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白灵菇的保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白灵菇的保鲜方法,属于果蔬保鲜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白灵菇属担子菌门侧耳属真菌,我国于上世纪80年代开始驯化,90年代末开始商业化栽培生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一种珍惜食用菌(贾身茂&秦淼,2006)。其学名存在多个异名,最初记载为阿魏侧耳Pleurotus ferulae Lanzi (曹玉清et al.,1985),后来有文献称之为阿魏侧耳 Pleurotus eryngii (DC.ex Fr.)Quel.var.tuoliensis mou(牟川静et al., 1987),阿魏侧耳 Pleurotus ferulae Lanzi (陈忠纯,1996),白灵侧耳 Pleurotusnebrodensis (Inzenga) Quel (卯晓M,2000)。目前的分类学研宄认为,其学名应该为刺序侧耳托里变种 Pleurotus eryngii var.tuoliensis (Kawai et al.,2008 ;黄晨阳 etal., 2011),但是文献中最常用的仍为白灵侧耳Pleurotus nebrodensis (Inzenga)Qu6l。
[0003]白灵菇子实体朵形肥大,柄粗盖厚,颜色洁白,质地脆嫩,香味浓郁,并且白灵菇还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深受消费者欢迎,市场前景非常广阔,我国的白灵菇栽培规模在不断的扩大。
[0004]我国白灵菇以农业化栽培为主。白灵菇是低温出菇型的食用菌,适宜我国北方冬季出菇。由于栽培周期较长,工厂化生产成本高,目前主要依赖农业化栽培。在北方地区,一般8月份制作菌棒,发满菌之后,菌棒需要一个后熟期,一般翌年I月份出第一潮蘑菇,2-3月份出第二潮蘑菇,4月份采收完毕。
[0005]白灵菇农业化栽培的一个特点是季节依赖性强,白灵菇往往在冬季集中收获上市,导致市场价格下跌,而其他季节由于供不应求,价格居高不下。因此需要研宄开发一种适合白灵菇的,保鲜期为3-6个月的长期保鲜技术,以满足白灵菇市场调控的需求。目前常用的食用菌保鲜技术主要包括低温保鲜技术、气调保鲜技术、化学保鲜技术、辐射保鲜等几种保鲜方法,保鲜期一般为1-20天,不能满足白灵菇长期的保鲜需求。
【发明内容】
[0006]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白灵菇的保鲜方法,该方法采用低温保鲜技术,保鲜期可达6个月。
[0007]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白灵菇的保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_6°C?_3°C下对白灵菇进行预冷;当白灵菇的温度下降至0°c以下时,将温度调整为-3°c?-rc,并保持该温度即可对所述白灵菇进行保鲜。
[0008]上述保鲜方法中,所述下降至0°C以下为下降至-3°C?_1°C,即当白灵菇的温度下降至-3 °C?-1°C时,对所述白灵菇进行保鲜,具体可下降至-1°C时,将温度调整为-3°C?-1°C,开始对所述白灵菇进行保鲜。
[0009]上述保鲜方法中,本发明试验了各种温度,结果表明,在_3°C?-1°C的范围内对白灵菇进行保鲜时,既可以使白灵菇保持其商品性质,同时不会对白灵菇造成冷害或冻害等,保鲜效果好;预冷和保鲜温度越低保鲜效果越好,但是相应的能耗成本会显著增加,当保鲜温度高于-1°C,白灵菇的感官性状明显下降。
[0010]上述保鲜方法适用于白灵菇所有品种,具体可为ACCC50869或中农一号。目前白灵菇栽培品种较多,本发明方法适合各个白灵菇品种的长期保鲜,其中以ACCC50869为代表的子实体质地较硬一类品种的保鲜效果最佳,这是因为在4°C的加工处理和运输条件下,该品种白灵菇子实体的代谢较慢,更容易保持其商品特性,本发明以ACCC50869为案例进行了研宄。
[0011]上述保鲜方法中,所述白灵菇为白灵菇的子实体。
[0012]上述保鲜方法中,所述子实体可为第一潮子实体,在白灵菇的农业化栽培模式下,每个菌棒一般能出两潮子实体,相比较而言,第一潮的白灵菇子实体更适合进行长期保鲜,在长期低温保鲜过程中商品性状无明显下降,而第二潮子实体在长期保鲜过程中,商品性状会出现明显的下降情况。
[0013]上述保鲜方法中,所述方法在预冷之前还包括采收步骤,选择所述子实体在完全开伞之前进行采收。适时采收是影响子实体品质的一个重要因素,采收未充分发育的子实体,品质欠佳,也影响产量;采收太迟子实体易老化变色,开伞和腐败。选择子实体在完全开伞之前采收,即菌盖的边缘卷曲,尚未展开之前采摘,子实体的品质最佳。
[0014]为了使保鲜效果更好,在出菇管理期间,需要注意合理用水和适当通风,以控制子实体的含水量和子实体表面细菌的数量。上述保鲜方法中,为避免白灵菇的含水量过高,影响保鲜储存效果,所述方法在采收之前,还包括在采收之前3?5天停止向所述子实体喷水的步骤,并控制菇棚内的湿度可为80%?90%,该湿度的控制具体可通过在地面喷水并保持通风来实现。
