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痛风的中药外用制剂及制法

xiaoxiao2020-10-23  20

一种治疗痛风的中药外用制剂及制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中医中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治疗痛风的中药外用制剂及制法。
【背景技术】
[0002] 痛风应归属中医学中"历节"、"痹证"等范畴。历节主要是外邪浸淫所致,因其走注 关节,疼势较剧;痹症是因感受湿热、风寒之邪气,引起以四肢关节、筋骨、肌肉疼痛、麻木、 红肿灼热为主要表现的病症。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可分为外因和内因两个方面。1.外 因:风、寒、湿、热之邪侵袭人体,痹阻经络。(1)风寒湿邪侵袭人体:居处或劳动环境寒冷潮 湿,或涉水淋雨,或长期水下作业,或气候剧变等原因以致风寒湿邪侵袭人体而发病。(2)风 湿热邪侵袭人体:外感风热,与湿相并,导致风湿热合邪为患;或风寒湿邪侵袭人体,郁而 化热,痹阻经络、关节而发病。2.内因:正气不足或劳倦过度(1)劳逸不当:劳倦过度,耗伤 正气,或汗出当风,外邪乘虚而入,以致经络阻滞,气血运行不畅而成痹怔。(2)体质亏虚: (济生方)皆因体虚,腠理空疏,受风寒湿气而成痹也"。素体虚弱,或病后等气血不足,腠 理空虚,卫气不固外邪乘虚而入。痹证日久不愈,血脉瘀阻,津聚痰凝。由经络及脏腑,导致 脏腑痹。辨证:1、湿热阻痹:证:下肢小关节卒然红肿热痛、拒按,触之局部灼热,得凉则舒, 伴发热口渴,心烦不安,溲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2、瘀热内郁:证:关节红肿刺痛,局部肿 胀变形,屈伸不利,肌肤色紫晴,按之稍硬,病灶周围或有"块瘰"硬结,舌质紫暗或有瘀斑, 苔薄黄,脉细涩或沉弦。3、痰湿阻滞:证:关节肿胀,甚则关节周围漫肿,局部酸麻疼痛,或 见"块瘰"硬结不红,伴有目眩,面浮足肿,胸脘痞闷,舌胖质黯,苔白腻,脉缓或弦滑。4、肝肾 阴虚:证:病久屡发,关节痛如被杖,局部关节变形,昼轻夜重,肌肤麻木不仁,步履艰难,筋 脉拘急,屈伸不利,头晕耳鸣,颧红口干,舌红少苔,脉弦细或细数。5、风寒湿痹型:证候:肢 体、关节疼痛,或呈游走性痛,或呈关节剧痛,痛处不移,或肢体关节重着肿痛,肌肤麻木。于 阴雨天加重,舌苔薄白,脉弦紧或濡缓。6、风湿热痹型:证候:关节红肿热痛,痛不可触,得 冷则舒,病势较急,伴发热,口渴,烦躁不安,汗出不解,舌红,苔黄,脉滑数。证候分析:风湿 与热相搏,流走关节,气血不能流通,故关节红肿热痛,痛不可近,热邪炽盛则见发热、口渴、 烦躁不安等全身症状,舌红,苔黄,脉滑数均为实热之征。7、痰瘀痹阻型:证候:痹症日久不 愈,反复发作,关节疼痛时轻时重,关节肿大,甚至强直畸形、屈伸不利,皮下结节,舌淡体胖 或舌有瘀斑,舌苔白腻,脉细涩。8、肝肾亏损型:证候:久痹不愈,反复发作,或呈游走性疼 痛,或呈酸楚重着,甚则关节变形,活动不利,痹着不仁,腰脊酸痛,神疲乏力,气短自汗,面 色无华,舌淡,脉细或细弱。
[0003] 治疗:一、辨证论治:1、湿热阻痹:治宜清热化湿、宣痹止痛。药用白虎加桂枝汤 加薏苡仁、防己、黄柏、牛膝等。2、瘀热内郁证:治宜清热化瘀通络。药用凉血四物汤加减。 3、痰湿阻滞证:治宜化痰除湿、舒筋通络。药用六君子汤加味。4、肝肾阴虚证:治宜滋补 肝肾、舒筋通络。药用杞菊地黄丸加减。5、风寒湿痹型:治法:祛风散寒,除湿通络。方药: 薏苡仁汤加味,方中羌活、独活、防风祛风胜湿;川乌、麻黄、桂枝温经散寒;薏苡仁、苍术健 脾除湿;当归、川芎养血活血;生姜、甘草健脾和中。若风邪偏胜,以上肢游走痛为主者可重 用羌活达30g,并加桑枝30g、片姜黄10~159祛风胜湿;寒邪偏胜,痛处不移,得温则减者 可加细辛1. 