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烧伤护理用药膏的制作方法

xiaoxiao2020-10-23  7

一种烧伤护理用药膏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中药应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烧伤护理用药膏。
(二)
【背景技术】
[0002]现有技术中的烧伤护理用药膏治疗效果有限,不能有效的控制患者患处红肿、发炎、溃疡、化脓等现象的发生,患者在治疗期间极其痛苦,现有技术中的中药止痛效果差,不能降低患者的痛楚,制备工艺复杂,制药成本极高,对患者的治疗过程漫长,疗效不够显著。
(三)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制备简单、疗效显著的一种烧伤护理用药膏。
[0004]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5]一种烧伤护理用药膏,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
[0006]肿节风9-30份,海金沙6-25份,泽漆3_29份,小通草6_26份,地肤子10-26份,穿心莲9-26份,无患子6-26份,筋骨草9-26份,四叶参9_25份,生姜皮9_24份,冬葵果6-26份,菊苣5-29份,金丝草6-24份,木芙蓉叶9_27份,赤芍6_25份,紫草9_21份,广金钱草6-23份,山大颜6-25份,炉甘石6-26份,牡丹皮4_26份,千里光6_28份,地骨皮7_26份,白头翁6-24份,问荆8-26份,野菊花6-26份,翼首草7_25份,凉粉草6_29份,苦丁茶9-24份,冬瓜皮7-28份,红天葵6-24份,板蓝根7_21份,紫玉簪6_29份,皂角刺8_26份,博落回6-24份,血竭8-26份。
[0007]其优选的各原料的重量配比为:
[0008]肿节风9份,海金沙6份,泽漆3份,小通草6份,地肤子10份,穿心莲9份,无患子6份,筋骨草9份,四叶参9份,生姜皮9份,冬葵果6份,菊苣5份,金丝草6份,木芙蓉叶9份,赤芍6份,紫草9份,广金钱草6份,山大颜6份,炉甘石6份,牡丹皮4份,千里光6份,地骨皮7份,白头翁6份,问荆8份,野菊花6份,翼首草7份,凉粉草6份,苦丁茶9份,冬瓜皮7份,红天葵6份,板蓝根7份,紫玉簪6份,皂角刺8份,博落回6份,血竭8份。
[0009]本发明所述中药为膏药,将各原料清洗干净后,按常规方法制成膏药,外敷于患处使用。
[0010]其中,各原料的药用性能如下所示:
[0011]肿节风:性平,味苦、辛。归心经、肝经,清热凉血,活血消斑,祛风通络。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凉血药
[0012]海金沙:清利湿热、通淋止痛。属利水渗湿药下属的利尿通淋药,榨出液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福氏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均有抑制作用。此外,还具有利胆、利尿排石作用。临床用治尿路结石、肝胆(黄疸)疾患、尿路感染等。
[0013]泽漆:性微寒,味辛、苦。有毒。归大肠经、小肠、脾经。利水消肿、化痰止咳、解毒杀虫。属利水渗湿药下属分类的利水消肿药。用治水气肿满、痰饮咳嗽、疟疾、菌痢、瘰疬、结核性瘘管、骨髓炎。
[0014]小通草:性寒,味甘、淡。归肺经、胃经。清热、利尿、下乳。属利水渗湿药下分类的利尿通淋药。
[0015]地肤子:性寒,味甘、苦。归肾经、膀胱经,清利湿热、止痒。属利水渗湿药下分类的利尿通淋药。
