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甲状腺腺瘤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xiaoxiao2020-10-23  21

一种治疗甲状腺腺瘤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中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治疗甲状腺腺瘤的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0002] 甲状腺腺瘤是最常见的甲状腺良性肿瘤,一般无全身不适症状,可发于任何年龄, 好发于中青年女性,是起源于甲状腺滤泡组织的良性肿物。多数为单发,可合并甲状腺肿, 结节呈圆形或椭圆形,表面光滑,质地较周围正常甲状腺组织略为坚韧,无压痛,边界清楚 与皮肤无粘连,可随吞咽而上下移动,易致甲亢(20% )或癌变(10% )。
[0003] 甲状腺腺瘤的发生严重影响了人体甲状腺激素的形成,对人体发育、生长和新陈 代谢都起着阻碍作用。对于大多数的甲状腺肿瘤病人而言,局部治疗不能解决问题,治标而 不治本。现有治疗此病的中药,大多存在起效慢、疗程长,显得力不从心。尽管西医手术治 疗效果不错,但经验证明,手术治疗后复发率高达88. 2%,因为手术只是一种局部的治疗方 法。甲状腺肿瘤虽然生长在颈部,但是是一个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现,因此,应当如何治疗 甲状腺腺瘤才能把治疗效果最大化,才能尽快恢复病人的健康,已成为亟需解决的一个问 题。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解决了目前在治疗甲状腺腺瘤方面存在的缺陷,提供了一种见效快、疗程 短、治愈率高、不易复发,无毒副作用的治疗甲状腺腺瘤的中药组合物。
[0005]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6] 一种治疗甲状腺腺瘤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 的中药组成:
[0007] 三棱10-20克、白芍10-20克、牡蛎10-20克、昆布10-20克、炒山甲10-20克、炒 天虫10-20克、象贝8-12克、地粟8-12克、漏芦8-12克、皂刺8-12克、连翘8-12克、土茯 苓8-12克、香附8-12克、陈皮8-12克、天花粉8-12克、乌药8-12克、控涎丹3-5克。
[0008] 作为一种优化方案:
[0009] 所述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组成:
[0010] 三棱10克、白芍10克、牡蛎10克、昆布10克、炒山甲10克、炒天虫10克、象贝8 克、地粟8克、漏芦8克、皂刺8克、连翘8克、土茯苓8克、香附8克、陈皮8克、天花粉8克、 乌药8克、控涎丹3克。
[0011] 作为一种优化方案:
[0012] 所述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组成:
[0013] 三棱12克、白芍12克、牡蛎12克、昆布12克、炒山甲12克、炒天虫12克、象贝9 克、地粟8克、漏芦9克、皂刺9克、连翘8克、土茯苓9克、香附8克、陈皮9克、天花粉8克、 乌药9克、控涎丹3克。
[0014] 作为一种优化方案:
[0015] 所述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组成:
[0016] 三棱14克、白芍14克、牡蛎14克、昆布14克、炒山甲14克、炒天虫14克、象贝9 克、地粟9克、漏芦9克、皂刺9克、连翘9克、土茯苓9克、香附9克、陈皮9克、天花粉9克、 乌药9克、控涎丹4克。
[0017] 作为一种优化方案:
[0018] 所述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组成:
[0019] 三棱16克、白芍16克、牡蛎16克、昆布16克、炒山甲16克、炒天虫16克、象贝10 克、地粟10克、漏芦10克、皂刺10克、连翘10克、土茯苓10克、香附10克、陈皮10克、天 花粉10克、乌药10克、控涎丹4克。
[0020] 作为一种优化方案:
