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荨麻疹的中药制剂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 本发明涉及中医中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治疗荨麻瘆的中药制剂及其制法。
【背景技术】
[0002] 荨麻瘆中医称之为瘾瘆、风团等,以皮肤不时出现隆起性红色风团块且瘙痒较剧 为其临床特征。因其发病快,皮瘆时隐时现,反复发生,故传统中医称之为瘾瘆。西医属于 变态反应性疾病,与过敏体质有关。近代气候环境变化、空气污染等日益加重、饮食物中广 泛使用农药、抗生素、各种成分的食品添加剂、及滥用药物的致敏作用,使得本病的发病率 有升高趋势。因赋禀不耐,初起为风寒外袭或风热客表,致营卫不和,邪气郁于腠理,外不得 透达,内不得疏泄,故见风团,风为阳邪善行而数变,故起病急骤,时隐时现,发无定处,邪热 郁于血分,血热生风或热邪灼伤阴液,血虚生风则使病情反复发作,迀延难愈。或因饮食失 宜,脾失健运,气滞于里或内有虫积,复受风邪而致本病。总之,辨证属风寒、风热、血热、脾 虚、血虚所引起。辩证分型:1.风寒。证候:风团色淡微红,以露出部位如头面,手足为重, 遇风、冷后皮瘆加重,得温则缓,冬曳夏轻,舌体胖淡,苔白,脉浮紧或迟缓。治宜祛风散寒, 调和营卫。2.风热。证候:发病急聚,风团色红、灼热,遇热则剧,得冷则减,伴有发热,咽喉 肿痛,舌红苔薄黄,脉浮数。治宜辛凉透表,祛风清热。3.血热。证候:先感皮肤灼热刺痒, 搔抓后即随手起风团或条痕隆起,越抓越起,以夜间为重,发时心烦不宁,口干思饮,舌红苔 净,脉弦滑。治宜清热凉血,消风止痒。4.脾虚。证候:风团迭发不愈,伴形寒怕冷,四肢不 温,脘闷纳呆,腹痛便泄,舌淡苔白,脉沉细缓。治宜温中健脾,调和营卫。5.血虚。证候: 风瘆反复发作,迀延日久不愈,且多于午后或夜间发作,或疲劳时加重,舌红少津或舌质淡, 脉沉细。治宜滋阴养血,疏散风邪。
[0003] 申请公布号CN103784695A(申请号201210558198. 6)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 一种治疗荨麻瘆的中草药:当归20-30份;生地30-40份;蝉蜕15-25份;知母20-30份; 苦参20-30份;胡麻仁15-25份;荆芥20-30份;苍术30-40份;大力20-30份;石膏30-40 份;甘草15-25份;木通20-30份;大青叶15-25份;三脚虎15-25份;八角楓15-25份;山 蟛蜞15-25份。申请公布号CN103893624A(申请号201410152556.2)的中国专利文 献公开了一种治疗荨麻瘆的汤剂,所述汤剂包括桂枝、浮萍、地肤子、焦苍术、炒薏米仁、防 风、南银花、紫地丁、牛蒡子、连翘、车前子等药物。申请公布号CN103860700A(申请号 201210527245.0)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治疗荨麻瘆的纯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 的原料制备而成:当归8-12,川芎8-12,赤芍12-18,羌活8-12,荆芥6-10,防风4-8,地肤子 12-18,苍术8-12,白鲜皮10-14,甘草4-8。
[0004] 西医治疗以抗过敏及缓解症状为主,常用炉甘石洗剂、口服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 抗过敏药物。西医治标不治本,其副作用大,且易复发。
【发明内容】
[0005]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荨麻瘆的中药制剂及其制 法。本发明疗效确切,能够增强自身免疫力,保持机体自然生理性能动态平衡,恢复皮肤自 我养护功能,标本兼治,不易复发,避免长时间口服西药激素及外用膏剂所引起的毒副作 用。
[0006]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治疗荨麻瘆的中药制剂,取下述重量配比的主要原料药制备而成:徐长卿12-18, 玳玳花10-16,荆芥7-12,大青根9-13,山蜡梅11-15,见风消8-13,玉竹10-14,石地钱 7-11,蒲公英10-15,红背叶9-12,常春藤11-14,蝉蜕6-9,百部8-11,臭牡丹根9-14,威灵 仙8-15,大叶桉叶10-13,荭草根12-16。
[0007] -种治疗荨麻瘆的中药制剂,优选的方案是,取下述重量配比的主要原料药制备 而成:徐长卿14_17,班班花12_15,荆芥8_11,大青根10_12,山赌梅12_14,见风消9_11,玉 竹11-13,石地钱8_10,蒲公英11_13,红背叶10_11,常春藤12_13,蝴銳7_8,百部9_10,臭 牡丹根10-12,威灵仙9-12,大叶桉叶11-12,荭草根13-15。
