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以无纺布为基质植藓养蚜增加五倍子产量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经济林的培育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五倍子蚜的人工植藓养殖、蚜虫收集和林间散放增加五倍子产量的方法。
【背景技术】
[0002]五倍子是一些蚜虫在盐肤木、青麸杨和红麸杨的树叶上取食,刺激叶组织细胞增生膨大而形成的虫瘿。五倍子的主要成分为单宁酸,具有敛肺止血、散热解毒、败毒抗癌、医疮消肿等功效,中国对五倍子的利用历史已经有2000多年,传统用途主要是中药和纺织行业。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五倍子成为提取单宁酸、没食子酸和焦性没食子酸等系列化工产品的重要原料,广泛应用于医药、化工、纺织、矿冶、农业、食品、电子、环保和轻工等行业。近年来,电子级焦性没食子酸等深加工产品在液晶显示屏、集成电路领域的应用,进一步拓展了应用范围,带动五倍子市场需求量逐年增加。中国五倍子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95%以上,以单宁酸含量高、质优、量大著称于世,被称为“中国五倍子”(Chinensis Gallnuts),除满足国内需求外,还出口美国、欧盟和日本等发达国家,是我国重要的林特产品和出口创汇商品。
[0003]五倍子共有14种,其中主要生产种有2种:(I)角倍,由角倍蚜(SbA/ecAii?/?WiacAiflefl1Si1S)在盐肤木上形成,冬寄主藓主要为侧枝匍灯藓應maximoviczii ) ; (2)肚倍,由肚倍ilJ牙指名亚种 QKaburagia rhusicola rhusicola)(包括 4个亚种)在青麸杨或红麸杨上形成,冬寄主藓主要为美灰藓(BuroAypnum Ieptothallum,又名细枝赤齿藓)。五倍子的形成对环境条件有严格的要求,必须同时具备“蚜、树、藓”三要素和适宜的环境条件,才能自然形成倍子。虽然五倍子市场需求量大,但其产量却一直不能满足要求。一是因为自然条件下满足五倍子生长的范围有限,生产范围狭窄;二是五倍子的单产较低,自然条件下只有1-5公斤/亩,且产量受气候因子影响波动很大,产量低且不稳定。1990年以来,以植藓养蚜、挂放性蚜为主的五倍子人工培育技术在生产上推广应用,使五倍子单产提高到20-30公斤/亩,促进了五倍子生产的快速发展。经过20多年的发展,在藓的种植方法、蚜虫收集和包装技术等有了较多改进,但在藓的种植基质上并没有发生变化,还是以土壤种植为主。土壤基质植藓存在着藓块搬运和蚜虫收集困难、杂草生长快、管理成本高等缺点,难以实现工场化生产和管理,严重制约着五倍子人工培育技术的推广和应用。虽然现有技术也公开了利用无土植藓养蚜的方法,例如,申请号为201410319188.6的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无土植藓养蚜增加肚倍产量的方法,该方法种植苔藓的基质为瓦片或砖块,但是我们知道,瓦片或砖块为泥土烧制而成,质量较重、体积大,易碎,不易搬运,在瓦片或砖块上植藓,无法实现大面积迀移,一般只能就地搭棚收集蚜虫,因此该方法仍未彻底打破传统基质存在的藓块搬运和蚜虫收集困难等缺陷。
[0004]因此,研发出一种适合苔藓和蚜虫生长、藓块易于移动,方便蚜虫收集和散放,且能大幅度提高蚜虫成活率和五倍子产量的新型基质,已成为五倍子生产中亟待解决的关键。
【发明内容】
[0005]鉴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以无纺布为基质植藓养蚜增加五倍子产量的方法,该方法采用无纺布作为载体,在无纺布基质上植藓养蚜,根据培育的五倍子蚜虫种类选择适合的冬寄主藓类:角倍蚜选侧枝匐灯藓,肚倍蚜选美灰藓,通过倍蚜虫散放法接种倍蚜虫秋迀蚜进行人工管理和养殖,提高越冬蚜虫的成活率,管理简便,且蚜藓重量轻薄、整体牢固易于移动,方便蚜虫收集或散放,从而增加林间五倍子产量。
