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xiaoxiao2020-10-23  14

一种治疗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设及中药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治疗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的中药组 合物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0002]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地agealrefluxdisease,GE畑)是指胃内容物反流 入食引起不适症状和(或)并发症的一种疾病。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是指胃食管反流病 (GERD)患者对于标准剂量的PPI治疗方案产生不完全或缺乏应答,持续表现严重而频繁的 反流症状。目前现代医学对于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仍缺少行之有效的方法,逐渐引 起了消化病领域一些学者、专家的注意,成为亟待解决的一项难题。
[0003] 中国专利申请201210262822. 8公开了一种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药物,由下列原 料药制成;批把叶、枯梗、白术。中国专利文献200710017349. 6公开了一种治疗胃食管反流 病的中药组合物,由W下原料药制成:柴胡、白巧、积壳、姜半夏、陈皮、乌贼骨、黄琴、郁金、 木香、生甘草。中国专利申请200610147857. 1公开了一种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中药组合 物,由下述原料制成;T香、代髓石、柴胡、积壳、川连、吴荣奥、焦山扼、太子参、生姜、甘草、 延胡索、川棟子、炙没药。其它专利文献、科技论文、书籍等公开了部分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 中药组合物,但是关于本发明的治疗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的中药组合物目前还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治疗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的中 药组合物。
[0005] 本发明的再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的中药组合物的应 用。
[0006]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中药组合 物,所述的中药组合物由W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旋复梗10-14份、厚朴7-11份、黄连 2-4份、吴荣奥2-4份、生姜2-4份、锻瓦愣25-35份、柴胡7-11份、元胡索7-11份、香附 10-14份、焦山扼7-11份、积壳20-14份、黄精13-17份、白巧13-17份、甘草4-8份。
[0007] 所述的中药组合物由W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旋复梗11-13份、厚朴8-10份、黄 连2. 5-3. 5份、吴荣奥2. 5-3. 5份、生姜2. 5-3. 5份、锻瓦愣28-32份、柴胡8-10份、元胡索 8-10份、香附11-13份、焦山扼8-10份、积壳11-13份、黄精14-16份、白巧14-16份、甘草 5-7 份。
[000引所述的中药组合物由W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旋复梗12份、厚朴9份、黄连3 份、吴荣奥3份、生姜3份、锻瓦愣30份、柴胡9份、元胡索9份、香附12份、焦山扼9份、积 壳12份、黄精15份、白巧15份、甘草6份。
[0009] 为实现上述第二个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 疗胃食管反流病的药物中的应用。
[0010] 所述的胃食管反流病为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
[0011] 本发明优点在于:
[0012] 1、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兼顾到了本病的发生设及多系统功能失调的特点,综合治 疗抗反流屏障障碍、食管廓清机制受损,反流损伤因子和食管黏膜防御因子失衡,避免了 PPI的抑酸治疗只是对于反流物中的胃酸、胃蛋白酶W及与酸性环境相关的反流损伤因子 起作用,而对于与"酸"相关性W外的损伤因子作用局限
[0013] 2、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用于治疗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胸骨后疼痛不适、咽喉不 适、烧屯、、反酸、暧气等症状改善显著,临床总有效率高。
【具体实施方式】
[0014]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
[0015] 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的中药组合物,所述的中药组合物由W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旋复梗10-14份、厚朴7-11份、黄连2-4份、吴荣奥2-4份、生姜 2-4份、锻瓦愣25-35份、柴胡7-11份、元胡索7-11份、香附10-14份、焦山扼7-11份、积壳 20-14份、黄精13-17份、白巧13-17份、甘草4-8份。
[0016] 优选地,所述的中药组合物由W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旋复梗11-13份、厚朴 8-10份、黄连2. 5-3. 5份、吴荣奥2. 5-3. 5份、生姜2. 5-3. 5份、锻瓦愣28-32份、柴胡8-10 份、元胡索8-10份、香附11-13份、焦山扼8-10份、积壳11-13份、黄精14-16份、白巧14-16 份、甘草5-7份。