[0008] -种治疗荨麻瘆的中药制剂,更加优选的方案是,取下述重量配比的主要原料药 制备而成:徐长卿16,玳玳花14,荆芥10,大青根11,山蜡梅13,见风消10,玉竹12,石地钱 9,蒲公英12,红背叶10. 5,常春藤12. 5,蝉蜕7. 5,百部9. 5,臭牡丹根11,威灵仙10,大叶桉 叶11. 5,荭草根14。
[0009] 本发明还提供了将前述治疗荨麻瘆的中药制剂制成药学上可接受的汤剂、散剂、 颗粒剂和片剂的制备方法。
[0010] 所述汤剂的制备方法是: (1) 将臭牡丹根研成细末,过四号筛,加水,加水量为臭牡丹根重量的9. 6-14倍(优选 加水量为臭牡丹根重量的12. 5倍),75°C水浴搅拌浸提3-5小时(优选75°C水浴搅拌浸提4 小时),以3200-3800r/min的速度离心(优选以3500r/min的速度离心),离心分离12-18分 钟(优选离心分离15分钟),取上清液备用; (2) 将除玳玳花、山蜡梅、臭牡丹根和大叶桉叶外的其余13味原料药放入砂锅中,加 水,加水量为加入的13味原料药总重量的4. 9-6. 7倍(优选加水量为加入的13味原料药总 重量的5. 6倍),浸泡1小时,先用武火煮至沸腾,后转文火煎煮38-55分钟(优选后转文火 煎煮46分钟),滤出药液; (3) 将玳玳花、山蜡梅和大叶桉叶加入到盛有药渣的砂锅中,加水,加水量为加入的所 有原料药总重量的2. 8-4. 5倍(优选加水量为加入的所有原料药总重量的3. 5倍),先用武 火煮至沸腾,后转文火煎煮28-40分钟(优选后转文火煎煮32分钟),滤出药液; (4) 将步骤(1)、步骤(2)和步骤(3)所得药液混合,即得。
[0011] 所述散剂的制备方法是: (1) 将臭牡丹根研成细末,过四号筛,加水,加水量为臭牡丹根重量的9. 6-14倍(优选 加水量为臭牡丹根重量的12. 5倍),75°C水浴搅拌浸提3-5小时(优选75°C水浴搅拌浸提4 小时),以3200-3800r/min的速度离心(优选以3500r/min的速度离心),离心分离12-18分 钟(优选离心分离15分钟),取上清液备用; (2) 将除玳玳花、山蜡梅、臭牡丹根和大叶桉叶外的其余13味原料药放入砂锅中,加 水,加水量为加入的13味原料药总重量的4. 9-6. 7倍(优选加水量为加入的13味原料药总 重量的5. 6倍),浸泡1小时,先用武火煮至沸腾,后转文火煎煮38-55分钟(优选后转文火 煎煮46分钟),滤出药液; (3) 将玳玳花、山蜡梅和大叶桉叶加入到盛有药渣的砂锅中,加水,加水量为加入的所 有原料药总重量的2. 8-4. 5倍(优选加水量为加入的所有原料药总重量的3. 5倍),先用武 火煮至沸腾,后转文火煎煮28-40分钟(优选后转文火煎煮32分钟),滤出药液; (4) 将步骤(1)、步骤(2)和步骤(3)所得药液混合,减压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 35的稠 膏,50°C干燥12小时,研成细粉,过八号筛,以每包4g分装,无菌封装即得。
[0012] 所述颗粒剂的制备方法是: (1) 将臭牡丹根研成细末,过四号筛,加水,加水量为臭牡丹根重量的9. 6-14倍(优选 加水量为臭牡丹根重量的12. 5倍),75°C水浴搅拌浸提3-5小时(优选75°C水浴搅拌浸提4 小时),以3200-3800r/min的速度离心(优选以3500r/min的速度离心),离心分离12-18分 钟(优选离心分离15分钟),取上清液备用; (2) 将除玳玳花、山蜡梅、臭牡丹根和大叶桉叶外的其余13味原料药放入砂锅中,加 水,加水量为加入的13味原料药总重量的4. 9-6. 7倍(优选加水量为加入的13味原料药总 重量的5. 6倍),浸泡1小时,先用武火煮至沸腾,后转文火煎煮38-55分钟(优选后转文火 煎煮46分钟),滤出药液; (3) 将玳玳花、山蜡梅和大叶桉叶加入到盛有药渣的砂锅中,加水,加水量为加入的所 有原料药总重量的2. 8-4. 5倍(优选加水量为加入的所有原料药总重量的3. 5倍),先用武 火煮至沸腾,后转文火煎煮28-40分钟(优选后转文火煎煮32分钟),滤出药液; (4) 将步骤(1)、步骤(2)和步骤(3)所得药液混合,减压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 35的稠 膏,加入蔗糖,蔗糖的重量为所得稠膏总重量的1/3-3/5 (优选蔗糖的重量为所得稠膏总重 量的1/2),混匀,制成颗粒,55°C干燥10小时,即得。
[0013] 所述片剂的制备方法是: (1) 将臭牡丹根研成细末
