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疾病检测床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外科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外科疾病检测床。
【背景技术】
[0002]医务人员在给患者进行身体检测时,通常需要使用到操作台,而以往的操作台有很多缺陷,体积大,机动性不足,功能少,在这样情况下给患者治疗需要多年工作经验才能准确进行病情诊断分析,如果单一依靠医务人员来确定诊断结果,容易造成分析的误差,影响病情的诊断,缺少辅助器械,没有良好的治疗环境,不利于患者的治疗,而且增大了的难度,使检测过程变得繁琐复杂,不利于检测的高效进行,长此以往,大大增加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难度。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进行患者病理诊断分析处理时,省时省力,科学便捷,安全高效,智能准确的外科疾病检测床。
[0004]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外科疾病检测床,包括检测台,在检测台右侧通过固定旋转轮与头部躺靠台连接,头部躺靠台上设置有头部固定枕,头部固定枕前后两侧设置有接孔,接孔通过导线与感应器连接,头部躺靠台右侧设置有躺靠台提拉杆,躺靠台提拉杆上设置有固定连接杆,固定连接杆上设置有提拉转轮,提拉转轮上设置有转轮旋转孔,检测台前后两侧设置有支撑架,支撑架上设置有手臂固定板,手臂固定板上设置有手臂束缚带,支撑杆左侧设置有摆放台支撑腿,摆放台支撑腿上设置有摆放台,摆放台上侧设置有电磁仪,电磁仪前侧设置有框架,框架上设置有显示屏,电磁仪上设置有固定孔;
[0005]电磁仪后侧设置有调节钮,调节钮外侧设置有固定圈,固定圈外侧设置有强度指示键,强度指示键下侧设置有风箱,风箱上设置有过滤网,强度指示键右侧设置有防滑槽,防滑槽内设置有声音控制钮,防滑槽上设置有启动开关,防滑槽下侧设置有传感线接孔,传感线接孔通过传感线与传感线固定圈连接,传感线固定圈下侧设置有圆形包覆层,圆形包覆层下侧设置有固定感应贴,电磁仪下侧设置有垫板;
[0006]摆放台左侧设置有固定旋转台,固定旋转台上设置有旋转口,旋转口上侧设置有悬挂支撑杆,悬挂支撑杆上设置有固定接口,固定接口上侧设置有固定接头,固定接头与悬挂杆连接,悬挂杆下侧设置有悬挂板,悬挂板下侧设置有旋转器,旋转器下侧设置有防护箱,防护箱下侧设置有支撑链条,小型转轮通过支撑链条与左固定护板连接,左固定护板右侧设置有右固定板,小型转轮内设置有小型转轴;
[0007]防护箱内设置有控制器,控制器通过伸缩绳与主动轮连接,主动轮内设置有主动轴;
[0008]检测台下侧设置有固定支撑柱,固定支撑柱下侧设置有高度调节装置,高度调节装置与固定台连接,固定台内设置有密封固定连接层,固定台右侧设置有旋转调节装置,固定台通过旋转器与固定支撑台连接,固定支撑台下侧设置有治疗床支撑板,治疗床支撑板下侧设置有支撑腿,支撑腿通过连接支架和固定底座连接,支撑腿下侧设置有高度调节螺母,高度调节螺母下侧设置有升降支撑脚,升降支撑脚下端设置有防滑橡胶底;
[0009]检测台支撑板左侧设置有橱柜,橱柜前侧设置有抽屉,抽屉上设置有开合手柄,开合手柄上设有左卡槽和右卡槽,抽屉下侧设置有垃圾桶,垃圾桶上设置有垃圾桶盖,垃圾桶盖上设置有开盖杆,垃圾桶下侧设置有底座;
[0010]检测台支撑板右侧设置有操作柜,操作柜前侧设置有操作总开关,操作总开关下侧设置有通风口,通风口上设置有护网,操作柜右侧设置有电源线穿孔,电源线穿孔内设置有电源导线,电源导线上设置有安全变压器,安全变压器右侧设置有电源插头。
[0011]所述固定旋转轮外侧设置有旋转轮固定框。
[0012]所述固定连接杆左侧设置有连接孔。
[0013]所述电磁仪上侧设置有警示灯。
[0014]所述电磁仪上侧设置有提动把手。
[0015]所述悬挂板下侧设置有照明灯。
[0016]所述左固定板上设置有护垫。
[0017]所述电磁仪后侧设置有指示灯。
[0018]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功能齐全,使用方便,在进行患者病理诊断分析处理时,省时省力,科学便捷,安全高效,智能准确,减轻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难度。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发明外科疾病检测床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发明外科疾病检测床的电磁仪后侧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发明外科疾病检测床的防护箱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
