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富硒茶叶的生产系统的制作方法

xiaoxiao2020-10-23  6

一种富硒茶叶的生产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茶叶生产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富砸茶叶的生产系统。
【背景技术】
[0002]茶,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传承几千年,茶叶追求色、香、味俱全,亦即茶叶、茶汤颜色、茶叶条形,茶叶、茶汤的香味,茶汤的口感。岳西翠兰产于安徽省大别山腹部的岳西县,具有芽叶相连、舒展成朵、色泽翠绿、形似兰花、香气清高持久、汤色浅绿明亮、滋味醇浓鲜爽的特点,驰名于海内外。岳西翠兰的新生产工艺中,需要对茶叶进行烫青,一则洗去茶叶表面的有害杂质,二则用于提高茶叶的色泽、使得茶叶翠绿油润。目前,烫青操作一般是将茶叶堆放在筛网中,然后将筛网浸入热水槽中烫青2?4min钟。该操作方式由于茶叶堆放在筛网中,内部的茶叶无法有效的与热水接触,使得烫青时间过长,外表部分茶叶过烫青、而内部茶叶欠烫青,严重影响成品茶叶的成色;如若翻动筛网,则会使得茶叶上浮飘散在水面,不能有效烫青,同时过烫青会使得茶叶内的茶多酚等有益溶出物大量流失,影响茶质。另外,需对热水槽中的热水定期进行更换,中断茶叶的生产,茶叶生产效率底。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富砸茶叶的生产系统,其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提高茶叶烫青的均匀性,保证成品茶叶的色泽和茶质。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进行实施:
[0005]一种富砸茶叶的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序前后相连的用于对茶叶进行烫青的烫青装置,用于对茶叶进行晾干的晾干装置,用于对茶叶进行杀青的第一、二杀青锅,用于对茶叶进行理条的理条机,用于对茶叶进行一级烘干处理的第一烘笼、用于对一级烘干处理后的茶叶进行摊凉并向其表面喷洒有机砸溶液的摊凉装置、用于对茶叶进行二级烘干处理的第二烘笼、用于对茶叶进行冷藏熟化的冷藏装置、用于对茶叶进行提香的提香机以及真空包装机;
[0006]摊凉装置包括第二输送带和其上输送的竹匾,第二输送带的前端上方设置有布气管,布气管沿第二输送带的带宽范围设置,布气管上间隔设置有第三喷气嘴,布气管与冷气源相连接,第二输送带的后端上方设置有布液管,布液管沿第二输送带的带宽范围设置,布液管上间隔设置有喷头,布液管通过泵送装置与有机砸溶液储罐相连接;
[0007]烫青装置包括立状布置用于投加茶叶的料斗和安装料斗的机架,料斗由斗体和斗体上部设置的环形件构成,斗体的斗底内壁面为半球形的弧形面,弧形面的曲率中心位于料斗口部一侧,弧形面的最低处设置有出料接口,斗体绕其芯线转动固定在机架上,斗体与驱动其进行转动的第一驱动机构相连接,环形件的下部与斗体的上部绕斗体的芯线构成转动配合连接,料斗的下侧设置有烫青输送管,烫青输送管的上端进料管口与出料接口绕斗体的芯线构成转动配合连接,烫青输送管和环形件固定在机架上,环形件内设置有环形热水腔,环形件的内壁面沿其周向均匀间隔设置出水孔,料斗的斗腔通过出水孔与环形热水腔相连通连接;
[0008]晾干装置包括水平布置的输送网带,输送网带的进料端与烫青输送管的下端出料管口相对应布置,烫青输送管与输送网带之间设置有使得茶叶沿输送网带的带宽方向均匀落至输送网带上的布料件,输送网带的中部位于风箱内,输送网带包括上、下布置的第一、二网带,第一、二网带之间设置有集水槽,集水槽与布料件的落料口相对应布置,风箱为长条形的箱体构成,箱体的两端开设供输送网带穿过的空缺部,风箱的底部设置进气管接口,风箱的顶部开设出气管接口,风箱内还设置有水平布置的布气板和集气板,布气板和集气板均为孔板构成,集气板位于第一网带的上侧,布气板位于第二网带的下侧,风箱内第一、二网带之间还设置有第一、二气管,第一、二气管分别位于输送网带的两边部且沿输送网带的输送方向分别设置,第一、二气管的管身上间隔设置有第一喷气嘴,第一喷气嘴的出气方向斜向上指向输送网带的中部,第一、二网带之间还设置有第三气管,第三气管位于输送网带的出料端且沿输送网带的宽度方向设置,第三气管的管身上间隔设置有第二喷气嘴,第二喷气嘴的出气方向斜向上指向远离输送网带的一侧。
