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健脾祛湿的中草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专利说明】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健脾祛湿药片添加剂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健脾祛湿的中草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如今市场上的食物种类日新月异,品种繁多,人们在选择食物时往往以美味为先,而忽略了营养搭配的原则,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吃太多生冷的食物,加上精神压力大等众多因素,造成“脾虚”。
[0003]脾的主要功能之一是主管消化、吸收、运输营养物质。食物经胃的初步消化之后,下送于脾,由脾再进一步消化与吸收。当脾出现问题时,造成胃部消化后的营养物质不能运输到身体各部,同时也不能反补营养给胃,最后造成胃胀痛、食欲下降、消化不良等症状,导致机体虚弱、营养不良、免疫力下降。因此,研发具有健脾祛湿的中草药制剂成为了趋势。
【
【发明内容】
】
[0004]本发明提供一种健脾祛湿的中草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健脾虚湿等问题。本发明综合了多种中草药功效,可以起到补虚健脾、凉血止血、清热利水等作用,本发明的中草药制剂能有效健脾祛湿,是一种高效、安全、天然的健脾祛湿片剂的添加剂。
[0005]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健脾祛湿的中草药制剂,以重量份为单位,包括以下原料:淮山10-30份、太子参10-30份、莲子10-30份、茨实10-30份、茯苓10-30份、陈皮6_18份、白术6_18份、党参6-18份、薄荷6-18份、苍术6-18份、甘草4_12份、益母草4_12份、茵陈4_12份、荠菜4-12份、黄芩4-12份。
[0007]优选地,所述健脾祛湿的中草药制剂,以重量份为单位,包括以下原料:淮山15-25份、太子参15-25份、莲子15-25份、茨实15-25份、茯苓15-25份、陈皮9_15份、白术9-15份、党参9-15份、薄荷9-15份、苍术9_15份、甘草6_10份、益母草6_10份、茵陈6_10份、养菜6-10份、黄苳6-10份。
[0008]优选地,所述健脾祛湿的中草药制剂,以重量份为单位,包括以下原料:淮山20份、太子参20份、莲子20份、茨实20份、茯苓20份、陈皮12份、白术12份、党参12份、薄荷12份、苍术12份、甘草8份、益母草8份、茵陈8份、荠菜8份、黄芩8份。
[0009]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健脾祛湿的中草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0010]S1、制粉:将所述比例的淮山、太子参、莲子、茨实、茯苓、陈皮在太阳下晒干,然后分别进行粉碎过筛子成细粉;
[0011]S2、提取:对所述比例的白术、党参、薄荷、苍术、甘草、益母草、茵陈、荠菜、黄芩混合一起用水浸泡10-20min,然后边搅拌边进行煎煮30_60min,所得煎煮液浓缩成膏状物并烘干;
[0012]S3、制粒:将步骤SI制得的细粉、步骤S2制得的膏状物混合后加入水搅拌均匀,制得均匀混合物;把制得的均匀混合物制粒后烘干、灭菌,即制得中草药制剂成品。
[0013]优选地,步骤SI中所述的筛子是100-200目。
[0014]优选地,步骤S2中煎煮次数为1-3次,膏状物烘干的温度为80_100°C。
[0015]优选地,步骤S3中所述加入的水为20-80份。
[0016]优选地,步骤S3中所述的把均匀混合物制粒是指把均匀混合物制成粒径为0.06-0.1cm 的颗粒。
[0017]优选地,步骤S3中所述的烘干是在80_100°C下进行的。
[0018]优选地,步骤S3中所述的灭菌是在脉动真空压力蒸气灭菌器下进行的,灭菌压力为 210-230KPa。
[0019]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0](I)本发明综合了淮山、太子参、莲子、茨实、茯苓、陈皮、白术、党参、薄荷、苍术、甘草、益母草、茵陈、荠菜、黄芩多种中草药功效,可以起到补虚健脾、凉血止血、清热利水等作用。本发明的中草药制剂是一种高效、安全、天然的健脾祛湿片剂的添加剂;
[0021](2)该中草药制剂吸收效果好,持续时间长,能有效健脾祛湿;
[0022](3)本发明的中草药制剂制备方法操作简单,生产成本低,有利于推广应用。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行具体说明。
[0024]实施例1
[0025]一种健脾祛湿的中草药制剂,以重量份为单位,所述中草药制剂包括以下原料:淮山10份、太子参10份、莲子10份、茨实10份、茯苓10份、陈皮6份、白术6份、党参6份、薄荷6份、苍术6份、甘草4份、益母草4份、茵陈4份、荠菜4份、黄芩4份。
[0026]所述的健脾祛湿的中草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0027]S1、制粉:将所述比例的淮山、太子参、莲子、茨实、茯苓、陈皮在太阳下晒干,然后分别进行粉碎过100目筛子成细粉。
[0028]S2、提取:将所述比例的白术、党参、薄荷、苍术、甘草、益母草、茵陈、荠菜、黄芩混合一起用水浸泡lOmin,然后边搅拌边进行煎煮30min,煎煮次数为I次,所得煎煮液浓缩成膏状物并在80°C下烘干。
