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脾虚气陷型胃下垂的脐贴及其制备方法

xiaoxiao2020-10-23  11

一种治疗脾虚气陷型胃下垂的脐贴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中药外用脐贴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治疗脾虚气陷型胃下垂的脐贴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胃下垂是指站立时,胃的下缘达盆腔,胃小弯弧线最低点降至髂嵴连线以下,称为胃下垂。轻度胃下垂多无症状,中度以上者常出现胃肠动力差,消化不良的症状。临床诊断以X线、钡餐透视、B超检查为主,可以确诊。该病的发生多是由于膈肌悬吊力不足,肝胃、膈胃韧带功能减退而松弛,腹内压下降及腹肌松弛等因素,加上体形或体质等因素,使胃呈极底低张的鱼勾状,即为胃下垂所见的无张力型胃。
[0003]①脾虚气陷型:面色萎黄,精神倦怠,语言低微,气短乏力,食少纳呆,脘腹重坠,胀满,嗳气不舒,食后加重,肌肉瘦弱,舌淡苔白,脉象缓弱。治以补气升陷,方用补中益气汤合枳术丸。少食纳呆可加鸡内金6g,炒稻芽、麦芽各12g,恶心呕吐加半夏1g或合用旋覆代赭汤。
[0004]②虚实夹饮型:脘腹坠胀不适,食后尤甚,喜暖喜按,必下悸动,水走肠间漉漉有声,恶心,呕吐清水痰涎,便溏,舌淡苔白滑。脉象沉细小滑。治以温阳化饮、和胃降逆,方用苳桂术甘汤合附子理中汤加半夏10g,代赭石15g,或加黄连3g、吴萸6g。
[0005]③肝胃不和型:两胁胀而不适,脘腹胀满,呃逆,嗳气,嘈杂噫酸,善太息,苔薄腻,脉弦小。治以疏肝和胃,方用柴胡疏肝散合左金丸,或四逆散与逍遥散加减化裁。
[0006]④胃阴不足型:面色略红,唇红而干,脘腹胀满,灼热不适,口干苦,口渴思饮,嗳气,恶心呕吐,大便干,舌红少津,脉象细数。治以濡养胃阴,方用益胃汤合一贯煎加鸡内金6g,炒麦芽15g,莱服子12g。如呕吐较著,可养胃降逆,方用麦门冬汤合竹苑汤。
[0007]⑤胃络瘀滞型:胸膈痞满,脘腹胀坠,脐上刺痛,按之濡软,恶心,形体消瘦,面色晦暗,舌暗淡或有瘀斑,苔薄,脉象沉细或涩。治以疏肝养血化瘀,方用血府遂瘀汤合香砂六君子汤加减化裁或用柴胡疏肝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化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治疗脾虚气陷型胃下垂的脐贴及其制备方法。
[0008]本发明的治疗脾虚气陷型胃下垂的脐贴;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核桃油6?8份、海藻糖3?4份、蜂錯11?13份、凡士林8?10份、木蹄层孔菌5?6份、干姜8?10份、千年健15?18份、黄芪15?17份、肉桂12?15份、藏红花18?20份、合欢皮16?17份、木鳖子15?17份。
[0009]制备该治疗脾虚气陷型胃下垂的脐贴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所述重量份数的千年健、黄芪、肉桂、藏红花、合欢皮、木鳖子粉碎,按照料液比1:9,加水煎煮二次,每次2.5小时,滤过,合并滤液,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26?1.29 (20 0C )的浸膏; (B)将所述重量份数的干姜制成500目的粉末,加入所述重量份数的核桃油,在92°C?98 °C条件下保持65?85分钟;
(C)将所述重量份数的木蹄层孔菌制成500目的粉末;
(D)将所述重量份数的蜂蜡、凡士林混合,加热到52°C?58°C,依次加入步骤A中的浸膏,步骤B中的混合物,步骤C中的粉末,所述重量份数的海藻糖,混合均匀,冷却即成。
[0010]作为优化,该治疗脾虚气陷型胃下垂的脐贴,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药制成:核桃油7份、海藻糖3份、蜂錯12份、凡士林9份、木蹄层孔菌6份、干姜9份、千年健16份、黄芪15份、肉桂13份、藏红花18份、合欢皮17份、木鳖子17份。
