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荨麻疹的中药外用剂及制法

xiaoxiao2020-10-23  5

治疗荨麻疹的中药外用剂及制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中医中药领域,特别是涉及治疗荨麻瘆的中药外用剂及制法。
【背景技术】
[0002] 荨麻瘆俗称风瘆块。是一种皮肤过敏变态反应疾病。它是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 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通常在2~24小时内消退,但反复发生 新的皮瘆。其临床表现为先有皮肤瘙痒,随即出现风团,呈鲜红色或苍白色、皮肤色,少数患 者有水肿性红斑。风团的大小和形态不一,发作时间不定。风团逐渐蔓延,融合成片,由于 真皮乳头水肿,可见表皮毛囊口向下凹陷。风团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少数可延长至数天后 消退,不留痕迹。皮瘆反复成批发生,以傍晚发作者多见。风团常泛发,亦可局限。有时合 并血管性水肿,偶尔风团表面形成大疱。部分患者可伴有恶心、呕吐、头痛、头胀、腹痛、腹 泻,严重患者还可有胸闷、不适、面色苍白、心率加速、脉搏细弱、血压下降、呼吸短促等全身 症状。
[0003] 公布号CN102872210A(申请号201210394883.X)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 治疗荨麻瘆的中药,其原料药物组成为:地肤子、何首乌各30克,益母草15克,荆芥20、防 风25克,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用,每次加红糖15克。公布号CN103623111A(申请 号201310602530. 9)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治疗荨麻瘆的中药,它是由下列重量的原 料药物制成的:防风30克,地肤子25克,黄芩30克,鱼腥草10克,牛蒡子30克,徐长卿25 克,紫苏叶15克,桂枝15克,刺蒺藜15克,枳实10克,白鲜皮10克,水煎,每日1剂,分2 次服用,每次加红糖15克。公布号CN103356803A(申请号201310317488. 6)的中国专利 文献公开了一种治疗荨麻瘆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它主要是由防风、牡丹皮、白术、生地黄、 牛蒡子、茯苓、薄荷、金银花按一定重量配比制备而成。
[0004]目前治疗荨麻瘆,多以内服抗组胺药物,外用皮质激素类药物临时抑制为多,长期 使用易造成依赖性,停药后反复发作,给患者造成较大痛苦,因此需研宄出安全有效的中药 配方治疗荨麻瘆。

【发明内容】

[0005] 针对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效果显著、使用安全适用性广的 治疗荨麻瘆的中药外用剂及制法。
[0006]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治疗荨麻瘆的中药外用剂,主要由下列原料药制备而成,均为质量份:葛根10-15 ;铁 线草7-13 ;秦艽9-12 ;桧叶11-15 ;大浮萍9-16 ;夜交藤7-16 ;小接筋草9-15 ;倒根野苏 8-15 ;鼠曲草10-14 ;浮小麦12-16 ;山甘草8-13 ;荨麻根10-16 ;天水蚁草12-15 ;大蕉皮 8-14 ;剪刀草10-14 ;姊妹树9-13 ;牛含水6-10 ;漆大姑8-16。