5~3g、草乌10g,温经散寒;湿邪偏胜,关节肿胀,重着不利,以下肢为主者酌 加防己10~15g、土茯苳15~30g、木爪10~20g、萆蘚15~30g,以利水胜湿。6、风湿热 痹型:治法:清热通络,祛风胜湿。方药:白虎加桂枝汤化裁,方中生石膏、知母、甘草、粳米 清热除烦;桂枝疏风通络。若发热,□渴、苔黄、脉数者可加银花、连翘、黄柏各10~15g以 清热解毒;关节肿大者可加桑枝30g,姜黄、威灵仙各10~15g活血通络,怯风除湿;关节 周围出现红斑者,可加丹皮、生地、赤芍各10~15g,凉血解毒;邪热伤阴出现低热、口干、五 心烦热者,酌加青蒿、秦艽、功劳叶各10~20g,以养阴清热,疏通经络。7、痰瘀痹阻型:治 法:化痰祛瘀,搜风通络。方药:桃红饮加味。方中桃仁、红花活血化瘀;当归尾、川芎养血 活血;威灵仙通行十二经络,可导可宣,驱风化湿。若有皮下结节者加白芥子10~20g、僵 蚕5~10g,以祛痰散结;痰瘀久留者加用虫类药,如乌梢蛇5~10g、全蝎3~5g,以祛瘀 搜风。8、肝肾亏损型:治法:补益肝肾,祛风散寒除湿。方药:独活寄生汤加味。方中熟地 黄、杜仲、牛膝、桑寄生补益肝肾,强壮筋骨;人参、茯苓、甘草补气健脾;当归、川芎、芍药养 血和营;独活、防风、秦艽、细辛、桂枝祛风散寒,除湿蠲痹。若腰膝酸软无力甚者,可加黄芪 30g、川续断15g益气补肾;关节冷痛明显者可加附子5~10g、肉桂3~6g温阳散寒;肌肤 不仁者加用鸡血藤30g、络石藤20g养血通络。二、其他治疗:(1)雷公藤根去皮15g、生甘 草5g,煎水服用,每日1剂,14天为1疗程,适用于风寒湿痹。(2)稀莶草、臭梧桐各15g, 煎水服用,每日1剂,14天为1疗程,适用于风寒湿痹。三、非药物治疗:气功对于本病的 治疗可辅以气功调理,如练习放松功和内养功,以帮助疏通经络,活血通脉,平衡阴阳,以平 为期。
[0004] 目前痛风治疗主要是根据临床症状针对给药,主要是在发作期吃秋水仙碱加止痛 药,以便快速消炎,解除痛苦,间歇期吃别嘌呤等药物降低尿酸,预防再次发作。基本上,目 前痛风所用西药都具有严重的副作用,而且治标不治本,特别是剧毒的秋水仙碱,副作用很 大。另外在间歇期服用降尿酸西药,不但停药反弹较快,而且经常因为尿酸溶解过快而引起 转移性痛风发作。而且,长期吃西药,会损伤肝肾脾,导致无法逆转的痛风反复加剧发作。

【发明内容】

[0005]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痛风的中药外用制剂及制 法。本发明安全、无毒副作用,疗效显著,标本兼治,治愈后不易复发,不会损伤肝、肾、脾。
[0006]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治疗痛风的中药外用制剂,取下述重量配比的主要原料药制备而成:秦艽8-13, 杜松10-16,亚麻8-17,豨莶草11-15,托盘7-11,过山楓12-15,猪苓9-17,九里香根8-16, 龙须藤10-16,石刷把9-13,海桐皮7-13,老鼠瓜5-12,丽江山慈菇3-6,侧柏叶7-15。
[0007] -种治疗痛风的中药外用制剂,优选的方案是,取下述重量配比的主要原料药制 备而成:秦艽9-11,杜松12-14,亚麻10-15,豨莶草12-14,托盘8-10,过山楓12. 5-14,猪苓 11-15,九里香根10-14,龙须藤11-14,石刷把10-12,海桐皮9-12,老鼠瓜7-10,丽江山慈菇 4-5,侧柏叶9-13。
[0008] -种治疗痛风的中药外用制剂,更加优选的方案是,取下述重量配比的主要原料 药制备而成:秦艽10,杜松13,亚麻13,豨莶草13,托盘9,过山楓13,猪苓13,九里香根12, 龙须藤13,石刷把11,海桐皮10,老鼠瓜8,丽江山慈菇4. 5,侧柏叶12。
