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破伤风的中药外用剂及其制法

xiaoxiao2020-10-23  5

治疗破伤风的中药外用剂及其制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中医中药领域,特别是涉及治疗破伤风的中药外用剂及其制法。
【背景技术】
[0002] 破伤风是破伤风杆菌经由皮肤或黏膜伤口侵入人体,在缺氧环境下生长繁殖,产 生毒素而引起阵发性肌痉挛的一种特异性感染。破伤风潜伏期通常为7~8天,可短至24 小时或长达数月、数年。前躯症状是全身乏力、头晕、头痛、咀嚼无力、局部肌肉发紧、扯痛、 反射亢进等。典型症状是在肌紧张性收缩(肌强直、发硬)的基础上,阵发性强烈痉挛,通常 最先受影响的肌群是咀嚼肌,随后顺序为面部表情肌、颈、背、腹、四肢肌,最后为膈肌。相 应出现的征象为:张口困难(牙关紧闭)、蹙眉、口角下缩、咧嘴"苦笑"、颈部强直、头后仰;当 背、腹肌同时收缩,因背部肌群较为有力,躯干因而扭曲成弓、结合颈、四肢的屈膝、弯肘、半 握拳等痉挛姿态,形成"角弓反张"或"侧弓反张";膈肌受影响后,发作时面唇青紫,通气困 难,可出现呼吸暂停。
[0003] 公布号CN104491491A(申请号201410762968. 8)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 预防破伤风的中药喷雾剂,各原料药如下,均为重量份:刘寄奴3-8,独角莲5-15,川防风 1-5,血竭2-8,天麻6-12,野菊花11-18,独活6-13,大蓟5-13,连翘4-15,乌鞘蛇1-5, 鸡血藤3-9,金银花2-7。公布号CN104056220A(申请号201410264753. 3)的中国专利 文献公开了一种治疗破伤风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它主要是由蝉蜕、白附子、天南星、秦艽、 天麻、桑枝、金银花、大黄、荆芥按一定重量配比制备而成。公布号CN103705556A(申请号 201310740571. 4)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治疗破伤风的中药组合物,包括外用药和内 服药,所述外用药为三角楓叶,所述内服药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组成:铁线草10-30份、一 点红10-30份、扶芳藤10-30份。
[0004]目前用于治疗破伤风的药物,部分效果较差,复发率较高,不适用于所有的患者, 因此需研制出一种杀菌效果好、止痛快的中药剂。

【发明内容】

[0005] 针对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效果显著、使用安全适用性广的 治疗破伤风的中药外用剂及其制法。
[0006]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治疗破伤风的中药外用剂,主要由下列原料药制备而成,均为质量份:太子参10-16 ; 云防风7-15 ;关白附6-13 ;山梗菜8-20 ;竹沥7-16 ;鞭打绣球9-15 ;七星剑7-10 ;鱼鳔 9-17 ;川芎8-12 ;岩椒草12-18 ;独角莲9-19 ;苏木6-15 ;全蝎3-8。
[0007]优选方案为,太子参12-14;云防风9-13;关白附8-11;山梗菜10-18;竹沥9-14;鞭打绣球11-13 ;七星剑8-9 ;鱼鳔11-15 ;川芎9-11 ;岩椒草14-16 ;独角莲11-17 ;苏木 8-13 ;全蝎 4-7。
[0008] 更加优选的是,太子参13 ;云防风11 ;关白附9.5 ;山梗菜14 ;竹沥11.5 ;鞭打绣 球12 ;七星剑8. 5 ;鱼鳔13 ;川考10 ;岩椒草15 ;独角莲14 ;苏木10. 5 ;全蝎5. 5。