[0006]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以无纺布为基质植藓养蚜增加五倍子产量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植藓地的选择与整理:根据苔藓喜湿耐荫的生物学特性,在五倍子产区选择有一定林木遮荫、不积水的沟谷、垄状整地,整理成有一定斜度的垄,得到整理好的地块;
(2)藓种采集:每年5月上中旬,从乔木或灌木林内采集合适的野生苔藓或利用往年养虫牙的蘇块,副除杂蘇;
(3)植藓:向步骤(I)所述整理好的垄浇水,使垄面浇透水形成泥浆状,然后在所述垄面上覆盖无纺布,拍打使泥浆土透到无纺布表面,再将步骤(2)所述采集到的苔藓撕成藓段小块后贴在所述无纺布的表面,轻轻拍打粘实;
(4)藓圃管理:在养殖地上方罩挂遮荫网,遮荫保湿,拦截树上的落叶,让藓枝自然生长,藓枝生长到无纺布的网格线间,在无纺布表面形成藓块,常规管理;
(5)秋迀蚜接种:当倍子成熟时,采集成熟但未爆裂的倍子,置于步骤(4)所述藓圃的步道上,让秋迀蚜从裂口处自然迀飞到藓块上,在藓块上繁殖并产下越冬蚜,越冬蚜在藓枝上取食寄生,以渡过冬季;
(6)蚜藓管理:常规管理,保持藓块潮湿并有一定的散射光,及时清理藓块上的杂草、落叶等;
(7)倍蚜散放:第2年3月春迀蚜迀飞前,将无纺布藓块卷起,运送到倍林内,将藓块均匀分布于倍林内遮阳、无积水处,让倍蚜自然迀飞上树形成倍子。或者用竹木材料搭建收蚜棚架,将藓块悬挂于棚架内收集春迀蚜,装入虫袋内,待干母出现时,将虫袋挂放到倍树上形成倍子;
(8)蚜藓回收和再利用:待春迀蚜迀飞结束15-20天后,将林间或收蚜棚内的无纺布藓块收回,放回原地继续培育,第2年适量补植藓,继续放若蚜,按同样方法培育利用。
[0007]进一步地,本发明上述所述的五倍子优选为角倍。
[0008]进一步地,本发明上述技术方案中步骤(3)所述苔藓撕成的藓段小块大小为1-2厘米,藓段小块按2-3厘米的间距贴到无纺布的表面。
[0009]进一步地,本发明上述技术方案中步骤(3)所述采用的无纺布的规格为80克/平方米,经生产实践验证证明,采用该规格的无纺布作为基质种植苔藓,养蚜效果好,成活率尚O
[0010]进一步地,本发明上述技术方案中步骤(3)所述无纺布下方泥楽土为细粒土。
[0011]进一步地,本发明上述技术方案中步骤(5)所述的秋迀蚜接种密度为每平方厘米3-4头,接种前保持藓枝湿润但无积水,接种后3~5天内不可浇水,8~10天检查藓块上蚜虫蜡球的数量,若平均每平方厘米蚜虫蜡球的数量少于3头时,需要补放。
[0012]进一步地,本发明上述技术方案中步骤(7)所述无纺布藓块按照每亩50-60平方米均匀散放于倍林内。
[0013]进一步地,本发明上述技术方案中步骤(7 )所述在蚜棚架内收集春迀蚜具体是在收蚜棚内的相对湿度为50-65%、棚内温度为15-20°C,藓枝不卷曲,收蚜膜上无水滴的条件下,每天14-18时蚜虫迀飞时段进行的。
[0014]进一步地,本发明上述技术方案中步骤(7)所述运输时无纺布藓块卷成的形状为筒状,在保湿的条件下可进行较长距离的运输。
[0015]本发明上述技术方案中步骤(I)所述整理成有一定斜度的垄,所述有斜度的垄排水方便,垄间还可增加湿度,更有利于苔藓生长。
[0016]本发明上述技术方案中步骤(7)所述倍蚜自然迀飞上树形成倍子的具体过程为:当自然温度和湿度等条件合适时,倍蚜蚜虫自主迀飞到寄主树上,在树干上产下性蚜并交配,形成干母后爬到树叶上取食,最终形成倍子。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
(1)本发明采用的无纺布基质具有一定的吸水性,具有自然保湿功能,使土壤水份不易蒸发,且无纺布上有密度适中的编织线网格,可供藓枝穿插附着,能较好地满足苔藓的生长需求;
(2)本发明的苔藓藓枝可透过无纺布从土壤吸收水分,在生长过程中藓枝进入无纺布的编织经玮线间,经过数月的生长与无纺布较好的连接,形成一体化的轻薄藓块,该藓块整体牢固,容易移动,不易损坏,有利于财虫的寄生和财蘇运输;
(3)本发明采用的无纺布基质可以阻止杂草生长,减少了杂草生长和除草作业对蚜虫的影响,降低了后期管理成本,提高了蚜虫成活率;
