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脉管炎的中药丸剂及其制备方法

xiaoxiao2020-10-23  10

一种治疗脉管炎的中药丸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 本发明涉及中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脉管炎的中药丸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脉管炎是一种以肢体动脉、静脉发生节段性闭塞的非化脓性炎症,使血管管腔狭 窄,血栓栓塞的器质性血管病,主要累及四肢中小动脉,临床表现为患肢远端怕冷,有麻木 感,足部及小腿有不定位的疼痛,继则出现间歇性跛行,足趾有持续性疼痛,夜间加剧,趾端 温度降低,变白或成紫暗色,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体身心健康的疾病。常致肢体发生缺血或瘀 血病损,甚至肢体溃烂、脱落,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精神痛苦和经济负担。临床一般采用口服 药物、静脉或肌肉注射、针灸及电疗等多种疗法,费用高,副作用大,患者承受的痛苦大;当 病情严重无法医治时,多采用外科手术截肢,患者不仅痛苦大,而且截肢造成终生残疾。
[0003] 糖尿病足是较严重的糖尿病并发症之一,据北京中医医院提供的数字,15%的糖尿 病患者会并发糖尿病足,其中10%~14. 5%的患者会因此截肢,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精神痛 苦。
[0004] 由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好发部位是膝以下血管,即胫动脉和腓动脉及其分支,通 常累及双侧下肢,表现为下肢供血不足,皮肤营养不良呈蜡状,干而无汗,弹性差,毛发脱 落,手足怕冷、发凉,下肢肌肉萎缩、消瘦,趾甲变厚变脆,足底发生并胼胝或鸡眼,行走无 力,最典型的症状是间歇性跛行、夜间休息疼痛,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常因自发水疱 破裂或轻微外伤,造成足部伤口创面扩大、溃烂、感染,甚至变黑坏死。
[0005] 糖尿病足和脉管炎一样属于疑难顽症,目前也没有特别有效的治疗方法,给患者 带来了极大的痛苦。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副作用小、能有效治疗脉管 炎的中药丸剂,还提供了这种治疗脉管炎的中药丸剂的制备方法。
[0007] 本发明的目的是以下述方式实现的:一种治疗脉管炎的中药丸剂,由以下重量份 的中药原料制成:党参1〇~20份,川芎10~20份,当归10~20份,黄芪20~30份,穿山甲5~10 份,水蛭5~10份,丹参10~20份。
[0008] 这种治疗脉管炎的中药丸剂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 将中药原料分别粉碎后,过80-120目筛得细粉,按比例混合均匀得混合中药粉; (2) 将混合中药粉加水或蜂蜜搅拌得软材; (3) 将软材在制丸机中制成湿丸,滚圆、抛光; (4) 将步骤(3)得到的湿丸放入烘箱中干燥即可。
[0009] 湿丸入烘箱进行干燥的温度为60~80°C,干燥的时间为2~3小时。
[0010] 本发明选用原料的功效简述如下: 党参:性平,味甘,具有补中益气、健脾益肺、抗癌、降压、抗缺氧、抗衰老之功效,还可 以增强人体免疫力,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增强消除自由基的能力,具有调节胃肠运 动、抗溃疡、抑制胃酸分泌、降低胃蛋白酶活性的作用;适用于脾肺虚弱、气短心悸、食少便 溏、溃疡、贫血、虚喘咳嗽、内热消渴等症;现代研宄表明,党参有增强免疫力、扩张血管、降 压、改善微循环、增强造血功能等作用。
[0011] 川芎:味辛,性温;归肝、胆、心包经;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之功效;用于安抚神 经,正头风头痛,症瘕腹痛,胸胁刺痛,跌扑肿痛,头痛,风湿痹痛。
