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牛至油混悬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畜禽用药剂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牛至油混悬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牛至油为植物牛至中提取的一种植物活性油,通过接触病原微生物而发挥抗菌消 炎的作用,作用强度在一定程度上与其浓度呈正比,即接触面越大,杀菌效果越强,为一种 低毒绿色环保型的抗菌药,但它难溶于水及大部分有机溶剂。
[0003] 我国农业部《进口兽药质量标准》(1999年版)收载,牛至油用于治疗仔猪肠炎腹 泻。目前,在市场上见到和生产上使用的剂型,仅有牛至油的油溶液和粉剂,以及牛至油乳 剂(如CN102920781A),牛至油的油溶液制剂具有不易吸收和致泻作用,跟其作用功能相矛 盾;而牛至油粉剂属粗分散体系,牛至油吸附在载体上,以颗粒状态存在,难以吸收,药理作 用受限制;而牛至油乳剂(如CN102920781A)中的抗氧剂氧化还原电位比牛至油的高,并不 能起到抗氧化作用,且其配方成本较高。多年来,市场一直需求一种稳定、低成本的牛至油 溶液,但尚缺乏相应的配方和技术。
【发明内容】
[0004]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牛至油混悬剂及其制 备方法。
[0005] 为了实现本发明目的,本发明首先提供一种牛至油混悬剂,其是由以下质量百分 比的组分制备而成:
[0006] A、2彡牛至油彡30%
[0007] B、0. 5%彡表面活性剂彡10%
[0008] C、0. 2%彡助悬剂彡1%
[0009] D、0. 1%彡防腐剂彡1%
[0010] E、余量为注射用水。
[0011] 进一步地,所述表面活性剂为吐温类和/或司盘类。
[0012] 进一步地,所述助悬剂为改性可溶性纤维素类。
[0013] 作为优选,所述助悬剂为羧甲纤维素和\或羧甲纤维素钠。
[0014] 进一步地,所述防腐剂为酚类物质,优选苯酚。
[0015] 进一步地,所述牛至油混悬剂的制备步骤如下:
[0016] 1)将表面活性剂、防腐剂与牛至油混合均匀,备用;
[0017] 2)将助悬剂与30倍量的注射用水混合均匀或溶解完全,备用;
[0018] 3)将步骤1)与步骤2)得到的溶液混合,加注射用水至100%得到混合液,置于搅 拌机中以2000转/分钟快速搅拌30分钟,得到牛至油混悬剂。
[0019]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牛至油混悬剂的制备方法,所述牛至油混悬剂是由以下质量 百分比的组分制备而成:
[0020] A、2 % <牛至油彡 30 %
[0021] B、0. 5%彡表面活性剂彡10%
[0022] C、0. 2%彡助悬剂彡1%
[0023] D、0. 1%彡防腐剂彡1%
[0024] E、余量为注射用水;
[0025] 所述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0026] 1)将表面活性剂、防腐剂与牛至油混合均匀,备用;
[0027] 2)将助悬剂加30倍量的注射用水混合均匀或溶解完全,备用;
[0028] 3)将步骤1)与步骤2)得到的溶液混合,加注射用水至100%得到混合液,置于搅 拌机中以2000转/分钟快速搅拌30分钟,得到牛至油混悬剂。
[0029] 作为优选,所述牛至油混悬剂是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制备而成:
[0030] A、2 % <牛至油彡 30 %
[0031] B、0. 5%彡表面活性剂彡10%
[0032] C、0. 2%彡助悬剂彡1%
[0033] D、0. 1%彡防腐剂彡 0? 5%
[0034] E、余量为注射用水。
[0035] 进一步地,所述表面活性剂为吐温类和/或司盘类。
[0036] 作为优选,所述助悬剂选自羧甲基纤维素类。
[0037]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0038] 本发明所提供的牛至油混悬剂中的牛至油组分分散成微细粒,表面积成几何比例 加大,能跟病原微生物充分接触,最大限度的发挥杀菌作用。所述牛至油混悬剂主要分散溶 媒为注射用水,来源广泛,价格便宜。所述表面活性剂能促进牛至油与病原微生物的接触, 增强牛至油的杀菌效果。所述防腐剂为苯酚既可起防腐作用还能有抗氧化作用。此外,由于 活性成分牛至油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生物利用度得到很大提高,从而降低牛至油的用量, 不仅提高了药效,还节约了成本。
【具体实施方式】
[0039] 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0040] 实施例1
[0041] 1、配方:
[0042]
[0043] 上述各成分均为市售品。
[0044] 2、工艺:
[0045] (1)将吐温80、苯酚与牛至油混合均匀,备用;
