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肛门湿疹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中药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治疗肛门湿瘆的中药。
【背景技术】
[0002]肛门湿瘆是以肛门周围出现丘瘆、红斑、糜烂、渗出、瘙痒、结痂、脱肩为主要症状的非传染性皮肤病,为肛肠科门诊的常见病、多发病。肛门湿瘆病因很多,且很复杂,多种内在或外界因素均可诱发本病,且可同时并存。变态反应是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尤其是迟发性变态反应。变应原既可来源于内部,如致敏的药物、食物、病灶或自身分解的产物、吸入的物质等,也可由肛肠疾病如痔、肛裂、肛瘘、胃肠道慢性炎症疾患等引起。西医主要用抗组胺药及皮质类固醇激素等对症治疗的方法,常不能获得根治。经过发明人的长期实践得出,中药治肛门湿瘆具有较好作用,取得不错效果。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效果好、有效率高、对人体无毒副作用的治疗肛门湿瘆的中药。
[0004]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根据中医药理论,利用中药独特的药性,采用羊蹄草、白饭树根、半边莲、桃叶、苦参、花椒、大浮萍、流苏子根、蛇床子、云母,按照一定的配伍要求,经过加工制成。
[0005]制备本发明中药由下述原料药制成:羊蹄草40 - 50份、白饭树根30 — 40份、半边莲30 - 40份、桃叶20 - 30份、苦参20 — 30份、花椒20 — 30份、大浮萍10 — 20份、流苏子根10 - 20份、蛇床子10 - 20份、云母5 — 10份。
[0006]本发明中药原料药的最佳重量份为:羊蹄草45份、白饭树根35份、半边莲35份、桃叶25份、苦参25份、花椒25份、大浮萍15份、流苏子根15份、蛇床子15份、云母8份。
[0007]本发明中药的药理作用如下:
羊蹄草:苦、凉。清热解毒,散瘀消肿。临床用于盆腔炎,上呼吸道感染,口腔溃疡,肺炎,乳腺炎,肠炎,菌痢,尿路感染,湿瘆,跌打损伤等症。
[0008]白饭树根:苦、凉。归肺、心经。祛风湿,清湿热,化瘀止痛。临床用于湿痹痛,湿热带下,湿瘆瘙痒,跌打损伤等症。
[0009]半边莲:清热解毒,利尿消肿。临床用于痈肿疔疮,蛇虫蛟伤,膨胀水肿,湿热黄疸,
湿瘆湿疮。
[0010]桃叶:苦、辛、平。归脾、肾经。祛风清热,杀虫。临床用于头痛,头风,风痹,疟疾,湿瘆,疮疡等症。
[0011]苦参:苦、寒。归肝、肾、大肠、小肠、膀胱、心经。清热燥湿,祛风杀虫。临床用于湿热泻痢,肠风便血,黄疸,小便不利,水肿,带下,阴痒,疥癣,麻风,皮肤瘙痒,湿毒疮疡等症。
[0012]花椒:辛、温。归脾、肝、肺、肾、心经。温中止痛,除湿止泻,杀虫止痒。用于脾胃虚寒之脘腹冷痛,蛔虫腹痛,呕吐泄泻,肺寒咳喘,肺寒咳喘,龋齿牙痛,阴痒带下,湿瘆皮肤瘙痒。
[0013]大浮萍:辛、寒。归肺、脾、肝经。疏风透瘆,利尿除湿,凉血活血。临床用于风热感冒,荨麻瘆,血热瘙痒,湿瘆,水肿,小便不利,风湿痹痛,臁疮,丹毒,无名肿毒,跌打肿痛等症。
[0014]流苏子根:辛、苦、凉。祛风除湿,止痒。临床用于皮炎,湿瘆,荨麻瘆,风湿痹痛,疥疮等症。
[0015]蛇床子:辛、苦、温,归肾经。杀虫止痒,温肾壮阳。外用于湿瘆、疥癣,除痹气,利关节,癒瘤恶疮。
[0016]云母:甘、温。归心、肝、肺、脾、膀胱经。安神镇惊,止血敛疮。用于心悸,失眠,眩晕,癫痫,久泻,外伤出血,湿瘆等症。
[0017]肛门湿瘆是一种比较顽固的皮肤性疾病,在中医属“湿疮”范畴,《诸病源侯论》认为本病乃风湿搏于血气所生,其发病机制体虚为本,风湿热甚为标。常因常因湿瘆迀延日久不愈,湿热蕴结耗灼阴血,血虚生风生燥,而致肌肤失养,皮肤变厚增粗脱肩。本发明中羊蹄草清热解毒、散瘀消肿、止痒,为君药,白饭树根祛风湿、清湿热,半边莲清热解毒、止痒,为臣药,桃叶祛风清热,苦参清热燥湿、祛风止痒,花椒除湿、止痒,大浮萍疏风透瘆、除湿,流苏子根祛风除湿、止痒,蛇床子止痒,云母安神、敛疮。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祛风除湿、安神止痒之功效,经过临床实践发现,对肛门湿瘆具有独特的疗效。
[0018]本发明中药于2009年至2014年临床观察肛门湿瘆77例患者,临床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77例患者中,男45例,女32例,年龄17?72岁,平均45岁,病程10天?20年,平均5个月。
[0019]2、诊断标准