[0021] 所述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组成:
[0022] 三棱18克、白芍18克、牡蛎18克、昆布18克、炒山甲18克、炒天虫18克、象贝11 克、地粟11克、漏芦11克、皂刺11克、连翘11克、土茯苓11克、香附11克、陈皮11克、天 花粉11克、乌药11克、控涎丹4克。
[0023] 作为一种优化方案:
[0024] 所述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组成:
[0025] 三棱20克、白芍20克、牡蛎20克、昆布20克、炒山甲20克、炒天虫20克、象贝12 克、地粟12克、漏芦12克、皂刺12克、连翘12克、土茯苓12克、香附12克、陈皮12克、天 花粉12克、乌药12克、控涎丹5克。
[0026]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的服用方法为:将上述重量配比的原料中药混合后,按照传统 煎制中药的方法取其药汁,每日1剂,分2~3次口服。20剂为1疗程。疗程间停药2~3 天,再行下1个疗程。
[0027] 上述中药组合物的原料中药:
[0028] 三棱,味苦,性平;归肝、脾经。具有破血祛瘀,行气止痛之功效。主治症瘕痞块; 瘀滞经闭;痛经;食积胀痛;跌年伤痛。《本草经疏》记载:三棱,从血药则治血,从气药则治 气。老癖症瘕积聚结块,未有不由血瘀、气结、食停所致,苦能泄而辛能散,甘能和而入脾,血 属阴而有形,此所以能治一切凝结停滞有形之坚积也。
[0029] 白苟,性凉,味苦酸,微寒,具有补血柔肝、平肝止痛。敛阴收汗等功效,适用于阴虚 发热、月经不调、胸腹胁肋疼痛、四肢挛急,泻痢腹痛、自汗盗汗、崩漏、带下等症。芍药甙有 抗菌、解热、抗炎、增加冠状动脉流量、改善心肌营养血流、扩张血管、对抗急性心肌缺血、抑 制血小板聚集、镇静、镇痛、解痉、抗溃疡、调节血糖的作用。白芍煎剂能抑制痢疾杆菌、肺炎 链球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溶血性链球菌、绿脓杆菌等。
[0030] 牡蛎,味咸、涩,性微寒;归肝、肾经。具有平肝潜阳,收敛固涩,软坚散结之功效。
[0031] 昆布,气腥,味咸。归肝、胃、肾经。有软坚散结,消痰,利水之功能。昆布可用来纠 正由缺碘而引起的甲状腺机能不足,同时也可以暂时抑制甲状腺机能亢进的新陈代谢率而 减轻症状,但不能持久,可作手术前的准备。碘化物进入组织及血液后,尚能促进病理产物 如炎症渗出物的吸收,并能使病态的组织崩溃和溶解,故对活动性肺结核一般不用。昆布中 所含之碘,较单纯的碘、碘化钾吸收慢,体内保留时间长,排出也慢。
[0032] 炒山甲,味咸,性微寒;归肝、胃经。具有活血散结,通经下乳,消痈溃坚之功效。
[0033] 炒天虫,辛平,入肝、肺二经,既能息风止痉,又能化痰定惊,故对惊风、癫痫而挟痰 热者尤为适宜。醇提取物体外可抑制人体肝癌细胞的呼吸,因此可败毒抗癌,用于癌瘤积 毒。
[0034] 象贝,味苦,性寒;归肺、心经。具有化痰止咳,清热散结之功效,用于祛除痈疡肿 毒,湿热恶疮。
[0035] 地粟,又叫荸荠,味甘,性寒,它具有凉血解毒、利尿通便祛痰、消食除胀,调理痔疮 或痢疾便血、妇女崩漏、阴虚肺燥、痰热咳嗽、咽喉不利、痞块积聚、目赤障翳等功效,能对黄 金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产气杆菌及绿脓杆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降低血压也有一定 效果,还对癌肿有防治作用。
[0036] 漏芦,味微咸,性寒,归胃、大肠经。具有清热解毒,消痈,下乳,舒筋通脉之功效。
[0037] 皂刺,味辛,性温;归肝、胃经。具有拔毒排脓,活血消肿之功效。现代抗癌药理研 宄表明,皂角刺具有抗癌抑癌活性。
[0038] 连翘,味苦,性微寒;归肺、心经。内含连翘酚、留醇化合物、皂甙(无溶血性)及黄 酮醇甙类、马苔树脂醇甙等物质,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益气固表之功效。
[0039] 土茯苓,味甘、淡、性平;归心、肺、脾经。具有解毒散结,祛风通络,利湿泄浊之功 效。主治梅毒、喉痹,痈疽恶疮,瘰疠、癌瘤,筋骨挛痛,水肿,淋浊,泄泻脚气,湿瘆疥癣,汞中 毒。
[0040] 香附,味辛、微苦、甘,性平;入肝脾三焦经。具有疏肝解郁,调经止痛,理气调中之 功效,同时具有抗炎、抗菌作用。
[0041] 陈皮,味辛、苦,性温;归脾、胃、肺经。具有理气和中,燥湿化痰,利水通便之功效。