[0007] 优选方案为,葛根11-14;铁线草9-11;秦艽10-11;桧叶12-14;大浮萍11-14; 夜交藤9-14;小接筋草11-13 ;倒根野苏10-13 ;鼠曲草11-13 ;浮小麦13-15 ;山甘草9-12 ; 荨麻根12-14 ;天水蚁草13-14 ;大蕉皮10-12 ;剪刀草11-13 ;姊妹树10-12 ;牛含水7-9 ;漆 大姑10-14。
[0008] 更加优选的是,葛根12. 5 ;铁线草10 ;秦艽10. 5 ;桧叶13 ;大浮萍12. 5 ;夜交藤 11. 5 ;小接筋草12 ;倒根野苏11. 5 ;鼠曲草12 ;浮小麦14 ;山甘草10. 5 ;荨麻根13 ;天水蚁 草13. 5 ;大蕉皮11 ;剪刀草12 ;姊妹树11 ;牛含水8 ;漆大姑12。
[0009] 所述的治疗荨麻瘆的中药外用剂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1) 取桧叶、倒根野苏、山甘草、姊妹树和漆大姑洗净除杂,置于醋液中浸透,取出,放入 炒锅内,文火加热至表面呈焦褐色,喷淋清水,加盖闷润,取出凉透; (2) 取浮小麦捡净杂质,加入粗盐拌匀,置于炒锅内,文火翻炒10-20分钟(优选的:文 火翻炒12-18分钟;更加优选的:文火翻炒15分钟),取出,筛去粗盐,碾碎,干燥; (3) 取葛根、秦艽、夜交藤、荨麻根和大蕉皮洗净除杂,置于蒸锅内,隔水蒸12-26分钟 (优选的:隔水蒸15-23分钟;更加优选的:隔水蒸19分钟),取出,加入姜汁拌匀,文火炒至 干燥,取出放凉; (4) 将铁线草、大浮萍、小接筋草、鼠曲草、天水蚁草、剪刀草和牛含水抢水洗净,放入非 铁质容器内,加水煎煮两次,每次大火煮至沸腾后,转小火煎煮16-32分钟,过滤,合并两次 所得滤液; (5) 将步骤(1) (2) (3)所制原料药粉碎过筛,与步骤(4)所得滤液混合,加热浓缩至 清膏,加入辅料,制成中药外用剂。
[0010] 所述的治疗荨麻瘆的中药外用剂的制备方法,步骤(1)加盖闷润6-14分钟(优选 的:加盖闷润8-12分钟;更加优选的:加盖闷润10分钟)。
[0011] 所述的治疗荨麻瘆的中药外用剂的制备方法,步骤(2)加入粗盐量为浮小麦质量 的0. 4-0. 7倍(优选的:加入粗盐量为浮小麦质量的0. 5-0. 6倍;更加优选的:加入粗盐量 为浮小麦质量的0.55倍)。
[0012] 所述的治疗荨麻瘆的中药外用剂的制备方法,步骤(4)加水量为所煮原料药质量 的6-9倍(优选的:加水量为所煮原料药质量的7-8倍;更加优选的:加水量为所煮原料药 质量的7.5倍)。
[0013] 所述的治疗荨麻瘆的中药外用剂的制备方法,步骤(4)转小火煎煮20-28分钟(优 选的:转小火煎煮24分钟)。
[0014] 所述的治疗荨麻瘆的中药外用剂的制备方法,步骤(5)粉碎过130-220目筛(优选 的:粉碎过150-200目筛;更加优选的:粉碎过175目筛)。
[0015] 所述的治疗荨麻瘆的中药外用剂的制备方法,步骤(5)加热浓缩至相对密度 1. 20-1. 30的清膏(65°C)(优选的:加热浓缩至相对密度1. 23-1. 27的清膏;更加优选的: 加热浓缩至相对密度1. 25的清膏)。
[0016]本发明提供的治疗荨麻瘆的中药外用剂配方科学,制备方法简单。除此之外,它的 优良之处还表现在: 1、 本发明所得产品,治疗效果好,治愈率高,可有效控制复发; 2、 本配方经多年临床实践总结而成,具有祛风除湿、清热解毒的功效; 3、 本发明所选中药材,安全无副作用,价格低廉,不增加患者的负担。
