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干眼症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xiaoxiao2020-10-23  8

一种治疗干眼症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制剂,具体涉及一种治疗干眼症的中药制剂,本发明还涉及 该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干眼症是指任何原因造成的泪液质或量异常或动力学异常,导致泪膜稳定性下 降,并伴有眼部不适和(或)眼表组织病变特征的多种疾病的总称。又称角结膜干燥症。常 见之症状包括眼睛干涩、容易疲倦、眼痒、有异物感、痛灼热感、分泌物黏稠、怕风、畏光、对 外界刺激很敏感;有时眼睛太干,基本泪液不足,反而刺激反射性泪液分泌,而造成常常流 泪;较严重者眼睛会红肿、充血、角质化、角膜上皮破皮而有丝状物黏附,这种损伤日久则可 造成角结膜病变,并会影响视力。最近研宄认为,眼表面的改变、基于免疫的炎症反应、细胞 凋亡、性激素水平的改变等是干眼症发生发展的相关因素,而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尚未明了。 病因可分为以下四类:1.水液层泪腺泪液分泌不足:是最常见的干眼角度原因;先天性无 泪腺、老年性泪腺功能降低或是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造成泪腺发炎、外伤、感染、自律神经 失调,长期点某些眼药水或服用某些药物都会造成泪液分泌不足;长期戴隐形眼镜者。2、油 脂层分泌不足:由于眼睑疾病造成睑板腺功能不良。3、粘蛋白层分泌不足:缺乏维生素Al 者、慢性结膜炎、化学性灼伤等。4、泪液过度蒸发、泪膜分布不均匀:眼睑疾病造成眼睑闭合 不良、眨眼次数减少、长时间停留在冷气房或户外强风燥热的环境中。
[0003] 目前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大屏手机、电脑、液晶电视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 生活的必需品;尤其是办公室一族,长时间在电脑前工作,电脑显示屏对人的眼睛造成很大 的伤害,干眼症是常见病之一;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现约有三千万人患有程度不等的干眼 症,调查证实,每天在电脑前工作3小时以上以及长时间戴隐形眼镜的人中,90%的人都患 有干眼症。
[0004] 干眼病是慢性疾病,多需长期治疗。若是因为眼睑暴露导致的泪液过度蒸发型干 目艮,应根据病情把握眼睑重建的手术时机进行眼睑的重建。西医主要是采用人工泪液、接触 镜、泪点封闭、堵塞泪小管及腮腺移植术治疗干眼症,其中,人工泪液最常用,人工泪液是一 种模仿人体泪液,能够对正常的眼睛起到保护作用,消除眼部不适,治疗干眼症,缓解由干 眼症引发的其他眼病的眼保健品。但人工泪液对干眼症并未起到治疗作用,患者需要长期 使用人工泪液,才能缓解患者的症状,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干眼症的中药制剂,该中药制剂对于干眼症具有 疗效确切,价格低廉,安全方便,副作用小,不易复发的特点。
[0006]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该治疗干眼症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