[0015]上述保鲜方法中,所述白灵菇在采收之后,还包括在O?4°C的环境下进行分级、修剪和包装的步骤;所述分级按照大小、色泽和品质进行分级;所述修剪为切掉菌柄,去除粘附的培养料;所述包装采用白色食品包装纸和泡沫食品箱,泡沫食品箱具有一定的承载能力,可防止在保鲜过程中,白灵菇被压伤挤伤,防止病虫害蔓延和水分蒸发,提升商品价值。
[0016]上述保鲜方法中,所述预冷或所述保鲜时,可定期调换所述白灵菇的位置,保证所有白灵菇的温度一致。所述调换周期可根据保鲜库的特点自行决定,尤其是保鲜库容量较大时,需注意检测不同区域的温度,并定期调换包装箱的位置,保证温度的一致,目的是保证所有的白灵菇的温度一致,对于温度控制效果好的冷库可以不用调换。保鲜期间,白灵菇子实体表面可能会出现霜冻,属正常现象。
[0017]上述保鲜方法中,所述保鲜之后,在出售I天之前,还包括将所述保鲜库的温度升高至1°C?4°C的步骤。
[0018]生鲜果蔬保鲜的首要任务是保持易腐烂果蔬的外观、硬度、口感、风味,大多数生鲜果蔬,丧失外观便失去商品价值,利用本发明方法对白灵菇保鲜6个月后,与保鲜之前的商品性状差异较小,保鲜效果好。
[0019]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0]本发明白灵菇的保鲜方法通过控制合适的预冷和保鲜温度即可对白灵菇进行低温保鲜,方法简单,保鲜时间长达6个月,保鲜效果好,白灵菇子实体在颜色、硬度、气味、腐败、口感和味道等商品性状方面与保鲜前无明显变化,完全可以满足白灵菇长期保鲜的需要。另外,由于保鲜温度在0°c以下,白灵菇的代谢基本停止(根据商品形状的变化也可判断出其代谢基本停止),白灵菇内蛋白质和糖类的含量也无明显变化。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 下述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
[0022]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0023]实施例1、白灵菇的保鲜
[0024]按照如下步骤对白灵菇进行保鲜:
[0025](I)选
择白灵菇栽培品种
[0026]选择品种为ACCC50869的白灵菇。
[0027](2)合理的出菇管理措施
[0028]在出菇管理期间,注意合理用水和适当通风,尤其是采收之前3天停止向子实体上喷水,在菇棚内的地面喷水,同时适当增加菇棚内的通风(即通风3天),控制菇棚内的湿度为 80-90%。
[0029](3)选择第一潮白灵菇子实体
[0030]为了保证白灵菇保鲜质量,选择第一潮的子实体。
[0031](4)适时采收
[0032]选择子实体在完全开伞之前采收,即菌盖的边缘卷曲,尚未展开之前进行采摘,此时,子实体的品质最佳。
[0033](5)分级
[0034]将采收后的白灵菇立即转运至4°C的车间,按照大小、色泽和品质进行分级。
[0035](6)修剪加工
[0036]分级后在4°C的车间进行修剪,主要是把菌柄切掉,将粘附的培养料去除。
[0037](7)包装
[0038]在4°C的车间,将修剪好的白灵菇子实体用白色食品包装纸包裹,然后装入泡沫食品箱O
[0039]⑶预冷
[0040]将包装好的白灵菇快速转运至保鲜库内进行预冷处理。预冷期间,保鲜库的温度设定为_6°C。为了保证预冷均匀,定期调整白灵菇的位置(根据保鲜库的特点自行决定,目的是保证所有的蘑菇的温度一致,对于温度控制效果好的冷库可以不用调换)。调换包装箱的在保鲜库中的位置,使各个包装箱的温度一致。
[0041](9)保鲜
[0042]当白灵菇子实体的温度降至_1°C时,将保鲜库的温度调整为_3°C,并且一直保持在-3°C。如果保鲜库容量较大,注意检测不同区域的温度,为了保证预冷均匀,根据制冷效果可定期调整白灵菇包装箱的位置(根据保鲜库的特点自行决定,目的是保证所有的蘑菇的温度一致,对于温度控制效果好的冷库可以不用调换)。保鲜期间,白灵菇子实体表面可能会出现霜冻,属正常现象。
[0043]保鲜效果评价:
[0044]采用上述步骤对白灵菇进行保鲜,保鲜6个月后将保鲜库的温度升高到4°C,子实体表面的霜冻融化,检查子实体的品质,并与刚采摘的白灵菇子实体的品质进行对比。以子实体的颜色、硬度、气味、腐败、口感和味道6项作为主要的检测指标,确定白灵菇保鲜质量。
[0045](I)感官指标检测
[0046]颜色、硬度、气味、口感、味道5项指标通过感官检测。颜色变化通过肉眼观察比较;硬度通过手感粗略估计;气味通过嗅觉判断;口感和味道通过烹饪后品尝。结果表明保鲜前后无明显变化。
[0047](2)腐败指标检测
[0048]腐败通过白灵菇子实体表面和内部细菌数量进行比较,具体操作如下:
[0049]I)子实体表面细菌数量检测
[0050]用无菌的解剖刀切取一块5mmX5mm的菌盖表皮组织,放到无菌离心管中,用无菌玻璃棒碾碎,加500 μ L无菌水,振荡3min,做10倍梯度稀释制成不同浓度的菌悬液,每个浓度取100 μ L,涂布到R2A培养基平板上,30°C培养2天,重复6次,记录和统计细菌的数量,用SPSS分析显著性分析,结果如下:
