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中生菌素和霜脲氰的农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的农药组合物,是以中生菌素和霜脲氰为有效成分,用于防治农作物 病害,尤其是卵菌纲(Oomycetes)病原物引起的作物霜霉病、疫病等病害。
【背景技术】
[0002] 中生菌素,英文通用名称:zhongshengmycin,是一种新型农用抗生素,是由淡紫灰 链霉菌海南变种产生的抗生素,属N-糖苷类碱性水溶性物质。该菌的加工剂型是一种杀 菌谱较广的保护性杀菌剂,具有触杀、渗透作用。中生菌素对农作物的细菌性病害及部分真 菌性病害具有很高的活性,同时具有一定的增产作用。使用安全,可在苹果花期使用。
[0003] 中生菌素对农作物致病菌如菜软腐病菌、黄瓜角斑病菌、水稻白叶枯病菌、苹果轮 纹病病菌、小麦赤霉病菌等均具有明显的抗菌活性。通过抑制病原细菌蛋白质的肽键生成, 最终导致细菌死亡;对真菌可抑制菌丝的生长、抑制孢子的萌发,起到防治真菌性病害的作 用;可刺激植物体内植保素及木质素的前体物质的生成,从而提高植物的抗病能力。
[0004] 霜脲氰,英文通用名称:cymoxanil,是一种高效、低毒杀菌剂,使用于黄瓜、葡萄、 蕃茄、荔枝、巨菜等十字花科蔬菜及烟草等作物,防治由卵菌纲病原物引起的作物病害。
[0005] 引起作物病害的卵菌纲病原物主要有腐霉属(Phthium)、疫霉属(Phytophthora)、 指疫霉属(Sclerophthora)、霜疫霉属(Peronophythora)、霜霉属(Peronospora)、单轴霉 属(Plasmopara)、假霜霉属(Pseudoperonospora)、盘梗霉属(Bremia)等重要的类群。
[0006]通过试验发现,中生菌素与霜脲氰混合使用对腐霉属(Phthium)、疫霉属 (Phytophthora)、指疫霉属(Sclerophthora)、霜疫霉属(Peronophythora)、霜霉属 (Peronospora)、单轴霉属(Plasmopara)、假霜霉属(Pseudoperonospora)、盘梗霉属 (Bremia)有协同增效作用尤其是在20:1~1:20比例范围内具有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
[0007] 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中生菌素与霜脲氰组合物可以赋型为农业上常用的剂型。
【发明内容】
[0008] 本发明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用药量大、成本高、对生态环境危害 大、对作物安全性低等缺点,提供一种高效、安全、低毒且持效期长,有利于病害综合治理的 含有中生菌素和霜脲氰的农药组合物。
[0009]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含有中生菌素和霜脲氰 的农药组合物,包括常用助剂、中生菌素和霜脲氰,中生菌素与霜脲氰的重量份数比为 20:1-1:20,中生菌素和霜脲氰重量总和在农药组合物中的重量百分比为5 % -80%。
[0010] 本发明的农药组合物可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方法,配制成悬浮剂、油悬浮 剂、水分散粒剂、可湿性粉剂等适合农业使用的应用剂型。
[0011] 本发明的农药组合物还含有农药制剂的常用助剂,包括溶剂、乳化剂、润湿剂、稳 定剂、分散剂、增稠剂、消泡剂、防冻剂、崩解剂、粘结剂、填充剂、填料、介质等中的一种或几 种混合,均为已知物质,是农药制剂中常用的各种助剂,根据不同情况可以有所变化,并无 特别限定。
[0012] 本发明的农药组合物用于农业上防治有病原物真菌及细菌引起的作物病害,尤其 是卵菌纲(Oomycetes)病原物引起的作物霜霉病、疫病等作物病害。
[0013] 本发明的农药组合物,在应用时应在病害发生前期或病害发生初期使用。
[0014] 本发明的农药组合物,通常采用喷雾的方法使用,也可以根据需要采用农业上应 用的其他使用技术。