[0042] 天花粉,味甘、微苦,性微寒;归肺、胃经。具有解毒、消肿、排毒之效,可用于痈肿疮 疡,偏于热毒炽盛者,常与连翘、蒲公英、银花、浙贝母等配伍,以奏解毒消肿之效。
[0043] 乌药,味辛,性温;归脾,肾,肺,膀胱经。具有行气止痛,温肾散寒之功效。
[0044] 控涎丹,又名妙应丸,乃从十枣汤衍化而来,由大戟、甘遂、白芥子组成,对水饮、痰 毒、恶血的排除有卓越疗效。
[0045] 中医认为,甲状腺腺瘤多因气机淤滞、痰气凝结于颈前而致,或由于肝火抗盛、淤 血阻滞,转而变成气虚、阴虚、气阴两虚等虚症,涉及肝、心、肾、脾等脏器,基本病机为肝肾 两虚,气机失调。因此,治疗当以补益肝肾,祛痰解毒,软坚消瘿为原则。本发明中药组合 物中,三棱、炒山甲具有活血散结,消痈溃坚之功效,能祛除体内瘀血,治一切凝结停滞有形 之坚积,从而使血脉畅通;白芍、牡蛎、香附能平肝潜阳、补血柔肝、疏肝解郁,不仅具有提高 肝脏排毒解毒能力,还具有良好的抗炎杀菌消毒作用;昆布、炒天虫、象贝既能息风止痉、软 坚散结,又可化痰止咳、逐水清热,可祛除痈疡肿毒,湿热恶疮,抑制肿瘤细胞;漏芦、连翘、 土茯苓、天花粉配伍可以祛除体内湿热邪毒,起到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益气固表的作用;陈 皮、乌药、地粟能理气和中、燥湿化痰,行气止痛,起到和胃健脾,调理脏腑的作用;控涎丹、 皂刺互伍,能拔毒排脓,活血消肿,对体内痰毒、恶血的排除有卓越疗效,进而有效抑制体内 癌细胞的活性。诸药配伍精良,共奏活血化瘀,化痰软坚,消瘿解毒,疏肝泄火,扶正固本之 功效,能有效调节机体内环境平衡,改善机体免疫能力,消除临床不佳症状,提高患者的生 活质量和带癌生存时间。
[0046] 为进一步考察本发明药物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我们选择了48例患者进行临床 治疗。其中男性16例,女性32例,年龄24~48岁;病程2个月~3年;肿块体表面积 2.IcmX2.Ocm~3. 8cmX3. 4cm;左侧肿瘤25例,右侧肿瘤2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 组,每组24例。
[0047] 临床症状:患者多以颈部肿块或者颈部肿大入院,包块生长缓慢,少数生长迅速。 部分病例伴有情绪变化、食欲变化、感吞咽困难、消瘦、多汗、心悸,术前声撕者经喉镜检查 证实一侧声带麻痹。全部病例根据术前病情选择行甲状腺功能、颈部透视或X线片、超声、 CT、MRI或ECT等检查。
[0048] 疗效标准:
[0049] 治愈:肿物完全消失,伴随症状消除,随访1年无复发;
[0050] 显效:肿物缩小2/3以上,伴随症状明显减轻,随访1年肿物无增大;
[0051] 有效:肿物缩小1/3~2/3,伴随症状减轻;
[0052] 无效:肿物无缩小,伴随症状无改善。
[0053] 治疗方法:
[0054] 治疗组服用本发明实施例2的中药组合物,按照传统煎制中药的方法取其药汁, 每日1剂,分2~3次口服。20剂为1疗程。疗程间停药2~3天,再行下1个疗程。对照 组采用手术进行治疗,术后常规病理检查,判定有无恶变。
[0055] 治疗结果:
[0056] 1、临床疗效结果:
[0057] 治疗后,治疗组治愈15例(%),显效8例(33. 3% ),有效1例(4. 2% ),有效 率达95. 8 % ;对照组治愈5例(20. 8 % ),显效7例(29. 2 % ),有效4例(16. 7 % ),,总有 效率为66.7% ;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组间差异比较有显著性(P <〇.〇1),具有可比性。详细结果见表1。
[0058] 表1 :两组病例治疗后的疗效对照结果
[0060] 2、毒副作用比较:
[0061] 统计各组患者用药期间毒副作用,治疗组中部分女性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经期延长 和经量增多,未作特殊处理。对照组8例患者出现恶心呕吐,3例出现贫血,5例出现脱发等 症状。临床试验表明,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在治疗甲状腺腺瘤方面具有无毒副作用的明显优 势。
[0062] 结果表明,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在抗治甲状腺腺瘤方面疗效确切、治愈率高,且无毒 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具体实施方式】