[0051]刚采摘的子实体菌盖表面的细菌数量为(4.4±3.2) X103CFU/cm2,而采用本发明方法保鲜6个月后的子实体菌盖表面的细菌数量为(4.6 ±3.1) X 103CFU/cm2。数据统计结果表明保存前后菌盖表面的细菌数量无显著性差异。
[0052]2)子实体内部细菌数量检测
[0053]将白灵葫子实体辦开,用无菌的解剖刀从子实体内部切取一块5mmX 5mmX 5mm的组织块,放到无菌离心管中,用无菌玻璃棒碾碎,加500 μ L无菌水,振荡3min,做10倍梯度稀释制成不同浓度的菌悬液,每个浓度取100 μ L,涂布到R2A培养基平板上,30°C培养2天,观察和统计细菌的数量。重复3次。结果如下:
[0054]在子实体保鲜贮存前后,所有子实体内部都没有检测到细菌。
[0055]因此,白灵菇子实体在颜色、硬度、气味、腐败、口感和味道等商品性状方面与保鲜前无明显变化,完全可以满足白灵菇长期保鲜的需要。
[0056]实施例2、白灵菇的保鲜
[0057]按照实施例1中的步骤对白灵菇进行保鲜,仅将步骤(9)中的保鲜温度调整为_2°C,保鲜时间长达6个月,各项质量检测指标与实施例1无明显差别。
[0058]实施例3、白灵菇的保鲜
[0059]按照实施例1中的步骤对白灵菇进行保鲜,仅将步骤(9)中的保鲜温度调整为-l°c,保鲜时间长达6个月,各项质量检测指标与实施例1无明显差别。
【主权项】
1.一种白灵菇的保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6°C?-3°c下对白灵菇进行预冷;当白灵菇的温度下降至0°c以下时,将温度调整为-3°c?-l°c,并保持该温度即可对所述白灵菇进行保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降至O°C以下为下降至-3。。?-1O。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保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白灵菇的品种为ACCC50896或中农一号。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保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白灵菇为白灵菇的子实体。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保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子实体为第一潮子实体。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保鲜方法,其特征在于:选择所述子实体在完全开伞之前进行米收。7.根据权利要6所述的保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在所述采收之前,还包括在采收之前3?5天停止向所述子实体喷水,并控制菇棚内的湿度为80%?90%的步骤。8.根据权利要7所述的保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湿度的控制通过在地面喷水和保持通风的方式来实现。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保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冷或所述保鲜时,定期调换所述白灵菇的位置。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保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保鲜之后,出售I天之前,还包括将所述白灵菇置于l°c?4°C环境下的步骤。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白灵菇的保鲜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6℃~-3℃下对白灵菇进行预冷;当白灵菇的温度下降至0℃以下时,将温度调整为-3℃~-1℃,并保持该温度即可对所述白灵菇进行保鲜。本发明白灵菇的保鲜方法通过控制合适的预冷和保鲜温度即可对白灵菇进行低温保鲜,方法简单,保鲜时间长达6个月,保鲜效果好,白灵菇子实体在颜色、硬度、气味、腐败、口感和味道等商品性状方面与保鲜前无明显变化,完全可以满足白灵菇长期保鲜的需要。
【IPC分类】A23B7/04
【公开号】CN104904828
【申请号】CN201510349665
【发明人】张瑞颖, 戴建良, 胡丹丹, 顾金刚, 胡清秀, 张金霞
【申请人】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天津建良食用菌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9月16日
【申请日】2015年6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