【具体实施方式】
[0017]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实验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保护范围不限于此。
[0018] 实施例1治疗荨麻瘆的中药外用剂,主要由下列原料药制备而成(每份IOg):葛根 10份,铁线草7份,秦艽9份,桧叶11份,大浮萍9份,夜交藤7份,小接筋草9份,倒根野苏 8份,鼠曲草10份,浮小麦12份,山甘草8份,荨麻根10份,天水蚁草12份,大蕉皮8份,剪 刀草10份,姊妹树9份,牛含水6份,漆大姑8份。上述治疗荨麻瘆的中药外用剂的制备方 法是: (1) 取桧叶、倒根野苏、山甘草、姊妹树和漆大姑洗净除杂,置于醋液中浸透,取出,放入 炒锅内,文火加热至表面呈焦褐色,喷淋清水,加盖闷润6分钟,取出凉透; (2) 取浮小麦捡净杂质,加入浮小麦质量0. 4倍的粗盐拌匀,置于炒锅内,文火翻炒10 分钟,取出,筛去粗盐,碾碎,干燥; (3) 取葛根、秦艽、夜交藤、荨麻根和大蕉皮洗净除杂,置于蒸锅内,隔水蒸12分钟,取 出,加入姜汁拌匀,文火炒至干燥,取出放凉; (4) 将铁线草、大浮萍、小接筋草、鼠曲草、天水蚁草、剪刀草和牛含水抢水洗净,放入非 铁质容器内,加入所煮原料药质量6倍的水煎煮两次,每次大火煮至沸腾后,转小火煎煮16 分钟,过滤,合并两次所得滤液; (5) 将步骤(1) (2) (3)所制原料药粉碎过130目筛,与步骤(4)所得滤液混合,加热 浓缩至至相对密度1. 20的清膏(65°C),加入辅料,制成中药外用剂。
[0019] 实施例2治疗荨麻瘆的中药外用剂,主要由下列原料药制备而成(每份IOg):葛根 15份,铁线草13份,秦艽12份,桧叶15份,大浮萍16份,夜交藤16份,小接筋草15份,倒 根野苏15份,鼠曲草14份,浮小麦16份,山甘草13份,荨麻根16份,天水蚁草15份,大蕉 皮14份,剪刀草14份,姊妹树13份,牛含水10份,漆大姑16份。上述治疗荨麻瘆的中药 外用剂的制备方法是: (1) 取桧叶、倒根野苏、山甘草、姊妹树和漆大姑洗净除杂,置于醋液中浸透,取出,放入 炒锅内,文火加热至表面呈焦褐色,喷淋清水,加盖闷润14分钟,取出凉透; (2) 取浮小麦捡净杂质,加入浮小麦质量0. 7倍的粗盐拌匀,置于炒锅内,文火翻炒20 分钟,取出,筛去粗盐,碾碎,干燥; (3) 取葛根、秦艽、夜交藤、荨麻根和大蕉皮洗净除杂,置于蒸锅内,隔水蒸26分钟,取 出,加 入姜汁拌匀,文火炒至干燥,取出放凉; (4) 将铁线草、大浮萍、小接筋草、鼠曲草、天水蚁草、剪刀草和牛含水抢水洗净,放入非 铁质容器内,加入所煮原料药质量9倍的水煎煮两次,每次大火煮至沸腾后,转小火煎煮32 分钟,过滤,合并两次所得滤液; (5) 将步骤(1) (2) (3)所制原料药粉碎过220目筛,与步骤(4)所得滤液混合,加热 浓缩至至相对密度1. 30的清膏(65°C),加入辅料,制成中药外用剂。
[0020] 典型病例:XXX,女性,45岁。病史:患者上个月曾使用海鲜,饭后两小时便出现皮 肤瘙痒,未加注意,后病情逐渐加重,皮肤分散出现风团样疙瘩,瘙痒难忍,抓挠后有划痕, 服用西药后,未见好转,且影响睡眠,经医院诊断,确诊为荨麻瘆。
[0021] 使用本实例所得外用剂,均匀涂抹于患处,一天两次,十天为一个疗程,患者使用 五天后,瘙痒症状减轻,风团有所消失,坚持使用两个疗程后,病情基本缓解,后又巩固三 天,不适症全部消除,随访一年内,未再复发。
