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乳腺增生症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2] 本发明涉及药物制剂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治疗乳腺增生症的药物组合物及其 制备方法。
[0003]
【背景技术】
[0004] 乳腺增生症是女性最常见的乳房疾病,其发病率占乳腺疾病的首位。近些年来该 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年龄也越来越低龄化。乳腺增生症是正常乳腺小叶生理性增 生与复旧不全,乳腺正常结构出现紊乱,属于病理性增生,它是既非炎症又非肿瘤的一类 病。多发于30-50岁女性,发病高峰为35-40岁。
[0005] 乳腺增生症的病因:传统中医认为它是由于郁怒伤肝、思虑伤脾、气滞血淤、痰凝 成核所致,中医学称之为"乳癖"。现代医学则认为,它的发生,发展和转归,完全是由于妇 女体内的激素周期性变化所导致,当机体在某些应激因素的作用下,就有可能导致乳房本 来应该复原的乳腺增生组织得不到复原或复原不全,久而久之,便形成乳腺增生。饮食因 素:长期的饮食结构不合理、生活习惯不好、心理压力过大等造成体质酸化,人体的机能下 降,进而引起身体代谢循环变慢,大量本物质沉积在体内无法排出,造成气血不畅,内分泌 激素失调、月经失调等现象因此而引起乳腺疾病即乳腺增生。多次人流:因为人工流产不同 于自然分娩,前者是强行中止妊娠,后者是自然的生理过程。随着妊娠后激素水平的升高, 乳腺开始发生变化,乳房会逐渐发胀、饱满、增大,周围乳晕色素也会增加。
[0006]乳腺增生症的临床表现:乳房疼痛和肿块为本病主要的临床表现。1、乳房疼痛: 常为胀痛或刺痛,可累及一侧或两侧乳房,以一侧偏重多见,疼痛严重者不可触碰,甚至影 响日常生活及工作。疼痛以乳房肿块处为主,亦可向患侧腋窝、胸胁或肩背部放射;有些则 表现为乳头疼痛或痒。乳房疼痛常于月经前数天出现或加重,行经后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 疼痛亦可随情绪变化而波动。这种与月经周期及情绪变化有关的疼痛是乳腺增生病临床表 现的主要特点。2、乳房肿块:肿块可发于单侧或双侧乳房内,单个或多个,好发于乳房外上 象限,亦可见于其他象限。肿块形状有片块状、结节状、条索状、颗粒状等,其中以片块状为 多见。肿块边界不明显,质地中等或稍硬韧,活动好,与周围组织无粘连,常有触痛。肿块大 小不一,小者如粟粒般大,大者可逾3~4cm。乳房肿块也有随月经周期而变化的特点,月经 前肿块增大变硬,月经来潮后肿块缩小变软。3、乳头溢液:少数患者可出现乳头溢液,为自 发溢液,草黄色或棕色浆液性溢液。4、月经失调:本病患者可兼见月经前后不定期,量少或 色淡,可伴痛经。5、情志改变:患者常感情志不畅或心烦易怒,每遇生气、精神紧张或劳累后 加重。
[0007] 乳腺增生症在临床上包括以下几种类型:乳痛症(单纯性乳腺增生症):突出表现 是乳房胀痛,以明显周期性乳房胀痛为待征,月经后疼痛自行消失。疼痛以乳房局部为主, 但有时疼痛可放射至同侧腋窝、胸壁及背部。病理特点为管泡及小叶间质轻、重度增生,小 导管轻度扩张。小叶增生型:病理特点是小叶增生增多增大,界限清楚,小叶内外已有细胞 浸润,病变程度随月经周期变化。纤维腺病型:突出的表现为乳腺肿块,可扪及边界不甚清 楚的片状肿块,或表面不光滑,质地较硬,大小不等的圆形结节。病理为主质与间质均增生, 导管扩张,可伴有瘤样结节。纤维化型:少数患者有经前乳痛,检查时可扪及不规则、界限不 清、表面不光滑、质地坚韧的肿块,无触痛。病理见间质纤维化、小叶萎缩或消失,腺管变形。 囊肿病型:表现为单个或数个散在囊肿,直径在1-2厘米,甚至3-4厘米,很少或不伴有经前 乳腺胀痛。病理所见为腺管和腺泡不同程度扩张,形成大小不等的囊肿样改变。
[0008] 中医认为肝肾两经与乳房关系最密切,其次是冲任两脉。肝郁气滞、情志内伤在乳 腺增生症的发病过程中有重要影响。平素情志抑郁,气滞不舒,气血周流失度,蕴结于乳房 胃络,乳络经脉阻塞不通,不通则痛而引起乳房疼痛;肝气横逆犯胃,脾失健运,痰浊内生, 气滞血瘀挟痰结聚为核,循经留聚乳中,故乳中结块。肝肾不足,冲任失调也是引起乳腺增 生症的重要原因。肾为五脏之本,肾气化生天癸,天癸激发冲任,冲任下起胞宫,上连乳房, 冲任之气血,上行为乳,下行为经。若肾气不足,冲任失调,气血滞,积瘀聚于乳房、胞宫,或 乳房疼痛而结块,或月事紊乱失调。
[0009] 目前治疗乳腺增生症的方法和药物:囊性增生病绝大部份可以用非手术治疗,用 乳罩托起乳房;中药疏肝理气及调和等方法可缓解疼痛,绝经前期疼痛明显时可在月经来 潮前服用甲基睾丸素1日3次每次5mg;亦可口服孕酮每日5~10mg,在月经前服7~10 天近年来应用维生素E治疗亦有缓解疼痛的作用,对病灶局限于乳房一部份月经后仍有明 显肿块者也可应用手术治疗。西药有5%碘化钾,疼痛严重者可试用甲基睾丸素,在月经前 一周内开始口服,以免进一步扰乱人体激素间的细微平衡。目前,西医无有效治疗方法及药 物,西医多以中成药治疗。中成药治疗:乳络内通散:乳络内通散验方于清(乾隆)年间,是 百年留传治疗乳腺疾病的有效方剂。
[0010] 虽然治疗乳腺增生症的方法和药物有很多,但大多数近期效果明显,远期效果并 不理想,且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和高额的费用及各种激素的摄入,不利于身体健康,而且 见效慢、疗效不显著,具有毒副作用。
[0011]
【发明内容】
[0012]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治疗乳腺增生症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 备方法,本发明具疏肝解郁,疏通乳络和消肿散结的功效,兼以活血化瘀,调畅气机和化痰 软坚的作用,具有起效快、有效率高、疗效确切、治疗疗程短、无毒副作用,价格低等优势。
[0013]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乳腺增生症的药物组合物,其中,包 括以下原料药材:柴胡、蒲公英、琴叶榕、通草、地锦草、鬼白、大血藤、石蝉草、夏枯草、天葵 子、苦藤、连翘、八角莲、白芥子、秋海棠根、茜草、瓦楞子、石花、拔毒散、皂角刺、瑞苓草、刺 漢藜和二棱。
