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润肺止咳辅助茶包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润肺止咳辅助茶包。
【背景技术】
[0002]咳嗽是人体清除呼吸道内的分泌物或异物的保护性呼吸反射动作。虽然有其有利的一面,但剧烈长期咳嗽可导致呼吸道出血。正确区分一般咳嗽和咳嗽变异性哮喘,防止误诊。治疗咳嗽应区分咳嗽类型,西药、中药皆可,但以食疗为最佳。中国古代就有喝茶养生治病的传承,《神农百草经》写道:“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明代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也写道茶苦而寒,阴中之阴。沉也降也,最能降火。火为百病,火降则上清矣。”通过对传统医学的发掘和创新,研制出一种润肺止咳的药茶。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润肺止咳辅助茶包。
[0004]本发明茶包是由:柚子皮、百合、杏仁、沙参和象贝母五种中医原料组成,其中柚子皮和百合各20-25%,杏仁、沙参和象贝母各10-15%,按以上比例量取这五种原料分别碾成粗粉状,再混合调匀,经杀菌后包装制成茶包,每剂总量不超过40克;然后用沸水冲泡茶包,密盖闷泡于保温杯中,二十分钟后即成,趁热当茶饮,每日一剂,反复冲饮直至无味。
[0005]祖国医学也认为,柚子味甘酸、性寒,具有理气化痰、润肺清肠、补血健脾等功效,能治食少、口淡、消化不良等症,能帮助消化、除痰止渴、理气散结。柚子皮是柚子的外皮。柚子皮富含蛋白质、有机酸、维生素以及钙等,还可用于治小儿肺炎、治疗冻疮等。其具有食用、驱除异味、防蚊虫等功效。中医认为百合具有润肺止咳、清心安神的作用,尤其是鲜百合更甘甜味美。百合特别适合养肺、养胃的人食用,比如慢性咳嗽、肺结核、口舌生疮、口干、口臭的患者,一些心悸患者也可以适量食用。但由于百合偏凉性(但并不寒),胃寒的患者少用。冬季到来,需要润肺、养胃的人越来越多。百合可清心润肺、安神定志。中医中药理论认为,杏仁具有生津止渴、润肺定喘的功效,常用于肺燥喘咳等患者的保健与治疗。杏仁富含蛋白质、脂肪、糖类、胡萝卜素、B族维生素、维生素C、维生素P以及钙、磷、铁等营养成分。其中胡萝卜素的含量在果品中仅次于芒果,人们将杏仁称为抗癌之果。中药典籍《本草纲目》中列举杏仁的三大功效:润肺,清积食,散滞。清积食是说杏仁可以帮助消化、缓解便秘症状;《现代实用中药》记载:“杏仁内服具有轻泻作用,并有滋补之效。”《本草求真》论及山楂:山楂,所谓健脾者,因其脾有食积,用此酸咸之味,以为消磨,俾食行而痰消,气破而泄化,谓之为健,止属消导之健矣。至于儿枕作痛,力能以止;痘疮不起,力能以发;犹见通瘀运化之速。有大小二种,小者入药,去皮核,捣作饼子,日干用。出北地,大者良。沙参为人参经特殊加工而成的一种中药,区别于红参。指人参加工的产品中,除红参以外的各种加工,如生晒参、白糖参、白干参等,一般统称为白参。性味:味甘,微苦,性微温。归经:归肺,脾经。主治肺气不足,咳喘乏力,动则益甚,自汗脉虚,易感风寒。象贝,也称“浙贝”、“大贝”,为中国四大贝母之一,因产于浙江象山而得名象贝母,是一种具有止咳、宁喘、祛痰、润肺功能的中成药。清肺化痰,制酸止痛,解毒。治感冒咳嗽,胃痛吐酸,痈毒肿痛。本发明集柚子皮、百合、杏仁、沙参和象贝母的功效于一体,互补互利,相互作用,进一步调和及改善各方之功效,使之具有润肺止咳之功能。
【具体实施方式】
[0006]取柚子皮和百合各10克,杏仁、沙参和象贝母各6克,按以上比例量取这五种原料分别碾成粗粉状,再混合调匀,经杀菌后包装制成茶包,然后用沸水冲泡茶包,密盖闷泡于保温杯中,二十分钟后即成,趁热当茶饮,每日一剂,反复冲饮直至无味。
[0007]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本发明茶包是由:柚子皮、百合、杏仁、沙参和象贝母五种中医原料组成,其中柚子皮和百合各20-25%,杏仁、沙参和象贝母各10-15%,按以上比例量取这五种原料分别碾成粗粉状,再混合调匀,经杀菌后包装制成茶包,每剂总量不超过40克;然后用沸水冲泡茶包,密盖闷泡于保温杯中,二十分钟后即成,趁热当茶饮,每日一剂,反复冲饮直至无味。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润肺止咳辅助茶包,是由:柚子皮、百合、杏仁、沙参和象贝母五种中医原料组成,其中柚子皮和百合各20-25%,杏仁、沙参和象贝母各10-15%,按以上比例量取这五种原料分别碾成粗粉状,再混合调匀,经杀菌后包装制成茶包,每剂总量不超过40克。本发明集柚子皮、百合、杏仁、沙参和象贝母的功效于一体,互补互利,相互作用,进一步调和及改善各方之功效,使之具有润肺止咳之功能。
【IPC分类】A61K36/8967, A61P11/14, A23F3/34
【公开号】CN104904945
【申请号】CN201510343719
【发明人】侯根香
【申请人】侯根香
【公开日】2015年9月16日
【申请日】2015年6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