[0009] 上述治疗痛风的中药外用制剂的制备方法是: (1) 将丽江山慈菇晒干,研成细粉,过140-180目筛,加入蜂蜜,蜂蜜的量为丽江山慈菇 重量的0. 7-1. 2倍,入锅隔水炖0. 5-1. 2小时,取出; (2) 将除丽江山慈菇外的其余12味原料药放入锅中,加水煎煮两次,加水量均为12味 原料药总重量的4. 3-5. 5倍,每次煎煮1-1. 4小时,合并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 32-1. 37 的稠膏,备用; (3 )将步骤(1)和步骤(2 )所得混匀,即得。
[0010] 优选在于步骤(1)中,过150-170目筛。
[0011] 优选在于步骤(1)中,蜂蜜的量为丽江山慈菇重量的0.8-1. 1倍。
[0012] 优选在于步骤(1)中,入锅隔水炖0. 7-1小时. 优选在于步骤(2)中,加水量均为12味原料药总重量的4. 5-5倍。
[0013] 优选在于步骤(2)中,每次煎煮1. 1-1. 3小时。
[0014] 优选在于步骤(2)中,浓缩至相对密 度为1. 33-1. 35的稠膏。
[0015] 更加优选的,步骤(1)中过160目筛。
[0016] 更加优选的,步骤(1)中蜂蜜的量为丽江山慈菇重量的0. 9倍。
[0017] 更加优选的,步骤(1)中入锅隔水炖0. 9小时。
[0018] 更加优选的,步骤(2)中加水量均为12味原料药总重量的4. 7倍。
[0019] 更加优选的,步骤(2)中每次煎煮1. 2小时。
[0020] 更加优选的,步骤(2)中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 34的稠膏。
[0021] 本发明提供的治疗痛风的中药外用制剂安全、无毒副作用。除此之外,本发明的优 良效果还表现在: 1、 疗效显著,标本兼治,治愈后不易复发; 2、 不会损伤肝肾脾; 3、 组方科学合理,制备方法简单,所得产品服用方便、便于携带; 4、 直达病灶,具有宣痹止痛、祛风散寒、舒筋通络、清热除湿之功效,能够有效治疗痛 风; 5、 药源易得,且价格低廉。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实验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保护范围不限于此。
[0023] 实施例1 一种治疗痛风的中药外用制剂,取下述重量份的主要原料药制备而成 (每份为800g):秦艽8份,杜松10份,亚麻8份,豨莶草11份,托盘7份,过山楓12份,猪苓 9份,九里香根8份,龙须藤10份,石刷把9份,海桐皮7份,老鼠瓜5份,丽江山慈菇3份, 侧柏叶7份。
[0024] 上述治疗痛风的中药外用制剂的制备方法是: (1) 将丽江山慈菇晒干,研成细粉,过140目筛,加入蜂蜜,蜂蜜的量为丽江山慈菇重量 的0.7倍,入锅隔水炖0.5小时,取出; (2) 将除丽江山慈菇外的其余12味原料药放入锅中,加水煎煮两次,加水量均为12味 原料药总重量的4. 3倍,每次煎煮1小时,合并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I. 32的稠膏,备用; (3 )将步骤(1)和步骤(2 )所得混匀,即得。
[0025] 本发明所得治疗痛风的中药外用制剂的使用方法是:将本发明所得产品敷于患 处,用绷带包裹,一日一换。
[0026] 实施例2-种治疗痛风的中药外用制剂,取下述重量份的主要原料药制备而成 (每份为800g):秦艽13份,杜松16份,亚麻17份,豨莶草15份,托盘11份,过山楓15份, 猪苓17份,九里香根16份,龙须藤16份,石刷把13份,海桐皮13份,老鼠瓜12份,丽江山 慈菇6份,侧柏叶15份。
[0027] 上述治疗痛风的中药外用制剂的制备方法是: (1) 将丽江山慈菇晒干,研成细粉,过180目筛,加入蜂蜜,蜂蜜的量为丽江山慈菇重量 的1. 2倍,入锅隔水炖1. 2小时,取出; (2) 将除丽江山慈菇外的其余12味原料药放入锅中,加水煎煮两次,加水量均为12味 原料药总重量的5. 5倍,每次煎煮1. 4小时,合并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 37的稠膏,备 用; (3 )将步骤(1)和步骤(2 )所得混匀,即得。