[0023]1:检测台,2:固走旋转轮,3:头部躺罪台,4:头部固走枕,5:接孔,6:导线,7:感应器,8:躺靠台提拉杆,9:固定连接杆,10:提拉转轮,11:转轮旋转孔,12:支撑架,13:手臂固定板,14:手臂束缚带,15:摆放台支撑腿,16:摆放台,17:电磁仪,18:框架,19:显示屏,20:固定孔,21:调节钮,22:固定圈,23:强度指示键,24:风箱,25:过滤网,26:防滑槽,27:声音控制钮,28:启动开关,29:传感线接孔,30:传感线,31:传感线固定圈,32:圆形包覆层,33:固定感应贴,34:垫板,35:固定旋转台,36:旋转口,37:悬挂支撑杆,38:固定接口,39:固定接头,40:悬挂杆,41:悬挂板,42:旋转器,43:防护箱,44:支撑链条,45:小型转轮,46:左固定护板,47:右固定板,48:小型转轴,49:控制器,50:伸缩绳,51:主动轮,52:主动轴,53:固定支撑柱,54:高度调节装置,55:固定台,56:密封固定连接层,57:旋转调节装置,58:旋转器,59:固定支撑台,60:检测台支撑板,61:支撑腿,62:连接支架,63:固定底座,64:高度调节螺母,65:升降支撑脚,66:防滑橡胶底,67:橱柜,68:抽屉,69:开合手柄,70:左卡槽,71:右卡槽,72:垃圾桶,73:垃圾桶盖,74:开盖杆,75:底座,76:操作柜,77:操作总开关,78:通风口,79:护网,80:电源线穿孔,81:电源导线,82:安全变压器,83:电源插头,84:旋转轮固定框,85:连接孔,86:警示灯,87:提动把手,88:照明灯,89:护垫,90:指示灯。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外科疾病检测床进行详细描述。
[0025]如图1所示,外科疾病检测床,包括检测台1,在检测台I右侧通过固定旋转轮2与头部躺靠台3连接,头部躺靠台3上设置有头部固定枕4,头部固定枕4前后两侧设置有接孔5,接孔5通过导线6与感应器7连接,头部躺靠台3右侧设置有躺靠台提拉杆8,躺靠台提拉杆8上设置有固定连接杆9,固定连接杆9上设置有提拉转轮10,提拉转轮10上设置有转轮旋转孔11,检测台I前后两侧设置有支撑架12,支撑架12上设置有手臂固定板13,手臂固定板13上设置有手臂束缚带14,支撑杆12左侧设置有摆放台支撑腿15,摆放台支撑腿15上设置有摆放台16,摆放台16上侧设置有电磁仪17,电磁仪17前侧设置有框架18,框架18上设置有显示屏19,电磁仪17上设置有固定孔20。
[0026]如图2所示,电磁仪17后侧设置有调节钮21,调节钮21外侧设置有固定圈22,固定圈22外侧设置有强度指示键23,强度指示键23下侧设置有风箱24,风箱24上设置有过滤网25,强度指示键23右侧设置有防滑槽26,防滑槽26内设置有声音控制钮27,防滑槽26上设置有启动开关28,防滑槽26下侧设置有传感线接孔29,传感线接孔29通过传感线30与传感线固定圈31连接,传感线固定圈31下侧设置有圆形包覆层32,圆形包覆层32下侧设置有固定感应贴33,电磁仪17下侧设置有垫板34。
[0027]如图1所示,摆放台16左侧设置有固定旋转台35,固定旋转台35上设置有旋转口36,旋转口 36上侧设置有悬挂支撑杆37,悬挂支撑杆37上设置有固定接口 38,固定接口 38上侧设置有固定接头39,固定接头39与悬挂杆40连接,悬挂杆40下侧设置有悬挂板41,悬挂板41下侧设置有旋转器42,旋转器42下侧设置有防护箱43,防护箱43下侧设置有支撑链条44,小型转轮45通过支撑链条44与左固定护板46连接,左固定护板46右侧设置有右固定板47,小型转轮45内设置有小型转轴48。
[0028]如图3所示,防护箱43内设置有控制器49,控制器49通过伸缩绳50与主动轮51连接,主动轮51内设置有主动轴52。
[0029]如图1所示,检测台I下侧设置有固定支撑柱53,固定支撑柱53下侧设置有高度调节装置54,高度调节装置54与固定台55连接,固定台55内设置有密封固定连接层56,固定台55下侧设置有旋转调节装置57,固定台55通过旋转器58与固定支撑台59连接,固定支撑台59下侧设置有治疗床支撑板60,治疗床支撑板60下侧设置有支撑腿61,支撑腿
61通过连接支架62和固定底座63连接,支撑腿61下侧设置有高度调节螺母64,高度调节螺母64下侧设置有升降支撑脚65,升降支撑脚65下端设置有防滑橡胶底66。