[0012] 当归:味甘、辛,性温;归肝、心、脾经;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之功 效;主治血虚诸证,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症瘕结聚,崩漏,虚寒腹痛,瘘痹,肌肤麻木,肠燥 便难,赤痢后重,痈疽疮疡,跌扑损伤等症状。
[0013] 黄芪:味甘,性温;归肺、脾经;具有补气固表,利尿排毒,排脓的功效;用于气虚乏 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 虚瘘黄,内热消渴,糖尿病;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应激,降压和较广 泛的抗菌作用。
[0014] 穿山甲:性微寒,味咸;归肝、胃经;活血散结,通经下乳,消痈溃坚,具有通络搜风 和消肿排脓之功效。
[0015] 水蛭:性平,味咸苦,味苦,平;归肝经;具有破血逐瘀之功效,抗血栓、抗凝血等功 效,主治月经闭止、症瘕腹痛、蓄血、损伤瘀血作痛、痈肿丹毒等症。
[0016] 丹参:苦,微寒;归心、肝经;具有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之功 效;用于胸痹心痛,脘腹胁痛,瘕瘕积聚,热痹疼痛,心烦不眠,月经不调,痛经经闭,疮疡肿 痛。
[0017] 中药复方方剂的疗效,不能单独从个别药物的药效来看,应当看合理配伍后产生 的综合协同药理作用;本发明中的各味中药组合,诸药合用,相得益彰,本发明的治疗脉管 炎的中药丸剂具有良好的补血活血、利水退肿、清热凉血解毒、散寒除湿、祛瘀通经、止痛功 效,对下肢静脉曲张及动、静脉栓塞引起的深浅动、静脉血栓性动、静脉炎、脱疽、坏疽等各 种血栓性微循环障碍、下肢疼痛、红肿热痛、痛风、关节疼痛等脉管炎病症均具有较好的治 疗效果,对糖尿病足引发的溃疡、脱疽也有较好的疗效;且本发明治疗脉管炎的中药丸剂制 备方法简单,毒副作用小,易生产,成本低,利于大力推广。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实施例1: 一种治疗脉管炎的中药丸剂,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原料制成:党参1〇~20份,川芎 10~20份,当归10~20份,黄芪20~30份,穿山甲5~10份,水蛭5~10份,丹参10~20份。
[0019] 这种治疗脉管炎的中药丸剂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 将中药原料分别粉碎后,过80-120目筛得细粉,按比例混合均匀得混合中药粉; (2) 将混合中药粉加水或蜂蜜搅拌得软材; (3) 将软材在制丸机中制成湿丸,滚圆、抛光; (4) 将步骤(3)得到的湿丸放入烘箱中60~80°C干燥2~3小时即可。
[0020] 实施例2 : 一种治疗脉管炎的中药丸剂,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原料制成:党参14份,川芎14份,当 归14份,黄芪25份,穿山甲7份,水蛭7份,丹参16份。
[0021] 这种治疗脉管炎的中药丸剂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 将中药原料分别粉碎后,过120目筛得细粉,按比例混合均匀得混合中药粉; (2) 将混合中药粉加蜂蜜搅拌得软材; (3) 将软材在制丸机中制成湿丸,滚圆、抛光; (4) 将步骤(3)得到的湿丸放入烘箱中60°C干燥2小时即可。
[0022] 实施例3 : 一种治疗脉管炎的中药丸剂,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原料制成:党参16份,川芎10份,当 归20份,黄芪20份,穿山甲10份,水蛭8份,丹参12份。
[0023]这种治疗脉管炎的中药丸剂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 将中药原料分别粉碎后,过80目筛得细粉,按比例混合均匀得混合中药粉; (2) 将混合中药粉加水搅拌得软材; (3) 将软材在制丸机中制成湿丸,滚圆、抛光; (4) 将步骤(3)得到的湿丸放入烘箱中60°C干燥3小时即可。