[0009]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将茶叶投入料斗中,茶叶将和热水一同螺旋状的从出料接口流出进入烫青输送管,这样每片茶叶都被热水包围在烫青输送管内均匀进行烫青,从而提高烫青效果和缩短烫青时间。同时烫青后的茶叶能够在输送网带上快速晾干,对茶叶快速进行定色和进入下一工序进行处理。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烫青机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2为A处放大示意图;
[0012]图3为烫青输送管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4为输送网带进料端的示意图;
[0014]图5为风箱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5]图6为输送网带出料端的示意图;
[0016]图7为布料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8为热水循环利用示意图;
[0018]图9为茶叶生产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具体说明。应当理解,以下文字仅仅用以描述本发明的一种或几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并不对本发明具体请求的保护范围进行严格限定。下面所述的“芯线”均指该部件的中心线。
[0020]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富砸茶叶的生产系统,如图9所示,包括依序前后相连的用于对茶叶进行烫青的烫青装置10,用于对茶叶进行晾干的晾干装置20,用于对茶叶进行杀青的第一、二杀青锅30、40,用于对茶叶进行理条的理条机50,用于对茶叶进行一级烘干处理的第一烘笼61、用于对一级烘干处理后的茶叶进行摊凉并向其表面喷洒有机砸溶液的摊凉装置62、用于对茶叶进行二级烘干处理的第二烘笼63、用于对茶叶进行冷藏熟化的冷藏装置70、用于对茶叶进行提香的提香机80以及真空包装机;杀青装置、理条机、冷藏装置、提香机均可采用现有的具有相同功能的茶机设备使用。
[0021]采用上述系统生产岳西翠兰的具体工艺为:
[0022]一种富砸茶叶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23]烫青:将采摘的鲜叶放入烫青装置中烫青50?55s,控制水温95?98°C,烫青后在晾干装置上晾干;
[0024]灭酶:将瞭干的茶叶推入热风烘箱内,150?180°C翻吹5?6min ;
[0025]杀青:将灭酶的茶叶冷却,然后倒入第一杀青锅内一次翻炒10?12min,控制第一杀青锅的锅温为120?130°C 次翻炒结束后将茶叶移至第二杀青锅内二次翻炒5?8min,控制第二杀青锅的锅温为80?100°C ;
[0026]理条:将茶叶送入理条机内进行理条;
[0027]烘干:将理条后的茶叶摊放于第一烘笼上进行一级烘干处理,控制第一烘笼顶部温度85?90°C,毛火烘干茶叶至含水率降至20?25% ;—级烘干处理结束后将茶叶倾倒于摊凉装置的竹匾上,通过布气管吹送冷气流进行冷却,冷却后通过布液管向茶叶中喷洒有机砸溶液,喷洒有机砸溶液后拌匀将其摊放于第二烘笼上进行二级烘干处理,控制第二烘笼顶部温度60?65°C,足火烘干茶叶至含水率降至3?5%;第一、二烘笼均采用栗炭火焙烘;有机砸溶液为富砸酒母经蒸煮法去除酒精、异味后与蒸馏水配制得到;有机砸溶液的喷洒依据:一级烘干处理的茶叶喷洒有机砸溶液后含水率升至30?35% ;
[0028] 冷藏熟化:烘干后将茶叶置于冷藏装置中3?5°C、冷藏熟化I个月;
[0029]提香、包装:将冷藏熟化后的茶叶放入提香机内85°C提香25min,提香结束后冷却并真空包装,所得富砸茶叶中有机砸含量为0.23?0.25mg/kg?
