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掩盖中药颗粒腥味的方法

xiaoxiao2020-10-23  14

一种掩盖中药颗粒腥味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掩盖中药颗粒腥味的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掩盖含动物类生药成分的中药颗粒腥味的方法。
【背景技术】
[0002]苦、酸、涩、腥等口感是中药口服制剂的重大缺陷,严重影响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无法体现药物的临床疗效。针对中药制剂的苦、酸、涩,已有大量的研宄分别从分子生物学、药理学、食品学和药剂学等角度研宄味道产生机理和抑制机理。针对药物制剂尤其是中药制剂的苦味、酸味方面的口感不良问题,有研宄通过使用添加矫味剂(甜味剂、苦味阻滞剂、酸味改善剂、香精香料等)、变更生产工艺、变更制剂剂型等方式进行矫味处理。但是针对中药制剂的腥味掩盖,目前国内外尚无相关文献或专利报道。
[0003]在中医中药领域,动物类生药被称为“血肉有情之品”,以药效显著、起效迅速而著称,古今一些著名的医家以善用动物药而著称。当代研宄表明,蜈蚣、全蝎、水蛭、蕲蛇、地龙、蚂蚁、水牛角等动物类生药以其通筋活络、祛风散湿止痛、清热解毒功效强,而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风湿类免疫疾病和瘀血炎症类疾病,但是动物类生药也导致制剂入口和打嗝时腥味浓重,易造成患者恶心、反胃和呕吐现象,患者服药抗拒性较强。因此,亟需研发一种新型实用的掩盖中药颗粒腥味的方法。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掩盖中药颗粒腥味的方法,该方法能为含腥味中药颗粒剂提供矫味技术方案,使其口感获得显著改善,显著减轻颗粒入口打嗝时腥味,降低患者恶心、反胃和呕吐现象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一种掩盖中药颗粒腥味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6]用于包合的辅料将腥味生药粉或提取物包合,加入甜味剂和香精两大类矫味剂,混合均匀,干燥,制粒成型。
[0007]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腥味生药粉或提取物来源于动物类生药、植物类生药和动植物混合生药。
[0008]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用于包合的辅料选自α-环糊精、β-环糊精、γ-环糊精、甲基环糊精、乙基环糊精、羟乙基环糊精、羟丙基环糊精、6-羧甲基β-环糊精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腥味生药粉或提取物以辅料包合的方法包括研磨、冷冻干燥、喷雾干燥和流化床干燥。
[0009]所述用于掩盖腥味的辅料配比是通过实验研宄对药物的入口腥味、恶心反胃和呕吐有显著改善作用,同时不影响药物疗效和安全性时的用量。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用于包合的辅料的总质量占腥味来源生药粉或提取物总质量的0.1-10倍。
[0010]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甜味剂和香精是在颗粒剂中应用广泛的药用辅料和食品添加剂;所述甜味剂为一种或几种甜味剂的混合物,甜味剂选自糖精钠、三氯蔗糖、阿司帕坦、纽甜、安赛蜜、甜菊素,所加甜味剂的总质量占颗粒总质量的0.5% -5% ;所述香精为一种或几种香精的混合物,所用香精包括水溶性香精和水油两性香精,香精的形式包括液体和固体粉末,选自柠檬香型香精、金桔香型香精、薄荷香型香精、姜香型香精、桔子香型香精、西柚香型香精、红枣香型香精,所加入液体香精的总体积占颗粒总质量的0.5% -5%,所加入固体粉末香精的总质量占颗粒总质量的0.1% -1%。