[0028] 典型病例一:陈XX,男,51岁。主诉:痛风3年。3年前,患者出现左手手指、左足 趾关节肿痛,以夜间痛为甚。到医院检查,诊断为痛风。服用别嘌呤醇、丙硫酸等药物,病情 稍有好转,但反反复发,迄今未愈。2009年10月20日来诊。诊见患者左足趾关节红、肿、压 痛。查:血尿酸725umol/L,口苦,苔黄腻,脉弦数,诊断为痛风。使用本实施例所得治疗痛 风的中药外用制剂,将本发明所得产品敷于患处,用绷带包裹,一日一换。使用两周,肿痛明 显减轻。继续使用1周,诸症消失,血尿酸正常随访未复发。
[0029] 实施例3-种治疗痛风的中药外用制剂,取下述重量份的主要原料药制备而成 (每份为800g):秦艽9-11份,杜松12份,亚麻10份,豨莶草12份,托盘8份,过山楓12. 5 份,猪苓11份,九里香根10份,龙须藤11份,石刷把10份,海桐皮9份,老鼠瓜7份,丽江 山慈菇4份,侧柏叶9份。
[0030] 上述治疗痛风的中药外用制剂的制备方法是: (1) 将丽江山慈菇晒干,研成细粉,过150目筛,加入蜂蜜,蜂蜜的量为丽江山慈菇重量 的0.8倍,入锅隔水炖0.7小时,取出; (2) 将除丽江山慈菇外的其余12味原料药放入锅中,加水煎煮两次,加水量均为12味 原料药总重量的4. 5倍,每次煎煮I. 1小时,合并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 33的稠膏,备 用; (3 )将步骤(1)和步骤(2 )所得混匀,即得。
[0031] 典型病例二:罗XX,男,42岁。主诉:痛风5年余。5年前,患者双踝关节出现肿痛, 曾服用秋水仙碱、别嘌呤醇、消炎痛等药,虽能减轻疼痛,但发作几无间断。2010年3月11 日来诊。诊见患者双踝关节压痛明显,肤色暗红,扣之稍热,不能久行。舌质暗红,苔薄腻, 脉弦细。查:血尿酸602mmol/L。诊断为痛风。使用本实施例所得治疗痛风的中药外用制 剂,将本发明所得产品敷于患处,用绷带包裹,一日一换。使用两周,关节疼痛明显减轻,局 部轻微肿胀,可以行走。继续使用半个月,关节肿痛消失,查血尿酸正常,行走自如。随访无 复发。
[0032] 实施例4一种治疗痛风的中药外用制剂,取下述重量份的主要原料药制备而成 (每份为800g):秦艽11份,杜松14份,亚麻15份,豨莶草14份,托盘10份,过山楓14份, 猪苓15份,九里香根14份,龙须藤14份,石刷把12份,海桐皮12份,老鼠瓜10份,丽江山 慈菇5份,侧柏叶13份。
[0033] 上述治疗痛风的中药外用制剂的制备方法是: (1) 将丽江山慈菇晒干,研成细粉,过170目筛,加入蜂蜜,蜂蜜的量为丽江山慈菇重量 的I. 1倍,入锅隔水炖1小时,取出; (2) 将除丽江山慈菇外的其余12味原料药放入锅中,加水煎煮两次,加水量均为12味 原料药总重量的5倍,每次煎煮1. 3小时,合并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 35的稠膏,备用; (3 )将步骤(1)和步骤(2 )所得混匀,即得。
[0034] 典型病例三:马XX,女,53岁。主诉:痛风3年余。3年前,患者出现右足踝、足跖 趾肿胀疼痛,曾到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痛风。服用多种药物治疗,病情反反复发,一直未能 治愈。2011年2月18日来诊。诊见患者走路坡行,右足踝及足跖趾关节处肿胀明显,舌质 暗红,苔白厚,脉弦滑。查血尿酸:589umol/L。诊断为痛风。使用本实施例所得治疗痛风的 中药外用制剂,将本发明所得产品敷于患处,用绷带包裹,一日一换。使用一周,肿胀消失, 继续使用半个月,诸症消失,检查血尿酸正常。随访无复发。
[0035] 实施例5-种治疗痛风的中药外用制剂,取下述重量份的主要原料药制备而成 (每份为800g):秦艽10份,杜松13份,亚麻13份,豨莶草13份,托盘9份,过山楓13份,猪 苓13份,九里香根12份,龙须藤13份,石刷把11份,海桐皮10份,老鼠瓜8份,丽江山慈 菇4. 5份,侧柏叶12份。