,过四号筛,加水,加水量为臭牡丹根重量的9. 6-14倍(优选 加水量为臭牡丹根重量的12. 5倍),75°C水浴搅拌浸提3-5小时(优选75°C水浴搅拌浸提4 小时),以3200-3800r/min的速度离心(优选以3500r/min的速度离心),离心分离12-18分 钟(优选离心分离15分钟),取上清液备用; (2) 将除玳玳花、山蜡梅、臭牡丹根和大叶桉叶外的其余13味原料药放入砂锅中,加 水,加水量为加入的13味原料药总重量的4. 9-6. 7倍(优选加水量为加入的13味原料药总 重量的5. 6倍),浸泡1小时,先用武火煮至沸腾,后转文火煎煮38-55分钟(优选后转文火 煎煮46分钟),滤出药液; (3) 将玳玳花、山蜡梅和大叶桉叶加入到盛有药渣的砂锅中,加水,加水量为加入的所 有原料药总重量的2. 8-4. 5倍(优选加水量为加入的所有原料药总重量的3. 5倍),先用武 火煮至沸腾,后转文火煎煮28-40分钟(优选后转文火煎煮32分钟),滤出药液; (4) 将步骤(1)、步骤(2)和步骤(3)所得药液混合,减压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 35的稠 膏,加入蔗糖,蔗糖的重量为所得稠膏总重量的1/3-3/5 (优选蔗糖的重量为所得稠膏总重 量的1/2),混匀,制成颗粒,55°C干燥10小时,压片,每片重0. 5g,即得。
[0014] 本发明提供的中药制剂组方科学,各种剂型的制备方法简单,所得产品服用方便。 除此之外,本发明的优良效果还表现在: 1、疗效确切; 2、 具有祛风散寒、清热凉血、行气健脾、和胃止呕、滋阴润肺、疏散风热、透瘆止 痒之效,能够增强自身免疫力,保持机体自然生理性能动态平衡,恢复皮肤自我养护功 能,标本兼治,不易复发; 3、 避免长时间口服西药激素及外用膏剂所引起的毒副作用; 4、 药源易得,且价格低廉。
【具体实施方式】
[0015]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实验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保护范围不限于此。
[0016] 实施例1 一种治疗荨麻瘆的中药制剂,取下述重量份的主要原料药制备而成(每 份为480g):徐长卿12份,玳玳花10份,荆芥7份,大青根9份,山蜡梅11份,见风消8份, 玉竹10份,石地钱7份,蒲公英10份,红背叶9份,常春藤11份,蝉蜕6份,百部8份,臭牡 丹根9份,威灵仙8份,大叶桉叶10份,荭草根12份。
[0017] 上述治疗荨麻瘆的中药制剂汤剂的制备方法是: (1) 将臭牡丹根研成细末,过四号筛,加水,加水量为臭牡丹根重量的9. 6倍,75°C水浴 搅拌浸提3小时,以3200r/min的速度离心,离心分离12分钟,取上清液备用; (2) 将除玳玳花、山蜡梅、臭牡丹根和大叶桉叶外的其余13味原料药放入砂锅中,加 水,加水量为加入的13味原料药总重量的4. 9倍,浸泡1小时,先用武火煮至沸腾,后转文 火煎煮38分钟,滤出药液; (3) 将玳玳花、山蜡梅和大叶桉叶加入到盛有药渣的砂锅中,加水,加水量为加入的所 有原料药总重量的2. 8倍,先用武火煮至沸腾,后转文火煎煮28分钟,滤出药液; (4) 将步骤(1)、步骤(2)和步骤(3)所得药液混合,即得。
[0018] 本发明所得治疗荨麻瘆的中药制剂汤剂的服用方法是:口服,一日两次,一次 170mL,温热。
[0019] 实施例2-种治疗荨麻瘆的中药制剂,取下述重量份的主要原料药制备而成(每 份为480g):徐长卿18份,玳玳花16份,荆芥12份,大青根13份,山蜡梅15份,见风消13 份,玉竹14份,石地钱11份,蒲公英15份,红背叶12份,常春藤14份,蝉蜕9份,百部11 份,臭牡丹根14份,威灵仙15份,大叶桉叶13份,荭草根16份。
[0020] 上述治疗荨麻瘆的中药制剂散剂的制备方法是: (1) 将臭牡丹根研成细末,过四号筛,加水,加水量为臭牡丹根重量的12. 5倍,75°C水 浴搅拌浸提4小时,以3500r/min的速度离心,离心分离15分钟,取上清液备用; (2) 将除玳玳花、山蜡梅、臭牡丹根和大叶桉叶外的其余13味原料药放入砂锅中,加 水,加水量为加入的13味原料药总重量的5. 6倍,浸泡1小时,先用武火煮至沸腾,后转文 火煎煮46分钟,滤出药液; (3) 将玳玳花、山蜡梅和大叶桉叶加入到盛有药渣的砂锅中,加水,加水量为加入的所 有原料药总重量的3. 5倍,先用武火煮至沸腾,后转文火煎煮32分钟,滤出药液; (4) 将步骤(1)、步骤(2)和步骤(3)所得药液混合,减压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 35的稠 膏,50°C干燥12小时,研成细粉,过八号筛,以每包4g分装,无菌封装即得。
