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变应性皮肤病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专利说明】 一种治疗变应性皮肤病的中药
1.所属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中药制成具有对变应性皮肤病治疗作用的的中药制剂,属中医药制剂领域。
2.
【背景技术】
[0002]2.1现代医学对神经性皮炎的论述
[0003]变应性皮肤病包括接触性皮炎、湿疹、麻疹、过敏性皮炎等疾病。
[0004]接触性皮炎(contact dermatitis)系由皮肤或粘膜接触某种外界刺激物(动物性、植物性、化学性、物理性、微生物性等,或固体、纤维、粉尘、气体、液体、光学等)而发生的皮肤发炎,表现为红、肿、丘疹、水疱甚至大疱,伴有以各种程度的瘙痒和烧灼感。
[0005]发病机理,接触性皮炎是通过淋巴细胞传递的一种细胞免疫反应。它依靠在免疫上能胜任的淋巴细胞,能够与有特异性的半抗原一一蛋白质复合物起反应。所有这类反应,都主要为淋巴细胞和血液单细胞的炎性浸润。致敏性淋巴细胞在接触特异性抗原后释放出可溶性化学物质或介质,渗透到周围未致敏的炎性细胞中去,影响它们的反应,这些可溶性化学物质有各种生物学作用,但目前对释放出的化学物质的数目和它们个别的生物学功能范围尚不清楚。
[0006]发病原因:有原发性刺激和变态反应两种。刺激物的作用在发病中占主要地位。机体的过敏性或变应性是发生反应的原因,是反应的根据。皮炎发展现代社会环境的化学化,已发展成多种变应性皮肤病。如:
[0007]湿疹(Eczema):由变态反应、营养失调、神经功能障碍等原因引起的。
[0008]自体过敏性湿疫即自体过敏性皮炎(Autosensitizat1n eczema):这种湿疫是由于患者对于自己身体内部或皮肤里生产的某种物质过敏所引起的。
[0009]传染性湿疫样皮炎(Infect1us eczemat1n dermatitis):在湿疫前,患者先于患病的附近地方发生慢性细菌性感染,其病灶分泌物所含的细菌或其它刺激性物质可以使皮肤敏感所致。
[0010]钱币形湿疫(Nummular eczema):患者常于冬季与干皮病同时发生,精神因素以与本病有关,具体尚不明确。
[0011]静脉曲张性湿疫(Varicose Vein eczema):因下肢静脉曲张而续发,奇瘁。
[0012]遗传性过敏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患者有形成免疫球蛋白E(Ige)抗体的体质,其遗传因子使易感性增加,而遗传过敏性皮炎,也称为离位性皮炎或湿疹。
[0013]药物性皮炎即药疫(Dermatitis medicamentosa):各种各样的药物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人体后,引起在皮肤粘膜上的炎性反应。
[0014]荨麻疹即风疹块(Urticaria):在血清中荨麻疹通过免疫球蛋白E反应发生的皮炎,发病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0015]血管神经性水肿(Ang1neurotic edema):一种急性的、局限性的水肿,好发于疏松的组织内。
[0016]丘疫性荨麻疫(Urticaria papulosn):可以是皮肤被跳蚤或其它虫子所咬后,在局部发生的一种过敏反应,也可以是对食物的一种过敏反应,以鱼、虾等食物多见。
[0017]多形性红斑(Erythema multiforme):发病原因尚不明,可能是传染因子直接侵入体内,或是体内原有的传染性病原体,使机体逐渐发生敏感,因而在皮肤内出现反应,产生本病。
[0018]治疗原则:A.去因疗法:⑴去除发生的原因;(2)弃除发展的原因。B.外用疗法:
(I)消炎消肿;⑵杀菌止痒。C.内服疗法:⑴脱敏药;(2)抗组织胺药;(3)激素等。
2.2中医学对变应性皮炎的论述
[0019]本病是皮肤或粘膜接触某些物品后,在接触部们所发生的急性炎症。系由人体禀赋不耐,皮毛腠理不密,外受辛热之毒,或皮肤粘膜接触某种外来致病物质,邪气与气血相搏所成。接触部位可有烧灼感、红斑、肿脓、水胞、瘙痒剧烈,重则可溃烂或坏死。由于发病部位不同与表现不同,故有多种病名称,如:湿疮、血风疮、漫淫疮、旋耳疮、乳头风、肾囊风、湿肷疮、四季风等。