[0036] 上述治疗痛风的中药外用制剂的制备方法是: (1) 将丽江山慈菇晒干,研成细粉,过160目筛,加入蜂蜜,蜂蜜的量为丽江山慈菇重量 的0.9倍,入锅隔水炖0.9小时,取出; (2) 将除丽江山慈菇外的其余12味原料药放入锅中,加水煎煮两次,加水量均为12味 原料药总重量的4. 7倍,每次煎煮1. 2小时,合并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 34的稠膏,备 用; (3 )将步骤(1)和步骤(2 )所得混匀,即得。
[0037] 本发明所用主要中药原料的药理如下: 秦艽:基原:为龙胆科植物秦艽、麻花秦艽、粗茎秦艽或小秦艽的干燥根。药性:辛、苦, 平。归胃、肝、胆经。功用主治:祛风湿,清湿热,止痹痛。用于风湿痹痛,筋脉拘挛,骨节酸 痛,日哺潮热,小儿疳积发热。
[0038] 杜松:基原:为柏科植物杜松的枝叶及球果。药性:甘;苦;性平。功用主治:祛风; 镇痛;除湿;利尿。主风湿关节痛;痛风;肾炎;水肿;尿路感染。
[0039] 亚麻:基原:为亚麻科植物亚麻的根、茎、叶。药性:味辛;甘;性平。归肝、胃、大肠 经。功用主治:平肝;活血。主肝风头痛;跌打损伤;痈肿疔疮。
[0040] 豨莶草:基原:为菊科植物豨莶、腺梗豨莶或毛梗豨莶的干燥地上部分。药性:辛、 苦,寒。归肝、肾经。功用主治:祛风湿,利关节,解毒。用于风湿痹痛,筋骨无力,腰膝酸 软, 四肢麻痹,半身不遂,风瘆湿疮。
[0041] 托盘:基原:为蔷薇科悬钩子属植物托盘的根。药性:酸、微苦,平。功用主治:清 热解毒,消肿止痛,止血。主治流行性感冒,小儿高热惊厥,咽喉肿痛,牙痛,头痛,风湿筋骨 痛,瘰疬,_中。
[0042] 过山楓:基原:为卫矛科植物过山楓的根。药性:苦;辛;凉。归肝、胆、肾经。功用 主治:清热解毒;祛风除湿。主风湿痹痛;痛风;肾炎;胆囊炎;白血病。
[0043] 猪苓:基原:为多孔菌科真菌猪苓干燥菌核。药性:甘、淡,平。归肾、膀胱经。功 用主治:利水渗湿。用于小便不利,水肿,泄泻,淋浊,带下。
[0044] 九里香根:基原:芸香科植物九里香的根。药性:《文山中草药》:"味辛、苦,性温。" 归《广西中药志》:"入心、肝、肺三经。"功用主治:治风湿痹痛,腰痛,跌打损伤,睾丸肿痛,湿 瘆,疥癣。
[0045] 龙须藤:基原:为防己科轮环藤属植物铁藤的根或叶。药性:苦,寒。功用主治:清 热解毒,利尿止痛。主治咽喉炎,白喉,扁桃体炎,尿路感染及结石,牙痛,胃痛,风湿骨痛,外 治痈疮,无名肿毒,毒蛇咬伤。
[0046] 石刷把:基原:为松叶蕨科植物松叶蕨的全草。药性:甘、辛,温。归《泉州本草》: "入心、肝、胃经。"功用主治:活血通经,祛风湿。治风湿痹痛,妇女经闭,吐血及跌打损伤。
[0047] 海桐皮:基原:为豆科植物刺桐、乔木刺桐干皮或根皮。药性:苦;辛;平。归肝、 脾、胃经。功用主治:祛风除湿,舒筋通络,杀虫止痒。主风湿痹痛,肢节拘挛,跌打损伤,疥 癣,湿瘆。
[0048] 老鼠瓜:基原:为白花菜科植物刺山柑的根皮、叶、果。药性:苦;辛;温;小毒。功 用主治:祛风止痛,除湿散寒。主治风湿痹痛,牙痛,泄泻,痢疾。
[0049] 丽江山慈菇:基原:为百合科植物山慈菇的鳞茎。药性:苦;微辛;微温;有毒。功 用主治:散结止痛。主乳腺癌;鼻咽癌;唾腺肿瘤;瘰疬;皮肤肿块;痛风。
[0050] 侧柏叶:基原:为柏科植物侧柏的枝梢与叶。药性:苦;涩;性微寒。归肺、肝、大肠 经。功用主治:凉血止血;止咳祛痰;祛风湿;散肿毒。主治咯血;吐血;衄血;尿血;血痢; 肠风下血;崩漏不止;咳嗽痰多;风湿痹痛;丹毒;痄腮,烫伤。