[0017] 实施例1中药组合物
[001引旋复梗12份、厚朴9份、黄连3份、吴荣奥3份、生姜3份、锻瓦愣30份、柴胡9份、 元胡索9份、香附12份、焦山扼9份、积壳12份、黄精15份、白巧15份、甘草6份
[0019] 实施例2中药组合物
[0020] 旋复梗13份、厚朴8份、黄连3. 5份、吴荣奥2. 5份、生姜3. 5份、锻瓦愣28份、柴 胡10份、元胡索8份、香附13份、焦山扼8份、积壳13份、黄精14份、白巧16份、甘草5份
[0021] 实施例3中药组合物
[0022] 旋复梗11份、厚朴10份、黄连2. 5份、吴荣奥3. 5份、生姜2. 5份、锻瓦愣32份、 柴胡8份、元胡索10份、香附11份、焦山扼10份、积壳11份、黄精16份、白巧14份、甘草 7份
[0023] 实施例4中药组合物
[0024] 旋复梗14份、厚朴7份、黄连4份、吴荣奥2份、生姜4份、锻瓦愣25份、柴胡11 份、元胡索7份、香附14份、焦山扼7份、积壳14份、黄精13份、白巧17份、甘草4份
[0025] 实施例5中药组合物
[0026] 旋复梗10份、厚朴11份、黄连2份、吴荣奥4份、生姜2份、锻瓦愣35份、柴胡7 份、元胡索11份、香附10份、焦山扼11份、积壳10份、黄精17份、白巧13份、甘草8份
[0027] 实施例6中药组合物的制备
[002引实施例1-5任一所述的中药组合物通过常规制剂手段制备的药物剂型,例如汤 剂、颗粒剂等。
[0029] 实施例7临床试验
[0030] 1临床资料
[0031] 1. 1研究对象
[0032] 本项研究共收集病例55例,均来源于2009年4月至2015年4月上海中医药大 学附属岳阳中西结合医院胃食管反流病专科口诊及病房病例;所有的患者均行电子胃镜检 查,符合纳入标准;按照就诊的顺序随机分组。
[0033] 1. 2诊断标准
[0034] 1. 2. 1GE畑诊断标准
[0035] 参照2006年10月《中国胃食管反流病共识意见》制定。
[0036] 1. 2. 2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诊断标准
[0037] 治疗前符合上述GE畑的诊断标准,标准剂量的PPI(奥美拉挫20mg,兰索拉挫 30mg,泮托拉挫40mg,雷贝拉挫20mg,埃索美拉挫为40mg,均为每日一次),早餐前15-30min 口服。治疗RE8周后食管炎持续存在,和(或)胃食管反流病诊断问卷症状积分(GerdQ 积分)〉8分。
[003引 1. 2. 3PPI治疗成功的判断标准
[0039] 治疗前符合上述RE的诊断标准,标准剂量的PPI治疗RE8周后食管炎胃镜下痊 愈,并且GerdQ<8分。
[0040] 1. 3纳入标准
[0041] (1)符合上述诊断标准;
[0042] 口)年龄在18-80岁之间。
[00创 1. 4排除标准
[0044] (1)合并W下疾病之一者:消化性溃瘍、胃食管或十二指肠手术史、卓-艾综合症、 原发性食管动力疾患(如责口失弛缓、硬皮病、原发性食管疫李)、上消化道恶性病变、药物 性食管炎症,幽口梗阻;
[0045] 口)Barrett食管、肥畑,RE在治疗的8周内未正规服药的患者;
[0046] 口)怀孕或哺乳期妇女;
[0047] (4)有语言障碍者;
[0048] 脚严重屯、血管疾病、肝肾功能不全者。
[0049] 1.5剔除标准
[0化0] ①对本研究中使用的药物过敏或有严重不良反应而不适应此临床实验者;
[0051] ②不遵医嘱或治疗期间使用其它有效药物者,或治疗中因各种原因未完成疗程或 治疗不全者;
[0化2] ⑨治疗期间发生严重疾病,不能继续进行治疗者;
[0化3] ④疗程未到1/2者,不计入统计结果。
[0化4] 2研究方法
[0化5] 对于符合诊断标准的入组患者,分为治疗组28例,对照组27例,按照拟定方案予 与治疗。
[0056] 2. 1治疗方法
[0化7] (1)治疗组与对照组均予相同的基础治疗:抬高床头、睡前化不再进食、避免高脂 肪食物、戒烟酒、减少摄入可W降低食管下段括约肌(LE巧压力的食物(如巧克力、薄荷、咖 啡、洋葱、大蒜等);
[0化8] 口)治疗组采用实施例1的中药煎服,量约150ml,bid(饮片由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 中药房提供),餐后0.化服用,观察时间为12周;
[0059] 樹对照组予雷贝拉挫(鲁南贝特制药),lOmg,bid,餐前15分钟服用,莫沙必利 (信谊制药)5mg,tid,每餐前15分钟服用,观察时间为12周。
[0060] 2. 2观察指标
[0061] (1)主要症状的变化
[0062] 临床症状积分表根据2006年中国胃食管反流病共识意见的诊断标准并参照《中 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按照症状轻重进行分级:根据患者临床症状轻重分为无症状、 轻、中、重四级;无症状表示从未出现此类症状;轻度表示偶然出现,每天小于一次,不影响 工作和休息;中度表示每天发生频率在1次至3次之间;重度表示每天发生频率大于3次, 影响工作和休息,分别W〇、1、2、3进行计分。
[0063] 口)临床疗效判定标准
[0064] 痊愈;临床症状消失,症状积分减少>95%。
[00化]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虽偶有症状但很快消失),症状积分减少70%~94%。
[0066] 有效;临床症状未消失,但较W前减轻,症状积分减少30%~69%。
[0067] 无效;临床症状未消失,程度未减轻,症状积分减少< 30%。
[0068] 计算公式;
[0069]
[0070] 樹胃镜下食管下端黏膜炎症程度判断标准:
[0071] 痊愈;内镜下食管黏膜正常; [0072] 显效;内镜下食管黏膜炎症未消失,症状分级减少2级;
[0073]有效;内镜下食管黏膜炎症末消失,症状分级减少1级;
[0074] 无效;达不到上述标准者。
[0075] 2. 3统计方法
[0076] 采用Excel整理数据资料,SPSS13. 0统计分析;计量资料服从正态分布的采用均 数+标准差(x±s)描述,方差齐的采用t检验,方差不齐的采用校正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频数及构成比来描述,统计推断采用X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均已P《0. 05为有 统计学意义。