[0046] (2)将微晶纤维素与30倍量的注射用水混合均匀或溶解完全,备用;
[0047] (3)将上述两液混合,加注射用水至100 %的量,再将此混合液置2000转/分钟的 搅拌机中快速搅拌30分钟,即得到均匀稳定的混悬剂。
[0048] 3、检测牛至油的含量为标示量的2. 25 - 2. 75%即可。
[0049] 4、分装,封口,印包。
[0050] 实施例2
[0051] 1、配方:
[0052]
[0053] 上述各成分均为市售的成品。
[0054] 2、工艺:
[0055] (1)将司盘60、苯酚与牛至油混合均匀,备用;
[0056] (2)将微晶纤维素与30倍量的注射用水混合均匀或溶解完全,备用;
[0057] (3)将上述两液混合,加注射用水至100 %的量,再将此混合液置2000转/分钟的 搅拌机中快速搅拌30分钟,即得到均匀稳定的混悬剂。
[0058] 3、检测牛至油的含量为标示量的2. 25 - 2. 75%即可。
[0059] 4、分装,封口,印包。
[0060] 实施例3
[0061] 1、配方:
[0062]
[0063] 上述各成分均为市售的成品。
[0064] 2、工艺:
[0065] (1)将吐温80、苯酚与牛至油混合均匀,备用;
[0066] (2)将羧甲基纤维素钠与30倍量的注射用水混合均匀或溶解完全,备用;
[0067] (3)将上述两液混合,加注射用水至100 %的量,再将此混合液置2000转/分钟的 搅拌机中快速搅拌30分钟,即得到均匀稳定的混悬剂。
[0068] 3、检测牛至油的含量为标示量的2. 25 - 2. 75%即可。
[0069] 4、分装,封口,印包。
[0070] 实施例4
[0071] 1、配方:
[0072]
[0073] 上述各成分均为市售的成品。
[0074] 2、工艺:
[0075] (1)将吐温80、苯酚与牛至油混合均匀,备用;
[0076] (2)将羧甲基纤维素钠与30倍量的注射用水加热溶解,再与适量的注射用水混 合均匀,备用;
[0077] (3)将上述两液混合,加注射用水至100 %的量,再将此混合液置2000转/分钟的 搅拌机中快速搅拌30分钟,即得到均匀稳定的混悬剂。
[0078] 3、检测牛至油的含量为标示量的2. 25 - 2. 75%即可。
[0079] 4、分装,封口,印包。
[0080] 实施例5
[0081] 1、配方:
[0082]
[0083] 上述各成分均为市售的成品。
[0084] 2、工艺:
[0085] (1)将吐温80、苯酚与牛至油混合均匀,备用;
[0086] (2)将羧甲基纤维素钠与30倍量的注射用水加热至溶解完全,加丙三醇,备用;
[0087] (3)将上述两液混合,加注射用水至100 %的量,再将此混合液置2000转/分钟的 搅拌机中快速搅拌30分钟,即得到均匀稳定的混悬剂。
[0088] 3、检测牛至油的含量为标示量的2. 25 - 2. 75%即可。
[0089] 4、分装,封口,印包。
[0090] 实验例1牛至油混悬剂临床试验治疗仔猪黄白痢及鸡大肠杆菌病的效果
[0091] 1、试验目的
[0092] 为了验证本发明提供的牛至油混悬剂的药效,本实验例利用本发明提供的牛至 油混悬剂与对照制剂分别对仔猪和鸡进行黄白痢治疗试验和鸡大肠杆菌病试验。试验数据 根据试验方案分批采集。
[0093] 2、试验材料
[0094] 2.1使用药物
[0095] 2.I. 1试验药物1 :实施例5制得的牛至油混悬剂。
[0096] 2. 1. 2对照药剂2 :某公司生产的10%的牛至油预混剂。
[0097] 2. 1. 3金霉素3 :某公司生产的金霉素原料。
[0098] 2. 2试验动物与分组
[0099] 2.2. 1湘潭县某猪场产房初生仔猪386头,7日龄左右,其中有127头出现拉黄痢, 精神委靡,食欲不佳。随机选出其中7头做为空白对照组,其余120头猪随机分为3组(试 验药物组、对照药物组、金霉素对照组),每组40头。
[0100] 2. 2. 2衡阳市某鸡场中,10日龄左右的鸡中有329羽出现拉白痢,精神委靡,食欲 不佳的状况。随机选取20羽做为空白对照组,其余309羽随机分为三组(试验药物组、对 照药物组、金霉素对照组),每组103羽。
[0101] 3、试验方法
[0102] 3. 1试验药物组动物标记为A组,按实施例5得到的制剂,每100L水,猪添加IOOmL 鸡添加100mL。
[0103]
3. 2对照药物组动物标记为B组,按每吨饲料,猪添加200g;鸡添加250g。
[0104] 3. 3金霉素对照组标记为C,猪、鸡均按每吨饲料添加100g。
[0105] 3. 4空白试验组标记为D组,只给予正常饲料,不添加任何药物。
[0106] 上述试验动物均连续用药7天,用药后再观察5天,每天观察临床症状及死亡情 况,对病死动物进行剖检。计算各试验组的有效率、治愈率、病情反复情况。
[0107] 3. 5判定标准
[0108] 3. 5. 1有效率:临床症状减轻(腹泻停止或减轻、精神好转,食欲增加等)
[0109] 3. 5. 2治愈率:停药后5天内临床症状消失(腹泻停止,精神好转、食欲恢复正常 等)。
[0110] 3. 5. 3病情反复:停药后5天内临床症状加重或死亡。
[0111] 3. 5. 4无效率:在试验期间(包括停药后5天内)临床症状无变化或加重或死亡 或病情复发。