[0024] 实施例4: 一种治疗脉管炎的中药丸剂,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原料制成:党参10份,川芎16份,当 归12份,黄芪24份,穿山甲5份,水蛭6份,丹参10份。
[0025]这种治疗脉管炎的中药丸剂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 将中药原料分别粉碎后,过1〇〇目筛得细粉,按比例混合均匀得混合中药粉; (2) 将混合中药粉加蜂蜜搅拌得软材; (3) 将软材在制丸机中制成湿丸,滚圆、抛光; (4) 将步骤(3)得到的湿丸放入烘箱中70°C干燥2. 5小时即可。
[0026] 实施例5 : 一种治疗脉管炎的中药丸剂,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原料制成:党参12份,川芎14份,当 归14份,黄芪25份,穿山甲8份,水蛭5份,丹参14份。
[0027]这种治疗脉管炎的中药丸剂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 将中药原料分别粉碎后,过120目筛得细粉,按比例混合均匀得混合中药粉; (2) 将混合中药粉加水搅拌得软材; (3) 将软材在制丸机中制成湿丸,滚圆、抛光; (4) 将步骤(3)得到的湿丸放入烘箱中80°C干燥2小时即可。
[0028] 实施例6 : 一种治疗脉管炎的中药丸剂,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原料制成:党参10份,川芎18份,当 归10份,黄芪28份,穿山甲6份,水蛭10份,丹参18份。
[0029]这种治疗脉管炎的中药丸剂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 将中药原料分别粉碎后,过1〇〇目筛得细粉,按比例混合均匀得混合中药粉; (2) 将混合中药粉加蜂蜜搅拌得软材; (3) 将软材在制丸机中制成湿丸,滚圆、抛光; (4) 将步骤(3)得到的湿丸放入烘箱中60°C干燥3小时即可。
[0030] 实施例7 : 一种治疗脉管炎的中药丸剂,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原料制成:党参20份,川芎16份,当 归20份,黄芪26份,穿山甲10份,水蛭8份,丹参20份。
[0031] 这种治疗脉管炎的中药丸剂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 将中药原料分别粉碎后,过110目筛得细粉,按比例混合均匀得混合中药粉; (2) 将混合中药粉加水搅拌得软 材; (3) 将软材在制丸机中制成湿丸,滚圆、抛光; (4) 将步骤(3)得到的湿丸放入烘箱中70°C干燥2小时即可。
[0032] 实施例8 : 一种治疗脉管炎的中药丸剂,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原料制成:党参16份,川芎20份,当 归18份,黄芪30份,穿山甲9份,水蛭10份,丹参15份。
[0033] 这种治疗脉管炎的中药丸剂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 将中药原料分别粉碎后,过80目筛得细粉,按比例混合均匀得混合中药粉; (2) 将混合中药粉加水搅拌得软材; (3) 将软材在制丸机中制成湿丸,滚圆、抛光; (4) 将步骤(3)得到的湿丸放入烘箱中60°C干燥3小时即可。
[0034] 实施例9 : 一种治疗脉管炎的中药丸剂,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原料制成:党参12份,川芎18份,当 归16份,黄芪20份,穿山甲7份,水蛭5份,丹参10份。
[0035] 这种治疗脉管炎的中药丸剂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 将中药原料分别粉碎后,过100目筛得细粉,按比例混合均匀得混合中药粉; (2) 将混合中药粉加蜂蜜搅拌得软材; (3) 将软材在制丸机中制成湿丸,滚圆、抛光; (4) 将步骤(3)得到的湿丸放入烘箱中60°C干燥2. 5小时即可。
