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病毒性肺炎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xiaoxiao2020-10-23  10

一种治疗病毒性肺炎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病毒性肺炎的中药,属于肺炎中药配方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病毒性肺炎是由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向下蔓延所致的肺部炎症。本病一年四季均 可发生,但大多见于冬春季节,可暴发或散发流行。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全身酸痛、 干咳及肺浸润等。病毒性肺炎的发生与病毒的毒力、感染途径以及宿主的年龄、免疫功能状 态等有关。一般小儿发病率尚于成人。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病毒性肺炎的中药,以便更好地针对病毒性肺炎 进行治疗。
[0004]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 -种治疗病毒性肺炎的中药,由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组成:青天葵6~10份、积 雪草4~8份、蛇莓6~10份、大青叶4~8份、黄精6~10份、山桅8~12份、紫花地丁 4~8份、浙贝母6~10份、甘薯叶4~8份、金荞麦茎叶4~8份、络石藤6~10份、绞股 蓝6~10份、粉瘤菌6~10份、凤仙8~12份、浮石8~12份、玉竹8~12份、菘菜10~ 14份、雨韭8~12份、赛葵6~10份、桑白皮6~10份、生甘草8~12份、淡竹叶6~10 份、乌奴龙胆10~14份、清半夏4~8份、葶苈子8~12份。
[0006] 进一步地,上述治疗病毒性肺炎的中药,由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组成:青天葵6 份、积雪草4份、蛇莓6份、大青叶4份、黄精6份、山桅8份、紫花地丁 4份、浙贝母6份、甘 薯叶4份、金荞麦茎叶4份、络石藤6份、绞股蓝6份、粉瘤菌6份、凤仙8份、浮石8份、玉 竹8份、菘菜10份、雨韭8份、赛葵6份、桑白皮6份、生甘草8份、淡竹叶6份、乌奴龙胆10 份、清半夏4份、葶苈子8份。
[0007] 进一步地,上述治疗病毒性肺炎的中药,由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组成:青天葵8 份、积雪草6份、蛇莓8份、大青叶6份、黄精8份、山桅10份、紫花地丁 6份、浙贝母8份、甘 薯叶6份、金荞麦茎叶6份、络石藤8份、绞股蓝8份、粉瘤菌8份、凤仙10份、浮石10份、 玉竹10份、菘菜12份、雨韭10份、赛葵8份、桑白皮8份、生甘草10份、淡竹叶8份、乌奴 龙胆12份、清半夏6份、葶苈子10份。
[0008] 进一步地,上述治疗病毒性肺炎的中药,由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组成:青天葵10 份、积雪草8份、蛇莓10份、大青叶8份、黄精10份、山桅12份、紫花地丁 8份、浙贝母10 份、甘薯叶8份、金荞麦茎叶8份、络石藤10份、绞股蓝10份、粉瘤菌10份、凤仙12份、浮 石12份、玉竹12份、菘菜14份、雨韭12份、赛葵10份、桑白皮10份、生甘草12份、淡竹叶 10份、乌奴龙胆14份、清半夏8份、葶苈子12份。
[0009] 上述各组分的中药药理和作用如下:
[0010] (1)青天葵:味甘,性凉。清肺止咳,健脾消积,镇静止痛,清热解毒,散瘀消肿。用 于肺结核咳嗽咯血,支气管炎,小儿疳积,小儿肺炎,精神病,跌打肿痛,口腔炎,急性喉头 炎,疮毒。
[0011] ⑵积雪草:性寒;味苦辛;归肝、脾、肾经。清热利湿,消肿解毒。治痧气腹痛,暑 泻,痢疾,湿热黄疸,砂淋,血淋,吐、衄、咳血,目赤,喉肿,风瘆,疥癣,疔痈肿毒,跌打损伤。