[0020]治疗原则:如热毒蕴结,则清热解毒利湿;如湿毒侵淫,则清热凉血,祛风止痒。依法组方,辩证治疗之。
2.3参考文献
[0021](I)赵辨主编《中国临床皮肤病学》ISBN978-7-5345-6842.8,江苏科技出版社2010年01月第I版;
[0022](2).周文泉等中国中医研究院编《新编中医临床手册》ISBN7-80022-555-0金盾出版社1993年9月第-版;
[0023](3).鲁兆麟等点校《神农本草经》巍?吴晋等述,清.孙星衍辑ISBN7-5381-2560-4辽宁医科技术出版社1997年8月第-版;
[0024](4).牛占兵编著中医经典通缉《黄帝内经》ISBN7-5375-1518-8/R-297河北科技出版社1994年3月第-版;
[0025](5).清-吴谦等编《医宗金鉴》ISBN7-117-00728-1/R.729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
年4月第二版;
[0026](6).佘靖等编《中药现代研究与应用》ISBN7-5077-1318-0学苑出版社1998年I
月第一版;
[0027](7).谢宗万主编《全国中草药汇编》ISBN7-117-02380-5/8.285,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年10月第二版;
[0028](8).丁兆梦主编《中药药效与临床》ISBN7-5067-1925-8/R.285,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9年2月第-版;
[0029](9)刘国杰主编《药剂学》统一书号:14048-4693,人民卫生出版社。1985年2月第2版;
[0030](10)范碧亭主编《中药药剂学》ISBN7-5323-4439-8/R-1178, 1997年I月第I版。
[0031](11)李时珍编《本草纲目》ISBN7-80568-077-9/R.1中国书店出版社1988年第一版(商务印书馆版本影印)。3.
【发明内容】
[0032]本发明克服了西医难于治愈的变应性皮肤病的中药方剂,选择较为适宜的同方同药内外同治一方两剂型的外用油剂和内服颗粒剂。能较好的消除变应性皮炎瘙痒症。
[0033]3.1 配方
[0034]金银花6份、玫瑰花6份、合欢花6份、菊花6份、防风6份、防己6份、荆芥6份、陈皮6份、连翘6份、吴茱萸6份、白癣皮6份、甘草6份、茶油4份、环糊精8份、糊精16份。
[0035]3.2工艺过程
[0036]取金银花6份、玫瑰花6份、合欢花6份、菊花6份、防风6份、防己6份、荆芥6份、陈皮6份、连翘6份、吴茱萸6份、白癣皮6份、甘草6份,置多功能提取罐中加10倍量水浸泡8h,蒸馏提取缓慢加热,收集挥发油,至温度上升至100C时停止收集挥发油,将挥发油与茶油4份混合,即得外用油剂;药渣继续煮提取120分钟,滤取药液;第二次加8倍量水煮提90分钟,滤取药液,第三次加6倍量水煮提60分钟,滤取药液,弃渣;三次水提取药液混合,滤取上清液浓缩成浸膏,浸膏加8份环糊精高速混匀,再加糊精16分,通过一步制粒沸腾干燥器制成无糖颗粒,分装成1g/包,即得口服颗粒;用于治疗变应性皮肤病,油剂外用,涂抹患处,每日2次,颗粒剂用热水冲服,每次I包,每日3次,连续用药2周。
3.3功能主治与用法用量
[0037]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祛风解表,利湿消肿,杀虫止痒,用于变应性皮肤病。
[0038]用法用量:将患处洗净,油剂搽抹于患处,每日2-3次;颗粒剂每次I包,每日3次,连续使用2周。
[0039]颗粒剂用量计算,提取挥发油的金银花等12味中药总生药量72g计收率8.5%,即6.2g干浸膏,加环糊精Sg,糊精16g,共30g,即每包相当生药量20.4g,即每次服用相当于生药量不少于20g。
[0040]3.4药物功效分析
[0041](I)防风:本品为伞形科植物防风 Saposhnikovia divaricate (Turcz.) SchischK.的干燥根。
[0042]性味与归径:辛、甘,温;归膀胱、肝、脾径。
