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湿疹的外用中药的制作方法

xiaoxiao2020-10-23  6

一种治疗湿疹的外用中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湿瘆的外用中药,属于中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湿瘆是一种常见的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表皮及真皮浅层的炎症性皮肤病,一般认为与变态反应有一定关系;其临床表现具有对称性、渗出性、瘙痒性皮肤病、多形性和复发性等特点;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任何部位,任何季节,但常在冬季复发或加剧有渗出倾向,慢性病程,易反复发作,目前的治疗药物治标不治本,且常用有依赖性和副作用。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湿瘆的外用中药。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治疗湿瘆的外用中药,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为:金银花25-30、防风4-5、地肤子2-4、女贞子6-10、益母草2-5、僵蚕6-8、当归1-3、蜂房8-10、贯众叶4-6、黄药子2-4、茵陈5-8、苍术1-3、黄柏6-8、白附子2-4、桑寄生1-3、树头菜根4_5、长圆叶株木枝叶2_4。
[0005]治疗湿瘆的外用中药,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为:金银花28、防风4.5、地肤子3、女贞子8、益母草3、僵蚕7、当归2、蜂房9、贯众叶5、黄药子3、茵陈6、苍术2、黄柏7、白附子
3、桑寄生2、树头菜根4.5、长圆叶株木枝叶3。
[0006]用量及用法:按组成原料的重量份称取各原料,加入5-8倍原料重量的水煎煮,水沸后文火煮30-40分钟,滤出药液,即得,将药液涂敷于患处,每日一次,一般10-15天即可治愈。
[0007]本发明的优点:
本发明的外用中药诸药合用,具有健脾养血、清热解毒、清热燥湿、活血,散风,去湿作用,对湿瘆有很好的疗效,本发明的中药无任何副作用和依赖性,疗效确切。
【具体实施方式】
[0008]实施例1:治疗湿瘆的外用中药,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g)为:金银花28、防风
4.5、地肤子3、女贞子8、益母草3、僵蚕7、当归2、蜂房9、贯众叶5、黄药子3、茵陈6、苍术
2、黄柏7、白附子3、桑寄生2、树头菜根4.5、长圆叶株木枝叶3。
[0009]用量及用法:按组成原料的重量份称取各原料,加入5-8倍原料重量的水煎煮,水沸后文火煮30-40分钟,滤出药液,即得,将药液涂敷于患处,每日一次,一般10-15天即可治愈。
[0010]典型病例:
病例1:张某某,男,38岁,大腿内侧患有多处湿瘆,患处有多数密集的粟粒大小的丘瘆,瘙痒难忍,外敷本发明的外用中药,每日一次,连续涂敷三天,效果明显,瘙痒明显减轻,后继续涂敷两周,患处皮肤愈合,痊愈,随访未复发。
[0011]病例2:罗某,女,54岁,头面、耳后患有多处湿瘆,患处皮肤增厚、浸润,表面粗糙,覆鳞肩,自觉瘙痒剧烈,经久不愈,外敷本发明的外用中药,每日一次,连续涂敷一周,瘙痒减轻,继续涂敷两周以巩固疗效,诸症全消,治愈。
【主权项】
1.一种治疗湿瘆的外用中药,其特征在于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为:金银花25-30、防风4-5、地肤子2-4、女贞子6-10、益母草2-5、僵蚕6-8、当归1-3、蜂房8-10、贯众叶4-6、黄药子2-4、茵陈5-8、苍术1-3、黄柏6-8、白附子2_4、桑寄生1_3、树头菜根4_5、长圆叶株木枝叶 2-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湿瘆的外用中药,其特征在于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为:金银花28、防风4.5、地肤子3、女贞子8、益母草3、僵蚕7、当归2、蜂房9、贯众叶5、黄药子.3、茵陈6、苍术2、黄柏7、白附子3、桑寄生2、树头菜根4.5、长圆叶株木枝叶3。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湿疹的外用中药,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为:金银花25-30、防风4-5、地肤子2-4、女贞子6-10、益母草2-5、僵蚕6-8、当归1-3、蜂房8-10、贯众叶4-6、黄药子2-4、茵陈5-8、苍术1-3、黄柏6-8、白附子2-4、桑寄生1-3、树头菜根4-5、长圆叶梾木枝叶2-4;本发明的外用中药诸药合用,具有健脾养血、清热解毒、清热燥湿、活血,散风,去湿作用,对湿疹有很好的疗效,本发明的中药无任何副作用和依赖性,疗效确切。
【IPC分类】A61K36/8945, A61K35/64, A61P17/00
【公开号】CN104906317
【申请号】CN201510348006
【发明人】刘倩, 刘三东
【申请人】刘倩
【公开日】2015年9月16日
【申请日】2015年6月23日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