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测量旁中心离焦的验光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说明】可测量旁中心离焦的验光装置
[0001]
技术领域
[0002]本发明涉及一种验光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可测量旁中心离焦的验光装置。
【背景技术】
[0003]目前,传统验光仪等验光装置在对人眼进行验光时,将光斑投影到视网膜的黄斑区域,只对视网膜的黄斑区域进行屈光度的检测,而不对视网膜黄斑区域以外的区域进行验光。正常眼球的视网膜基本呈球面状,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上时,视网膜的黄斑区域和黄斑外围都正好处于人眼光学系统的焦弧面上。而当眼球非正常时,视网膜形成的弧面和人眼光学系统的焦弧面不重合或曲率不同。由于传统验光仪只对黄斑区域进行验光,通过配镜使得物体成像在黄斑区域。如果视网膜黄斑区域外曲率和人眼光学系统的焦弧面不重合,采用传统验光仪验光配镜虽然使得黄斑区域的屈光度得到了矫正,但黄斑区域外的视网膜的屈光度并未矫正。这样就形成了旁中心离焦,旁中心离焦得不到矫正将刺激人眼,使人眼屈光度不正进一步加深,黄斑区域也将看不清物体,需要重新进行验光重新配镜。
[0004]
【发明内容】
[0005]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测量旁中心离焦的验光装置。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可测量旁中心离焦的验光装置,包括屈光度测量模块,所述屈光度测量模块包括出射第一光束的第一光源,该验光装置还包括用于调节第一光束在视网膜上所形成光斑的位置的扫描模块,所述扫描模块包括依次且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光源的出射光路中的第一反射镜和第二反射镜,所述第一反射镜的转动轴心线与所述第二反射镜的转动轴心线之间构成一大于O小于180度的夹角。
[0007]优选地,该验光装置还包括用于使受检者眼球处于放松状态的固视模块,所述固视模块包括使可见光全透射、第一光束全反射的第二二向色镜,所述第二二向色镜设置在所述第一光源的出射光路中。
[0008]更优选地,该验光装置还包括光阑、第一透镜组、分束器、第三透镜组、第四透镜组及第一光电探测器,所述光阑、第一反射镜、第一透镜组、第二反射镜、分束器、第二二向色镜依次设置在所述第一光源的出射光路中,所述第三透镜组、第四透镜组、第一光电探测器依次设置在所述分束器的反射光路中,且所述第一光电探测器可相对所述第四透镜组移动地设置。
[0009]进一步地,该验光装置还包括角膜曲率测量模块、第一二向色镜、第五透镜组及第二光电探测器,所述角膜曲率测量模块包括用于出射第二光束的第二光源,所述第一二向色镜使第一光束全透射且第二光束全反射,所述第五透镜组及第二光电探测器依次设置在所述第一二向色镜的反射光路中,所述第二二向色镜使可见光全透射且第一光束和第二光束全反射。
[0010]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二向色镜设置在所述第一光源及第二光源的出射光路中,所述第一二向色镜设置在所述第二二向色镜和所述分束器之间。
[0011]更进一步地,该验光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二向色镜和第二二向色镜之间的第二透镜组。
[0012]优选地,所述第一光束的波长为780~890nm,所述第二光束的波长为900~1000nm。
[0013]优选地,该验光装置还包括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光束的成像光路中的第一光电探测器、用于检测所述第一光电探测器的位置的第三光耦。
[0014]更优选地,该验光装置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光电探测器移动及驱动所述第一反射镜和第二反射镜转动的驱动模块、用于存储屈光度和角膜曲率数据的数据存数模块、用于将屈光度和角膜曲率数据传输至云服务器的传输模块。
[0015]优选地,所述第一反射镜的转动轴心线与所述第二反射镜的转动轴心线相互垂直。
[0016]本发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通过转动第一反射镜和第二反射镜改变第一光束的传播路径,进而改变第一光束在视网膜上所形成光斑的位置,对视网膜进行二维扫描,可获得视网膜各个区域反射的图像,从而实现视网膜黄斑区域及黄斑区域外的区域的屈光度测量,实现旁中心离焦的屈光度测量。
[0017]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发明的验光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9]其中,1、第一光源;2、光阑;3、第一反射镜;4、第一透镜组;5、第二反射镜;6、分束器;7、第一二向色镜;8、第二透镜组;9、第二二向色镜;10、第二光源;11、第五透镜组;12、第二光电探测器;13、第三透镜组;14、第四透镜组;15、第一光电探测器;16、人眼。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理解。
[0021]图1所示为本发明的一种测量旁中心离焦的验光装置。结合图1所示,该验光装置包括第一光源1、环形的光阑2、第一反射镜3、第一透镜组4、第二反射镜5、分束器6、第一二向色镜7、第二透镜组8、第二二向色镜9、第二光源10、第五透镜组11、第二光电探测器12第三透镜组13、第四透镜组14及第一光电探测器15。