[0030]上述工艺制取的岳西翠兰,其条形平舒,色泽翠绿油润,香气为茅香淡雅型,汤色碧绿明亮,茶汤鲜爽醇甘,为绿茶中精品,茶叶中富含有机砸,可起到保健功效。
[0031]摊凉装置包括第二输送带和其上输送的竹匾,第二输送带的前端上方设置有布气管,布气管沿第二输送带的带宽范围设置,布气管上间隔设置有第三喷气嘴,布气管与冷气源相连接,第二输送带的后端上方设置有布液管,布液管沿第二输送带的带宽范围设置,布液管上间隔设置有喷头,布液管通过泵送装置与有机砸溶液储罐相连接;
[0032]烫青装置10如图1所示,包括立状布置用于投加茶叶的料斗12和安装料斗12的机架11,料斗12由斗体122和斗体122上部设置的环形件121构成,斗体122的斗底内壁面为半球形的弧形面,弧形面的曲率中心位于料斗12 口部一侧,弧形面的最低处设置有出料接口 122a,斗体122绕其芯线转动固定在机架11上,斗体122与驱动其进行转动的第一驱动机构相连接,环形件121的下部与斗体122的上部绕斗体122的芯线构成转动配合连接,料斗12的下侧设置有烫青输送管13,烫青输送管13的上端与出料接口 122a绕斗体122的芯线构成转动配合连接,烫青输送管13和环形件121固定在机架11上,环形件121内设置有环形热水腔121b,环形热水腔121b与热水罐相连通连接,环形件121的内壁面沿其周向均匀间隔设置出水孔121a,料斗12的斗腔通过出水孔121a与环形热水腔121b相连通连接。
[0033]烫青装置10中通过将茶叶投入料斗12中,由于第一驱动机构带动斗体122 —同旋转,这样落入斗体122内的茶叶将和热水一同螺旋状的从出料接口 122a流出进入烫青输送管13,茶叶不会在斗体122内滞留,保证所有茶叶都能快速进入烫青输送管13,进入烫青输送管13的每片茶叶都被热水包围均匀进行烫青,从而提高烫青效果和缩短烫青时间,采用上述烫青机对茶叶进行烫青,茶叶烫青的时间只需50?60s,这样避免茶叶过烫青和欠烫青,提高茶叶的色泽和避免茶多酚等有益物质的溶出,提升茶质。
[0034]茶叶烫青的时间可以通过设置烫青输送管13的长度和热水的流速进行控制,料斗12内的热水注入流量与烫青输送管13内的最佳输送流量相一致。从烫青输送管13下端出来茶叶和热水通过输送网带(筛网)进行分离,分离后茶叶迅速晾干进行下一步操作。
[0035]进一步的方案为,如图2所示:斗体122上端面设置成台阶状、包括沿水平方向布置的第一、二台面和位于第一、二台面之间沿铅垂方向布置的第一阶面;环形件121的下端设置成与斗体122上端面相匹配的台阶状、包括沿水平方向布置的第三、四台面和位于第三、四台面之间沿铅垂方向布置的第二阶面;第一台面的高度大于第二台面的高度且位于第二台面的外侧,第一、三台面上分别开设有环形槽,环形槽内卡设有用于构成转动配合连接的滚珠组件122c,第一、二阶面之间设置有构成转动配合连接的轴承组件,第二台面上设置有凸出于其表面的环形凸部122a,第四台面上开设用于容置环形凸部122a的环形凹槽,环形凸部122a与第一阶面之间的斗体122斗壁上开设有排液孔122b。烫青输送管13为螺旋状的保温管构成,如图3所示。由于转动配合需要注入润滑油,环形件121与斗体122之间存在接缝,润滑油会从接缝流入斗体122内,污染茶叶;另外,热水散发的热雾气也会在接缝中冷凝,因此通过上述方案,润滑油被环形凸部122a所阻挡,避免润滑油污染茶叶,接缝中滴落的油滴和冷凝的水将从排液孔122b排出。螺旋状的保温管可以减小烫青输送管13的长度,避免茶叶在烫青输送管13内堵塞。另外,可在斗体122的外周壁设置支撑板,支撑板搭设固定在机架11上,支撑板通过滚珠连接件与机架11构成转动配合连接,第一驱动机构可为电机构成,斗体122通过皮带与电机相连接,电机驱动斗体122转动。