[0077] 3研究结果 [007引 3. 1 -般资料
[0079] 本次研究治疗组28例患者中,1例疗程未到1/2者,不计入统计结果;对照组27例 患者中,4例疗程未到1/2者,不计入统计结果。
[0080] 治疗组27例,男10例,女17例对照组23例,男8例,女性15例巧组性别差异 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组年龄最大75岁,最小31岁,平均年龄56. 73 + 8. 56岁; 对照组23例,年龄最大76岁,最小32岁,平均年龄56. 65 ± 11. 10岁,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 义(P> 0.05)。治疗组病程最长者55个月,最短者7个月,平均病程24. 11 ±15. 68月;对 照组病程最长者54个月,最短者8个月,平均病程24. 52 ± 15. 53月;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 学意义(P> 0. 05)。提示具有可比性。
[0081] 3. 2临床主要症状积分
[0082] (1)两组治疗前后烧屯、症状积分比较
[0083]经秩和检验,治疗前组间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具有可比性。治疗组 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05);对照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相比,差异无 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治疗前后积分差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 05)。提示治疗 组可W明显改善本组患者烧屯、症状,对照组对此疗效不明显,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见表1)。
[0084] 表1两组烧屯、症状积分治疗前后比较
[0085]
[0086] 注:治疗前,VS对照组,Ap〉〇.05 ;
[0087]治疗后vs治疗前,?<0. 05,□P〉0. 05
[008引积分差值,VS对照组AP<0. 05
[0089] 口)两组治疗前后反酸症状积分比较
[0090] 经秩和检验,治疗前组间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具有可比性。治疗组 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05);对照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有显著 性差异(P< 0. 05);两组治疗前后积分差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 05)。提示治疗组 和对照组均可W明显改善本组患者反酸症状,对照组优于治疗组(见表2)。
[0091] 表2两组反酸症状积分治疗前后比较
[0092]
[0093] 注:治疗前,VS对照组,Ap〉〇.05
[0094] 治疗后vs治疗前,ip<0. 05
[0095] 积分差值,vs对照组AP<〇. 05
[0096] 樹两组治疗前后胸骨后痛症状积分比较
[0097] 经秩和检验,治疗前组间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具有可比性。治疗组 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05);对照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相比,差异无 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治疗前后积分差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 05)。提示治 疗组可w明显改善本组患者胸骨后疼痛症状,对照组对此疗效不明显,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见表3)。
[009引表3两组胸骨后痛症状积分治疗前后比较
[0099]
[0100] 注:治疗前,VS对照组,Ap〉〇. 05
[0101] 治疗后vs治疗前,?<0. 05, □P〉0. 05
[0102] 积分差值,vs对照组AP<〇. 05
[0103] (4)两组治疗前后咽喉不适症状积分比较
[0104] 经秩和检验,治疗前组间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治疗 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05);对照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相比,差异 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治疗前后积分差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 05)。提示 治疗组可W明显改善本组患者咽喉不适症状,对照组对此疗效不明显,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见表4)。
[01化]表4两组咽喉不适症状积分治疗前后比较 [0106]
[0107] 注:治疗前,VS对照组,Ap〉〇. 05
[0108] 治疗后vs治疗前,?<0. 05, □P〉0. 05
[0109] 积分差值,vs对照组AP<〇. 05
[0110] 脚两组治疗前后暧气症状积分比较
[0111] 经秩和检验,治疗前组间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具有可比性。治 疗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05);对照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有 显著性差异(P< 0. 05);两组治疗前后积分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提 示治疗组、对照组均可W明显改善本组患者暧气症状,且疗效相当(见表5)。