[0011]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甜味剂为和香精须共同使用。同一类成分的加入无先后顺序,也可同时加入。不同类矫味剂之间,甜味剂先加入,所述甜味剂以固体粉末或水溶液的形式加入,甜味剂所加入的制剂工艺环节包括提取、浓缩、包合、混合、干燥、制粒;香精后加入,所述香精以水或乙醇溶液的形式加入,香精的加入环节包括包合合、干燥、制粒。
[0012]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腥味生药粉或提取物的包合物与甜味剂和香精的混合方法包括研磨法、筛析法、搅拌法、冷冻干燥、喷雾干燥和流化床干燥;所述干燥和制粒方法包括真空干燥、冷冻干燥、喷雾干燥、流化床干燥、干法制粒、湿法制粒。
[0013]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腥味生药粉或提取物选自以下一种或多种中药粉末或提取物:全蝎、土鳖虫、蕲蛇、地龙、水蛭、蜈蚣、斑蝥、昆布、羚羊角、水牛角、鹿角、穿山甲、龟甲、鳖甲、牡蛎、徐长卿、蚂蚁、僵蚕、海螵蛸、紫河车、鸡内金、阿胶、鹿角胶、鹿角霜、鳖甲胶、龟甲胶、鹿茸、冬虫夏草、蛇胆、牛黄、熊胆、牛胆、麝香、羊胆、人工麝香、人工牛黄、人工熊胆、鱼腥草。
[0014]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和特征在于:针对中药制剂中带来腥味的动物类生药粉或其提取物,使用辅料包合的手段可以掩盖其腥味,还需要同时添加甜味剂和香精,增加甜味和香气,掩盖服药后打嗝时腥气的上涌。本发明通过辅料包合工艺结合甜味剂、香精的添加,有效抑制中药颗粒的腥味,可以降低患者恶心、反胃和呕吐现象的发生率,大大提高患者对腥味中药颗粒的服药依从性,该方法应用广泛,操作简单,可使产品口感显著改善,适合工业化生产。该方法可以显著改善腥味中药颗粒口感,尤其适用于含动物类生药成分的中药颗粒,保证患者服用腥味中药颗粒的治疗效果。
[0015]本发明所使用的甜味剂为不被人体代谢的高甜度倍数甜味剂(俗称“健康糖”),甜度倍数可调节,口感类型可以按照要求进行调配,保证不同人群对制剂口感的不同需要,口感好,应用广泛,产品特别适宜于老人、儿童、有糖尿病的患者服用。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0017]实施例1小儿咳喘颗粒
[0018]原处方组成:麻黄90g、川贝母90g、苦杏仁(炒)150g、黄芩150g、天竺黄150g、紫苏子(炒)180g、僵蚕(炒)180g、山楂(炒)180g、莱菔子(炒)180g、石膏300g、鱼腥草360g、细辛15g、茶叶15g、甘草90g、桔梗150g。
[0019]各药材按照中国药典2010版规定的工艺制成100g颗粒。制剂过程中,制粒前加入羟丙基环糊精54g、安赛蜜10g、阿斯帕坦5g,混合均匀然后制粒,干燥。喷加细辛和鱼腥草的挥发油时加入橘子香型液体香精5ml,混匀。
[0020]本实施例中甜味剂加入的环节为包合和混合,香精加入的环节为干燥,可以保证产品的口感和稳定性。经此方法制备的小儿咳喘颗粒入口甜,几乎无腥气,气芳香,服药后无恶心、反胃和呕吐现象发生,患者使用剂量不变。
[0021]本实施例中用于矫味的辅料符合2010版中国药典的药用辅料和相关的食品添加剂要求,能显著改善颗粒的口感。
[0022]实施例2小儿咳喘颗粒
[0023]原处方组成:麻黄90g、川贝母90g、苦杏仁(炒)150g、黄芩150g、天竺黄150g、紫苏子(炒)180g、僵蚕(炒)180g、山楂(炒)180g、莱菔子(炒)180g、石膏300g、鱼腥草360g、细辛15g、茶叶15g、甘草90g、桔梗150g。
[0024]各药材按照中国药典2010版规定的工艺制成100g颗粒。制剂过程中,制粒前加入羟丙基环糊精30g、f3-环糊精54g、安赛蜜10g、阿斯帕坦5g,混合均匀然后制粒,干燥。喷加细辛和鱼腥草的挥发油时加入橘子香型液体香精5ml,混匀。
[0025]本实施例中甜味剂加入的环节为包合和混合,香精加入的环节为干燥,可以保证产品的口感和稳定性。经此方法制备的小儿咳喘颗粒入口甜,几乎无腥气,气芳香,服药后无恶心、反胃和呕吐现象发生,患者使用剂量不变。
[0026]本实施例中用于矫味的辅料符合2010版中国药典的药用辅料和相关的食品添加剂要求,能显著改善颗粒的口感。
[0027]实施例 3乳癖消颗粒
[0028]原处方组成:鹿角66.8g、蒲公英44.5g、昆布173.5g、天花粉17.8g、鸡血藤44.5g、三七44.5g、赤芍13.4g、海藻86.8g、漏芦26.7g、木香35.6g、玄参44.5g、牡丹皮52.3g、夏枯草 44.5g、连翘 17.8g、红花 26.7g。
