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xiaoxiao2020-10-23  6

一种用于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中药。
【背景技术】
[0002] 中风是因为脑血管疾病造成突发性局部脑功能缺损,大致可分为缺血性与出血性 两大类。缺血性主要有血栓性与栓塞性两种,偶尔是血管痉挛或脑瘤压迫血管所引起。血 栓性为脑血管壁因粥状样变化使血管腔愈来愈小,甚至完全阻塞;栓塞性为血管中突然出 现一团物体(栓子),随血流卡在口径较小的血管,阻绝了血液的通过。至于其徵兆,由于脑 组织在缺乏血流灌后,会很迅速丧失其功能,而产生所谓中枢神经学症候。病属中医学的中 风、卒中、类中风、偏枯、半身不遂等范畴,中风病是古代文献一记载的四大疑难病证"风痨 骨膈",之一,由于本病发病突然,起病急骤,与自然界"风性善行而数变"的特征相似,故古 代医家取类比象而名之为"中风";又因其发病突然,亦称之为"卒中"。综合历代医家所论 述,中风病的病因病机,不外是风、火、痰、虚、气、血六端。然而对中风病的基本病机认识,各 医家有不同观点。临床上,中风病复杂多变,历代医家认为其病机主要有:气虚血疲、痰疲阻 络、心火暴亢、内伤虚损、痰热腑实等,从不同侧面阐释了急性中风病机之所在。
[0003] 本发明所涉及药材研宄现状如下:
[0004] 络石藤【别名】石鲮、明石、悬石、云珠、云丹、石磋、略石、领石、石龙藤、耐冬、石血、 白花藤红对叶肾、对叶藤、石南藤、过墙风、爬山虎、石邦藤、骑墙虎、风藤【来源】为夹竹桃科 植物络石的带叶藤茎。栽种3~4年后秋末剪取藤茎,截成25~30cm长,扎成小把,晒干。 【性味】苦;辛;性微寒。【归经】心;肝;肾经。【功能主治】通络止痛;凉血清热;解毒消肿。 主风湿痹痛;腰膝酸痛;筋脉拘挛;咽喉肿痛;疔疮肿毒;跌打损伤;外伤出血。【用法用量】 内服:煎场,6~15g单味可用至30g;浸酒,30-60g;或入丸、散剂。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 捣汁涂。【摘录】《中华本草》
[0005] 秦艽【别名】秦胶、秦札、秦纠、秦爪、左秦艽、大艽、左宁根、左扭、西大艽、西秦艽、 萝卜艽、瓣子艽、鸡腿艽、山大艽、曲双【来源】为龙胆科植物秦艽、粗茎秦艽、麻花艽、达乌里 秦艽的根。播种后3~5年采收。春、秋季均可采挖,但以秋季质量较好。挖出后去掉茎叶, 晒至柔软时,堆成堆,使自然发热,至根内部变成肉红色时,晒干。也可在挖根后,直接晒干。 达乌里秦艽挖根后,洗去泥沙,搓去黑皮,晒干。【性味】苦;辛;微寒。【归经】胃;肝;胆经。 【功能主治】祛风湿;舒筋络;清虚热;利湿退黄。主风湿痹通痛;筋骨拘挛;手足不遂;骨蒸 潮热;小儿疳热;湿热黄疸。【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10g;或浸酒;或入丸、散。外用:适 量,研末撒。【摘录】《中华本草》
[0006] 胆星【别名】胆南星【来源】为制天南星细粉与牛、羊或猪胆汁拌制或生天南星细 粉与牛、羊或猪胆汁经发酵而制成的加工品【性味】味苦;微辛;性凉。【归经】肝;胆;肺经。 【功能主治】清火化痰;熄风定惊。主中风;惊风;癫痫;头痛;眩晕;喘嗽。【用法用量】内服: 煎汤,3-6g;或入丸、散。【摘录】《中华本草》
[0007] 鸡血藤【别名】血风藤、马鹿藤、紫梗藤、猪血藤、九层风、红藤、活血藤、大血藤、血 龙藤、过岗龙、五层血。【来源】为豆科植物密花豆的藤茎。秋季采收茎藤,除去枝叶,锯成段, 晒干。或鲜时切片,晒干。【性味】味苦;微甘;性温。【归经】心;脾经。【功能主治】活血舒 筋;养血调经。主手足麻木;肢体瘫痪;风湿痹痛;妇女有经不调;痛经;闭经。【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l〇-15g,大剂量可用至30g;或浸酒。【摘录】《中华本草》
[0008] 天麻【别名】赤箭、离母、鬼督邮、神草、独摇芝、赤箭脂、定风草、合离草、独摇、自动 草、水洋芋【来源】为兰科植物天麻的块茎。冬栽的第2年冬季或第3年春季采挖;春栽的 当年冬季或第2年春季采挖,收获时先取菌材,后取天麻、箭麻作药,白麻和米麻作种。收 获后要及时加工,趁鲜先除去泥砂,按大小分级,水煮,150g以上的大天麻,煮10_15min, 100-150g者煮7-10min,100g以下者煮5-8min,等外的煮5min,以能透心为度,煮好后放入 熏房,用硫黄熏20-30min,后用文火烘烤,炕上温度开始以50-60°C为宜,至7-8成干时,取 出用手压扁,继续上炕,此时温度应在70°C左右,待天麻全干后,立即出炕。【性味】甘;辛; 平;无毒。【归经】肝;脾;肾;胆;心;膀胱经。【功能主治】息风止痉;平肝阳;祛风通络。 主急慢惊风;抽搐拘挛;眩晕;头痛;半身不遂;肢麻;风湿痹痛。【用法用量】内服:煎汤, 3-10g;或入丸、散、研末吞服,每次1-1. 5g。【摘录】《中华本草》