[0029]S3、制粒:将步骤SI制得的细粉、步骤S2制得的膏状物混合后加入20份水搅拌均匀,制得均匀混合物;把制得的均匀混合物制成的粒径为0.06cm的颗粒后在80°C下烘干,采用脉动真空压力蒸气灭菌器灭菌,灭菌压力为210KPa,灭菌完成后即制得中草药制剂成品O
[0030]实施例2
[0031]一种健脾祛湿的中草药制剂,以重量份为单位,所述中草药制剂包括以下原料:淮山30份、太子参30份、莲子30份、茨实30份、茯苓30份、陈皮18份、白术18份、党参18份、薄荷18份、苍术18份、甘草12份、益母草12份、茵陈12份、荠菜12份、黄芩12份。
[0032]所述的健脾祛湿的中草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0033]S1、制粉:将所述比例的淮山、太子参、莲子、茨实、茯苓、陈皮在太阳下晒干,然后分别进行粉碎过200目筛子成细粉。
[0034]S2、提取:将所述比例的白术、党参、薄荷、苍术、甘草、益母草、茵陈、荠菜、黄芩混合一起用水浸泡20min,然后边搅拌边进行煎煮60min,煎煮次数为3次,所得煎煮液浓缩成膏状物并在100°C下烘干。
[0035]S3、制粒:将步骤SI制得的细粉、步骤S2制得的膏状物混合后加入80份水搅拌均匀,制得均匀混合物;把制得的均匀混合物制成粒径为0.1cm的颗粒后在100°C下烘干,采用脉动真空压力蒸气灭菌器灭菌,灭菌压力为230KPa,灭菌完成后即制得中草药制剂成品。
[0036]实施例3
[0037]一种健脾祛湿的中草药制剂,以重量份为单位,所述中草药制剂包括以下原料:淮山15份、太子参15份、莲子15份、茨实15份、茯苓15份、陈皮9份、白术9份、党参9份、薄荷9份、苍术9份、甘草6份、益母草6份、茵陈6份、荠菜6份、黄芩6份。
[0038]所述的健脾祛湿的中草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0039]S1、制粉:将所述比例的淮山、太子参、莲子、茨实、茯苓、陈皮在太阳下晒干,然后分别进行粉碎过150目筛子成细粉。
[0040]S2、提取:将所述比例的白术、党参、薄荷、苍术、甘草、益母草、茵陈、荠菜、黄芩混合一起用水浸泡15min,然后边搅拌边进行煎煮45min,煎煮次数为2次,所得煎煮液浓缩成膏状物并在90
°C下烘干。
[0041]S3、制粒:将步骤SI制得的细粉、步骤S2制得的膏状物混合后加入50份水搅拌均匀,制得均匀混合物;把制得的均匀混合物制成粒径为0.08cm的颗粒后在90°C下烘干,采用脉动真空压力蒸气灭菌器灭菌,灭菌压力为220KPa,灭菌完成后即制得中草药制剂成品。
[0042]实施例4
[0043]一种健脾祛湿的中草药制剂,以重量份为单位,所述中草药制剂包括以下原料:淮山25份、太子参25份、莲子25份、茨实25份、茯苓25份、陈皮15份、白术15份、党参15份、薄荷15份、苍术15份、甘草10份、益母草10份、茵陈10份、荠菜10份、黄芩10份。
[0044]所述的健脾祛湿的中草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0045]S1、制粉:将所述比例的淮山、太子参、莲子、茨实、茯苓、陈皮在太阳下晒干,然后分别进行粉碎过120目筛子成细粉。
[0046]S2、提取:将所述比例的白术、党参、薄荷、苍术、甘草、益母草、茵陈、荠菜、黄芩混合一起用水浸泡lOmin,然后边搅拌边进行煎煮30min,煎煮次数为3次,所得煎煮液浓缩成膏状物并在100°C下烘干。
[0047]S3、制粒:将步骤SI制得的细粉、步骤S2制得的膏状物混合后加入35份水搅拌均匀,制得均匀混合物;把制得的均匀混合物制成粒径为0.07cm的颗粒后在100°C下烘干,采用脉动真空压力蒸气灭菌器灭菌,灭菌压力为230KPa,灭菌完成后即制得中草药制剂成品。
[0048]实施例5
[0049]一种健脾祛湿的中草药制剂,以重量份为单位,所述中草药制剂包括以下原料:淮山20份、太子参20份、莲子20份、茨实20份、茯苓20份、陈皮12份、白术12份、党参12份、薄荷12份、苍术12份、甘草8份、益母草8份、茵陈8份、荠菜8份、黄芩8份。
[0050]所述的健脾祛湿的中草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0051]S1、制粉:将所述比例的淮山、太子参、莲子、茨实、茯苓、陈皮在太阳下晒干,然后分别进行粉碎过180目筛子成细粉。
[0052]S2、提取:将所述比例的白术、党参、薄荷、苍术、甘草、益母草、茵陈、荠菜、黄芩混合一起用水浸泡20min,然后边搅拌边进行煎煮60min,煎煮次数为2次,所得煎煮液浓缩成膏状物并在100°C下烘干。
[0053]S3、制粒:将步骤SI制得的细粉、步骤S2制得的膏状物混合后加入65份水搅拌均匀,制得均匀混合物;把制得的均匀混合物制成粒径为0.09cm的颗粒后在90°C下烘干,采用脉动真空压力蒸气灭菌器灭菌,灭菌压力为220KPa,灭菌完成后即制得中草药制剂成品。
[0054]实施例6
[0055]一种健脾祛湿的中草药制剂,以重量份为单位,所述的中草药制剂包括以下原料:淮山22份、太子参22份、莲子22份、茨实22份、茯苓22份、陈皮13份、白术13份、党参13份、薄荷13份、苍术13份、甘草9份、益母草9份、茵陈9份、荠菜9份、黄芩9份。
[0056]所述的健脾祛湿的中草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0057]S1、制粉:将所述比例的淮山、太子参、莲子、茨实、茯苓、陈皮在太阳下晒干,然后分别进行粉碎过150目筛子成细粉。