[0021] 典型病例一:刘XX,女,37岁。9个月前,患者开始全身起大小不等浅红色风团,以 面部及手部最严重,曾服用扑尔敏等药物治疗,病情时轻时重。2010年5月13日来诊。诊 见患者风团色淡微红,以面部及手部手为重,伴有消化不良,口渴,大便量少,小便短赤,腰 痛,乏力等症状。舌体胖淡,苔白,脉迟缓。诊断为荨麻瘆。服用本实施例所得治疗荨麻瘆 的中药制剂散剂,一日两次,每次4g,开水冲服。服用1周,上述症状明显好转。继续服用1 周天,风团消退,临床症状消失。随访未复发。
[0022] 实施例3-种治疗荨麻瘆的中药制剂,取下述重量份的主要原料药制备而成(每 份为480g):徐长卿14份,玳玳花12份,荆芥8份,大青根10份,山蜡梅12份,见风消9份, 玉竹11份,石地钱8份,蒲公英11份,红背叶10份,常春藤12份,蝉蜕7份,百部9份,臭 牡丹根10份,威灵仙9份,大叶桉叶11份,荭草根13份。
[0023] 上述治疗荨麻瘆的中药制剂颗粒剂的制备方法是: (1) 将臭牡丹根研成细末,过四号筛,加水,加水量为臭牡丹根重量的12. 5倍,75°C水 浴搅拌浸提4小时,以3500r/min的速度离心,离心分离15分钟,取上清液备用; (2) 将除玳玳花、山蜡梅、臭牡丹根和大叶桉叶外的其余13味原料药放入砂锅中,加 水,加水量为加入的13味原料药总重量的5. 6倍,浸泡1小时,先用武火煮至沸腾,后转文 火煎煮46分钟,滤出药液; (3) 将玳玳花、山蜡梅和大叶桉叶加入到盛有药渣的砂锅中,加水,加水量为加入的所 有原料药总重量的3. 5倍,先用武火煮至沸腾,后转文火煎煮32分钟,滤出药液; (4) 将步骤(1)、步骤(2)和步骤(3)所得药液混合,减压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 35的稠 膏,加入蔗糖,蔗糖的重量为所得稠膏总重量的1/2,混匀,制成颗粒,55°C干燥10小时,即 得。
[0024] 典型病例二:姚XX,男,22岁。主诉:荨麻瘆2年余。2年前,患者开始出现全身风 团状红色斑块,痒甚。曾使用多种药物治疗,但是治标不治本,反反复发。2011年6月8日 来诊。患者全身风团状红色斑块,伴形寒怕冷,四肢不温,腹痛便泄。舌淡苔白,脉沉细缓。 诊断为荨麻瘆。服用本实施例所得治疗荨麻瘆的中药制剂颗粒剂,一日两次,每次l〇g,开水 冲服。服用5天,痒止,斑块减少。继续服用5天,诸症消失。随访无复发。
[0025] 实施例4一种治疗荨麻瘆的中药制剂,取下述重量份的主要原料药制备而成(每 份为480g):徐长卿17份,玳玳花15份,荆芥11份,大青根12份,山蜡梅14份,见风消11 份,玉竹13份,石地钱10份,蒲公英13份,红背叶11份,常春藤13份,蝉蜕8份,百部10 份,臭牡丹根12份,威灵仙12份,大叶桉叶12份,荭草根15份。
[0026] 上述治疗荨麻瘆的中药制剂片剂的制备方法是: (1) 将臭牡丹根研成细末,过四号筛,加水,加水量为臭牡丹根重量的12. 5倍,75°C水 浴搅拌浸提4小时,以3500r/min的速度离心,离心分离15分钟,取上清液备用; (2) 将除玳玳花、山蜡梅、臭牡丹根和大叶桉叶外的其余13味原料药放入砂锅中,加 水,加水量为加入的13味原料药总重量的5. 6倍,浸泡1小时,先用武火煮至沸腾,后转文 火煎煮46分钟,滤出药液; (3) 将玳玳花、山蜡梅和大叶桉叶加入到盛有药渣的砂锅中,加水,加水量为加入的所 有原料药总重量的3. 5倍,先用武火煮至沸腾,后转文火煎煮32分钟,滤出药液; (4) 将步骤(1)、步骤(2)和步骤(3)所得药液混合,减压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 35的稠 膏,加入蔗糖,蔗糖的重量为所得稠膏总重量的1/2,混匀,制成颗粒,55°C干燥10小时,压 片,每片重0.5g,即得。
[0027] 典型病例三:罗XX,女,40岁。主诉:患荨麻瘆10年余,加重3年。10年前,患者 全身出现风团,每年发作一次,服药不久即愈。近3年来,发作频繁,每月一次,发作时,伴 有身无力,腰疼。服用多种药物治疗,未见好转。2011年3月18日来诊。诊见患者全身可 见散在风团,色较淡。脉缓滑,舌淡,苔薄白。诊断为荨麻瘆。服用本实施例所得治疗荨麻 瘆的中药制剂片剂,一日两次,每次4片,温水送服。服用半个月,风团消退,诸症消失。随 访无复发。
[0028] 实
施例5-种治疗荨麻瘆的中药制剂,取下述重量份的主要原料药制备而成(每 份为480g):徐长卿16份,玳玳花14份,荆芥10份,大青根11份,山蜡梅13份,见风消10 份,玉竹12份,石地钱9份,蒲公英12份,红背叶10. 5份,常春藤12. 5份,蝉蜕7. 5份,百 部9. 5份,臭牡丹根11份,威灵仙10份,大叶桉叶11. 5份,荭草根14份。