[0012] (3)蛇莓:味甘苦,性寒,有毒。归肺;肝;大肠经。清热,凉血,消肿,解毒。治热 病,惊痫,咳嗽,吐血,咽喉肿痛,痢疾,痈肿,疔疮,蛇虫咬伤,汤火伤。
[0013] (4)大青叶:味苦,性寒。归心、胃经。清热解毒,凉血消斑。用于温邪入营,高热 神昏,发斑发瘆,黄疸,热痢,痄腮,喉痹,丹毒,痈肿。
[0014] (5)黄精:性平;味甘;归脾、肺、肾经。补气养阴,健脾,润肺,益肾。用于脾胃虚 弱,体倦乏力,口干食少,肺虚燥咳,精血不足,内热消渴。
[0015] (6)山桅:性寒,味苦。归心经;肝经;肺经;胃经;三焦经。泻火除烦;清热利湿; 凉血解毒。主治热病心烦;肝火目赤;头痛;湿热黄疳;淋证;血痢尿血;口舌生疮;疮疡肿 毒;扭伤肿痛。
[0016] (7)紫花地丁 :味苦、辛;性寒。归心、肝经。清热解毒;凉血消肿。主用于疔疮肿 毒;痈疽发背;丹毒;毒蛇咬伤。
[0017] (8)浙贝母:味苦,性寒。归肺、心经。宣肺清热,化痰止咳,开郁散结。主治风热 或痰热咳嗽,咽喉肿痛,肺痈,瘿瘤,疮痈肿毒。
[0018] (9)甘薯叶:具有增强免疫功能,提高机体抗病能力,促进新陈代谢,延缓衰老降 血糖、通便利尿、升血小板、止血、预防动脉硬化、阻止细胞癌变,催乳解毒,保护视力,预防 夜盲的良好保健功能。
[0019] (10)金荞麦茎叶:味苦、辛;性凉。归肺;脾;肝经。清热解毒;健脾利湿;祛风通 络。主肺痈;咽喉肿痛;肝炎腹胀;消化不良;痢疾;痛疽肿毒;瘰疬;蛇虫咬伤;风湿痹痛; 头风痛。
[0020] (11)络石藤:性微寒;味苦;归肝、肾经。祛风通络,凉血消肿。用于风湿热痹,筋 脉拘挛,腰膝酸痛,喉痹,痈肿,跌扑损伤。
[0021] (12)绞股蓝:味苦、微甘,性凉;归肺、脾、肾经。保肝解毒、降血压、降血脂血糖。主 治体虚乏力;虚劳失精;白细胞减少症;高脂血症;病毒性肝炎;慢性胃肠炎;慢性气管炎。
[0022] (13)粉瘤菌:味淡;性微寒。清热消炎。主治粘膜发炎。
[0023] (14)凤仙:祛风,活血,消肿,止痛。治风湿偏废,腰胁疼痛,妇女经闭腹痛,产后瘀 血未尽,跌打损伤,痈疽,疔疮,鹅掌风。
[0024] (15)浮石:味咸;性寒;无毒。归肺;肾;肝;大肠经。清肺火;化老痰;利水通淋; 软坚散结。主痰热壅肺;咳喘痰稠难咯;小便淋沥涩痛;瘿瘤瘰疬。
[0025] (16)玉竹:味甘,性微寒。入肺、胃经。具有养阴、润燥、除烦、止渴的功效。治热 病伤阴、咳嗽烦渴、虚劳发热、消谷易饥、小便频数等。
[0026] (17)菘菜:味甘,性凉。归胃经。解热除烦,通利肠胃。治肺热咳嗽,便秘,丹毒, 漆疮。
[0027] (18)雨韭:味苦;性寒。清肺热;利湿热;解疮毒。主高热咳喘;湿热黄疸;丹毒; 疮疖。
[0028] (19)赛葵:味甘、淡,性凉。归肺经、肝经、大肠经。清热利湿,解毒散瘀。用于感 冒肠炎,痢疾,黄疸型肝炎,风湿关节痛,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
[0029] (20)桑白皮:味甘,性寒。入肺经。泻肺平喘,行水消肿。泻肺平喘,行水消肿。治 肺热喘咳,吐血,水肿,脚气,小便不利。
[0030] (21)生甘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 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
[0031] (22)淡竹叶:性寒;味甘淡;归心、肾经。清心火,除烦热,利小便。治热病口渴,心 烦,小便赤涩,淋浊,口糜舌疮,牙龈肿痛。
[0032] (23)乌奴龙胆:味苦,性寒。清热解毒,止泻。用于流感发烧,咽喉肿痛,黄疸,热 性腹泻。
[0033] (24)清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主治咳喘痰多;呕吐反胃;胸脘痞 满头痛眩晕;夜卧不安;瘿瘤痰核;痈疽肿毒。
[0034] (25)葶苈子:味辛,苦;性寒。归肺;心;肝;胃;膀胱经。泻肺降气;祛痰平喘;利 水消肿;泄逐邪。主痰涎壅肺之喘咳痰多;肺痈;水肿;胸腹积水;小便不利;慢性肺源性心 脏病;心力衰竭之喘肿;瘰疬结 核。
[0035] 病毒性肺炎在中医病名属"风温"、"风温肺热"范畴,基本病机是风热首犯肺卫,继 而邪热搏结于气分营分,或入心包。