[0022] 实施例3治疗荨麻瘆的中药外用剂,主要由下列原料药制备而成(每份IOg):葛根 11份,铁线草9份,秦艽10份,桧叶12份,大浮萍11份,夜交藤9份,小接筋草11份,倒根 野苏10份,鼠曲草11份,浮小麦13份,山甘草9份,荨麻根12份,天水蚁草13份,大蕉皮 10份,剪刀草11份,姊妹树10份,牛含水7份,漆大姑10份。上述治疗荨麻瘆的中药外用 剂的制备方法是: (1) 取桧叶、倒根野苏、山甘草、姊妹树和漆大姑洗净除杂,置于醋液中浸透,取出,放入 炒锅内,文火加热至表面呈焦褐色,喷淋清水,加盖闷润8分钟,取出凉透; (2) 取浮小麦捡净杂质,加入浮小麦质量0. 5倍的粗盐拌匀,置于炒锅内,文火翻炒12 分钟,取出,筛去粗盐,碾碎,干燥; (3) 取葛根、秦艽、夜交藤、荨麻根和大蕉皮洗净除杂,置于蒸锅内,隔水蒸15分钟,取 出,加入姜汁拌匀,文火炒至干燥,取出放凉; (4) 将铁线草、大浮萍、小接筋草、鼠曲草、天水蚁草、剪刀草和牛含水抢水洗净,放入非 铁质容器内,加入所煮原料药质量7倍的水煎煮两次,每次大火煮至沸腾后,转小火煎煮20 分钟,过滤,合并两次所得滤液; (5) 将步骤(1) (2) (3)所制原料药粉碎过150目筛,与步骤(4)所得滤液混合,加热 浓缩至至相对密度1. 23的清膏(65°C),加入辅料,制成中药外用剂。
[0023] 实施例4治疗荨麻瘆的中药外用剂,主要由下列原料药制备而成(每份IOg):葛根 14份,铁线草11份,秦艽11份,桧叶14份,大浮萍14份,夜交藤14份,小接筋草13份,倒 根野苏13份,鼠曲草13份,浮小麦15份,山甘草12份,荨麻根14份,天水蚁草14份,大蕉 皮12份,剪刀草13份,姊妹树12份,牛含水9份,漆大姑14份。上述治疗荨麻瘆的中药外 用剂的制备方法是: (1) 取桧叶、倒根野苏、山甘草、姊妹树和漆大姑洗净除杂,置于醋液中浸透,取出,放入 炒锅内,文火加热至表面呈焦褐色,喷淋清水,加盖闷润12分钟,取出凉透; (2) 取浮小麦捡净杂质,加入浮小麦质量0. 6倍的粗盐拌匀,置于炒锅内,文火翻炒18 分钟,取出,筛去粗盐,碾碎,干燥; (3) 取葛根、秦艽、夜交藤、荨麻根和大蕉皮洗净除杂,置于蒸锅内,隔水蒸23分钟,取 出,加入姜汁拌匀,文火炒至干燥,取出放凉; (4) 将铁线草、大浮萍、小接筋草、鼠曲草、天水蚁草、剪刀草和牛含水抢水洗净,放入非 铁质容器内,加入所煮原料药质量8倍的水煎煮两次,每次大火煮至沸腾后,转小火煎煮28 分钟,过滤,合并两次所得滤液; (5) 将步骤(1) (2) (3)所制原料药粉碎过200目筛,与步骤(4)所得滤液混合,加热 浓缩至至相对密度1. 27的清膏(65°C),加入辅料,制成中药外用剂。
[0024]典型病例:XXX,男性,21岁。主诉:全身瘙痒,分布有斑块丘瘆;病史:患者外出在 小吃摊吃饭,回家后身体出现斑块丘瘆,颜色发红,瘆间皮肤颜色正常,全身瘙痒,抓挠后痕 迹明显,无其他不适,经医院诊断为荨麻瘆,服用药物治疗后,病情好转,停药后有反复,严 重影响学习和生活。
[0025] 经人推荐使用本实例所得外用剂,均匀涂抹于患处,一天两次,十天为一个疗程, 患者使用一个疗程后,疗效显著,丘瘆逐渐消除,瘙痒减轻,坚持使用两个疗程,诸症全消, 停药半年内,病情未复发。
[0026]实施例5治疗荨麻瘆的中药外用剂,主要由下列原料药制备而成(每份IOg):葛根 12. 5份,铁线草10份,秦艽10. 5份,桧叶13份,大浮萍12. 5份,夜交藤11. 5份,小接筋草 12份,倒根野苏11. 5份,鼠曲草12份,浮小麦14份,山甘草10. 5份,荨麻根13份,天水蚁 草13. 5份,大蕉皮11份,剪刀草12份,姊妹树11份,牛含水8份,漆大姑12份。