[0112] 4、试验结果
[0113] 4. 1对仔猪黄白痢的治疗结果见表1。
[0114] 表1仔猪黄白痢的治疗结果比较
[0115]
[0119] 5、试验结果分析及结论
[0120] 5. 1从上述试验结果中可以看出,牛至油混悬剂的总的治疗效果较对照组药物更 好。
[0121] 5.I. 1牛至油混悬剂治疗仔猪黄白痢效果好于比对照组药物,差异显著。金霉素组 治疗效果不是很好,可能是因为产生耐药性导致。牛至油预混剂的治愈率也达80%以上,说 明此病原对牛至油比较敏感。
[0122] 5. 1. 2牛至油混悬剂治疗鸡大肠杆菌病效果好于对照组药物,并且差异显著。金霉 素组同样治疗效果并不理想。
[0123] 5. 2本发明牛至油混悬剂可以通过拌饲或兑水喂给仔猪、鸡等畜禽均能达到理想 的治疗效果。
[0124] 5. 3本发明牛至油混悬剂对动物常见细菌性疾病效果比常用的金霉素药物效果更 好,完全可以替代金霉素,并且无毒副作用、无残留。
[0125] 实验例2牛至油混悬稳定性试验
[0126] 本实验例以实施例5制得的三批成品为例,依照农业部《兽药稳定性试验技术规 范(试行)》对其进行了稳定性研宄,目的在于检验本发明提供的牛至油混悬剂对光、热、湿 的稳定性。
[0127] L材料与方法
[0128] 1.1主要试剂
[0129] 甲醇(色谱纯)北京化学试剂公司
[0130] 乙醇(色说纯)北京化学试剂公司
[0131] 乙腈(色谱纯)北京化学试剂公司
[0132] 冰醋酸(色谱纯)北京化学试剂公司
[0133] 盐酸(化学分析纯)北京化学试剂公司
[0134] 牛至油对照品(含量50. 98% )中国兽药监察所
[0135] 实施例5牛至油混悬液
[0136] 1.2主要仪器
[0137] 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LC-IOA日本岛津
[0138] 定性滤纸中速Q/ZHJ3017-91杭州新化造纸厂
[0139] CX-100超声波清洗器北京医疗设备二厂
[0140] 精密酸度计(PHS-3C)上海雷磁仪器厂
[0141] 2XZ-1型旋片式真空泵临海市精工真空设备厂
[0142]BP3IOS微量半微量天平,BP2IlD分析天平德国Sartorius公司
[0143] D1810C自动双重纯水蒸馏器上海玻璃仪器公司
[0144] JD-3型光照计上海嘉定学联仪表厂
[0145] 隔水式电热恒温培养箱GSP-781型湖北省黄石市医疗器械厂
[0146] 1. 3该制剂中牛至油的含量检测方法
[0147] 参照农业部质量标准检测
[0148] 1.4光加速试验
[0149] 按实施例5制得三批牛至油混悬液,分别以1号、2号、3号表示,将制得的各成品 装入无色密闭的塑料瓶中,置照度为4500±500LX的条件下放置10天,分别于0、5、10天定 时取样,测定样品性状、混悬性、含量等指标。
[0150] 1.5加温加湿试验
[0151] 根据《农业部兽药稳定性技术规范(试行)》,确定本制剂宜在温度为30±2°C,相 对湿度为60 ± 5 %的条件下进行加温加湿试验。采用亚硝酸钠饱和溶液为加湿剂,置于干燥 器底部,将三种规格各三个批次的样品置于干燥器的上层,一并放入隔水式电热恒温培养 箱中,调温度至30±2°C,每月取样一次,定期观察6个月,测定样品性状、混悬性、含量等指 标。
[0152] 2、结果与分析
[0153] 2.1光加速试验
[0154] 分别对三批制剂样品进行了光加速试验,结果见表3。表中结果表明,该制剂在 4500±500LX强光照射10天,混悬性、含量、性状均无明显变化。
[0155]表3光加速试验结果
[0156]
[0158] 2. 2加温加湿试验
[0159] 将三批自制的制剂,用塑料瓶封口后,进行加温加湿试验,在1个月、2个月、3个 月、4个月、5个月、6个月其外观色泽、混悬性、含量均无明显变化,结果表明,该复方制剂对 加温加湿稳定性好。结果见表4。
[0160] 表4六个月加温加速试验结果
[0161]
[0163] 3、小结与讨论
[0164] 本试验根据1999年农业部13号文件"兽药稳定性试验技术规范(试行)"的要 求,在强光照的条件下,对该制剂的含量、外观性状、混悬性、均匀度等项目进行了考察。试 验结果表明,在光加速试验10天,各项指标符合要求,说明此制剂对光照相对稳定。
[0165] 本试验根据1999年农业部13号文件"兽药稳定性试验技术规范(试行)"的要 求,在高温、高湿度的条件下,对该制剂的含量、外观性状、含量、均匀度等项目进行了考察。 试验结果表明,在加温加湿稳定性试验6个月末,制剂的外观色泽没有发生明显变化,其余 各项指标均为正常,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的要求,因此,高湿、高热的环境仍是稳 定的。
[0166] 综上所述,本发明所提供的牛至油混悬剂对光、热、湿均是稳定的。
[0167]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方案对本发明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 本发明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 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主权项】