[0029]各药材按照中国药典2010版规定的工艺制成100g颗粒。制剂过程中,鹿角粉碎成细粉后加入6-羧甲基β-环糊精66.Sg,研磨包合。生药粉与其余12味药提取浓缩液混合时,加入甜菊素45g、三氯蔗糖4g、金桔香型粉末香精Ig和柠檬香型粉末香精lg,制成颗粒,干燥。
[0030]本实施例中甜味剂和香精加入的环节为混合和制粒,可以保证产品的口感和稳定性。经此方法制备的乳癖消颗粒入口甜,腥气弱,气芳香,服药后罕见恶心、反胃和呕吐现象发生,患者使用剂量不变。
[0031]本实施例中用于矫味的辅料符合2010版中国药典的药用辅料和相关的食品添加剂要求,能显著改善颗粒的口感。
[0032]实施例4羚羊清肺颗粒
[0033]原处方组成:浙贝母31.7g、蜜桑白皮19.8g、前胡19.8g、麦冬19.8g、天冬19.8g、天花粉39.6g、地黄39.6g、玄参39.6g、石斛79.3g、桔梗39.6g、蜜枇杷叶39.6g、炒苦杏仁19.8g、金果榄19.8g、金银花39.6g、大青叶19.8g、栀子39.6g、黄苳19.8g、板蓝根19.8g、牡丹皮19.8g、薄荷19.8g、甘草11.9g、熟大黄19.8g、陈皮23.8g、羚羊角粉4.8g。
[0034]各药材按照中国药典2010版的工艺方法制备颗粒1000g。制剂过程中,取α -环糊精48g与羚羊角粉研磨法包合后,加入安赛蜜5g,与稠膏、蔗糖、糊精混合,制粒,干燥,加入上述薄荷等挥发油和薄荷香型液体香精50ml,混勾。
[0035]本实施例中甜味剂加入的环节为混合和制粒,香精加入的环节为干燥和混合,可以保证产品的口感和稳定性。经此方法制备的羚羊清肺颗粒入口无腥味,气清凉,打嗝时无腥气,无恶心、反胃和呕吐现象,患者服用剂量不变。
[0036]本实施例中用于矫味的辅料符合2010版中国药典的药用辅料和相关的食品添加剂要求,能显著改善颗粒的口感。
[0037]实施例5万应颗粒
[0038]原处方组成:胡黄连54g、黄连54g、儿茶54g、冰片3.3g、香墨108g、熊胆粉10.8g、人工麝香2.7g、人工牛黄2.7g、牛胆汁87g。
[0039]各药材按照中国药典2010版的工艺方法制备颗粒300g。制剂过程中,取β -环糊精47g与熊胆粉10.8克和牛胆汁87克浓缩液混合,通过冷冻干燥法包合。取5g三氯蔗糖和5g安赛蜜,与包合物、其他5味药材混合物(胡黄连、黄连、儿茶、香墨细粉与人工牛黄的混合物)、柠檬香型粉末香精3.6g进行混合、制粒,干燥;将冰片、人工麝香研细,与上述颗粒混匀,即得。
[0040]本实施例中甜味剂和香精加入的环节为混合和制粒,可以保证产品的口感和稳定性。由于辅料的使用导致每粒胶囊的装量由原来的0.3g变为0.36g,每粒胶囊所含原生药量不变。经过此方法制备的万应颗粒腥味基本消除,气香,打嗝时不再有腥气上涌,恶心、反胃和呕吐现象消除。
[0041]本实施例中用于矫味的辅料符合2010版中国药典的药用辅料和相关的食品添加剂要求,能显著改善颗粒的口感。
【主权项】
1.一种掩盖中药颗粒腥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用于包合的辅料将腥味生药粉或提取物包合,加入甜味剂和香精两大类矫味剂,混合均匀,干燥,制粒成型。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掩盖中药颗粒腥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腥味生药粉或提取物来源于动物类生药、植物类生药和动植物混合生药。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掩盖中药颗粒腥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包合的辅料选自α -环糊精、β-环糊精、γ-环糊精、甲基β-环糊精、乙基环糊精、羟乙基环糊精、羟丙基环糊精、6-羧甲基环糊精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腥味生药粉或提取物以辅料包合的方法包括研磨、冷冻干燥、喷雾干燥和流化床干燥。