[0014] 所述药物组合物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为:柴胡10-20份、蒲公英15-35份、 琴叶榕15-40份、通草12-22份、地锦草14-28份、鬼白3-5份、大血藤14-32份、石蝉草 11-21份、夏枯草13-31份、天葵子15-25份、苦藤13-35份、连翘13-21份、八角莲2-4份、 白芥子17_33份、秋海棠根12-44份、茜草12-32份、瓦愣子11-21份、石花15-35份、拔毒 散12-22份、皂角刺15-45份、瑞苓草11-31份、刺蒺藜12-22份和三棱14-34份。
[0015]所述药物组合物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为:柴胡12份、蒲公英20份、琴叶榕35份、通草15份、地锦草25份、鬼白3份、大血藤32份、石蝉草14份、夏枯草23份、天葵子 15份、苦藤33份、连翘16份、八角莲2份、白芥子30份、秋海棠根44份、茜草22份、瓦楞子 13份、石花32份、拔毒散12份、皂角刺45份、瑞苓草30份、刺蒺藜22份和三棱14份。 [0016]所述药物组合物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为:柴胡15份、蒲公英25份、琴叶榕 35份、通草16份、地锦草24份、鬼白4份、大血藤32份、石蝉草14份、夏枯草24份、天葵子 18份、苦藤33份、连翘16份、八角莲3份、白芥子26份、秋海棠根34份、茜草22份、瓦楞子 16份、石花33份、拔毒散16份、皂角刺45份、瑞苓草21份、刺蒺藜15份和三棱32份。 [0017]所述药物组合物还包括:羽裂盾蕨、樱草根、青木香、桂叶素馨和人中白。
[0018] 所述药物组合物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为:柴胡10-20份、蒲公英15-35份、 琴叶榕15-40份、通草12-22份、地锦草14-28份、鬼白3-5份、大血藤14-32份、石蝉草 11-21份、夏枯草13-31份、天葵子15-25份、苦藤13-35份、连翘13-21份、八角莲2-4份、 白芥子17 _33份、秋海棠根12-44份、茜草12-32份、瓦愣子11-21份、石花15-35份、拔毒 散12-22份、皂角刺15-45份、瑞苓草11-31份、刺蒺藜12-22份、三棱14-34份、羽裂盾蕨 15-45份、樱草根12-26份、青木香10-30份、桂叶素馨15-42份和人中白13-33份。
[0019] 所述药物组合物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为:柴胡15份、蒲公英25份、琴叶榕 35份、通草16份、地锦草24份、鬼白4份、大血藤32份、石蝉草14份、夏枯草24份、天葵 子18份、苦藤33份、连翘16份、八角莲3份、白芥子26份、秋海棠根34份、茜草22份、瓦 楞子16份、石花33份、拔毒散16份、皂角刺45份、瑞苓草21份、刺蒺藜15份、三棱32份、 羽裂盾蕨35份、樱草根24份、青木香30份、桂叶素馨40份和人中白23份。
[0020] 当所述药物组合物的剂型为胶囊剂时,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所述药物组合物中各原料药材按比例混合,加入相对于混合物质量2~4倍 的醇浓度为85~95%的乙醇,加热回流1~3小时,提取,过滤获得第一提取液;过滤获得 的药渣再加入相对于所述药渣质量1~2倍的醇浓度为85~95%的乙醇,加热回流1~3 小时,提取,过滤获得第二提取液;将
第一提取液和第二提取液合并,减压浓缩除去乙醇溶 剂,干燥,获得干霄; 第二步,将第一步获得的干膏放置在超微粉碎机中粉碎1~2小时,粉碎,过筛,获得 300目~400目的超微细粉; 第三步,在第二步获得的超微细粉中依次加入滑石粉、硬脂酸镁,进行混匀处理,即得 胶囊内容物;所述超微细粉、硬脂酸镁和滑石粉的重量比为100 : 〇. 15~0. 5 :0. 15~0. 5, 将所述胶囊内容物装入胶囊壳体中,即得胶囊剂成品。
[0021] 当所述药物组合物的剂型为片剂时,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拔毒散、皂角刺、瑞苓草、刺蒺藜和三棱混合,加相对于混合物3倍~5倍量 醇浓度为55%~65%的乙醇回流提取2次~4次,每次2小时~3小时,过滤,滤液合并,回 收乙醇,浓缩至70°C相对密度为1. 30~1. 32的膏体,备用; 第二步,将剩余原料药材按比例混合,加相对于混合物3~5倍量水,煮沸2~4小时, 过滤,浓缩至70°C相对密度为1. 27~1. 29的膏体; 第三步,将第一步、第二步获得的膏体混合,55°C~65°C减压真空干燥,得干膏粉; 第四步,将所述的干膏粉与淀粉进行混勾处理,得到膏体混合物;所述的膏体和淀粉的 重量比为1 : 0.Ol~0. 02 ;将所述膏体混合物进行制粒处理、干燥处理,得到的膏体混合 物颗粒; 第五步,将所述的膏体混合物颗粒与滑石粉、硬脂酸镁依次进行混匀处理、压片处理、 包衣处理,即得中药制剂片剂成品;所述的颗粒、滑石粉、硬脂酸镁的重量比为100 : 1~ 3 : 0? 15 ~0? 3〇
[0022] 当所述药物组合物的剂型为颗粒剂时,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所述原料药材按所述比例混合,加相对于混合物4~8倍的醇浓度为85%~ 95%的乙醇,加热至沸腾回流3~5小时,过滤,采用渗漉法以每分钟1~2ml的速度缓缓 渗漉,收集渗漉液,随后在真空度〇. 06~0. 09Mpa下减压浓缩至50~60°C时相对密度为 1. 04~1. 10的膏体,喷雾干燥,喷雾干燥机的进风温度160~175°C、出风温度80~85°C, 随后粉碎成粉末,制成干膏粉; 第二步:在获得的干膏粉中加入相对于干膏粉质量0.2~0.4倍的蔗糖粉和0. 1~0.2 倍的糊精,制成颗粒,于40~50°C干燥,获得颗粒剂。
[0023]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具疏肝解郁,疏通乳络和消肿散结的功效,兼以活血 化瘀,调畅气机和化痰软坚的作用,具有起效快、有效率高、疗效确切、治疗疗程短、无毒副 作用,价格低等优势。