上述治疗 荨麻瘆的中药外用剂的制备方法是: (1)取桧叶、倒根野苏、山甘草、姊妹树和漆大姑洗净除杂,置于醋液中浸透,取出,放入 炒锅内,文火加热至表面呈焦褐色,喷淋清水,加盖闷润10分钟,取出凉透; (2 )取浮小麦捡净杂质,加入浮小麦质量0. 55倍的粗盐拌匀,置于炒锅内,文火翻炒15 分钟,取出,筛去粗盐,碾碎,干燥; (3) 取葛根、秦艽、夜交藤、荨麻根和大蕉皮洗净除杂,置于蒸锅内,隔水蒸19分钟,取 出,加入姜汁拌匀,文火炒至干燥,取出放凉; (4) 将铁线草、大浮萍、小接筋草、鼠曲草、天水蚁草、剪刀草和牛含水抢水洗净,放入非 铁质容器内,加入所煮原料药质量7. 5倍的水煎煮两次,每次大火煮至沸腾后,转小火煎煮 24分钟,过滤,合并两次所得滤液; (5) 将步骤(1) (2) (3)所制原料药粉碎过175目筛,与步骤(4)所得滤液混合,加热 浓缩至至相对密度1. 25的清膏(65°C),加入辅料,制成中药外用剂。
[0027]本发明所用主要中药原料的药理如下: 葛根:性味:甘、辛,凉。归经:归脾、胃经。功效:解肌退热,生津,透瘆,升阳止泻。主 治:用于外感发热头痛、项背强痛,口渴,消渴,麻瘆不透,热痢,泄泻;高血压颈项强痛。
[0028] 铁线草:基原:为豆科植物异叶山蚂蟥的全草。性味:甘淡;平;无毒。归经:肝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尿通淋。主肺热咳嗽,咽喉肿痛,无名肿毒,疮疖,热淋,石淋,下肢浮 月中,脘腹疼痛。
[0029] 秦艽:性味与归经:辛、苦,平。归胃、肝、胆经。有祛风湿,清湿热,止痹痛,退虚热 的功效。用于风湿痹痛,中风半身不遂,筋脉拘挛,骨节酸痛,湿热黄疸,骨蒸潮热,小儿疳积 发热。
[0030] 桧叶:基原:为柏科植物圆柏的叶。性味:辛;苦;性温;小毒。功能主治:祛风散 寒;活血解毒。主风寒感冒;风湿关节痛;寻麻疼;阴痕肿毒初起;尿路感染。
[0031] 大浮萍:基原:为天南星科植物大藻的全草。性味:味辛;性寒。归经:肺;脾;肝 经。功能主治:疏风透疼;利尿除湿;凉血活血。主风热感冒;单板机疼不透;寻麻疼;血热 瘙痒;汁斑;湿瘆;水肿;小便不利;风湿痹痛;臁疮;丹毒;无名肿毒;跌打肿痛。
[0032] 夜交藤:别名首乌藤。基原:为寥科植物何首乌的藤茎或带叶藤茎。化学成份:茎 含蒽醌类,主要为大黄素、大黄酚或大黄素甲醚,均以结合型存在。性味:甘微苦,平。归经: 入心、肝经。功能主治:养心,安神,通络,祛风。治失眠,劳伤,多汗,血虚身痛,痈疽,瘰疬, 风疮疥癣。
[0033] 小接筋草:基原:为石杉科植物石杉的全草。性味:微苦;凉;平。归经:心经。功 能主治:止血;续筋;祛风除湿;消肿止痛。主外伤出血;跌打损伤;风湿痹痛;荨麻瘆。 [0034]倒根野苏:基原:为唇形科植物蓝萼香茶散的全草或叶。性味:味苦,性凉。功能 主治:健胃消食,清热解毒。主脘腹胀痛,食滞纳呆,胁产能黄疸,感冒发热,乳痈,蛇虫咬伤。
[0035] 鼠曲草:基原:为菊科植物鼠曲草的全草。性味:甘,平。归经:入肺经。功能主治: 化痰,止咳,祛风寒。治咳嗽痰多,气喘,感冒风寒,蚕豆病,筋骨疼痛,白带,痈疡。
[0036] 浮小麦:基原:禾本科小麦属植物小麦的干燥轻浮瘪瘦的果实。果实成熟时采收, 取瘪瘦轻浮与未脱净皮的麦粒,去杂质,筛去灰肩,用水漂洗,晒干。性味:甘,凉。功能主 治:止虚汗,养心安神。用于体虚多汗,脏躁症。
[0037]山甘草:基原:为双子叶植物药茜草科植物毛玉叶金花的茎叶。性味:甘微苦;凉。 归经:膀胱;肺;大肠经。功能主治:清热利湿;解毒消肿。主感冒;中暑;发热;咳嗽;咽喉 肿痛;泄泻;痢疾;肾炎水肿;湿热小便不利,疮疡脓肿;毒蛇咬伤。
[0038] 荨麻根:基原:为荨麻科植物宽叶荨麻、狭叶荨麻或麻叶荨麻的根。性味:苦;辛; 性温;有小毒。功能主治:祛风;活血;止痛。主风湿疼痛;荨麻瘆;湿瘆;高血压。
