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叶苦丁红茶的制备方法

xiaoxiao2020-10-23  10

一种大叶苦丁红茶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大叶苦丁红茶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苦丁拉丁名为Lactuca taiwaniana Maxim,为双子叶植物药菊科植物台湾萬苣的全草。分布于我国江苏、浙江、安徽、湖北、四川、贵州、江西、湖南、福建、台湾等地,3?4月可采收鲜叶。苦丁分为大叶苦丁和小叶苦丁,大叶苦丁具有胰岛素成分,因此大叶苦丁具有治疗糖尿病的作用。
[0003]在现有技术中还没有一种采用大叶苦丁叶与茶叶混合而成的大叶苦丁茶。

【发明内容】

[0004]鉴于目前还没有采用大叶苦丁叶与茶叶混合而成的大叶苦丁茶,本发明提供一种采用大叶苦丁叶与茶叶混合而成的大叶苦丁红茶的制备方法。
[0005]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大叶苦丁红茶的制备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①.选料:摘取大叶苦丁鲜叶与二叶一心的鲜茶叶;
②.混合摊青:将大叶苦丁鲜叶与鲜茶叶按质量比1:1.5~4均匀混匀,摊在竹匾上,在恒温抽湿房于18°C ~25°C、湿度35%~40%下摊青14个小时,每两个小时翻叶I次;
③.同步揉捻:将摊青完后的大叶苦丁叶和茶叶的混合物在揉捻机上揉捻100分钟;
④.发酵:揉捻后的茶叶、大叶苦丁叶在竹匾上用手工分开块状并抖松,然后置于恒温发酵房,180C -220C,保持95%以上湿度,发酵4~5小时;
⑤.三段式烘干:第一次于110°C~120°C下烘干15min ;第二次于75°C ~85°C下烘干20min ;第三次于60 °C ~70°C下烘干20min ;
第一次烘干和第二次烘干之间间隔30min,第二次烘干和第三次烘干之间间隔30min ;
⑥.筛理:烘干结束后在竹匾上自然冷却,用竹筛进行筛理和罐装。
[0006]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在总结民间传统制作经验基础上加以改进,建立一套了不受环境变化影响的,可在大叶苦丁树生长期间长时间生产保健茶的完整加工流程,开辟了保健茶产品新品种,对于糖尿病的治疗具有一定的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0007]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08]实施例一
一种大叶苦丁红茶的制备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①.选料:摘取大叶苦丁鲜叶与二叶一心的鲜茶叶;
②.混合摊青:将大叶苦丁鲜叶与鲜茶叶按质量比1:3均匀混匀,
摊在竹匾上,在恒温抽湿房于20°C、湿度40%下摊青12个小时,每两个小时翻叶I次; ③.同步揉捻:将摊青完后的大叶苦丁叶和茶叶的混合物在揉捻机上揉捻100分钟,促进大叶苦丁叶汁与茶叶汁混合均匀;
④.发酵:揉捻后的茶叶、大叶苦丁叶在竹匾上用手工分开块状并抖松,然后置于恒温发酵房,20°C,保持95%以上湿度,发酵4小时;
⑤.三段式烘干:第一次于115°C下烘干15min;第二次于75°C下烘干20min ;第三次于65°C下供干20min ;
第一次烘干和第二次烘干之间间隔30min,第二次烘干和第三次烘干之间间隔30min ;
⑥.筛理:烘干结束后在竹匾上自然冷却,用竹筛进行筛理和罐装。
[0009]实施例二
一种大叶苦丁红茶的制备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①.选料:摘取大叶苦丁鲜叶与二叶一心的鲜茶叶;
②.混合摊青:将大叶苦丁鲜叶与鲜茶叶按质量比1:1.5均匀混匀,摊在竹匾上,在恒温抽湿房于10°c、湿度36%下摊青12个小时,每两个小时翻叶I次;
③.同步揉捻:将摊青完后的大叶苦丁叶和茶叶的混合物在揉捻机上揉捻100分钟,促进大叶苦丁叶汁与茶叶汁混合均匀;
④.发酵:揉捻后的茶叶、大叶苦丁叶在竹匾上用手工分开块状并抖松,然后置于恒温发酵房,190C,保持95%以上湿度,发酵5小时;
⑤.三段式烘干:第一次于110°C下烘干15min;第二次于82°C下烘干20min ;第三次于60°C下供干20min ;
第一次烘干和第二次烘干之间间隔30min,第二次烘干和第三次烘干之间间隔30min ;
⑥.筛理:烘干结束后在竹匾上自然冷却,用竹筛进行筛理和罐装。
[0010]实施例三
一种大叶苦丁红茶的制备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①.选料:摘取大叶苦丁鲜叶与二叶一心的鲜茶叶;