[0007] 发明人在多年的临床医疗实践中,根据该病症的发展规律,以及中药的配伍原则, 并通过大量的临床验证,反复探索总结出一种治疗干眼症的中药制剂的新配方,本发明选 择枸杞子、白芍、桑白皮、地骨皮、苦杏仁、淡竹叶、陈皮、半夏、泽泻、龙胆草、麦冬、牡丹皮、 玄参、黄芩、茯苓、通草、菊花、蝉蜕、乌梅、旋复花、石斛、玉竹、防风、荆芥、生甘草进行组合, 将这些药物组合,使得各药物功效产生协同作用,使之具有滋补肝肾、益精明目、清热燥湿、 清肝明目的功效,从而能够有效治疗干眼症。
[0008] 本发明中药物的作用: 其中: 枸杞子:为前科植物宁夏枸杞LyciumbarbarumL?的干燥成熟果实。性味:甘、平。归 肝、肾经。功效:滋补肝肾、益精明目。主治:肝肾亏虚;头晕目眩;目视不清;腰膝酸软;阳 瘘遗精;虚劳咳嗽;消渴引饮。枸杞子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维生素A1、B1、B2、C等钙、铁等 健康眼睛的必需营养,故擅长明目,所以俗称"明眼子"。历代医家治疗肝血不足、肾阴亏虚 引起的视物昏花和夜盲症,常常使用枸杞子。
[0009] 白芍:为双子叶植物毛茛科植物芍药PaeonialactifloraPall?的干燥根。性 味:凉,苦酸,微寒。功效:补血柔肝、平肝止痛,敛阴收汗。研宄表明:白芍中含有的芍药甙 有抗菌、解热、抗炎、增加冠状动脉流量、改善心肌营养血流、扩张血管、对抗急性心肌缺血、 抑制血小板聚集、镇静、镇痛、解痉、抗溃疡、调节血糖的作用。白芍煎剂能抑制痢疾杆菌、肺 炎链球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溶血性链球菌、绿脓杆菌等。本品能养肝血、敛肝阴、抑肝 阳、疏肝气,又能缓挛急、止疼痛,为治疗肝经各种疼痛之良药。《滇南本草》:〃泻脾热,止腹 疼,止水泻,收肝气逆疼,调养心肝脾经血,舒经降气,止肝气疼痛。〃《本经》芍药,虽未分别 赤白,二者各有所主。然寻绎其主治诸病,一为补血养肝脾真阴,而收摄脾气之散乱,肝气之 恣横,则白芍。
[0010] 桑白皮:为桑科植物桑MorusalbaL.的干燥根皮。性味:甘,寒。归肺经。功效: 泻肺平喘,利水消肿。用于肺热喘咳,水肿胀满尿少,面目肌肤浮肿。本品能清降肺气、通调 水道而利水消肿,用治全身水肿、小便不利、面目浮肿者,常配茯苓皮、大腹皮等同用。
[0011] 地骨皮:为前科植物枸杞LyciumchinenseMill?或宁夏枸杞Lyciumbarbarum L.的干燥根皮。性味:甘,寒。归肺、肝、肾经。功用主治:凉血除蒸,清肺降火。治虚劳潮热 盗汗,肺热咳喘,吐血,衄血,血淋,消渴,高血压,痈肿,恶疮。《本草述》中记载:主治虚劳发 热,往来寒热,诸见血证,鼻紐,咳嗽血,咳嗽、喘,消瘅,中风,眩晕,痉痼,腰痛,行痹,脚气, 水肿,虚烦,悸,健忘,小便不通,赤白浊。
[0012] 苦杏仁:为蔷薇科植物山杏(苦杏)PrunusarmeniacaL.var.ansuMaxim?、西 伯利亚杏(山杏)PrunussibiricaL.、东北杏Prunusmandshurica(Maxim. )Koehne或杏 PrunusarmeniacaL.的干燥成熟种子。性味:苦,微温;有小毒。归肺、大肠经。功效:降 气止咳平喘,润肠通便。用于咳嗽气喘,胸满痰多,血虚津枯,肠燥便秘。
[0013] 淡竹叶:为禾本科植物淡竹叶LophatherumgracileBrongn.的干燥莖叶。性 味:甘、淡,寒。归心、胃、小肠经。清热除烦,利尿。用于热病烦渴,小便赤涩淋痛,口舌生 疮。本品上能清心火而解热,下能降小肠火而利尿,能使火热之邪下行,从小便而清,因此可 用于心火上炎之口舌生疮,以及心热下移小肠所致的小便短赤涩痛,常配木通、生地等。