[0039] 天水蚁草:基原:为菊科植物秋鼠曲草的全草。性味:甘苦,平。归经:归肺、肝经。 功能主治 :祛风,宣肺化痰,解湿毒。治伤风感冒,咳嗽痰多,气喘,湿瘆,下肢溃疡。
[0040] 大蕉皮:基原:为芭蕉科植物甘蕉的果皮。性味:味甘,涩,性寒。功能主治:清热 解毒,降血压。主痢疾,霍乱,皮肤瘙痒,高血压病。
[0041] 剪刀草:基原:为唇形科植物光风轮或瘦风轮的全草。性味:苦、辛,凉。功能主治: 祛风清热,散瘀消肿。治感冒头痛,菌痢,肠炎,乳痈,疔疮,跌打损伤,血崩,荨麻瘆。
[0042] 姊妹树:基原:为紫葳科植物姊妹树的树皮或叶。性味:性凉,味苦。功能主治:除 风止痒,驱虫解毒,止咳祛痰。治荨麻瘆,湿瘆及各种皮肤过敏症,蛔虫,咳嗽痰喘。
[0043]牛含水:基原:为玄参科植物野胡麻的根及全草。性味:味苦;性凉。功能主治:清 热解毒;祛风止痒。主呼吸道感染;小儿肺炎;气管炎;扁桃体炎;急性乳腺炎;淋巴结炎; 尿道感染;荨麻瘆;湿瘆;皮肤瘙痒;神经衰弱。
[0044] 漆大姑:基原:为大戟科植物毛果算盘子的枝叶。性味:味苦;涩;性平。归经:胃; 脾;大肠经。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祛湿止痒。主生漆过敏;稻田皮炎;皮肤瘙痒;荨麻瘆; 湿瘆;烧伤;乳腺炎;急性胃肠炎;痢疾。
[0045] 试验例1本发明所得治疗荨麻瘆的中药外用剂(实施例5)的临床应用: 选取人群:2014年3月-2015年4月,依据就诊病历,在六所医院筛选确诊为荨麻瘆的 患者277例,年龄15-65岁,平均年龄39. 4± 1. 2岁,病程为2个月-12年,其中男性患者 143例,女性患者134例。诊断标准:①突然发作,皮损为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水肿性斑块, 境界清楚。②皮瘆时起时消,单一皮损消退不超过24h,剧烈瘙痒,发无定处,消退后不留痕 迹。③部分病例可有腹痛腹泻或呼吸道症状。④皮瘆反复发作,经过3月以上不愈者为慢 性瘾诊。⑤皮肤划痕试验阳性。
[0046] 试验前,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180例和对照组97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 程、病情等方面无显著差异。实验组使用本发明所得产品,均匀涂抹于患处,一天两次,十 天为一个疗程;对照组使用其他常规药物(荨麻瘆丸、湿毒清胶囊、防风通圣丸、氯雷他定片 等)。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进行连续观察,记录患者瘙痒、风团数量和大小。按照4级评分 法计分,0 :无瘙痒,无风团;1 :轻度瘙痒,风团直径< 0. 5cm,数目1-6个;2 :中度瘙痒,风团 直径0? 5-2. 0cm,数目7-12个;3 :重度瘙痒,风团直径> 2. 0cm,数目超过12个,上述1-3项 评分相加为总分。
[0047]疗效判定标准:症状积分下降指数=(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 *100%,(1)治愈:症状积分下降指数彡90% ; (2)显效:积分下降指数彡60%但< 90% ; (3)有 效:积分下降指数多20%但< 60% ; (4)无效:积分下降指数< 20%。痊愈和显效的百分数相 加为总有效率。