[0024]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本发明以疏肝解郁,疏通乳络和消肿散结为主要治疗原则,治疗乳腺增生症,其 中,包括以下原料药材:柴胡、蒲公英、琴叶榕、通草、地锦草、鬼白、大血藤、石蝉草、夏枯草、 天葵子、苦藤、连翘、八角莲、白芥子、秋海棠根、茜草、瓦楞子、石花、羽裂盾蕨、樱草根、青木 香、桂叶素馨、拔毒散、阜角刺、瑞苓草、刺蒺藜、人中白和三棱。
[0026] 其中,上述原料药材的药理如下: 夏枯草:出处:《本经》。性味:苦辛,寒。①《本经》:〃味苦辛,寒。〃②《别录》:〃无毒。 〃③《本草正》:〃味微苦,微辛。〃归经:入肝、胆经。①《滇南本草》:〃入肝。〃②《本草经 疏》:〃入足厥阴、少阳经。〃主治:清肝,散结。治瘰疬,瘿瘤,乳痈,乳癌,目珠夜痛,羞明流 泪,头目眩晕,口眼歪斜,筋骨疼痛,肺结核,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血崩,带下。
[0027] 羽裂盾蕨:出处:始载于《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蕨类植物门》。性味:苦;甘;凉。归 经:肝经。主治:清热;利尿;止血。主小便短赤不利;水肿;血尿;劳伤吐血;外伤出血;跌 打损伤。
[0028] 桂叶素馨:出处:《云南思茅中草药选》。性味:苦,寒。主治:清热解毒,消炎利尿, 消肿散瘀。治痢疾,尿路感染,膀胱炎,尿道炎,肾炎水肿,跌打伤,扭挫伤。
[0029] 瑞苓草:出处:《陕西中草药》。性味:味辛苦,性凉。主治:活血调经,祛风除湿,清 热明目。治月经不调,虚劳骨蒸,目疾。
[0030] 柴胡:出处:出自《神农本草经》1.陶弘景:茈胡,今出近道,状如前胡而强。2.《本 草备要》:柴胡,外感生用,内伤升气酒炒用根,中行下降用梢,有汗咳者蜜水炒。性味:味苦; 辛;性微寒。归经:归肝;胆经。主治: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主外感发热;寒热往 来;疟疾;肝郁胁痛乳胀;头痛头眩;月经不调;气虚下陷之脱肛;子宫脱垂;胃下垂。
[0031] 蒲公英:性味:苦、甘,寒。归经:归肝、胃经。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 用于疔疮肿毒,乳痈,瘰疠,目赤,咽痛,肺痈,肠痈,湿热黄疸,热淋涩痛。
[0032] 琴叶榕:出处:《江西民间草药验方》。性味:①《江西民间草药验方》:〃性平,味辛 微涩,无毒。〃②《福建中草药》:〃甘微辛,温。〃主治:祛风理湿,和瘀通乳。治黄疸,疟疾, 痛经,乳痈,腰背酸痛,跌打损伤。①《江西民间草药验方》:〃祛风,去湿,解毒。疗疟,通乳 汁。〃②《福建中草药》:〃活血行气,舒筋通络。〃 通草:性味:甘、淡,微寒。归经:归肺、胃经。主治:清热利尿,通气下乳。用于湿温尿 赤,淋病涩痛,水肿尿少,乳汁不下。
[0033] 地锦草:出处:《嘉佑本草》。性味:辛,平。①《别录》:〃味苦,平,无毒。〃②《嘉 祜本草》:〃味辛,无毒。〃③《四川中药志》:〃性子,味辛微苦涩,无毒。〃主治:清热解毒, 活血,止血,利湿,通乳。治菌痢,肠炎,咳血,吐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湿热黄疸,乳汁不 通,痈肿疔疮,跌打肿痛。冬葵子:出处:《本经》。性味:甘,寒。①《本经》:〃味甘,寒。〃② 《别录》:〃无毒。〃③《药性论》:〃滑,平。〃④《本草再新》:〃味甘苦,性微寒,无毒。〃归经: 入大小肠、膀胱经。①《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小肠、膀胱二经。〃②《得配本草》:〃入足太 阴经气分。〃③《本草求真》:〃入胃、大小肠。〃④《本草再新》:〃入肝、肺二经。〃主治:利 水,滑肠,下乳。治二便不通,淋病,水肿,妇女乳汁不行,乳房肿痛。①《本经》:〃主五脏六 府寒热羸瘦,五癃,利小便。〃②《本草经集注》:〃葵子汁解蜀椒毒。〃 鬼臼:出处:《本经》。性味:苦辛,平。①《本经》:〃味辛,温。〃②《别录》:〃微温,有 毒。〃③陶弘景:〃味甘,温,有毒。〃④《药性论》:〃味苦。〃主治:祛痰散结,解毒祛瘀。治 痨伤,咳嗽,吐血,胃痛,瘿瘤,瘰疬,痈肿,疔疮,跌打,蛇伤。①《本经》:〃主杀蛊毒,辟恶气, 逐邪解百毒。〃②《别录》:"疗咳嗽喉结,风邪烦惑,失魄妄见,去目中肤翳,杀大毒。不入 汤。〃③《药性论》:〃主劳疾。〃④《纲目》:〃下死胎,治疟邪,痈疽,蛇毒,射工毒。〃⑤汪连 仕《采药书》:〃消一切毒,力能软坚透脓。〃⑥《福建中草药》:〃降气祛痰,散结消肿。〃⑦ 《中草药土方土法战备专辑》:〃祛瘀,散结,解毒。〃 大血藤:出处:《简易草药》。性味:苦,平。①《浙江民间草药》:〃性平,味酸涩。〃② 《四川中药志》:〃性凉,味苦,无毒。〃归经:《四川中药志》:〃入肝。大肠二经。〃主治:败毒 消痈,活血通络,祛风杀虫。治急、慢性阑尾炎,风湿痹痛,赤痢,血淋,月经不调,疳积,虫痛, 跌扑损伤。清热解毒,活血,祛风。用于肠痈腹痛、经闭痛经、风湿痹痛、跌打扑痛。①《本 草图经》:〃攻血,治血块。〃②《简易草药》:〃治筋骨疼痛,追风,健腰膝,壮阳事。〃③《中 药志》:〃祛风通经络,利尿杀虫。治肠痈,风湿痹痛,麻风,淋病:蛔虫腹痛。〃④《湖南药物 志》:〃通经补血,强筋壮骨,驱虫。治跌打损伤,风湿疼痛,血晕,血淋,筋骨疼痛,疮疖,血丝 虫病。〃⑤《闽东本草》〃治心腹绞痛,赤白痢疾。〃⑥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治肢 节酸痛,麻木拘挛,水肿,血虚头昏。"⑦《陕西中草药》:〃抗菌消炎,消肿散结,理气活血,祛 风杀虫。治阑尾炎,月经不调,崩漏,小儿疳积,蛔虫、蛲虫症。" 石蝉草:出处:《广西药植名录》。性味:辛,凉。①《云南中草药选》:〃辛淡,平。〃② 《云南思茅中草药选》:〃性凉,味淡。〃主治:①《云南中草药选》:〃祛瘀散结,抗癌。治胃 癌,食道癌,肝癌,乳腺癌,肺癌。〃②《云南思茅中草药选》:〃清热解毒,消肿散瘀,止痛利 水。治跌打损伤,烫烧伤,痈肿疮疖,肾炎水肿,肺结核,哮喘,气管支气管炎,肺热咳嗽。" 天葵子:性味:甘、苦,寒。归经:归肝、胃经。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0034] 苦藤:出处:《本草拾遗》。性味:①《江西民间草药验方》:〃性寒,味苦,无毒。〃② 《上海常用中草药》:〃酸,平。〃主治:清热,利尿,解毒。治感冒,肺热咳嗽,咽喉肿痛,龈肿, 湿热黄疸,痢疾,水肿,热淋,天疱疮,疔疮。①《江西民间草药》:〃治天疱疮,大头风,指疔, 牙龈肿痛,湿热黄疸,咽喉红肿疼痛,肺热咳嗽,热淋。〃②《上海常用中草药》:〃清热解毒, 利尿止血,消肿散结。治咽喉肿痛。肺痈,腮腺炎;小便不利,血尿。牙龈肿痛,天疱疮。〃 连翘:性味:苦,微寒。归经:归肺、心、小肠经。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用于痈疽, 瘰疠,乳痈,丹毒,风热感冒,温病初起,温热入营,高热烦渴,神昏发斑,热淋尿闭。
