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烯醚萜类化合物的新用图

xiaoxiao2020-10-23  8

环烯醚萜类化合物的新用图
【专利说明】环烯醚萜类化合物的新用途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环烯醚萜类化合物的新用途。 【背景技术】
[0002] 蜘蛛香曾载于《本草纲目》,曰:"蜘蛛香出蜀西茂松藩山中。草根也,黑色有粗 须,状如蜘蛛及藁本,芎穷,气味芳香"。为1977版中国药典(一部)和2010版中国药 典(一部)所收载,又名马蹄香、鬼见愁、雷公七、臭药等。中药蜘蛛香的基源为败酱科 (Valerianaceae)缴草属(ValerianaLinn)植物蜘蛛香(ValerianajatamansiJones)的 干燥根茎。2010版《中国药典(一部)》药典称其微苦,辛、温;功能理气止痛、消食止泻、 祛风除湿、镇静安神;用于脘腹胀痛,食积不化,腹泻痢疾,风湿痹痛,腰膝酸软,失眠。"蜘蛛 香在我国主要分布于湖北、湖南、陕西、河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省,一般生长于海拔 1900-2700m的高原地区。
[0003] 迄今国内外对蜘蛛香的研宄表明,该植物主要含有环烯醚萜类、挥发油类、黄酮 类、生物碱类、木脂素类等成分。其中生物碱类成分和黄酮类成分多存在于蜘蛛香地上部 分,而环烯醚萜和倍半萜等萜类成分多存在于根部,其中倍半萜和其它单萜在根部的挥发 油中含量较多。其药理作用现代研宄发现具有抗焦虑、镇静催眠、降压、解痉、心脏抑制、抗 肿瘤、抗菌抗病毒等作用。如专利【申请号】200810207746. 4,发明名称:母核共轭的环烯醚 猫类化合物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具体涉及母核共轭的环稀醚猫类化合物在制备抗 肿瘤药物中的应用。该专利从蜘蛛香中分离的环烯醚萜类化合物母核为C3-4,C5-6号位的 双键耦合,且Cll位为饱和碳原子连接取代基,与母核形成共轭。
【发明内容】

[0004] 发明人在针对蜘蛛香的系统化学成分研宄中,分离鉴定了一个结构式1的新环烯 醚萜类化合物。药理活性研宄结果表明,结构式1化合物具有良好的促脂质代谢作用。
[0005] 本发明提供了环烯醚萜类化合物在制备促脂质代谢的药物中的用途,环烯醚萜类 化合物的结构式如下:
[0006]
[0007] 其中,Rl为异戊酰基、乙酰基;R7为异戊酰氧基、乙酰氧基、羟基或氢;R8为乙酰 基、异戊酰基;RlO为羟基、氯原子。
[0008]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Rl为异戊酰基,R7为氢,R8为乙酰基,RlO为羟基。
[0009]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化合物如式1所示:
[0010]
[0011] 其中,所述的药物是治疗高脂血症、脂肪肝、肥胖或高脂血症所引发的动脉粥样硬 化、乳糜微粒血症、急性胰腺炎疾病的药物。
[0012] 其中,环烯醚萜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3] (1)蜘蛛香干燥根茎粉末为原料,乙醇冷浸提取,回收溶剂,得浸膏;
[0014] (2)将浸膏用蒸馏水溶解,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醋、正丁醇分别萃取,得乙酸乙酯 萃取物;
[0015] (3)将乙酸乙酯萃取物用硅胶柱层析,以氯仿-甲醇系统梯度洗脱(100:0,99:1, 98:2-90:10,8:1,7:1-1:1,0:1),每个梯度约2倍柱体积;对各馏分利用薄层色谱检识,以 7%浓硫酸乙醇显色,其中,在氯仿-甲醇比例为93:7-90:10梯度的馏分化学成分相似,显 黑色点,合并得到馏分3;
[0016] (4)其中馏分3再用硅胶柱层析,以石油醚-丙酮系统梯度洗脱(30:1,20:1, 15:1,10:1,9:1-1:1),每个梯度约2倍柱体积;对各馏分利用薄层色谱检识,以7%浓硫酸 乙醇显色,其中,石油醚-丙酮比例在8:1-7:1梯度的馏分化学成分相似,先显褐色后变黑, 合并得到馏分D;