[0043]功能与主治:解表祛风,性湿,止痉。用于感冒头痛,风湿痹痛,风疹瘙瘁,破伤风。
[0044]化学成分:戍醒(pentaral)、己醒(hexanal)、辛醒(octanal)、王醒(nonanal)、d-菔烯(a -pinene)、戍醇(pentanol)、萘(naphthalene)等 15 种挥发油,升麻醇(cimifugin)、香豆素、多糖、胡萝卜式、甘露醇、鹿糖等。
[0045]药理作用:镇静镇痛作用,抗炎作用,抗过敏作用,抗凝血作用,抗病原微生物作用坐寸ο
[0046]临床作用:治疗慢性腰背关节痛,治疗面神经麻痹,治疗皮肤过敏,治疗扁平疣等。
[0047]注:佘靖等编《中药现代研究与应用》ISBN7-5077-1318-0学苑出版社1998年I月第一版2017页。
[0048](2)防己:本品为防己科植物粉防己Stephania tetrandra S.Moose L.的干燥根。
[0049]性味与归径:苦、寒,归膀胱,肺径。
[0050]功能与主治:利水消肿,祛风止痛。用于水肿脚气,小便不利,湿疹疮毒,风湿痹痛,
高血压症。
[0051]化学成分:粉防己碱(tetrandrine)、轮环藤酹碱(cyclunoline)、木兰碱(magnoflorme)、小
檗胺、粉防己甲素、乙素、丙素、丁素等生物碱;双黄酮类,棕榈酸、挥发油、糖类等。
[0052]药理作用:心脏心室收缩作用,对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抗心律失常作用,降血压作用,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抗炎作用,平喘作用,对矽肺的治疗作用,抗过敏作用,对神经受体有亲和作用,抗肿瘤作用,对胃肠平滑肌张力作用,对输精管平滑肌松弛作用,对输卵管平滑肌收缩抑制作用,抗菌作用等。
[0053]临床作用:治疗高血压病、冠心病、心动过速,治疗肝炎、肺癌、矽肺、关节痛、草莓中毒、神经性疼痛、皮肤过敏症等。
[0054]注:佘靖等编《中药现代研究与应用》ISBN7-5077-1318-0学苑出版社1998年I月第一版2030页。
[0055](3)陈皮:本品为云香科植物橘Citrus reticulate Blanco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成熟果皮。
[0056]性味与归径:苦、辛,温:归肺、脾径。
[0057]功能与主治: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用于胸腔胀满,食少吐泻,咳嗽痰多。
[0058]化学成分:桧烯(sabinene)、d_侧柏烯(d-thujene)、α -菔烯(d-pinene)、β -月桂烯(β -myrcene)、辛醒(octanal)、朽1檬烯(Iimonene)等等挥发油;橙皮式(hesperidin)、柑橘素(tangenetin)、枸椽酸、磨香草酹、β-谷留醇,辛弗林等。
[0059]药理作用:对胃肠道平滑肌有直接抑制作用,利胆作用,止咳作用,祛痰、平喘作用,扩张冠脉,兴奋心肌作用,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抗过敏抗炎作用(橙皮甙、甲基橙皮甙),抑制子宫运动作用,杀虫驱蚊作用(柠檬烯、麝香草酚)等。
[0060]临床作用:治疗百日咳,治疗心动过速,抢救休克(过敏性休克等),治疗胆石症,病毒性肝炎,慢性支气管炎,烧伤、疥疮、接触性皮炎等。
[0061]注:佘靖等编《中药现代研究与应用》ISBN7-5077-1318-0学苑出版社1998年I月第一版2547页。
[0062](4)连翅:本品为木犀科植物连翅Forsythia suspense (Thumb) Vahl的干燥果实。
[0063]性味与归径:苦,微寒;归肺、心、小肠径。
[0064]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用于痈疽,瘰疬,乳痈,丹毒,风热感冒,温病初起,温热入营,高热烦渴,神昏发斑,热淋尿闭。
[0065]化学成分:连翅式(forsythosideA、B、C、D、E),连翅酹(forsythOl)、樟脑、龙脑、香叶烯、茨烯、柠檬烯、β -菔烯、聚伞烯、剂墩果酸、熊果酸,微量元素Se、Mo等。