[0009] 所述的治疗破伤风的中药外用剂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1) 取河砂洗净置于热锅内,加入食用油拌匀,武火加热至灵活状态,投入洗净的鱼鳔 和全蝎,翻炒至酥脆,取出,筛去砂,置于醋液内浸泡3分钟,取出干燥; (2) 取苏木除去杂质,置于密闭容器内,加入白酒浸泡30-40分钟(优选的:浸泡32-38 分钟;更加优选的:浸泡35分钟),取出,劈成片,干燥,与步骤(1)所制原料药一起碾碎; (3) 将太子参、云防风、关白附、川芎和独角莲洗净,置于蒸锅内隔水蒸10-20分钟,取 出切片,与步骤(2)所制药粉,一起加水煎煮,大火加热至沸腾,持续5分钟,再转小火煎煮 22-36分钟(优选的:小火煎煮26-32分钟;更加优选的:小火煎煮29分钟),关火后,过滤并 收集滤液,滤渣加水再次煎煮,合并两次所得滤液; (4) 将山梗菜、鞭打绣球、七星剑和岩椒草洗净除杂,切成丝状,与姜片一同放入容器 内,加入黄酒浸润,文火煮至酒吸尽,取出,除去姜片,干燥并粉碎过筛; (5) 将步骤(3) (4)所得滤液和药粉混合,再加入竹沥,搅拌均匀,文火加热10分钟,过 滤,静置,即得中药外用剂。
[0010] 所述的治疗破伤风的中药外用剂的制备方法,步骤(1)加入食用油的量为河砂质 量的10%-20% (优选的:加入食用油的量为河砂质量的15%)。
[0011] 所述的治疗破伤风的中药外用剂的制备方法,步骤(3)隔水蒸12-18分钟(优选 的:隔水蒸15分钟)。
[0012] 所述的治疗破伤风的中药外用剂的制备方法,步骤(3)加水量为所煮原料药质量 的6-9倍(优选的:加水量为所煮原料药质量的7-8倍;更加优选的:加水量为所煮原料药 质量的7.5倍)。
[0013] 所述的治疗破伤风的中药外用剂的制备方法,步骤(3)滤渣加水再次煎煮16-28 分钟(优选的:滤渣加水再次煎煮20-24分钟;更加优选的:滤渣加水再次煎煮22分钟)。
[0014] 所述的治疗破伤风的中药外用剂的制备方法,步骤(4)粉碎过120-200目筛(优选 的:粉碎过140-180目筛;更加优选的:粉碎过160目筛)。
[0015] 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的治疗破伤风的中药外用剂在制备治疗破伤风的应用。
[0016] 本发明提供的治疗破伤风的中药外用剂配方科学,制备方法简单。除此之外,它的 优良之处还表现在: 1、 本发明所得产品,治疗效果好,治愈率高,可有效降低复发率; 2、 本配方经多年临床实践总结而成,具有祛风止痉、活血解毒的功效; 3、 本发明所选中药材,安全无副作用,还可增强患者的机体免疫力。
【具体实施方式】
[0017]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实验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保护范围不限于此。
[0018] 实施例1治疗破伤风的中药外用剂,主要由下列原料药制备而成(每份IOg):太子 参10份,云防风7份,关白附6份,山梗菜8份,竹沥7份,鞭打绣球9份,七星剑7份,鱼鳔 9份,川芎8份,岩椒草12份,独角莲9份,苏木6份,全蝎3份。上述治疗破伤风的中药外 用剂的制备方法是: (1)取河砂洗净置于热锅内,加入河砂质量10%的食用油拌匀,武火加热至灵活状态, 投入洗净的鱼鳔和全蝎,翻炒至酥脆,取出,筛去砂,置于醋液内浸泡3分钟,取出干燥; (2) 取苏木除去杂质,置于密闭容器内,加入白酒浸泡30分钟,取出,劈成片,干燥,与 步骤(1)所制原料药一起碾碎; (3) 将太子参、云防风、关白附、川芎和独角莲洗净,置于蒸锅内隔水蒸10分钟,取出切 片,与步骤(2)所制药粉,一起加入所煮原料药质量6倍的水煎煮,大火加热至沸腾,持续5 分钟,再转小火煎煮22分钟,关火后,过滤并收集滤液,滤渣加水再次煎煮16分钟,合并两 次所得滤液; (4) 将山梗菜、鞭打绣球、七星剑和岩椒草洗净除杂,切成丝状,与姜片一同放入容器 内,加入黄酒浸润,文火煮至酒吸尽,取出,除去姜片,干燥并粉碎过120目筛; (5) 将步骤(3) (4)所得滤液和药粉混合,再加入竹沥,搅拌均匀,文火加热10分钟,过 滤,静置,即得中药外用剂。