[0051] 试验例1本发明所得治疗痛风的中药外用制剂(实施例5)的临床应用:2009年7 月-2011年9月,在5所医院筛选240例痛风患者,其中男性190例,女性50例,年龄最大 的58岁,年龄最小的27岁,平均年龄44. 3岁。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20 例)。两组患者间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具有 可比性。实验组使用本发明所得所得产品,使用方法:将本发明所得产品敷于患处,用绷带 包裹,一日一换。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痛风的药品(如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别嘌醇片、苯溴 马隆片等)。
[0052] 疗效情况判定标准:治愈:症状消失,实验室检查正常。好转:关节肿胀消退,疼痛 缓解,实验室检查有所改善。无效:症状及实验室检查无变化。总有效包括治愈和好转。治 疗四周后,结果如表1所示。
[0053] 表1 :本发明所得治疗痛风的中药外用制剂效果验证
疗效分析:两组病例治疗四周后,实验组治愈87例,好转3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 98. 33% ;对照组治愈46例,好转44例,无效30例,总有效率75%。实验组的临床疗效明显 优于对照组。
[0054] 本发明以秦艽、杜松、亚麻和豨莶草等为主要原料药,制成治疗痛风的中药外用制 剂。方中秦艽祛风湿,清湿热,止痹痛。杜松祛风;镇痛;除湿;利尿。亚麻平肝;活血。豨 莶草祛风湿,利关节,解毒。托盘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止血。过山楓清热解毒;祛风除湿。 猪苓利水渗湿。九里香根治风湿痹痛,腰痛,跌打损伤,睾丸肿痛,湿瘆,疥癣。龙须藤清热 解毒,利尿止痛。石刷把活血通经,祛风湿。海桐皮祛风除湿,舒筋通络,杀虫止痒。老鼠瓜 祛风止痛,除湿散寒。丽江山慈菇散结止痛。侧柏叶凉血止血;止咳祛痰;祛风湿;散肿毒。 众药合用,相互协调,共奏宣痹止痛、祛风散寒、舒筋通络、清热除湿之功效,能够有效治疗 痛风。
[0055] 最后应说明的是,实施例只是本发明最优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 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 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 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 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 一种治疗痛风的中药外用制剂,其特征在于,取下述重量配比的主要原料药制备而 成:秦艽8-13,杜松10-16,亚麻8-17,豨莶草11-15,托盘7-11,过山楓12-15,猪苓9-17, 九里香根8-16,龙须藤10-16,石刷把9-13,海桐皮7-13,老鼠瓜5-12,丽江山慈菇3-6,侧 柏叶7-15。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痛风的中药外用制剂,其特征在于,取下述重量配比的主 要原料药制备而成:秦艽9-11,杜松12-14,亚麻10-15,豨莶草12-14,托盘8-10,过山楓 12. 5_14,猪等11_15,九里香根10_14,龙须藤11_14,石刷把10_12,海桐皮9_12,老鼠瓜 7-10,丽江山慈菇4-5,侧柏叶9-13。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痛风的中药外用制剂,其特征在于,取下述重量配比的主 要原料药制备而成:秦艽10,杜松13,亚麻13,豨莶草13,托盘9,过山楓13,猪苓13,九里 香根12,龙须藤13,石刷把11,海桐皮10,老鼠瓜8,丽江山慈菇4. 5,侧柏叶12。4. 