[0029] 上述治疗荨麻瘆的中药制剂汤剂的制备方法是: (1) 将臭牡丹根研成细末,过四号筛,加水,加水量为臭牡丹根重量的12. 5倍,75°C水 浴搅拌浸提4小时,以3500r/min的速度离心,离心分离15分钟,取上清液备用; (2) 将除玳玳花、山蜡梅、臭牡丹根和大叶桉叶外的其余13味原料药放入砂锅中,加 水,加水量为加入的13味原料药总重量的5. 6倍,浸泡1小时,先用武火煮至沸腾,后转文 火煎煮46分钟,滤出药液; (3) 将玳玳花、山蜡梅和大叶桉叶加入到盛有药渣的砂锅中,加水,加水量为加入的所 有原料药总重量的3. 5倍,先用武火煮至沸腾,后转文火煎煮32分钟,滤出药液; (4) 将步骤(1)、步骤(2)和步骤(3)所得药液混合,即得。
[0030] 本发明所用主要中药原料的药理如下: 徐长卿:基原:为萝摩科植物徐长卿的根及根茎或带根全草。化学成分:全草含牡丹酚 约1%。又找出有与肉珊瑚甙元、去酚牛皮消甙元、茸毛牛奶藤甙元和去酰萝甙元极为相似 的物质以及醋酸、桂皮酸等。根含黄酮甙、糖类、氨基酸、牡丹酚。含C21留类化合物。水 解产物中含肉珊瑚甙元、去乙酰萝摩甙元、去乙酰牛皮消甙元及托曼甙元,尚含D-加拿大 麻糖、D-洋地黄毒糖、L-夹竹桃糖和D-沙门糖。另有报道含C21变形留甙类化合物,由芫 花叶白前甙元D和不同糖链成的徐长卿甙A,B,C及芫花叶白前甙元B所形成的白薇甙B。 此外还含牡丹酚、异丹皮酚、硬脂酸癸酯、蜂花烷、十六烯、e_谷留醇和D-赤丝草醇。药性: 辛,温。①《本经》:"味辛,温。"②《别录》:"无毒。"功用主治:镇痛,止咳,利水消肿,活血 解毒。治胃痛,牙痛,风湿疼痛,经期腹痛,慢性气管炎,腹水,水肿,痢疾,肠炎,跌打损伤,湿 瘆,荨麻瘆,毒蛇咬伤。
[0031] 玳玳花:基原:为芸香科植物玳玳花的花蕾。药性:辛;甘;微苦;性平。功用主治: 理气宽胸,和胃止呕。主胸中痞闷,脘腹胀痛,不思饮食,恶心呕吐。
[0032] 荆芥:基原:为唇科植物裂叶荆芥和多裂叶荆芥的茎叶和花穗。药性:辛、微苦,微 湿。归肺、肝经。功用主治:祛风,解表,透瘆,止血。主感冒发热,头痛,目痒,咳嗽,咽喉肿 痛,麻瘆,痈肿,疮挤,紐血,吐血,便血,崩漏,产后血晕。
[0033] 大青根:基原:为双子叶植物药马鞭草科植物路边青的根。药性:苦;寒。归心、肝 经。功用主治:清热,解毒,凉血。主乙脑,流脑,感冒高热,流脑,腮腺炎,血热发班,麻瘆肺 炎,黄疸型肚炎,热泻热痢,风湿热痹,头痛,咽喉肿痛,风火牙痛,睾丸炎。
[0034] 山蜡梅:基原:为蜡梅科植物山蜡梅的叶。药性:味辛;微苦;性温。归肺、脾经。 功用主治:祛风解表,芳香化湿。主流感,中暑,慢性支气管炎,湿困胸闷,蚊蚁叮咬。
[0035] 见风消:基原:为樟科植物狭叶山胡椒的根或枝叶。药性:辛,温。功用主治:祛风, 除湿,行气散寒,解毒消肿。主风寒感冒,头痛,风湿痹痛,四肢麻木,痢疾,肠炎,跌打损伤, 疮疡肿毒,荨麻瘆,淋巴结结核。
[0036] 玉竹:基原:为百合科植物玉竹的根茎。药性:甘,平。归肺、胃经。功用主治:滋阴 润肺,养胃生津。主燥咳,劳嗽,热病阴液耗伤之咽干口渴,内热消渴,阴虚外感,头昏眩晕, 筋脉挛痛。
[0037] 石地钱:基原:为瘤冠苔科(石地钱科)植物石地钱的叶状体。药性:淡;涩;凉。功 用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止血。主疮疖肿毒,烧烫伤,跌打肿痛,外伤出血。
[0038] 蒲公英:基原:为菊科植物蒲公英、碱地蒲公英、东北蒲公英、异苞蒲公英、亚洲蒲 公英、红梗蒲公英等同属多种植物的全草。药性:味苦,甘,性寒。归肝、胃经。功用主治:清 热解毒,消痈散结。主乳痈,肺痈,肠痈,痄腮,疔毒疮肿,目赤肿痛,感冒发热,咳嗽,咽喉肿 痛,胃火,肠炎,痢疾,肝炎,胆吓炎,尿路感染,蛇虫咬伤。
[0039] 红背叶:基原:为大戟科植物红背山麻杆的叶及根。药性:甘;凉。归膀胱、大肠、 肺经。功用主治: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杀虫止痒。主痢疾,热淋,石淋,血尿,崩漏,带下,风 瘆,湿瘆,疥癣,龋齿痛,褥疮。
[0040] 常春藤:基原:为五加科植物中华常春藤的茎叶。药性:味辛;苦;性平。归肝、脾、 肺经。功用主治:祛风,利湿,平肝,解毒。主风湿痹痛,瘫痪,口眼呐斜,衄血,月经不调,跌 打损伤,咽喉肿痛,疔疖痈肿,肝炎,蛇虫咬伤。
[0041] 蝉蜕:基原:为蝉科昆虫黑蚱的幼虫羽化时脱落的皮壳。药性:甘,寒。归肺、肝经。 功用主治:具有疏散风热,利咽,透瘆,明目退翳,解痉的功效。用于风热感冒,咽痛音哑,麻 瘆不透,风瘆瘙痒,目赤翳障,惊风抽搐,破伤风。
[0042] 百部:基原:为百部科植物直立百部、蔓生百部和对叶百部的根。药性:甘;苦;微 温。归肺经。功用主治:润肺止咳,杀虫灭虱。主新久咳嗽,肺痨,百日咳,蛲虫病,体虱,癣 疥。
[0043] 臭牡丹根:基原:为双子叶植物药马鞭草科植物臭牡丹的根。药性:辛、苦;温。归 肝、脾、肾、肺经。功用主治:行气健脾,祛风除湿,解毒消肿,降血压。主食滞腹胀,头昏,嘘 咳,外痢脱肛,肠痔下血,淋浊带下,风湿痛,脚气,痈疽肿毒,漆疮,高血压病。