[0019] 实施例2治疗破伤风的中药外用剂,主要由下列原料药制备而成(每份IOg):太子 参16份,云防风15份,关白附13份,山梗菜20份,竹沥16份,鞭打绣球15份,七星剑10 份,鱼鳔17份,川芎12份,岩椒草18份,独角莲19份,苏木15份,全蝎8份。上述治疗破 伤风的中药外用剂的制备方法是: (1) 取河砂洗净置于热锅内,加入河砂质量20%的食用油拌匀,武火加热至灵活状态, 投入洗净的鱼鳔和全蝎,翻炒至酥脆,取出,筛去砂,置于醋液内浸泡3分钟,取出干燥; (2) 取苏木除去杂质,置于密闭容器内,加入白酒浸泡40分钟,取出,劈成片,干燥,与 步骤(1)所制原料药一起碾碎; (3) 将太子参、云防风、关白附、川芎和独角莲洗净,置于蒸锅内隔水蒸20分钟,取出切 片,与步骤(2)所制药粉,一起加入所煮原料药质量9倍的水煎煮,大火加热至沸腾, 持续5 分钟,再转小火煎煮36分钟,关火后,过滤并收集滤液,滤渣加水再次煎煮28分钟,合并两 次所得滤液; (4) 将山梗菜、鞭打绣球、七星剑和岩椒草洗净除杂,切成丝状,与姜片一同放入容器 内,加入黄酒浸润,文火煮至酒吸尽,取出,除去姜片,干燥并粉碎过200目筛; (5) 将步骤(3) (4)所得滤液和药粉混合,再加入竹沥,搅拌均匀,文火加热10分钟,过 滤,静置,即得中药外用剂。
[0020] 典型病例:xxx,女性,41岁。主诉:说话不清,全身无力,活动困难;病史:患者两周 前不小心被钝刀割伤,简单包扎后便继续干活,两天前开始出现不适症,全身不适,张口困 难,苦笑面容,随后行走不便,感觉呼吸较困难,遂到医院就诊,经检查,确诊为破伤风。
[0021] 使用本实例所得中药外用剂,先清洗伤口,后涂于受伤处,一天两次,七天为一个 疗程,患者使用三天后,不适症有所缓解,基本可正常行走,坚持使用两个疗程,患者恢复正 常,痊愈,随访半年内,未再复发。
[0022] 实施例3治疗破伤风的中药外用剂,主要由下列原料药制备而成海份IOg):太子 参12份,云防风9份,关白附8份,山梗菜10份,竹沥9份,鞭打绣球11份,七星剑8份,鱼 鳔11份,川芎9份,岩椒草14份,独角莲11份,苏木8份,全蝎4份。上述治疗破伤风的中 药外用剂的制备方法是: (1)取河砂洗净置于热锅内,加入河砂质量10%的食用油拌匀,武火加热至灵活状态, 投入洗净的鱼鳔和全蝎,翻炒至酥脆,取出,筛去砂,置于醋液内浸泡3分钟,取出干燥; (2) 取苏木除去杂质,置于密闭容器内,加入白酒浸泡32分钟,取出,劈成片,干燥,与 步骤(1)所制原料药一起碾碎; (3) 将太子参、云防风、关白附、川芎和独角莲洗净,置于蒸锅内隔水蒸12分钟,取出切 片,与步骤(2)所制药粉,一起加入所煮原料药质量7倍的水煎煮,大火加热至沸腾,持续5 分钟,再转小火煎煮26分钟,关火后,过滤并收集滤液,滤渣加水再次煎煮20分钟,合并两 次所得滤液; (4) 将山梗菜、鞭打绣球、七星剑和岩椒草洗净除杂,切成丝状,与姜片一同放入容器 内,加入黄酒浸润,文火煮至酒吸尽,取出,除去姜片,干燥并粉碎过140目筛; (5) 将步骤(3) (4)所得滤液和药粉混合,再加入竹沥,搅拌均匀,文火加热10分钟,过 滤,静置,即得中药外用剂。