[0036]对于晾干装置20,其采取的技术方案如图4、5、6所示,晾干装置20包括水平布置的输送网带,输送网带的进料端与烫青输送管13的下端出料管口 131相对应布置,烫青输送管13与输送网带之间设置有使得茶叶沿输送网带的带宽方向均匀落至输送网带上的布料件24,输送网带的中部位于风箱25内,输送网带包括上、下布置的第一、二网带21、22,第一、二网带21、22之间设置有集水槽23,集水槽23与布料件24的落料口相对应布置,风箱25为长条形的箱体构成,箱体的两端开设供输送网带穿过的空缺部,风箱25的底部设置进气管接口 251,风箱25的顶部开设出气管接口 252,风箱25内还设置有水平布置的布气板253和集气板254,布气板253和集气板254均为孔板构成,集气板254位于第一网带21的上侧,布气板253位于第二网带22的下侧,风箱25内第一、二网带21、22之间还设置有第一、二气管20a、20b,第一、二气管20a、20b分别位于输送网带的两边部(输送方向的两边部)且沿输送网带的输送方向分别设置(亦即第一、二气管20a、20b的长度方向与输送网带的输送方向相一致),第一、二气管20a、20b的管身上间隔设置有第一喷气嘴,第一喷气嘴的出气方向斜向上指向输送网带的中部,第一、二网带21、22之间还设置有第三气管20c,第三气管20c位于输送网带的出料端且沿输送网带的宽度方向设置,第三气管20c的管身上间隔设置有第二喷气嘴,第二喷气嘴的出气方向斜向上指向远离输送网带的一侧,进气管接口 251和第一、二、三气管均与第二风机的出风口相连接。
[0037]由于茶叶不能直接冲击落至输送网带上,因此需要设置布料件24进行缓冲布料,防止茶叶受损和使得茶叶在输送网带的带宽方向均匀布置。通过进气管口向风箱25内通入热气流,热气流通过布料件的均匀分布使得输送网带的茶叶翻动失水,使得茶叶快速晾干。第一、二气管20a、20b的设置是防止茶叶在第一网带上翻动时从网带的边部掉落以及增加茶叶的翻动效果,缩短茶叶晾干时间。第三喷气嘴形成的气流可以使得茶叶从输送网带上脱离,进入下一工序。如在输送网带的落料端设置第一输送带26,第一输送带26的上层带体呈U形,第一输送带26和输送网带交错布置,这样从输送网带上落下的茶叶落至第一输送带26内,由第一输送带26输送至下一工序进行其他操作。
[0038]具体的操作为,如图7所示,布料件24包括布料板和布料板周边设置的围板243,布料板为一折形板体构成,折形板体的高度沿输送网带的输送方向逐渐减小,折形板体的宽度沿输送网带的输送方向逐渐增大,折形板体包括沿输送网带的输送方向依次布置的第一板体241和第二板体242,第二板体242较低端的侧边设置成平齐的刀刃状,第二板体242与水平面所成的夹角为3?5°,第一板体241与水平面所成的夹角为5?8°,烫青输送管13的下端进料管口与第一板体241相对应布置,烫青输送管13下端出料管口 131的芯线与第一板体241的夹角为8?10°,烫青输送管13的下端出料管口 131设置成截面为椭球形的喇叭状(亦即下端出料管口 131设置成喇叭状且下端出料管口 131的截面为椭球形)。上述布料板可以使得茶叶沿输送网带的宽度方向均匀分布,提高后续的茶叶晾干效果。上述角度的控 制很有必要,其可以使得茶叶平顺的落至输送网带上,防止茶叶与输送网带撞击,使得茶叶卡在网孔内或者破碎,通过大量实验优化发现,采用上述角度进行实施,茶叶的破损率可降至0.8%以下,大大提高茶叶品质。布料件24通过连接件与机座相固接。
[0039]由于茶叶在烫青过程中,茶叶表面的杂质和农药残留物会溶在热水中,为了节能,一般热水和热气流是重复回收利用,因此,本发明采用如图8所示方案进行实施:集水槽23的出水口与粗滤装置1A相连接,粗滤装置1A的出水口与有机物去除装置1B相连接,有机物去除装置1B的出水口与加热器1C相连接,加热器1C的出水口与热水罐1D相连接,热水罐1D的出水口与环形热水腔相连通连接;风箱的出气管接口与第一风机20A相连接,第一风机的出气口与除湿装置20B相连接,除湿装置20B的出气口与加热装置20C相连接,加热装置20C的出气口与第二风机20D相连接,第二风机20D的出气口与风箱的进气管接口相连接。