[0036] 为进一步考察本发明药物疗效,选取本市某医院96例患有脉管炎病症的患者进 行临床试验研宄,所有患者均自愿接受治疗,反映良好,无明显毒副作用,临床试验统计如 下: (1)患者来源:选取本市某医院96例患有下肢静脉曲张及动、静脉栓塞引起的深浅动、 静脉血栓性动、静脉炎、脱疽、坏疽等各种血栓性微循环障碍、下肢疼痛、红肿热痛、痛风、关 节疼痛等脉管炎病症及糖尿病足患者,其中男性55例,女性41例,平均年龄44. 5岁,所有 患者均自愿接受治疗,治疗过程中并没有接受其他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
[0037] (2)用药剂量和方法:服用本发明的治疗脉管炎的中药丸剂,每日3次,每次9g,一 个月为1疗程。
[0038](3)临床疗效评定标准: 显著: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身体恢复健康; 有效:临床症状有所改善,需要继续进行治疗; 无效: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或无效。
[0039] 治疗效果如表1所示:
从表1中可以看出,96例患者经本发明的中药丸剂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显著率达 50. 00%,总有效率达88. 54% ;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疗程加倍,进行2个疗程的治疗后,治疗 显著率普遍提高,治疗显著率达68. 75%,总有效率达92. 71% ;3个疗程的治疗后统计结果显 示,显著率达到79. 17%,总有效率达96. 87%。临床结果显示,本发明的治疗脉管炎的中药丸 剂具有良好的补血活血、利水退肿、清热凉血解毒、散寒除湿、祛瘀通经、止痛功效,对下肢 静脉曲张及动、静脉栓塞引起的深浅动、静脉血栓性动、静脉炎、脱疽、坏疽等各种血栓性微 循环障碍、下肢疼痛、红肿热痛、痛风、关节疼痛等脉管炎病症均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对糖 尿病足引发的溃疡、脱疽也有较好的疗效。
[0040] 下面以几个典型病例进行说明: 病例1 :齐某,男,59岁,患者早年出现行走时左小腿肚酸困憋胀症状,当时未予重视, 后病情加重,出现右足发凉,右足第2及第3脚趾破溃,继之发黑,伴疼痛,近年来破溃面积 加大,伴疼痛剧烈,严重影响日常生活;服用本发明实施例2的中药丸剂1个疗程后,右足 皮色、皮温较前好转,肿胀消失,第2、3脚趾发黑面消失,残端溃疡面明显缩小,基底面色红 润,又持续服用一个月,残端溃疡面痊愈,随访无复发。
[0041] 病例2:李某,男,61岁,患双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多年,受凉后出现右足跟部行 走时疼痛,多方医治效果不理想,后右足发凉、疼痛等症状再次加重,致右足第2趾出现发 黑破溃,经医院治疗效果不佳,服用本发明实施例2的中药丸剂1个疗程后,疼痛消失,肤色 趋于正常,破溃结痂,得到治愈,随访无复发。
[0042] 病例3 :王某某,女,48岁,因工作需要长时间站立,导致下肢静脉曲张,初期双腿 总是酸疼、疲劳得厉害,脚踝和小腿还微微有些肿胀,未予重视,随后小腿出现两条明显蜿 蜒的青筋,腿部浮肿得连走路也困难,到医院检查确诊为下肢静脉曲张所致,为避免手术及 口服西药副作用,服用本发明实施例2的中药丸剂1个疗程后,色素淤积处颜色变淡、肿胀 消退、按压痛消失,继续服用1个疗程,患肢皮肤颜色恢复正常,行走正常,身体状况明显改 善,随访无复发。
[0043] 病例4:焦某,男,41岁,近年来双下肢经常酸胀,活动后更甚,静脉渐凸,如蚯蚓蜿 蜒迂曲扩张,怕冷,踝部肿胀,按之凹陷,步履艰难,久行、久站或负重劳累后则患肢胀痛疫 困,伴乏力,纳差,短气,脉细无力;经确诊为静脉曲张所致,服用本发明实施例3的中药丸 剂1个疗程后,患肢脉络曲张明显改善,肿胀消退,久行久站胀痛感消失,身体状况明显改 善,随访无复发。
[0044]病例5 :张某,男,46岁,左下肢患脱疽6年有余,近来左下肢外侧溃烂,治疗后反复 发作,症状表现为患处溃烂、逐渐扩大、流黄水、溃疡周围组织肿痛;服用本发明实施例5的 中药丸剂1个疗程后,患肢溃疡周围组织逐渐消肿,坏死组织脱落,分泌物减少,周围皮肤 开始红润;继续服用1个疗程,皮肤颜色恢复正常,创面完全愈合,随访无复发。