[0044] 威灵仙:基原:为毛莨科植物威灵仙的根。药性:辛、咸,温,有毒。归膀胱经。功 用主治:祛风湿,通经络,消痰涎,散癖积。治痛风、顽痹、腰膝冷痛,脚气,疟疾,症瘕积聚,破 伤风,扁桃体炎,诸骨鲠咽。
[0045] 大叶桉叶:基原:为桃金娘科植物大叶桉的叶。药性:味辛,苦,性凉。功用主治: 疏风发表,祛痰止咳,清热解毒,杀虫止痒。主感冒,高热关痛,肺热喘咳,泻痢腹痛,疟疾,风 湿痹痛,丝虫病,钩端螺旋体病,咽喉肿痛,目赤,翳障,耳痈,丹毒,痈疽,乳痈,麻瘆,风瘆, 湿瘆,疥癣,烫伤。
[0046] 荭草根:基原:为寥科植物荭寥的根茎。药性:辛,性凉,有毒。功用主治:清热解 毒,除湿通络,生肌敛疮。主痢疾,肠炎,水肿,脚气,风湿痹痛,跌打损伤,荨麻瘆,疮痈肿痛 或久溃不敛。
[0047] 试验例1本发明所得治疗荨麻瘆的中药制剂(实施例5)的临床应用:2010年1 月-2011年12月,在6所医院筛选310例荨麻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实 验组男性85例,女性70例,年龄最大的68岁,年龄最小的15岁,平均年龄37岁,病程5个 月-12年。对照组男性85例,女性70例,年龄最大的68岁,年龄最小的15岁,平均年龄37 岁,病程5个月-12年。两组病例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 性(P> 0? 05)。
[0048] 治疗方法:实验组使用本发明所得治疗荨麻瘆的中药制剂,使用方法:口服,一日 两次,一次170mL,温热,7天为一个疗程。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荨麻瘆的药品(如盐酸西替 利嗪片、阿伐斯汀胶囊、扑尔敏片等),7天为一个疗程。两组患者均治疗两个疗程后,进行疗 效对比。
[0049] 疗效情况判定标准:痊愈:风团消退,瘙痒消失,临床症状消失,追访未复发;好 转:风团消退50%以上,瘙痒症状减轻,发作间隔延长;无效:体征、自觉症状均无明显改善。 表1 :本发明所得治疗荨麻瘆的中药制剂效果验证
疗效分析:两组病例治疗两个疗程后,实验组疫愈101例,好转51例,无效3例,总有效 率98. 06% ;对照组痊愈36例,好转82例,无效37例,总有效率76. 13%。实验组的治愈率和 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0. 05),具有 统计学意义。
[0050] 本发明以徐长卿、玳玳花、荆芥和大青根等为主要原料药,制成治疗荨麻瘆的中药 制剂。方中徐长卿镇痛,止咳,利水消肿,活血解毒。玳玳花理气宽胸,和胃止呕。荆芥祛风, 解表,透瘆,止血。大青根清热,解毒,凉血。山蜡梅祛风解表,芳香化湿。见风消祛风,除湿, 行气散寒,解毒消肿。玉竹滋阴润肺,养胃生津。石地钱清热解毒,消肿止血。蒲公英清热解 毒,消痈散结。红背叶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杀虫止痒。常春藤祛风,利湿,平肝,解毒。蝉蜕 具有疏散风热,利咽,透瘆,明目退翳,解痉的功效。百部润肺止咳,杀虫灭虱。臭牡丹根行 气健脾,祛风除湿,解毒消肿,降血压。威灵仙祛风湿,通经络,消痰涎,散癖积。大叶桉叶疏 风发表,祛痰止咳,清热解毒,杀虫止痒。荭草根清热解毒,除湿通络,生肌敛疮。众药合用, 相互协调,具有祛风散寒、清热凉血、行气健脾、和胃止呕、滋阴润肺、疏散风热、透瘆止痒之 效,能够增
强自身免疫力,保持机体自然生理性能动态平衡,恢复皮肤自我养护功能,标本 兼治,不易复发。
[0051] 最后应说明的是,实施例只是本发明最优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 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 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 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 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 一种治疗荨麻瘆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取下述重量配比的主要原料药制备而 成:徐长卿12-18,玳玳花10-16,荆芥7-12,大青根9-13,山蜡梅11-15,见风消8-13,玉竹 10-14,石地钱7-11,蒲公英10-15,红背叶9-12,常春藤11-14,蝉蜕6-9,百部8-11,臭牡丹 根9-14,威灵仙8-15,大叶桉叶10-13,荭草根12-16。