[0035] 八角莲:出处:《福建民间草药》。性味:苦辛,平,有毒。归经:《广西中药志》:〃入 肺经。"主治:清热解毒
,化痰散结,祛瘀消肿。治痈肿,疔疮,瘰疬,喉蛾,跌打损伤,蛇咬伤。 ①《纲目拾遗》:〃治一切毒蛇伤。〃②《贵州民间方药集》:〃治虚弱脱肛;外用消伤肿,并治 蛇咬伤,疔疮。〃③《福建民间草药》:〃散结活瘀,消瘿解毒。〃④《广西中药志》:〃清热化 痰,解蛇虫毒。治肺热痰咳,虫蛇咬伤,单双蛾喉痛,疮疖。〃⑤《四川中药志》:〃治劳伤吐 血、腰痛,疥癣白秃。〃 白芥子:出处:出自《唐本草》。性味:辛;温。归经:肺;肝;脾;胃;心包经。主治:化 痰逐饮;散结消肿。主咳喘痰多;胸满胁痛;肢体麻木;关节肿痛;湿痰流注;阴疽肿毒。
[0036] 秋海棠根:出处:贵州民间方药集》。性味:①《贵州草药》:〃性平,味酸涩。〃② 《陕西中草药》:〃味苦涩酸,性寒。〃主治:活血化瘀,止血,清热。治跌打损伤,吐血、咯血, 痢疾,月经不调,崩漏,带下,淋浊,喉痛。
[0037] 茜草:性味:苦,寒。归经:归肝经。主治:凉血,止血,祛瘀,通经。用于吐血,衄血, 崩漏,外伤出血,经闭瘀阻,关节痹痛,跌扑肿痛。
[0038] 瓦楞子:性味:咸,平。归经:归肺、胃、肝经。主治:消痰化瘀,软坚散结,制酸止痛。 用于顽痰积结,黏稠难咯,瘿瘤,瘰疬,症瘕痞块,胃痛泛酸。
[0039] 石花:出处:《草木便方》。性味:甘,寒。①《山西中药志》:〃微甘,无毒。〃②《重 庆草药》:〃味苦,性寒,无毒。〃主治:养血,明目,补肾,利尿,清热,解毒。治视物模糊,吐 血,血崩,腰膝疼痛,小便热痛,白池,白带,汤火伤。①《草木便方》〃明目,益精,化痰,解热 毒,生津止渴。润咽喉,涂冻疮、汤火伤。〃②《山西中药志》:〃清膈热,利小便,化痰消瘿, 补血明目,益神增髓。〃③《重庆草药》:〃治刀伤。〃④《山东中草药手册》:〃补肾,壮筋骨。 "⑤《北方常用中草药手册》:〃养血明目,益精,壮筋骨,化积聚。治视物模糊,腰腿痛,腹中 包块,肝炎。〃⑥《吉林中草药》:〃补中益气,祛湿利尿,清热化痰。治膀胱湿热,黄疸,金疮, 腰腿风冷,血崩。〃 樱草根:出处:出自《吉林中草药》。性味:甘;性平。主治:化痰止咳。主咳喘痰多。
[0040] 青木香:出处:《云南中草药选》。性味:《云南中草药选》:〃辛苦,温。〃主治:《云 南中草药选》:〃疏肝理气,健胃止痛。治腹痛,慢性胃肠炎,消化不良,支气管炎。〃 拔毒散:性味:苦,平。主治:调经通乳,解毒消肿。用于闭经,乳汁不通,乳腺炎,肠炎, 痢疾;外用治跌打损伤,痈肿。
[0041] 皂角刺:出处:《本草衍义补遗》。性味:辛,温。①《纲目》:〃辛,温,无毒。〃②《医 林纂要》:〃辛咸,温。〃③《四川中药志》:〃性温,味辛,有小毒。〃主治:搜风,拔毒,消肿, 排脓。治痈肿,疮毒,疠风,癣疮,胎衣不下。①《本草图经》:〃米醋熬嫩刺针作浓煎,以敷疮 癣。〃②杨士瀛:〃能引诸药上行,治上焦病。〃③《本草衍义补遗》:〃治痈疽已溃,能引至 溃处。〃④《纲目》:"治痈肿,妒乳,风疠恶疮,胞衣不下,杀虫。〃⑤《本草崇原》:"去风化 痰,败毒攻毒。定小儿惊风发搐,攻痘疮起发,化毒成浆。〃⑥《四川中药志》:〃治风热疮瘆, 并能通乳。〃⑦《药材学》:〃治扁桃体炎。〃 刺蒺藜:出处:《本草衍义》。性味:苦辛,温。①《本经》:〃味苦,温。〃②《别录》:〃辛, 微寒(一作'温'),无毒。〃③《药性论》:〃味甘,有小毒。〃归经:入肝、肺经。①《雷公炮制 药性解》:〃入肺、肝、肾三经。〃②《本草经解》:〃入足厥阴肝经、手少阴心经。〃主治:散风, 明目,下气,行血。治头痛,身痒,目赤肿翳,胸满,咳逆,症瘕,乳难,痈疽,瘰疬。①《本经》: 〃主恶血,破瘫结积聚,喉痹,乳难。〃②《别录》:〃主身体风痒,头痛、咳逆伤肺,肺瘘,止烦、 下气;小儿头疮,痈肿阴癀,可作摩粉。〃③《药性论》:〃治诸风疬疡,破宿血,疗吐脓,主难 产,去躁热。〃④《日华子本草》:〃治奔豚肾气,肺气胸膈满,催生并堕胎。〃⑤《本草图经》: 〃主痔漏,阴汗,及妇人发乳,带下。〃⑥《纲目》:〃治风秘及蛔虫心腹痛。〃⑦《会约医镜》: 〃泻肺气而散肝风,除目赤翳膜,肺痈,乳岩,湿疮。〃⑧《本草再新》:〃镇肝风,泻肝火,益气 化痰,散湿破血,消痈疽,散疮毒。〃⑨《南京民间药草》:〃治红白痢疾。〃⑩《江苏植药志》: 〃治胁痛,疗诸疡,去风活血。〃 人中白:出处:《日华子本草》。性味:咸,寒。①《品汇精要》:"味咸,性凉。〃②《纲 目》:〃咸,平,无毒。〃③《本草汇言》:〃味咸,气寒。〃归经:入肺、肝、膀胱经。①《本草汇 言》:〃入足厥阴、少阴、太阳经。〃②《本草乘雅半偈》:〃入手太阴肺、足太阴脾。〃主治:清 热,降火,消瘀。治劳热,肺瘘,衄血,吐血,喉痹,牙疳,□舌生疮。①《别录》:〃疗鼻衄、汤火 伤。〃②《唐本草》:〃主紧唇疮。〃③《日华子本草》:〃治劳热,肺瘘,心膈热,鼻洪吐血,羸 瘦渴疾。〃④《本草衍义补遗》:〃能泻肝火,散阴火。〃 三棱:出处:《本草拾遗》。性味:苦辛,平。归经:入肝。脾经。主治:破血,行气,消积, 止痛。治症瘕积聚,气血凝滞,心腹疼痛,胁下胀疼,经闭,产后瘀血腹痛,跌打损伤。疮肿坚 硬。
[0042] 所述药物组合物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为:柴胡10-20份、蒲公英15-35份、 琴叶榕15-40份、通草12-22份、地锦草14-28份、鬼白3-5份、大血藤14-32份、石蝉草 11-21份、夏枯草13-31份、天葵子15-25份、苦藤13-35份、连翘13-21份、八角莲2-4份、 白芥子17_33份、秋海棠根12-44份、茜草12-32份、瓦愣子11-21份、石花15-35份、拔毒 散12-22份、皂角刺15-45份、瑞苓草11-31份、刺蒺藜12-22份和三棱14-34份。