[0066]药理作用:抗菌作用,降血压作用,保肝作用,解热作用,抗炎作用,利尿作用,对过敏性皮肤病治疗作用等。
[0067]临床作用:治疗肺脓肿、传染性肝炎、急性肾炎、牛皮癣(银屑病)、过敏性紫癜皮肤病等。
[0068]注:佘靖等编《中药现代研究与应用》ISBN7-5077-1318-0学苑出版社1998年I月第一版2288页。
[0069](5)荆芥:本品为唇形科植物裂叶荆芥Schizonepeta tenuifolia Brig.的干燥地上部分。
[0070]性味与归径:辛,微温;归肺、肝径。
[0071]功能与主治;解表散风,透疹。用于感冒、头痛、麻疹,疮疡初起、炒炭治硬血,崩漏,产后血晕。
[0072]化学成分:荆芥式(schizonepetosideA、B、C、D、E)、荆芥醇(schizonol)、橙皮式(hesperidin)、橙皮素(heperetin)、黄色色素(Iuteolin)、消旋薄荷酮(menthone)、聚伞花烯(cymene)、茨烯(campIene) > α -菔烯(a-pinene)、胡椒酮(piperitone)、呋喃化合物等。
[0073]药理作用:解热镇痛作用,止血作用,抗炎抗病原微生物作用,肠管平滑及子宫平滑肌兴奋作用,抗氧化抗补体作用,抗皮疹作用等。
[0074]临床作用:治疗寻麻疫及一切皮肤症,治广后血晕等。
[0075]注:佘靖等编《中药现代研究与应用》ISBN7-5077-1318-0学苑出版社1998年I月第一版3072页。
[0076](6)吴茱萸:本品为云香科植物吴茱萸Evodia rutaecarpa (juss.) Benth.、石虎 E.R.(juss.) B.Var.0fficnalis (Dode) Huang 或蔬毛吴茱萸 E.R.(juss.)B.V.Bodinieri (Dode) Huang的干燥将近成熟果实。
[0077]性味与归径:辛、苦,热;有小毒;归肝、脾、胃、肾径。
[0078]功能与主治:散寒止痛,脘腹胀痛,呕吐吞酸,五更泄泻,外治红疮,高血压,湿疹皮炎。
[0079]化学成分:吴茱萸苦素(rutaevine)、吴茱萸内酯醇(evodol)、朽1檬醇(Iimonin)、吴茱萸卡品碱(evocarpine)、喹诺酮、吴茱萸碱和次碱,吴茱萸烯(evoden)、罗勒烯(ocimene)、吴茱萸酸(goshuyuic acid)、月桂酸、肉豆蘧酸、棕榈酸、硬脂酸、亚油酸、亚麻酸、吴茱萸唳酮(evodinone)、吴茱萸精(evogin)等
[0080]药理作用:抗胃溃疡作用,抗胃肠道及子宫平滑肌兴奋作用,止泻作用,升血压作用,抗病原微生物作用,镇痛作用,兴奋子宫作用(吴茱萸碱及次碱,苦香胺),利尿作用,抗缺氧作用,抗神经性兴奋作用。
[0081]临床作用:治疗小儿腹泻,术后肠功能恢复,肠粘连,口腔溃疡,呃逆,腮腺炎,治疗高血压,治疗湿疹,神经性皮炎,黄水疮等。
[0082]注:佘靖等编《中药现代研究与应用》ISBN7-5077-1318-0学苑出版社1998年I月第一版2306页。
[0083](7)金银花:本品为忍冬科植物忍冬Lonicera japonica Thunb>红腺忍冬L.ypogluca Miq.、山银花L.confusa DC或毛花柱忍冬L.dasystyla Rehd.的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
[0084]性味与归径:甘,寒;归肺、心、胃径。
[0085]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凉散风热。用于痈肿疔疮,喉痹,丹毒,热毒血痢,风热感冒,湿病发热。
[0086]化学成分:木犀草素(Iuteolin)JjU^(inositol)、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异绿原酸酹(isochlorogenic acid)、芳樟醇、异双花醇、苯甲醇、苯乙醇、丁香油酹等挥发油,黄酮类,三職类化合物,Fe、Mn、Cu、Zn、T1、Sr、Mo、Ba、N1、Cr、Pb、V、Co、L1、Ga 等微量元素。
[0087]药理作用:抗菌作用,抗炎解热作用,保肝作用,兴奋子宫作用(绿原酸)、中枢兴奋作用,兴奋肠胃促胃液及胆汁分泌作用。