[0009] 绵萆蘚【别名】畚箕斗、山畚箕、山薯、狗粪棵、大萆蘚【来源】本品为薯蓣科植物绵 萆蘚或福州薯蓣的根茎。秋、冬一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切片,晒干。置通风干燥处。【性 味】苦;辛;平。【功能主治】祛风湿;利湿浊;消肿毒。主风湿痹痛;腰膝酸痛;小便混浊;淋 沥;白带。【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20g;或浸酒;或入丸=散。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摘 录】《中华本草》
[0010] 伸筋草【别名】石松、过山龙、宽筋藤、火炭葛、金毛狮子草、金腰带、狮子草【来源】 本品为石松科植物石松、华中石松及灯笼草的全草。夏季采收,连根拔起,去净泥土、杂质, 晒干。【性味】苦;辛;温;无毒;平【归经】肝;脾;肾经。【功能主治】祛风散寒;除湿消肿;舒 筋活血;止咳;解毒。主风寒湿痹;关节酸痛;皮肤麻木;四肢软弱冰肿;跌打损伤;黄疸; 咳嗽;疮疡;疱瘆;烫伤。【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或浸酒。外用:适量,捣敷。【摘录】 《中华本草》

【发明内容】

[0011]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用于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中药,通过选择合适的药材及其 配比,达到安全有效治愈急性缺血性中风的目的。
[0012]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13] 一种用于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 药材制备而成:络石藤12份、秦艽6份、胆星3份、鸡血藤11份、天麻5份、绵萆蘚14份、伸 筋草9份。
[0014] 下面结合临床实验数据说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0015] 1、一般资料
[0016] 发明人2011年4月-2013年5月间共收集门诊就诊的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88例, 均符合急性缺血性中风诊断标准。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4例与对照组44例。两组 患者年龄、性别等方面比较见表1-表2。
[0017] 表1两组患者年龄(岁)比较
[0018]
[0021] 由表1-表 2可见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P均大于0. 05,即两组患者临床基本资料 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0022] 1. 2诊断标准
[0023] 参照1986年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内科学会修订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 准》:
[0024] 主症:半身不遂,□舌歪斜,神志昏蒙,偏身麻木。
[0025] 急性起病。
[0026] 病发多有诱因,未发前常有先兆症状。
[0027] 好发年龄多在40岁以上。
[0028] 具有主症两个以上,急性病期,结合舌、脉、诱因、先兆、年龄等方面的特点即可确 定诊断。
[0029] 2、试验方法
[0030] 2. 1治疗方法
[0031] 治疗组口服本发明按照具体实施例1制得的煎剂,每日3次,2周/疗程。
[0032] 对照组口服维脑路通,按照其说明书使用,2周/疗程。
[0033] 治疗组组和对照组病例都给予急性缺血性中风饮食。
[0034] 试验期间所有受试者禁用对急性缺血性中风具有治疗作用的中西药物及其他治 疗方法,遇到合并疾病必须服用其他药物治疗,必须在病例报告表中记录药名(包括商品 名和化学名)、用量、使用原因、使用次数和时间等信息,总结时加以分析和报告。
[0035] 治疗两个疗程(4周)后统计两组两组临床总疗效
[0036] 3、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0037] 3. 1疗效标准
[0038] 3.I. 1观察指标
[0039] (1)中医症状总积分
[0040] 根据2000版《中药新药临床研宄指导原则》中"急性缺血性中风症状分级量化表" 选择符合本研宄观察的项目,制作了急性缺血性中风中医症状分级量化表(见表3),根据 量表内容进行评分,将各项症状相加得到总积分,评价治疗前后症状评价总积分的变化。
[0041] 表3急性缺血性中风中医症状分级量化表
[0042]
[0043] 3.L2临床总疗效判定标准
[0044]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宄指导原则》(2002)中急性缺血性中风疗效评定标准。
[0045] 治疗前满分28分,起点最低分不低于18分,疗效评定采用尼莫地平法,S卩(治疗 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0046] (1)临床痊愈:多85%;
[0047] (2)显效:多 50%:
[0048] (3)有效:多 20%;
[0049] (4)无效:不足 2〇%。