[0011]该治疗脾虚气陷型胃下垂的脐贴组分中核桃油富含与皮肤亲和力极佳的角鲨和人体必须脂肪酸;吸收迅速,有效保持皮肤弹性和润泽。海藻糖是由两个葡萄糖分子以1,1-糖苷键构成的非还原性糖,有3种异构体即海藻糖(α,α )、异海藻糖(β,β )和新海藻糖(α,β ),并对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具有非特异性保护作用。蜂蜡收涩,敛疮,生肌,止痛,调理。外用于溃疡不敛,臁疮糜烂,创伤,烧、烫伤。凡士林是石油润滑油馏份,经深度精制而得的无色、无臭、无荧光透明的油状液体,不含任何添加剂、水分和机械杂质。木蹄层孔菌可药用,有消积化瘀作用,其味微苦,性平;可用于治疗食道癌、胃癌、子宫癌等。干姜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燥湿消痰,温肺化饮;用于脘腹冷痛;呕吐;泄泻,亡阳厥逆;寒饮喘咳;寒湿痹痛。千年健具有祛风湿、舒筋活络、止痛、消肿等功效;主治风湿痹痛、肢节酸育、筋骨瘘软、跌打损伤、胃痛、痈疽疮肿等。黄芪有益气固表、敛汗固脱、托疮生肌、利水消肿之功效。肉桂具有补火助阳,引火归源,散寒止痛,活血通经之功效。藏红花有镇静、祛痰、解痉作用,用于胃病、调经、麻瘆、发热、黄胆、肝脾肿大等的治疗。合欢皮味甘苦、性平,归心、肝经;合欢皮具有解郁安神,活血消肿的功效。木鳖子肿散结,祛毒。治痈肿、疔疮、瘰疬、痔疮、无名肿毒、癣疮,风湿痹痛,筋脉拘挛。本发明治疗脾虚气陷型胃下垂的脐贴采用以上配方通过特殊加工工艺制成,具有温中散寒、补火助阳、行气活血、益气活络的功效,通过神阙穴位贴敷,可使药物经皮肤由表入里发挥疗效,对胃下垂进行治疗,其疗效突出,且安全性高、简便易行。
[0012]有关资料如下:
一般资料:102例脾虚气陷型胃下垂患者,男56例,女42例,年龄20?49岁,平均年龄(31.6±5.4)岁,病史I?6年,平均病史(3.4±1.3)年。大部分患者无明显诱因。所有患者均有痞满、腹胀、腹部有下坠不适感,在进食后,症状有加重迹象,倦怠乏力,进食量减少,症状呈渐进性加重。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4人,在病情、病程、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0013]治疗方法:取本发明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中药贴,贴敷在神阙穴穴位上,每日2次,每次5?8小时,30日为一疗程。
[0014]疗效标准:显效:经治疗后,患者自觉症状消失,经X线钡餐检查后,胃小弯角切迹恢复到正常状态,髂嵴连线以上;有效:患者自觉症状基本消失,经X线钡餐检查后,发现胃小弯角切迹位置相较于之前有明显提高,但并未恢复到正常位置;无效:经治疗后,患者自觉症状未缓解,且胃小弯角切迹无明显改善。三组患者治疗结果比较见表I。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给出的实施例拟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不能理解为是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
【发明内容】
对本发明的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仍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0016]实施例1,(A)将千年健16克、黄芪15克、肉桂13克、藏红花18克、合欢皮17克、木鳖子17克分别粉碎成50目粉末,混合后,按照料液比1: 9,加水煎煮二次,每次2.5小时,滤过,合并滤液,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26?1.29 (200C )的浸膏;
(B)将干姜9克制成500目的粉末,加入核桃油7克,在92°C?98°C条件下保持65?85分钟;
(C)将木蹄层孔菌6克制成500目的粉末;
(D)将蜂蜡12克、凡士林9克混合,加热到52°C?58°C,依次加入步骤A中的浸膏,步骤B中的混合物,步骤C中的粉末,海藻糖3克,混合均匀,冷却即成,取药量3.5克,置入内环尺寸为2.6cm的脐贴内环内。