[0036] 本方能清热解毒,清热化湿,疏风润肺,清营透热,诸药配合,对病毒性肺炎具有较 好治疗效果,临床用之每收佳效。三年中,通过对60名患者的使用表明,该药能有效治疗病 毒性肺炎,有效率达91. 67%。
[0037] 下面结合临床实验数据说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0038] 1、一般资料:发明人2012年4月-2015年4月间共收集了 120例病毒性肺炎患 者,其中,年龄20岁~50岁,病情半年~3年。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对照组60例。两 组年龄等资料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0039] 2、试验方法:(1)对照组服用清开灵,按照说明书服用。疗程30天。(2)治疗组口 服本发明按照具体实施例2制得的散剂,早、中、晚各一次。疗程30天。(3)疗效标准及治 疗结果:疗效标准:痊愈:病毒性肺炎的临床症状全部消失。好转:病毒性肺炎的临床症状 减轻,病情得到控制。无效:病毒性肺炎的临床症状无明显好转或加重。以痊愈和好转计算 有效率。治疗统计结果见表1。
[0040] 表1两组疗效比较
[0041]
[0042]由此可见,采用本发明的组方制得的药物能够安全有效治疗病毒性肺炎。
[0043] 毒性试验:
[0044] 试验药品时本发明实施例2中的散剂。试验动物为ICR种小白鼠,体重18~22 克,雌雄各半,共40只。试验方法是,禁食12小时后,按20克/千克给小白鼠灌胃4个月, 长期毒性试验结果显示,小白鼠体重,肝、肾功能、血象等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表明该药的 安全性大,属于无毒级别。
【具体实施方式】
[0045]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描述,以便更好的理解本发明。
[0046] 实施例1
[0047] 本实施例中的治疗病毒性肺炎的中药,称取青天葵6克、积雪草4克、蛇莓6克、大 青叶4克、黄精6克、山桅8克、紫花地丁 4克、浙贝母6克、甘薯叶4克、金荞麦茎叶4克、络 石藤6克、绞股蓝6克、粉瘤菌6克、凤仙8克、浮石8克、玉竹8克、菘菜10克、雨韭8克、 赛葵6克、桑白皮6克、生甘草8克、淡竹叶6克、乌奴龙胆10克、清半夏4克、葶苈子8克。 加6倍量水,煎煮2小时,过滤;滤渣加8倍量水,煎煮1小时,过滤;合并滤液,浓缩,干燥, 混合均匀,装入胶囊壳,即得符合治疗用1天用量的胶囊剂。用于治疗病毒性肺炎,口服,每 日分早、中、晚三次服用。
[0048] 实施例2
[0049] 本实施例中的治疗病毒性肺炎的中药,称取青天葵8克、积雪草6克、蛇莓8克、大 青叶6克、黄精8克、山桅10克、紫花地丁 6克、浙贝母8克、甘薯叶6克、金荞麦茎叶6克、 络石藤8克、绞股蓝8克、粉瘤菌8克、凤仙10克、浮石10克、玉竹10克、菘菜12克、雨韭 10克、赛葵8克、桑白皮8克、生甘草10克、淡竹叶8克、乌奴龙胆12克、清半夏6克、葶苈 子10克。加10倍量水,煎煮2小时,过滤;滤渣加8倍量水,煎煮1. 5小时,过滤;合并滤液, 浓缩,干燥,合均匀,包装,即得符合治疗用1天用量的散剂。用于治疗病毒性肺炎,口服,每 日分早、中、晚三次服用。
[0050] 实施例3
[0051] 本实施例中的治疗病毒性肺炎的中药,称取青天葵10克、积雪草8克、蛇莓10克、 大青叶8克、黄精10克、山桅12克、紫花地丁 8克、浙贝母10克、甘薯叶8克、金荞麦茎叶 8克、络石藤10克、绞股蓝10克、粉瘤菌10克、凤仙12克、浮石12克、玉竹12克、菘菜14 克、雨韭12克、赛葵10克、桑白皮10克、生甘草12克、淡竹叶10克、乌奴龙胆14克、清半 夏8克、葶苈子12克。加8倍量水,煎煮1. 5小时,过滤;滤渣加6倍量水,煎煮1小时,过 滤;合并滤液,浓缩,干燥,混合均匀,按照本领域常规工艺制粒,包装,即得符合治疗用1天 用量的颗粒剂。用于治疗,口服,每日分早、中、晚三次服用。