(4)采用本发明方法得到的轻薄藓块容易移动,方便蚜虫的收集和散放:可以自由选择将这些藓块散放于盐肤木或青麸杨倍林内任春迀蚜自然迀飞收集蚜虫或将藓块大面积转移到室内收集蚜虫的方式。收蚜时,将无纺布藓块悬挂于收蚜棚内,由于无纺布基质质地轻而柔韧,占地面积小,在相同面积的收集棚内可收集更多的蚜虫,可以节省收蚜棚的空间,并有利于调控棚内的温湿度,获得较好的收蚜效果;
(5)本发明采用的无纺布基质是新一代环保材料,具有防潮、透气、柔韧、质轻、无毒无刺激性、价格低廉、可循环利用等特点,且无纺布容易分解,可以在使用几年后自然降解,不会对土地造成任何污染;
(6)本发明采用的无纺布成本低、体积小,容易移动,搬运、运输成本等也显著降低,且本发明蚜藓还可回收再利用,特别对于越冬蚜部分为2年生以上的肚倍蚜更为适用,进一步降低了生产成本。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0019]实施例1
一种以无纺布为基质植藓养蚜增加五倍子产量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I)植藓地的选择与整理:根据角倍蚜冬寄主藓的生物学特性,选择山沟中下部、周围有林木分布、附近有水源的背风湿润地,垄状整地,依地势整理成斜度为15度左右、垄宽为I米的斜垄,将垄面上的石块拣净,并在垄面上铺一层细粒土,得到整理好的地块;
(2)藓种采集:5月上中旬,从野外采集侧枝匐灯藓,挑出杂藓备用;
(3)植藓:向步骤(I)所述整理好的垄面上浇透水,边浇水边轻轻拍打,使土表呈泥浆状,然后取80克/平方米的白色无纺布,裁剪成0.8米X 1
.0米,将裁剪好的无纺布覆盖在泥浆状的土面上,继续轻拍使无纺布与土面紧贴,并有少量泥浆透过无纺布渗透到布的表面;再将步骤(2)所述采集到的匐灯藓撕成1-2厘米的藓段小块,藓段上粘少量稀泥土,按2-3厘米的间隔贴到无纺布表面,轻轻拍打使藓段与无纺布贴紧粘实,植藓面积为55平方米;
(4)藓圃管理:在步骤(I)所述的斜垄上方罩挂遮荫网,遮挡部分阳光并拦截落叶等杂物,避免雨水直接冲刷;当天气干旱时,适时浇水保持垄面湿润,让藓段在无纺布上自然生长,并在无纺布表面逐渐形成藓块,最终生长布满整块无纺布,常规管理;
(5)秋迀蚜接种:9月下旬至10月上旬角倍成熟,有部分爆裂时,采集个头较大、成熟但尚未爆裂的倍子作为种倍,将种倍放置于步骤(4)所述藓圃的步道间,遮阳避雨,让秋迀蚜从种倍裂口处自然迀飞到藓块上寄生,在藓块上繁殖并产下越冬蚜,越冬蚜在藓枝上取食寄生,以渡过冬季;
(6)蚜藓管理:常规管理,保持藓块阴湿并有一定的散射光,及时清理藓块上的杂草、落叶等;
(7)倍蚜散放:第2年的春季春迀蚜迀飞前,减少浇水,让藓块保持较少的水分和湿度,连同无纺布和蚜藓一起取下,悬挂于用竹木材料搭建成的收蚜棚架内,保持棚内温度16-18°C和相对湿度55-60%,让春迀蚜自然迀飞并收集,装入虫袋内,待干母出现时,将虫袋挂放到倍树上,干母沿树干爬到树叶上取食,形成倍子;
(8)蚜藓回收和再利用:待春迀蚜迀飞结束20天后,将收蚜棚内的无纺布藓块收回,放回原地继续培育。第2年适量补植藓,散放秋迀蚜,按同样方法重复培育使用。
[0020]本实施例平均每平方米越冬蚜数量为7300头,收集到的春迀蚜为5120头,越冬蚜存活率为70.14%ο
[0021]实施例2
一种以无纺布为基质植藓养蚜增加五倍子产量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植藓地的选择与整理:根据角倍蚜冬寄主藓的生物学特性,选择山沟中下部、周围有林木分布、附近有水源的背风湿润地,垄状整地,依地势整理成斜度为12度左右、垄宽为
1.2米的斜垄,在垄面上铺一层细粒土,得到整理好的地块;
(2)藓种采集:5月上中旬,从野外采集侧枝匐灯藓,挑出杂藓备用;
(3)植藓:向步骤(I)所述整理好的垄面上浇透水,边浇水边轻轻拍打,使土表呈泥浆状,然后取80克/平方米的白色无纺布,裁剪成0.8米X 1.0米,将裁剪好的无纺布覆盖在泥浆状的土面上,继续轻拍使无纺布与土面紧贴,并有少量泥浆透过无纺布渗透到布的表面;再将步骤(2)所述采集到的匐灯藓撕成1-2厘米的藓段小块,藓段上粘少量稀泥土,按2-3厘米的间隔贴到无纺布表面,轻轻拍打使藓段与无纺布贴紧粘实,植藓面积为420平方米;
