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在制备防治眼科血管性疾病药物中的应用及药物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xiaoxiao2020-10-23  9

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在制备防治眼科血管性疾病药物中的应用及药物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眼科血管性疾病领域,特别是涉及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在制备防治眼科血管相关性疾病药物中的应用及药物组合物。
【背景技术】
[0002]青蒿素(artemisinin,Q)又名黄花蒿素、黄花素、黄蒿素,是从植物青蒿中提取的有过氧基团的倍半職内酯药物,其常见的衍生物有:双氢青蒿素(Dihydroartemisinin,DI)、青蒿琥酯(Artesunate, ART)、蒿甲醚(artemether, J)、蒿乙醚(Arteether)、青蒿酮(Artemisone)等。由于其分子结构中存在过氧化物桥,经血红蛋白分解后产生的游离铁所介导,产生自由基,在现有技术中青蒿素及其衍生物主要用于可杀灭疟原虫,目前主要用于各种类型疟疾的治疗,尤其是对抗氯喹恶性及凶险型疟疾有较好疗效。
[0003]目前,眼部血管渗出、水肿、新生血管形成和增殖等病理过程是眼科许多致盲眼病的主要原因,其中尤以视网膜脉络膜血管性疾病危害最为严重,最主要的疾病有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1n, AMD),糖尿病视网膜疾病(diabeticretinopathy,DR),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entral retinal vein occlus1n,CRV0),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anch retinal vein occlus1n, BRV0),早产儿视网膜病(retinopathyof prematurity, R0P)和键状细胞视网膜疾病(sickle cell retinopathy)等,其中 AMD 和DR是成年人致盲的主要病因。
[0004]而治疗视网膜脉络膜新生血管的主要策略有:玻璃体腔内注射,激光及光动力治疗,以及基因治疗等。目前临床应用的药物有:雷珠单抗(Lucentis)、贝伐单抗(Avastin)、哌加他尼钠(pegaptanib),以及正在进行临床试验的Trap Eye、KH902、和Sima-027,其中以雷珠单抗、贝伐单抗玻璃体腔内注药为主。雷珠单抗、贝伐单抗是目前应于最广、循证医学证据较为完善的药物,在临床治疗中起到了很好的阻止视力丧失,改善患者视力,抑制新生血管的作用。但随着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其本身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显现:
[0005]1、雷珠单抗作为分子量48kDa的抗体片段,玻璃体腔内注射后达到玻璃体腔最高浓度时间为I天,清除半衰期大约为3天,保持生物活性的时间大约为一个月。因此第一年平均注射6.9次。反复注射可能产生多种并发症:视网膜脱离、视网膜裂孔、眼压升高、白内障等,甚至眼内炎;
[0006]2、仍存在10?20%患者治疗无效,并有部分患者经反复治疗后出现药物耐受,治疗效果下降;
[0007]3、价格昂贵,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应用。
[0008]激光及光动力治疗也是抑制新生血管形成,促进新生血管消退的有效治疗方式,并可以延缓病人视力减退。但是作为一种有创伤治疗方式,激光治疗对周围视野造成不可逆的损害,而且部分患者可以复发。

【发明内容】

[0009]基于此,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在制备防治眼科血管性疾病药物中的应用。
[0010]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0011]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在制备抑制眼部血管内皮细胞增殖或防治眼部血管系统渗出、水肿、新生血管形成、增殖的相关疾病的药物中的应用。