[0014] 陈皮:为芸香科植物橘CitrusreticulataBlanco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成熟果 皮。性味:温,辛、苦。入脾、胃、肺经。功效:理气健脾,调中,燥湿,化痰。本品温能行气,辛 能发散,苦而泄水。陈皮与枳实同用,味辛行气,芳香入脾,故能行气止痛,健脾和中,陈皮与 半夏同用既能燥湿化痰,又能温化寒痰。
[0015] 半夏:为在南星科植物半夏(Pinelliaternata(Thunb. )Breit.)的块莖。性味: 辛,温,有毒。入脾、胃经。功效: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该品辛散温燥有毒,主入 脾胃兼入肺,能行水湿,降逆气,而善祛脾胃湿痰。水湿去则脾健而痰涎自消,逆气降则胃和 而痞满呕吐自止,故为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之良药。既主治脾湿痰壅之痰多咳喘 气逆,又治湿痰上犯之眩晕心悸失眠。《药性论》:消痰涎,开胃健脾,止呕吐,去胸中痰满,下 肺气,主咳结。新生者摩涂痈肿不消,能除瘤瘿。
[0016] 泽泻:为泽泻科植物泽泻Alismaorientalis(Sam. )Juzep?的干燥块莖。性味: 甘、寒。归肾、膀胱经。功效:利小便,清湿热。用于水湿内停之水肿、小便不利。本品入肾、 膀胱经,性寒善清下焦湿热,多用于下焦湿热证。泽泻具有显著的利尿作用,能促进氯化物 的排泄,增加尿量,对肾炎患者利尿作用更为明显,有降压、降血糖作用,还有抗脂肪肝的作 用。
[0017] 龙胆草:为龙胆科植物条叶龙胆GentianamanshuricaKitag.、龙胆Gentiana scabraBunge、三花龙胆Gentianatriflorapall或坚龙胆Gentianarigescens Franch.的干燥根及根茎。性味:苦、寒。归肝、胆经。功效:清热燥湿、泻肝胆火。用于治疗 湿热黄疸,阴肿阴痒,带下,强中,湿瘆瘙痒,本品大寒,清热燥湿,尤善清肝胆及下焦湿热, 为清利肝胆及下焦湿热的常用药。
[0018] 麦冬:为百合科植物麦冬(沿阶草)0phiopogonjaponicus(Thunb. )Ker_Gawl?的 干燥块根。性味:甘、微苦、微寒。归心、肺、胃经。功效:益胃生津、润肺养阴、清心除烦。麦 冬可以养阴清心,除烦安神。用治温热病热入心营、身热夜甚。常和石斛相配。
[0019] 牡丹皮:为毛茛科植物牡丹PaeoniasuffruticosaAndr.的干燥根皮。性味: 苦,凉。归心、肝、肾、肺经。功效:清热凉血,活血散瘀。本品性微寒,能清营分、血分实热, 有凉血止血之功,并且牡丹皮辛寒,善入血分,既能凉血以止血,又能活血以散瘀,善 通血热 瘀滞,常与生地黄、赤芍同用。对于疮痈肿毒、肠痈等症,本品也是常用的药物。疗疮痈可配 合清热解毒药如连翘、地丁草之类;治肠痈初起未能脓者可和大黄等同用。本品通过清热凉 血、活血散瘀以消痈,可用于肠痈及痈肿疮毒,肠痈初期可配伍大黄,也可配金银花、连翘等 清热降火。
[0020] 玄参:为玄参科植物玄参ScrophularianingpoensisHemsl?的干燥根。性味: 甘、苦、咸,微寒。归肺、胃、肾经。功效:清热凉血,泻火解毒,滋阴。有清热凉血,解毒滋阴 的功效。治温热病热入营血,伤阴劫液所致的身热烦渴,夜寐不安,舌绛者,可与生地、犀角、 丹参等药合用。