如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治疗痛风的中药外用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 骤如下: (1) 将丽江山慈菇晒干,研成细粉,过140-180目筛,加入蜂蜜,蜂蜜的量为丽江山慈菇 重量的0. 7-1. 2倍,入锅隔水炖0. 5-1. 2小时,取出; (2) 将除丽江山慈菇外的其余13味原料药放入锅中,加水煎煮两次,加水量均为12味 原料药总重量的4. 3-5. 5倍,每次煎煮1-1. 4小时,合并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 32-1. 37 的稠膏,备用; (3 )将步骤(1)和步骤(2 )所得混匀,即得。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治疗痛风的中药外用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 过150-170目筛(优选过160目筛)。6.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治疗痛风的中药外用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 蜂蜜的量为丽江山慈菇重量的〇. 8-1. 1倍(优选蜂蜜的量为丽江山慈菇重量的0. 9倍)。7.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治疗痛风的中药外用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 入锅隔水炖0. 7-1小时(优选入锅隔水炖0. 9小时)。8.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治疗痛风的中药外用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 加水量均为12味原料药总重量的4. 5-5倍(优选加水量均为12味原料药总重量的4. 7倍)。9.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治疗痛风的中药外用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 每次煎煮1. 1-1. 3小时(优选每次煎煮1. 2小时)。10.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治疗痛风的中药外用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 中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 33-1. 35的稠膏(优选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 34的稠膏)。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痛风的中药外用制剂及制法,取下述重量配比的主要原料药制备而成:秦艽8-13,杜松10-16,亚麻8-17,豨莶草11-15,托盘7-11,过山枫12-15,猪苓9-17,九里香根8-16,龙须藤10-16,石刷把9-13,海桐皮7-13,老鼠瓜5-12,丽江山慈菇3-6,侧柏叶7-15。本发明安全、无毒副作用,疗效显著,标本兼治,治愈后不易复发,不会损伤肝、肾、脾。
【IPC分类】A61P19/06, A61K36/898
【公开号】CN104906382
【申请号】CN201510380985
【发明人】李军
【申请人】李军
【公开日】2015年9月16日
【申请日】2015年7月3日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