[0043] 所述药物组合物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为:柴胡12份、蒲公英20份、琴叶榕 35份、通草15份、地锦草25份、鬼白3份、大血藤32份、石蝉草14份、夏枯草23份、天葵子 15份、苦藤33份、连翘16份、八角莲2份、白芥子30份、秋海棠根44份、茜草22份、瓦楞子 13份、石花32份、拔毒散12份、皂角刺45份、瑞苓草30份、刺蒺藜22份和三棱14份。
[0044] 所述药物组合物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为:柴胡15份、蒲公英25份、琴叶榕 35份、通草16份、地锦草24份、鬼白4份、大血藤32份、石蝉草14份、夏枯草24份、天葵子 18份、苦藤33份、连翘16份、八角莲3份、白芥子26份、秋海棠根34份、茜草22份、瓦楞子 16份、石花33份、拔毒散16份、皂角刺45份、瑞苓草21份、刺蒺藜15份和三棱32份。
[0045] 所述药物组合物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为:柴胡10-20份、蒲公英15-35份、 琴叶榕15-40份、通草12-22份、地锦草14-28份、鬼白3-5份、大血藤14-32份、石蝉草 11-21份、夏枯草13-31份、天葵子15-25份、苦藤13-35份、连翘13-21份、八角莲2-4份、 白芥子17 _33份、秋海棠根12-44份、茜草12-32份、瓦愣子11-21份、石花15-35份、拔毒 散12-22份、皂角刺15-45份、瑞苓草11-31份、刺蒺藜12-22份、三棱14-34份、羽裂盾蕨 15-45份、樱草根12-26份、青木香10-30份、桂叶素馨15-42份和人中白13-33份。
[0046] 所述药物组合物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为:柴胡15份、蒲公英25份、琴叶榕 35份、通草16份、地锦草24份、鬼白4份、大血藤32份、石蝉草14份、夏枯草24份、天葵 子18份、苦藤33份、连翘16份、八角莲3份、白芥子26份、秋海棠根34份、茜草22份、瓦 楞子16份、石花33份、拔毒散16份、皂角刺45份、瑞苓草21份、刺蒺藜15份、三棱32份、 羽裂盾蕨35份、樱草根24份、青木香30份、桂叶素馨40份和人中白23份。
[0047] 当所述药物组合物的剂型为胶囊剂时,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所述药物组合物中各原料药材按比例混合,加入相对于混合物质量2~4倍 的醇浓度为85~95%的乙醇,加热回流1~3小时,提取,过滤获得第一提取液;过滤获得 的药渣再加入相对于所述药渣质量1~2倍的醇浓度为85~95%的乙醇,加热回流1~3 小时,提取,过滤获得第二提取液;将第一提取液和第二提取液合并,减压浓缩除去乙醇溶 剂,干燥,获得干霄; 第二步,将第一步获得的干膏放置在超微粉碎机中粉碎1~2小时,粉碎,过筛,获得 300目~400目的超微细粉; 第三步,在第二步获得的超微细粉中依次加入滑石粉、硬脂酸镁,进行混匀处理,即得 胶囊内容物;所述超微细粉、硬脂酸镁和滑石粉的重量比为100 : 〇. 15~0. 5 :0. 15~0. 5, 将所述胶囊内容物装入胶囊壳体中,即得胶囊剂成品。
[0048] 当所述药物组合物的剂型为片剂时,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拔毒散、皂角刺、瑞苓草、刺蒺藜和三棱混合,加相对于混合物3倍~5倍量 醇浓度为55%~65%的乙醇回流提取2次~4次,每次2小时~3小时,过滤,滤液合并,回 收乙醇,浓缩至70°C相对密度为1. 30~1. 32的膏体,备用; 第二步,将剩余原料药材按比例混合,加相对于混合物3~5倍量水,煮沸2~4小时, 过滤,浓缩至70°C相对密度为1. 27~
1. 29的膏体; 第三步,将第一步、第二步获得的膏体混合,55°C~65°C减压真空干燥,得干膏粉; 第四步,将所述的干膏粉与淀粉进行混勾处理,得到膏体混合物;所述的膏体和淀粉的 重量比为1 : 0. 01~0. 02 ;将所述膏体混合物进行制粒处理、干燥处理,得到的膏体混合 物颗粒; 第五步,将所述的膏体混合物颗粒与滑石粉、硬脂酸镁依次进行混匀处理、压片处理、 包衣处理,即得中药制剂片剂成品;所述的颗粒、滑石粉、硬脂酸镁的重量比为100 : 1~ 3 : 0? 15 ~0? 3〇
[0049] 当所述药物组合物的剂型为颗粒剂时,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所述原料药材按所述比例混合,加相对于混合物4~8倍的醇浓度为85%~ 95%的乙醇,加热至沸腾回流3~5小时,过滤,采用渗漉法以每分钟1~2ml的速度缓缓 渗漉,收集渗漉液,随后在真空度〇. 06~0. 09Mpa下减压浓缩至50~60°C时相对密度为 1. 04~1. 10的膏体,喷雾干燥,喷雾干燥机的进风温度160~175°C、出风温度80~85°C, 随后粉碎成粉末,制成干膏粉; 第二步:在获得的干膏粉中加入相对于干膏粉质量0.2~0.4倍的蔗糖粉和0. 1~0.2 倍的糊精,制成颗粒,于40~50°C干燥,获得颗粒剂。
[0050] 实施例1胶囊剂 本发明胶囊剂的制作过程为:取柴胡120g、蒲公英200g、琴叶榕350g、通草150g、地锦 草250g、鬼白30g、大血藤320g、石蝴草140g、夏枯草230g、天葵子150g、苦藤330g、连翘 160g、八角莲20g、白芥子300g、秋海棠根440g、茜草220g、瓦愣子130g、石花320g、拔毒散 120g、皂角刺450g、瑞苓草300g、刺蒺藜220g和三棱140g; 第一步,将所述药物组合物中各原料药材按比例混合,加入相对于混合物质量3倍的 醇浓度为85%的乙醇,加热回流2小时,提取,过滤获得第一提取液;过滤获得的药渣再加入 相对于所述药渣质量2倍的醇浓度为95%的乙醇,加热回流2小时,提取,过滤获得第二提 取液;将第一提取液和第二提取液合并,减压浓缩除去乙醇溶剂,干燥,获得干膏; 第二步,将第一步获得的干膏放置在超微粉碎机中粉碎2小时,粉碎,过筛,获得300目 的超微细粉; 第三步,在第二步获得的超微细粉中依次加入滑石粉、硬脂酸镁,进行混匀处理,即得 胶囊内容物;所述超微细粉、硬脂酸镁和滑石粉的重量比为100 : 0.3:0. 5,将所述胶囊内 容物装入胶囊壳体中,即得胶囊剂成品。