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掩盖中药颗粒腥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包合的辅料的总质量占所述腥味来源生药粉或提取物总质量的0.1-10倍。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掩盖中药颗粒腥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甜味剂和香精是在颗粒剂中应用广泛的药用辅料和食品添加剂;所述甜味剂选自糖精钠、三氯蔗糖、阿司帕坦、纽甜、安赛蜜、甜菊素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香精包括水溶性香精和水油两性香精,香精的形式包括液体和固体粉末,所述香精选自柠檬香型香精、金桔香型香精、薄荷香型香精、姜香型香精、桔子香型香精、西柚香型香精、红枣香型香精中的一种或多种。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掩盖中药颗粒腥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甜味剂和香精两类成分需共同使用;同一类成分的加入无先后顺序,即同时加入;不同类矫味剂之间,甜味剂先加入,所述甜味剂以固体粉末或水溶液的形式加入,甜味剂所加入的制剂工艺环节包括提取、浓缩、包合、混合、干燥、制粒;香精后加入,所述香精以水或乙醇溶液的形式加入,香精的加入环节包括包合、混合、干燥、制粒。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掩盖中药颗粒腥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加甜味剂的总质量占颗粒总质量的0.5% -5%;所加入液体香精的总体积占颗粒总质量的0.5% -5%,所加入固体粉末香精的总质量占颗粒总质量的0.1% -1%。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掩盖中药颗粒腥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腥味生药粉或提取物的包合物与甜味剂和香精的混合方法包括研磨法、筛析法、搅拌法、冷冻干燥、喷雾干燥和流化床干燥;所述干燥和制粒方法包括真空干燥、冷冻干燥、喷雾干燥、流化床干燥、干法制粒、湿法制粒。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掩盖中药颗粒腥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腥味生药粉或提取物选自以下一种或多种中药粉末或提取物:全蝎、土鳖虫、蕲蛇、地龙、水蛭、蜈蚣、斑蝥、昆布、羚羊角、水牛角、鹿角、穿山甲、龟甲、鳖甲、牡蛎、徐长卿、蚂蚁、僵蚕、海螵蛸、紫河车、鸡内金、阿胶、鹿角胶、鹿角霜、鳖甲胶、龟甲胶、鹿茸、冬虫夏草、蛇胆、牛黄、熊胆、牛胆、麝香、羊胆、人工麝香、人工牛黄、人工熊胆、鱼腥草。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掩盖中药颗粒腥味的方法,包括步骤:用于包合的辅料将腥味生药或提取物包合,加入甜味剂和香精,混合均匀,制粒,干燥成型。本发明最终能达到有效降低中药颗粒入口腥味、恶心反胃和呕吐状况的目的,大大提高患者对腥味中药颗粒的服药依从性。该方法操作简单,应用广泛,可使产品口感显著改善,适合工业化生产。该方法可以显著改善腥味中药颗粒口感,尤其适用于含动物类生药成分的中药颗粒,保证患者服用腥味中药颗粒的治疗效果。
【IPC分类】A61K36/899, A61P11/06, A61P15/14, A61K47/48, A61P11/14, A61K47/18, A61K36/8984, A61K36/808, A61P11/00, A61K35/64, A61K35/32, A61K33/06, A61K47/26, A61K9/16, A61K47/46, A61K47/22
【公开号】CN104906046
【申请号】CN201510241279
【发明人】吴飞, 冯怡, 洪燕龙, 王优杰, 林晓, 胡佳亮
【申请人】上海中医药大学
【公开日】2015年9月16日
【申请日】2015年5月13日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