[0063] 实施例1 :一种治疗甲状腺腺瘤的中药组合物,选取三棱10克、白芍10克、牡蛎10 克、昆布10克、炒山甲10克、炒天虫10克、象贝8克、地粟8克、漏芦8克、皂刺8克、连翘 8克、土茯苓8克、香附8克、陈皮8克、天花粉8克、乌药8克、控涎丹3克。
[0064] 实施例2 :-种治疗甲状腺腺瘤的中药组合物,选取三棱12克、白芍12克、牡蛎12 克、昆布12克、炒山甲12克、炒天虫12克、象贝9克、地粟8克、漏芦9克、皂刺9克、连翘 8克、土茯苓9克、香附8克、陈皮9克、天花粉8克、乌药9克、控涎丹3克。
[0065] 实施例3 :-种治疗甲状腺腺瘤的中药组合物,选取三棱14克、白芍14克、牡蛎14 克、昆布14克、炒山甲14克、炒天虫14克、象贝9克、地粟9克、漏芦9克、皂刺9克、连翘 9克、土茯苓9克、香附9克、陈皮9克、天花粉9克、乌药9克、控涎丹4克。
[0066] 实施例4 :一种治疗甲状腺腺瘤的中药组合物,选取三棱16克、白芍16克、牡蛎16 克、昆布16克、炒山甲16克、炒天虫16克、象贝10克、地粟10克、漏芦10克、皂刺10克、 连翘10克、土茯苓10克、香附10克、陈皮10克、天花粉10克、乌药10克、控涎丹4克。
[0067] 实施例5:-种治疗甲状腺腺瘤的中药组合物,选取三棱18克、白芍18克、牡蛎18 克、昆布18克、炒山甲18克、炒天虫18克、象贝11克、地粟11克、漏芦11克、皂刺11克、 连翘11克、土茯苓11克、香附11克、陈皮11克、天花粉11克、乌药11克、控涎丹4克。
[0068] 实施例6 :-种治疗甲状腺腺瘤的中药组合物,选取三棱20克、白芍20克、牡蛎20 克、昆布20克、炒山甲20克、炒天虫20克、象贝12克、地粟12克、漏芦12克、皂刺12克、 连翘12克、土茯苓12克、香附12克、陈皮12克、天花粉12克、乌药12克、控涎丹5克。
[0069] 下面通过具体病例对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疗效进一步进行验证:
[0070] 病例 1
[0071] 赵某,女性,40岁。患者3年前发现颈部肿物,近逐渐增大,伴胸闷不适,间有心 悸,易出汗。曾服中西药物治疗无效。检查发现,左侧甲状腺区有单个肿块,呈半圆形,约 2. 5cmX3.Ocm大小,质软,表面光滑无触痛,边缘清,肿块可随吞咽上下活动。颁下、颈后、 锁骨上及腋窝均未扪及淋巴结。舌质淡,苔白,脉弦数。诊断为甲状腺腺瘤,经人介绍服用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治疗,取三棱14克、白芍14克、牡蛎14克、昆布14克、炒山甲14克、炒 天虫14克、象贝9克、地粟9克、漏芦9克、皂刺9克、连翘9克、土茯苓9克、香附9克、陈 皮9克、天花粉9克、乌药9克、控涎丹4克,水煎后服用,每日2-3次,一个疗程后复诊,月中 块明显缩小,乃继续上述治疗,三个疗程后,肿块完全消失,伴随症状亦消除。随访一年未见 复发。
[0072]病例 2
[0073] 王某,男性,29岁。患者2年前感觉颈部出现肿物,后逐渐增大,身体开始出现 胸闷、出汗等症状。经医院检查发现,甲状腺左叶增大,内见一椭圆形实性肿块回声,约 38mm*26mm*20mm,包膜清晰,内部回声尚均匀,呈中等回声。⑶FI:肿块周边见环状血流信 号,内部见分支状血流信号,诊断为甲状腺腺瘤。患者未采取手术,尝试服用本发明中药组 合物治疗,取三棱16克、白芍16克、牡蛎16克、昆布16克、炒山甲16克、炒天虫16克、象 贝10克、地粟10克、漏芦10克、皂刺10克、连翘10克、土茯苓10克、香附10克、陈皮10 克、天花粉10克、乌药10克、控涎丹4克,水煎后服用,每日2-3次,一个疗程后,患者自述 身体症状明显改善,胸闷等症状消失,肿块感觉缩小;后继续坚持服用本药物三个疗程后, 肿物完全消失,伴随症状消除。随访一年无复发。
[0074] 病例 3
[0075] 隋某,女性,37岁。患者5年前突感颈前正中喉结下生一肿块,约杏核大小,无任何 不适感,后肿大隆起形如鸽蛋大小,检查发现有3cmX3. 5cm大小卵圆形肿物,质较硬,与甲 状腺粘连紧不易移动,可随吞咽动作上下移动,无压痛及压迫感。舌质较红,苔薄微黄,脉弦 滑。经诊断为甲状腺腺瘤。因惧怕手术拒绝外科治疗,故服用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开始治疗, 取三棱20克、白芍20克、牡蛎20克、昆布20克、炒山甲20克、炒天虫20克、象贝12克、地 粟12克、漏芦12克、皂刺12克、连翘12克、土茯苓12克、香附12克、陈皮12克、天花粉12 克、乌药12克、控涎丹5克,水煎后服用,每日2-3次,用药30日后,患者自感身体症状明显 改善,肿物缩小明显。坚持服用三个疗程后,症状消失,病情完全缓解,达到理想的治愈。随 访至今无复发。