[0021] 黄苳:为唇形科植物黄苳ScutellariabaicalensisGeorgi的干燥根。性味: 苦,寒。归肺、胆、脾、胃、大肠、小肠经。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降血压。黄 芩的临床应用抗菌比较好,而且不产生抗药性。本品有清热凉血止血之功,用治火热炽盛, 迫血妄行的吐血,崩漏,便血等,常与生地黄、白茅根等同用。
[0022] 茯苓: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cocos(Schw. )Wolf的干燥菌核。性味:甘、 淡、平。归心、肺、脾、肾经。功效:利水渗湿,健脾宁心。本品甘补淡渗,既补又利,作用和 缓,性平而无寒热之偏,为利水渗湿之要药。治疗水湿内行的水肿时,常配泽泻、猪苓。茯苓 煎剂有明显镇静作用。《药征》:"主治悸及肉瞷筋惕,旁治头眩烦躁。"本品通过益心脾而安 心神。多用于心脾两虚,气血不足之心神不安。
[0023] 通草:为五加科植物通脱木Tetrapanaxpapyriferus(Hook. )K.Koch的干燥 茎髓。性味:甘、淡、微寒。归肺、胃经。功效:清势利水;通乳。主淋症涩痛;小便不利;水 肿;黄疸;湿温病;小便短赤;产后乳少;经闭;带下。现代药理学研宄:通草有利尿作用,并 能明显增加尿钾排出量,有促进乳汁分泌等作用。通草多糖具有一定调节免疫和抗氧化的 作用。
[0024] 菊花:为菊科植物菊ChrysanthemummorifoliumRamat?的干燥头状花序。性味: 甘、苦,微寒。归肺、肝经。功效:散风清热,平肝明目。用于风热感冒,头痛眩晕,目赤肿痛, 眼目昏花。菊花疏风较弱,清热力佳,用于外感风热常配桑叶同用,也可配黄芩、山栀治热盛 烦燥等症。菊花治目赤肿痛,无论属于肝火或风热引起者,均可应用,因本品既能清肝火,又 能散风热,常配合蝉衣、白蒺藜等同用。
[0025] 蝴蜕:为蝴科昆虫黑蚱CryptotympanapustulataFabricius的幼虫羽化时脱落 的皮壳。性味:甘、寒。归肺、肝经。功效:疏散风热、透瘆止痒、明目退翳、息风止痉。本品 宣散透发,疏风散热,透瘆止痒可用于治疗麻瘆、湿瘆等。用于目赤肿、翳膜遮睛。本品对风 热引起的目赤、翳障,及麻瘆后目生翳膜,有明目退翳作用,可配菊花、谷精草、白蒺藜等应 用。
[0026] 乌梅:为蔷薇科植物梅Prunusmume(Sieh. )Sieb.etZucc?的干燥近成熟果 实。性味:甘、酸、涩、温。归胃、大肠经。功效:涩肠止泻、收敛止血、敛疮生肌。本品用于 疮痈溃后久不收口,外用有收湿敛疮生肌的作用。《本草经疏》:梅实,即今之乌梅也,最酸。 《经》曰:热伤气,邪客于胸中,则气上逆而烦满,心为之不安。乌梅味酸,能敛浮热,能吸气 归元,故主下气,除热烦满及安心也。下痢者,大肠虚脱也;好唾口干者,虚火上炎,津液不足 也;酸能敛虚火,化津液,固肠脱,所以主之也。其主肢体痛,偏枯不仁者,盖因湿气浸于经 络,则筋脉弛纵,或疼痛不仁;肝主筋,酸入肝而养筋,肝得所养,则骨正筋柔,机关通利而前 证除矣。
[0027] 旋复花:为菊科植物旋覆花(InulabritannicaL.var.chinensis(Rupr.) Reg.)、线叶旋覆花(InulalinariaefoliaTurcz.)或大花旋或大花旋复花(Inula britannicaL.)等的头状花序。性味咸、温、有小毒。入肺、肝、胃经。功效:消痰,下气,软 坚,行水。《滇南本草》:祛头目诸风寒邪,止太阳、阳明头疼,行阳明乳汁不通。(治)乳岩、乳 痈、红肿疼痛、暴赤火眼、目疾疼痛、祛风明目、隐涩羞明怕日,伤风寒热咳嗽、老痰如胶,走 经络,止面寒腹疼,利小便,治单腹胀,风火牙根肿痛。