[0012]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防治眼部血管系统渗出、水肿、新生血管形成、增殖的相关疾病为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1n, AMD)、糖尿病视网膜疾病(diabetic retinopathy, DR)、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entral retinal veinocclus1n, CRVO)、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anch retinal vein occlus1n, BRV0)、早产儿视网膜病(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 R0P)、Coats病(视网膜毛细血管扩张症)、黄斑水肿(Macular edema)、视网膜静脉周围炎(青年复发性视网膜玻璃体出血,Eales病)、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polypoidal choroidal vasculopathy, PCV)、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eovascular glaucoma, NVG)、角膜新生血管(corneal neovascularizat1n)、虹膜新生血管(iris neovascularizat1n)、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1n)、视网膜新生血管(retinal neovascularizat1n)、眼及眶部肿瘤(orbital tumor)、炎性假瘤(inflammatory pseudotumor)、甲状腺相关眼病(thyroid-associated ophthalmopathy)>甲状腺相关免疫眼眶病变(Thyroid related immune orbitopathy)、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exudative chor1retinopathy)、高度近视引起的新生血管及出血、葡萄膜炎(uveitis)、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 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和外伤性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视网膜血管瘤(retinal hemang1ma)和镰状细胞视网膜疾病(sickle cell retinopathy)。
[0013]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新生血管形成相关疾病为视网膜脉络膜新生血管性疾病。
[0014]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抑制眼部血管内皮细胞增殖或防治眼部血管系统渗出、水肿、新生血管形成、增殖的相关疾病的药物组合物,所述药物组合物的有效成分为青蒿素及其衍生物。
[0015]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药物组合物的载药方式为:将青蒿素及其衍生物溶于
0.9%氯化钠溶液或药品上可接受的促溶增溶剂中;或采用缓释技术将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制成纳米微粒(nanoparticles)、胶束(micelles)、纳米微管(nanotubes)或树枝状大分子(dendrimers)。
[0016]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促溶增溶剂为:碳酸氢钠溶液、二甲基亚砜、乙醇、卵磷月旨、乳酸、甘油、硬脂酸聚乙烯、聚乙烯醇、大豆磷脂或泊洛沙姆中的至少一种。
[0017]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药物组合物的剂型为滴眼液或注射液。
[0018]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注射液的给药途径为:球外注射、植入治疗或眼内注射;所述球外注射为结膜下注射、球周注射、球后注射或筛板周围注射;所述眼内注射为前房及玻璃体腔注射。
[0019]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滴眼液通过结膜囊进行给药。
[0020]上述青蒿素衍生物为双氢青蒿素、青蒿琥酯、蒿甲醚、蒿乙醚或青蒿酮。
[0021]本发明所述的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在制备治疗眼科血管性疾病药物中的应用具有以下优点和有益效果:本发明经发明人的大量实验和研究,得出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在抑制眼部血管内皮细胞增殖或防治眼部血管系统渗出、水肿、新生血管形成、增殖的相关性疾病方面具有显著的效果;且其作用持久,不仅减少了眼内注射次数,也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实施例2中青蒿素、双氢青蒿素、青蒿琥酯、蒿甲醚诱导HUVEC凋亡结果图;
[0023]图2为实施例2中青蒿素、双氢青蒿素、青蒿琥酯、蒿甲醚诱导RF/6A凋亡结果图;
[0024]图3为实施例2中体内试验中各组眼底照相的结果对比图;
[0025]图4为实施例2中体内试验中各组眼底荧光造影的结果对比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以下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0027]实施例1
