何绕塑料管2旋转,上层与下层塑料栅格箱均能准确地契合。
[0020]进一步地,实体底壁环13、实体侧壁环14和箱沿15的形状为八角环,相邻两个边的长度不相等,相对两个边的长度相等。采用该技术方案,只有在上层与下层塑料栅格箱相同角度时才能契合在一起,这时外围支撑管在同一直线上,有利于整个装置压力的上下传递,增加抗压抗拉强度,提高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发明部分部件的组合关系示意图。
[0023]图3为本发明垫片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4为本发明提手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5为实施例1中栅格箱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6为实施例1中栅格箱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7为实施例2中栅格箱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8为实施例2中栅格箱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实施方式I,参见图1-6。
[0030]一种牡蛎单体的养成装置,包括若干个塑料栅格箱I,长度大于等于若干个叠摞在一起的塑料栅格箱总高度的塑料管2及绳索3,所述塑料栅格箱I的底壁中心设置通孔11,塑料管2依次插入每个塑料栅格箱的通孔11内,绳索3穿入塑料管2内并在底端打结,绳索3的顶端绑在悬浮在靠近海面的主绳索4上或直接绑在浮漂5上。还包括一个塑料垫片6,塑料垫片6的中心带有与绳索3直径相应的穿绳孔61,塑料垫片6位于最下层塑料栅格箱I的下面、绳索3底端打结处的上面。所述的塑料栅格箱I的底壁包括以通孔11为基础向四周延伸形成的实体圆盘12,与实体圆盘12同心的实体底壁环13,实体圆盘12与实体底壁环13之间为栅格底壁;栅格箱I的侧壁包括与实体底壁环13连为一体并与底壁平面呈105°夹角的实体侧壁环14,与实体底壁环13同心并平行的箱沿15,实体侧壁环14与箱沿15之间为栅格侧壁。实体底壁环13、实体侧壁环14和箱沿15的形状为圆环。所述的塑料栅格箱I内、与通孔11的中心轴同轴设置并与底壁连为一体的中心支撑管16,沿实体底壁环13均匀分布3个以上与底壁和侧壁连为一体的外围支撑管17,中心支撑管16和外围支撑管17的高度小于塑料栅格箱I侧壁的高度1cm。中心支撑管16与每个外围支撑管17之间分别通过截面为T形的界板18连接。界板18与中心支撑管16或外围支撑管17通过加强筋19连接。栅格箱I的底壁外侧、实体圆盘12的中心向上延伸形成凹坑12。还包括一个不锈钢提手7,不锈钢提手7为呈开口环状,其两个自由端卡入中心支撑管16管壁上设置的两个小孔中。
[0031]实施方式2,参见图1-4,7-8。
[0032]其他同实施方式1,不同的是实体底壁环13、实体侧壁环14和箱沿15的形状为八角环,相邻两个边的长度不相等,相对两个边的长度相等。
【主权项】
1.一种牡蛎单体的养成装置,包括若干个塑料栅格箱(I),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长度大于等于若干个叠摞在一起的塑料栅格箱总高度的塑料管(2)及绳索(3),所述塑料栅格箱(I)的底壁中心设置通孔(11),塑料管(2 )依次插入每个塑料栅格箱的通孔(11)内,绳索(3)穿入塑料管(2)内并在底端打结,绳索(3)的顶端绑在悬浮在靠近海面的主绳索(4)上或直接绑在浮漂(5)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牡蛎单体的养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个塑料垫片(6),塑料垫片(6)的中心带有与绳索(3)直径相应的穿绳孔(61),塑料垫片(6)位于最下层塑料栅格箱(I)的下面、绳索(3)底端打结处的上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牡蛎单体的养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塑料栅格箱Cl)的底壁包括以通孔(11)为基础向四周延伸形成的实体圆盘(12),与实体圆盘(12)同心的实体底壁环(13),实体圆盘(12)与实体底壁环(13)之间为栅格底壁;栅格箱(I)的侧壁包括与实体底壁环(13)连为一体并与底壁平面呈90° -110°夹角的实体侧壁环(14),与实体底壁环(13)同心并平行的箱沿(15),实体侧壁环(14)与箱沿(15)之间为栅格侧壁。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牡蛎单体的养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塑料栅格箱Cl)内、与通孔(11)的中心轴同轴设置并与底壁连为一体的中心支撑管(16),沿实体底壁环(13)均匀分布3个以上与底壁和侧壁连为一体的外围支撑管(17),中心支撑管(16)和外围支撑管(17)的高度小于塑料栅格箱(I)侧壁的高度0.5-lcm?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牡蛎单体的养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中心支撑管(16)与每个外围支撑管(17)之间分别通过截面为T形的界板(18)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牡蛎单体的养成装置,其特征在于:界板(18)与中心支撑管(16)或外围支撑管(17)通过加强筋(19)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牡蛎单体的养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栅格箱(I)的底壁外侧、实体圆盘(12)的中心向上延伸形成凹坑(12)。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牡蛎单体的养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个不锈钢提手(7),不锈钢提手(7)为呈开口环状,其两个自由端卡入中心支撑管(16)管壁上设置的两个小孔中。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牡蛎单体的养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实体底壁环(13)、实体侧壁环(14)和箱沿(15)的形状为圆环。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牡蛎单体的养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实体底壁环(13)、实体侧壁环(14)和箱沿(15)的形状为八角环,相邻两个边的长度不相等,相对两个边的长度相等。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牡蛎单体的养成装置,包括若干个塑料栅格箱,与现有技术不同的是:还包括长度大于等于若干个叠摞在一起的塑料栅格箱总高度的塑料管及绳索,所述塑料栅格箱的底壁中心设置通孔,塑料管依次插入每个塑料栅格箱的通孔内,绳索穿入塑料管内并在底端打结,绳索的顶端绑在悬浮在靠近海面的主绳索上或直接绑在浮漂上。采用该技术方案,无需缝合和拆开,也无需捆扎,组装方便、节省劳动力,投苗方便,收获也容易,并且易于清洗、可循环使用。
【IPC分类】A01K61/00
【公开号】CN104904634
【申请号】CN201510294861
【发明人】杨建敏, 王卫军, 孙国华, 韦秀梅
【申请人】山东省海洋资源与环境研究院
【公开日】2015年9月16日
【申请日】2015年6月2日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