(4)藓圃管理:在步骤(I)所述的斜垄上方罩挂遮荫网,遮挡部分阳光并拦截落叶等杂物,避免雨水直接冲刷;当天气干旱时,适时浇水保持垄面湿润,让藓段在无纺布上自然生长,并在无纺布表面逐渐形成藓块,最终生长布满整块无纺布,常规管理;
(5)秋迀蚜接种:9月下旬至10月上旬角倍成熟,有部分爆裂时,采集个头较大、成熟但尚未爆裂的倍子作为种倍,将所述种倍置于收蚜棚内,收集迀飞的秋迀蚜,然后将收集到的秋迀蚜均匀散放到藓圃上,让秋迀蚜自然迀飞到藓块上寄生,在藓块上繁殖并产下越冬蚜,越冬蚜在藓枝上取食寄生,以渡过冬季;
(6)蚜藓管理:常规管理,保持藓块阴湿并有一定的散射光,及时清理藓块上的杂草、落叶等;
(7)倍蚜散放:第2年的春季春迀蚜迀飞前,减少浇水,让藓块保持较少的水分和湿度,连同无纺布和蚜藓一起取下,悬挂于用竹木材料搭建成的收蚜棚架内,保持棚内温度16-18°C和相对湿度60-65%,让春迀蚜自然迀飞并收集,装入虫袋内,待干母出现时,将虫袋挂放到倍树上,干母沿树干爬到树叶上取食,形成倍子;
(8)蚜藓回收和再利用:待春迀蚜迀飞结束20天后,将收蚜棚内的无纺布藓块收回,放回原地继续培育。第2年适量补植藓,散放秋迀蚜,按同样方法重复培育使用。
[0022]本实施例平均每平方米越冬蚜数量为43000头,收集到的春迀蚜为23520头,越冬蚜存活率为54.70%ο
[0023]本发明根据五倍子蚜虫的优良冬寄主苔藓的生物学特性,并以角倍蚜生产为例,提出了一种适合苔藓生长的无土种植及倍蚜培育方法。应用本发明的方法植藓养蚜,可以大幅度提高倍蚜越冬成活率,第2年春季收集迀飞的倍蚜挂放到寄主树或让蚜虫从藓类自然迀飞到寄主树上形成倍子,提高倍子产量,实现倍林的高产和稳产。经过在湖北省五峰土家族自治县、竹山县等五倍子产区生产应用,藓上越冬蚜密度平均达到2.1万头/平方米,3年生倍林的倍子产量最高为82.5公斤/亩,与传统林间植藓的产量30-50公斤/亩相比较,增产效果显著。本发明所用的主要材料为无纺布,价格低廉,仅为0.8元/平方米,为国家推广使用的易降解材料,不会产生“白色污染”,其他材料如遮荫网、木竹等为农业上常用的材料,获取容易,整体种植和培育方法简便,技术路线清楚,易于为农民接受和推广。
[0024]需要说明的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主权项】
1.一种以无纺布为基质植藓养蚜增加五倍子产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植藓地的选择与整理:根据苔藓喜湿耐荫的生物学特性,在五倍子产区选择有一定林木遮荫、不积水的沟谷、垄状整地,整理成有一定斜度的垄,得到整理好的地块; (2)藓种采集:每年5月上中旬,从乔木或灌木林内采集合适的野生苔藓或利用往年养虫牙的蘇块,副除杂蘇; (3)植藓:向步骤(I)所述整理好的垄浇水,使垄面浇透水形成泥浆状,然后在所述垄面上覆盖无纺布,拍打使泥浆土透到无纺布表面,再将步骤(2)所述采集到的苔藓撕成藓段小块后贴在所述无纺布的表面,轻轻拍打粘实; (4)藓圃管理:在养殖地上方罩挂遮荫网,遮荫保湿,拦截树上的落叶,让藓枝自然生长,藓枝生长到无纺布的网格线间,在无纺布表面形成藓块,常规管理; (5)秋迀蚜接种:当五倍子成熟时,采集成熟但未爆裂的倍子,置于步骤(4)所述藓圃的步道上,让秋迀蚜从裂口处自然迀飞到藓块上,在藓块上繁殖并产下越冬蚜,越冬蚜在藓枝上取食寄生,以渡过冬季; (6)蚜藓管理:常规管理,保持藓块潮湿并有一定的散射光,及时清理藓块上的杂草、落叶等; (7)倍蚜散放:第2年3月春迀蚜迀飞前,将无纺布藓块卷起,运送到倍林内,将藓块均匀分布于倍林内遮阳、无积水处,让倍蚜自然迀飞上树形成倍子,或者用竹木材料搭建收蚜棚架,将藓块悬挂于棚架内收集春迀蚜,装入虫袋内,待干母出现时,将虫袋挂放到倍树上形成倍子; (8)蚜藓回收和再利用:待春迀蚜迀飞结束15-20天后,将林间或收蚜棚内的无纺布藓块收回,放回原地继续培育,第2年适量补植藓,继续放若蚜,按同样方法培育利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以无纺布为基质植藓养蚜增加五倍子产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五倍子为角倍。