[0028]青蒿琥酯在制备治疗视网膜脉络膜新生血管生成药物中的应用,具体包括如下内容:
[0029](I)配液:将青蒿琥酯与0.05%碳酸氢钠溶液配成0.l-6mg/ml梯度溶液;
[0030](2)剂量:0.1-0.5ml ;
[0031](3)操作步骤:
[0032]A、手术区消毒:用10%聚维酮碘消毒眼睑及眼周皮肤,将3滴0.5%聚维酮碘放在结膜囊几分钟后,用妥布霉素溶液冲洗结膜囊,用抗生素滴眼液预防角膜干燥和磨损。
[0033]B、局部麻醉:将3?4滴爱尔凯因滴眼液滴入结膜囊进行局部麻醉。
[0034]C、玻璃体腔注射:注射部位应位于角膜缘后3.5-4毫米,注射器使用30号针头倾斜通过巩膜表层,而后垂直刺入,刺入深度介于5-7 _,使针尖位于中间的玻璃体,将药物轻轻注入玻璃体腔;重复注射时,每次移动一个钟点。
[0035]实施例2
[0036](一)体外试验
[0037]一、实验目的
[0038]通过体外实验,分析青蒿素(Q)及其衍生物(青蒿琥酯(ART)、双氢青蒿素(DI)和蒿甲醚(J))对HUVEC和RF/6A的影响,即分析青蒿素及其衍生物抑制HUVEC和RF/6A增殖,诱导HUVEC和RF/6A凋亡的情况,以进一步筛选最有效的青蒿素衍生物单体,计算IC50,以寻找适宜作用浓度。
[0039]二、实验方法
[0040](I)提取人胳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 HUVEC)进行原代培养,第2-4代细胞供用。
[0041](2)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单体诱导HUVEC凋亡实验
[0042]实验对象:HUVEC,恒河猴视网膜脉络膜血管内皮细胞(RF/6A);
[0043]实验方法如下,凋亡试验(MTT),重复3次。
[0044]具体实验步骤:
[0045]1、收集对数期细胞,调整细胞悬液浓度至50000个/ml,每孔加入10ul细胞悬液(每孔5000个细胞)。(边缘孔用无菌PBS填充)。
[0046]2、于5%C02,37°C孵育,至细胞生长至80%融合(96孔平底板),加入浓度梯度的药物,每孔10ul,每一浓度设5个复孔。
[0047]3、5%C02,37°C孵育24小时,倒置显微镜下观察。
[0048]4、吸净孔内处理液,每孔加入200 μ IMTT溶液(0.5mg/ml),继续培养4h。
[0049]5、终止培养,小心吸去孔内MTT溶液。
[0050]6、每孔加入150 μ I 二甲基亚砜(DMS0),置摇床上低速振荡lOmin,使结晶物充分溶解。在酶联免疫检测仪0D490nm处测量各孔的吸光值。
[0051]三、实验结果
[0052]青蒿琥酯(Artesunate,ART)、双氢青蒿素(Dihydroartemisinin, DI)、青蒿素(artemisinin,)和蒿甲醚(artemether, J)诱导HUVEC和RF/6A凋亡效果,结果参见图1和图2。
[0053]从图1 可知:青蒿琥酯(ART) IC50:28.7±2.53μ g/ml,双氢青蒿素(DI) IC50:2.1 + 0.37 μ g/ml,青蒿琥酯和双氢青蒿素在本实验所用浓度时即可明显抑制HUVEC增殖,诱导HUVEC凋亡,其中双氢青蒿素抑制HUVEC增殖作用优于青蒿琥酯,青蒿素和蒿甲醚在本实验所用浓度时无明显抑制HUVEC增殖作用。
[0054]经试验表明:青蒿素在500 μ g/ml以上浓度时可出现诱导HUVEC凋亡的作用,而蒿甲醚需高于lmg/ml的油溶液才有诱导凋亡的作用。
[0055]从图2可知: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在诱导RF/6A凋亡方面,表现出与HUVEC相同的趋势。
[0056]另外,由于青蒿琥酯为水溶性,且在体内的代谢产物为双氢青蒿素,因此后续动物体内试验采用青蒿琥酯进行。
[0057](二)体内试验
[0058]一、实验目的
[0059]通过体外试验,分析青蒿琥酯对视网膜脉络膜新生血管的影响。
[0060]二、实验方法
[0061](I)创建兔眼视网膜新生血管的模型:兔右眼玻璃体腔注射2μgVEGF溶液40μl。
[0062](2)治疗方案:造模成功后依照以下实验分组进行治疗:
[0063]模型组:玻璃体腔注射生理盐水100 μ I ;
[0064]青蒿琥酯治疗组:玻璃体腔注射青蒿琥酯溶液0.1-0.5ml (实施例1所制得的);
[0065]阿瓦斯汀治疗组:玻璃体腔注射125 μ g/ml阿瓦斯汀溶液0.15ml (参考临床用量);
[0066]正常对照组:所有兔的左眼;
[0067](3)术后评价指标:
[0068]眼底照相,时间点:I周,2周,4周;
[0069]眼底突光造影,时间点:2周,4周;
[0070]三、实验结果
[0071]结果参见图3和图4。
[0072]从图3和图4可知:视网膜脉络膜新生血管模型:经注射2 μ g VEGF溶液40 μ 1,兔眼视网膜血管扩张迂曲,视盘周围出现新生血管,荧光素血管造影显示视网膜脉络膜明显渗漏和视盘周围新生血管。