[0088]临床作用: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细菌性感染、高热症、扁桃腺炎、慢性咽炎、腮腺炎、高脂血症、骨髓炎、矽肺及肺部感染、阑尾炎、乳腺炎、肾炎、肝炎、肠炎、小儿肺炎、风疹、荨麻疹、皮肤病等。
[0089]注:余靖等编《中药现代研究与应用)》ISBN7-5077-1318-0学苑出版社1998年I月第一版2955页。
[0090](8)白癖皮:本品为芸香科植物白癖Dictamnus dasycarpus Turcz.的干燥树皮。
[0091]性味:苦、寒。
[0092]功效:清热燥湿、祛风解毒。
[0093]主要化学成分:白癖碱(dictamnine)、茵芋碱(Skimmianinc)、前茵芋碱(Preskmmianine)、崖椒喊(r-fagarine)、黄柏内酯(obacunone)、木岁酮(fraxinellone)、孕稀酮、脂肪酸、花椒毒素等。
[0094]药理作用:有抗真菌作用,抗癌作用,抗生育作用,解热作用等,
[0095]临床作用:临床主要用于治疗霉菌性阴道炎,外阴白斑,神经性皮炎等皮肤病。
[0096]注:余靖等编《中药现代研究与应用》ISBN7-5077-1316-4第1611页。
[0097](9)野菊花:本品为菊科植物野菊Chrysanthemum indicum L.的干燥头状花序。
[0098]性味与归经:苦、辛,微寒。归肝、心经。
[0099]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用于疔疮痈肿,目赤肿痛,头痛眩晕。
[0100]注:丁兆梦编《中药药效与临床》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9年2月第I版:P41页,野菊花项下:野菊花降血压作用,临床用泡茶饮,冶疗高血压。
[0101](10)玫瑰花:本品为蔷薇科植物玫瑰Rosa rugosa Thunb.的干燥花蕾。
[0102]性味与归径:甘,微苦,温;归肝、脾径。
[0103]功能与主治:行气解郁,和血,止痛。用于肝胃气痛,食少呕恶,月经不调,跌扑伤痛。
[0104]化学成分:鲜花主要含香茅醇(citronellol)、物牛儿醇(geran1l)、橙花醇(nerol)、芳樟醇(Iinallol)、丁香油酹(eugenol)、苯乙醇、苯甲醇、乙酸乙脂、枸椽醒(citral)等挥发油类;肉桂酸脂、肉桂酸烷脂类;槲皮素、花青甙、异槲皮素、异槲皮甙等黄酮类;鞣质,苦味质,脂肪油,没食子酸,胡萝卜素,黄色素,醋质等;果实含维生素C、葡萄糖、果糖、木糖、枸椽酸、苹果酸、奎尼酸等。
[0105]药理作用:抗心机缺血作用,抗衰老及增强免疫功能作用,利胆汁分泌作用,解毒作用,其成份Aellimogran
din及pedunculagin有抗逆转病毒作用,促进学习记忆的作用坐寸ο
[0106]临床应用:临床上用于治疗抑郁症等。
[0107]注:佘靖等编《中药现代研究与应用》ISBN7-5077-1319-9,学苑出版社1998年I月第I版第5702页。
[0108](11)合欢花:本品为豆科植物合欢Albizia julibrissin Durazz.的干燥花或花蕾。
[0109]性味与归径:甘,平,归心,脾径。
[0110]功能与主治:舒郁,理气,安神。用于郁结胸闷,失眠,健忘,风火眼疾,视物不清,咽痛,痈肿,跌打损伤疼痛。
[0111]化学成份:合欢式(allibiside)、合欢酸(echinocystic acid)、合欢三職内酯、马可仁酸内脂、淫羊藿次甙、乙酸、异戊醛、异戊醇、正已醇、方樟醇、芳栏醇等。
[0112]药理作用:合欢花有显著的镇静作用,抗郁安神,能合心志,开胃理气,清风明目。
[0113]临床应用:用于治疗心肾不交,忧郁症,“忧而不乐”等。
[0114]注:佘靖等编《中药现代研究与应用》ISBN7-5077-1319-9,学苑出版社1998年I月第I版第1931页。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HSBN7-5323-0842-1/R.230,1986年5月第I版,第938页。