[0023] 实施例4治疗破伤风的中药外用剂,主要由下列原料药制备而成(每份IOg):太子 参14份,云防风13份,关白附11份,山梗菜18份,竹沥14份,鞭打绣球13份,七星剑9份, 鱼鳔15份,川芎11份,岩椒草16份,独角莲17份,苏木13份,全蝎7份。上述治疗破伤风 的中药外用剂的制备方法是: (1) 取河砂洗净置于热锅内,加入河砂质量20%的食用油拌匀,武火加热至灵活状态, 投入洗净的鱼鳔和全蝎,翻炒至酥脆,取出,筛去砂,置于醋液内浸泡3分钟,取出干燥; (2) 取苏木除去杂质,置于密闭容器内,加入白酒浸泡38分钟,取出,劈成片,干燥,与 步骤(1)所制原料药一起碾碎; (3) 将太子参、云防风、关白附、川芎和独角莲洗净,置于蒸锅内隔水蒸18分钟,取出切 片,与步骤(2)所制药粉,一起加入所煮原料药质量8倍的水煎煮,大火加热至沸腾,持续5 分钟,再转小火煎煮32分钟,关火后,过滤并收集滤液,滤渣加水再次煎煮24分钟,合并两 次所得滤液; (4) 将山梗菜、鞭打绣球、七星剑和岩椒草洗净除杂,切成丝状,与姜片一同放入容器 内,加入黄酒浸润,文火煮至酒吸尽,取出,除去姜片,干燥并粉碎过180目筛; (5) 将步骤(3) (4)所得滤液和药粉混合,再加入竹沥,搅拌均匀,文火加热10分钟,过 滤,静置,即得中药外用剂。
[0024] 典型病例:xxx,男性,8岁。病史:患者一周前玩耍时,不慎摔伤膝盖处,未处理,五 天后患者出现头晕乏力症状,阵发性肌肉收缩,面部僵硬,出现弓角反张现象,每次发作时 间在一分钟以内,经家人发现后,送去医院检查,确诊为破伤风。
[0025] 经人推荐使用本实例所得中药外用剂,先清洗伤口,后涂于受伤处,一天两次,七 天为一个疗程,患者使用一个疗程后,头晕乏力等症全部消除,肌肉收缩明显缓解,又使用 一个疗程后,患者诸症全消,停药半年内,病情无复发。
[0026] 实施例5治疗破伤风的中药外用剂,主要由下列原料药制备而成(每份IOg):太子 参13份,云防风11份,关白附9. 5份,山梗菜14份,竹沥11. 5份,鞭打绣球12份,七星剑 8. 5份,鱼鳔13份,川芎10份,岩椒草15份,独角莲14份,苏木10. 5份,全蝎5. 5份。上述 治疗破伤风的中药外用剂的制备方法是: (1) 取河砂洗净置于热锅内,加入河砂质量15%的食用油拌匀,武火加热至灵活状态, 投入洗净的鱼鳔和全蝎,翻炒至酥脆,取出,筛去砂,置于醋液内浸泡3分钟,取出干燥; (2) 取苏木除去杂质,置于密闭容器内,加入白酒浸泡35分钟,取出,劈成片,干燥,与 步骤(I)所制原料药一起碾碎; (3) 将太子参、云防风、关白附、川芎和独角莲洗净,置于蒸锅内隔水蒸15分钟,取出切 片,与步骤(2)所制药粉,一起加入所煮原料药质量7. 5倍的水煎煮,大火加热至沸腾,持续 5分钟,再转小火煎煮29分钟,关火后,过滤并收集滤液,滤渣加水再次煎煮22分钟,合并两 次所得滤液; (4) 将山梗菜、鞭打绣球、七星剑和岩椒草洗净除杂,切成丝状,与姜片一同放入容器 内,加入黄酒浸润,文火煮至酒吸尽,取出,除去姜片,干燥并粉碎过160目筛; (5) 将步骤(3) (4)所得滤液和药粉混合,再加入竹沥,搅拌均匀,文火加热10分钟,过 滤,静置,即得中药外用剂。
[0027] 本发明所用主要中药原料的药理如下: 太子参:基原:为石竹科植物孩儿参的块根。化学成份:太子参块根脂类中含有棕榈 酸,亚油酸,1-亚油酸甘油醋,吡咯-2-羧酸4 -呋喃甲醇醋,山酸,2-吡咯甲酸,0 -谷 甾醇,另含糖,氨基酸,微量元素[锰(13. 4yg/g)等〕和太子参环肽A及B。性味:甘;微苦; 性微寒。归经:脾、肺经。功能主治:补益脾肺;益气生津。主脾胃虚弱;食欲不振;倦怠无 力;气阴两伤;干咳痰少;自汗气短;以及温病后期气虚津伤;内热口渴;或神经衰弱,心悸 失眠,头昏健忘,小儿夏季热。
[0028] 云防风:基原:为伞形科植物竹叶西风芹、松叶西风芹和多毛西风芹的根。性味: 味辛,微甘,性微温。归经:归肺,肝,脾经。功能主治:祛风胜湿,止痛止痉。主感冒,头痛, 牙痛,胃脘胀痛,泄泻,风湿痹痛,瘫痪,破伤风,惊风,风瘆,湿瘆,疮肿。