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荨麻瘆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取下述重量配比的主要 原料药制备而成:徐长卿14-17,玳玳花12-15,荆芥8-11,大青根10-12,山蜡梅12-14,见 风消9_11,玉竹11_13,石地钱8_10,蒲公英11_13,红背叶10_11,常春藤12_13,蝴銳7_8, 百部9-10,臭牡丹根10-12,威灵仙9-12,大叶桉叶11-12,荭草根13-15。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荨麻瘆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取下述重量配比的主要 原料药制备而成:徐长卿16,玳玳花14,荆芥10,大青根11,山蜡梅13,见风消10,玉竹12, 石地钱9,蒲公英12,红背叶10. 5,常春藤12. 5,蝉蜕7. 5,百部9. 5,臭牡丹根11,威灵仙10, 大叶桉叶11. 5,荭草根14。4. 如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治疗荨麻瘆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将该治疗荨麻瘆 的中药制剂制成药学上可接受的汤剂,所述汤剂的制备方法是: (1)将臭牡丹根研成细末,过四号筛,加水,加水量为臭牡丹根重量的9. 6-14倍(优选 加水量为臭牡丹根重量的12. 5倍),75°C水浴搅拌浸提3-5小时,以3200-3800r/min的速 度离心,离心分离12-18分钟,取上清液备用; (2) 将除玳玳花、山蜡梅、臭牡丹根和大叶桉叶外的其余13味原料药放入砂锅中,加 水,加水量为加入的13味原料药总重量的4. 9-6. 7倍(优选加水量为加入的13味原料药总 重量的5. 6倍),浸泡1小时,先用武火煮至沸腾,后转文火煎煮38-55分钟(优选后转文火 煎煮46分钟),滤出药液; (3) 将玳玳花、山蜡梅和大叶桉叶加入到盛有药渣的砂锅中,加水,加水量为加入的所 有原料药总重量的2. 8-4. 5倍(优选加水量为加入的所有原料药总重量的3. 5倍),先用武 火煮至沸腾,后转文火煎煮28-40分钟(优选后转文火煎煮32分钟),滤出药液; (4) 将步骤(1)、步骤(2)和步骤(3)所得药液混合,即得。5. 如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治疗荨麻瘆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将该治疗荨麻瘆 的中药制剂制成药学上可接受的散剂,所述散剂的制备方法是: (1) 将臭牡丹根研成细末,过四号筛,加水,加水量为臭牡丹根重量的9. 6-14倍(优选 加水量为臭牡丹根重量的12. 5倍),75°C水浴搅拌浸提3-5小时(优选75°C水浴搅拌浸提4 小时),以3200-3800r/min的速度离心(优选以3500r/min的速度离心),离心分离12-18分 钟(优选离心分离15分钟),取上清液备用; (2) 将除玳玳花、山蜡梅、臭牡丹根和大叶桉叶外的其余13味原料药放入砂锅中,加 水,加水量为加入的13味原料药总重量的4. 9-6. 7倍(优选加水量为加入的13味原料药总 重量的5. 6倍),浸泡1小时,先用武火煮至沸腾,后转文火煎煮38-55分钟(优选后转文火 煎煮46分钟),滤出药液; (3) 将玳玳花、山蜡梅和大叶桉叶加入到盛有药渣的砂锅中,加水,加水量为加入的所 有原料药总重量的2. 8-4. 5倍(优选加水量为加入的所有原料药总重量的3. 5倍),先用武 火煮至沸腾,后转文火煎煮28-40分钟(优选后转文火煎煮32分钟),滤出药液; (4) 将步骤(1)、步骤(2)和步骤(3)所得药液混合,减压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 35的稠 膏,50°C干燥12小时,研成细粉,过八号筛,以每包4g分装,无菌封装即得。6. 如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治疗荨麻瘆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将该治疗荨麻瘆 的中药制剂制成药学上可接受的颗粒剂,所述颗粒剂的制备方法是: (1) 将臭牡丹根研成细末,过四号筛,加水,加水量为臭牡丹根重量的9. 6-14倍(优选 加水量为臭牡丹根重量的12. 5倍),75°C水浴搅拌浸提3-5小时(优选75°C水浴搅拌浸提4 小时),以3200-3800r/min的速度离心(优选以3500r/min的速度离心),离心分离12-18分 钟(优选离心分离15分钟),取上清液备用; (2) 将除玳玳花、山蜡梅、臭牡丹根和大叶桉叶外的其余13味原料药放入砂锅中,加 水,加水量为加入的13味原料药总重量的4. 