[0015] 本发明提供的农药组合物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6] 1、本发明提供的农药组合物,在一定配比范围内表现出明显的增效作用,组合物 的防治效果比单剂有了明显提高,降低了农药的使用剂量,降低了用药成本,减少了农药对 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0017] 2、本发明两种杀菌剂的组合,扩大了杀菌谱;
[0018] 3、本发明提供的农药组合物的两种有效成份作用机制各不相同,可以克服长期单 一使用药剂容易产生抗性的缺点,延长药剂的使用寿命,对水稻真菌性病害的综合治理有 着重要意义。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实质,通过以下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 于这些实施例。在这些实施例中,除另有说明外,所有百分比均为重量百分比。
[0020] 实施例一:中生菌素?霜脲氰对致病疫霉(Phytophthorainfestans)的室内毒力 测定。
[0021] 试验对象采自田间的马铃薯晚疫病病原物(Phytophthorainfestans),方法参照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1156. 4-2006》。
[0022] 按照孙云沛法,根据共毒系数(CTC)来评价药剂混用的协同作用,即CTC< 80为 协同拮抗作用,80 <CTC< 120为协同拮抗作用,CTC彡120为协同增效作用。实测毒力指 数(ATI)=(标准药剂的EC50/供试药剂的EC50)X100 ;理论毒力指数TTI=A药剂的毒 力指数X混剂中A药剂的百分含量+B药剂的毒力指数X混剂中B药剂的百分含量;共毒 系数(CTC)=[混剂实测毒力指数(ATI)/混剂理论毒力指数(TTI)]X100。
[0023] 表1、中生菌素?霜脲氰对致病疫霉(Phytophthorainfestans)的室内毒力测定 结果。
[0024]
[0025]
[0026] 由农1n」知,中生菌素与霜脲m混配在20:1~1:20之丨日」,对钗柄疫霉 (Phytophthorainfestans)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共毒系数均在150以上。
[0027] 实施例二:中生菌素?霜脲氰对古巴假霜霉(Pseudoperonosporacubensis)的室 内毒力测定。
[0028] 试验对象为采自田间的黄瓜霜霉病病原物古巴假霜霉(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盆栽试验法。
[0029] 表2、中生菌素?霜脲氰对古巴假霜霉(Pseudoperonosporacubensis)的室内毒 力测定结果。
[0030]
[0031;
[0032] 由表2可知,中生菌素与霜脲氰混配在20:1~1:20之间,对古巴假霜霉 (Pseudoperonosporacubensis)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共毒系数均在140以上。
[0033] 实施例三:中生菌素?霜脲氰对葡萄生单轴霉(Plasmoparaviticola)的室内毒 力测定
[0034] 试验对象为采自田间的葡萄霜霉病病原物葡萄生单轴霉(Plasmopara viticola),盆栽试验法。
[0035] 表3、中生菌素?霜脲氰对葡萄生单轴霉(Plasmoparaviticola)的室内毒力测定 结果。
[0036]
[0037]
[0038] 由表3可知,中生菌素与霜脲氰混配在20:1~1:20之间,对葡萄生单轴霉 (Plasmoparaviticola)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共毒系数均在150以上。
[0039] 实施例四:(中生菌素?霜脲氰悬浮剂)。