[0029] 关白附:基原:为毛茛科植物黄花乌头的块根。化学成份:黄花乌头含次乌头碱和 化学结构尚未确定的关附甲素、关附乙素、关附丙素、关附丁素和关附戊素。性味:辛甘,热, 有毒。归经:肝、胃等经。功能主治:祛风痰,逐寒湿,定惊痫。治中风痰壅,口眼歪斜,头痛, 癫痫,风湿痹痛,破伤风,疮疡疥癣,皮肤湿痒。
[0030] 山梗菜:基原:为桔梗科植物山梗菜的根或带根全草。性味:味辛;性平;小毒。归 经:归肺;肾经。功能主治:祛痰止咳;利尿消肿;清热解毒。主感冒发热;咳嗽痰喘;肝硬 腹水;朋肿;痈疽疔毒;蛇犬伤;蜂髯。
[0031] 竹沥:基原:为禾本科植物淡竹等的茎经火烤后所流出的液汁。性味:甘;苦;寒。 归经:心;肝;肺经。功能主治:清热降火;滑痰利窍。主中风痰迷;肺热痰壅;惊风;癫痫; 热病痰多;壮热烦渴;子烦;破伤风。
[0032] 鞭打绣球:基原:为玄参科植物鞭打绣球的全草。性味:味微甘;淡;性温。归经: 归心;肝经。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清热解毒;活血止痛。主风湿痹痛;经闭腹痛;瘰疬;疮 肿湿毒;咽痛;齿龈肿痛;跌打损伤。
[0033] 七星剑:基原:为唇形科植物小花荠苎的全草。性味:味辛;性微温。归经:归肝; 脾经。功能主治:发汗解暑;利湿角毒。主感冒;中者;呕吐;泄泻;水肿;湿瘆;疮疡肿毒; 带状疱瘆;阴疽瘰疬;跌打伤痛;毒蛇咬伤。
[0034] 鱼鳔:基原:为石首鱼科动物大黄鱼、小黄鱼的鱼鳔。性味:甘,平。归经:《本草新 编》:〃入肾。〃功能主治:补肾益精,滋养筋脉,止血,散瘀,消肿。治肾虚滑精,产后风痉,破 伤风,吐血,血崩,创伤出血,痔疮。
[0035] 川芎:性味与归经:辛,温。归肝、胆、心包经。功能主治:行气 开郁,防风燥湿,活 血止痛。治风冷头痛旋晕,胁痛腹疼,寒痹筋挛,经闭,难产,产后瘀阻块痛,痈疽疮疡。用于 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瘕腹痛,胸胁刺痛,跌扑肿痛,头痛,风湿痹痛。
[0036] 岩椒草:基原:为双子叶植物药芸香科植物臭节草的全草。性味:辛;苦;性凉。归 经:肺;肝;脾经。功能主治:解表;截疟;活血;解毒。主感冒发热;支气管炎;疟疾;胃肠 炎;跌打损伤;痈疽疮肿;烫伤。
[0037] 独角莲:别名禹白附、牛奶白附、红男星、麻芋子、野半夏、鸡心白附。性味:辛、甘, 温。有毒。归胃,肝经。功能:燥湿化痰,祛风止痉,解毒散结。适用于风痰滞络、口眼歪斜、 中风痰盛、偏瘫失语、破伤风以及寒湿头痛;外用用于痰核瘰疬,毒蛇咬伤。
[0038] 苏木:基原:为豆科植物苏木的干燥心材。化学成份:木部含无色的原色素-巴西 苏木素约2%。巴西苏木素遇空气即氧化为巴西苏木红素。另含苏木酚,可做有机试剂,检 查铝离子。又含挥发油,油的主要成分为水芹烯及罗勒烯。还含鞣质。性味:甘咸,平。归 经:入心、肝经。功能主治:行血,破瘀,消肿,止痛。治妇人血气心腹痛,经闭,产后瘀血胀痛 喘急,痢疾,破伤风,痈肿,扑损瘀滞作痛。
[0039] 全蝎:性味与归经:辛,平;有毒。归肝经。有息风镇痉,通络止痛,攻毒散结的功 效。用于肝风内动,痉挛抽搐,小儿惊风,中风口喁,半身不遂,破伤风,风湿顽痹,偏正头痛, 疮疡,瘰疬。
[0040] 试验例1本发明所得治疗破伤风的中药外用剂(实施例5)的临床应用: 选取人群:2014年2月-2015年3月,依据就诊病历,在四所医院筛选有破伤风的患者 237例,年龄6-68岁,平均年龄35. 8 ± 3. 6岁,病程7天-3个月,其中男性患者136例,女性 患者101例。诊断标准:1.多有皮肤、粘膜开放性创伤史,潜伏期自24小时至8周或更长 不等,一般为1-2周;2.早期表现为张口困难,前驱症状表现为乏力、头痛、舌根发硬、吞咽 不便,头颈转动不自如等,典型症状是在肌紧张陛收缩基础上,阵发性强烈痉挛,张口困难, 随之为苦笑面容,弓角反张;3.症状可因光、声、接触、震动、饮水、注射等诱发,发作时神志 清楚;4.局部型仅表现为创伤部位或伤肢肌肉强直痉挛,不遍及全身。