[0017] (5)其中馏分D再经硅胶柱层析,用石油醚-丙酮系统梯度洗脱(20:1,15:1, 10:1,9:1,8:1-1:1),每个梯度约3倍柱体积对各馏分利用薄层色谱检识,以7%浓硫酸乙 醇显色,其中,石油醚-丙酮比例在10:1-9:1梯度的馏分化学成分相似,先显褐色后变黑, 合并得到馏分D2;
[0018] (6)取D2馏分用葡聚糖凝胶LH-20柱层析,以氯仿-甲醇(1:1)洗脱;后对各馏 分利用薄层色谱检识,以7%浓硫酸乙醇显色,对先显褐色后变黑色的部分馏分进行合并, 得馏分D2-2;
[0019] (7)其中D2-2再经葡聚糖凝胶LH-20柱,纯甲醇洗脱;对各馏分利用薄层色谱检 识,以7%浓硫酸乙醇显色,将含先显褐色后变黑色的成分的部分馏分,且含其他杂质少的 若干馏分合并,得馏分D2-2-1;
[0020] (8)取D2-2-1再经硅胶柱层析,以石油醚-丙酮系统(5:1)等度洗脱,去除色素, 再将在薄层色谱上,以7%浓硫酸乙醇显色,将含先显褐色后变黑色的成分的馏分合并;过 夜自然挥干溶剂,得淡黄色结晶;
[0021] (9)将淡黄色结晶在石油醚-丙酮(15:1)中重结晶,得到白色结晶,即为结构式为 1的新化合物。
[0022] 其中,所述的药物制剂是片剂、胶囊剂、口服液、颗粒剂、丸剂、散剂、注射液、粉针 剂、滴丸剂。
[0023] 本发明化合物中环烯醚萜母核中C-Il号位为一醛基,并与母核上C4-5,C6_7形成 共轭,与其他报道的环烯醚萜化合物相比,在共轭体系及Cll为关键醛基上存在很大的差 异。本发明化合物具有促脂质代谢的作用,降低细胞内TG的作用最强。
[0024] 显然,根据本发明的上述内容,按照本领域的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在不脱离 本发明上述基本技术思想前提下,还可以做出其它多种形式的修改、替换或变更。
[0025] 以下通过实施例形式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上述内容再作进一步的详细说 明。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发明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例。凡基于本发明上述内容 所实现的技术均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0026] 图1:结构式1化合物的高分辨质谱。
[0027] 图2:结构式1化合物的氢谱。
[0028] 图3:结构式1化合物的碳谱。
[0029] 图4:结构式1化合物的HSQC谱
[0030] 图5:结构式1化合物的HMBC谱。
[0031] 图6:结构式1化合物的ROESY谱。
[0032] 图7:结构式1化合物的UV谱。
[0033] 图8:结构式1化合物的IR谱。
[0034] 图9:结构式1化合物的结构。
[0035] 具体实施方案:
[0036] 实施例1本发明环烯醚萜类新化合物的制备
[0037] 结构式1化合物的制备
[0038] 以蜘蛛香(ValerianajatamansiJones)干燥根莖粉末(20kg)为原料,经用95% 工业乙醇冷浸提取4次,每次24h,提取液经减压浓缩得4. 2kg褐色粘稠状浸膏。浸膏用蒸 馏水溶解,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得到石油醚部位浸膏约600g、乙酸乙酯 浸膏550g、正丁醇浸膏1000g。取乙酸乙酯萃取物550g。经硅胶(100-200目)柱层析, 以氯仿-甲醇系统梯度洗脱(100 :〇, 99:1,98:2, -90:10,8:1,7:1,-1:1,0:1)),每个梯度 2倍柱体积;对各馏分利用薄层色谱检识,以7%浓硫酸乙醇显色,其中,在氯仿-甲醇比例 为93:7-90:10梯度的馏分化学成分相似,显黑色点,合并得到馏分3,其中馏分3 (120g)再 次用硅胶(100-200目)柱层析,以石油醚-丙酮系统梯度洗脱(30:1,20:1,15:1,10:1, 9:1,-1:1),每个梯度约2倍柱体积;对各馏分利用薄层色谱检识,以7%浓硫酸乙醇显色, 其中,石油醚-丙酮比例在8:1-7:1梯度的馏分化学成分相似,先显褐色后变黑,合并得到 馏分D。