[0016]穿心莲:清热解毒、凉血、消肿。属清热药下属中的清热解毒药主要具有解热作用;多种穿心莲内酯及各种注射剂均有解热效果;还有抗病原微生物及抗炎、增强免疫功能;总黄酮体内体外能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抗异丙肾上腺素所致大鼠心肌损伤和对实验性心肌梗死兔有一定保护作用;另外,还有抗蛇毒、抗生育作用。
[0017]无患子:性凉,味苦、微辛。有小毒。归心经、肺经。清肺祛痰、利咽、行气、杀虫。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解毒药。
[0018]筋骨草:清热解毒,凉血平肝。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咽炎,支气管炎,肺炎,肺脓疡,胃肠炎,肝炎,阑尾炎,乳腺炎,急性结膜炎,高血压;外用治跌打损伤,外伤出血,痈疖疮疡,烧烫伤,毒蛇咬伤。
[0019]四叶参:补虚通乳,清热解毒,消肿排脓,祛痰,催乳。用于病后体虚,乳汁不足,乳腺炎,肺脓疡,肺痈,痈疖疮疡,瘰疬,喉蛾,白带。补中益气,健脾生津,用于脾肺虚弱。广西土方多用于产后催乳。
[0020]生姜皮:行水消肿。主水肿初起,小便不利。
[0021]冬葵果:清热利尿,消肿。用于尿闭,水肿,口渴;尿路感染。
[0022]菊苣:清热解毒;利尿消肿。主湿热黄疸;肾炎水肿;胃脘胀痛;食欲一振。
[0023]金丝草:性味淡,凉。能清热,解暑,解毒药,利尿,止血,散热,感冒发热,中暑,尿血,肝炎黄疸,尿道感染,肾炎水肿,糖尿病,癌肿等。
[0024]木芙蓉叶:凉血,解毒,消肿,止痛。治痈疽掀肿,缠身蛇丹,烫伤,目赤肿痛,跌打损伤。
[0025]赤芍:味苦,性微寒;归肝、脾经。清热凉血;活血祛瘀。主温毒发斑;吐血衄血;肠风下血;目赤肿痛;痈肿疮疡;闭经;痛经;崩带淋浊;瘀滞胁痛;疝瘕积聚;跌扑损伤。
[0026]紫草:凉血,活血,清热,解毒。治温热斑瘆,湿热黄疸,紫癜,吐、衄、尿血,淋浊,热结便秘,烧伤,湿瘆,丹毒,痈疡。
[0027]广金钱草:清热去湿,利尿通淋。治尿路感染,泌尿系结石,胆囊结石,肾炎浮肿,黄疸,疮积,痈肿。
[0028]山大颜:清热解毒,消肿拔毒。根、叶:白喉,扁桃体炎,咽喉炎,痢疾,肠伤寒,胃痛,风湿骨痛;叶:外用治跌打肿痛,外伤出血,毒蛇咬伤,疮疡肿毒,下肢溃疡。
[0029]炉甘石:解毒明目退翳,收湿止痒敛疮。用于目赤肿痛,眼缘赤烂,翳膜胬肉,溃疡不敛,脓水淋漓,湿疮,皮肤瘙痒。
[0030]牡丹皮:清热,凉血,和血,消瘀。
[0031 ] 治热入血分,发斑,惊痫,吐、衂、便血,骨蒸劳热,经闭,症瘕,痈疡,扑损。
[0032]①《本经》:主寒热,中风瘈疯、痉、惊痫邪气,除症坚瘀血留舍肠胃,安五脏,疗痈疮。
[0033]②《别录》:除时气头痛,客热五劳,劳气头腰痛,风噤,癫疾。
[0034]③《药性论》:治冷气,散诸痛,治女子经脉不通,血沥腰疼。
[0035]④《日华子本草》:除邪气,悦色,通关腠血脉,排脓,通月经,消扑损瘀血,续筋骨,除风痹,落胎下胞,产后一切冷热血气。
[0036]⑤《珍珠囊》:治肠胃积血、衄血、吐血,无汗骨蒸。
[0037]⑥《滇南本草》:破血,行(血),消症瘕之疾,除血分之热。
[0038]⑦《医学入门》:泻伏火,养真血气,破结蓄。
[0039]⑧《纲目》:和血,生血,凉血。
[0040]治血中伏火,除烦热。
[0041]千里光:性凉、味苦。清热解毒、抗菌消炎、凉血明目、杀虫止痒。去腐生肌、为治疮要药。
[0042]地骨皮:味甘,性寒;归肺、肾经。清虚热;泻肺火;凉血。主阴虚劳热;骨蒸盗汗;小儿疳积发热;肺热喘咳;吐血;衄血;尿血;消渴。
[0043]白头翁:清热解毒,凉血止痢,明目,燥湿杀虫的功效;主治热毒痢疾,鼻衄,血痔,带下,阴痒,痈疮,瘰疬等症。
[0044]问荆: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燥湿杀虫的功效。白头翁主治热毒痢疾,鼻衄,血痔,带下,阴痒,痈疮,瘰疬。
[0045]野菊花:可疏散风热,清热生津,乎肝明目,风热感冒、发热、头痛、目赤、咽痛、口渴、心烦等,对高血压、高脂血症也有保健作用。