[0112] 表5两组暧气症状积分治疗前后比较 [011 引
[0114] 注:治疗前,vs对照组,Ap〉〇. 05
[0115] 治疗后vs治疗前,ip<0. 05
[0116] 积分差值,vs对照组AP〉0. 05
[0117] 其余症状在本次研究的个体中发生例数较少,故未予统计。
[0118] 3. 3临床症状总积分变化情况
[0119] 治疗前两组患者症状总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提示具有可比 性。治疗组治疗前后症状总积分有显著性差异(P< 0.05);对照组治疗前后症状总积分有 显著性差异(P< 0.05);提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可W改善本组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治疗 前、后两组主要症状总积分差值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 0. 05),提示在改善本组患者临床 症状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见表6)。
[0120] 表6两组症状总积分治疗前后比较片:tS)
[0121]
[0122]注;vs对照组,Ap〉〇. 05 ;
[0123] 治疗后vs治疗前Ap<〇. 01 ;
[0124] 前后差值vs对照组AP<0. 05 [01巧]3. 4治疗后临床症状疗效评价
[01%] 临床症状疗有效率;治疗组有效率为74. 07%,对照组有效率为47. 83%,两组相 比有显著性差异(P< 0. 05),提示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见表7)。
[0127]表7两组临床症状有效率比较 [012 引
[0129] 注;VS对照组,Ap<0. 05
[0130] 3. 5治疗前后内镜下黏膜炎症的变化
[0131] 部分患者认为症状已彻底缓解和出于对胃镜检查的恐惧,拒绝12周后的胃镜检 查。参与胃镜复查的患者共28例,治疗组16例,治疗前LA分级情况;LA-A13例,LA-B2 例,LA-C1例;对照组12例治疗前LA分级情况;LA-AIO例,LA-B1例,LA-C1例;经fisher检验,治疗前两组患者胃镜分级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提示具有可比性。
[0132] 内镜下黏膜炎症疗效比较;治疗组胃有效率为68. 75%,对照组有效率为41. 67% (见表8)。
[0133] 表8内镜下黏膜炎症有效率比较
[0134]
[01巧]注;VS对照组AP〉〇. 05
[0136] W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 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方法的前提下,还可W做出若干改进和补充,该些改进和补充也应视为 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 一种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 份的原料药制成:旋复梗10-14份、厚朴7-11份、黄连2-4份、吴茱萸2-4份、生姜2-4份、 煅瓦楞25-35份、柴胡7-11份、元胡索7-11份、香附10-14份、焦山栀7-11份、枳壳20-14 份、黄精13-17份、白芍13-17份、甘草4-8份。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药 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旋复梗11-13份、厚朴8-10份、黄连2. 5-3. 5份、吴茱 萸2. 5-3. 5份、生姜2. 5-3. 5份、煅瓦楞28-32份、柴胡8-10份、元胡索8-10份、香附11-13 份、焦山栀8-10份、枳壳11-13份、黄精14-16份、白芍14-16份、甘草5-7份。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药 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旋复梗12份、厚朴9份、黄连3份、吴茱萸3份、生姜3 份、煅瓦楞30份、柴胡9份、元胡索9份、香附12份、焦山栀9份、枳壳12份、黄精15份、白 芍15份、甘草6份。4. 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药物中的应 用。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胃食管反流病为难治性胃食管反 流病。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的中药组合物,所述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原料药制成:旋复梗、厚朴、黄连、吴茱萸、生姜、煅瓦楞、柴胡、元胡索、香附、焦山栀、枳壳、黄精、白芍、甘草。本发明还提供该中药组合物的应用。其优点表现在: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用于治疗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胸骨后疼痛不适、咽喉不适、烧心、反酸、嗳气等症状改善显著,临床总有效率高。
【IPC分类】A61K36/9068, A61P1/04, A61K35/618
【公开号】CN104906554
【申请号】CN201510418631
【发明人】朱生樑, 孙永顺, 王高峰, 程艳梅, 王宏伟, 刘春芳, 张秀莲
【申请人】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
【公开日】2015年9月16日
【申请日】2015年7月16日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