9-6. 7倍(优选加水量为加入的13味原料药总 重量的5. 6倍),浸泡1小时,先用武火煮至沸腾,后转文火煎煮38-55分钟(优选后转文火 煎煮46分钟),滤出药液; (3) 将玳玳花、山蜡梅和大叶桉叶加入到盛有药渣的砂锅中,加水,加水量为加入的所 有原料药总重量的2. 8-4. 5倍(优选加水量为加入的所有原料药总重量的3. 5倍),先用武 火煮至沸腾,后转文火煎煮28-40分钟(优选后转文火煎煮32分钟),滤出药液; (4) 将步骤(1)、步骤(2)和步骤(3)所得药液混合,减压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 35的稠 膏,加入蔗糖,蔗糖的重量为所得稠膏总重量的1/3-3/5 (优选蔗糖的重量为所得稠膏总重 量的1/2),混匀,制成颗粒,55°C干燥10小时,即得。7. 如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治疗荨麻瘆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将该治疗荨麻瘆 的中药制剂制成药学上可接受的片剂,所述片剂的制备方法是: (1) 将臭牡丹根研成细末,过四号筛,加水,加水量为臭牡丹根重量的9. 6-14倍(优选 加水量为臭牡丹根重量的12. 5倍),75°C水浴搅拌浸提3-5小时(优选75°C水浴搅拌浸提4 小时),以3200-3800r/min的速度离心(优选以3500r/min的速度离心),离心分离12-18分 钟(优选离心分离15分钟),取上清液备用; (2) 将除玳玳花、山蜡梅、臭牡丹根和大叶桉叶外的其余13味原料药放入砂锅中,加 水,加水量为加入的13味原料药总重量的4. 9-6. 7倍(优选加水量为加入的13味原料药总 重量的5. 6倍),浸泡1小时,先用武火煮至沸腾,后转文火煎煮38-55分钟(优选后转文火 煎煮46分钟),滤出药液; (3) 将玳玳花、山蜡梅和大叶桉叶加入到盛有药渣的砂锅中,加水,加水量为加入的所 有原料药总重量的2. 8-4. 5倍(优选加水量为加入的所有原料药总重量的3. 5倍),先用武 火煮至沸腾,后转文火煎煮28-40分钟(优选后转文火煎煮32分钟),滤出药液; (4) 将步骤(1)、步骤(2)和步骤(3)所得药液混合,减压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 35的稠 膏,加入蔗糖,蔗糖的重量为所得稠膏总重量的1/3-3/5 (优选蔗糖的重量为所得稠膏总重 量的1/2),混匀,制成颗粒,55°C干燥10小时,压片,每片重0. 5g,即得。8.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治疗荨麻瘆的中药制剂汤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 中75°C水浴搅拌浸提4小时。9.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治疗荨麻瘆的中药制剂汤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 中以3500r/min的速度离心。10.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治疗荨麻瘆的中药制剂汤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 (1)中离心分离15分钟。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荨麻疹的中药制剂及其制法,取下述重量配比的主要原料药制备而成:徐长卿12-18,玳玳花10-16,荆芥7-12,大青根9-13,山蜡梅11-15,见风消8-13,玉竹10-14,石地钱7-11,蒲公英10-15,红背叶9-12,常春藤11-14,蝉蜕6-9,百部8-11,臭牡丹根9-14,威灵仙8-15,大叶桉叶10-13,荭草根12-16,本发明疗效确切,能够增强自身免疫力,保持机体自然生理性能动态平衡,恢复皮肤自我养护功能,标本兼治,不易复发,避免长时间口服西药激素及外用膏剂所引起的毒副作用。
【IPC分类】A61K36/904, A61P17/00, A61K35/64
【公开号】CN104906476
【申请号】CN201510331940
【发明人】陈欣
【申请人】山东美泉医药技术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9月16日
【申请日】2015年6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