粗滤装置1A可为一般的网过滤装置,用于去除一些较大的杂质,有机物去除装置1B主要是用于去除水体中的农药残留物,可以是活性炭吸附过滤装置或者其他常用的农药去除装置;加热器1C对热水进行加热,使得热水的水温满足茶叶烫青的需求,粗滤装置10A、有机物去除装置10B、加热器10C、热水罐10D、料斗之间通过泵体实现热水的输送。从而实现节能的基础上保证茶叶的连续烫青。除湿装置20B用于除去热气流中的水分,加热装置20C用于提高热气流的温度以满足茶叶晾干的需求。
[0040]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获知本发明中记载内容后,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其作出若干同等变换和替代,这些同等变换和替代也应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富砸茶叶的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序前后相连的用于对茶叶进行烫青的烫青装置,用于对茶叶进行晾干的晾干装置,用于对茶叶进行杀青的第一、二杀青锅,用于对茶叶进行理条的理条机,用于对茶叶进行一级烘干处理的第一烘笼、用于对一级烘干处理后的茶叶进行摊凉并向其表面喷洒有机砸溶液的摊凉装置、用于对茶叶进行二级烘干处理的第二烘笼、用于对茶叶进行冷藏熟化的冷藏装置、用于对茶叶进行提香的提香机以及真空包装机; 摊凉装置包括第二输送带和其上输送的竹匾,第二输送带的前端上方设置有布气管,布气管沿第二输送带的带宽范围设置,布气管上间隔设置有第三喷气嘴,布气管与冷气源相连接,第二输送带的后端上方设置有布液管,布液管沿第二输送带的带宽范围设置,布液管上间隔设置有喷头,布液管通过泵送装置与有机砸溶液储罐相连接; 烫青装置包括立状布置用于投加茶叶的料斗和安装料斗的机架,料斗由斗体和斗体上部设置的环形件构成,斗体的斗底内壁面为半球形的弧形面,弧形面的曲率中心位于料斗口部一侧,弧形面的最低处设置有出料接口,斗体绕其芯线转动固定在机架上,斗体与驱动其进行转动的第一驱动机构相连接,环形件的下部与斗体的上部绕斗体的芯线构成转动配合连接,料斗的下侧设置有烫青输送管,烫青输送管的上端进料管口与出料接口绕斗体的芯线构成转动配合连接,烫青输送管和环形件固定在机架上,环形件内设置有环形热水腔,环形件的内壁面沿其周向均匀间隔设置出水孔,料斗的斗腔通过出水孔与环形热水腔相连通连接; 晾干装置包括水平布置的输送网带,输送网带的进料端与烫青输送管的下端出料管口相对应布置,烫青输送管与输送网带之间设置有使得茶叶沿输送网带的带宽方向均匀落至输送网带上的布料件,输送网带的中部位于风箱内,输送网带包括上、下布置的第一、二网带,第一、二网带之间设置有集水槽,集水槽与布料件的落料口相对应布置,风箱为长条形的箱体构成,箱体的两端开设供输送网带穿过的空缺部,风箱的底部设置进气管接口,风箱的顶部开设出气管接口,风箱内还设置有水平布置的布气板和集气板,布气板和集气板均为孔板构成,集气板位于第一网带的上侧,布气板位于第二网带的下侧,风箱内第一、二网带之间还设置有第一、二气管,第一、二气管分别位于输送网带的两边部且沿输送网带的输送方向分别设置,第一、二气管的管身上间隔设置有第一喷气嘴,第一喷气嘴的出气方向斜向上指向输送网带的中部,第一、二网带之间还设置有第三气管,第三气管位于输送网带的出料端且沿输送网带的宽度方向设置,第三气管的管身上间隔设置有第二喷气嘴,第二喷气嘴的出气方向斜向上指向远离输送网带的一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富砸茶叶的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