[0046]翼首草:清热解表,清心凉血。用于感冒发热及各种温热病引起的发烧, 心中烦热,咳血,吐血,尿血,便血。
[0047]凉粉草:消暑;清热;凉血;解毒。主治中者;糖尿病;黄痕;泄'?与;病疾;尚血压病;肥肉;关节疼痛;急性肾炎;风火牙痛;烧烫伤;丹毒;梅毒;漆过敏。
[0048]苦丁茶:味苦、微甘,性寒,入肝、胆、胃三经,具有散风热、清头目、除烦渴、止泻痢、疗便血等功效。
[0049]冬瓜皮:清热利水;消肿。主水肿;小便不利;泄泻;疮肿。利尿消肿。用于水肿胀满,小便不利,暑热口渴,小便短赤。
[0050]红天癸:清热凉血;止咳化疲;解毒消肿。主外感尚热;中暑;肺热咳嗽;咽喉肿痛;疔疮;瘰疬;疥癣;烫火伤;跌打瘀痛。
[0051]板蓝根:清热解毒、凉血利咽。属清热药下分类的清热解毒药。
[0052]紫玉簪:性平,味甘,有毒。归肺经、肾经。拔脓解毒,生肌。
[0053]皂角刺:性温,味辛。归肝经、胃经。消肿托毒、排脓、杀虫。属杀虫止痒药。
[0054]博落回:消肿解毒,杀虫止痒。属杀虫止痒药。
[0055]血竭:性平,味甘、咸。归心经、肝经。祛瘀定痛、止血生肌。属拔毒生肌药。
[0056]本发明以清热解毒,活血通络,祛风活血,止痛解毒为治则,多种药材组合协同,主要用于活血散瘀,活血通络,消肿拔毒,通络镇痛,宽中理气,调节脏腑阴阳,疏通气血,对烧伤有显著的治疗作用。
[0057]临床观察:
[0058](I)临床资料
[0059]本发明人于2007年至今,对453例烧伤患者进行临床观察治疗。
[0060](2)治疗方法
[0061]将制得的药膏外敷于患处,两日更换,15天一个疗程。根据患者病情轻重计算治疗时间,轻度患者贴3-5疗程左右,重病患者连贴7-10疗程即可痊愈。
[0062](3)疗效判定标准
[0063]疗效标准参照《中医病症判断疗效标准》中有关疗效标准。
[0064]治愈:临床症状全部消失,实验室检查正常。
[0065]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试验室检查各相关指标接近正常水平。
[0066]有效:临床症状减轻,试验室检查各相关指标有所改善,体征有改善。
[0067]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好转或加重。
[0068](4)临床结果
[0069]临床治愈370 例(81.68% ),显效 59 例(13.02% ),有效 21 例(4.64% ),无效 3例(0.66% ),总有效率为99.34%。
[0070]本发明配制简单,吸收效果好,药效持续时间长,疗效显著,无副作用,安全性高,生产成本低,有利于病患及时减轻病状。
(四)
【具体实施方式】
[0071]实施例1:
[0072]取肿节风30g,海金沙25g,泽漆29g,小通草26g,地肤子26g,穿心莲26g,无患子26g,筋骨草26g,四叶参25g,生姜皮24g,冬葵果26g,菊苣29g,金丝草24g,木芙蓉叶27g,赤芍25g,紫草21g,广金钱草23g,山大颜25g,炉甘石26g,牡丹皮26g,千里光28g,地骨皮26g,白头翁24g,问荆26g,野菊花26g,翼首草25g,凉粉草29g,苦丁茶24g,冬瓜皮28g,红天葵24g,板蓝根21g,紫玉簪29g,皂角刺26g,博落回24g,血竭26g,将上述原料清洗干净,用常规方法制成膏药。
[0073]用法用量:将制得的药膏外敷于患处,两日更换,15天一个疗程。
[0074]实施例2:
[0075]取肿节风9g,海金沙6g,泽漆3g,小通草6g,地肤子10g,穿心莲9g,无患子6g,筋骨草9g,四叶参9g,生姜皮9g,冬葵果6g,菊苣5g,金丝草6g,木芙蓉叶9g,赤苟6g,紫草9g,广金钱草6g,山大颜6g,炉甘石6g,牡丹皮4g,千里光6g,地骨皮7g,白头翁6g,问荆8g,野菊花6g,翼首草7g,凉粉草6g,苦丁茶9g,冬瓜皮7g,红天葵6g,板蓝根7g,紫玉簪6g,皂角刺Sg,博落回6g,血竭Sg,将上述原料清洗干净,用常规方法制成膏药。