[0048] 临床结果:经两个疗程的治疗后,两组的治疗结果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实验组的治愈患者为115例,治愈率为63. 9%,显效患者为50例,有效患者 为11例,总有效率为91. 7%,而对照组被治愈的患者为42例,治愈率为43. 3%,显效的患者 为23例,有效患者为17例,总有效率67. 0%,显著低于实验组的治疗效果,说明本发明所得 产品疗效显著,治愈率高。且通过对比复发例,说明本发明所得产品可有效防止复发。
[0049] 本发明中多种原料药协同作用,葛根可解肌退热,铁线草、倒根野苏和大蕉皮可清 热解毒,秦艽、小接筋草可祛风除湿,桧叶可活血解毒,大浮萍可疏风透瘆,夜交藤可祛风通 络,鼠曲草可化痰止咳,浮小麦可养心安神,山甘草可解毒消肿,荨麻根可祛风活血,天水蚁 草可解毒祛湿,剪刀草可祛风清热,姊妹树、牛含水和漆大姑可除风止痒,共奏祛风止痒、清 热解毒之功效,有效治疗荨麻瘆。
[0050] 应当指出的是,【具体实施方式】只是本发明比较有代表性的例子,显然本发明的技 术方案不限于上述实施例,还可以有很多变形。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以本发明所明确公 开的或根据文件的书面描述毫无异议的得到的,均应认为是本专利所要保护的范围。
【主权项】
1. 治疗荨麻瘆的中药外用剂,其特征在于,主要由下列原料药制备而成,均为质量份: 葛根10-15 ;铁线草7-13 ;秦艽9-12 ;桧叶11-15 ;大浮萍9-16 ;夜交藤7-16 ;小接筋草 9- 15 ;倒根野苏8-15 ;鼠曲草10-14 ;浮小麦12-16 ;山甘草8-13 ;荨麻根10-16 ;天水蚁草 12-15 ;大蕉皮8-14 ;剪刀草10-14 ;姊妹树9-13 ;牛含水6-10 ;漆大姑8-16。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荨麻瘆的中药外用剂,其特征在于,葛根11-14 ;铁线 草9-11 ;秦艽10-11 ;桧叶12-14 ;大浮萍11-14 ;夜交藤9-14 ;小接筋草11-13 ;倒根野苏 10- 13 ;鼠曲草11-13 ;浮小麦13-15 ;山甘草9-12 ;荨麻根12-14 ;天水蚁草13-14 ;大蕉皮 10-12 ;剪刀草11-13 ;姊妹树10-12 ;牛含水7-9 ;漆大姑10-14。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荨麻瘆的中药外用剂,其特征在于,葛根12. 5 ;铁线草10 ; 秦艽10. 5 ;桧叶13 ;大浮萍12. 5 ;夜交藤11. 5 ;小接筋草12 ;倒根野苏11. 5 ;鼠曲草12 ;浮 小麦14 ;山甘草10. 5 ;荨麻根13 ;天水蚁草13. 5 ;大蕉皮11 ;剪刀草12 ;姊妹树11 ;牛含水 8 ;漆大姑12。4. 如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治疗荨麻瘆的中药外用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 骤如下: (1) 取桧叶、倒根野苏、山甘草、姊妹树和漆大姑洗净除杂,置于醋液中浸透,取出,放入 炒锅内,文火加热至表面呈焦褐色,喷淋清水,加盖闷润,取出凉透; (2) 取浮小麦捡净杂质,加入粗盐拌匀,置于炒锅内,文火翻炒10-20分钟(优选的:文 火翻炒12-18分钟;更加优选的:文火翻炒15分钟),取出,筛去粗盐,碾碎,干燥; (3) 取葛根、秦艽、夜交藤、荨麻根和大蕉皮洗净除杂,置于蒸锅内,隔水蒸12-26分钟 (优选的:隔水蒸15-23分钟;更加优选的:隔水蒸19分钟),取出,加入姜汁拌匀,文火炒至 干燥,取出放凉; (4) 将铁线草、大浮萍、小接筋草、鼠曲草、天水蚁草、剪刀草和牛含水抢水洗净,放入非 铁质容器内,加水煎煮两次,每次大火煮至沸腾后,转小火煎煮16-32分钟,过滤,合并两次 所得滤液; (5) 将步骤(1) (2) (3)所制原料药粉碎过筛,与步骤(4)所得滤液混合,加热浓缩至 清膏,加入辅料,制成中药外用剂。