[0115](12)甘草:本品为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胀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e Bat.或光果甘草 Glycyrrhiza glabra L.的干燥根及根莖。
[0116]性味与归径:甘、平;归心、肺、脾、胃径。
[0117]功能与主治: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
[0118]主要含化学成份:三萜类甘草酸,黄酮类、生物碱类、多糖类、香豆素类等等。临床上用途广泛,亦是中药配方之调和诸药主要药用。
[0119]药理作用:抗消化道溃疡作用,胃肠道平滑肌解痉作用,对肝脏保护作用,抗过敏作用,抗体产生的增加作用,盐皮质激素样作用,糖皮质激素样作用,抗心律失常作用,降脂和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降低胆固醇),抗炎作用,镇静作用,镇痛作用,抗惊厥作用,抗病毒作用,抗艾滋病作用,抗菌作用,止咳化痰作用,抗肿瘤作用,解毒作用,利尿作用,双向调节作用等。
[0120]临床应用:治疗乙型脑炎、腮腺炎、阿狄森氏症、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肝炎、肺炎、结肠炎、前列腺炎、阳萎、尿潴溜,治疗湿疹、痤疮、疱疹、银屑病、皮肤溃疡、手足癣、静脉炎,食物中毒等。
[0121]注:佘靖等编《中药现代研究与应用》ISBN7-5077-1319-9,学苑出版社1998年I月第I版第1256页。
[0122](13)茶油:茶油:本品为山茶科植物油茶Camellia oliekera Abd或小叶油茶Camellia Me1carpa Hu.ms.1的成熟种子压榨法得到的脂肪油;为淡黄色的澄清液体。
[0123]性味与归径:甘,凉,归肾径。
[0124]功能与主治:清热化湿,杀虫解毒。
[0125]药理作用:降低血清胆固醇作用,抗真菌作用,抗突变作用,杀精子作用。
[0126]临床应用:治疗褥疮,治疗痧气腹痈,治疗急性蛔虫肠梗阻,治疗疥癣,治疗烫伤等。作为制剂斌形剂。
[0127]注:佘靖等编《中药现代研究与应用》ISBN7-5077-1318-0学苑出版社1998年I月第一版5746页。
[0128](14)环糊精、糊精均为中国药典2010年第二部标准。
[0129]3.5关键性技术
[0130](I)组方立论剂型优化
[0131]针对变应性皮肤病基本为过敏性反应(Allergic react1n)所致,即对某种特异抗原(变应原)过敏的人在接触到该种抗原时发生典型症状的一种病疾。吸入、食入、注射入或其它方式接触抗原即可发病,变应性皮肤病则主要是接触,而发生局部皮肤病症。
[0132]本发明组方剂,选择防风解表祛风,性湿,止痒;防己利水消肿,祛风止痛;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连翘清热解毒,消肿散结;荆芥解表散风,透疹;吴茱萸散寒止痛;金银花清热解毒,凉散风热;白鲜皮清热燥湿,祛风解毒;野菊花清热解毒;玫瑰花行气解郁,和血,止痛;合欢花舒郁,理气,安神;甘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凉散风热,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茶油清热化湿,杀虫解毒;组成了清热解毒,祛风解表,利湿消肿,杀虫止痒的功效方剂。根据现代药理学实验和临床应用,以上13味中药均具有抗过敏作用和用于皮肤病的治疗。
[0133](2)中药有效成份提取技术有效利用
[0134]根据组方是12味中药均有挥发性成分,所以制订了先水蒸馏收集挥发油,与茶油混合(油相与油相容易混合),作为外用剂;水提取浓缩浸膏制成无糖颗粒剂,用于内服,同方同药,内外同治。
[0135]3.6有益效果
[0136](I)患有皮肤病的患者都会到医院皮肤科诊治,医生一般都会给各种溶液剂、酊齐U、洗剂、软膏剂或乳膏剂给予治疗,由于新药不多见,虽也有一定效果,但有相当一部分患者久治不愈,多次复发;本发明中药油剂系在总结时下临床及变应性肤皮病患者的情形而研制出的最佳新处方中药剂,采用有抗过敏功效的中药,优化方式,同方同药一方二剂型,内外同治,达到抗过敏控制病症进展目的。