[0030]如图1所示,检测台支撑板60左侧设置有橱柜67,橱柜67前侧设置有抽屉68,抽屉68上设置有开合手柄69,开合手柄69上设有左卡槽70和右卡槽71,抽屉68下侧设置有垃圾桶72,垃圾桶72上设置有垃圾桶盖73,垃圾桶盖73上设置有开盖杆74,垃圾桶72下侧设置有底座75。
[0031]如图1所示,检测台支撑板60右侧设置有操作柜76,操作柜76前侧设置有操作总开关77,操作总开关77下侧设置有通风口 78,通风口 78上设置有护网79,操作柜76右侧设置有电源线穿孔80,电源线穿孔80内设置有电源导线81,电源导线81上设置有安全变压器82,安全变压器82右侧设置有电源插头83。
[0032]在进行患者病理诊断分析处理时,将操作柜76上的电源插头83连接到电源,并启动控制总开关77,让患者躺在检测台I上,通过躺靠台提拉杆8将头部躺靠台3调到合适位置,将感应器7放于患者大脑两侧进行检测,然后将患者的手通过手臂束缚带14固定在手臂固定板13上,接着调节主动轮51、主动轴52、小型转轮45和小型转轴48,在通过伸缩绳50调节左固定板46和右固定板47到一定合适的角度,通过调节悬挂支撑杆37和固定接口 38使左固定板46和右固定板47正好可以将患者的脚抬起一定高度,启动启动开关28,将固定感应贴33放于患者胸部进行检测,将调节钮21指到需要的强度,并通过声音控制钮27调节合适的声音强度,开始对患者进行全面检测,检测完毕后,将工具放入橱柜67内的68抽屉中,并将垃圾放入垃圾桶72。
[0033]所述固定旋转轮2外侧设置有旋转轮固定框84。这样设置,可以稳固固定旋转轮2,使头部躺靠台3可以正常调控运作。
[0034]所述固定连接杆9左侧设置有连接孔85。这样设置,可以将固定连接杆7固定住,让医务人员可以轻松调节头部躺靠台3位置。
[0035]所述电磁仪17上侧设置有警示灯86。这样设置,可以明确知道电磁仪17在使用中是否出现故障,便于医务人员及时解决问题。
[0036]所述电磁仪17上侧设置有提动把手87。这样设置,可以方便调节电磁仪的位置,方便治疗。
[0037]所述悬挂板41下侧设置有照明灯88。这样设置,为医务人员提供合适的光线,让医务人员更清楚的观察患者身体状况。
[0038]所述左固定板46上设置有护垫89。这样设置,可以让患者更加舒适的接受检测,增加本发明的实用性。
[0039]所述电磁仪17后侧设置有指示灯90。这样设置,可以直观的清楚电磁仪的运行状态,防止出现意外。
[0040]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外科疾病检测床,包括检测台(I),其特征在于: 在检测台(I)右侧通过固定旋转轮(2)与头部躺靠台(3)连接,头部躺靠台(3)上设置有头部固定枕(4),头部固定枕(4)前后两侧设置有接孔(5),接孔(5)通过导线(6)与感应器(7)连接,头部躺靠台(3)右侧设置有躺靠台提拉杆(8),躺靠台提拉杆(8)上设置有固定连接杆(9),固定连接杆(9)上设置有提拉转轮(10),提拉转轮(10)上设置有转轮旋转孔(11),检测台(I)前后两侧设置有支撑架(12),支撑架(12)上设置有手臂固定板(13),手臂固定板(13)上设置有手臂束缚带(14),支撑架(12)左侧设置有摆放台支撑腿(15),摆放台支撑腿(15)上设置有摆放台(16),摆放台(16)上侧设置有电磁仪(17),电磁仪(17)前侧设置有框架(18),框架(18)上设置有显示屏(19),电磁仪(17)上设置有固定孔(20); 电磁仪(17)后侧设置有调节钮(21),调节钮(21)外侧设置有固定圈(22),固定圈(22)外侧设置有强度指示键(23),强度指示键(23)下侧设置有风箱(24),风箱(24)上设置有过滤网(25),强度指示键(23)右侧设置有防滑槽(26),防滑槽(26)内设置有声音控制钮(27),防滑槽(26)上设置有启动开关(28),防滑槽(26)下侧设置有传感线接孔(29),传感线接孔(29)通过传感线(30)与传感线固定圈(31)连接,传感线固定圈(31)下侧设置有圆形包覆层(32),圆形包覆层(32)下侧设置有固定感应贴(33),电磁仪(17)下侧设置有垫板(34); 摆放台(16)左侧设置有固定旋转台(35),固定旋转台(35)上设置有旋转口(36),旋转口(36)上侧设置有悬挂支撑杆(37),悬挂支撑杆(37)上设置有固定接口(38),固定接口(38)上侧设置有固定接头(39),固定接头(39)与悬挂杆(40)连接,悬挂杆(40)下侧设置有悬挂板(41),悬挂板(41)下侧设置有旋转器(42),旋转器(42)下侧设置有防护箱(43),防护箱(43)下侧设置有支撑链条(44),小型转轮(45)通过支撑链条(44)与左固定护板(46)连接,左固定护板(46)右侧设置有右固定板(47),小型转轮(45)内设置有小型转轴(48); 防护箱(43)内设置有控制器(49),控制器(49)通过伸缩绳(50)与主动轮(51)连接,主动轮(51)内设置有主动轴(52); 