【主权项】
1. 一种治疗甲状腺腺瘤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 中药组成: 三棱10-20克、白芍10-20克、牡蛎10-20克、昆布10-20克、炒山甲10-20克、炒天虫 10-20克、象贝8-12克、地粟8-12克、漏芦8-12克、皂刺8-12克、连翘8-12克、土茯苓8-12 克、香附8-12克、陈皮8-12克、天花粉8-12克、乌药8-12克、控涎丹3-5克。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 中药组成: 三棱10克、白芍10克、牡蛎10克、昆布10克、炒山甲10克、炒天虫10克、象贝8克、 地粟8克、漏芦8克、皂刺8克、连翘8克、土茯苓8克、香附8克、陈皮8克、天花粉8克、乌 药8克、控涎丹3克。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 中药组成: 三棱12克、白芍12克、牡蛎12克、昆布12克、炒山甲12克、炒天虫12克、象贝9克、 地粟8克、漏芦9克、皂刺9克、连翘8克、土茯苓9克、香附8克、陈皮9克、天花粉8克、乌 药9克、控涎丹3克。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 中药组成: 三棱14克、白芍14克、牡蛎14克、昆布14克、炒山甲14克、炒天虫14克、象贝9克、 地粟9克、漏芦9克、皂刺9克、连翘9克、土茯苓9克、香附9克、陈皮9克、天花粉9克、乌 药9克、控涎丹4克。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 中药组成: 三棱16克、白芍16克、牡蛎16克、昆布16克、炒山甲16克、炒天虫16克、象贝10克、 地粟10克、漏芦10克、皂刺10克、连翘10克、土茯苓10克、香附10克、陈皮10克、天花粉 10克、乌药10克、控诞丹4克。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 中药组成: 三棱18克、白芍18克、牡蛎18克、昆布18克、炒山甲18克、炒天虫18克、象贝11克、 地粟11克、漏芦11克、皂刺11克、连翘11克、土茯苓11克、香附11克、陈皮11克、天花粉 11克、乌药11克、控诞丹4克。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 中药组成: 三棱20克、白芍20克、牡蛎20克、昆布20克、炒山甲20克、炒天虫20克、象贝12克、 地粟12克、漏芦12克、皂刺12克、连翘12克、土茯苓12克、香附12克、陈皮12克、天花粉 12克、乌药12克、控涎丹5克。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甲状腺腺瘤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组成:三棱10-20克、白芍10-20克、牡蛎10-20克、昆布10-20克、炒山甲10-20克、炒天虫10-20克、象贝8-12克、地粟8-12克、漏芦8-12克、皂刺8-12克、连翘8-12克、土茯苓8-12克、香附8-12克、陈皮8-12克、天花粉8-12克、乌药8-12克、控涎丹3-5克。所选药材精心配伍,合理组方,共奏疏肝化痰、软坚消瘿、理气宣络、活血化瘀之功效,能有效调节机体内环境平衡,改善机体免疫能力,消除临床不佳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带瘤生存时间。
【IPC分类】A61K35/64, A61K36/902, A61K35/618, A61K35/36, A61P35/00
【公开号】CN104906468
【申请号】CN201510320676
【发明人】伦俊杰, 孙宗丽
【申请人】伦俊杰
【公开日】2015年9月16日
【申请日】2015年6月11日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