其中D馏分(25g)再经硅胶柱层析,用石油醚-丙酮系统(20:1,15:1,10:1,9:1, 8:1,-1:1)梯度洗脱,每个梯度约3倍柱体积对各馏分利用薄层色谱检识,以7%浓硫酸乙 醇显色,其中,石油醚-丙酮比例在10:1-9:1梯度的馏分化学成分相似,先显褐色后变黑, 合并得到馏分D2 ;取D2馏分(5. 9g)用葡聚糖凝胶LH-20柱层析,以氯仿-甲醇(I: 1)洗 脱,后对各馏分利用薄层色谱检识,以7%浓硫酸乙醇显色,对先显褐色后变黑色的部分馏 分进行合并,得馏分D2-2 ;其中D2-2再经葡聚糖凝胶LH-20柱,甲醇洗脱,对各馏分利用薄 层色谱检识,以7%浓硫酸乙醇显色,对主要含先显褐色后变黑色的成分的部分馏分,将含 其他杂质少的若干馏分合并,得馏分D2-2-1。取D2-2-1再经硅胶柱层析,以石油醚-丙酮 系统(5:1)等度洗脱,,去除色素,再将在薄层色谱上,以7%浓硫酸乙醇显色,将主要含先 显褐色后变黑色的成分的馏分合并;过夜自然挥干溶剂,得淡黄色结晶;将淡黄色结晶在 石油醚-丙酮(15:1)中重结晶,得到白色结晶,即结构式为1的新化合物(1.46g)。
[0039]实施例2结构式1化合物的鉴定
[0040] 结构式1化合物,白色针状结晶,高分辨质谱HR-ESI-MS(见图1)给出[M+Na]+为 361. 1264,确定其分子式C17H22O7,不饱和度为7。
[0041] 根据1HNMR(见图2)和13CNMR(见图3)可以判断为环烯醚萜类化合物骨架; HR-ESI-MS显示[M+Na]+为361. 1264,结合分子量,确定其分子式为C17H22O7。由SH(9. 953) 处为明显的单峰信号,结合Sc(190. 677)的可推测为一个醛基信号,邻位碳原子上无氢原 子。一维130匪1?波谱中的8。(172.849,43.108,25.730,22.322 &11(1 22.322)推测含有 异戊酰基取代,再结合1HNMR中SH(〇. 90)附近的积分曲线高度,推断有1个异戊酰基 。 Sc(170.932,20.878)结合碳信号数目及1HNMR中的SH(2.045),可以推测还有一个为乙 酰基取代,Sc(163. 033,145. 155,134. 634,127. 636)可推测可能含两个双键。2DHSQC图 谱(见图4)显示,Sc(163. 033,134.634)显示无直接C-H键,说明C4,C5间存在双键。 Sc(145. 155,127.636)均显示有C-H键,说明了C6,C7均无其他取代,并由1HNMR说明的H 积分曲线高度说明含有1个氢,则说明C6,C7间为双键连接。S。95. 400的C信号无C,H相 关,说明C8被双取代。再根据2DHMBC谱(见图5)中C3的氢与S。190. 677的C相关,说 明的醛基为4号位取代。其他HMBC中的H-C相关信息符合本文中的结构。与文献中的NMR 数据进行对照,发现本化合物与蜘蛛香中得到的化合物JatamanvaltrateN的环稀醚猫母 核一致,只是Cll位被氧化为醛基,而C3位无甲氧基取代,得到1结构。再通过ROESY(见 图6)、IR(见图7)、UV(见图8)确认其结构(见图9)。经SciFinderScholar数据库查询, 本化合物为一新结构化合物,命名为蜘蛛香素E(ValjatrateE)。IHNMR和13CNMR数据 见表1。
[0042] 表1结构1化合物的1Hand13CNMRa
[0043]
[0044] 实施例3片剂的制备
[0045]
[0046] 取处方量结构式1化合物与处方量乳糖混合均匀,加3%聚维酮乙醇溶液制软材, 过18目筛制颗粒,50°C干燥30-45分钟,整粒,加入硬脂酸镁,混匀,压片。每片含化合物 20mg〇
[0047] 实施例4胶囊剂的制备
[0048]
[0049] 取处方量结构式1化合物与处方量乳糖混合均匀,加3%聚维酮乙醇溶液制软材, 过18目筛制颗粒,50°C干燥30-45分钟,整粒,加入硬脂酸镁,混勾,充于1号胶囊。每粒含 化合物20mg。
[0050] 以下通过药效学试验证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0051] 试验例1本发明新环烯醚萜类化合物及其促脂质代谢作用试验