[0051] 实施例2片剂 本发明片剂的制作过程为:取柴胡150g、蒲公英250g、琴叶榕350g、通草160g、地锦草 240g、鬼白40g、大血藤320g、石蝴草140g、夏枯草240g、天葵子180g、苦藤330g、连翘160g、 八角莲30g、白芥子260g、秋海棠根340g、茜草220g、瓦愣子160g、石花330g、拔毒散160g、 皂角刺450g、瑞苓草210g、刺蒺藜150g和三棱320g; 第一步,将拔毒散、皂角刺、瑞苓草、刺蒺藜和三棱混合,加相对于混合物4倍量醇浓度 为60%的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2小时,过滤,滤液合并,回收乙醇,浓缩至70°C相对密度 为1. 31的膏体,备用; 第二步,将剩余原料药材按比例混合,加相对于混合物4倍量水,煮沸3小时,过滤,浓 缩至70°C相对密度为1. 28的膏体; 第三步,将第一步、第二步获得的膏体混合60°C减压真空干燥,得干膏粉; 第四步,将所述的干膏粉与淀粉进行混勾处理,得到膏体混合物;所述的膏体和淀粉的 重量比为1 : 0.02;将所述膏体混合物进行制粒处理、干燥处理,得到的膏体混合物颗粒; 第五步,将所述的膏体混合物颗粒与滑石粉、硬脂酸镁依次进行混匀处理、压片 处理、包衣处理,即得中药制剂片剂成品;所述的颗粒、滑石粉、硬脂酸镁的重量比为 100 : 2 : 0? 3〇
[0052] 实施例3颗粒剂 本发明的颗粒剂的制作过程为:取柴胡150g、蒲公英250g、琴叶榕350g、通草160g、地 锦草240g、鬼白40g、大血藤320g、石蝴草140g、夏枯草240g、天葵子180g、苦藤330g、连翘 160g、八角莲30g、白芥子260g、秋海棠根340g、茜草220g、瓦愣子160g、石花330g、拔毒散 160g、皂角刺450g、瑞苓草210g、刺蒺藜150g、三棱320g、羽裂盾蕨350g、樱草根240g、青木 香300g、桂叶素馨400g和人中白230g; 第一步:将所述原料药材按所述比例混合,加相对于混合物6倍的醇浓度为90%的乙 醇,加热至沸腾回流4小时,过滤,采用渗漉法以每分钟2ml的速度缓缓渗漉,收集渗漉液, 随后在真空度0. 07Mpa下减压浓缩至55°C时相对密度为1. 07的膏体,喷雾干燥,喷雾干燥 机的进风温度170°C、出风温度80°C,随后粉碎成粉末,制成干膏粉; 第二步:在获得的干霄粉中加入相对于干霄粉质量0. 3倍的鹿糖粉和0. 15倍的糊精, 制成颗粒,于45 °C干燥,获得颗粒剂。
[0053] 急性毒性试验:应用NIH小鼠40只,S痊愈F级,雌雄各半,体重18~25g,进行急 性毒性试验。小鼠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只,即对照组和给药组,实验前禁食12小时;将本 发明的实施例2制备的片剂溶解在水中,(浓度为5. 74g生药/ml,最高浓度)灌胃,灌胃容积 为5ml/kg(即单次给药剂量为28. 7生药/kg),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一天给药2次,给 药间隔时间6小时,给药后连续观察14天,并记录小鼠的的毒性反应及死亡数。实验结果 表明:与对照组比较,给药后小鼠未见明显差异,实验连续观察14天,小鼠全身状况、饮食、 饮水、体重增长均正常。小鼠口服灌胃本发明的片剂LD50>28. 7生药/kg,每日最大给药量 为57.4生药/kg/日。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临床用药量为4. 6g生药/日/人,成人体重以 60KG计,平均用药剂量为0.077g生药/kg/日。按体重计:小鼠(平均体重以21g计)口服 灌胃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的耐受量为临床用量的745倍。因此本发明的药物急性毒性低, 临床用药安全。
[0054] 长期毒性实验:将本发明实施例3的颗粒剂对小鼠按6. 43、15. 72和36. 41g生药 /kg连续用药16周(l.Oml/lOOg体重,每天2次)及停药4周后,结果表明:本发明药物组 合物对小鼠的毛发、行为、大小便、体重、脏器重量、血象、肝肾功能、血糖、血脂等指标均无 明显影响,脏器肉眼没有发现异样变化和组织学检查结果表明,用药16周及停药4周后,小 鼠各脏器均无明显改变。说明本发明药物组合物对小鼠长期用药后毒性小,停药后也没有 异样反应,应用安全。
[0055] 蓄积毒性试验报告:试验方法:选用20只健康小白鼠,雌、雄各10只,以本发明实 施例1的胶囊剂为对象,剂量设计每5天为一期,每期剂量分别为0. 10LD50、0. 15LD50、 0. 22LD50、0. 34LD50、0. 50LD50,此样品的雌性、雄性小鼠的LD50均为5000m份/k份 81(五个剂量为500、750、1100、1700、2500111份/^份81)。每5天称体重一次,调整给药量, 按0.lml/10份BW经口灌胃。20天后,动物无死亡情况发生,试验结束,按递增剂量给受试 物20天后,雌性、雄性动物均无死亡情况发生。
[0056] 临床资料: 病例选择:取来源于本院2013年7月-2014年7月的308例乳腺增生症患者,皆为女 性,年龄35~45岁,平均(34±1. 4)岁,病程5月至7年,平均2年,主要症状:乳房疼痛, 与月经周期相关,随喜怒消长,一侧或两侧可扪及大小不等的肿块,肿块呈条索状,与疼痛 部位一致,与皮肤无粘连,轻压痛。经B超或红外线扫描等辅助检查均显示乳腺有不同程度 的增生,部分病人作过活检,均属良性,排除其他相关疾病;对308例患者随机分为胶囊剂 治疗组、片剂治疗组、颗粒剂治疗组和对照组,每个实验组77人。
[0057] 诊断标准: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乳癖 的诊断标准,具体如下:1、乳房有大小不等条索状或片状肿块,质韧,边界欠清,有压痛,与 周围组织无粘连;2、可有乳房胀痛,常在月经前加重,月经后缓解,每随喜怒而消长;3、乳 腺B超或红外线扫描结合针吸或活检排除乳腺癌、乳腺纤维腺瘤等其他乳腺疾病。