[0040] 中生菌素 0. 1%~15% 霜脲氰 0. 1%~30% 木质素磺酸盐钠 0. 5%~4% 对甲氧基脂肪酰胺基苯磺酸 0. 5%~3% 脂肪酸酯硫酸钠 0. 4%~5%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 0. 4%~7% 丙三醇 2%~5% 黄原胶 0.01%~0.2% 去离子水 补足至100%
[0041]将上述配方按比例进行预先粉碎,再加入砂磨机中研磨,经高剪切混合后调配制 得到相应重量百分比的中生菌素?霜脲氰悬浮剂。
[0042]实施例五:40%中生菌素?霜脲氰悬浮剂。
[0043] 中生菌素106克,霜脲氰306克,木质素磺酸盐钠35克,脂肪酸酯硫酸钠31克,对 甲氧基脂肪酰胺基苯磺酸5. 1克,脂肪醇聚氧乙烯醚5. 1克,丙三醇5. 2克,黄原胶1. 1克, 去离子水补足至1000克,将上述配方按比例进行预先粉碎,再加入砂磨机中研磨,经高剪 切混合后调配制得40%中生菌素?霜脲氰悬浮剂,经检测,中生菌素含量10. 0%,霜脲氰含 量30. 1 %,总有效含量40. 1 %。
[0044]实施例六:防治黄瓜霜霉病药效试验。
[0045]40%中生菌素?霜脲氰悬浮剂按150g(a.i./ha)加水稀释喷雾,药后7天、14天 的防效为87.4%、81.1%,10%中生菌素水分散粒剂按15(^(&.1./1^)、10%霜脲氰悬浮剂 按150g(a.i. /ha)加水稀释喷雾,药后7天、14天防效分别为74. 1 %、70. 2%和75. 3%、 71. 2%。中生菌素和霜脲氰复配后增效作用明显,对黄瓜霜霉病的防效效果明显好于单剂, 复配药剂中有效成分的用量比单独使用时明显减少,总有效成分也相对减少,从而减轻了 环境负荷、降低了使用成本,为种植户提供了一种黄瓜霜霉病更为有效的管理工具。
[0046]实施例七:防治马铃薯晚疫病药效试验。
[0047]40%中生菌素?霜脲氰悬浮剂按150g(a.i./ha)加水稀释喷雾,药后7天、14天 的防效为92. 2%、83. 1%,10%中生菌素水分散粒剂按150g(a.i./ha)、10%霜脲氰悬浮剂 按150g(a.i./ha)加水稀释喷雾,药后7天、14天防效分别为80. 1%、70. 1%和80. 1%、 70. 3%。中生菌素和霜脲氰复配
后增效作用明显,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效效果明显好于单 剂,复配药剂中有效成分的用量比单独使用时明显减少,总有效成分也相对减少,从而减轻 了环境负荷、降低了使用成本,为种植户提供了一种马铃薯晚疫病更为有效的管理工具。
[0048]实施例八:(中生菌素?霜脲氰油悬浮剂)。
[0049] 中生菌素 0.1%~15% 霜脲氰 0. 1%~30%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 0. 6%~6% 木质素磺酸钠 0. 3%~7% 油酸甲酯 5%~30% 有机膨润土 0.3%~10% 十二烷基磺酸钙盐 0, 4%~11% 松节油 至100%
[0050]将上述物料(有机膨润土除外)一起加入到反应釜混合机中,搅拌2小时,打开釜 底入料阀,将物料注入多级砂磨机中研磨,研磨后的物料细度98%通过l-5um后出料,物料 再与事先溶解好的有机膨润土一起放入高剪切乳化釜中,乳化后即可制成流到性良好的相 应重量百分比的中生菌素?霜脲氰油悬浮剂。
[0051] 实施例九:30%中生菌素?霜脲氰油悬浮剂。
[0052] 中生菌素88克,霜脲氰227克,木质素磺酸盐钠45克,脂肪醇聚氧乙烯醚52克, 油酸甲酯249克,有机膨润土 83克,十二烷基磺酸钙盐60克,松节油补足至1000克,将上 述配方按比例进行预先粉碎,再加入砂磨机中研磨,经高剪切混合后调配制得30%中生菌 素?霜脲氰油悬浮剂,经检测,中生菌素有效含量8. 1 %,霜脲氰有效含量22. 0 %,总有效含 量 30. 1%。
[0053] 实施例十:防治葡萄霜霉病药效试验。
[0054] 30%中生菌素?霜脲氰油悬浮剂按200mg/kg加水稀释喷雾,药后7天、14天的防 效为90. 4%、84. 1%,10%中生菌素水分散粒剂按200mg/kg、30%霜脲氰悬浮剂按200mg/ kg加水稀释喷雾,药后7天、14天防效分别为80. 0%、72. 1 %和79. 4%、68. 2%。中生菌素 和霜脲氰复配后增效作用明显,对葡萄霜霉病的防效效果明显好于单剂,复配药剂中有效 成分的用量比单独使用时明显减少,总有效成分也相对减少,从而减轻了环境负荷、降低了 使用成本,为种植户提供了一种葡萄霜霉病更为有效的管理工具。