诊断依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发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肛门湿瘆症状特点:病程较久,肛门瘙痒,皮肤变厚增粗或脱肩,皮表有抓痕血痂,颜色黯红,皮纹加深,似纹席状,舌淡,苔白或腻,脉濡缓或细涩。
[0020](I)急性湿瘆:发病快,病程较短,初起时皮肤损害有红斑、丘瘆、渗出、糜烂、滋水、结痂、脱肩等,症状基本为一种,间或合并出现;轻者微痒,重者瘙痒剧烈,难以忍受,呈间歇性或阵发性发作,夜间增剧。
[0021](2)亚急性湿瘆:多由急性湿瘆迀延而至,病情较缓;水疱不多,渗液少,尚可见红斑、丘瘆、鳞肩、痂皮、糜烂等。
[0022](3)慢性湿瘆:常因急性湿瘆日久不愈转至,或一开始表现为慢性者。肛缘皮肤增厚粗糙,呈苔藓样变,弹性减弱或消失;颜色棕红或灰白色,皮损界限不清楚,瘙痒剧烈;常反复发作,迀延不愈。
[0023]3、治疗方法
3.1处方:羊蹄草45g、白饭树根35g、半边莲35g、桃叶25g、苦参25g、花椒25g、大浮萍15g、流苏子根15g、蛇床子15g、云母8g。
[0024]3.2制备及使用方法:上述药物按常规工艺制成汤剂,每日I剂,每日2次,15天为I疗程。
[0025]4、治疗结果: 4.1参照《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制定:
治愈:皮瘆全部消退,临床症状消失,皮肤恢复正常。
[0026]显效:临床症状及皮肤损害有所改善,皮瘆消退60%以上。
[0027]有效:临床症状及皮肤损害有所改善,皮瘆消退30%以上。
[0028]无效:皮瘆消退不足30%,临床症状无改善。
[0029]4.2结果:77例患者中,治愈42例(54.5 % ),显效18例(23.4% ),有效12例(15.6% ),无效5例(6.5% ),总有效率为93.5%。
[0030]5、典型病例
5.1冯某,男,33岁。肛门瘙痒已近I年,加剧I周,脉数,舌苔白腻。病程日久,皮肤粗糙肥厚,瘙痒,脱肩,皮肤干燥变厚,角化皲裂,呈苔藓样改变。诊断为肛门湿瘆。服用本发明药物,治疗I个疗程,症状明显减轻,痒轻瘆消,但留有色素沉着斑,继续服用2个疗程,痊愈,半年后随访无复发。
[0031]5.2徐某,女,41岁,肛门瘙痒2周,检查:脉数,舌苔白腻。肛周皮肤潮红,局部瘙痒灼热,肿胀,渗出显著,发病急,病程短。诊断为肛门湿瘆。服用本发明药物,每日I剂,I个疗程后,症状基本消失,继续服用I个疗程,痊愈,一年后随访无复发。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下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对本发明没有限制。
[0033]实施例1,一种治疗肛门湿瘆的中药,是由羊蹄草40g、白饭树根30g、半边莲30g、桃叶20g、苦参20g、花椒20g、大浮萍10g、流苏子根10g、蛇床子10g、云母5g制成。
[0034]实施例2,一种治疗肛门湿瘆的中药,是由羊蹄草45g、白饭树根35g、半边莲35g、桃叶25g、苦参25g、花椒25g、大浮萍15g、流苏子根15g、蛇床子15g、云母8g制成。
[0035]实施例3,一种治疗肛门湿瘆的中药,是由羊蹄草50g、白饭树根40g、半边莲40g、桃叶30g、苦参30g、花椒30g、大浮萍20g、流苏子根20g、蛇床子20g、云母1g制成。
【主权项】
1.一种治疗肛门湿瘆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原料药制成:羊蹄草40 - 50份、白饭树根30 - 40份、半边莲30 — 40份、桃叶20 — 30份、苦参20 - 30份、花椒20 - 30份、大浮萍10 — 20份、流苏子根10 — 20份、蛇床子10 - 20份、云母5 — 10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原料药制成:羊蹄草45份、白饭树根35份、半边莲35份、桃叶25份、苦参25份、花椒25份、大浮萍15份、流苏子根15份、蛇床子15份、云母8份。
【专利摘要】一种治疗肛门湿疹的中药,该中药是由羊蹄草、白饭树根、半边莲、桃叶、苦参、花椒、大浮萍、流苏子根、蛇床子、云母制成。临床可用于治疗肛门湿疹。
【IPC分类】A61K36/888, A61K33/06, A61P17/00
【公开号】CN104906285
【申请号】CN201510352560
【发明人】刘海英, 李钦凤
【申请人】刘海英
【公开日】2015年9月16日
【申请日】2015年6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