1. 一种牛至油混悬剂,其特征在于,其是由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制备而成: A、 2 <牛至油< 30% B、 0. 5%彡表面活性剂< 10% C、 0. 2%彡助悬剂彡1% D、 0. 防腐剂< 1% E、 余量为注射用水。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牛至油混悬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活性剂为吐温类和/或 司盘类。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牛至油混悬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助悬剂为改性可溶性纤 维素类。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牛至油混悬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助悬剂为羧甲纤维素和\或 羧甲纤维素钠。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牛至油混悬剂,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腐剂为酚类物质,优选苯 酚。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牛至油混悬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牛至油混悬剂的制备步骤 如下: 1) 将表面活性剂、防腐剂与牛至油混合均匀,备用; 2) 将助悬剂与30倍量的注射用水混合均匀或溶解完全,备用; 3) 将步骤1)与步骤2)得到的溶液混合,加注射用水至100%得到混合液,置于搅拌机 中以2000转/分钟快速搅拌30分钟,得到牛至油混悬剂。7. -种牛至油混悬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牛至油混悬剂是由以下质量百分 比的组分制备而成: A、 2%<牛至油< 30% B、 0. 5%彡表面活性剂< 10% C、 0. 2%彡助悬剂彡1% D、 0. 防腐剂< 1% E、 余量为注射用水; 所述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 将表面活性剂、防腐剂与牛至油混合均匀,备用; 2) 将助悬剂加30倍量的注射用水混合均匀或溶解完全,备用; 3) 将步骤1)与步骤2)得到的溶液混合,加注射用水至100%得到混合液,置于搅拌机 中以2000转/分钟快速搅拌30分钟,得到牛至油混悬剂。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牛至油混悬剂是由以下重量百分比 的组分制备而成: A、 2%<牛至油< 30% B、 0. 5%彡表面活性剂< 10% C、 0. 2%彡助悬剂彡1% D、 0. 1%彡防腐剂彡0? 5% E、 余量为注射用水。9. 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活性剂为吐温类和/或司盘 类。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助悬剂选自羧甲基纤维素类。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畜禽用药剂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牛至油混悬剂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牛至油混悬剂是由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制备而成:A、2≤牛至油≤30%;B、0.5%≤表面活性剂≤10%;C、0.2%≤助悬剂≤1%;D、0.1%≤防腐剂≤1%;E、余量为注射用水。所述制备方法为:1)将表面活性剂、防腐剂与牛至油混合均匀;2)将助悬剂与30倍量的注射用水混合均匀或溶解完全;再将步骤1)与步骤2)得到的溶液混合,加注射用水至100%得到混合液,置于搅拌机中以2000转/分钟快速搅拌30分钟,得到牛至油混悬剂。
【IPC分类】A61P31/04, A61K36/53, A61K9/10
【公开号】CN104906179
【申请号】CN201510151871
【发明人】吕华林, 谭武贵, 石磊, 丰来
【申请人】湖南泰谷生物兽药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9月16日
【申请日】2015年4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