②.混合摊青:将大叶苦丁鲜叶与鲜茶叶按质量比1:2均匀混匀,摊在竹匾上,在恒温抽湿房于23°C、湿度38%下摊青12个小时,每两个小时翻叶I次;
③.同步揉捻:将摊青完后的大叶苦丁叶和茶叶的混合物在揉捻机上揉捻100分钟,促进大叶苦丁叶汁与茶叶汁混合均匀;
④.发酵:揉捻后的茶叶、大叶苦丁叶在竹匾上用手工分开块状并抖松,然后置于恒温发酵房,180C,保持95%以上湿度,发酵4.3小时;
⑤.三段式烘干:第一次于113°C下烘干15min;第二次于85°C下烘干20min ;第三次于62°C下供干20min ;
第一次烘干和第二次烘干之间间隔30min,第二次烘干和第三次烘干之间间隔30min ;
⑥.筛理:烘干结束后在竹匾上自然冷却,用竹筛进行筛理和罐装。
[0011]实施例四
一种大叶苦丁红茶的制备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①.选料:摘取大叶苦丁鲜叶与二叶一心的鲜茶叶;
②.混合摊青:将大叶苦丁鲜叶与鲜茶叶按质量比1:4均匀混匀,摊在竹匾上,在恒温抽湿房于19°C、湿度35%下摊青12个小时,每两个小时翻叶I次; ③.同步揉捻:将摊青完后的大叶苦丁叶和茶叶的混合物在揉捻机上揉捻100分钟,促进大叶苦丁叶汁与茶叶汁混合均匀;
④.发酵:揉捻后的茶叶、大叶苦丁叶在竹匾上用手工分开块状并抖松,然后置于恒温发酵房,21°C,保持95%以上湿度,发酵4.5小时;
⑤.三段式烘干:第一次于112°C下烘干15min;第二次于78°C下烘干20min ;第三次于68°C下供干20min ;
第一次烘干和第二次烘干之间间隔30min,第二次烘干和第三次烘干之间间隔30min ;
⑥.筛理:烘干结束后在竹匾上自然冷却,用竹筛进行筛理和罐装。
[0012]实施例五
一种大叶苦丁红茶的制备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①.选料:摘取大叶苦丁鲜叶与二叶一心的鲜茶叶;
②.混合摊青:将大叶苦丁鲜叶与鲜茶叶按质量比1:2.5均匀混匀,摊在竹匾上,在恒温抽湿房于22°C、湿度37%下摊青12个小时,每两个小时翻叶I次;
③.同步揉捻:将摊青完后的大叶苦丁叶和茶叶的混合物在揉捻机上揉捻100分钟,促进大叶苦丁叶汁与茶叶汁混合均匀;
④.发酵:揉捻后的茶叶、大叶苦丁叶在竹匾上用手工分开块状并抖松,然后置于恒温发酵房,22°C,保持95%以上湿度,发酵4.2小时;
⑤.三段式烘干:第一次于120°C下烘干15min;第二次于80°C下烘干20min ;第三次于70°C下供干20min ;
第一次烘干和第二次烘干之间间隔30min,第二次烘干和第三次烘干之间间隔30min ;
⑥.筛理:烘干结束后在竹匾上自然冷却,用竹筛进行筛理和罐装。
【主权项】
1.一种大叶苦丁红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 ①.选料:摘取大叶苦丁鲜叶与二叶一心的鲜茶叶; ②.混合摊青:将大叶苦丁鲜叶与鲜茶叶按质量比1:1.5~4均匀混匀,摊在竹匾上,在恒温抽湿房于18°C ~25°C、湿度35%~40%下摊青14个小时,每两个小时翻叶I次; ③.同步揉捻:将摊青完后的大叶苦丁叶和茶叶的混合物在揉捻机上揉捻100分钟; ④.发酵:揉捻后的茶叶、大叶苦丁叶在竹匾上用手工分开块状并抖松,然后置于恒温发酵房,180C -220C,保持95%以上湿度,发酵4~5小时; ⑤.三段式烘干:第一次于110°C~120°C下烘干15min ;第二次于75°C ~85°C下烘干20min ;第三次于60 °C ~70°C下烘干20min ; 第一次烘干和第二次烘干之间间隔30min,第二次烘干和第三次烘干之间间隔30min ; ⑥.筛理:烘干结束后在竹匾上自然冷却,用竹筛进行筛理和罐装。
【专利摘要】一种大叶苦丁红茶的制备方法,包括下列步骤:①.选料:摘取大叶苦丁鲜叶与二叶一心的鲜茶叶;②.混合摊青;③.同步揉捻:将摊青完后的大叶苦丁叶和茶叶的混合物在揉捻机上揉捻100分钟;④.发酵;⑤.三段式烘干;⑥.筛理。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在总结民间传统制作经验基础上加以改进,建立一套了不受环境变化影响的,可在大叶苦丁树生长期间长时间生产保健茶的完整加工流程,开辟了保健茶产品新品种,对于糖尿病的治疗具有一定的作用。
【IPC分类】A23F3/06, A23F3/08
【公开号】CN104904881
【申请号】CN201510262431
【发明人】戚敏, 戚荣荣
【申请人】慈溪市大山置业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9月16日
【申请日】2015年5月22日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