[0022]其中,第一光源1、环形的光阑2、第一透镜组4、分束器6、第三透镜组13、第四透镜组14及第一光电探测器15构成屈光度测量模块,用于测量视网膜的多个不同区域的屈光度,包括黄斑区域及黄斑区域之外的区域;
第一反射镜3和第二反射镜5构成扫描模块,用于调节屈光度测量模块在视网膜上所形成光斑的位置,以对视网膜进行二维扫描,使上述光斑形成在视网膜的不同区域上;
第二光源10、第一二向色镜7、第五透镜组11及第二光电探测器12构成角膜曲率测量模块,用于测量角膜曲率;
第二二向色镜9构成固视模块,用于使人眼16处于放松状态。
[0023]第一光源I用于出射第一光束,本实施例中,第一光源I采用近红外LED灯,所出射的第一光束为波长为780~890nm的近红外光束。环形的光阑2、第一反射镜3、第一透镜组4、第二反射镜5、分束器6依次设置在第一光源I的出射光路中。其中,第一反射镜3和第二反射镜5由电机驱动转动,且第一反射镜3的转动轴心线与第二反射镜5的转动轴心线之间构成一个大于O小于180度的夹角,优选为90度,即两者的转动轴心线相互垂直,第一反射镜3、第二反射镜5其中一个的转动轴心线水平设置、另一个的转动轴心线竖直设置。通过第一反射镜3和第二反射镜5的角度改变,达到调节第一光束的传播路径的目的,随着电机持续驱动第一反射镜3和第二反射镜5旋转,可对视网膜进行二维扫描。在第一反射镜3和第二反射镜5转动的过程中,第一反射镜3的镜面与第二反射镜5的镜面不相平行。
[0024]第二光源10用于出射圆环形的第二光束,本实施例中,第二光源10采用呈圆环形排列的一组红外LED投射模组,所出射的第二光束为波长为900~1000nm的红外圆环形光束。
[0025]第二二向色镜9设置在第一光源I和第二光源10的出射光路中,用于将第一光源I出射的近红外光和第二光源10出射的红外光反射到人眼16。第二二向色镜9使可见光全透射、红外及近红外光全反射,验光装
置在检测时,受检者透过第二二向色镜9注视远处物体以使受检者眼睛处于放松状态。
[0026]第二透镜组8设置在第二二向色镜9和第一二向色镜7之间。第一二向色镜7使近红外光全透射、红外光全反射,第五透镜组11和第二光电探测器12依次设置在第一二向色镜7的反射光路中以采集角膜反射的红外图像。
[0027]第一二向色镜7设置在透镜组和分束器6之间,第三透镜组13、第四透镜组14、第一光电探测器15依次设置在分束器6的反射光路中以采集视网膜反射的近红外图像。
[0028]该验光装置还包括驱动模块。驱动模块包括用于分别驱动第一反射镜3和第二反射镜5转动的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用于驱动第一光电探测器15移动的第三电机。在其它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反射镜3、第二反射镜5、第一光电探测器15也可由一个或两个电机同时驱动。扫描模块还包括用于分别检测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的输出轴转动角度的第一光親和第二光耦。屈光度测量模块还包括用于检测第一光电探测器15位置的第三光耦。第一反射镜3和第二反射镜5互为共轭面且均与人眼瞳孔互为共轭面,第一电机、第二电机驱动第一反射镜3、第二反射镜5转动时,第一光束绕瞳孔转动,第一光束能够全部通过通孔达到视网膜处形成光斑,对视网膜进行扫描。根据第一光耦和第二光耦检测到的转动角度数据,控制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转动,保证视网膜的黄斑区域和黄斑区域外均能够被扫描。由于视网膜不同区域的屈光度数值可能不同,近红外图像的成像位置也不同,因此经第四透镜组14形成的近红外图像与第四透镜组14的间距也不同,第三电机通过丝杠等传动机构驱动第一光电探测器15相对第四透镜组14移动,直至第一光电探测器15采集到上述近红外图像。光耦通过记录丝杠的移动距离即可获得第一光电探测器15的位置即近红外图像的成像位置,不同的近红外图像成像位置对应不同的屈光度数值。
[0029]角膜曲率测量模块采用呈圆环状排列的一组红外LED投射模组投影红外圆环形光斑,经人眼角膜镜面反射后,再经透镜组成像在第二光电探测器12,采集红外图像。屈光度测量模块采用近红外LED灯,经环形的光阑2生成圆环形的近红外光圈,将近红外光圈投影到视网膜上,在视网膜上发生反射,反射的光线从人眼射出,经透镜组成像在第一光电探测器15,根据检测得的第一光电探测器15的位置即成像位置通过标定算法获得人眼的屈光度。
[0030]该验光装置还包括数据存储模块和无线传输模块。数据存储模块用于存储屈光度和角膜曲率数据。无线传输模块用于将屈光度和角膜曲率数据传输到云服务器中,进行长期存数以方便后续查看和医生分析。
[0031]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如下特点:
采用开放视窗设计,即采用可见光全透射、红外光及近红外光全反射的二向色镜,使人眼处于放松状态,而且对屈光度测量模块和角膜曲率测量模块的红外光及近红外光反射率很高,提升使用舒适度和能量利用率。
[0032]屈光度测量模块的出射光路中设置扫描模块,通过电机驱动扫描模块的两组扫描反射镜转动,实现对视网膜光斑的二维扫描,从而实现视网膜黄斑区域和黄斑区域外的屈光度测量,解决旁中心离焦屈光度测量不正的问题,实现旁中心离焦的屈光度测量,提供更科学的配镜指导数据。
[0033]扫描模块的两个扫描反射镜位于和人眼瞳孔共轭的两个不同位置,保证扫描模块进行扫描时光线绕瞳孔旋转,确保光线全部通过瞳孔,对视网膜上进行二维扫描。