[0041] 试验前,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148例和对照组89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 程、病情等方面无显著差异。实验组使用本发明所得产品,先清洗伤口,后涂于受伤处,一天 两次,七天为一个疗程;对照组使用其他常规药物(消炎镇痛膏、破伤风抗毒素、青霉素等)。 用药期间对两组患者进行连续观察,记录症状及变化。
[0042] 疗效判定标准:参照文献疗效标准,(1)治愈:全身及局部症状、体征消失,伤口愈 合,无并发症;(2)好转:全身及局部症状、体征基本消失,伤口未完全愈合;(3)无效:症状 及体征未见改善。
[0043] 临床结果:经两个疗程的治疗后,两组的治疗结果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实验组的治愈患者为108例,治愈率为73. 0%,好转患者为36例,好转率为 24. 3%,总有效率为97. 3%,而对照组被治愈的患者为48例,治愈率为53. 9%,好转的患者为 24例,好转率为27. 0%,总有效率80. 9%,显著低于实验组的治疗效果,说明本发明所得产品 疗效显著,治愈率高,通过对比两组的复发例数,可知本发明产品可有效根治破伤风,防止 复发。
[0044] 本发明中的中药,太子参益气生津,云防风止痛止痉,关白附祛风定惊,山梗菜利 尿消肿,竹沥清热降火,鞭打绣球清热解毒,七星剑利湿解毒,鱼鳔补肾益精,川芎行气开 郁,岩椒草活血解毒,独角莲祛风止痉,苏木行血破瘀,全蝎息风镇痉,多种药材协同作用, 共奏祛风止痉、活血解毒之功效,有效根治破伤风。
[0045] 应当指出的是,【具体实施方式】只是本发明比较有代表性的例子,显然本发明的技 术方案不限于上述实施例,还可以有很多变形。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以本发明所明确公 开的或根据文件的书面描述毫无异议的得到的,均应认为是本专利所要保护的范围。
【主权项】
1. 治疗破伤风的中药外用剂,其特征在于,主要由下列原料药制备而成,均为质量份: 太子参1〇_16 ;云防风7-15 ;关白附6-13 ;山梗菜8-20 ;竹沥7-16 ;鞭打绣球9-15 ;七星剑 7-10 ;鱼鳔9-17 ;川芎8-12 ;岩椒草12-18 ;独角莲9-19 ;苏木6-15 ;全蝎3-8。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破伤风的中药外用剂,其特征在于,太子参12-14 ;云防风 9-13 ;关白附8-11 ;山梗菜10-18 ;竹沥9-14 ;鞭打绣球11-13 ;七星剑8-9 ;鱼鳔11-15 ;川 芎9-11 ;岩椒草14-16 ;独角莲11-17 ;苏木8-13 ;全蝎4-7。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破伤风的中药外用剂,其特征在于,太子参13 ;云防风11 ; 关白附9. 5 ;山梗菜14 ;竹沥11. 5 ;鞭打绣球12 ;七星剑8. 5 ;鱼鳔13 ;川芎10 ;岩椒草15 ; 独角莲14;苏木10. 5;全蝎5. 5。4. 