[0028] 石斛:为兰科植物环草石斛DendrobiumloddigesiiRolfe.、马鞭石 角斗DendrobiumfimbriatumHook.var.oculatumHook.、黄草石角斗Dendrobium chrysanthumWall.、铁皮石斛DendrobiumcandidumWall,exLindl.或金钦石斛 DendrobiumnobileLindl.的新鲜或干燥莖。性味:微寒;甘。归胃、肾经。功能:益胃生 津,滋阴清热。用于阴伤津亏,口干烦渴,食少干呕,病后虚热,目暗不明。石斛对眼科疾病 有明显的治疗作用。《本草通玄》:石斛,甘可悦脾,咸能益肾,故多功于水土二脏。但气性宽 缓,无捷奏之功,古人以此代茶,甚清膈上。
[0029] 玉竹:为百合科植物玉竹Polygonatumodoratum(Mill. )Druce的干燥根莖。性 味:甘,微寒。归肺、胃经。功效:养阴润燥,生津止渴。用于肺胃阴伤,燥热咳嗽,咽干口渴, 内热消渴。本品味甘,多脂,柔润可食,长于养阴,主要作用于脾胃,故久服不伤脾胃,主治肺 阴虚所致的干咳少痰,咽舌燥和温热病后期,或因高烧耗伤津液而出现的津少口渴,食欲不 振,胃部不适等症。本品补而不腻,不寒不燥,故有"补益五脏,滋养气血,平补而润,兼除风 热〃之功,有滋养镇静神经和强心的作用。适用于心悸、心绞痛。经现代医学研宄证实,玉 竹还有降血糖作用,还有润泽皮肤,消散皮肤慢性炎症和治疗跌伤扭伤的功效。
[0030] 防风:为伞形科植物防风Saposhnikoviadivaricata(Turcz. )Schischk?的干 燥根。性味:辛、甘、微温。归膀胱、肺、脾、肝经。功效:祛风解表、胜湿止痛、解痉、止痒。用 于外感表证或风瘆瘙痒。本品性微温而不燥,甘缓而不峻,有"风药中之润剂"之称,不论风 寒、风热表证均可应用。本品还可用于破伤风、牙关紧闭、角弓反张。防风治破伤风,有祛风 止痉的作用。
[0031] 荆芥:为唇形科植物荆芥SchizonepetatenuifoliaBriq.的干燥地上部分。性 味:辛、苦、微湿。归肺、肝经。功效:祛风;解表;透瘆;止血。主感冒发热;头痛;目痒;咳 嗽;咽喉肿痛;麻瘆;痈肿;疮疥;衄血;吐血;便血;崩漏;产后血晕。本品清扬散透,能祛风 止痒,宣散瘆毒,可用于麻瘆不透,风瘆瘙痒,另外荆芥还可用于疮疡初起,偏于风热这,配 伍金银花等,荆芥和防风相须为用,加强祛风解表作用。
[0032] 生甘草:为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uralensisFisch.,胀果甘草 GlycyrrhizaInflataBat?或光果甘草GlycyrrhizaGlabraL?的干燥根及根莖。性味: 甘,平。归心、肺、脾、胃经。功效:补脾和胃,益气复脉。《日华子本草》:安魂定魄。补五劳 七伤,一切虚损、惊悸、烦闷、健忘。通九窍,利百脉,益精养气,壮筋骨,解冷热。
[0033] 本发明的方解是:方中枸杞子滋补肝肾、益精明目,中医认为干眼症是由于邪热留 恋,肺阳不足,脾胃积热及肝肾阴亏,阴血不足而导致目失濡养所致。泪为肝液,肝肾功能失 调或肝血不足,目失肝血及津液的濡养,导致眼目干涩。枸杞子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维生 素Al、BI、B2、C等钙、铁等健康眼睛的必需营养,从疾病的根本上进行治疗,白芍补血柔肝、 平肝止痛,桑白皮泻肺平喘,地骨皮、苦杏仁清肺降火,以上五味共为君药,从根本上清降肺 火、滋补肝肾,治疗疾病。淡竹叶清热除烦,陈皮理气健脾,半夏燥湿化痰,泽泻清湿热,龙 胆草清热燥湿,麦冬益胃生津、润肺养阴,牡丹皮清热凉血,以上七味共为臣药,增加君药清 肝明目、滋补肝肾的功效,并且还具有清热燥湿的效果,平息肝火,儒养眼部,进而加快病情 的好转。