[0050] 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0051] 3. 2治疗结果
[0052] 3. 2. 1中医症状总积分变化
[0053] 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组内配对t检验,P<0.05),即治 疗组中医总积分显著降低。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组内配对t检验, P< 0. 05),即对照组中医总积分也显著降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组间比较,成组t检验,P< 0. 05),即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具体结果见表4。
[0054]表4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总积分
[0055]
[0060] 由以上结果可见本发明用于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痊愈率高,具有推广应用的价 值。
【具体实施方式】
[0061]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本发明,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0062] 具体实施例1
[0063] 称取:络石藤12克、秦艽6克、胆星3克、鸡血藤11克、天麻5克、绵萆蘚14克、伸 筋草9克;加8倍量水,煎煮1. 5小时,过滤;滤渣加6倍量水,煎煮1小时,过滤;合并滤液, 浓缩至120克,即得符合正常成人一天用量的煎剂。
[0064]用于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口服,每日分早中晚三次服用。
[0065]具体实施例2
[0066]称取:络石藤12克、秦艽6克、胆星3克、鸡血藤11克、天麻5克、绵萆蘚14克、伸 筋草9克;加10倍量水,煎煮2小时,过滤;滤渣加8倍量水,煎煮1. 5小时,过滤;合并滤 液,浓缩,干燥,包装,即得符合正常成人一天用量的散剂。
[0067]用于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口服,每日分早中晚三次服用。
[0068] 具体实施例3
[0069] 称取:络石藤12克、秦艽6克、胆星3克、鸡血藤11克、天麻5克、绵萆蘚14克、伸 筋草9克;加6倍量水,煎煮3次,每次煎煮1小时,合并煎煮液,浓缩,干燥,装入胶囊壳,即 得符合正常成人一天用量的胶囊剂。
[0070] 用于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口服,每日分早中晚三次服用。
【主权项】
1. 一种用于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药 材制备而成:络石藤12份、秦艽6份、胆星3份、鸡血藤11份、天麻5份、绵萆蘚14份、伸筋 草9份。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其制备方 法为:称取:络石藤12份、秦艽6份、胆星3份、鸡血藤11份、天麻5份、绵萆蘚14份、伸筋 草9份;加8倍量水,煎煮1. 5小时,过滤;滤渣加6倍量水,煎煮1小时,过滤;合并滤液, 浓缩至120份,即得煎剂;上述份均是指重量份。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其制备方 法为:称取:络石藤12份、秦艽6份、胆星3份、鸡血藤11份、天麻5份、绵萆蘚14份、伸筋 草9份;加10倍量水,煎煮2小时,过滤;滤渣加8倍量水,煎煮1. 5小时,过滤;合并滤液, 浓缩,干燥,包装,即得散剂;上述份均是指重量份。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其制备方 法为:称取:络石藤12份、秦艽6份、胆星3份、鸡血藤11份、天麻5份、绵萆蘚14份、伸筋 草9份;加6倍量水,煎煮3次,每次煎煮1小时,合并煎煮液,浓缩,干燥,装入胶囊壳,即得 胶囊剂;上述份均是指重量份。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中药,它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药材制备而成:络石藤12份、秦艽6份、胆星3份、鸡血藤11份、天麻5份、绵萆薢14份、伸筋草9份。临床实验证明,本发明能够安全有效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
【IPC分类】A61P9/10, A61K36/8988
【公开号】CN104906400
【申请号】CN201510372468
【发明人】林玉凤
【申请人】林玉凤
【公开日】2015年9月16日
【申请日】2015年6月23日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