[0076]用法用量:将制得的药膏外敷于患处,两日更换,15天一个疗程。
[0077]实施例3:
[0078]取肿节风25g,海金沙21g,泽漆25g,小通草21g,地肤子20g,穿心莲21g,无患子23g,筋骨草22g,四叶参21g,生姜皮21g,冬葵果23g,菊苣21g,金丝草20g,木芙蓉叶21g,赤芍20g,紫草16g,广金钱草18g,山大颜17g,炉甘石18g,牡丹皮19g,千里光18g,地骨皮19g,白头翁18g,问荆18g,野菊花18g,翼首草18g,凉粉草16g,苦丁茶17g,冬瓜皮16g,红天葵16g,板蓝根15g,紫玉簪21g,皂角刺21g,博落回16g,血竭19g,将上述原料清洗干净,用常规方法制成膏药。
[0079]用法用量:将制得的药膏外敷于患处,两日更换,15天一个疗程。
【主权项】
1.一种烧伤护理用药膏,其特征为,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肿节风9-30份,海金沙6-25份,泽漆3-29份,小通草6-26份,地肤子10-26份,穿心莲9_26份,无患子6_26份,筋骨草9-26份,四叶参9-25份,生姜皮9-24份,冬葵果6_26份,菊苣5_29份,金丝草6-24份,木芙蓉叶9-27份,赤芍6-25份,紫草9_21份,广金钱草6_23份,山大颜6_25份,炉甘石6-26份,牡丹皮4-26份,千里光6-28份,地骨皮7_26份,白头翁6_24份,问荆8_26份,野菊花6-26份,翼首草7-25份,凉粉草6-29份,苦丁茶9_24份,冬瓜皮7_28份,红天葵6-24份,板蓝根7-21份,紫玉簪6-29份,皂角刺8_26份,博落回6_24份,血竭8_26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烧伤护理用药膏,其特征为,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肿节风9份,海金沙6份,泽漆3份,小通草6份,地肤子10份,穿心莲9份,无患子6份,筋骨草9份,四叶参9份,生姜皮9份,冬葵果6份,菊苣5份,金丝草6份,木芙蓉叶9份,赤芍6份,紫草9份,广金钱草6份,山大颜6份,炉甘石6份,牡丹皮4份,千里光6份,地骨皮7份,白头翁6份,问荆8份,野菊花6份,翼首草7份,凉粉草6份,苦丁茶9份,冬瓜皮7份,红天葵6份,板蓝根7份,紫玉簪6份,皂角刺8份,博落回6份,血竭8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烧伤护理用药膏,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以常规方法制成膏药。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中药应用领域,特别公开了一种烧伤护理用药膏。该一种烧伤护理用药膏以肿节风,海金沙,泽漆,小通草,地肤子,穿心莲,无患子,筋骨草,四叶参,生姜皮,冬葵果,菊苣,金丝草,木芙蓉叶,赤芍,紫草,广金钱草,山大颜,炉甘石,牡丹皮,千里光,地骨皮,白头翁,问荆,野菊花,翼首草,凉粉草,苦丁茶,冬瓜皮,红天葵,板蓝根,紫玉簪,皂角刺,博落回,血竭为原料,按照一定的重量配比制备而成。本发明配制简单,吸收效果好,药效持续时间长,疗效显著,无副作用,安全性高,生产成本低,有利于病患及时减轻病状。
【IPC分类】A61K36/9068, A61K9/06, A61K33/30, A61P17/02
【公开号】CN104906541
【申请号】CN201510321033
【发明人】马志刚, 秦清香
【申请人】马志刚
【公开日】2015年9月16日
【申请日】2015年6月12日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