[0017]实施例2,(A)将千年健15克、黄芪15克、肉桂12克、藏红花18克、合欢皮16克、木鳖子15克分别粉碎成50目粉末,混合后,按照料液比1: 9,加水煎煮二次,每次2.5小时,滤过,合并滤液,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26?1.29 (200C )的浸膏;
(B)将干姜8克制成500目的粉末,加入核桃油6克,在92°C?98°C条件下保持65?85分钟;
(C)将木蹄层孔菌5克制成500目的粉末;
(D)将蜂蜡11克、凡士林8克混合,加热到52°C?58°C,依次加入步骤A中的浸膏,步骤B中的混合物,步骤C中的粉末,海藻糖3克,混合均匀,冷却即成,取药量3.5克,置入内环尺寸为2.6cm的脐贴内环内。
[0018]实施例3,(A)将千年健18克、黄芪17克、肉桂15克、藏红花20克、合欢皮17克、木鳖子17克分别粉碎成50目粉末,混合后,按照料液比1: 9,加水煎煮二次,每次2.5小时,滤过,合并滤液,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26?1.29 (200C )的浸膏;
(B)将干姜10克制成500目的粉末,加入核桃油8份,在92°C?98°C条件下保持65?85分钟;
(C)将木蹄层孔菌6克制成500目的粉末;
(D)将蜂蜡13克、凡士林10克混合,加热到52°C?58°C,依次加入步骤A中的浸膏,步骤B中的混合物,步骤C中的粉末,海藻糖4克,混合均匀,冷却即成,取药量3.5克,置入内环尺寸为2.6cm的脐贴内环内。
【主权项】
1.一种治疗脾虚气陷型胃下垂的脐贴;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核桃油6?8份、海藻糖3?4份、蜂錯11?13份、凡士林8?10份、木蹄层孔菌5?6份、干姜8?10份、千年健15?18份、黄芪15?17份、肉桂12?15份、藏红花18?20份、合欢皮16?17份、木鳖子15?17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脾虚气陷型胃下垂的脐贴,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药制成:核桃油7份、海藻糖3份、蜂蜡12份、凡士林9份、木蹄层孔菌6份、干姜9份、千年健16份、黄芪15份、肉桂13份、藏红花18份、合欢皮17份、木鳖子17份。3.种制备权利要求1所述治疗脾虚气陷型胃下垂的脐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将所述重量份数的千年健、黄芪、肉桂、藏红花、合欢皮、木鳖子粉碎,按照料液比1:9,加水煎煮二次,每次2.5小时,滤过,合并滤液,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26?1.29 (20 0C )的浸膏; (B)将所述重量份数的干姜制成500目的粉末,加入所述重量份数的核桃油,在92°C?.98 °C条件下保持65?85分钟; (C)将所述重量份数的木蹄层孔菌制成500目的粉末; (D)将所述重量份数的蜂蜡、凡士林混合,加热到52°C?58°C,依次加入步骤A中的浸膏,步骤B中的混合物,步骤C中的粉末,所述重量份数的海藻糖,混合均匀,冷却即成。
【专利摘要】本发明的治疗脾虚气陷型胃下垂的脐贴;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核桃油6~8份、海藻糖3~4份、蜂蜡11~13份、凡士林8~10份、木蹄层孔菌5~6份、干姜8~10份、千年健15~18份、黄芪15~17份、肉桂12~15份、藏红花18~20份、合欢皮16~17份、木鳖子15~17份。本发明治疗脾虚气陷型胃下垂的脐贴采用以上配方通过特殊加工工艺制成,具有温中散寒、补火助阳、行气活血、益气活络的功效,通过神阙穴位贴敷,可使药物经皮肤由表入里发挥疗效,对胃下垂进行治疗,其疗效突出,且安全性高、简便易行。
【IPC分类】A61K9/70, A61K36/9068, A61K35/644, A61P1/00, A61P1/14, A61K35/06
【公开号】CN104906537
【申请号】CN201510294410
【发明人】王丹
【申请人】王丹
【公开日】2015年9月16日
【申请日】2015年6月2日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