布料件包括布料板和布料板周边设置的围板,布料板为一折形板体构成,折形板体的高度沿输送网带的输送方向逐渐减小,折形板体的宽度沿输送网带的输送方向逐渐增大,折形板体包括沿输送网带的输送方向依次布置的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第二板体较低端的侧边设置成平齐的刀刃状,第二板体与水平面所成的夹角为3?5°,第一板体与水平面所成的夹角为5?8°,烫青输送管的下端进料管口与第一板体相对应布置,烫青输送管下端出料管口的芯线与第一板体的夹角为8?10°,烫青输送管的下端出料管口设置成截面为椭球形的喇叭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富砸茶叶的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斗体上端面设置成台阶状、包括沿水平方向布置的第一、二台面和位于第一、二台面之间沿铅垂方向布置的第一阶面;环形件的下端设置成与斗体上端面相匹配的台阶状、包括沿水平方向布置的第三、四台面和位于第三、四台面之间沿铅垂方向布置的第二阶面;第一台面的高度大于第二台面的高度且位于第二台面的外侧,第一、三台面上分别开设有环形槽,环形槽内卡设有用于构成转动配合连接的滚珠组件,第一、二阶面之间设置有构成转动配合连接的轴承组件,第二台面上设置有凸出于其表面的环形凸部,第四台面上开设用于容置环形凸部的环形凹槽,环形凸部与第一阶面之间的斗体斗壁上开设有排液孔。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富砸茶叶的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集水槽的出水口与粗滤装置相连接,粗滤装置的出水口与有机物去除装置相连接,有机物去除装置的出水口与加热器相连接,加热器的出水口与热水罐相连接,热水罐的出水口与环形热水腔相连通连接;风箱的出气管接口与第一风机相连接,第一引风机的出气口与除湿装置相连接,除湿装置的出气口与加热装置相连接,加热装置的出气口与第二风机相连接,进气管接口和第一、二、三气管均与第二风机的出气口相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富砸茶叶的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烫青输送管为螺旋状的保温管构成。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富硒茶叶的生产系统,包括依序前后相连的用于对茶叶进行烫青的烫青装置,用于对茶叶进行晾干的晾干装置,用于对茶叶进行杀青的第一、二杀青锅,用于对茶叶进行理条的理条机,用于对茶叶进行一级烘干处理的第一烘笼、用于对一级烘干处理后的茶叶进行摊凉并向其表面喷洒有机硒溶液的摊凉装置、用于对茶叶进行二级烘干处理的第二烘笼、用于对茶叶进行冷藏熟化的冷藏装置、用于对茶叶进行提香的提香机以及真空包装机;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将茶叶投入料斗中,茶叶将和热水一同螺旋状的从出料接口流出进入烫青输送管,这样每片茶叶都被热水包围在烫青输送管内均匀进行烫青,从而提高烫青效果和缩短烫青时间。
【IPC分类】A23F3/06
【公开号】CN104904893
【申请号】CN201510386868
【发明人】胡刘满
【申请人】安庆万草千木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9月16日
【申请日】2015年6月28日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