玄参清热凉血,黄芩清热燥湿,茯苓利水渗湿,通草清势利水,菊花清热散热、清肝 明目,蝉蜕疏风散热,乌梅收敛止血,旋复花软坚行水,石斛益胃生津、滋阴清热,玉竹养阴 润燥、生津止渴,防风、荆芥祛风解表、胜湿止痛,以上几味共为佐药,不仅增加君药、臣药的 药效,并且还益胃生津、养阴润肺,五脏之间都是有所联系的,益胃生津,加强五谷的转化, 使得精气上行,滋养眼部,促进患者恢复。生甘草引药归经、调和诸药,为使药。此方诸药合 用,君臣协力,佐使共辅,具有滋补肝肾、益精明目、清热燥湿、清肝明目的功效,能够有效治 疗干眼症。
[0034] 本发明药物原料用量是经发明人进行大量摸索总结得出的,各原料用量为在下述 重量份范围都具有较好的疗效:枸杞子13-23份、白芍10-20份、桑白皮10-20份、地骨皮 13-23份、苦杏仁7-17份、淡竹叶7-17份、陈皮5-15份、半夏4-14份、泽泻7-17份、龙胆草 4-14份、麦冬10-20份 、牡丹皮7-17份、玄参10-20份、黄芩10-20份、茯苓10-20份、通草 3-9份、菊花5-15份、蝉蜕3-9份、乌梅15-25份、旋复花4-14份、石斛7-17份、玉竹7-17 份、防风4-14份、荆芥5-15份、生甘草4-14份。
[0035]其中优选为:枸杞子18份、白芍15份、桑白皮15份、地骨皮18份、苦杏仁12份、 淡竹叶12份、陈皮10份、半夏9份、泽泻12份、龙胆草9份、麦冬15份、牡丹皮12份、玄参 15份、黄芩15份、茯苓15份、通草6份、菊花10份、蝉蜕6份、乌梅20份、旋复花9份、石斛 12份、玉竹12份、防风9份、荆芥10份、生甘草9份。
[0036] 本发明药物可以采用中药制剂的常规方法制备成任何常规内服制剂,如丸剂、散 剂、片剂、口服液等。例如可以将这些原料药研成粉末混合均匀制成散剂冲服;可以用水煎, 经过滤得滤液,加入防腐剂制成口服液;必要时也可以直接服用汤剂。
[0037] 本发明优选的制备方法是汤剂,其制备方法如下: 步骤一:按本发明重量配比,先将枸杞子、苦杏仁、乌梅用纱布包成药包,放于水中浸泡 约45分钟,过滤,备用; 步骤二:按本发明重量配比,称取白芍、桑白皮、地骨皮、半夏、泽泻、龙胆草、麦冬、牡丹 皮、玄参、黄芩、玉竹、防风放于砂锅中加步骤一中浸泡后剩余冷水,超过药面4~6厘米,用 武火煎沸后,再用文火煎20~30分钟,过滤,得滤液,在剩余药渣中加入4厘米左右的水, 然后加入陈皮、石斛、茯苓、通草、蝉蜕、荆芥以及步骤一中的药包,煎煮20-30分钟,最后加 入菊花、旋复花、淡竹叶、生甘草煎煮10分钟,过滤,弃渣,得滤液,备用; 步骤三:将步骤二中的两次滤液进行合并,既得本发明所述的治疗干眼症的中药汤剂。
[0038] 本发明药物具有滋补肝肾、益精明目、清热燥湿、清肝明目的功效,且疗效确切,价 格低廉,安全方便,副作用小,不易复发,该中药制剂采用的方式治疗可以解除干眼症给患 者带来生活和工作上的不便,据对临床160例患者观察统计,使用本发明药物一个疗程总 有效率85%,两个疗程总有效率97. 5%。
【具体实施方式】
[0039] 实施例一、枸杞子13份、白芍10份、桑白皮10份、地骨皮13份、苦杏仁7份、淡竹 叶7份、陈皮5份、半夏4份、泽泻7份、龙胆草4份、麦冬10份、牡丹皮7份、玄参10份、黄 芩10份、茯苓10份、通草3份、菊花5份、蝉蜕3份、乌梅15份、旋复花4份、石斛7份、玉 竹7份、防风4份、荆芥5份、生甘草4份。
[0040] 实施例二、枸杞子18份、白芍15份、桑白皮15份、地骨皮18份、苦杏仁12份、淡 竹叶12份、陈皮10份、半夏9份、泽泻12份、龙胆草9份、麦冬15份、牡丹皮12份、玄参15 份、黄芩15份、茯苓15份、通草6份、菊花10份、蝉蜕6份、乌梅20份、旋复花9份、石斛12 份、玉竹12份、防风9份、荆芥10份、生甘草9份。