[0058]S2、提取:将所述比例的白术、党参、薄荷、苍术、甘草、益母草、茵陈、荠菜、黄芩混合一起用水浸泡lOmin,然后边搅拌边进行煎煮60min,煎煮次数为2次,所得煎煮液浓缩成膏状物并在90°C下烘干。
[0059]S3、制粒:将步骤SI制得的细粉、步骤S2制得的膏状物混合后加入65份水搅拌均匀,制得均匀混合物;把制得的均匀混合物制成粒径为0.08cm的颗粒后在90°C下烘干,采用脉动真空压力蒸气灭菌器灭菌,灭菌压力为230KPa,灭菌完成后即制得中草药制剂成品。
[0060]本发明并不仅局限于以上所述内容,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替换等,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健脾祛湿的中草药制剂,其特征在于,以重量份为单位,包括以下原料:淮山10-30份、太子参10-30份、莲子10-30份、茨实10-30份、茯苓10-30份、陈皮6_18份、白术6-18份、党参6-18份、薄荷6-18份、苍术6_18份、甘草4_12份、益母草4_12份、茵陈4_12份、养菜4-12份、黄苳4-12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健脾祛湿的中草药制剂,其特征在于,以重量份为单位,包括以下原料:淮山15-25份、太子参15-25份、莲子15-25份、茨实15-25份、茯苓15-25份、陈皮9-15份、白术9-15份、党参9-15份、薄荷9_15份、苍术9_15份、甘草6_10份、益母草6-10份、茵陈6-10份、荠菜6-10份、黄芩6-10份。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健脾祛湿的中草药制剂,其特征在于,以重量份为单位,包括以下原料:淮山20份、太子参20份、莲子20份、茨实20份、茯苓20份、陈皮12份、白术12份、党参12份、薄荷12份、苍术12份、甘草8份、益母草8份、茵陈8份、荠菜8份、黄芩8份。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健脾祛湿的中草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 51、制粉:将所述比例的淮山、太子参、莲子、茨实、茯苓、陈皮在太阳下晒干,然后分别进行粉碎过筛子成细粉; 52、提取:将所述比例的白术、党参、薄荷、苍术、甘草、益母草、茵陈、荠菜、黄芩混合一起用水浸泡10-20min,然后边搅拌边进行煎煮30_60min,所得煎煮液浓缩成膏状物并烘干; 53、制粒:将步骤SI制得的细粉、步骤S2制得的膏状物混合后加入水搅拌均匀,制得均匀混合物;把制得的均匀混合物制粒后烘干、灭菌,即制得中草药制剂成品。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健脾祛湿的中草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I中所述的筛子是100-200目。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健脾祛湿的中草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煎煮次数为1-3次,膏状物烘干的温度为80-100°C。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健脾祛湿的中草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所述加入的水为20-80份。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健脾祛湿的中草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所述的把均匀混合物制粒是指把均匀混合物制径成粒径为0.06-0.1cm的颗粒。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健脾祛湿的中草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所述的烘干是在80-100°C下进行的。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健脾祛湿的中草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所述的灭菌是在脉动真空压力蒸气灭菌器下进行的,灭菌压力为210-230KPa。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健脾祛湿的中草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健脾祛湿药片添加剂加工技术领域,所述中草药制剂包括以下原料:淮山、太子参、莲子、茨实、茯苓、陈皮、白术、党参、薄荷、苍术、甘草、益母草、茵陈、荠菜、黄芩。所述中草药制剂是经过制粉、提取、制粒等步骤制成的。本发明综合了多种中草药功效,可以起到补虚健脾、凉血止血、清热利水等作用,本发明的中草药制剂能有效健脾祛湿,是一种高效、安全、天然的健脾祛湿片剂的添加剂。
【IPC分类】A61K36/8945, A61P1/14
【公开号】CN104906315
【申请号】CN201510344954
【发明人】韦木兰
【申请人】韦木兰
【公开日】2015年9月16日
【申请日】2015年6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