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以无纺布为基质植藓养蚜增加五倍子产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所述苔藓撕成的藓段小块大小为1-2厘米,藓段小块按2-3厘米的间距贴到无纺布的表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以无纺布为基质植藓养蚜增加五倍子产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所述采用的无纺布的规格为80克/平方米。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以无纺布为基质植藓养蚜增加五倍子产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所述无纺布下方泥楽土为细粒土。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以无纺布为基质植藓养蚜增加五倍子产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所述的秋迀蚜接种密度为每平方厘米3-4头,接种前保持藓枝湿润但无积水,接种后3~5天内不可浇水,8~10天检查藓块上蚜虫蜡球的数量,若平均每平方厘米蚜虫蜡球的数量少于3头时,需要补放。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以无纺布为基质植藓养蚜增加五倍子产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7)所述无纺布藓块按照每亩50-60平方米均匀散放于倍林内。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以无纺布为基质植藓养蚜增加五倍子产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7)所述在蚜棚架内收集春迀蚜具体是在收蚜棚内的相对湿度为50-65%、棚内温度为15-20°C,藓枝不卷曲,收蚜膜上无水滴的条件下,每天14-18时蚜虫迀飞时段进行的。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以无纺布为基质植藓养蚜增加五倍子产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7)所述运输时无纺布藓块卷成的形状为筒状。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以无纺布为基质植藓养蚜增加五倍子产量的方法,属于经济林的培育技术领域。本发明根据五倍子蚜虫的优良冬寄主苔藓的生物学特性,并以角倍蚜生产为例,采用无纺布作为载体,在无纺布基质上植藓养蚜,通过倍蚜虫散放法或接种倍蚜虫秋迁蚜进行人工管理和养殖,提高越冬蚜虫的成活率。经过在湖北省五峰土家族自治县、竹山县等五倍子产区生产应用,藓上越冬蚜密度平均达到2.1万头/平方米,3年生倍林的倍子产量最高为82.5公斤/亩,与传统林间植藓的产量30-50公斤/亩相比较,增产效果显著。本发明采用的无纺布成本低、体积小,且蚜藓重量轻薄、整体牢固易于移动,方便蚜虫收集或散放,可获得较好的收蚜效果。该方法管理简便,易推广应用。
【IPC分类】A01K67/033, A01G33/00, A01H11/00
【公开号】CN104904670
【申请号】CN201510296273
【发明人】查玉平, 杨子祥, 陈京元, 宋德应, 乐建根, 杨武松
【申请人】湖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公开日】2015年9月16日
【申请日】2015年6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