[0041] 实施例三、枸杞子23份、白芍20份、桑白皮20份、地骨皮23份、苦杏仁17份、淡 竹叶17份、陈皮15份、半夏14份、泽泻17份、龙胆草14份、麦冬20份、牡丹皮17份、玄参 20份、黄芩20份、茯苓20份、通草9份、菊花15份、蝉蜕9份、乌梅25份、旋复花14份、石 斛17份、玉竹17份、防风14份、荆芥15份、生甘草14份。
[0042] 下面是患者使用本发明药物的临床统计资料: 一、一般资料 收治门诊患者32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男性172例,女性148例, 男女比例1. 16 :1,平均年龄32岁,病程时间不等。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各项基本资 料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
[0043] 二、诊断标准: 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1、 眼干涩、磨痛、畏光,可伴有口鼻干燥; 2、 目珠干燥失却莹润光泽,白睛微红,黑睛生翳,眵多黏稠; 3、 泪液分泌量测定,多次SchirmerI法少于10mm/5min,角膜焚光素染色试验阳性。
[0044] 三、治疗方法: 1、按照本发明药物实施例二,以及所选的制备方法制备的制剂,取一日剂量,水煎,分 两次服用,20天为一个疗程。
[0045] 2、对照组按照西药常规治疗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观察期为20天。
[0046] 四、疗效评定标准: 疗效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0047] 治愈:症状消失,角膜染色消退,SchirmerI试验多次测定大于10mm/5mim; 好转:症状减轻,角膜染色减少,SchirmerI试验多次测定泪液分泌量有所增加; 未愈:症状无改善,角膜染色无变化或增多,SchirmerI试验多次测定泪液分泌量未 增。

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可以发现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由此说明,本发 明中药在治疗干眼症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能有效提高治疗的治愈率,值得在临床应用上 推广。
[0049] 典型病例及疗效: 病例一、患者张某,男,21岁,患者长期对着手机、电脑打游戏,最近患者出现眼睛干涩、 容易疲倦、眼睛发痒等症状,患者去医院进行检查,结膜干燥、眼睑内部充血,泪液分泌呈现 阳性,最终确诊为干眼症,患者开始采用人工泪液的方式进行治疗,但是只能起到缓解作 用,一停药还是会出现眼部不适的感觉,患者采用本发明实施例二中所制制剂,以及所优选 的制备方法,服用治疗一段时间后,眼睛干涩、发痒的症状得到缓解,继续服用一个疗程,患 者自述眼睛不适感完全消失,去医院检查,角膜染色消退,SchirmerI试验多次测定大于 10mm/5mim,疫愈。
