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逃生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逃生装置,特别关于一种可自控调速的逃生装置。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社会的发展,城镇化步伐加快,高楼林立,高层安全问题就凸显出来。人们对防火、防震、防控观念日益增强。但是目前的逃生装置,采用绳索系列的话逃生速度慢,采用旋转式的则占用空间大。还有最新推出的一种井架式无分叉进口逃生装置,人从主体门进去之后直接下落,但是其中的缓冲板间距过大,容易造成下降速度过快,在底部时因惯性造成损伤。若是调整其中缓冲板的距离过小,则又会造成人无法下降,被卡在中间。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巧妙、自控调速、快速进出的逃生装置。
[0004]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逃生装置,其包括有
[0005]竖直中空的逃生管道;
[0006]逃生入口,其自所述逃生管道外侧连通至所述逃生管道的内侧;
[0007]缓冲装置,其设置于所述逃生管道内相对的两侧内壁上,其总体呈门形,可自由开合,所述缓冲装置设置有多层;和
[0008]缓冲滑梯,其设置于所述逃生管道的正下方,呈弧形。
[0009]作为本发明所述逃生装置的一种优选实施例,其中所述逃生入口的一侧与所述逃生管道相连通,与所述连通侧相对的所述逃生入口的另一侧自每层楼层地面倾斜向下延伸至与所述逃生管道的侧壁相连接,所述逃生入口连通楼层地面与所述逃生管道。
[0010]作为本发明所述逃生装置的一种优选实施例,其中所述逃生入口设置有多个,且都位于所述逃生管道的同一侧。
[0011]作为本发明所述逃生装置的一种优选实施例,其中
[0012]所述缓冲装置包括有两个相对设置的旋转轴、缓冲挡板、缓冲块、复位弹簧和支撑块,
[0013]所述旋转轴固定于所述逃生管道相对的两侧内壁上,
[0014]所述缓冲挡板的一端固定于旋转轴上,
[0015]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缓冲挡板的另一端相连,所述复位弹簧的另一端固定于同侧的逃生管道内壁上,
[0016]所述缓冲块设置于与所述复位弹簧相连端的缓冲挡板的上方,所述缓冲块呈弧形凸起状,
[0017]所述支撑块设置于所述旋转轴下方的逃生管道内壁上,其与所述旋转轴的距离小于所述缓冲挡板的长度,
[0018]所述缓冲挡板在所述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呈水平状态。
[0019]作为本发明所述逃生装置的一种优选实施例,其中所述相邻两层缓冲装置之间的距离为30?40cm。
[0020]作为本发明所述逃生装置的一种优选实施例,其中所述缓冲块采用阻燃橡胶制成。
[0021]作为本发明所述逃生装置的一种优选实施例,其中所述相邻两层缓冲装置之间的逃生管道上设置有透视孔,所述透视孔与所述逃生入口位于同一侧。作为本发明所述逃生装置的一种优选实施例,其中所述逃生入口上方的逃生管道外侧竖向设置有一排扶手。
[00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3]一、结构简单、设计巧妙,便于大规模生产和大范围推广使用。
[0024]二、自控调速,在逃生通道中可以自行调整下降的速度,不会造成因惯性过大而产生撞伤O
[0025]三、快速进出,透视孔中可查看上方是否有人下来,不会因多人一起下降而产生拥堵,增加了逃生速度。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本发明所述逃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2为图1中缓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8]附图标记为:逃生入口 100、逃生管道200、缓冲滑梯300、缓冲装置210、扶手220、透视孔230、旋转轴211、缓冲挡板212、缓冲块213、复位弹簧214和支撑块215。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为进一步阐述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和达到的技术效果,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详细描述。
[0030]参阅图1和图2,为本发明所述逃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在该实施例中,逃生装置包括有多个逃生入口 100、逃生管道200和缓冲滑梯300,逃生管道200中设置有多层缓冲装置210。所有逃生入口 100设于所述逃生管道200的同一侧,逃生入口 100自逃生管道200外侧连通至逃生管道200内侧。缓冲装置210设置于所述逃生管道200内相对的两侧内壁上,其总体呈门形,可自由开合。缓冲滑梯300设置于逃生管道200的正下方,整体呈弧形,起缓冲的作用。
[0031]逃生入口 100连通楼层地面与所述逃生管道200。其自地面向下逐渐与逃生管道200靠拢,其与逃生管道200内壁平滑过渡。逃生入口 100的一侧与所述逃生管道200相连通,相对的另一侧自楼层地面倾斜向下延伸至与所述逃生管道200的侧壁相连。
[0032]逃生管道200包括有缓冲装置210、扶手220和透视孔230。扶手220设置于逃生入口 100上方的逃生管道200外壁上,其成竖直方向排列。缓冲装置210包括有两个相对设置的旋转轴211、缓冲挡板212、缓冲块213、复位弹簧214和支撑块215。旋转轴211固定于逃生管道200相对的两侧内壁上。缓冲挡板212的一端固定于旋转轴211上,另一端与复位弹簧214的一端相连,复位弹簧214的另一端固定在与旋转轴211同侧的内壁上。缓冲挡板212的另一端上部设置有缓冲块213,缓冲块213呈弧形凸起状,缓冲块213为阻燃橡胶材质。支撑块215设置于所述旋转轴211下方的逃生管道内壁上,其与所述旋转轴211的距离小于所述缓冲挡板212的长度,使得缓冲挡板212在向两侧打开至一定距离时即停止,无法完全靠在内壁上。