[0045]病例6 :杨某,女,43岁,患有脉管炎多年,近年来双腿下肢发黑,脚踝处溃烂发炎, 久治不愈,近年来恶化为坏疽;服用本发明实施例6的中药丸剂1个疗程后,溃烂处开始结 痂愈合,坏死组织脱落;继续服用1个疗程,溃烂处痊愈,下肢发黑处开始变色,接近正常 色,随访无复发。
[0046] 病例7:赵某,男,61岁,患糖尿病史多年,并发糖尿病足,双侧足溃疡、坏疽,后迅 速演变左足完全脱失,左小腿腓骨脱失,只残留胫骨裸露在外,皮肉完全不复存在,久治不 愈,患者精神十分痛苦;后服用本发明实施例7的中药丸剂1个疗程后,左腿创面感染逐渐 被抑制,左足溃疡创面逐渐愈合;继续再服用2个疗程后,左腿肉芽组织不断延伸生长,表 面逐渐由表皮覆盖,最终将暴露的胫骨被皮肉所包裹,右侧溃疡创面全部愈合,创面光滑平 整,随访无复发。
[0047] 病例8:孙某,男,49岁,右小腿肿胀疼痛、逐渐加重已几月有余,起初未予重视,后 右小腿内侧中下部红肿,红肿下部及两侧浅静脉极度充盈、呈团块状、皮肤灼热、触痛,到本 地医院检查后确诊为右下肢血栓性静脉炎,服用本发明实施例8的中药丸剂1个疗程后,临 床症状消失,身体恢复健康,随访无复发。
[0048] 病例9:王某,女,62岁,患静脉炎多年,起初症状为右下肢大腿以下增粗,胀痛,皮 肤呈紫红色,关节屈伸不利,活动受限,后经医院检查,见右侧股总静脉、股浅静脉、胭静脉 及胫后静脉管腔内充满强回声、周围可见侧枝形成加压后管腔形态不变,确诊为右侧股总、 股浅、胭静脉及胫后静脉中上段内血栓形成,久治不愈,患者十分痛苦,服用本发明实施例9 的中药丸剂1个疗程后,右下肢肿胀、增粗、疼痛均已减轻,皮肤颜色变为正常颜色,关节活 动基本正常,继续服用1个疗程后,临床症状全部消失,经检查,右侧股总、股浅、胭静脉及 胫后静脉中上段血栓完全溶解消失,随访无复发。
【主权项】
1. 一种治疗脉管炎的中药丸剂,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原料制成:党参 10~20份,川芎10~20份,当归10~20份,黄芪20~30份,穿山甲5~10份,水蛭5~10份,丹参 10~20 份。2. -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脉管炎的中药丸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 骤如下: (1) 将中药原料分别粉碎后,过80-120目筛得细粉,按比例混合均匀得混合中药粉; (2) 将混合中药粉加水或蜂蜜搅拌得软材; (3) 将软材在制丸机中制成湿丸,滚圆、抛光; (4) 将步骤(3)得到的湿丸放入烘箱中干燥即可。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治疗脉管炎的中药丸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湿丸入烘箱 进行干燥的温度为60~80°C,干燥的时间为2~3小时。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脉管炎的中药丸剂及其制备方法,该中药丸剂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原料制成:党参10~20份,川芎10~20份,当归10~20份,黄芪20~30份,穿山甲5~10份,水蛭5~10份,丹参10~20份;本发明各味中药组合,诸药合用,相得益彰,具有良好的补血活血、利水退肿、清热凉血解毒、散寒除湿、祛瘀通经、止痛功效,对下肢静脉曲张及动、静脉栓塞引起的深浅动、静脉血栓性动、静脉炎、脱疽、坏疽等各种血栓性微循环障碍、下肢疼痛、红肿热痛、痛风、关节疼痛等脉管炎病症均具有较好的疗效,对糖尿病足引发的溃疡、脱疽也有较好的疗效;本发明中药丸剂制备方法简单,毒副作用小,易生产,成本低,利于大力推广。
【IPC分类】A61P9/14, A61K36/537, A61K35/62, A61K35/36, A61K9/20
【公开号】CN104906184
【申请号】CN201510332050
【发明人】郭前进
【申请人】郭前进
【公开日】2015年9月16日
【申请日】2015年6月16日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