[0034]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是一种优选的实施例,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的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可测量旁中心离焦的验光装置,包括屈光度测量模块,所述屈光度测量模块包括出射第一光束,其特征在于:该验光装置还包括用于改变第一光束在视网膜上所形成光斑的位置的扫描模块,所述扫描模块包括依次且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光源的出射光路中的第一反射镜和第二反射镜,所述第一反射镜的转动轴心线与所述第二反射镜的转动轴心线之间构成一大于O小于180度的夹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验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验光装置包括用于使受检者眼球处于放松状态的固视模块,所述固视模块包括使可见光全透射、第一光束全反射的第二二向色镜,所述第二二向色镜设置在所述第一光源的出射光路中。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验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验光装置还包括光阑、第一透镜组、分束器、第三透镜组、第四透镜组及第一光电探测器,所述光阑、第一反射镜、第一透镜组、第二反射镜、分束器、第二二向色镜依次设置在所述第一光源的出射光路中,所述第三透镜组、第四透镜组、第一光电探测器依次设置在所述分束器的反射光路中,且所述第一光电探测器可相对所述第四透镜组移动地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验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验光装置还包括角膜曲率测量模块、第一二向色镜、第五透镜组及第二光电探测器,所述角膜曲率测量模块包括用于出射第二光束的第二光源,所述第一二向色镜使第一光束全透射且第二光束全反射,所述第五透镜组及第二光电探测器依次设置在所述第一二向色镜的反射光路中,所述第二二向色镜使可见光全透射且第一光束和第二光束全反射。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验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二向色镜设置在所述第一光源及第二光源的出射光路中,所述第一二向色镜设置在所述第二二向色镜和所述分束器之间。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验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验光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二向色镜和第二二向色镜之间的第二透镜组。7.根据权利要求4至6任一项所述的验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束的波长为780~890nm,所述第二光束的波长为900~1000nm。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验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验光装置还包括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光束的成像光路中的第一光电探测器、用于检测所述第一光电探测器的位置的第三光耦。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验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验光装置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光电探测器移动及驱动所述第一反射镜和第二反射镜转动的驱动模块、用于存储屈光度和角膜曲率数据的数据存数模块、用于将屈光度和角膜曲率数据传输至云服务器的传输模块。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验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射镜的转动轴心线与所述第二反射镜的转动轴心线相互垂直。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测量旁中心离焦的验光装置。它包括屈光度测量模块,所述屈光度测量模块包括出射第一光束的第一光源,该验光装置还包括用于调节第一光束在视网膜上所形成光斑的位置的扫描模块,所述扫描模块包括依次且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光源的出射光路中的第一反射镜和第二反射镜,所述第一反射镜的转动轴心线与所述第二反射镜的转动轴心线之间构成一大于0小于180度的夹角。
【IPC分类】A61B3/103
【公开号】CN104905763
【申请号】CN201510341685
【发明人】谢佩, 褚仁远, 蒋百川, 周行涛, 王勤美, 曾骏文, 魏瑞华, 蒋沁, 钟立, 沈激
【申请人】苏州四海通仪器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9月16日
【申请日】2015年6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