如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治疗破伤风的中药外用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 骤如下: (1) 取河砂洗净置于热锅内,加入食用油拌匀,武火加热至灵活状态,投入洗净的鱼鳔 和全蝎,翻炒至酥脆,取出,筛去砂,置于醋液内浸泡3分钟,取出干燥; (2) 取苏木除去杂质,置于密闭容器内,加入白酒浸泡30-40分钟(优选的:浸泡32-38 分钟;更加优选的:浸泡35分钟),取出,劈成片,干燥,与步骤(1)所制原料药一起碾碎; (3) 将太子参、云防风、关白附、川芎和独角莲洗净,置于蒸锅内隔水蒸10-20分钟,取 出切片,与步骤(2)所制药粉,一起加水煎煮,大火加热至沸腾,持续5分钟,再转小火煎煮 22-36分钟(优选的:小火煎煮26-32分钟;更加优选的:小火煎煮29分钟),关火后,过滤并 收集滤液,滤渣加水再次煎煮,合并两次所得滤液; (4) 将山梗菜、鞭打绣球、七星剑和岩椒草洗净除杂,切成丝状,与姜片一同放入容器 内,加入黄酒浸润,文火煮至酒吸尽,取出,除去姜片,干燥并粉碎过筛; (5) 将步骤(3) (4)所得滤液和药粉混合,再加入竹沥,搅拌均匀,文火加热10分钟,过 滤,静置,即得中药外用剂。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治疗破伤风的中药外用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加 入食用油的量为河砂质量的10%_20% (优选的:加入食用油的量为河砂质量的15%)。6.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治疗破伤风的中药外用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隔 水蒸12-18分钟(优选的:隔水蒸15分钟)。7.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治疗破伤风的中药外用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 加水量为所煮原料药质量的6-9倍(优选的:加水量为所煮原料药质量的7-8倍;更加优选 的:加水量为所煮原料药质量的7. 5倍)。8.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治疗破伤风的中药外用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滤 渣加水再次煎煮16-28分钟(优选的:滤渣加水再次煎煮20-24分钟;更加优选的:滤渣加 水再次煎煮22分钟)。9.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治疗破伤风的中药外用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粉 碎过120-200目筛(优选的:粉碎过140-180目筛;更加优选的:粉碎过160目筛)。10. 如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治疗破伤风的中药外用剂在制备治疗破伤风的应用。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治疗破伤风的中药外用剂,主要由下列原料药制备而成,均为质量份:太子参10-16;云防风7-15;关白附6-13;山梗菜8-20;竹沥7-16;鞭打绣球9-15;七星剑7-10;鱼鳔9-17;川芎8-12;岩椒草12-18;独角莲9-19;苏木6-15;全蝎3-8。本发明经多年临床实践总结而成,具有祛风止痉、活血解毒的功效,疗效显著。
【IPC分类】A61P21/02, A61K35/646, A61K36/899, A61P31/04
【公开号】CN104906436
【申请号】CN201510376864
【发明人】钊桂英
【申请人】钊桂英
【公开日】2015年9月16日
【申请日】2015年7月2日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