[0073]治疗效果分析:未经治疗的模型组兔眼视网膜血管扩张迂曲及视网膜脉络膜渗漏持续加重,4周后B超出现牵拉性视网膜脱离。通过玻璃体腔注射青蒿琥酯注射液治疗,可明显抑制兔眼视网膜脉络膜渗漏和新生血管形成,视网膜血管迂曲扩张明显减轻,血管渗出及视盘周围新生血管也明显减轻,至治疗4周后视网膜仍平复,未见视网膜牵拉性脱离;阿瓦斯汀玻璃体腔内注射后2周以内,具有明显的抑制视网膜脉络膜血管渗出、水肿和新生血管形成的作用,但其注射2周后作用开始减弱,视网膜脉络膜再次出现血管渗出、水肿和新生血管形成现象。该结果表明青蒿琥酯可以明显的抑制视网膜脉络膜血管渗出、水肿和新生血管形成,并且其抑制血管渗出、水肿和新生血管形成的作用较阿瓦斯汀更为持久;由于其作用持久,因此,可显著减少眼内注射的次数,也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0074]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主权项】
1.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在制备抑制眼部血管内皮细胞增殖或防治眼部血管系统渗出、水肿、新生血管形成、增殖的相关疾病的药物中的应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治眼部血管系统渗出、水肿、新生血管形成、增殖的相关疾病为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糖尿病视网膜疾病、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早产儿视网膜病、视网膜毛细血管扩张症、黄斑水肿、视网膜静脉周围炎、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角膜新生血管、虹膜新生血管、脉络膜新生血管、视网膜新生血管、眼及眶部肿瘤、炎性假瘤、甲状腺相关眼病、甲状腺相关免疫眼眶病变、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高度近视引起的新生血管及出血、葡萄膜炎、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外伤性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视网膜血管瘤或镰状细胞视网膜疾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新生血管形成相关疾病为视网膜脉络膜新生血管性疾病。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青蒿素衍生物为双氢青蒿素、青蒿琥酯、蒿甲醚、蒿乙醚或青蒿酮。5.一种用于抑制眼部血管内皮细胞增殖或防治眼部血管系统渗出、水肿、新生血管形成、增殖的相关疾病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组合物的有效成分为青蒿素及其衍生物。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组合物的载药方式为:采用缓释技术将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制成纳米微粒、纳米胶束、纳米微管或树枝状大分子;或将青蒿素及其衍生物溶于0.9%氯化钠溶液或药品上可接受的促溶增溶剂中。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促溶增溶剂为:碳酸氢钠溶液、二甲基亚砜、乙醇、卵磷脂、乳酸、甘油、硬脂酸聚乙烯、聚乙烯醇、大豆磷脂或泊洛沙姆中的至少一种。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组合物的剂型为滴眼液或注射液。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射液的给药途径为:球外注射、植入治疗或眼内注射;所述球外注射为结膜下注射、球周注射、球后注射或筛板周围注射;所述眼内注射为前房及玻璃体腔注射。10.根据权利要求5-9任一项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青蒿素衍生物为双氢青蒿素、青蒿琥酯、蒿甲醚、蒿乙醚或青蒿酮。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在制备抑制眼部血管内皮细胞增殖或防治眼部血管系统渗出、水肿、新生血管形成、增殖的相关疾病的药物中的应用,和含有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的药物组合物。本发明所述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可用于防治眼部血管相关性疾病,如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和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等。
【IPC分类】A61K31/357, A61P27/02, A61P29/00, A61P27/06, A61P35/00, A61K31/541
【公开号】CN104906084
【申请号】CN201410088930
【发明人】高前应, 宗瑶
【申请人】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
【公开日】2015年9月16日
【申请日】2014年3月11日
【公告号】WO2015135306A1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