检测台(I)下侧设置有固定支撑柱(53),固定支撑柱(53)下侧设置有高度调节装置(54),高度调节装置(54)与固定台(55)连接,固定台(55)内设置有密封固定连接层(56),固定台(55)右侧设置有旋转调节装置(57),固定台(55)通过旋转器(58)与固定支撑台(59)连接,固定支撑台(59)下侧设置有治疗床支撑板(60),治疗床支撑板¢0)下侧设置有支撑腿(61),支撑腿¢1)通过连接支架¢2)和固定底座¢3)连接,支撑腿¢1)下侧设置有高度调节螺母(64),高度调节螺母¢4)下侧设置有升降支撑脚(65),升降支撑脚(65)下端设置有防滑橡胶底(66); 检测台支撑板¢0)左侧设置有橱柜(67),橱柜¢7)前侧设置有抽屉(68),抽屉(68)上设置有开合手柄(69),开合手柄¢9)上设有左卡槽(70)和右卡槽(71),抽屉¢8)下侧设置有垃圾桶(72),垃圾桶(72)上设置有垃圾桶盖(73),垃圾桶盖(73)上设置有开盖杆(74),垃圾桶(72)下侧设置有底座(75); 检测台支撑板¢0)右侧设置有操作柜(76),操作柜(76)前侧设置有操作总开关(77),操作总开关(77)下侧设置有通风口(78),通风口(78)上设置有护网(79),操作柜(76)右侧设置有电源线穿孔(80),电源线穿孔(80)内设置有电源导线(81),电源导线(81)上设置有安全变压器(82),安全变压器(82)右侧设置有电源插头(8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科疾病检测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旋转轮⑵外侧设置有旋转轮固定框(8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科疾病检测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连接杆(9)左侧设置有连接孔(85)。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科疾病检测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仪(17)上侧设置有警示灯(86)。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科疾病检测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仪(17)上侧设置有提动把手(87)。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科疾病检测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挂板(41)下侧设置有照明灯(88) ο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科疾病检测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固定板(46)上设置有护垫(89) ο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外科疾病检测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仪(17)后侧设置有指示灯(90)。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外科疾病检测床,其属于外科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本发明的外科疾病检测床,包括检测台,在检测台右侧通过固定旋转轮与头部躺靠台连接,头部躺靠台上设置有头部固定枕,头部固定枕前后两侧设置有接孔,接孔通过导线与感应器连接,头部躺靠台右侧设置有躺靠台提拉杆,躺靠台提拉杆上设置有固定连接杆,固定连接杆上设置有提拉转轮,提拉转轮上设置有转轮旋转孔,检测台前后两侧设置有支撑架,支撑架上设置有手臂固定板。本发明功能齐全,使用方便,在进行患者病理诊断分析处理时,省时省力,科学便捷,安全高效,智能准确,减轻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难度。
【IPC分类】A61G13/00, A61G13/10
【公开号】CN104905927
【申请号】CN201510359247
【发明人】滕厚军
【申请人】滕厚军
【公开日】2015年9月16日
【申请日】2015年6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