[0052] 1、主要试剂及药物
[0053] (1)主要试剂
[0054] 高糖DMEM(批号!NZD1137,美国HyClone公司),胎牛血清(批号:NWA0362,美 国HyClone公司),二甲基亚砜(批号:293K0068,美国Sigma公司),PBS缓冲液(批号: 08D16B30,博士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胰蛋白酶(批号:J130056,美国HyClone公司)、油 酸(批号:SLBH8006V,美国sigma公司)、非诺贝特(批号:0427682-21,美国sigma公司)、 甘油三酯试剂盒(批号:20130115,北京北化康泰临床试剂有限公司),western及IP细胞 裂解液(合肥博美生物公司)
[0055] ⑵受试药物
[0056] 分别称取适量结构式1化合物,用移液器加取适量二甲亚砜(DMSO)溶解后,再加 入PBS缓冲液,配制为50mmol七1的母液,用0. 22ym的微孔过滤器过滤后,密封避光放置 于-20°C冰箱中备用。加药时取母液用高糖DMEM培养基稀释至所需浓度,即刻使用。
[0057] 2、实验方法
[0058] (1)细胞培养
[0059] 11印62细胞用含10%胎牛血清的01^11培养基,于371:、含5%〇) 2的二氧化碳培养 箱中培养。待培养基中的人肝癌H印G2肿瘤细胞生长密度达到约80%,用胰酶消化,制成浓 度均匀单细胞悬液,计数后接种于6孔板中,每孔2xl05个细胞,在培养箱中培养24小时。
[0060] (2)脂肪变性H印G2细胞模型的建立
[0061] 采取油酸诱导肝癌细胞脂肪变性的方法,将一定质量的油酸溶于一定为 Smmolwr1的油酸溶液加入到已经接种好的HepG2细胞中,在培养箱中培养24小时。
[0062] (3)实验分组
[0063]设对照组(加高糖DMEM培养基)、模型组(加终浓度为2mmol/L的油酸)、非诺贝 特组(加油酸和终浓度为160vg/ml的非诺贝特),及各用药剂量实验组(加油酸和各终浓 度为6、12. 5、25、36vg/ml的结构式1化合物)。给药完成后,放入细胞培养箱中培养24小 时。
[0064] (4)IfepG2细胞中甘油三酯含量检测
[0065] 弃去6孔板内培养液,用PBS清洗后,收集贴壁的HepG2细胞,并对收集好的细胞 计数,加入western及IP细胞裂解液充分裂解细胞,4°C条件下12000r/min离心5min,取上 清液,用TG试剂盒测定TG含量。
[0066] (5)统计分析
[0067] 采用SPSS19.0软件,数据以均数士标准误差(r士s)表示,多个样本均数的比较 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t法,P〈0. 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0068] 3、结果
[0069] 表2结构式1化合物对TG含量的影响(r士s,n= 8)
[0070]
[0071] 注:AAAP〈〇. 001,与对照组比较;*P〈〇. 05,与模型组比较;*#P〈0. 001,与模型 组比较
[0072] 如表2所示,模型组与对照组相比,TG含量显著增加,具有极显著性差异 (P〈0. 001),表明IfepG2细胞脂肪堆积模型成功建立。6vg/ml结构式1化合物与模型组相 比,TG含量具有显著性差异(P〈0. 05) ;12. 5、25、36vg/ml结构式1化合物与模型组相比,TG 含量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〇. 001);并且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随结构式1化合物浓度的升高, 细胞内TG含量减少,表现出较明显的剂量依赖性。其中36vg/ml结构式1化合物降低细胞 内TG的作用最强。
【主权项】