[0050] 病例二、患者赵某,女,29岁,患者是办公室白领,长时间对着电脑,眼睛得不到休 息,患者还有晚上睡觉前看手机的坏习惯,最近患者眼睛出现畏光、怕风、发痒、干涩等症 状,患者起初采用滴眼液水的方式进行治疗,酸涩、胀痛的现象稍微得到改善,但是一停药, 眼部不适的症状又会出现,患者去医院检查,最终确诊为干眼症,采用本发明实施例二中所 制制剂,以及所选的制备方法,服用两个疗程后,患者眼部不适的现象明显消失,为防止复 发,患者又坚持服用了一个疗程,干眼症的症状全部消失,患者去医院检查,各项检查均正 常,疫愈。
【主权项】
1. 一种治疗干眼症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该中药制剂是由以下重量份的药物制成: 枸杞子13-23份、白芍10-20份、桑白皮10-20份、地骨皮13-23份、苦杏仁7-17份、淡竹叶 7-17份、陈皮5-15份、半夏4-14份、泽泻7-17份、龙胆草4-14份、麦冬10-20份、牡丹皮 7-17份、玄参10-20份、黄芩10-20份、茯苓10-20份、通草3-9份、菊花5-15份、蝉蜕3-9 份、乌梅15-25份、旋复花4-14份、石斛7-17份、玉竹7-17份、防风4-14份、荆芥5-15份、 生甘草4-14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干眼症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药物 制成:枸杞子18份、白芍15份、桑白皮15份、地骨皮18份、苦杏仁12份、淡竹叶12份、陈 皮10份、半夏9份、泽泻12份、龙胆草9份、麦冬15份、牡丹皮12份、玄参15份、黄芩15 份、茯苓15份、通草6份、菊花10份、蝉蜕6份、乌梅20份、旋复花9份、石斛12份、玉竹12 份、防风9份、荆芥10份、生甘草9份。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治疗干眼症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制剂为 汤剂。4. 一种治疗干眼症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备方法如下:步骤一:按本 发明重量配比,先将枸杞子、苦杏仁、乌梅用纱布包成药包,放于水中浸泡约45分钟,过滤, 备用;步骤二:按本发明重量配比,称取白苟、桑白皮、地骨皮、半夏、泽泻、龙胆草、麦冬、牡 丹皮、玄参、黄芩、玉竹、防风放于砂锅中加步骤一中浸泡后剩余冷水,超过药面4~6厘米, 用武火煎沸后,再用文火煎20~30分钟,过滤,得滤液,在剩余药渣中加入4厘米左右的 水,然后加入陈皮、石斛、茯苓、通草、蝉蜕、荆芥以及步骤一中的药包,煎煮20-30分钟,最 后加入菊花、旋复花、淡竹叶、生甘草煎煮10分钟,过滤,弃渣,得滤液,备用;步骤三:将步 骤二中的两次滤液进行合并,既得本发明所述的治疗干眼症的中药汤剂。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干眼症的中药制剂,它是由枸杞子、白芍、桑白皮、地骨皮、苦杏仁、淡竹叶、陈皮、半夏、泽泻、龙胆草、麦冬、牡丹皮、玄参、黄芩、茯苓、通草、菊花、蝉蜕、乌梅、旋复花、石斛、玉竹、防风、荆芥、生甘草按照一定的重量配比制成,具有滋补肝肾、益精明目、清热燥湿、清肝明目的功效,能够有效的治疗干眼症。
【IPC分类】A61K36/899, A61P27/02, A61K35/64
【公开号】CN104906430
【申请号】CN201510370452
【发明人】陈红
【申请人】陈红
【公开日】2015年9月16日
【申请日】2015年6月30日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