[0055] 实施例^^一 :防治油莴苣霜霉病药效试验。
[0056] 30%中生菌素?霜脲氰油悬浮剂按150g(a.i./ha)加水稀释喷雾,药后7天、14 天的防效为91. 6%、81. 4%,10%中生菌素水分散粒剂按150g(a.i. /ha)、30%霜脲氰悬浮 剂按150g(a.i./ha)加水稀释喷雾,药后7天、14天防效分别为74.4%、66. 1%和74. 1%、 65. 3%。中生菌素和霜脲氰复配后增效作用明显,对莴苣霜霉病的防效效果明显好于单剂, 复配药剂中有效成分的用量比单独使用时明显减少,总有效成分也相对减少,从而减轻了 环境负荷、降低了使用成本,为种植户提供了一种莴苣霜霉病更为有效的管理工具。
[0057] 实施例十二:(中生菌素?霜脲氰水分散粒剂)。
[0058] 中生菌素 0. 1%~15% 霜脲氰 0, 1%~60% 木质素横酸钠 0. 5%~5% 聚羧酸钠 0. 5%~8% 葡萄糖 1%~8% 茶枯粉 0. 4%~5% 高岭土 至100%
[0059]将上述物料一起加入锥形混合机中混合均匀,后经气流粉碎机粉碎,粉碎后的物 料再经锥形混合机混合,混合后的物料细度98%通过600目标准筛,加入捏合机中捏合成 可塑性物料,最后将此物料放入挤压造粒机中挤压造粒,造粒后经干燥、筛分后即制得相应 重量百分比的中生菌素?霜脲氰水分散粒剂。
[0060] 实施例十三:60%中生菌素?霜脲氰水分散粒剂。
[0061] 中生菌素58克,霜脲氰559克,木质素磺酸钠42克,聚羧酸钠60克,葡萄糖52克, 茶枯粉39克,高岭土补足至1000。将上述配方按比例干法粉碎、造粒、干燥、筛分制备制即 得60%中生菌素?霜脲氰水分散粒剂,经检测,中生菌素有效含量5. 2%,霜脲氰有效含量 55. 0 %,总有效含量60. 2 %。
[0062] 实施例十四:防治大豆霜霉病药效试验。
[0063] 60%中生菌素?霜脲氰水分散粒剂按150g(a.i. /ha)加水稀释喷雾,药后7天、 14天的防效为89. 2%、80. 1%,10%中生菌素水分散粒剂按150g(a.i./ha)、30%霜脲氰水 分散粒剂按150g(a.i. /ha)加水稀释喷雾,药后7天、14天防效分别为75. 3%、66. 2%和 74. 4%、65. 2%。中生菌素和霜脲氰复配后增效作用明显,对大豆霜霉病的防效效果明显好 于单剂,复配药剂中有效成分的用量比单独使用时明显减少,总有效成分也相对减少,从而 减轻了环境负荷、降低了使用成本,为种植户提供了一种大豆霜霉病更为有效的管理工具。
[0064] 实施例十五:防治落枝霜霉病药效试验。
[0065] 60%中生菌素?霜脲氰水分散粒剂按200mg/kg加水稀释喷雾,药后7天、14天的 防效为89. 3%、81. 7%,10%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按200mg/kg、30%霜脲氰水分散粒剂按 200mg/kg加水稀释喷雾,药后7天、14天防效分别为73. 6%、64. 0%和75. 3%、66. 3%。中 生菌素和霜脲氰复配后增效作用明显,对荔枝霜霉病的防效效果明显好于单剂,复配药剂 中有效成分的用量比单独使用时明显减少,总有效成分也相对减少,从而减轻了环境负荷、 降低了使用成本,为种植户提供了一种荔枝霜霉病更为有效的管理工具。
[0066] 实施例十六:(中生菌素?霜脲氰可湿性粉剂)。
[0067] 中生菌素 0.1%~15% 霜脲氰 0. 1%~60% 十二烷基硫酸钠 0, 3%~5% 丁基萘磺酸钠 0, 1%~8% 木质素磺酸钠 0, 5%~6% 白炭黑 0,2%~7% 高岭土 至100%
[0068] 将上述物料一起加入锥形混合机中混合均匀,后经气流粉碎机粉碎,粉碎后的物 料再经锥形混合机混合,混合后的物料细度98%通过600目标准筛,即得相应重量百分比 的中生菌素?霜脲氰可湿性粉剂。
[0069] 实施例十七:50%中生菌素?霜脲氰可湿性粉剂。
[0070] 中生菌素105克,霜脲氰408克,木质素磺酸盐钙54克,十二烷基硫酸钠41克,丁 基萘磺酸钠52克,白炭黑51克,高岭土补足至1000克。将上述配方按比例粗粉碎后进入 混合器中混合均匀,再经气流粉碎后即制得50%中生菌素?霜脲氰可湿性粉剂,经检测,中 生菌素有效含量10. 0 %,霜脲氰有效含量40. 1 %,总有效含量50. 1 %。