[0052]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 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 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 一种治疗病毒性肺炎的中药,其特征在于:由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组成:青天葵6~ 10份、积雪草4~8份、蛇莓6~10份、大青叶4~8份、黄精6~10份、山桅8~12份、 紫花地丁 4~8份、浙贝母6~10份、甘薯叶4~8份、金荞麦茎叶4~8份、络石藤6~ 10份、绞股蓝6~10份、粉瘤菌6~10份、凤仙8~12份、浮石8~12份、玉竹8~12 份、菘菜10~14份、雨韭8~12份、赛葵6~10份、桑白皮6~10份、生甘草8~12份、 淡竹叶6~10份、乌奴龙胆10~14份、清半夏4~8份、葶苈子8~12份。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病毒性肺炎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由以下质量 份数的组分组成:青天葵6份、积雪草4份、蛇莓6份、大青叶4份、黄精6份、山桅8份、紫 花地丁 4份、浙贝母6份、甘薯叶4份、金荞麦茎叶4份、络石藤6份、绞股蓝6份、粉瘤菌6 份、凤仙8份、浮石8份、玉竹8份、菘菜10份、雨韭8份、赛葵6份、桑白皮6份、生甘草8 份、淡竹叶6份、乌奴龙胆10份、清半夏4份、葶苈子8份。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病毒性肺炎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由以下质量 份数的组分组成:青天葵8份、积雪草6份、蛇莓8份、大青叶6份、黄精8份、山桅10份、紫 花地丁 6份、浙贝母8份、甘薯叶6份、金荞麦茎叶6份、络石藤8份、绞股蓝8份、粉瘤菌8 份、凤仙10份、浮石10份、玉竹10份、菘菜12份、雨韭10份、赛葵8份、桑白皮8份、生甘 草10份、淡竹叶8份、乌奴龙胆12份、清半夏6份、葶苈子10份。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病毒性肺炎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由以下质量 份数的组分组成:青天葵10份、积雪草8份、蛇莓10份、大青叶8份、黄精10份、山桅12份、 紫花地丁 8份、浙贝母10份、甘薯叶8份、金荞麦茎叶8份、络石藤10份、绞股蓝10份、粉 瘤菌10份、凤仙12份、浮石12份、玉竹12份、菘菜14份、雨韭12份、赛葵10份、桑白皮10 份、生甘草12份、淡竹叶10份、乌奴龙胆14份、清半夏8份、葶苈子12份。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病毒性肺炎的中药,由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组成:青天葵6~10份、积雪草4~8份、蛇莓6~10份、大青叶4~8份、黄精6~10份、山桅8~12份、紫花地丁4~8份、浙贝母6~10份、甘薯叶4~8份、金荞麦茎叶4~8份、络石藤6~10份、绞股蓝6~10份、粉瘤菌6~10份、凤仙8~12份、浮石8~12份、玉竹8~12份、菘菜10~14份、雨韭8~12份、赛葵6~10份、桑白皮6~10份、生甘草8~12份、淡竹叶6~10份、乌奴龙胆10~14份、清半夏4~8份、葶苈子8~12份。本方能清热解毒,清热化湿,疏风润肺,清营透热,诸药配合,对病毒性肺炎具有较好治疗效果,临床用之每收佳效。
【IPC分类】A61P31/12, A61P11/00, A61K36/899, A61K33/00
【公开号】CN104906433
【申请号】CN201510375038
【发明人】孙霞
【申请人】孙霞
【公开日】2015年9月16日
【申请日】2015年7月1日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