[0033]两个缓冲挡板212在复位弹簧214的作用下呈水平相对状态,其可各自上下摆动。逃生管道200中,相邻两层缓冲装置之间间隔30?40cm。相邻两层缓冲装置210之间的逃生管道200上设置有透视孔230,透视孔230与逃生入口 100位于同一侧。
[0034]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人在逃生入口处先从透视孔中观察上方是否有人下来,若无人下来则先通过扶手进入逃生入口,再从逃生入口倾斜向下逐渐滑入逃生管道。逃生管道中每隔30?40cm就设置有一层缓冲装置,对于I米6的人来说会接触到4?5层缓冲装置,将全身的压力分布在这几层缓冲装置上。同时通过调节手肘与缓冲挡板接触的角度,来调整与缓冲块的摩擦力,达到自动控制下落的速度的目的,防止因速度过快造成撞伤和速度过慢造成堵塞。然后从逃生管道中落入到下方的缓冲滑梯,再减去身上的惯性力之后,滑下滑梯。
[0035]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36]一、结构简单、制造方便,便于工业推广和应用。
[0037]二、自控调速,减小惯性的影响,防止造成身体伤害。
[0038]三、快速进出,便于逃生人员安全逃出。
[0039]上述说明已经充分揭露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需要指出的是,熟悉该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所做的任何改动均不脱离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相应地,本发明的权利要求的范围也并不仅仅局限于前述【具体实施方式】。
【主权项】
1.一种逃生装置,其包括有竖直中空的逃生管道,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有 逃生入口,其自所述逃生管道外侧连通至所述逃生管道的内侧; 缓冲装置,其设置于所述逃生管道内相对的两侧内壁上,其总体呈门形,可自由开合,所述缓冲装置设置有多层;和 缓冲滑梯,其设置于所述逃生管道的正下方,呈弧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逃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逃生入口的一侧与所述逃生管道相连通,与所述连通侧相对的所述逃生入口的另一侧自每层楼层地面倾斜向下延伸至与所述逃生管道的侧壁相连接,所述逃生入口连通楼层地面与所述逃生管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逃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逃生入口设置有多个,且都位于所述逃生管道的同一侧。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逃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装置包括有两个相对设置的旋转轴、缓冲挡板、缓冲块、复位弹簧和支撑块, 所述旋转轴固定于所述逃生管道相对的两侧内壁上, 所述缓冲挡板的一端固定于旋转轴上, 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缓冲挡板的另一端相连,所述复位弹簧的另一端固定于同侧的逃生管道内壁上, 所述缓冲块设置于与所述复位弹簧相连端的缓冲挡板的上方,所述缓冲块呈弧形凸起状, 所述支撑块设置于所述旋转轴下方的逃生管道内壁上,其与所述旋转轴的距离小于所述缓冲挡板的长度, 所述缓冲挡板在所述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呈水平状态。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逃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相邻两层缓冲装置之间的距离为 30 ?40cm。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逃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块采用阻燃橡胶制成。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逃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相邻两层缓冲装置之间的逃生管道上设置有透视孔,所述透视孔与所述逃生入口位于同一侧。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逃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逃生入口上方的逃生管道外侧竖向设置有一排扶手。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逃生装置,其包括有在逃生管道中设置有多层缓冲装置,其缓冲装置包括有相对设置的旋转轴、缓冲挡板、缓冲块和复位弹簧,缓冲挡板通过旋转轴固定在管道内壁上,缓冲块设置在缓冲挡板的另一端,复位弹簧支撑缓冲挡板呈水平张紧状态。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设计巧妙、自控调速、快速进出等优点。
【IPC分类】A62B3/00, A62B1/00
【公开号】CN104906699
【申请号】CN201510288962
【发明人】薛绍富
【申请人】薛绍富
【公开日】2015年9月16日
【申请日】2015年5月29日