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皲裂的外用中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皲裂的外用中药,属于中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皲裂是冬季较常见的病,掌跖皮肤角层较厚和缺乏毛囊、皮脂腺是本病的原因,而气候干燥、摩擦、酸碱物质、有机溶媒和真菌感染等因素可促发本病;该病部分与手足癣、手部湿瘆伴发,以秋冬季多见,好发成年人,多见于手掌指屈面、足跟、足侧等处。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皲裂的外用中药。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治疗皲裂的外用中药,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为:地骨皮5-7、野菊花18-25、黄柏4-6、川芎2-4、炙甘草8-10、蛇床子5-6、片姜黄2-4、火麻仁6_8、续断4_5、侧柏叶2_4、苦参2_4、熟地6-8、延胡索1-3、麻黄3-4、蝉蜕6-8、制乳香5_6、二郎箭1_3、钝齿青荚叶2_4和柳叶菜花1-3。
[0005]治疗皲裂的外用中药,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为:地骨皮6、野菊花20、黄柏5、川芎3、炙甘草9、蛇床子5.5、片姜黄3、火麻仁7、续断4.5、侧柏叶3、苦参3、熟地7、延胡索2、麻黄3.5、蝉蜕7、制乳香5.5、二郎箭2、钝齿青荚叶3和柳叶菜花2。
[0006]用量及用法:按组成原料的重量份称取各原料,研磨粉碎,然后加入适量植物油,调和成糊状,涂敷于患处,每日一次,一般15-20天即可治愈。
[0007]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具有活血祛风、止血、生肌、养血润肤功效,可润肤生肌、软化角质层,有较好的起到治疗保健作用,而且本发明配制简单,吸收效果好,疗效显著,无副作用,安全性高,有利于病患及时减轻病状。
【具体实施方式】
[0008]实施例1:治疗皲裂的外用中药,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g)为:地骨皮6、野菊花20、黄柏5、川芎3、炙甘草9、蛇床子5.5、片姜黄3、火麻仁7、续断4.5、侧柏叶3、苦参3、熟地7、延胡索2、麻黄3.5、蝉蜕7、制乳香5.5、二郎箭2、钝齿青荚叶3和柳叶菜花2。
[0009]用量及用法:按组成原料的重量份称取各原料,研磨粉碎,然后加入适量植物油,调和成糊状,涂敷于患处,每日一次,一般15-20天即可治愈。
[0010]典型病例:
病例1:韩某,女,32岁,患有手部皲裂多年,一直未治愈,患处沿皮纹发展的深浅、长短不一的裂隙,皮损可从无任何感觉到轻度刺痛或中度触痛,涂敷本发明的外用中药,每日一次,涂敷三天后,效果明显,疼痛明显减轻,后继续涂敷一周,治愈。
[0011]病例2:姜某某,男,46岁,患有皲裂三余年,涂敷本发明的外用中药,每日一次,涂敷五天后,疼痛明显减轻,继续涂敷两周后,治愈。
[0012]病例3:鲍某某,男,31岁,手部及足部均患有皲裂,遇冷则加剧,涂敷本发明的外用中药,每日一次,涂敷一个月后,伤口愈合,至今未复发。
【主权项】
1.一种治疗皲裂的外用中药,其特征在于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为:地骨皮5-7、野菊花18-25、黄柏4-6、川芎2-4、炙甘草8-10、蛇床子5-6、片姜黄2-4、火麻仁6-8、续断4-5、侧柏叶2-4、苦参2-4、熟地6-8、延胡索1-3、麻黄3_4、蝉蜕6_8、制乳香5_6、二郎箭1_3、钝齿青荚叶2-4和柳叶菜花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皲裂的外用中药,其特征在于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为:地骨皮6、野菊花20、黄柏5、川芎3、炙甘草9、蛇床子5.5、片姜黄3、火麻仁7、续断4.5、侧柏叶3、苦参3、熟地7、延胡索2、麻黄3.5、蝉蜕7、制乳香5.5、二郎箭2、钝齿青荚叶3和柳叶菜花2。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皲裂的外用中药,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为:地骨皮5-7、野菊花18-25、黄柏4-6、川芎2-4、炙甘草8-10、蛇床子5-6、片姜黄2-4、火麻仁6-8、续断4-5、侧柏叶2-4、苦参2-4、熟地6-8、延胡索1-3、麻黄3-4、蝉蜕6-8、制乳香5-6、二郎箭1-3、钝齿青荚叶2-4和柳叶菜花1-3;本发明具有活血祛风、止血、生肌、养血润肤功效,可润肤生肌、软化角质层,有较好的起到治疗保健作用,而且本发明配制简单,吸收效果好,疗效显著,无副作用,安全性高,有利于病患及时减轻病状。
【IPC分类】A61P17/02, A61K36/9066, A61K35/64
【公开号】CN104906513
【申请号】CN201510348270
【发明人】刘倩, 刘三东
【申请人】刘倩
【公开日】2015年9月16日
【申请日】2015年6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