[0058] 治疗方法: 药物组合物治疗组中: 胶囊剂治疗组:使用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的胶囊剂,每日3次,一次2粒,每30天为1 个疗程; 片剂治疗组:服用本发明实施例2制备的片剂,每日3次,一次2片,每30天为一个疗 程; 颗粒剂治疗组:使用本发明实施例3制备的颗粒剂,每日3次,IOg/次,一袋10g,每30 天为一个疗程。
[0059] 对照组:使用氨茶碱注射液,每日1次,每30天为一个疗程。
[0060] 疗效评价标准: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乳癖的疗效标准制定。治愈:月中 块消失,乳痛消失,停药3月不复发;显效:肿块缩小1/2以上,乳痛消失;有效:肿块缩小不 足1/2,乳痛减轻;无效:肿块未缩小或增大变硬。
[0061] 治疗结果: 参见表1和表2,从表1可以
看出,采用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治疗乳腺增生症,相对于传 统药物在治疗效果上,具有显著的改进;从表2可以看出,采用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治疗乳 腺增生症,相对于传统药物,在治疗疗程上显著缩短。
[0062] 表1各组分别治疗4个疗程后临床疗效比较例
根据上述表格内的临床统计可知,本发明提供的药物具有起效快、有效率尚、疗效确 切、安全性高、无毒副作用;同时对治疗组显效和有效人数的229例以及对照组显效和有效 的65例患者随访1年半,结果统计,胶囊剂76例中治愈73例和显效2例都无复发,有效1 例中复发1例,复发率为1. 3% ;片剂治疗组76例中治愈74例和显效1例均无复发,有效1 例中复发1例,复发率为1. 3% ;颗粒剂治疗组77例中显效76例和有效1例都无复发,复发 率为0% ;对照组治愈、显效和有效人数65例,治愈35例中无复发,显效的17例患者中复发 13例,有效的13例患者中复发9例,复发率32. 3% ;上述复发是指患者治疗效果达到治愈、 显效或有效后,在随访的1年半中明显出现治疗前的症状。
[0063]典型病例:王某,女性35岁,乳房疼痛已半年,两侧可扪及大小不等的肿块,肿块 呈条索状,与疼痛部位一致,与皮肤无粘连,轻压痛。经B超和红外线扫描等辅助检查均显 示乳腺有不同程度的增生,确诊为乳腺增生症。服用本发明药物组合物实施例1的胶囊剂, 每日1次,一次2粒,治疗一个疗程基本治愈,继续用药半个月治愈,随访1年半未复发。 [0064]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 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 一种治疗乳腺增生症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原料药材:柴胡、蒲公 英、琴叶榕、通草、地锦草、鬼白、大血藤、石蝉草、夏枯草、天葵子、苦藤、连翘、八角莲、白芥 子、秋海棠根、茜草、瓦楞子、石花、拔毒散、皂角刺、瑞苓草、刺蒺藜和三棱。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乳腺增生症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组合 物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为:柴胡10-20份、蒲公英15-35份、琴叶榕15-40份、通草 12-22份、地锦草14-28份、鬼白3-5份、大血藤14-32份、石蝉草11-21份、夏枯草13-31 份、天葵子15-25份、苦藤13-35份、连翘13-21份、八角莲2-4份、白芥子17-33份、秋海棠 根12-44份、茜草12-32份、瓦楞子11-21份、石花15-35份、拔毒散12-22份、皂角刺15-45 份、瑞苓草11-31份、刺蒺藜12-22份和三棱14-34份。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治疗乳腺增生症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组 合物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为:柴胡12份、蒲公英20份、琴叶榕35份、通草15份、地 锦草25份、鬼白3份、大血藤32份、石蝉草14份、夏枯草23份、天葵子15份、苦藤33份、连 翘16份、八角莲2份、白芥子30份、秋海棠根44份、茜草22份、瓦楞子13份、石花32份、 拔毒散12份、皂角刺45份、瑞苓草30份、刺蒺藜22份和三棱14份。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治疗乳腺增生症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 药物组合物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为:柴胡15份、蒲公英25份、琴叶榕35份、通草16 份、地锦草24份、鬼白4份、大血藤32份、石蝉草14份、夏枯草24份、天葵子18份、苦藤33 份、连翘16份、八角莲3份、白芥子26份、秋海棠根34份、茜草22份、瓦楞子16份、石花33 份、拔毒散16份、皂角刺45份、瑞苓草21份、刺蒺藜15份和三棱32份。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治疗乳腺增生症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 药物组合物还包括:羽裂盾蕨、樱草根、青木香、桂叶素馨和人中白。6. 