1. 环烯醚萜类化合物在制备促脂质代谢的药物中的用途,环烯醚萜类化合物的结构式 如下:其中,R1为异戊酰基、乙酰基;R7为异戊酰氧基、乙酰氧基、羟基或氢;R8为乙酰基、异 戊酰基;R10为羟基、氯原子。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R1为异戊酰基,R7为氢,R8为乙 酰基,R10为羟基。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化合物如式1所示:4. 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药物是治疗高脂血症、 脂肪肝、肥胖或高脂血症所引发的动脉粥样硬化、乳糜微粒血症、急性胰腺炎疾病的药物。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环烯醚萜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方法包括 以下步骤: (1) 蜘蛛香干燥根茎粉末为原料,乙醇冷浸提取,回收溶剂,得浸膏; (2) 将浸膏用蒸馏水溶解,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分别萃取,得乙酸乙酯萃取 物; (3) 将乙酸乙酯萃取物用硅胶柱层析,以氯仿-甲醇系统梯度洗脱(100:0,99:1, 98:2-90:10,8:1,7:1-1:1,0:1),每个梯度约2倍柱体积;对各馏分利用薄层色谱检识,以 7%浓硫酸乙醇显色,其中,在氯仿-甲醇比例为93:7-90:10梯度的馏分化学成分相似,显 黑色点,合并得到馏分3; (4) 其中馏分3再用硅胶柱层析,以石油醚-丙酮系统梯度洗脱(30:1,20:1,15:1, 10:1,9:1-1:1),每个梯度约2倍柱体积;对各馏分利用薄层色谱检识,以7 %浓硫酸乙醇显 色,其中,石油醚-丙酮比例在8:1-7:1梯度的馏分化学成分相似,先显褐色后变黑,合并得 到馏分D; (5) 其中馏分D再经硅胶柱层析,用石油醚-丙酮系统梯度洗脱(20:1,15:1,10:1, 9:1,8:1-1:1),每个梯度约3倍柱体积对各馏分利用薄层色谱检识,以7%浓硫酸乙醇显 色,其中,石油醚-丙酮比例在10:1-9:1梯度的馏分化学成分相似,先显褐色后变黑,合并 得到馏分D2 ; (6) 取D2馏分用葡聚糖凝胶LH-20柱层析,以氯仿-甲醇(1:1)洗脱;后对各馏分利 用薄层色谱检识,以7%浓硫酸乙醇显色,对先显褐色后变黑色的部分馏分进行合并,得馏 分D2-2 ; (7) 其中D2-2再经葡聚糖凝胶LH-20柱,纯甲醇洗脱;对各馏分利用薄层色谱检识,以 7%浓硫酸乙醇显色,将含先显褐色后变黑色的成分的部分馏分,且含其他杂质少的若干馏 分合并,得馏分D2-2-1 ; (8) 取D2-2-1再经硅胶柱层析,以石油醚-丙酮系统(5:1)等度洗脱,去除色素,再将 在薄层色谱上,以7%浓硫酸乙醇显色,将含先显褐色后变黑色的成分的馏分合并;过夜自 然挥干溶剂,得淡黄色结晶; (9) 将淡黄色结晶在石油醚-丙酮(15:1)中重结晶,得到白色结晶,即为结构式为1的 新化合物。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药物制剂是片剂、胶囊剂、口服液、 颗粒剂、丸剂、散剂、注射液、粉针剂、滴丸剂。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了环烯醚萜类化合物在制备促脂质代谢的药物中的用途。本发明化合物中环烯醚萜母核中C-11号位为一醛基,并与母核上C4-5,C6-7形成共轭,与其他报道的环烯醚萜化合物相比,在共轭体系及C11为关键醛基上存在很大的差异。本发明化合物具有促脂质代谢的作用,降低细胞内TG的作用最强。
【IPC分类】A61P3/04, A61K31/352, C07D311/94, A61P1/16, A61P1/18, A61P3/06, A61P9/10
【公开号】CN104906083
【申请号】CN201410433231
【发明人】闫智勇, 许科科, 陈朝勇, 林玉, 兰明, 张瑞桐, 张天娥
【申请人】西南交通大学
【公开日】2015年9月16日
【申请日】2014年8月28日
【公告号】CN104086520A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