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治疗荨麻瘆的中药外用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加 盖闷润6-14分钟(优选的:加盖闷润8-12分钟;更加优选的:加盖闷润10分钟)。6.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治疗荨麻瘆的中药外用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加 入粗盐量为浮小麦质量的0. 4-0. 7倍(优选的:加入粗盐量为浮小麦质量的0. 5-0. 6倍;更 加优选的:加入粗盐量为浮小麦质量的〇. 55倍)。7.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治疗荨麻瘆的中药外用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 加水量为所煮原料药质量的6-9倍(优选的:加水量为所煮原料药质量的7-8倍;更加优选 的:加水量为所煮原料药质量的7. 5倍)。8.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治疗荨麻瘆的中药外用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转 小火煎煮20-28分钟(优选的:转小火煎煮24分钟)。9.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治疗荨麻瘆的中药外用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粉 碎过130-220目筛(优选的:粉碎过150-200目筛;更加优选的:粉碎过175目筛)。10.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治疗荨麻瘆的中药外用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治疗荨麻疹的中药外用剂,主要由下列原料药制备而成,均为质量份:葛根10-15;铁线草7-13;秦艽9-12;桧叶11-15;大浮萍9-16;夜交藤7-16;小接筋草9-15;倒根野苏8-15;鼠曲草10-14;浮小麦12-16;山甘草8-13;荨麻根10-16;天水蚁草12-15;大蕉皮8-14;剪刀草10-14;姊妹树9-13;牛含水6-10;漆大姑 8-16。本发明经多年临床实践总结而成,具有祛风止痒、清热解毒的功效,疗效显著。
【IPC分类】A61K36/899, A61P17/00
【公开号】CN104906419
【申请号】CN201510331908
【发明人】陈欣
【申请人】山东美泉医药技术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9月16日
【申请日】2015年6月16日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