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治疗乳腺增生症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 药物组合物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为:柴胡10-20份、蒲公英15-35份、琴叶榕15-40 份、通草12-22份、地锦草14-28份、鬼白3-5份、大血藤14-32份、石蝉草11-21份、夏枯草 13-31份、天葵子15-25份、苦藤13-35份、连翘13-21份、八角莲2-4份、白芥子17-33份、 秋海棠根12-44份、茜草12-32份、瓦楞子11-21份、石花15-35份、拔毒散12-22份、皂角 刺15-45份、瑞苓草11-31份、刺蒺藜12-22份、三棱14-34份、羽裂盾蕨15-45份、樱草根 12-26份、青木香10-30份、桂叶素馨15-42份和人中白13-33份。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治疗乳腺增生症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 药物组合物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为:柴胡15份、蒲公英25份、琴叶榕35份、通草16 份、地锦草24份、鬼白4份、大血藤32份、石蝉草14份、夏枯草24份、天葵子18份、苦藤33 份、连翘16份、八角莲3份、白芥子26份、秋海棠根34份、茜草22份、瓦楞子16份、石花33 份、拔毒散16份、皂角刺45份、瑞苓草21份、刺蒺藜15份、三棱32份、羽裂盾蕨35份、樱 草根24份、青木香30份、桂叶素馨40份和人中白23份。8. 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治疗乳腺增生症的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 在于,当所述药物组合物的剂型为胶囊剂时,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所述药物组合物中各原料药材按比例混合,加入相对于混合物质量2~4倍 的醇浓度为85~95%的乙醇,加热回流1~3小时,提取,过滤获得第一提取液;过滤获得 的药渣再加入相对于所述药渣质量1~2倍的醇浓度为85~95%的乙醇,加热回流1~3 小时,提取,过滤获得第二提取液;将第一提取液和第二提取液合并,减压浓缩除去乙醇溶 剂,干燥,获得干霄; 第二步,将第一步获得的干膏放置在超微粉碎机中粉碎1~2小时,粉碎,过筛,获得 300目~400目的超微细粉; 第三步,在第二步获得的超微细粉中依次加入滑石粉、硬脂酸镁,进行混匀处理,即得 胶囊内容物;所述超微细粉、硬脂酸镁和滑石粉的重量比为100 : 〇. 15~0. 5 :0. 15~0. 5, 将所述胶囊内容物装入胶囊壳体中,即得胶囊剂成品。9. 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治疗乳腺增生症的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 在于,当所述药物组合物的剂型为片剂时,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拔毒散、皂角刺、瑞苓草、刺蒺藜和三棱混合,加相对于混合物3倍~5倍量 醇浓度为55%~65%的乙醇回流提取2次~4次,每次2小时~3小时,过滤,滤液合并,回 收乙醇,浓缩至70°C相对密度为1. 30~1. 32的膏体,备用; 第二步,将剩余原料药材按比例混合,加相对于混合物3~5倍量水,煮沸2~4小时, 过滤,浓缩至70°C相对密度为1. 27~1. 29的膏体; 第三步,将第一步、第二步获得的膏体混合,55°C~65°C减压真空干燥,得干膏粉; 第四步,将所述的干膏粉与淀粉进行混勾处理,得到膏体混合物;所述的膏体和淀粉的 重量比为1 : 0. 01~0. 02 ;将所述膏体混合物进行制粒处理、干燥处理,得到的膏体混合 物颗粒; 第五步,将所述的膏体混合物颗粒与滑石粉、硬脂酸镁依次进行混匀处理、压片处理、 包衣处理,即得中药制剂片剂成品;所述的颗粒、滑石粉、硬脂酸镁的重量比为100 : 1~ 3 : 0? 15 ~0? 3〇10. 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治疗乳腺增生症的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 征在于,当所述药物组合物的剂型为颗粒剂时,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所述原料药材按所述比例混合,加相对于混合物4~8倍的醇浓度为85%~ 95%的乙醇,加热至沸腾回流3~5小时,过滤,采用渗漉法以每分钟1~2ml的速度缓缓 渗漉,收集渗漉液,随后在真空度〇. 06~0. 09Mpa下减压浓缩至50~60°C时相对密度为 1. 04~1. 10的膏体,喷雾干燥,喷雾干燥机的进风温度160~175°C、出风温度80~85°C, 随后粉碎成粉末,制成干膏粉; 第二步:在获得的干膏粉中加入相对于干膏粉质量0.2~0.4倍的蔗糖粉和0. 1~0.2 倍的糊精,制成颗粒,于40~50°C干燥,获得颗粒剂。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乳腺增生症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药物组合物中各种原料药材为:柴胡、蒲公英、琴叶榕、通草、地锦草、鬼臼、大血藤、石蝉草、夏枯草、天葵子、苦蘵、连翘、八角莲、白芥子、秋海棠根、茜草、瓦楞子、石花、羽裂盾蕨、樱草根、青木香、桂叶素馨、拔毒散、皂角刺、瑞苓草、刺蒺藜、人中白和三棱。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具疏肝解郁,疏通乳络和消肿散结的功效,兼以活血化瘀,调畅气机和化痰软坚的作用,具有起效快、有效率高、疗效确切、治疗疗程短、无毒副作用,价格低等优势。
【IPC分类】A61K35/22, A61K9/48, A61K35/618, A61K36/902, A61K9/16, A61P15/14
【公开号】CN104906471
【申请号】CN201510402765
【发明人】朱春江, 冉宇欣
【申请人】冉宇欣
【公开日】2015年9月16日
【申请日】2015年7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