[0071] 实施例十八:防治观赏菊花霜霉病药效试验。
[0072]50%中生菌素?霜脲氰可湿性粉剂按150g(a.i. /ha)加水稀释喷雾,药后7天、 14天的防效为90. 6%、81. 2%,10%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按150g(a.i. /ha)、30%霜脲氰水 分散粒剂按150g(a.i. /ha)加水稀释喷雾,药后7天、14天防效分别为78. 6%、72. 2%和 76. 0%、70. 4%。中生菌素和霜脲氰复配后增效作用明显,对观赏菊花霜霉病的防效效果明 显好于单剂,复配药剂中有效成分的用量比单独使用时明显减少,总有效成分也相对减少, 从而减轻了环境负荷、降低了使用成本,为种植户提供了一种观赏菊花霜霉病更为有效的 管理工具。
[0073] 实施例十九:防治黄瓜细菌性角斑病药效试验。
[0074]50%中生菌素?霜脲氰可湿性粉剂按150g(a.i. /ha)加水稀释喷雾,药后7天、 14天的防效为82.1%、71.3%,10%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按15(^(&.1./1^)、30%霜脲氰水 分散粒剂按150g(a.i. /ha)加水稀释喷雾,药后7天、14天防效分别为76. 1 %、70. 0%和 14. 3%、8. 2%。中生菌素和霜脲氰复配后增效作用明显,对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的防效效果 明显好于单剂,复配药剂中有效成分的用量比单独使用时明显减少,总有效成分也相对减 少,从而减轻了环境负荷、降低了使用成本,为种植户提供了一种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的更为 有效管理工具。
【主权项】
1. 一种含有中生菌素和霜脲氰的农药组合物,包括常用助剂,其特征在于:中生菌素 和霜脲氰的重量份数比为20:1 - 1:20,中生菌素和霜脲氰重量总和在农药组合物中的重 量百分比为5% -80%。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有中生菌素和霜脲氰的农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 的剂型是悬浮剂、油悬浮剂、水分散粒剂、可湿性粉剂中的一种。3. -种含有中生菌素和霜脲氰的农药组合物在防治农作物病害中的应用。4. 根据权利要求3中所述的一种含有中生菌素和霜脲氰的农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 述的农作物病害是卵菌纲病原物引起的作物霜霉病、疫病。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有中生菌素和霜脲氰的农药组合物,包括常用助剂、中生菌素和霜脲氰,中生菌素和霜脲氰的重量份数比为20:1~1:20,中生菌素和霜脲氰重量总和在农药组合物中的重量百分比为5%-80%。本发明的农药组合物适用于防治有病原物真菌及细菌引起的作物病害,尤其是卵菌纲病原物引起的作物霜霉病、疫病等作物病害。本发明农药组合物的防治效果比单剂有明显的增效作用,且降低了农药的使用剂量,降低了用药成本,延长了药剂的使用寿命,减少了农药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IPC分类】A01N47/18, A01N47/34, A01P3/00, A01P1/00
【公开号】CN104904734
【申请号】CN201510270358
【发明人】王礼文, 张志伟, 朱刚, 陈佛祥, 吴泽伟
【申请人】广东中迅农科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9月16日
【申请日】2015年5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