[0137](2)处方中12味中药均为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收载中药品种,其功用确切可靠,药店均有售,13味中药综合同用有增效强力作用。
4
【具体实施方式】
[0138]4.1处方组成
[0139]金银花6份、玫瑰花6份、合欢花6份、菊花6份、防风6份、防己6份、荆芥6份、陈皮6份、连翘6份、吴茱萸6份、白癣皮6份、甘草6份、茶油4份,环糊精8份,糊精16份。
[0140]4.2功能主治与用法用量
[0141]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祛风解表,利湿消肿,杀虫止痒,用于变应性皮肤病。
[0142]用法用量:将患处洗净,油剂搽抹于患处,每日2-3次;颗粒剂每次I包,每日3次,连续使用2周。
[0143]4.3工艺规程
[0144](I)取金银花、玫瑰花、合欢花、菊花、防风、防己、荆芥、陈皮、连翘、吴茱萸、白癣皮、甘草饮片进行捡拣,清洗,漓干水溃。
[0145](2)将上述漓干水溃的药材移入多功能提取罐中,加10倍量水,浸泡8小时。
[0146](3)缓慢加热,蒸馏,收集挥发油,至温度升至水沸点时停止收集挥发油。
[0147](4)所收集得的挥发油加入茶油,混匀,即得外用油剂。
[0148](5)蒸馏收集挥发油后的药渣,常压水煮提100°C 120分钟,滤取药液,静置。
[0149](6)罐中第2次加8倍量水,常压煮提,100C 90分钟,滤取药液,静置。
[0150](7)罐中第3次加6倍量水,常压煮提,100C 60分钟,滤取药液,静置,弃药渣。
[0151](8)滤取3次水提取液上清液,合并,经高效浓缩罐浓缩成浸膏。
[0152](9)用环糊精与浸膏高速混匀,加糊精置一步制粒干燥器中,制粒,沸腾干燥,制得无糖颗粒,分装成1g/袋,即得内服颗粒剂。
[0153](10)包装:将油剂,颗粒剂,组合包装,贴签,装箱,即得。
[0154]4.4具体实施范例
[0155]金银花6kg、玫瑰花6kg、合欢花6kg、菊花6kg、防风6kg、防己6kg、荆芥6kg、陈皮6kg、连翅6kg、吴茱萸6kg、白癣皮6kg、甘草6kg、茶油4kg、环糊精8kg、糊精16kg,按本发明申报资料说明书“4.3工艺规程”项下实施,即得。
【主权项】
1.一种治疗变应性皮肤病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取金银花6份、玫瑰花6份、合欢花6份、菊花6份、防风6份、防己6份、荆芥6份、陈皮6份、连翅6份、吴茱萸6份、白癖皮6份、甘草6份,置多功能提取罐中加10倍量水浸泡8h,蒸馏提取缓慢加热,收集挥发油,至温度上升至10(TC时停止收集挥发油,将挥发油与茶油4份混合,即得外用油剂;药渣继续煮提取120分钟,滤取药液;第二次加8倍量水煮提90分钟,滤取药液,第三次加6倍量水煮提60分钟,滤取药液,弃渣;三次水提取药液混合,滤取上清液浓缩成浸膏,浸膏加8份环糊精高速混匀,再加糊精16分,通过一步制粒沸腾干燥器制成无糖颗粒,分装成1g/包,即得口服颗粒;用于治疗变应性皮肤病,油剂外用,涂抹患处,每曰2次,颗粒剂用热水冲服,每次I包,每日3次,连续用药2周。
【专利摘要】一种治疗变应性皮肤病的中药,取金银花6份、玫瑰花6份、合欢花6份、菊花6份、防风6份、防己6份、荆芥6份、陈皮6份、连翘6份、吴茱萸6份、白癣皮6份、甘草6份,置多功能提取罐中加10倍量水浸泡8h,蒸馏提取缓慢加热,收集挥发油,至温度上升至100℃时停止收集挥发油,将挥发油与茶油4份混合,即得外用油剂;药渣继续煮提取120分钟,滤取药液;第二次加8倍量水煮提90分钟,滤取药液,第三次加6倍量水煮提60分钟,滤取药液,弃渣;三次水提取药液混合,滤取上清液浓缩成浸膏,浸膏加8份环糊精高速混匀,再加糊精16分,通过一步制粒沸腾干燥器制成无糖颗粒。
【IPC分类】A61P37/08, A61P17/00, A61K36/82
【公开号】CN104906261
【申请号】CN201410087706
【发明人】曾祥霖, 曾正
【申请人】曾正
【公开日】2015年9月16日
【申请日】2014年3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